Workflow
DeepSeek
icon
搜索文档
AI对话框正在涌入“广告”
第一财经· 2025-07-24 14:16
GEO营销的兴起 - 品牌客户开始将营销预算从SEO转向GEO,以提升在AI回答中的品牌露出率 [4][6] - GEO业务单量在部分营销公司已达到SEO的5倍,行业需求显著增长 [9] - 定价模式多样,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部分品牌已重新分配SEO预算至GEO [6] GEO的操作方法论 - 营销公司通过预设问题库、优化内容数据支撑和细分赛道描述提升AI抓取率 [4][5] - AI偏好第三方平台内容而非品牌官网,营销策略需适应这一变化 [5] - 内容优化后需通过人工或机器反复测试AI回答中的品牌露出效果 [4] 流量迁移与行业影响 - 谷歌和百度搜索引擎市场份额下滑,谷歌2025Q1广告收入668.9亿美元(同比+8.5%),百度在线营销收入160亿元(同比-6%) [8] - 用户行为转向AI聊天软件,部分企业SEO需求下降70%,业务占比降至20% [9] - AI对B端销售模式形成挑战,部分客户直接依赖AI研究替代销售沟通 [5] GEO的行业争议与风险 - 用户对AI推荐存在信任盲区,尤其国内用户信赖度高于欧美市场 [11] - 当前缺乏量化GEO效果的工具,品牌方难以评估曝光与转化 [11] - AI算法频繁调整抓取权重,且易受同名品牌干扰导致误推荐 [11] 内容生态与AI污染 - AI倾向于抓取自媒体和"十大排行榜"类内容,权威媒体占比低 [12] - 部分营销公司通过批量发布低质内容污染AI环境,可能引发品牌反噬 [12] - 行业呼吁AI平台加强内容治理,避免虚假信息影响推荐公信力 [12][17] 法律与合规挑战 - 律师认为GEO实质是广告行为,应遵守广告法标注要求但技术实现存在难点 [15] - 虚假GEO内容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但取证难度高于SEO纠纷 [16] - 需平衡商业化与用户体验,未来可能引入明确标注的广告位 [18] 行业未来趋势 - AI个性化推荐将要求品牌生产更精准多元的内容 [18] - 短期内AI平台可能尝试购物链接等轻度商业化形式 [18] - 监管需解决AI信息准确性问题,避免信任危机导致行业崩塌 [17]
周鸿祎谈AI发展:智能体将大行其道,DeepSeek贡献不可小觑
搜狐财经· 2025-07-24 12:07
人工智能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成为2025年中国互联网大会焦点 智能体被视为大模型落地关键 [1] - 大模型如DeepSeek此前主要作为聊天工具应用 尚未充分发挥生产力工具潜力 [1] - 智能体是大模型进化新阶段 大模型扮演大脑角色 智能体负责执行任务 [1] 智能体发展模式 - 智能体发展存在两种模式 大模型厂商直接开发(如OpenAI ChatGPT Agent)或产品应用公司基于现有大模型开发(如Manus) [3] - OpenAI智能体功能增强 但与Manus和360纳米AI相比能力仍显单薄 [3] - 国内智能体发展面临挑战 AI运营成本高 广告模式难以为继 用户付费习惯未形成 [3] - Manus因商业模式挑战放弃国内市场转向海外 [3] 中国市场前景 - 中国拥有丰富应用场景和巨大市场需求 为智能体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3] - 预测未来企业市场更倾向于采用专业智能体 满足不同行业和业务领域需求 [3] 大模型产业现状 - DeepSeek官网流量下降 但对中国大模型产业贡献显著 通过开源开放消除百模大战重复劳动 [4] - 包括360在内的多家公司正在使用DeepSeek模型开发智能体 [4] 国产芯片发展 - 国产芯片与英伟达等国际巨头仍有差距 但在推理芯片上发力有望缩小差距 [4] - 需通过实际应用和不断改进推动国产芯片发展 [4] 企业AI应用 - 360创始人通过直播、短视频打造个人IP 为产品带货 [4] - 计划用AI打造智能体以提高工作效率 [4]
周鸿祎:360最近都采购华为芯片,国产性价比高
南方都市报· 2025-07-23 22:03
国产芯片与英伟达竞争 - 360集团近期采购华为芯片产品,认为国产芯片与英伟达存在差距但必须坚持使用以推动产品改进[1] - 英伟达H20芯片获准销往中国,更适合模型推理场景,而华为芯片在推理场景性价比高于H20[2] - 国产AI芯片在模型推理市场存在机会,因技术要求低于模型训练[2] DeepSeek模型发展 - DeepSeek在推理模型领域贡献显著,但6月首次出现月活用户负增长[2] - DeepSeek创始人专注AGI和大模型研发,未重点投入To C应用或流量运营[2] - 尽管应用流量下降,DeepSeek开源基座模型仍被云厂商和AI应用公司广泛调用[2] AI智能体发展趋势 - 开源模型性能提升推动AI智能体发展,智能体具备任务推理、规划和执行能力,成为AI落地关键方向[3] - AI Coding是智能体热门垂直方向,工程化能力如上下文工程和提示词工程发挥关键作用[3] - 智能体应走向专业化,结合行业建立技术壁垒,避免与大模型通用性竞争[3] - 360计划通过智能体优化市场部效率,未来不掌握智能体技术的人员可能被淘汰[3]
“国产芯片必须咬牙坚持用!”周鸿祎:360近期采购全是华为产品
第一财经· 2025-07-23 18:05
芯片采购与国产化 - 公司近期采购转向国产芯片 主要采购华为产品 承认国产芯片与英伟达存在差距但强调必须坚持使用以推动改进 [1] - 指出英伟达H20芯片更适合推理场景 因训练模型对性能要求高 而推理场景对互联和集群需求较低 国产芯片在性价比方面更具优势 [1] DeepSeek的价值与行业影响 - 认为不能仅凭流量下滑判断DeepSeek价值 强调其作为大模型和行业Agent基座的重要性 许多公司使用其技术进行调整 [2] - 指出DeepSeek推动行业整合 减少重复开发 证明开源路线和开放生态对中国建立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性 [2] - 提及DeepSeek-R2发布时间未定 可能正在准备重大更新 国内外竞争对手更新速度较快 [2] AI Agent与网络安全挑战 - 大模型降低技术门槛 安全领域面临新威胁 如非专业人员可通过指令诱导模型泄露机密 [3] - 黑客利用AI升级攻击手段 将经验和能力嵌入大模型 打造"黑客智能体" 可操控多个智能体进行全天候攻击 [4] - 强调安全企业需转型 以算法对抗算法 打造"智能体安全专家"应对新威胁 [4] AI眼镜市场布局 - 公司计划进入AI眼镜领域 认为眼镜需具备显示功能 否则难以超越智能耳机 [4] - 指出眼镜市场挑战 功能增加可能导致重量上升 影响用户体验 [4]
DeepSeek流量下滑,周鸿祎称梁文锋就没想认真做to C的App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7:41
DeepSeek的战略定位与行业影响 -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专注于AGI和大模型技术研发,未重视to C端App的日活、融资等指标,导致官网流量下滑但第三方云服务商上的大模型使用流量保持高位[1] - 公司免费开源世界一流模型,成为国内众多企业(包括360智能体基座)的基座模型供应商,行业渗透率达"每家公司至少1-2个DeepSeek模型"[1] - 近半年未更新模型,可能筹备重大升级(R2版本),需对比同期Kimi、千问等竞品的性能提升[1] 对中国大模型产业的贡献 - 终结"百模大战"资源内耗,推动行业转向基于开源模型的Agent开发,加速大模型商业化落地[2] - 验证中国开源路线的可行性,形成对美国封闭生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与千问、Kimi共同构建国产开源生态[2]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形成DeepSeek、千问、Kimi等开源阵营,国际对标美国多公司交替演进模式[2] - 第三方云服务商(火山云、阿里云、腾讯云、英伟达云)成为大模型流量主要承载平台[1] 注:文档3-4为无关内容已跳过
周鸿祎评DeepSeek流量下滑:梁文锋一心扑在AGI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5:05
DeepSeek的业务模式与战略 -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专注于AGI和大模型技术研发,未在to C的App上投入精力,导致官网流量下滑 [1] - 即便在流量高峰期,公司也未优化网站速度,反映出对to C业务的轻视 [1] - DeepSeek大模型在火山云、阿里云、腾讯云及英伟达云等第三方云服务商上的使用流量保持高位 [1] - 众多国内公司基于DeepSeek的模型进行改造,包括360的智能体基座模型 [1] - DeepSeek将世界一流模型免费开源,对中国大模型产业贡献显著 [1] DeepSeek的行业影响 - DeepSeek的开源模型被广泛应用于Agent开发,几乎所有做Agent的公司都使用其1到2个模型 [1] - 公司通过开源消除了"百模大战",避免行业资源浪费,推动Agent发展 [2] - DeepSeek证明了中国开源开放路线的价值,可能在生态上形成对美国垄断封闭道路的优势 [2] - DeepSeek、千问、Kimi等构成中国开源界团队,只要保持国际一流水平就对中国发展有利 [2] DeepSeek的未来发展 - 周鸿祎认为DeepSeek可能在"憋大招",但对其R2是否会在下半年推出表示不了解 [1] - 近半年DeepSeek未更新模型,而国外引擎及国内Kimi、千问等能力已提升,能否再次发力尚待观察 [1]
如何避免成为AI墓地的一员?
虎嗅· 2025-07-23 13:15
AI项目失败现状 - AI工具聚合网站"DANG!"收录的停止运营AI项目从2024年6月的738个增至2025年2月的1100多个,增长率超50% [1] - 失败项目涵盖通用功能类(AI语音、图片、对话等)和专业功能类(数据分析、编程辅助、影视剪辑等) [1] - 包括OpenAI的Whisperai、Stable Diffusion套壳网站FreewayML、谷歌前高管创立的Neeva等明星项目 [1] 失败核心原因 - 过度追求大模型技术指标,忽视商业模式设计与应用场景挖掘 [2] - 产品价值空间狭窄(如AI Pickup Lines仅满足娱乐性搭讪需求) [8] - 套壳应用缺乏壁垒(如FreewayML被同类产品快速取代) [17] 生存能力评估模型 - **价值空间**:需验证需求真实性与市场增量(存量替代或新增市场) [8][9] - **切入模式**:需匹配刚需场景(如ChatGPT对话形态、AI学习机硬件化) [12][14] - **资源壁垒**:需应对巨头竞争(如谷歌广告大模型碾压创业公司) [18] - **盈利模式**:避免同质化价格战,平衡成本加成与价值分享定价 [19][20] - **生态协同**:需构建技术迭代闭环(如Adobe Premiere渐进优化传统影视链) [29] - **数据安全**:防范泄露与幻觉风险(如Whisperai医疗数据漏洞) [30][32] 典型案例分析 - **Typeface**:估值10亿美元需年营收1亿美元,相当于替代2万名营销人员工作量 [10][11] - **Sora**:计算成本达GPT-4的15000倍,商业闭环尚未成型 [27][28] - **国内挑战**:C端付费习惯弱,需探索硬件化等本土化模式 [13][35] 成本与竞争压力 - GPT-4训练成本超1亿美元,GPT-5单轮训练近5亿美元 [21] - 国内Yi-Lightning模型训练耗资300万美元/2000张GPU/1.5个月 [21] - 开源模型迭代迫使企业重复投入资源(如Llama版本更新) [24]
用户都去哪了?DeepSeek使用率断崖式下跌?
菜鸟教程· 2025-07-23 10:10
DeepSeek R1市场表现与行业影响 - DeepSeek R1推出后迅速成为全球现象级AI应用,上线20天日活跃用户(DAU)达2215万,登顶140多个国家IOS下载榜并超越ChatGPT成为美区免费应用榜首[2] - 其崛起对美股科技股造成冲击:纳斯达克100指数期货单日跌幅达5%,英伟达股价暴跌17%,科技板块单日市值蒸发近万亿美元[4][6] - 但近期网页访问量出现显著下滑:2月至5月访问量从614M降至436M(-29%),同期ChatGPT增长40.6%,Gemini增长85.8%,Grok增长247.1%[9] 用户流失核心原因 - 第三方平台分流:R1和V3模型在第三方部署使用量增长近20倍,导致官方token消耗份额持续下降[14][16] - 用户体验痛点:首token延迟高、输出速度慢(因采用批量处理请求机制),上下文窗口仅64K(第三方平台普遍达2.5倍以上)[21][23][24] - 竞争环境加剧:半年内GPT-4.5/Gemini 2.5/Claude 4等竞品密集发布,R2版本延迟推出削弱市场竞争力[38] 公司战略选择 - 主动牺牲用户体验:通过高批量处理降低算力消耗,将资源集中于AGI研发而非商业变现,被描述为"算力实验室"模式[26] - 开源策略扩大影响力:官方平台流量下滑但通过第三方部署实现模型广泛渗透[14][43] - 与Anthropic形成对比:后者通过优化代码工具(如Claude Code)和云服务合作(获亚马逊50万Trainium芯片)提升效率[29][30][31] 行业竞争格局 - 技术路线分化:DeepSeek选择研发优先,Anthropic侧重效率优化,反映商业模式差异[46] - 资源争夺白热化:算力成为核心竞争力,头部公司通过云合作(如Anthropic与AWS/Google)或战略取舍应对限制[28][30] - 迭代速度加快:Grok4已推出,GPT5/Gemini3等新品传闻频出,行业进入高强度技术竞赛阶段[47] 用户反馈 - 负面评价集中于速度慢/幻觉问题/服务器拥堵/内容过滤等体验缺陷[35] - 部分用户转向竞品,但仍有群体坚定支持,认为开源模型数据对比方式不公平[40][43] - 行业共识在于技术突破与商业平衡的挑战,价格战背后是资源分配与战略定位的深层较量[45][48]
2025数博会下月在贵阳举行 国家数据局:将开展高质量数据集和数据标注交流活动,并发布一批典型案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2 15:27
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 - 2025数博会由国家数据局主办、贵州省人民政府承办,将于8月28日至30日在贵阳举行,主题为"数聚产业动能智启发展新篇",聚焦数据要素与AI技术融合创新[1] - 数博会自2015年举办以来已成为我国数据领域展示成果、促进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本届将推动数据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为产业转型注入新动力[1] 贵州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贵州正加速推进AI大模型与行业场景融合,已在24个重点产业打造近100个大模型应用场景,依托华为、DeepSeek等基础大模型构建"AI+行业"生态[2] - 典型案例包括遵义铝业通过AI优化生产工艺参数实现年省1700万度电,以及旅游智能助手"黄小西"提升服务体验[2] - 全省布局AI人才培养体系,高校设立68个相关专业,同时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省人工智能实验室等研发平台[3] - 贵州抢抓低空经济、智能驾驶等新赛道,在电子信息制造、高端装备等领域引入AI动力引擎[3] 国家数据局高质量数据集建设 - 国家数据局强调高质量、多模态、精标注数据是AI发展的关键动力,中国AI成果与数据创新实践密不可分[4] - 按通识、行业通识和专识分类推进高质量数据集规范建设,构建"部门协同、央地联动"机制加速应用落地[5] - 已指导合肥、成都等7个城市建设数据标注基地,截至上半年累计建设数据集524个(规模超29PB),服务163个大模型[5] - 开展生态培育专项行动,挖掘医疗、工业、交通等领域标杆案例,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5] 未来发展规划 - 国家数据局将打造"数据标注+数据集+模型+应用场景+价值化"闭环生态,推进数据要素改革与"人工智能+"行动协同[6] - 计划在数博会期间举办数据集交流活动、供需对接会,并发布高质量数据集典型案例[6]
悄悄大撤退,Manus带走了哪些秘密?
钛媒体APP· 2025-07-22 08:47
公司发展历程 - Manus由中国团队打造,2023年3月上线,一度被热捧为"下一个DeepSeek",主打能直接执行任务的智能体功能 [1] - 内测邀请码被炒作至10万元一个,市场热度极高,被称为"国运级产品" [1] - 2024年4月母公司蝴蝶效应完成7500万美元B轮融资,估值达5亿美元 [6] - 2024年7月突然清空国内社交媒体、关闭官网、解散中国团队,创始人肖弘携核心成员迁至新加坡 [1][6] 市场表现与用户反馈 - 月访问量在3月达到峰值2376万人次,5月回落至1616万,6月小幅回升至1730万 [10] - 用户体验与宣传差距较大,出现"推荐南极用火锅优惠券"等低级错误 [12] - 产品介绍和资料几乎全为英文,国外市场反响平淡,未在主流科技媒体引发关注 [4] 商业模式与技术架构 - 依赖外部大模型API拼接,无自研底层技术,被业界质疑为"极致套壳玩家" [12] - 联合创始人公开宣称"极致的套壳就是胜利",缺乏核心技术护城河 [13] - 处理复杂任务需调用多API,导致服务器容量不足和天价运营成本 [13] 资本运作与监管环境 - B轮融资由美国风投Benchmark领投,资金用途明确指向美、日、中东市场 [8] - 美国监管机构紧盯B轮融资,推测迁往新加坡是为规避资本管制和芯片限制 [9] - 英伟达获准向中国销售H20芯片后,芯片受限的出走理由存疑 [10] 行业对比与全球化路径 - 与华为、TikTok、DeepSeek等公司不同,Manus选择迁出本土应对压力 [18] - 创始人称希望证明"中国出生的创始人能在新环境做好全球化产品" [14] - 行业案例显示全球化并非必须迁出本土(如TikTok、Temu) [15][18] 团队背景与营销策略 - 创始人肖弘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此前创立AI浏览器插件Monica并专注海外市场 [3] - 营销采用"限量邀请码+煽动性话术+关键词绑定"组合拳,制造稀缺感和话题性 [5] - 被质疑为"出口转内销"营销,通过特定博主造势而非真实产品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