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与产业互促双强
科技日报· 2025-06-30 03:11
企业创新案例 - 巨轮股份有限公司将中国传统文化南狮融入机器人制造,展示智能六自由度机器人舞狮表演[1] - 视源股份电视板卡全球出货量累计超7.7亿片,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30%,2024年研发投入达15亿元[2] - 视源股份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建立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全球每3台电视机有1台搭载"视源芯",每两块教育互动屏中有一块是"视源造"[2] - 潮州三环集团从竹棚作坊发展为光通信用陶瓷插芯、片式电阻用氧化铝陶瓷基板产销量全球前列的企业[2] 政府支持与产业环境 - 广东省2024年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中企业牵头占比50%以上,参与占比90%以上,全省约90%科研资源来源于企业[3] - 广东省已形成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8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正高标准建设战略性产业集群[6] 产业升级与智能制造 - 胜宏科技打造国内同行业首家新一代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实现节水50%、节电30%,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43.1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39.22%[4] - 惠州2025年1-5月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完成产值2446.5亿元,同比增长13.9%[4] - 中山着力构建"4+6"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培育壮大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6] - 江门市六大传统产业拥有规上企业1800多家,约占全市规上企业数量的50%,正推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6]
黄金产业迎来重磅政策,鼓励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开展整合
第一财经· 2025-06-24 12:14
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核心内容 - 工信部等九部门印发《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未来三年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9个方面核心工作 [1] - 方案旨在解决资源保障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难以满足需求等突出问题,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化发展水平 [1] - 到2027年目标:黄金资源量增长5%-10%,黄金、白银产量增长5%以上;展望2035年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1] 资源保障能力提升 - 2024年我国矿产金产量377吨(全球第一),黄金消费量985吨(全球第一) [2] - 我国大型矿山占比不足,中小型矿山为主力;进口金占供应总量40%,对外依赖度高 [2] - 推进国内增储上产:加强西部重点区域勘查,推动大中型矿山深边部找矿 [3] - 鼓励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提高金、银及伴生有价元素回收率 [3] - 强化二次资源回收利用:开发黄金尾矿库二次资源,完善回收市场体系 [3] 产业科技创新 - 深井及超深井金矿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尚未完全突破,高端新材料不能满足需求 [5] - 开展深井超深井勘探开采、绿色高效冶炼等关键技术攻关 [5] - 研制深井开采、绿色低碳、数字化赋能等标准,推动标准双向转化和互认 [6] - 攻关新一代电子信息等领域高端新材料,完善创新平台建设 [6] 企业整合与竞争力提升 - 支持山东、甘肃等重点矿区资源整合,建设"区域矿山" [7] - 新建黄金独立选矿厂、堆浸场、金精矿冶炼厂日处理规模分别不低于500吨、2000吨、200吨 [7] - 鼓励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开展整合,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 [7] - 中国黄金集团将实施"走出去"战略,构建全球资源配置新格局 [8]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我国黄金资源储量世界第四、官方储备第六,呈现"产消大国、储备中等"特征 [3] - 资源"大而不优、散而不聚",深部开采技术瓶颈与绿色转型压力并存 [3] - 全球技术竞争激烈,美加澳等国垄断深部资源开发技术 [5] - 智能装备、数字孪生技术发展滞后,存在原创能力、高端人才等短板 [5]
国家粮食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在北京成立
快讯· 2025-06-19 20:53
金十数据6月19日讯,6月19日,国家粮食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在北京成立。成立国家粮食产业科技创新联 盟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具体行动,是维护国家粮食 安全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中央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部署的有效路径,是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 撑,是强化人才兴粮的有力保障,为服务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动力、增添了活力。 (国家粮食 和物资储备局) 国家粮食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在北京成立 ...
深圳将从四个方面推进改革
广州日报· 2025-06-17 11:13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解读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部署含金量高、撬动力强的重大改革举措 [1][2] - 改革聚焦四大领域: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金融技术数据赋能实体经济、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科学化精细化法治化治理模式 [2][3] - 深圳将实施"四个一"落地标准(一个改革方案/一套操作规范/一批应用场景/一套评估体系)确保改革效果 [6][9] 教育科技人才改革 - 加强产学研高效协同,完善海外人才引进保障机制,建设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2] - 实施积极开放的人才和创新政策,打造最佳创新创业生态 [4] - 累计3批48条典型经验已获国家发改委推广 [4] 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 - 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激励约束机制,创新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体制机制 [2] - 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数据资产登记存证、评估入表及场内交易标准化 [7] - 腾讯等企业已通过跨境支付系统实践科技金融创新,形成大湾区互联互通示范效应 [9] 开放型经济建设 - 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和服务贸易创新,完善人员流动配套机制 [2] -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将作为CPTPP/RCEP/DEPA等国际规则的压力测试区 [8] - 扩大电信服务、医疗康养等领域开放,建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 [8] 产业升级与营商环境 - 集中支持重点产业/集群超常规发展,形成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成势的机制 [4] - 放宽AI、智能网联汽车、医药等领域市场准入,探索"沙盒监管"机制 [7] - 推进"超充之城2.0"计划,加速重卡超充换电及乘用车闪充技术应用 [7] 数据要素创新 - 开展公共数据分级分类授权运营,扩大公共数据资源供给 [7] - 试点医疗健康等领域跨境可信数据空间,探索数据出境清单管理制度 [7] 企业响应 - 科技企业认为政策将金融科技融合提升至国家战略,深圳成为科技金融创新试验田 [9] - 腾讯等市场主体肯定政策实践性,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深圳特色改革模式 [9]
广东省常务副省长张虎:支持深圳培育发展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快讯· 2025-06-12 10:34
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 支持深圳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1] - 支持深圳建设一批高水平高校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1] - 创新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模式 促进场景创造开放和规模化应用 [1]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 支持深圳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推进金融、技术、数据等要素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1] - 支持深圳培育发展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1] - 深化数据交易规则及场景探索 完善便利人员流动配套机制 [1] 高水平开放型新体制建设 - 支持深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新体制 打造全球优质要素资源引力场和集聚地 [1] - 支持深圳加强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对接 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 [1] - 支持前海高标准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支持河套建成深港科创综合服务中心 [1]
广东省常务副省长张虎:支持深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立一批高水平高校
快讯· 2025-06-12 10:28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支持政策 - 广东省将全力以赴支持深圳改革探索 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1] - 支持深圳统筹推进教育 科技 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 [1] -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1] - 支持深圳建立一批高水平高校 [1]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 [1] - 创新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模式 [1]
Nova | 光源资本郑烜乐:我有“有用性不足”恐惧症
投中网· 2025-06-10 12:03
公司发展历程 - 2013年FA行业仅有3家上榜机构,2014年增至5家,相比VC/PE行业存在巨大发展空间,这成为光源资本创始人郑烜乐创业的契机 [1][30] - 2014年创立初期即参与快手、B站等明星项目投资,2018年体系化开展投资业务并成立光源创新成长基金,管理规模达40亿人民币 [15][16] - 2021年正式组建并购团队,2024年完成两笔标志性并购交易:可孚医疗收购上海华舟控股权(30亿人民币规模)和富创精密收购浙江镨芯80.8%股权 [3][6] - 2023年孵化AI视频生成公司爱诗科技(全球用户超6000万)和机器人公司银河通用,2024年成立3i产业创新孵化器,年接触1000+机会并深度孵化10个 [21][22][24] 业务模式创新 - 构建"多元产品融合战略",整合私募融资、结构化融资、并购、孵化等工具形成复合服务能力,满足产业方复杂诉求 [12][13] - 独创"方向先于人"的孵化逻辑,在AI领域提前布局:2017年服务第四范式,2022年助力深势科技融资1亿美金,2023年孵化爱诗科技和银河通用 [20][21] - 建立差异化并购能力:3个月完成富创精密30亿并购案,组建专业团队并整合100+上市公司资源,形成"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业务特性 [6][7][12] - 创新基金运作模式:美元一期基金通过自有资金先行投资得物A轮和货拉拉B+轮,用实际业绩吸引LP,形成"自有资金+LP资金"的良性循环 [16][17] 行业认知与战略 - 提出"工具与vintage匹配"理论:移动互联网末期转向AI早期投资,成立L2F孵化基金专注种子轮/天使轮,复制2009-2014年移动互联网早期红利 [18][19] - 判断AI将像电力革命重塑手工业那样改造低效领域,重点布局视频生成(爱诗科技)和机器人(银河通用)两大方向 [21][22] - 产业资源积累策略:通过服务100+上市公司建立直接对话一号位能力,创新前沿孵化基金引入20个顶级企业家作为LP [12][23] - 应对行业转型:2018年提前布局硬科技赛道,组建政府关系团队,成功帮助银河通用整合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四地政府基金 [31] 核心能力构建 - 资金网络能力:曾用两个月为产业方筹集7亿美金,在富创案例中3个月组建买方团完成30亿并购 [8][6] - 产业认知深度:通过"三分钟对话测试"筛选合作伙伴,在技术跃迁期提供产业方所需的前沿认知接口 [13] - 组织文化内核:建立"有用性不足恐惧症"文化,以助力1%顶尖企业家改变世界为使命,坚持战略定力 [11][27] - 人才覆盖体系:战术性覆盖头部大厂高潜力创业者,体系化完成人才早期筛选,比多数基金更系统 [20][23] 关键业务数据 - 并购业务:2024年完成两笔合计超30亿人民币规模的产业并购交易 [3][6] - 孵化业务:2023年孵化的爱诗科技PixVerse成为全球顶尖视频大模型,移动端用户超6000万 [21] - 产业资源:积累100+上市公司资源,创新前沿孵化基金引入20个顶级企业家LP [12][23] - 基金规模:管理资金总额约40亿人民币,包括项目基金、美元一期和二期 [16]
李杰:凝聚共识协同发展,共筑肉牛产业美好未来
新华财经· 2025-05-29 19:52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我国肉牛产业正面临多重压力,产销矛盾持续困扰行业发展 [1] - 行业需构建协同发展生态圈,通过上下游联动机制实现产业链深度融合 [1] - 需推行产销合作订单模式并完善利益共享机制以增强产业稳定性 [1] 消费趋势与产品创新 - 市场需求变化和饮食结构升级要求行业开发多样化、高品质牛肉产品 [1] - 品种培育需结合"引进来"与"自主创新"策略加快中高端肉牛品种培育 [1] - 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1] 科技应用与产业升级 - 智能化养殖技术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并保障产品质量 [2] - 行业需推动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利用大数据提供决策依据 [2] - 精准化管理将帮助行业向管理要效益 [2] 品牌建设与市场规范 - 需加强地区与企业合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产牛肉品牌 [2] - 制定科学鲜牛肉分级标准可规范市场秩序并提升消费者信任度 [2] - 目标是让"中国牛"成为高品质牛肉代名词 [2] 质量保障与人才培养 - 建立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是保障牛肉产品安全的重要举措 [2] - 需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培育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从业者队伍 [2] -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将为产业提供坚实支撑 [2] 行业组织作用 - 内蒙古肉牛产业协会将发挥桥梁作用加强行业自律 [3] - 协会致力于维护市场秩序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3]
“德国企业南京行”开放合作发展大会举行
南京日报· 2025-05-24 09:02
活动概况 - "德国企业南京行"开放合作发展大会于5月23日在南京举行,汇聚德国世界500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及行业领军企业高管 [1] - 活动由南京市长陈之常、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张文武、中国德国商会华东及华中地区董事会主席柯曼致辞 [1] - 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肖松、蒂森克虏伯罗特艾德集团首席技术官倪明等企业代表发表演讲或交流 [2] 南京投资环境 - 南京正加快打造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 南京具备坚实的产业基础、便捷交通网络、丰富科教资源和良好营商环境,被德国商会视为投资沃土 [2] - 南京重点发展领域包括产业强市建设、数智赋能、绿色低碳及扩大开放 [1] 合作项目与成果 - 现场发布南京·中信全球投资贸易联合服务网络和中信·南京跨国企业共创服务中心 [3] - 为南京江北新区扬子江科创发展有限公司颁发营业执照,并签约一批合作项目 [3] - 活动中举办"中德未来产业合作"专题对话 [3] 企业合作意向 - 中信集团承诺发挥桥梁作用,支持中德经贸往来、南京发展能级提升及产科技融合 [2] - 中国德国商会表示将引领更多德国企业赴宁探索合作机会,深化务实合作 [2] - 德国驻上海总领事李德仁与南京市长陈之常会晤,进一步推动双边交流 [3]
组团觅商机!南京成为德企投资新热土现场签约15个项目
搜狐财经· 2025-05-23 20:51
活动概况 - "德国企业南京行"开放合作发展大会吸引180余名企业代表出席,包括世界500强、隐形冠军及行业领军企业[2] - 15个对德合作项目现场签约,涵盖产业合作、贸易合作、数字化转型升级等领域[2][5] - 南京市长陈之常强调南京在科技创新、产业强市、数智赋能、绿色低碳及扩大开放方面的优势[2] 企业合作与投资 - 中信集团在南京已有20余家子公司,涉及金融、特钢、房地产、农业及产业园建设等领域[2] - 中国德国商会数据显示,超过2500家德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其中100多家化工、家电及装备制造企业深耕南京[4] - 西门子表示将继续携手中信集团在南京打造中德合作典范[4] 服务网络与创新中心 - "南京·中信全球投资贸易联合服务网络"首批欧洲服务点发布,为欧洲企业投资南京及本地企业出海提供综合服务[4] - "中信·南京跨国企业共创服务中心"落地玄武,服务外资企业落地、专精特新企业孵化及本土企业海外布局[4] - 南京江北新区扬子江科创发展有限公司获颁证照,致力于国产工业软件自主可控[4] 具体合作项目 - 签约项目包括"玄武国际联合创新中心项目"、"联合服务专精特新科技企业合作项目"等15个[5] - "江北新区X Robot Battery Technology智能电池项目"和"江宁腾亚机器人在德投资项目"等涉及智能电池及机器人领域[5] 外资企业反馈 - 迪比信可信息技术服务(南京)有限公司作为玄武区最早的外商投资企业功能性机构,累计获得超千万元补贴[7] - 公司总经理华宁称赞南京在人才建设、生活配套及产业政策解读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7] - 玄武区营商环境被评价为一流,公司定期邀请外企走进南京考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