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姜黄素
icon
搜索文档
金达威子公司与艾贝德共设合资公司 推动纳米晶生产技术应用
智通财经· 2025-08-04 16:37
合资公司设立 - 金达威全资子公司金达威药业与艾贝德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金达威(内蒙古)营养食品有限公司 [1] - 合资公司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托县工业园区 [1] 技术应用与产品开发 - 合资公司将纳米晶生产技术应用于辅酶Q10、虾青素、姜黄素、槲皮素等产品 [1] - 该技术可显著提高相关产品的吸收速度和吸收效率 [1] 市场拓展与竞争力 - 纳米晶技术的应用将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 [1] - 有利于公司业务在全球市场的拓展 [1] - 技术应用领域涵盖人类及宠物营养健康 [1]
上海交大倪俊组:化学酶平台新策略用于木质素到分子的高效转化
木质素价值化技术突破 - 木质素及其水解芳烃的生物利用是实现零浪费和经济可行生物精炼厂的关键,但昂贵辅因子(如ATP、NADPH、CoA)的持续需求严重阻碍其转化效率 [1] - 现有技术中木质素衍生物转化率极低,如覆盆子酮(RK)生产率低于0.003 g/L/h,转化率仅11.3%,姜黄素生产率限制为0.006 g/L/h [1] - 缺乏通用解决方案同时解决辅因子需求与酶活性不平衡问题,亟需开发新型生物转化策略 [1] iMECS技术平台创新 - 上海交通大学团队开发体外多酶协同表达与辅因子自循环(iMECS)策略,通过无细胞表达系统实现木质素高效转化 [2][3] - 技术核心包括:1)无细胞生物催化模块酶筛选 2)多辅因子回收模块构建 3)DNA添加微调平衡酶活性 [3] - 自动化筛选1296种途径组合,姜黄素生产率提升至0.175 g/L/h(摩尔收率95.31%),较传统方法提高1455% [6] 姜黄素合成优化 - 采用四酶级联(FCS/CUS/MatB/PPK)使姜黄素产量达126.4 mg/L,辅因子循环效率提升48倍 [5] - 优化酶负载比(2:1:3:2)后实现零外源辅因子添加,细胞裂解物残留辅因子即可启动系统 [6] - 热稳定酶应用消除副反应,50℃条件下香兰素产量提升至106.0 mg/L且无香草醇副产物 [9] 多产品合成验证 - 香兰素生产采用五酶系统(FCS/ECH/PTA/ACK/PAP),ATP需求降低67%,最高生产率达1.79 g/L/h,转化率提升至98.21% [8][9] - RK合成通过CurA-FDH融合酶实现0.15 g/L/h生产率(转化率91.56%),较传统方法高48倍 [13] - 系统可直接处理农业废弃物原料,实现与糖价脱钩的可持续生产模式 [14] 产业化应用前景 - 技术使木质素废料转化为高值芳烃,相比石油基路线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14] - 无细胞生产系统(CFPS)成本持续降低,为生物精炼厂经济可行性提供支撑 [14] - 该平台可扩展至绿色化工、新材料、食品添加剂等多领域 [15]
掀起体重科学管控热潮!迎战国家“体重管理年”新征程
GLP1减重宝典· 2025-06-10 17:09
国人超重肥胖现象 - 我国6-17岁青少年儿童超重和肥胖比例高达19% 成年人群超重肥胖率达50.7% [5] - 过去15年青少年肥胖率激增12倍 职场人士"过劳肥"和老年人肥胖问题日益严重 [5] - 肥胖相关慢性病医疗负担占全国疾病总负担70%以上 直接医疗支出每年超2400亿元 [5] 肥胖判定标准 - BMI正常范围为18.5~23.9 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m)² [6] - 男性腰围超90厘米 女性超85厘米提示腹部肥胖风险 [8] - 男性体脂率超25% 女性超30%即属肥胖范围 [8] - 男性腰臀比超0.9 女性超0.85提示肥胖隐患 [9] 肥胖健康影响 - 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和血糖偏高密切相关 易演变为糖尿病 [10] - 肥胖是高脂血症重要危险因素 导致血脂异常 [11] - 即使BMI正常 不良生活习惯仍可能导致代谢问题 [11] 体重管理策略 - 提升基础代谢率(BMR)可增加静息热量消耗 肌肉含量是关键因素 [13] - 力量训练能有效提高基础代谢水平 规律运动增强心肺功能 [13] - B族维生素参与能量代谢 维生素B1/B2/B6提升基础代谢率 [14] - 维生素B3/B5提升活动代谢能力 摄入不足会导致代谢障碍 [14] 环境因素影响 - 铅中毒破坏内分泌系统 增加肥胖风险 [15] - 环境荷尔蒙(如双酚A)扰乱新陈代谢平衡 [15] - 维生素C/槲皮素/姜黄素等抗氧化剂可减轻毒性物质损害 [15] 肠道健康作用 - 肠道失调导致消化不良和便秘 影响营养吸收和废物排出 [17] - 特定肠道菌群增强营养吸收 厌氧菌分解脂肪产能 [17] - 内分泌系统紊乱直接表现为肥胖 科学饮食是管理关键 [17]
实验室走出产业舰队——南开大学化学学院赵国锋教授的创业故事   
中国化工报· 2025-05-20 10:48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 - 天津久瑞盛科技有限公司由南开大学化学学院赵国锋教授创办,专注于科研工作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成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典范 [1] 高端光引发剂国产化替代 - 我国高端光引发剂材料曾长期依赖进口,该材料用于新型环保紫外涂料、UV油墨等关键领域 [2] - 1998年赵国锋教授创办天津久日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久日新材),开启光引发剂国产化替代征程 [2] - 公司成功研发系列光引发剂产品,开创国内大分子光引发剂先河,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2] - 首批国产化产品迅速被国内印刷油墨、家具涂料企业采用,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2] - 公司与南开大学成立联合研究院,与湖南大学共建研发中心,组建强大研发团队 [2] 公司上市与业务拓展 - 2019年久日新材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3] - 公司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多项资质 [3] - 新型光引发剂产品应用于涂料、油墨等传统行业,并拓展至光纤制造、3D打印等领域 [3] 光刻胶技术攻关 - 公司将目光投向光刻胶领域,该材料是半导体产业核心材料,长期面临"卡脖子"困境 [4] - 公司制定"光固化产业为核心、半导体产业为重点"发展方向 [4] - 累计投入5亿元成立半导体化学材料研发平台,并在江苏建成年产600吨光刻胶专用光敏剂PAC生产线和年产4500吨光刻胶生产线 [4] - 部分光刻胶产品已实现规模化生产 [4] 合成生物学创新 - 2023年成立天津久瑞盛科技,致力于用合成生物学手段改造传统植物提取行业 [5] - 公司主要从事单宁酸、姜黄素、罗汉果苷、白藜芦醇等系列产品的提取、加工及下游产品开发 [6] 产业集群与协同创新 - 形成覆盖光固化材料、电子化学品、医药中间体、天然提取物、大健康产品的产业集群 [6] - 采用"母舰+舰队"模式,以久日为"母舰",久瑞盛等新主体为"舰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 [6] - 产品应用场景从家具环保涂料扩展到光纤涂料、烟酒包装油墨、线路板油墨等 [6]
Nature:炎症是衰老之源
36氪· 2025-05-09 08:40
衰老与慢性炎症机制 - 巨噬细胞线粒体随年龄增长丧失钙离子摄取能力,导致钙信号功能下降并引发免疫系统慢性激活[1] - 线粒体钙信号障碍引发NF-κB炎症通路持续开启,形成"线粒体钙信号障碍→免疫系统慢性激活→炎症性衰老"链条[2][3] - 慢性炎症系统性损害大脑神经元(增加阿尔茨海默症风险)、肌肉组织(IL-6升高致肌无力)及代谢功能(诱导胰岛素抵抗和动脉粥样硬化)[5] 抗炎饮食策略 - 核心抗炎食物包括深色绿叶蔬菜(菠菜、羽衣甘蓝)、十字花科蔬菜(西兰花)、浆果(蓝莓)及富含Omega-3的深海鱼(每周2-3次)[9][10] - 需限制精制碳水、反式脂肪(油炸食品)、加工肉类及红肉,避免高温烹饪产生的AGEs[14][15][16][17] - 特级初榨橄榄油、全谷物(糙米、燕麦)、香料(姜黄、肉桂)及镁(坚果、绿叶菜)具有显著抗炎效果[10][11][12][13] 运动与炎症调控 - 规律运动通过释放抗炎肌细胞因子(如IL-10、BDNF)和减少内脏脂肪降低炎症[21][22] - 有氧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结合力量训练(每周2-3次)可产生协同抗炎效应[23][24] - 需避免过度训练导致炎症反弹,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需注意强度控制[25][26] 生活方式多维干预 - 睡眠不足(<7小时)会升高CRP、IL-6等炎症标志物,建议维持7-9小时高质量睡眠[27][28] - 慢性压力通过HPA轴激活和肠道菌群紊乱加剧炎症,需通过正念、冥想等方式缓解[29][30][31] - 需控制体重(尤其腹部脂肪)、戒烟限酒、减少PM2.5等环境暴露以阻断炎症源[32][33][34] 补充剂辅助方案 - Omega-3鱼油、姜黄素、维生素D(缺乏时)和益生菌具有临床验证的抗炎潜力[37] - 辅酶Q10、白藜芦醇、NAD+前体(如NMN)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间接调控炎症[38][39]
晨光生物(300138):植提业务修复超预期 关注重启顺周期弹性释放
新浪财经· 2025-04-30 14:47
财务表现 - 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6亿元,同比下降0.9%,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183.7%,基本EPS为0.2266元/股,同比增长212.6% [1] - 一季度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14.16%/6.48%,同比提高5.95/4.58个百分点 [2] - 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提高0.54/1.09个百分点 [2] 业务分项 - 植提业务收入8.67亿元,同比增长13.8%,毛利率同比提高2.15个百分点 [2] - 棉籽业务收入7.60亿元,同比减少9.5%,实现毛利额0.46亿元,毛利率6.1% [2] - 辣椒红色素销量弹性释放带动收入增长约7%,辣椒精销量同比增长一倍以上带动收入增长24% [3] - 叶黄素价格保持低位但量增节奏稳定,食品级叶黄素销售占比提升 [3] - 甜菊糖苷销量增长40%,量价齐升下收入增长55%,花椒提取物销量增长15% [3] 战略布局 - 公司在缅甸扩大万寿菊种植面积,赞比亚种植园持续建设将强化成本优势 [3][4] - 技术工艺优势推动甜菊糖苷等新产品市场开拓,中药/保健品新业务持续突破 [3][4] - 植提产品与大宗农产品周期互补,梯队产品增长将支撑未来业绩增速 [3] 行业特征 - 植提产品周期性独立于大宗农产品,2024年多产品周期底部叠加导致低基数 [3] - 辣椒精利用国内原材料成本优势开拓海外市场,叶黄素行业供需短期难改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