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造

搜索文档
中企投建的西班牙贝尔维斯光伏电站项目添彩绿色合作—— “光伏+自然”绘就美丽画卷
人民日报· 2025-08-03 05:41
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驱车向西南出发,车窗外的景色逐渐变为连绵起伏的丘陵。 据介绍,为实现2030年底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结构中占比81%的目标,西班牙政府正在加快新能源布局。 西班牙在环保、安全、项目管理体系方面具有成熟经验。中国企业在技术集成、产业链整合方面优势明 显,能为西班牙能源转型增添新动能。绿色能源成为两国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西班牙"一带一路"研究 中心秘书长卡洛斯·比埃尔萨表示,中企不仅是资金提供者,也是技术参与者、模式推动者,双方企业 合作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互补与共建"。 驶入埃斯特雷马杜拉大区,一眼就能望见临近A5国道的山坡上铺设的太阳能光伏板,随着地势起伏向 远方延展。光伏板间隐约可见白色羊群悠然觅食,"光伏+自然"绘就一幅绿色低碳的美丽画卷。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这是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中铁建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建国投")下属西班牙 ACISA公司承建的贝尔维斯光伏电站项目(见图。本报记者颜欢摄)。该项目占地面积约181万平方 米,总装机容量达104兆瓦,年发电量约2亿千瓦时,今年3月正式实现全容量商业运行。 贝尔维斯光伏电站已成为当地展示光伏领域先进技术和产品的重 ...
九号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超去年全年 同比大增108.45%
华夏时报· 2025-08-02 10:00
8月1日,九号公司发布上半年业绩报告。从年报披露的数据看,今年上半年九号公司继续保持高速、高 质量增长,营收、净利润均创新高,堪称"最强半年报"。其中,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17.42亿元,同比 增长76.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2.42亿元,同比大增108.45%。 分业务来看,九号智能电动两轮车依旧涨势迅猛,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8.23亿元,同比增长101.70%, 约占公司营收的58%;平衡车和电动滑板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1.80亿元,同比增长37.23%。得益于各 业务线不断放量、产品力不断提高,今年上半年九号公司毛利率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至30.39%。公司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46.94%至36.53亿元,提质增效明显。 多项业务增长强劲 近年来,围绕"智能短交通"和"服务机器人"两大业务主线,九号公司培育出了5大业务,分别为电动滑 板车、智能电动两轮车、全地形车、服务机器人和E-bike。今年上半年,九号公司旗下的多项业务均实 现快速增长。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九号智能电动两轮车中国区销量达239万台,同比增长99.5%。纵观国内电动两 轮车市场,今年上半年行业景气度 ...
海信100英寸大屏亮相大阪世博会中国馆
环球网· 2025-08-02 09:50
世博会是全球最高级别的博览会,是世界各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社会繁荣进步的重要平台。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以"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为主题,将持续到10月13日闭幕。中国馆占地面积 3509平方米,是本届世博会面积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世界各地观众在这里既可以领略中国深厚的文 化底蕴与古老智慧,又能感受现代中国科技创新成就和创意方案。 原标题:中国智造新名片!海信100英寸大屏亮相大阪世博会中国馆 近日,大阪世博会"山东活动周·青岛日"活动在中国馆举行。海信100英寸高端大屏电视作为中国智 造的标杆性成果,在中国馆展区亮相。这款融合尖端显示技术的大屏产品,向全球观众生动呈现了中国 企业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创新突破,成为展示中国智造高端化发展的科技名片。 根据权威国际市场调研机构Omdia发布的数据,2023年至今,海信在100英寸及以上超大屏电视市 场的销量稳居全球首位。这一成绩不仅印证了海信在全球高端显示领域的强大竞争力,也标志着中国企 业在全球大屏电视市场格局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引领地位。 海信深耕日本市场多年,通过持续推动技术创新,近年来在日本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2024年海信 系品牌包揽日本电视市 ...
九号公司半年报出炉:12.4亿归母净利润超去年全年
证券之星· 2025-08-01 20:50
九号智能电动两轮车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在产品和渠道端的双双发力。于行业内,九号电动车一向 以"真智能"著称,凭借技术创新,为用户带来了更智能、更安全的骑行体验。今年5月,九号公司发布 全新Q系列产品,在女性用户中反响热烈。渠道方面,截至2025年6月30日,九号公司在中国区的电动 两轮车专卖门店超8700家。同时,公司还是行业内首家搭建O2O销售模式的企业,刚过去的"618"全周 期包揽京东、抖音电商等六大电商平台,二轮车类目销售额与市场占有率双第一。 截至今年7月18日,九号智能电动两轮车在中国市场累计出货量已突破800万台,从5月15日宣布达成700 万台出货量,到实现这一百万台的增量,仅用了64天。这一速度也刷新了行业同类记录,彰显出九号电 动车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和用户认可度。 报告期内,九号公司平衡车和电动滑板车业务同样表现亮眼。年初,九号公司在CES展会上发布了第三 代滑板车产品。通过技术创新,第三代产品在续航能力、安全、性能舒适、智能系统以及便携性等关键 维度实现重大突破。第三代电动滑板车自发布上市以来,便迅速获得市场广泛关注和好评,在德国等多 个国家成为畅销车型。截至2025年6月30日,九号公司 ...
从80万台智启新篇章:传祺MPV家族的「专家进化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21:41
2025年中国MPV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MPV累计零售量达50.9万辆,同比增长5.9%,6月零售销量9.7万辆,同比增长14.3%,市场呈现回暖但竞争加剧[1] - 市场格局分化,传统豪强与新能源新贵并存,行业进入深度洗牌阶段[1] 广汽传祺MPV市场表现 - 2025年7月MPV家族第80万台量产车下线,成为首个达成此里程碑的中国品牌[2] - 2024年11月累计销量超70万辆,刷新中国品牌MPV销量纪录,2025年M8家族45万台下线成就"中国豪华MPV第一车"[8] - 2022年4月初代M8单月销量首次超越别克GL8,终结外资车型20年销冠统治[7] 产品战略与市场定位 - 精准切入20-30万元价格带空白市场,初代M8上市首年打开局面,次年销量增长近2倍,第三年突破8万辆[7] - 构建10-40万元全价格带产品矩阵:M6PRO(10万级)、M8大师(25万级)、M8宗师(30万级)、E9/E8新能源系列[11] - E8系列开创"插混家用MPV"新品类,5.2㎡魔术空间实现家庭场景无缝切换[11] 技术创新与制造能力 - 投入超500亿元研发,拥有5000+研发团队及四大工艺全栈自研能力,实现发动机/电机/电池自主生产[12] - 冲压车间实现棱线圆角半径0mm突破,焊装5000+焊点AI监控,涂装抗刮性提升50%[12] - 首创3.2米超长侧气帘+后风窗气囊,构建360°环抱式气囊矩阵[9] 品质验证体系 - "五高一山一尘"验证体系覆盖12大项目2500+子项测试,800万公里等效测试覆盖70种极端路况[14] - 车身强度超同级17%,连续八年J.D. Power新车质量冠军,M8以152分登顶2024中型MPV质量榜首[14] - 2025年上半年保值率榜单中,M8获自主MPV三年保值率第一,E8获插混MPV一年保值率第一[14] 智能化升级 - 向往M8鸿蒙座舱版搭载华为鸿蒙系统,实现手机-车机无缝流转,补贴后价格29.99万元[19] - 集成24点全身SPA按摩和7区270度环抱加热系统,10分钟提升皮肤温度2℃[19] - 宁德时代骁遥电池配备10层安全防护,电芯失效率控制在十亿分之一以下[20] 生态合作模式 - 联合华为/宁德时代构建i-GTEC 3.0技术平台,实现从功能叠加到系统级融合的技术护城河[16][17] - "双旗舰"矩阵(鸿蒙座舱版+乾崑系列)以32.99万起售价实现"百万级体验平权"[21]
实力征服央视舞台!新松工业机器人《中华考工记》上演“火线冲击”极限挑战
机器人圈· 2025-07-28 18:55
节目首播与展示 - 大型工业文化节目《中华考工记》于7月27日晚20:00在CCTV-1黄金档首播,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打造 [1] - 新松研发代表刘一恒携SR12A-12/1.46型工业机器人亮相央视舞台,展示中国智造巅峰水准 [1] 机器人性能与技术突破 - 新松SR12A-12/1.46型工业机器人在"火线冲击"挑战中表现卓越,重复定位精度达±0.03毫米,全程零失误 [2][4] - 机器人具备"四高"品质:高速度、高精度、高负载、高可靠性,采用高强度材料与优化机械结构减少震动 [4] - 中空弓形手臂设计独特,可中空走线提升线缆寿命,狭小空间作业更灵活 [4] - 搭载全新高性能动力系统,高刚性结构搭配高性能传动,综合节拍更快 [4] - 轻量化与集成化设计出色,采用特殊铸造工艺,送丝机紧凑集成,减轻重量提升送丝稳定性与焊接质量 [4] 技术演进与研发历程 - 该机器人是新松最新迭代升级版本,前一代型号曾参与2024年6月30日通车的深中通道建设,负责管节焊接工作 [5] - 20年前中国工业机器人精度仅±0.1毫米,经过1800多天研发,团队将精度提升至±0.03毫米 [12] - 研发团队在机械材质、齿轮磨合、电机减速机磨合、运动控制算法等方面持续改进 [12] - 新松公司名称是为纪念中国工业机器人之父蒋新松院士,技术传承已至第三代 [12] 行业意义与历史传承 - 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郝玉成指出中国机器人发展百花齐放,不应忘记钱学森创办首个自动化专业和蒋新松院士等开拓者的贡献 [14] - 节目展现了中国从古代匠人精神到现代科技创新的传承,彰显中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决心 [15] 节目互动与技术演示 - 机器人在主持人刻意大力摇晃干扰下仍能稳定完成高精度操作 [8] - 常规完成全新动作轨迹编程需3小时,使用最新离线编程软件仅需1-1.5小时 [10]
全球首个无镍高氮冠脉支架获批上市
江南时报· 2025-07-28 13:12
——中国科学家历时25年攻克无镍医用合金世界难题,实现介入治疗"划时代意义"进步 2025年7月18日,我国高端医疗器械领域迎来里程碑式突破,由中国科学院、安贞医院、中山医院等机 构联合研发的全球首款无镍高氮雷帕霉素药物洗脱冠状动脉支架系统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 市。无镍高氮雷帕霉素药物洗脱冠状动脉支架系统以"零镍毒性"的颠覆性设计领跑国际,为全球2亿冠 心病患者提供更安全的"中国方案"。 "我们不做简单的仿制者,而要成为行业国际标准的制定者。"中科益安总经理白树功(前北京安贞医院 副院长)说,"我在安贞医院工作了一辈子,接触到全世界各国最好的顶级专家,见的多了,我就更自 信了,中国人是最聪明最勤奋的民族,我们一定能做出全世界最好的产品。" 2025年,无镍高氮医用金属入选我国生物材料"揭榜挂帅"工程名录。 全世界科学家都在研发不含有镍元素的医用金属材料,2000年,我国"863计划"列入研发该战略性新材 料,由中国科学院杨柯研究员团队领命加入"世界赛跑"。 研发一个新材料尤其是医用新材料是极其艰难的事情,好在我们国家向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在国家新材料战略的统筹下,中国科学院、安贞医院、中山 ...
比王传福“更狠”,她是比亚迪“最重要的女人”
新浪财经· 2025-07-27 05:09
比亚迪副总裁李柯的职业生涯 - 李柯是比亚迪崛起的关键人物,推动公司从中国走向世界 [1] - 1996年放弃月薪2万的高薪工作,以3000元薪资加入初创阶段的比亚迪 [1] - 早期公司条件艰苦,办公空间狭小,但李柯全身心投入工作 [1] 海外市场拓展策略 - 1997年香港回归后,李柯牵头在香港设立办公室,开始拓展海外业务 [2] - 通过参加欧洲行业展会,现场演示电池性能,半年内实现团队盈利 [2] - 2000年成为摩托罗拉供应商,2002年成为诺基亚首个中国锂电池供应商 [3] 国际专利诉讼与品牌突破 - 2002年面对三洋等国际巨头的专利诉讼,李柯坚决应诉并胜诉 [3] - 亲自整理300多页技术辩护书,出庭抗辩,成为国际专利战经典案例 [3] - 2022年进军欧洲市场,通过密集参展和本地化策略提升认可度 [4] 欧洲市场突破与品牌升级 - 在欧洲平均三天飞一个国家,通过数据测试打破"中国制造"偏见 [4] - 欧洲市场对比亚迪的认可度从10%提升至36% [4] - 成功让"中国智造"摆脱廉价标签,实现品牌升级 [4] 行业认可与当前成就 - 2025年李柯成为"世界汽车年度人物"首位中国女性得主 [5] - 比亚迪海外年销量已突破40万辆 [7] - 持续推动"把中国比亚迪变成世界比亚迪"的战略目标 [5][7]
“小小”传感器成为万物互联“神经末梢” “中国制造”正向“中国智造”迈进
央视网· 2025-07-25 10:55
传感器技术应用 - 传感器作为机器的"电子五官",可将温度、光线、声音等环境变化转化为数据,比人类感知更灵敏、精准 [1] - 智能镜子通过触摸、视觉、红外传感器采集面部数据,提供定制护肤方案 [5] - 鞋夹式设备通过传感器监测步行姿态,辅助判断脑梗、中风风险 [3] - 人形机器人全身集成9种40-50个传感器,实现环境感知与灵活互动 [5] MEMS传感器发展 - MEMS传感器因体积小、重量轻、灵敏度高、易集成,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关键环节 [5] - 新能源汽车"智慧座舱"、无人机稳定飞行均依赖先进传感器技术 [9] - 城市生命线系统通过传感器24小时监测桥梁、轨道、燃气管道 [9] 晶圆制造与产业链 - 8英寸晶圆量产线月产能达1万片,聚焦汽车级、工业级中高性能传感器 [10] - 6英寸晶圆中试线支持定制化研发与小批量试产,成本降低30% [12][22] - 传感谷建成9条公共服务示范线,覆盖力传感器工艺、封装测试等环节 [16] 产业集群与政策支持 - 传感谷集聚23家领军企业及200余家相关企业,形成材料-设计-制造-封装-应用全产业链 [18] - 产业规模超200亿元,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超30% [24][26] - 政府设立70亿元产业基金,提供标准化厂房及"拎包入住"政策,企业投产周期缩短至4个月 [22][24] 行业瓶颈与突破 - 传感器种类超6万种,存在非标定制、单品规模小的瓶颈 [20] - "固本延链"策略通过晶圆自研自产和全链条整合,新品研发周期压缩至45-60天 [20][22] - 目标建成产值超千亿元、技术自主化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集聚区 [26]
向全球40个国家提供“中国智造”电表 四川这家企业有多牛?|经济发展调研行
搜狐财经· 2025-07-24 17:59
封面新闻记者 邹阿江 摄影报道 7月23日,四川省上半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特色亮点主题采访活动团队来到成都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长城开发科技"),是全球最早 参与智能电表研发及部署的企业之一。 在这里,采访者们了解到了这家扎根蓉城十年的企业,如何从零开始,成长为智能计量领域的出口冠军,并在全球市场书写"中国智造"的故事。 成都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夏志强 向全球40个国家80多家电力公司 提供中国设计的电表 这份底气从何而来?夏志强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这真是一场团队和成都市政府开展的'双向奔赴'!"成都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志强回忆起创业初期,感慨良多。在成都市相关部门高效 务实的支持下,从项目招投标到厂房建设、设备搬迁,整个过程快得惊人——只用了短短3个月。"这种'四川速度'为我们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 "您看,这就是我们销往全球的核心产品。" 在明亮的产品展示厅,夏志强指着一排排设计精良的智能电表、水表、气表向记者们介绍。 作为国内仪器仪表行业的佼佼者,他们的产品已远渡重洋,"公司以全球智能计量技术前沿的欧洲市场为起点,成功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