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生态化
icon
搜索文档
金融助力田园生金 铜鼓县探索"绿水青山"转化新路径
人民网· 2025-07-07 15:24
江西省铜鼓县林下经济发展 - 铜鼓县凭借88.04%的森林覆盖率优势,创新打造林菌、林药、林游为核心的林下经济体系,并延伸发展休闲农业、精深加工等多元业态 [1] - 金融支持助力生态价值转化,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 [3] 农旅融合产业 - 江西成圆休闲农业有限公司累计投资1.1亿元打造500亩田园综合体,农行铜鼓县支行提供100万元信用贷款支持其购置互动设施 [2] - 该项目带动永宁镇兴源村集体经济从2020年的5万元跃升至60余万元,并解决41位村民就业 [2] 特色产业升级 - 江西省与山同寿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获得200万元贷款用于购置现代化加工设备,提升赤松茸加工能力并推动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 [2] 金融支持成效 - 农行铜鼓县支行在2024年至2025年5月末期间投放农户贷款超1.5亿元,惠及农户600余户 [3] - 为23家涉农企业提供授信超7000万元,破解资金瓶颈并激活山林生态价值转化 [3]
中印委三国“县城”比较:现代化向何处去?
虎嗅· 2025-06-07 07:10
县域经济与消费市场 - 全国共有2843个县级行政区划,7.48亿常住人口在县域工作和生活,占全国市场38%的消费比重[1] - 县域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县城贵妇""县城文学""县域旅游"等概念成为全网热议话题[3] - 县城成为城乡连接的"第一站",农民工外出和返乡的第一站多为县城,农村青年结婚购房首选县城[33] 县域治理历史与演变 - 中国古代采用"皇权不下县"的治理模式,县以下依靠乡绅自治,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的治理体系[6][7][9][10] - 2005年免除农业税后,国家财政支出体系延伸到村级,"皇权下县"成为带有福利性质的制度安排[11][12][13] - 当前县域治理层级增多,财政负担加重,全国省级财政中仅上海能维持结余,市县财政压力逐级加剧[36][39]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 乡镇企业兴起推动城镇化,1984-1994年间中国建制镇数量从三千多个增至三万四千多个[41][42] - 新型县域经济强调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通过"三级市场"机制整合村级生态资源[43][44] - 县域面临产业方向调整,需发展绿色经济,将生态资源价值化作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基础[43] 县域城乡统筹功能 - 县城承担城乡连接"腰杆子"功能,政策落实和基层声音上传都需要通过县城这一关键环节[34] - 教育资源集中县城导致学区房制度,迫使家庭为子女教育进城购房,带动县域房地产发展[37] - 县域平均人口约40万,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在国际上相当于中等规模国家[38] 国际县域治理经验 - 印度喀拉拉邦通过"人民计划"实现地方自治,将20%财政支出下放村镇自行决定用途[15][16] - 委内瑞拉推行公社化运动,从极度城市化回调,以农业为基础建立Commune(公社)[48][49] - 国际经验显示土地改革对农村稳定至关重要,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村庄自杀率较低[52] 县域未来发展方向 - 县域将成为解决4亿老龄人口养老问题的关键区域,具备基础设施和低成本优势[63][64] - 数字化时代县域经济和社会结构需保持稳定,应对AI和数字变革冲击[67] - 调整城乡比价关系,打破剪刀差,建立公平交换机制吸引青年和老年回归县域[69]
沙漠变花海 长出玫瑰“长”出新业态 生态环境改善带给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央视网· 2025-06-06 09:54
三北工程建设进展 - 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启动两年间已完成各类建设任务超一亿亩 [1] - 新疆于田县通过生物治沙将沙漠改良为花海,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1][6] 沙漠玫瑰产业发展 - 于田县种植沙漠玫瑰8万余亩,年产量11397吨,年产值突破2亿元 [6] - 万方村直接在沙地种植玫瑰4000亩,每亩收益3000元以上 [8] - 当地形成玫瑰全产业链,开发玫瑰酱、茶、面膜、精油等十余种深加工产品 [6] - 玫瑰产业带动8900户、2.5万群众受益,稳定就业2900余人 [13] 治沙模式创新 - 采用"先造林、后造田"模式,种植梭梭等先锋植物构建生态屏障 [11] - 玫瑰因耐旱、固沙特性被选为生物治沙重要物种 [11] - 阿热勒乡通过生物治沙将5万多亩沙漠变为绿洲 [13] - 于田县已完成生物治沙面积45万多亩,种植红柳、梭梭等生态经济作物 [13] 产业带动效应 - 生态环境改善使沙尘天气从179天降至128天,沙尘暴从24天减至7.5天 [14] - 吸引外来投资者建设玫瑰深加工工厂 [15]和服装厂 [16] - 园区企业从2015年20余家增至8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9家 [17] - 2024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200万人次,同比增长40.43%,旅游收入11.53亿元 [17] 就业与民生改善 - 服装厂解决当地300多人就近就业 [17] - 治沙农民可获得乔木每亩2000元、灌木每亩1500元补助 [11] - 参与治沙农民享有改良土地50年租赁优先权 [11]
阜新:“三绿”并举厚植生态底色
辽宁日报· 2025-06-06 09:16
生态治理成果 - 阜新市通过"生态+酸枣示范基地"实现防风固沙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1] - 构建"一带四网"生态长城体系 包括千里阻沙带和四类防护网络 [1] - 2023年6月起实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1] 经济发展模式 - 发展樟嫁红 油嫁红等林业经济 结合林下中草药种植提升收益 [2] - 实施保护性耕作和玉米单产提升工程 保障粮食安全 [2] - 采用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路径 [2] 技术创新与规划 - 推进辽宁千里阻沙带阜新段322公里工程建设 [2] - 开展风沙地生态修复及改良利用技术研发 [2] - 应用数字监测技术实现"人防+技防"双重林草资源保护 [2] 治理体系构建 - 建立政府主导 企业参与 公众共建的多元治理模式 [2] - 按沙地类型制定分区植被恢复规划 科学扩绿 [1] - 通过柳河绿色生态廊道等重点项目巩固治理成果 [2]
笃行不怠展新颜 锦绣潇湘绽芳华——美丽湖南建设综述
中国环境报· 2025-06-04 10:00
美丽湖南建设综述 初夏时节,万物葱笼,尽显蓬勃生机;湘江北去,漫江 碧透。浩荡江水宛如一条灵动的翡翠丝带,串联起三湘 大地的锦绣山河,见证着这片土地在生态文明建设征程 中的华丽蜕变。 过去一年,湖南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 围绕生态强省、美丽湖南建设,不断深化污染防治攻坚, 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推进生态保护修 复和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 善,美丽湖南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殷切嘱托 频**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 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 94.07%,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管控。 "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正在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公众满 意度已连续3年提升。"刘群表示,下一步,将以建设美丽 蓝天、美丽河湖,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 染物治理为抓手,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芦苇摇曳,水草依依,野鸭嬉戏,水鸟云集,初夏的洞 庭湖徐徐展开了一幅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画卷。 "洞庭湖是湖南省实践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 典型地区。"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刘群表示, 全省从长江保护和修复出发,全面铺开"一江一湖四水" 系统联治 ...
挚听助听器闪耀2025北京听力大会,科技引领行业新变革
消费日报网· 2025-05-30 16:17
技术突破 - 公司推出旗舰新品RIC3 0 Pro,搭载自主研发6nm专业助听芯片,打破国产助听器依赖进口芯片的困境 [3] - 该芯片算力较进口主流产品提升3倍,结合72通道数字处理技术,可在7毫秒内完成噪声抑制与语音增强 [3] - 产品通过腾讯天籁实验室联合优化的AI降噪算法,深度适配中国老人高频生活场景,用户实测语音清晰度提升40% [3] - 产品创新引入语音助手"小听",支持自然语言指令调节音量模式,并升级IP68防水防尘、受话器防摔、磁吸防丢设计及33%续航提升 [3] - 产品在2024年荣获德国红点奖认证,品质备受认可 [3] 产业链布局 - 公司构建"研发—生产—服务"全自主产业链,奠定行业标杆地位 [5] - 产学研深度融合,以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中科院半导体所为核心,形成芯片设计、算法开发、整机制造的技术闭环 [5] - 自有GMP工厂通过中国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及美国FDA认证,采用GF+精密模具和住友精密注塑,年产能超10万台,良品率达99 8% [5] - 智能服务体系覆盖全国线下旗舰店,与京东大药房、漱玉平民等连锁机构合作,门店配备专业验配师及适老化检测环境 [5] - 支持"到店检测+护士上门+远程验配"全场景服务,精准度达三甲医院标准 [5] 品牌影响力 - 公司作为腾讯"老兵听力关怀计划"战略伙伴,为西藏、内蒙古等10省区超2万退役听障老兵捐赠设备 [7] - 推行"买一捐一"公益模式,参与新疆卫健委"大众听力健康新模式"的一带一路健康普惠项目 [7] - 连续三年蝉联京东健康、天猫健康"十大助听器品牌",引领行业服务标准 [7] - 推出30天无理由退换、终身1V1服务、线上+线下相融合等贴心服务 [7] - 与腾讯天籁实验室共创技术获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多年连续参照高交会获央视新闻报道 [9] 研发合作 - 公司联合韩德民院士团队获批十四五国家重大专项"听觉重建核心技术及远程验配助听" [9] - 与首都医科大学及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清华大学腾讯SSV/天籁实验室、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等形成产学研医用闭环的国家顶级研发力量 [9] 生态合作 - 公司与腾讯、小米等科技巨头深度合作,探索助听器与健康管理的跨界融合 [11] - 腾讯会议支持远程验配,解决偏远地区服务难题 [11] - UV杀菌舱与跌倒报警功能融入产品设计 [11] - 小米战投投资,与小米深度合作 [11] - 公司推动中国助听器产业从"跟随者"向"引领者"的蜕变,招商工作正式启动 [11]
精心呵护草原生态环境
经济日报· 2025-05-30 06:20
草原生态保护进展 - 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取得历史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中央财政"十四五"期间支持草原保护修复总投资达1100亿元 年均修复草原超4600万亩 年均防治草原鼠虫害面积超1亿亩 [1] - 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连续多年稳定在50%以上并稳中有升 《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等政策为草原生态修复提供支撑 [1] - 内蒙古自治区通过"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双轨制 17个试点旗县天然草原草畜平衡指数由23.9%降至10%以下 [2] - 青海省三江源区域实施黑土滩综合治理 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8.56% 天然草原鲜草产量突破1亿吨 [2] 草原保护技术应用 - 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 利用卫星遥感 无人机巡检等技术实时监测植被 动物 土壤 气候等要素变化 [3] - 在关键生态节点设置智能围栏实现禁牧休牧动态化管理 将物联网传感器嵌入草场打造"数字牧场" [3] - 加大草品种选育生产 退化草原植被恢复 人工草地建设及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等核心技术研发 [3] 草原产业发展模式 - 推广"草光互补""林草复合"等立体生态农业模式 实现生态保护与能源开发协同发展 [4] - 培育草原碳汇交易市场 搭建草原碳汇计量 监测与交易体系 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收益 [4] - 培育草原文化旅游新业态 打造"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复合型产业 [4] 区域协同与国际合作 - 打破行政区域壁垒 加强地区间协同合作 共享草原保护经验 技术与资源 [4] - 积极参与全球草原生态保护合作 分享经验并借鉴国际先进技术与管理模式 [4] - 加强草原重点实验室 长期科研基地 定位观测站等平台建设 构建产学研用协调机制 [4]
绵阳平武“绿” 为“熊猫家园”加速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中国发展网· 2025-05-29 14:11
县域经济概况 - 平武县总面积5950平方公里 辖6镇14乡 总人口17.15万人 拥有野生大熊猫335只居全国之首 [1] - 实施生态强县 产业富县 文旅兴县 开放活县四大战略 近三年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22% 2024年一季度增速达50% [1][3] - 2024年对上争取资金增长103.7% 社消零总额增速与固投增速分别位列全省183个县市区第4名和第18名 [3] 生态保护与文旅发展 - 构建"一园四区"自然教育生态产业园 编制全国首个县级自然教育规划 关坝村案例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 [2] - 实施报恩寺综合保护项目 拥有8项省级非遗 入选省级白马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2] - 2024年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44% 旅游总收入增长67% 建成4大民宿集群93家精品民宿 三年开展旅游活动360余场 [4] 绿色产业发展 - 林业综合产值达43亿元 建成95万亩农产品基地 60万亩标准化中药材种植 创建"天府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园区 [5] - 水电装机89万千瓦时 年发电量36.56亿千瓦时 布局风能发电项目 河北-平武工业园入驻162家企业含2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5][6] - 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四年翻四番 形成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新材料产业集群 拥有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6] 城乡与基础设施建设 - 近三年实施46个城建项目 老旧小区改造率94% 绿化覆盖率43.5% 设立7支分险基金撬动10亿元金融资本 [7] - 公路通车里程超5200公里 广平高速 九绵高速平武段全面建成 构建"两高两环十放射"交通网络 [8] - 建成9个和美乡村 3个国家传统村落 生态扶贫案例入选"全球减贫获奖案例" [7] 创新与开放合作 - 成立全国首个"大熊猫生态产品产销联盟" 开展200余场"熊猫走天下"活动 生态产品销售额近3亿元 [8] - 与中国农大 北京林业大学合作研发乌梅加工工艺 与清华 中科院开展核心技术攻关 [5][6] - 设立"政策推送官"服务机制 建立"报恩飨礼"区域公共品牌 培育8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5][8]
聚焦提质兴业利民,推动森林“四库”联动
中国环境报· 2025-05-26 09:50
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提质 - 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考虑水资源分布和承载能力,合理选择树种草种 [1] - 开展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手段 [1] - 西部地区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石漠化治理,北方地区推进"三北"防护林建设和防沙治沙,中部地区推进荒废山体治理和退化林修复 [1] 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将生态公益林分为特殊区域和一般区域,实施差异化补偿政策 [2] - 培育森林生态产品市场经营主体,探索林果、林药、林菌等复合经营模式 [2] - 推进林下经济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 [2] - 创新林下空间流转机制和林业绿色金融产品,解决信贷支持难题 [2] 林业经营与农户利益联结 - 推广林地经营权流转方式,如出租、入股、合作等 [3] - 量化集体统一经营林地收益权到户,发放收益权证 [3] - 鼓励家庭联合经营、股份合作经营、委托经营等模式 [3] - 探索"保底收益+二次分红""优先股+普通股"等分配模式,确保农户稳定收益 [3]
“四两博千金”,辽宁彰武防沙治沙突出产业化路径
第一财经· 2025-05-22 10:35
防沙治沙产业化战略 - 辽宁省彰武县启动万亩沙棘种植项目,实现防风固沙与经济林产业融合发展[1] - 彰武县作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推行"两林"(林下经济、林业经济)举措,推进"两化"(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进程[1] - 当地政府将林业产业定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提出"四两博千金"发展理念[1] 林下经济发展规划 - 彰武县制定《林下经济发展五年规划》,重点构建"林药、林苗、林花、林菜、林菌、林草、林下养蚕"多业态融合模式[2] - 规划提出2025年建设"一地两园百村"项目,包括万亩仿野生中草药种植基地、两个千亩中草药种植园和5000亩庭院红枸杞项目[2] - 发展路径以中草药种植业为基础,配套切片加工和电商物流体系,形成全产业链布局[2] 省级政策支持 - 辽宁省委省政府认同彰武县产业化治沙模式,省委书记强调要科学利用沙区资源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2] - 省级推进会明确将生态产业化建设贯穿始终,同步推进特色文旅产业和乡村振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