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百济神州
icon
搜索文档
【医药生物】创新药审评再次加速,创新药产业链主线持续明确——医药生物行业跨市场周报(20250622)(王明瑞)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6-23 17:01
行情回顾 - A股医药生物指数上周下跌4 35%,跑输沪深300指数3 90pp,跑输创业板综指2 67pp,在31个子行业中排名第29,表现较差 [3] - H股恒生医疗健康指数上周收跌7 72%,跑输恒生国企指数6 24pp [3] 上市公司研发进度跟踪 - 和誉医药的ABSK043片的IND申请新进承办 [4] - 百济神州的注射用BGB-B455、三生制药的SA102-CAR-T注射液的临床申请新进承办 [4] - 众生药业的RAY1225、恒瑞医药的HRS-1893正在进行三期临床 [4] - 翰森制药的HS-10370、三生制药的SSGJ-612正在进行一期临床 [4] 本周观点 - 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关于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意见,审批效率提升将加速优质管线价值释放,提振市场对创新药板块的风险偏好 [5] - 中长期政策通过"扶优汰劣"机制,助力中国创新药从"仿创结合"向"全球原研"升级 [5] - 建议重点关注具备"快速研发-国际化-商业化"闭环能力的龙头企业及产业链核心环节 [5] 2025年年度投资策略 - 从支付视角,基于医药产业内的三种付费渠道:院内支付、自费支付、海外支付,分别进行梳理 [6] - 看好院内政策支持(创新药械、设备更新)、人民群众需求扩容(血制品、家用医疗器械、减肥药产业链)、出海周期上行(肝素、呼吸道联检)三大方向 [6]
中国医药:短期面临回调压力,寻找优秀公司的买点
招银国际· 2025-06-23 16: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未提及行业整体投资评级,但对三生制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巨子生物、时代天使、固生堂等公司给出“买入”评级 [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短期行业或面临回调压力,因市场对出海交易频次和规模预期高;长期中国创新药出海BD交易有大幅增长空间,研发实力具全球竞争力且出海趋势将持续 [2][5] - 消费类医疗领域部分企业基本面扎实、估值合理,如巨子生物、时代天使、固生堂值得布局 [5] - 尽管短期创新药板块或回调,但医药行业基本面强劲、估值合理,推荐买入相关公司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创新药出海情况 - 中国创新药研发实力提升,2015 - 2025年ASCO会议入选口头报告从1项升至73项,占比达15%;LBA达11项,占比20%;全球临床试验启动数占比从2009年1%升至2024年30% [5] - 2024年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总规模约522亿美元,占全球许可交易总规模约1/3,多个BD达成仅基于中国数据,体现MNC对中国临床数据质量认可 [5] 公司推荐情况 - 三生制药:市值635560万美元,目标价28.32,上行空间36% [3] - 百济神州:市值2810240万美元,目标价359.47,上行空间42% [3] - 信达生物:市值1632740万美元,目标价94.74,上行空间22% [3] - 巨子生物:市值676320万美元,目标价79.77,上行空间56%,销售额将复苏,品类和品牌扩张驱动业绩增长 [3][5] - 时代天使:市值119890万美元,目标价69.55,上行空间26%,海外业务完成早期获客阶段,盈利能力改善,海外业务有望成增长核心驱动力 [3][5] - 固生堂:市值102920万美元,目标价52.38,上行空间58%,作为中医连锁企业,积累医生资源和品牌影响力,拓城扩张有效,业绩增长快,经营现金流强劲 [3][5] 行业数据情况 - MSCI中国医疗指数2025年初至今累计上涨31.7%,跑赢MSCI中国指数18.2% [2] - 中国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有相应累计同比变化 [7] - 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收入和支出有累计增速变化 [11] H/A股价差情况 - 康希诺H/A价差 -47%,百济神州 -44%,复星医药 -42%等 [16]
港股医药板块午后持续走强,药捷安康(02617.HK)涨超75%,君实生物(01877.HK)涨超7%,百济神州(06160.HK)、昭衍新药(06127.HK)等多股跟涨。
快讯· 2025-06-23 15:38
港股医药板块表现 - 药捷安康(02617 HK)股价涨幅超过75% [1] - 君实生物(01877 HK)股价涨幅超过7% [1] - 百济神州(06160 HK)和昭衍新药(06127 HK)等医药股跟随上涨 [1]
医药生物行业跨市场周报:创新药审评再次加速,创新药产业链主线持续明确-20250623
光大证券· 2025-06-23 12: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生物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创新药审评再次加速,创新药产业链主线持续明确。政策短期加速优质管线价值释放,提振市场风险偏好;中长期助力中国创新药升级,建议关注具备“快速研发 - 国际化 - 商业化”闭环能力的龙头企业及产业链核心环节 [3][24] - 2025 年年度投资策略需从支付视角结构性甄选投资机会,看好院内政策支持、人民群众需求扩容、出海周期上行三大方向,重点推荐恒瑞医药、迈瑞医疗、联影医疗、鱼跃医疗 [3] 各部分总结 行情回顾 - A 股医药生物指数上周下跌 4.35%,跑输沪深 300 指数 3.90pp,跑输创业板综指 2.67pp,在 31 个子行业中排名第 29;H 股恒生医疗健康指数上周收跌 7.72%,跑输恒生国企指数 6.24pp [1][18] - A 股跌幅最小的是疫苗,下跌 0.4%;跌幅最大的是其他生物制品,下跌 6.7% [11] - A 股昂利康涨幅最大,上涨 21.21%;澳洋健康跌幅最大,下跌 26.33%。H 股 HKE holdings 涨幅最大,达 37.59%;必瘦站跌幅最大,下跌 24.58% [18] 本周观点 - 2025 年 6 月 16 日国家药监局征求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意见稿,体现政策对创新药产业大力支持 [24] - 审批效率提升,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审评审批时限压缩至 30 个工作日;精准支持重点领域;申报门槛与责任绑定 [26] - 有望受益的方向包括创新药研发企业(如恒瑞医药、百济神州、荣昌生物等)和 CXO(如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凯莱英等) [3][27] 公司公告更新 - 维力医疗尿道扩张器套件获加拿大卫生部认证;健帆生物产品获欧盟 MDR 认证等多家公司有相关业务进展及计划 [30] 上市公司研发进度更新 - 和誉医药的 ABSK043 片、百济神州的注射用 BGB - B455、三生制药的 SA102 - CAR - T 注射液临床申请新进承办 [2][31] - 众生药业的 RAY1225、恒瑞医药的 HRS - 1893 等药品处于不同临床试验阶段 [2][33] 重要数据库更新 - 24M1 - M4 医院总诊疗呈现较快恢复,累计总诊疗人次数 14.83 亿人,同比增长 13.29% [34] - 2025M1 - M4 基本医保收入为 10302 亿元,支出达 7223 亿元;25M4 基本医保当月收入环比减少 19.6%,支出环比增长 13.4% [45] - 4 月抗生素、心脑血管原料药价格基本稳定,部分维生素原料药价格有变动 [56][58][59] - 25M1 - 4 医药制造业收入同比 - 2.10%,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 0.9pp,管理费用率同比上升 0.2pp,财务费用率同比上升 0.1pp [61][69] - 5 月整体 CPI 环比下降,医疗保健 CPI 环比上升 [71] - 6 月 18 日北京市医保局发布耗材带量采购通知 [74] 医药公司融资进度更新 - 荣昌生物定向增发预案到期失效,募集金额 19.5292 亿元 [77] 上周重要事项公告 - 多家公司召开股东大会,部分公司有股份解禁情况 [78][79]
杭州药企携新成果角逐“减重市场”
杭州日报· 2025-06-23 10:57
GLP-1减重药物市场概况 - GLP-1类减重药物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肥胖治疗方案之一 通过抑制摄食中枢降低食欲和延缓胃排空实现减重效果 [1] - 中国减重药物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到149亿美元 成为热门社会话题 [3] - 全球药企聚焦这一价值千亿的黄金赛道 中国药企如先为达生物、信达生物、华东医药等纷纷亮相国际舞台 [1][2] 杭州药企的研发突破 - 先为达生物研发的埃诺格鲁肽在48周时实现15.4%的平均体重降幅 92.8%受试者体重降幅超过5% 刷新同类药物Ⅲ期临床纪录 [2] - 先为达生物已向国家药监局递交埃诺格鲁肽上市申请 预计明年年初上市 并计划探索GLP-1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应用 [2] - 德睿智药自主研发的口服小分子GLP-1RA新药MDR-001片临床试验取得重大进展 [4] - 九源基因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显示杭州医药港创新药研发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5] 杭州医药港的产业生态 - 杭州医药港已集聚18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 有90个创新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今年3款新药进入审批阶段 [4] - 钱塘(新)区成为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核心区 打造"产业链最全、生态链最优、集聚度最高"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 [4] - 先为达生物在杭州医药港深耕8年 历经7轮融资 累计投入近10亿元研发 早期获得政府1000万元资金支持 [4] 行业竞争格局 - 今明两年行业将比拼产品注册进度 之后将转向渠道能力等方面的竞争 [4] - 属地政府服务被视为药企竞争的"X因素" 杭州医药港提前5年布局减重赛道 [4] - 杭州医药港企业正在为下一个"药王"书写中国篇章 [5]
招银国际每日投资策略-20250623
招银国际· 2025-06-23 10:17
报告核心观点 - 地缘政治冲突影响资产价格走势,投资者增持多类基金,中国医药行业短期或回调但长期向好,招银国际推荐多只股票 [3][4][5] 全球市场观察 环球主要股市表现 - 恒生指数收市价 23,530,单日升 1.26%,年内升 38.03%;恒生国企收市价 8,527,单日升 1.38%,年内升 47.82%;恒生科技收市价 5,133,单日升 0.88%,年内升 36.36%等 [1] 港股分类指数表现 - 恒生金融收市价 42,455,单日升 1.98%,年内升 42.36%;恒生工商业收市价 13,079,单日升 0.95%,年内升 41.65%;恒生地产收市价 17,006,单日升 0.70%,年内跌 7.21%;恒生公用事业收市价 35,948,单日升 0.09%,年内升 9.35% [2] 地缘政治与市场影响 - 特朗普下令闪击伊朗核设施,投资者关注伊朗反应,若伊朗重返谈判,原油、黄金和美元可能回落,全球股票和数字货币可能上涨;若冲突升级,原油、黄金和美元可能上涨,股票和数字货币可能回落 [3] 资金流向 - 截至 6 月 18 日当周投资者增持股票基金 454 亿美元创 10 周以来最高,增持美股基金 370 亿美元创 2025 年以来最高;增持债券基金 180 亿美元,增持新兴市场债券基金 48 亿美元创史上第二高;增持黄金基金 28 亿美元,增持加密货币基金 17 亿美元;货币市场基金有 117 亿美元流出 [3] 美联储相关动态 - 特朗普要求美联储大幅降息,威胁解雇鲍威尔;美联储官员对降息分歧公开化,维持美联储可能在 9/11/12 月降息两次的预测 [3] 美日贸易谈判 - 美日贸易谈判尚未取得积极进展,可能拖至日本 7 月 20 日参议院选举之后 [3] 行业点评 中国医药行业 - MSCI 中国医疗指数 2025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 31.7%,跑赢 MSCI 中国指数 18.2%,短期创新药板块或回调,但行业基本面强劲,估值合理 [4] 创新药出海交易 - 2024 年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总规模约为 522 亿美元,占全球许可交易总规模约 1/3,全球生命科学领域 M&A 交易总额每年约为 1,500 亿美元,中国企业被收购占比小,出海交易规模有较大提升空间 [4] 消费类医疗领域 - 消费类医疗领域部分企业基本面扎实,估值合理,核心看好标的包括巨子生物、时代天使、固生堂 [5] 行业展望与推荐股票 - 推荐买入三生制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巨子生物、时代天使、固生堂 [5] 招银国际环球市场焦点股份 - 招银国际给出吉利汽车、小鹏汽车、中联重科等多只股票的评级、股价、目标价、上行/下行空间、市盈率、市净率、ROE、股息率等信息 [6]
PROTAC靶向降解深度+医药观点更新
2025-06-23 10:0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医药行业,尤其是创新药赛道、创新药产业链、生命科学上游、医疗器械、医疗设备、OTC 及消费领域 - **公司**:百济神州、恒瑞医药、信达、石药、康方、益方生物、迪哲医药、远大医药、药明系、凯莱英、康龙化成、泰格医药、昭衍新药、药明康德、浩源、必德、浩帆、三生制药、阿维纳斯公司、NIX 公司、URFA 公司、Kemira 公司、百泉洲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创新药赛道 - **核心观点**:创新药是医药板块核心,近期调整或提供介入机会,产业趋势向好预计持续两到三年 [1][2] - **论据**:调整因短期涨幅高和市场情绪过热,无实质性利空;出海进展向好,优质药物有好数据并获跨国公司交易;港股创新指数与 2021 年高点比有空间,当前估值处历史中位 [2] 医药板块催化剂 - **核心观点**:多个关键时间节点和事件将推动医药板块发展 [4] - **论据**:6 月百济神州等研发日,8 月中报业绩,9 月世界肺癌大会,10 月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议,12 月美国血液学会年会;医保目录调整与商业保险协同推进;业务发展交易带来增量,如三生制药已落地重磅交易 [4] 关注的创新药公司 - **核心观点**:不同市值和市场层面有值得关注的创新药公司 [5][6] - **论据**:首推百济神州,港股折价且有研发日和中报业绩催化;恒瑞医药值得关注;中大市值关注信达、石药、康方,有 30%以上空间;中小市值关注管线价值重估逻辑公司;A股 益方生物、迪哲医药有三五十或以上增长潜力,港股远大医药有增长潜力 [5][6] 创新药产业链 - **核心观点**:创新药产业链是关注方向,部分公司业绩和订单情况良好 [7] - **论据**:药明系、凯莱英、康龙化成中报业绩预计延续一季度趋势;泰格医药、昭衍新药等 CXO 公司订单良好,如泰格医药二季度订单延续一季度趋势 [7] 生命科学上游公司 - **核心观点**:生命科学上游公司股价调整但复苏早,基本面值得关注 [8] - **论据**:全年收入增速指引多在 15%以上,利润增速更快;并购增量和自主可控逻辑良好,如药明康德;浩源、必德和浩帆等公司从 PEG 和业绩维度值得关注 [8] PROTAC 技术 - **核心观点**:PROTAC 技术有优势但面临挑战,未来有发展潜力 [10][17] - **论据**:优势在于解决小分子无法成药问题,不依赖靶标活性位点,有催化性质,可扩展应用范围,毒性控制有优势;临床研究在多个靶点显示成药优势;挑战是成药需三元复合物,可能引发“钩子效应”,筛选和评估合适分子有挑战,尚无成熟上市产品 [11][13][14][17] 各公司 PROTAC 产品进展 - **核心观点**:不同公司的 PROTAC 产品处于不同研发阶段,有不同进展和挑战 [18][20][21][23][24] - **论据**:百济神州 BTK PROTAC 开展临床三期,安全性和疗效有改进;ER PROTAC 在广泛人群中未显优势,471 分子申请上市面临挑战;阿维纳斯公司 CDK 抑制剂联合疗法停止两项三期研究;EGFR 相关 PROTAC 下半年公布 POC 结果;Kemira 公司 URAK4 靶点临床一期数据有改进空间 [18][20][21][23][24]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下半年医疗器械、医疗设备、OTC 以及消费领域可能复苏,部分公司有边际改善信号,如眼科方向 [9] - PROTAC 技术研发对公司分子设计能力要求高,投资需谨慎考虑研发风险 [30]
以创新药为主线,关注出海机会——2025下半年港股医药投资策略
2025-06-23 10:0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港股医药行业 - **公司**:恒瑞、三生、辉瑞、BioNTech、BMS、百济神州、和黄医药、金斯瑞、信达、科伦、翰森制药、远大生物、石药、中生、药明系、康龙凯莱英、康德、科伦博泰、默沙东、天衡、再生元、中物生物制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投资策略**:2025 年港股医药板块投资策略围绕创新药和出海机会,国内创新药出海 BD 交易活跃,ASCO 会议多款国内创新药发布优秀数据,建议关注 BD 出海机会及重点管线临床进展,部分公司有望迎盈利拐点[2] - **估值与流动性**:港股医药板块中位平均估值约 15 - 16 倍 PE,较 A 股和海外有明显修复;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今年涨幅超 50%,近期回调;年初以来港股流动性显著改善,融资环境向好,恒瑞 A+H 两地上市募集约 100 亿港币资金[1][5] - **子行业表现**:创新药和 FIMA 板块表现突出,源于活跃 BD 交易及热门领域;18A 类小市值公司表现强劲;创新药板块收入同比增速超 40%,利润亏损收窄,龙头公司盈利趋势显现,其他子行业增速偏弱[1][6][8] - **BD 交易**:2022 年以来中国药企 BD 交易数量和金额显著提升,截至年初交易金额超 460 亿美元,以里程碑金额为主;今年 5 月三生与辉瑞、6 月 BioNTech 与 BMS 达成重磅合作,首付款金额超预期[1][9] - **出海商业化**:已有 8 款国产创新药获 FDA 批准;百济神州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超 20 亿美元,和黄医药伏奎替尼与武田合作,金斯瑞 CAR - T 产品海外放量,但部分产品销售额环比下降[1][10][11] - **研发亮点**:中国药企在 P1、PD - 1 VEGF 双抗领域表现活跃,ASCO 会议数据亮眼;医保局有望出台丙类目录,北京、深圳等地出台政策促创新药发展[1][12] - **研发投入与审评审批**:2018 年以来中国 NDA 复合增速超 10%,IND 增速约 30%,得益于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和研发投入增加;头部公司核心产品年报业绩同比增速超 40%;国家医保局连续 7 年调整医保目录,今年下半年新一轮医保谈判值得关注[13] - **头部创 FIMA 公司**:头部创 FIMA 公司持续创新转型,过半数公司收入正增长,翰森制药收入增速超 20%,核心创新药收入占比提升;石药受集采影响业绩疲弱,中生和石药研发费用绝对值超 50 亿人民币,过去五年复合增长率约 20%[14][15] - **医疗服务板块**:受医保政策及宏观环境影响,业绩压力大,估值回落;2023 - 2024 年医保基金支出增速高于收入增速,老龄化加剧住院率上升,DRG/DIP 政策有影响[3][16][17] - **全球生物药投融资**:2024 年 1 月到 2025 年 4 月全球生物药投融资金额和事件数量环比正增长,国内融资环境需进一步修复;部分公司季报业绩环比持续改善[2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新上市公司情况**:2021 年后 18A 新药上市数量达高峰后持续下降,去年 4 家,今年已有 4 家;递交招股书申请上市标的多集中在器械、创新药及医疗服务领域,一半左右是[7] - **药明系公司**:季度业绩环比持续改善;荷联受益于 ADC 板块高增长趋势有较好增速预期;CRO 板块受 UVL 清单、生物法案等影响估值回落,近期修复;康德一季报表现亮眼,需关注后续订单恢复情况[21] - **创新药关注标的进展**:百济神州泽布替尼海外销售放量,一季度 GAAP 经营利润转正,全年有望经营利润为正;信达在非肿瘤管线有商业化放量机会,IBI - 363 报告非小细胞肺癌一期数据;和黄伏奎替尼推进海外商业化,下半年 ATEC 平台首款产品进入临床;康方两款双抗产品进入医保后有商业化销售放量机会,合作方 1,512 三期临床试验有进展[22][23] - **科伦博泰**:在 top two ADC 领域领先,sectmab 迎来商业化元年,国内有销售放量潜力;与默沙东启动多项全球三期试验,其他商业化产品陆续获批[24] - **三生制药**:707 PD - 1/VEGF 双抗达成 BD 合作,首付款 12.5 亿美金,辉瑞认购股份,下半年交易交割待关注;国内多项临床试验开展,与辉瑞交割后海外临床推进值得期待;与百济神州、天衡合作推进联合用药机会需跟踪[25] - **翰森制药**:去年业绩亮眼,GSK BD 首付款有贡献;近期将 GUPY 双靶全球权益授予再生元;仿制药收入占比下降,集采负面影响过去,中物生物制创新收入占比提升至 3%,多款创新产品进入后期开发[26] - **石药集团**:去年及今年一季报表现疲弱,因肿瘤产品集采降价;近期洽谈三项 BD 项目,已达成一项超 50 亿美金授权合作;EGFR ADC 处于三期阶段并开展联合治疗,布局多个 ADC 赛道产品[27]
FOF系列研究之七十六: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投资价值分析
东方证券· 2025-06-22 10:11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关于量化模型和因子的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模型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选取香港市场中主营业务涉及创新药研发的上市公司证券,构建反映香港市场创新药主题上市公司证券整体表现的指数[37]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样本空间:中证香港300指数与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的样本空间并集[38] - 选样方法: 1. 流动性筛选:过去一年日均成交金额不低于1000万港元[38] 2. 行业筛选:选取业务涉及创新药研发及为制药企业提供药物研发服务的上市公司证券[38] 3. 市值排序:按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选取前50只证券[38] - 加权方式:自由流通市值加权,个股权重不超过10%[38] - 定期调整:每半年调整一次(6月和12月)[38] **模型评价**:该指数集中反映港股创新药龙头企业表现,具有行业纯度高、成分股集中度高的特点[42][44] 2. **模型名称**: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跟踪模型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完全复制法紧密跟踪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54]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投资标的:指数成分股及备选成分股[54] - 跟踪误差控制:日均跟踪偏离度≤0.35%,年化跟踪误差≤4%[54] - 运作方式:采用实物申赎机制,最小申赎单位100万份[54]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模型** - 年化收益率:8.54%(2019/1/1-2025/5/31)[50] - 年化夏普比:0.41[50] - 年化波动率:35.93%[50] - 最大回撤:-68.18%[50] - 市盈率TTM:27.16倍(历史分位数19.42%)[45] - 市净率LF:2.60倍(历史分位数38.94%)[45] 2.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 - 规模:101亿元(截至2025/5/31)[53] - 日均成交额:27.51亿元(近1个月)[53] - 跟踪误差:未披露具体数值但符合合同约定[54]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注:报告中未明确提及单独的量化因子构建,主要采用指数成分股的基本面因子) 1. **隐含因子**:创新药研发能力因子 **构建思路**:通过成分股的License-out交易数量/金额反映研发成果转化能力[26][29] **数据来源**: - 2024年License-out交易100起,总金额518亿美元[26] - 2025Q1交易金额已达去年70%[29] 2. **隐含因子**:商业化潜力因子 **构建思路**:通过FDA获批药品数量衡量国际化能力[36] **具体表现**: - 截至2025年4月共有8个国产创新药获FDA批准[36] - 百济神州泽布替尼2024年全球销售额26亿美元[33]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创新药研发能力因子** - 头部成分股2025年平均收益:59.44%[42] - 最佳个股收益:三生制药209.54%[42] 2. **商业化潜力因子** - 创新药指数年化收益显著高于恒生医疗保健指数(8.54% vs -1.49%)[50] -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平均市值超1100亿港元[42] 注:本报告为ETF投资价值分析,未涉及传统多因子模型的详细构建,主要采用指数编制规则和成分股基本面数据作为量化依据[37][54]
创新药,真摔还是假摔?| 创新药观察
华夏时报· 2025-06-21 17:45
行业动态 - 恒生创新药指数一周内下跌超过13%,康方生物、和铂医药等明星股出现大幅下跌[2] - 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将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时限从60天缩短至30天,提速50%,国家战略药和儿童罕见病药优先审批[2] - 上海试点一年后,国际多中心试验数量增长40%[2] - 证监会重启科创板未盈利企业第五套上市标准,为Biotech公司提供更多融资渠道[2] - 2025年城市定制险预计覆盖60个城市,创新药赔付率目标为80%[2] - 医保谈判平均降幅从70%回落至61%[3] 公司表现 - 康方生物开发出"全球双抗"产品,但近期股价出现波动[2] - 百济神州估值比国际同行低30%[3] - 华东医药一季度利润增速仅为6%,但市盈率达到20倍[3] - 智翔金泰曾面临上市困难,现在政策环境改善[2] - 荣昌生物等公司依赖资本市场支持与国际巨头竞争[2] 市场分析 - 创新药指数在政策利好公布后反而下跌2.9%[2] - 交易拥挤度达到97.7%分位,部分个股市销率高达15倍[3] - 南向资金逆势流入63亿港元[3] - 中国在ADC、双抗、细胞治疗等领域拥有技术优势[3] - 行业正从规模崇拜转向价值发现[2] 政策影响 - 临床试验审批提速50%将促进创新药研发[2] - 科创板上市标准调整将改善Biotech公司融资环境[2] - 医保支付改革打通"研发-支付-回报"链条[2] - 政策导向从"砍价"转向"质量评估"[3] - 行业期待丙类医保目录的推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