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安全
搜索文档
土耳其突然限制:此三类产品禁止以快递方式进口
每日商报· 2025-10-30 06:22
新规核心内容 - 土耳其贸易部宣布对通过邮寄或快递以"简化报关"方式进口的高风险鞋类、玩具和皮革制品实施禁令 [2] - 该法规将于2025年10月20日正式生效 [2] 实施背景与原因 - 产品安全检验总局和消费者保护与市场监督总局对部分电商平台销售的产品进行了检验 [2] - 在接受检验的182种产品中,有148种不符合产品安全标准,不合规率高达81% [2] - 不合规产品中,鞋类、玩具和皮革制品的邻苯二甲酸盐、铅、镉和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含量远超法定限值 [2] - 此举响应了国内生产商的诉求,这些生产商担忧中国在土耳其市场不断扩张的影响力,并指责中国供应不安全产品 [2]
当人们谈起小米汽车,究竟在讨论什么?
36氪· 2025-10-23 07:26
事故概述 - 2025年10月13日,一辆小米SU7 Ultra发生交通事故,驾驶员遇难,事故后车辆车门无法从外部打开[1] - 警方通报指出驾驶员涉嫌酒后驾驶,但“碰撞后车门锁死”的细节引发公众对安全性的广泛讨论[1][10] - 此次事故与2025年3月29日安徽铜陵的一起小米SU7事故(撞击护栏后3秒电池爆燃,车门锁死致3人遇难)存在“车门无法打开”的共性问题,间隔不到七个月[10][12] 公众质疑与产品安全隐患 - 公众质疑焦点集中在三点:小米SU7系列车门解锁机制是否存在设计缺陷;车辆碰撞后起火速度过快(侧翻到起火仅数秒),电池包防护是否达标;公司是否早已知晓安全隐患却未在首次事故后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12] - 专家分析指出,小米SU7门把手外表似机械但实为全电子控制,一旦断电即无法工作,唯一开门方式是内侧备用机械小把手,但需车内人员有行动能力[13] - 年内公司两次发起召回:近期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共计116,887辆,因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在极端场景下可能识别或处置不足[15];1月曾因“智能泊车辅助功能对静态障碍物探测异常”召回约30,900辆车型[15] 公司回应与舆论反应 - 事故发生后,公司及CEO雷军未对事件本身做出公开回应,转而将焦点对准“网络水军和黑公关”,呼吁行业共同抵制[3][4][5] - 此种回应策略引发媒体讨论,有评论指出企业需警惕将合理舆论质疑简单归咎于“黑公关”,从而回避真实问题,转移公众对生命安全的关切[7] - 在10月13日事故当天,雷军转发了新车宣传微博,未提及事故,此行为与公众期待产生严重错位[17] 品牌形象与市场影响 - 雷军个人口碑出现下滑,近30日其微博掉粉35万,日均掉粉超过1万[3];其年度演讲后公司股价一度下跌超8%,市值蒸发超千亿港元[16] - 车主反馈呈现分化:部分车主认为车辆品质与价位匹配,驾驶体验良好[21][22];亦有早期车主表示失望,指出产品实际性能与宣传存在差距,并遭遇二手车贬值问题(如YU7车型二手价从33万降至31万)[23][24][26] - 公司此前曾陷入宣传争议,如SU7 Ultra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宣传与实际功能不符,以及新产品宣传中使用“大字宣传、小字标注”的文字游戏[19][20]
被判赔偿约69亿!百年巨头强生深陷致癌罗生门
凤凰网财经· 2025-10-09 21:48
根据红星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0月7日,美国洛杉矶县法院一陪审团裁定,强生公司须赔偿家属9.66亿美元(约合68.8亿元人民币)。这是强生滑石粉诉讼 持续15年来,单一原告获赔金额最高的一起判决。 (图源:澎湃新闻) 01 88岁老人之死 引发天价判决 来源丨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 作者丨DW 一位88岁加州老人的离世,将全球医药巨头强生钉在了舆论的审判席上。 2021年,梅·摩尔因间皮瘤——一种与石棉密切相关的罕见癌症不幸去世。她的家属坚信,元凶正是强生婴儿爽身粉中的石棉纤维,并将这家全球巨头告上 法庭。 1886年,罗伯特·强生与他的两个兄弟在美国新泽西州创立了强生公司。如今,这家医疗健康巨头的业务已覆盖医疗科技和创新制药两大领域。 强生的传奇始于1893年。那一年,世界上第一盒以滑石粉为主要成分的婴儿爽身粉问世。凭借其吸湿防痱的功效,这罐白色粉末在随后的数十年间,成为 了全球无数家庭的育儿必备品。 然而,这份信任如今正面临严峻考验。在梅·摩尔案中,陪审团判令强生支付1600万美元补偿金及高达9.5亿美元的惩罚性赔偿金。 摩尔家属的律师团队在法庭上援引强生内部文件,指出一个惊人事实:强生公司早在20世纪7 ...
康宝莱中国:模式争议与信任危机双重夹击
经济观察报· 2025-09-26 17:48
公司运营与消费者关系 - 公司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面临大量消费者投诉,涉及虚假招聘、诱导购买产品后拒绝退款等问题 [1] - 有消费者投诉使用产品后出现全身不适,包括游走性疼痛、腹胀、头痛和失眠等症状 [1] - 公司被指控以加盟为名诱导银行卡套现购买产品,并在产品无效后催促贷款购买更多产品 [1] - 有通风客户投诉使用公司产品后引发痛风,尽管公司声称有专业营养师搭配套餐 [1] 合规与数据安全 - 公司三款App因“未明示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违规被上海市通信管理局通报并要求整改 [1] - 公司曾于2018年3月因违法直销被处罚,罚没金额达573万元 [2] - 数据治理漏洞触及《个人信息保护法》底线 [1] 产品安全与质量管理 - 公司于2025年7月在美国全国范围召回5888瓶“放松茶/舒活饮”,原因是供应商提供错误原料 [2] - “涉嫌传销”的销售模式争议长期困扰公司 [2] 公司背景与市场地位 - 公司自1998年在中国开设第一家工厂,目前在中国超过250个城市获得商务部批准开展直销业务 [2] - 公司中国行政总部位于上海,主要产品包括体重管理系列、目标营养系列、运动营养系列 [2] - 2024年1月,蔡孟红担任康宝莱中国区总经理,全面负责中国市场的战略规划、业务发展和销售运营 [2]
泰慕士:公司高度重视产品安全
证券日报网· 2025-08-18 19:13
产品安全管理措施 - 优先选用通过ZDHC机构认证的染料确保原料安全 [1] - 所有产品出厂前须通过合格化学品检测 仅检测合格产品允许出厂 [1] - 建立完善化学品管理体系 由专业团队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1] 环保资质与认可 - 获评江苏省绿色工厂认证 体现环保管理成效 [1]
充电宝告别“白菜价”,多花的几十元是智商税还是救命钱?
搜狐财经· 2025-08-16 20:49
行业变革背景 - 充电宝行业正经历由安全新规主导的深刻变革,最直观体现是价格上涨 [3] - 3C认证全面实施后,未取得认证的充电宝不得生产、进口或销售 [4] - 新规出台背景是充电宝安全事故频发,多与使用劣质电芯的"三无产品"有关 [4] 3C认证影响 - 3C认证覆盖从原材料筛选到成品组装的全流程,要求企业确保设备、工艺和原材料质量 [6] - 全国已有36561张充电宝CCC证书涉及539家企业,锂电池有27167张证书涉及1047家企业 [6] - 单款产品检测费需2-3万元,认证周期至少3个月,企业还需投入研发和产线改造 [6] - 新规实施后行业淘汰约30%劣质产能,电芯成本从1-2元升至40-50元 [6] 产品结构变化 - 电芯是充电宝核心部件,正极材料占电芯成本30%-40% [7] - 合规高规格电芯单颗成本达40-50元,较此前1-2元成本提升数十倍 [7] - 低价电芯可能使用杂质含量高的次品材料,易引发微短路和局部过热 [7] 市场价格变动 - 10000mAh充电宝价格从60多元涨至89元,合理价格区间为80-130元 [3][10] - 30元以下无3C标识充电宝几乎消失,50-100元合规产品成为主流 [9] - 商户预计销量将增加约三分之一,电商平台销量靠前产品达几十万个 [9] 市场格局演变 - 中小厂商面临原材料、认证和生产成本全线上涨压力,部分低质产能被淘汰 [12] - 技术实力雄厚的头部品牌因认证抢得先机,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12] - 行业正朝着更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市场变得更健康安全 [12] 消费者行为 - 消费者更关注产品安全性,愿意为合规产品支付溢价 [3] - 电商平台所有充电宝产品都将"3C认证"标注在显眼位置 [9] - 消费者需认准白色底黑色图案的菱形3C标志,而非简单贴纸 [10]
上海制皂产品被指“含苏丹红成分但未作文字标明”!多方回应
南方都市报· 2025-08-05 19:10
事件概述 - 上海制皂厂有限公司旗下"上海药皂"被消费者指称含有苏丹红四号成分(CAS85-83-6) 引发网络热议 [1][2] - 公司回应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但尚未明确产品含致癌物 [1][2] - 公司多款产品成分表存在字母编号命名方式 引发消费者对成分透明度的质疑 [3][4] 公司回应 - 公司负责人表示所有产品均符合国家标准 计划近日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正式公告 [1][2] - 对于涉事成分是否长期添加 公司表示仍在调查中暂无法回复 [1][2] - 公司客服强调产品未违反国家法规 上海药皂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未发生过安全事故 [2] 产品成分争议 - 消费者发现产品成分表标注CAS85-83-6 与国家药监局《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中苏丹红四号CAS编号完全一致 [2] - 公司解释字母编号对应着色剂或增白剂 包括颜料绿(CAS14832-14-5) 柠檬黄(CAS22098-93-5) 增白剂(CBS-X)和亮蓝(CI42090) [4] - 公司声称添加量很少且未发现安全性问题数据 在洗剂用品中未被禁用 [4] 标签标识规范 - 公司辩护称洗剂用品标签允许使用代码标识 符合行业规范和要求 [4][5] - 负责人表示行业内普遍知晓代码对应关系 使用代码命名属于合规操作 [5] 市场反应 - 网络舆论出现分歧 部分消费者对产品安全表示担忧 另有观点认为肥皂非化妆品且使用剂量低无需过度恐慌 [2] - 市场监管部门表示若发现问题将要求产品全部下架 目前调查仍在进行中 [2] 企业背景 - 上海制皂厂有限公司为专业清洁用品企业 前身上海制皂厂创建于1923年 拥有近百年历史 [5] - 公司业务涵盖研发 生产 销售和服务 产品包括个人清洁用品 家居清洁用品和织物洗护清洁用品 [5]
惊险!小米儿童手表静置自燃迸火花,桌面焦痕引安全质疑
齐鲁晚报· 2025-07-29 16:49
7月28日,抖音号枫野垂钓发布一段小米米兔电话手表自燃全过程。 据悉,当事人韩先生先是闻到烧焦味,查看监控发现是孩子的儿童手表在桌子上自燃,监控画面里,静置桌面的电子表突然旋转喷火,一缕黑烟升起。 韩 先生庆幸当时孩子没戴在手上,表示以后不敢给孩子戴了,现在都有心理阴影了。 据韩先生介绍,手表去年1月份买的,售后说让送到店里检测,"因为上班太忙,还没有过去"。 0:00 / 0:18 (视频来源:韩先生抖音号枫野垂钓) 对此,有网友提出质疑小米的电池是否过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编辑 韩爽综合抖音号枫野垂钓、海峡都市报、公开资料等) 据公开资料,小米米兔儿童手表6C是小米公司于2022年5月推出的儿童智能手表,首发价479元,支持全网通与20米防水,主打儿童学习与安全定位功能。 截止发稿前,小米官方还未给出解释。 ...
小米儿童电话手表突然自燃!小米客服回应
齐鲁晚报网· 2025-07-29 14:02
产品安全事件 - 小米米兔儿童手表在充电后静置状态下发生自燃 迸出火花并伴随浓烟 桌面被烧出焦痕 [1][3][5] - 事件发生时间为7月28日早上7点左右 当时室内温度正常且桌面无水渍 [5] - 涉事手表购买于2024年1月 价格为299元 使用频率不高 [5] 事件处理进展 - 用户联系小米客服后 公司要求将手表送至维修中心检测 但用户担心单方面检测不公正 [5] - 截至7月29日上午9点 小米客服仅确认无人受伤 未说明具体处理措施或给出解释 [5] 潜在行业影响 - 该事件引发对电子手表安全性的担忧 特别是充电时放置在床上的潜在风险 [5]
仅成立13天!安普瑞斯控股子公司芯派新能源发布注销公告
南方都市报· 2025-07-08 23:50
公司动态 - 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芯派新能源(无锡)有限公司成立仅13天后发布注销公告 注册资本2亿元 经营范围包括电池制造和销售 [1] - 芯派新能源(无锡)有限公司简易注销公告期为2025年7月2日至7月21日 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持有其99.85%股权 [2][3] - 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未就子公司注销事宜回应媒体询问 [3] 产品质量事件 - 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被指为罗马仕和安克创新召回超百万台充电宝的电芯供应商 召回原因为电芯原材料被违规更换可能导致产品过热或燃烧 [3] - 公司董事长表示在原因厘清前不会恢复生产 无锡市市场监管局已对公司所有产品进行全面排查和抽样检验 [3] - 安普瑞斯电芯产品供应多个知名品牌包括安克创新、罗马仕、小米、OPPO、vivo、绿联、倍思、美团等 [3] 品牌方回应 - 安普瑞斯向某头部充电宝企业表示召回产品所涉电芯与供应给该品牌的电芯不存在重叠关系 [3][4] - 绿联科技回应称其与小米使用的安普瑞斯2.0批次电芯不存在风险 召回产品主要使用1.0电芯 [5] - 安克创新副总裁表示检测数据显示1.0和2.0电芯无明显差异 且2.0电芯使用半年后风险系数明显升高 [6][7] - 多个品牌包括绿联、小米、倍思、品胜、安克创新等未就相关问题回应媒体询问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