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业态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以深度融合发展为引擎 驱动体育消费升级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9-12 12:52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以融合为关键路径推动体育产业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 实现协同赋能和共同发展 通过业态融合 数实融合 产城融合三大路径突破体育消费增长边界 激发产业新动能 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为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基础[1] 业态融合 - 构建"体育+文商旅展"深度融合生态体系 打造"赛事观赏+旅游观光+文化体验+购物消费"复合消费场景 实现"一次抵达 多元满足"和"一次赛事 全域消费"乘数效应[3] - 推动"体育+科技"催生智能装备 虚拟体育 智慧场馆新业态 "体育+养老"搭建适老体育活动平台 "体育+农林"发展乡村户外运动与生态体育旅游 延伸产业链条[3] - 明确发挥进博会 服贸会 体博会等平台作用 促进"赛 展 节 游"一体谋划 为体育企业拓展内销渠道并提升资源配置效率[3] 数实融合 - 首次提出推进"数据要素X体育"行动 破解数据"供不出 流不动 用不好"痛点 推动运动表现 赛事运营 媒体传播等海量数据深度嵌入全产业链[6] - 支持大数据 人工智能技术在体育领域深度应用 鼓励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催生数字体育新业态与发展新动能[6] - 完善体育数据产权归属认定 市场交易 权益分配等规则 破解数据权属模糊 流通壁垒和价值兑现难等堵点[6] 产城融合 - 打造体育产业集聚区作为空间载体 具备产业孵化 研发创新 赛事举办等复合功能 形成"以产促城 以城兴产"良性循环[9] - 支持盘活工业厂房 商业用房等存量空间打造体育运动空间 高效利用闲置资产赋予老旧城区运动休闲新功能[9] - 升级体育场馆 体育公园等沉浸式消费场景 推动功能由单一赛事型向"赛事演艺+商业休闲+健康服务+社群活动"综合体转型[9] - 持续开展"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活动 促进体育设施与城市公共空间深度融合 让全民健身触手可及[9]
美凯龙(601828):25H1降本增效成效显著,期待建发持续赋能
国投证券· 2025-09-03 19:04
投资评级 - 增持-A 维持评级 12个月目标价3.35元 当前股价2.93元 [5] 核心观点 - 公司短期业绩承压但降本增效成效显著 25H1归母净利润-19.00亿元同比亏损扩大51.63%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02亿元同比亏损扩大3.05% [1] - 建发股份入主后协同效应显著 家电家装汽车业务板块发展良好 以旧换新订单74.3万单实现销售额73.1亿元 [3] - 公司制定五年战略规划 明确战略方向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培育新兴业务探索新商业模式与海外市场机遇 [3] 财务表现 - 25H1营业收入33.37亿元同比下降21.01% 其中Q2营收17.22亿元同比下降18.53% [1] - 综合毛利率61.50%同比增长0.83pct Q2毛利率63.79%同比增长2.96pct [9] - 期间费用率54.94%同比增长2.27pct 管理财务费用同比减少1.1亿元和1.8亿元 [9][10] - 经营性净现金流2.0亿元较24年同期提升10.2亿元 资金周转效率显著提升 [10] - 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经营利润2.1亿元同比实现正增长 [10] 业务运营 - 自营业务收入24.51亿元同比下降15.6% 占比营业收入73.4% [2] - 委管业务收入6.09亿元同比下降26.4% 主要因委管商场数量减少 [2] - 建筑装饰服务收入1.04亿元占比3.1% 受行业收缩影响项目数量减少 [2] - 截至25H1经营76家自营商场 235家委管商场 7家战略合作商场 23个特许经营项目 共369家家居建材店/产业街 [2] - 自营商场毛利率69.1%同比微降0.7pct 委管商场毛利率43.2%同比增长2.7pct [9]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82.24亿元/86.03亿元/88.98亿元 同比增长5.16%/4.60%/3.43% [11] - 预计归母净利润-8.04亿元/2.49亿元/3.90亿元 25年同比减亏 26年扭亏为盈 27年同比增长56.35% [11] - 26-27年对应PE为51.2x/32.7x [11]
上半年家电、家居、家装业态融合,美凯龙能否迎来价值重估?
环球网· 2025-09-01 10:3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3.37亿元 经营现金流量净额2.02亿元(上年同期为负) 综合毛利率61.5%(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1] - 财务费用同比减少1.81亿元 信用减值损失同比收窄4.00亿元 资产减值损失同比收窄3068.58万元[1] - 货币资金39.7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75%) 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合计减少12.40亿元[1] 业务战略升级 - 推进"家电、家居、家装"三家一体融合 高端电器经营面积占比9.4% 计划三年打造40座"Mega-E智电绿洲"标杆场馆[2] - M+家装设计中心已建成73.1万㎡ 引入1000余家设计工作室 合作近5000位设计师[3] - 新能源汽车业态成立专业公司 经营面积26.1万㎡(较2024年底增长9.7万㎡) 覆盖50家商场44城市30余品牌[3] - 目标商业格局:60%建材家具+15%电器+15%家装+10%新兴业态[3] 运营与协同成效 - 以旧换新订单74.3万单 销售额73.1亿元 获中央补贴11.7亿元(补贴占比16%)[6] - 与建发集团协同拓展房企楼盘资源 提供专属家装套餐及到家服务[4] - 直播活动单场曝光超614万(环比618大促提升25%) 峰值在线人数突破2万 粉丝增长近5万[6] 行业定位与发展 - 从传统家居卖场转型为家生活场景目的地 涵盖家电/家装/家居/新能源汽车/餐饮等多业态[7] - 行业受益于房贷利率下调及以旧换新政策 消费需求呈现筑底反弹趋势[7] - 核心商业物业运营能力与用户数据沉淀构成竞争壁垒[7]
中兴商业: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08% 聚力创新举措 驱动长远发展
证券时报· 2025-08-28 01:4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4882.95万元,同比增长25.08% [2] - 通过创新营销和多维度导流实现经营质量提升,交易笔数和提袋率同比上升 [3][4] 营销策略创新 - 推出10档营销活动,活动销售额占总销售额65% [3] - 采用"三引三来"营销思路,结合文化输出(音乐会/非遗展/体育赛事等)带动情感导入 [3] - 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通过抖音直播和小程序升级实现全渠道引流,构建社交新生态 [3][4] 会员体系优化 - 会员消费人数同比增长1.6%,消费金额同比增长8.3%,消费占比提升4.3% [6] - 实施"票"亮工程为外地会员报销三票,推动外埠会员增长 [6] - 通过CRM系统实现跨品牌、跨业态的会员数据打通 [6] 业态创新与品牌引进 - 开设全国首家商业综合体内的恐龙博物馆,创建"文博商旅"融合新模式 [7] - 引进迪柯尼全国首家环保旗舰店、壁克峰东北首店等区域首店品牌 [7] - 新增朱炳仁·铜等辽宁首店及完美影城等沈阳首店,优化业态布局 [7] 服务与社会责任 - 推行"好感化"服务理念,通过服务顾问晋升机制提升服务质量 [6] - 开展无偿献血、乳癌患者捐赠、孤独症儿童公益等多项慈善活动 [8] - 参与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产业扶持项目,推动乡村振兴从"输血"向"造血"转型 [8]
2025咖啡预言:下沉市场、银发经济与可持续供应链的终极战场
搜狐财经· 2025-08-24 00:51
市场增长与规模 - 中国连锁咖啡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5] - 2025年上半年27家主要连锁咖啡品牌门店存量达66,568家,净增门店11,841家,较2024年底增长21.64%[5] - 三四线城市咖啡馆数量年增长率达25%,远高于一线城市的8%[13] 国际品牌表现 - 星巴克以超过7,750家门店领跑国际品牌,2025年第三财季中国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至7.9亿美元(约56.7亿人民币)[6] - 星巴克上半年新开门店同比大幅下滑41.78%[7] - Costa Coffee门店净减28家[7] 本土品牌崛起 - 瑞幸咖啡门店规模突破2.6万家,市场份额达35%,成为中国最大连锁咖啡品牌[9] - 瑞幸2025年第二季度总净收入达123.59亿元,同比增长47.1%,净利润12.51亿元,同比增长43.6%[8] - 库迪咖啡门店净增5,000家,增长率达50%,门店总数达15,000家,稳居市场第二[9] - 幸运咖以6-8元价格带渗透下沉市场,门店数超6,000家[9] 区域市场特征 - 一线城市市场趋于饱和,年增长率约8%,由星巴克、Manner等品牌主导[12][14] - 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年增长率15-20%,瑞幸在这些城市的门店占比达45%[12][14] - 下沉市场年增长率超25%,幸运咖和肯悦咖啡为主要代表品牌[13][14] 商业模式创新 - 瑞幸APP用户数超1亿,线上订单占比超过90%[15] - 挪瓦咖啡通过小程序将会员复购率提升20%以上[16] - 瑞幸自建烘焙基地年产能达3.5万吨[16] - 幸运咖依托蜜雪冰城供应链网络实现超低价策略[16] 产品与业态创新 - 瑞幸"鲜萃轻轻茉莉"茶饮单品创下单日销量167万杯纪录[18] - 咖啡与茶饮边界加速消融,形成"覆盖全时段、全场景"的消费革命[17][18] - "咖啡+"复合业态兴起,如瑞幸与茅台联名的"酱香拿铁"[19] 门店扩张策略 - 瑞幸通过"联营合伙人"计划在下沉市场加速开店[21] - 库迪采用"联营模式"降低加盟门槛[21] - Manner坚持20-50平方米"小店模式",主打高坪效运营[21] 未来发展趋势 - 健康化产品需求提升,低糖、植物基、功能性咖啡占比不断增长[23][24] - 智能化技术加速渗透,AI算法应用于销售预测和原料配送[26] - 瑞幸海外门店达89家,比上年同期的37家增长140%[29] - 蜜雪冰城海外门店近5,000家,印尼市场突破2,600家[29]
餐饮业拥抱业态融合新浪潮
新华财经· 2025-08-18 21:52
行业趋势 - 餐饮行业正积极拥抱业态融合的新浪潮以应对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 [1] - 业态融合为餐饮商家带来广阔发展空间并为消费者提供丰富选择 [2] - 业态融合通过跨界整合资源打破传统消费模式局限 为服务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并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 海底捞创新举措 - 海底捞在北京亦庄推出首家创新概念店 在功能、视觉、场景等方面均有大幅度创新 [1] - 门店等位区新增甜品站和互动娱乐区 设有独立BAR调酒区与开放式出菜窗口 [1] - 空间设计配备三时段智能切换系统 推出正餐、清吧、俱乐部派对三种光效模式 [1] - 俱乐部模式在每晚九点和十一点举办夜宵主题派对 配备动感灯光和互动区设计 [1] - 联合猿编程和斑马升级儿童乐园 引入AI体验装置并设计AI学习互动模块以增强趣味性 [1] 其他品牌创新案例 - 湊湊火锅在部分门店设置专门KTV包厢 允许顾客边吃火锅边唱歌 [1] - 中餐品牌老乡鸡以"店中店"形式推出"老乡茶咖" 提供纯茶、奶茶、咖啡等饮品吸引年轻人 [1] 专家观点 - 业态融合将催生更多新颖消费场景和服务模式 为服务消费领域带来持续增长动力 [2] - 技术进步和消费者需求升级是推动业态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 [2]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县域样本篇|培育“海陆空”新潮业态 解锁文体旅“流量密码”——看这座滨海小城如何拓展消费空间
新华网· 2025-08-12 13:53
旅游市场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累计接待游客310.4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0.83亿元 [7] - "五一"假期接待游客42.89万人次,旅游总花费2.75亿元,两项数据同比增长均超13% [7] - 游客结构中70%为年轻人群体,70%参与体育旅游活动 [7] 目的地吸引力建设 - 万宁作为滨海城市以冲浪胜地闻名国内外,成为海南旅游业流量主场 [3] - 夏季冲浪活动吸引大量发烧友和初学者,形成密集参与盛况 [1] - 通过政企联动举措充分利用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红利,激活消费市场 [8] 业态发展策略 - 打破行业壁垒融合冲浪、咖啡、美食等元素形成消费链条 [5] - 构建海陆空全维度体验与白加黑全时段玩法满足游客需求 [5] - 持续释放滨海城市独特魅力与无限活力 [8]
成都商业法则,万物皆可CP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8 15:16
业态融合创新 - 成都商业体突破物理边界,将文化、商业与生活深度融合,形成"业态融合"的城市发展模式 [1] - 空间重构从消费容器升级为情感链接载体,如陈麻婆豆腐川西民居店将明厨亮灶转化为文化展演舞台 [2] - 宠物经济领域通过精细化分区设计构建体验闭环,如犬岛公园设置33种宠物友好植物及蓝黄交织跑道 [2] 空间价值重构 - 实体商业通过"体验增值三角"(优质服务×特色产品×文化内容)形成新护城河,替代价格战竞争 [4] - 空间介质创造不可复制的情感共振,重构消费场域价值评估体系 [4] - 保利时光里犬岛公园实现"放绳社交+人宠咖啡+定制赛事"的社交场景闭环 [2] 文化IP产品化 - 莫西熊猫通过三重转译突破传统熊猫IP:川剧腮红造型、三星堆纹身符号、可拆卸蜀绣功能设计 [5] - 菊乐牛奶复刻90年代玻璃奶瓶,以"打牛奶啰"唤醒集体记忆并重构便利店消费场景 [10] - 文化转译形成两种路径:莫西熊猫的升维(传统现代化+符号全球化)与菊乐牛奶的降维(记忆符号化+场景剧场化) [10] 产业价值链重塑 - 鹃城豆瓣厂将晒场改造为非遗工坊,2023年联动川菜博览馆吸引10万游客体验文化旅游线路 [11] - 鹤鸣茶社融合川剧非遗与市井文化,年茶饮消耗量相当于"七个西湖"蓄水量,成为天府文化沉浸式剧场 [12] - 钟水饺与鹤鸣茶社形成"椒香饺配盖碗茶"混搭美学,实现市井小吃向国宴珍馐的味觉跃迁 [13] 全球化文化输出 - 莫西熊猫在迪拜世博会完成"在地元素全球化转译",构建可交互的立体文化叙事 [5] - 成都形成"文化IP-场景赋能-全球输出"逻辑链,如川剧变脸与交响乐的创新融合 [13] - 商业创新将地域文化基因植入现代商业细胞,形成自然生长的"蓉品出海"模式 [13]
数读经济“新信号”:“破圈”消费场景点燃内需新引擎
新华社· 2025-05-22 21:47
传统商业业态转型 - 合肥百盛购物中心通过引入20余家安徽首店级二次元品牌,将18000平方米空间改造为潮流地标,吸引95后客群占比达80%,部分店铺月营业额突破百万元,较改造前翻倍增长[1][2] - "谷子经济"(动漫游戏IP衍生商品)成为驱动传统商场转型的核心动力,商场通过二次元周边经济重构商业逻辑[2] - 合肥"元·书局"由传统书店升级为"文化元宇宙"空间,引入裸眼3D等数智设备后青少年客群增长120%,文创销售额提升75%[2] 文旅融合创新模式 - 芜湖古城结合汉服巡游与全息投影重现古米市场景,西安大雁塔推出"雁塔流光"AR秀,敦煌莫高窟运用VR技术展示数字洞窟,形成"文化+科技"沉浸式体验[3] - 黄山市祁门县通过"祁民公社"乡村综合体整合乡土工厂、社群共居等业态,吸引城市青年创业,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达85%,返乡创业青年数量创十年新高[3][4] 消费市场数据表现 - 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7174亿元,同比增长5.1%,环比增长0.24%,显示消费市场持续复苏[4] - 商务部研究院指出业态融合打破传统消费局限,通过跨界整合资源为服务消费注入新活力,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4] 新兴消费群体特征 - 二次元周边经济、数字游民社区等新业态主要面向年轻消费群体,如合肥商场80%客群为95后,乡村综合体吸引城市青年创业[1][2][3] - 消费需求从购物餐饮转向文旅融合服务,技术革新推动老业态焕新,如书店转型后客单价与体验感显著提升[2][3]
创新+融合!龙江国企组团亮相秀实力
搜狐财经· 2025-05-20 09:26
原标题:创新+融合!龙江国企组团亮相秀实力 第三十四届哈洽会上,一场关于振兴与发展的故事正在生动上演。当露营风格的洽谈区将自然与商业巧妙融合,当数字孪生平台让桥梁建设从平面走向立 体,黑龙江国有企业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龙江振兴的硬核实力与澎湃动能。这些活跃在各个领域的国有企业,不仅是经济舞台上的主角,更是龙 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中流砥柱。 建投集团展位 肩负使命 义不容辞 交投集团肩负着引领现代物流产业升级、服务"向北开放"战略的重任,其构建的"物流园区+综合运输+信息平台+物流贸易"四位一体现代物流贸易体系,如 同一条流动的经济纽带,将龙江的资源优势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连。通过整合物流资源、探索物贸新模式,交投集团不仅为全省物流降本增效提供了有力支 撑,更在东北亚跨境物流贸易的版图上刻下了龙江印记。这种以战略为导向的布局,彰显了国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定位与价值,也为龙江经济的外向型发 展开辟了新路径。 交投集团展位 龙睿公司则在资产盘活的战场上展现出独特的战略眼光。从万国洋行的盘活案例到地煤集团的销量跃升,从外贸集团的重振旗鼓到伊春中盟食品的扭亏为 盈,龙睿以"激活资产价值"为核心,通过一系列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