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产业链
搜索文档
国产算力,硕果秋收——三季报看,半导体如何布局?
搜狐财经· 2025-11-04 17:59
【半导体整体】2025Q3实现营业收入1570.74亿元,yoy-1.5%;净利润177.73亿元,yoy+56.9%。2025Q3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分别为29.97%/11.32%,分别 yoy+3.60pct/+4.10pct。半导体板块受益芯片设计、制造、设备等多个细分下游共振,产业链同步成长,有兴趣的投资者可关注全产业链布局的芯片ETF (512760)。 【数字芯片设计】2025Q3实现营业收入526.37亿元,yoy+35.0%。净利润73.22亿元,yoy+93.5%。2025Q3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分别为34.34%/13.91%,分 别yoy+0.61pct/+4.20pct。受益于多重动能拉动,数字芯片设计景气迅速回归。一方面,半导体制造端先进制程良率改善及扩产带来实际产能支撑,GPU等计 算芯片开始放大放量规模;另一方面,AI虹吸效应显著,存储涨价持续。有兴趣的投资者可关注数字芯片含量更多的科创芯片ETF(589100)、集成电路 ETF(159546)。 【半导体设备】2025Q3实现营业收入287.74亿元,yoy+41.5%;净利润47.88亿元,yoy+29.9%。2025 ...
半导体设备ETF(159516)盘中走弱,全球存储市场供需失衡现象进一步加剧,回调或可布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3 14:29
兴业证券指出,全球存储市场供需失衡现象进一步加剧,市场供不应求态势愈发明显。由于原厂供应高 度紧张,客户纷纷提前备货以确保料源稳定。AI浪潮带动算力需求爆发,服务器、AI芯片、光芯片、 存储、PCB板等环节价值量将大幅提升。2025年第三季度前道制造设备进口总额同比增长15.28%,环比 增长33.15%,创历史新高,国产设备厂商迎来市场机遇。 半导体设备ETF(159516)跟踪的是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931743),该指数聚焦于半导体产业链中的 材料与设备环节,选取从事半导体材料生产、加工及半导体设备制造等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 数样本,以反映半导体产业上游关键领域相关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美媒报道,荷兰正式启动2025年光刻机出口新规,ASML对中国的DUV设备出口被全面禁止
新浪财经· 2025-11-02 16:28
荷兰光刻机出口新规内容 - 荷兰政府提前6个月实施光刻机出口新规,将DUV设备出口限制从7纳米下调至14纳米 [1] - 新规将ASML的1970i、1980i等中阶机型纳入许可证管理,并将审批周期拉长至90天 [1] - 敏感领域的测量检测设备、计算光刻软件等配套技术也遭到管制 [1] 新规对荷兰及ASML的直接影响 - 中国作为ASML最大的DUV市场,贡献了其全球35%的销量,2024年对华营收占比达28%,其中DUV设备销售额占比近90% [3] - 新规落地当天,ASML股价应声大跌8.2%,市场预测若失去中国市场,其2025年营收可能缩水12% [3] - 荷兰半导体产业12万从业者中,20%的岗位与对华贸易直接相关,本土供应商对华销售额占比普遍超20% [3] ASML的应对策略 - ASML推出NX2000系列新机型,通过微调参数规避管制标准,客户投入800万美元适配即可实现7纳米芯片生产 [5] - 公司计划在苏州建设技术服务中心,储备5亿美元零部件,将设备维修周期从45天压缩至15天 [5] - 中国占全球半导体市场38%的份额,中低端芯片需求超过70%,是DUV设备的核心战场 [5] 中国的反制措施与影响 - 中国升级稀土管制新规,含0.1%中国来源稀土的光刻机类货物均需许可 [7] - ASML单台光刻机的稀土磁体用量超10公斤,占电机成本三成以上,镜头抛光依赖中国高纯度铈基材料 [7] - 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在中国,ASML的稀土库存仅能支撑8周生产 [7] 对中国半导体设备替代的加速作用 - 中芯国际等企业加大与日本及国产设备商的合作 [9] - 上海微电子28nm光刻机良率达90%,成本仅为ASML同类产品的1/3,2025年计划交付10台以上 [9] 行业格局与博弈终局 - 半导体产业链深度绑定,政治命令难以切割 [11] - 荷兰为迎合美国牺牲本土产业利益,ASML用市场智慧规避政策限制,中国以资源优势捍卫发展权益 [11]
香农芯创选举黄泽伟担任董事长
证券时报网· 2025-10-30 18:38
公司核心管理层变动 - 公司董事长范永武辞职 [1] - 公司董事会选举原联席董事长黄泽伟担任新董事长 [1] - 黄泽伟自2021年7月起担任公司联席董事长 [1] 公司业务转型与发展历程 - 公司核心业务为电子元器件分销 主要经营载体是联合创泰 [1] - 2021年公司以16亿元现金收购联合创泰100%股权 业务重心从家电制造转向半导体分销 [1] - 2021年11月公司名称由聚隆科技更名为香农芯创 [1] 新任董事长背景与公司控制权 - 黄泽伟为联合创泰创始人 于2016年接手后取得SK海力士 联发科核心代理业务 [1] - 黄泽伟在2018年11月至2020年9月期间担任英唐智控董事 [1] - 黄泽伟直接和间接控制公司10.31%股份 [1] 新任董事长过往贡献与公司战略方向 - 黄泽伟推动公司半导体分销业务 产业生态建设 战略合作拓展取得显著成果 [2] - 具体举措包括设立国产化存储品牌海普存储 新增AMD产品线 设立无锡新威智算落地智算中心业务 [2] - 公司未来战略为强化企业级存储与智算一体两翼格局 打造高端半导体全产业链创新生态 [2] 公司近期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10月24日公司收盘价为127.57元/股 [2] - 自2025年9月5日至10月24日公司股票累计涨幅达220.29% [2] - 同期创业板综指涨幅为8.52% 申万其他电子指数涨幅为11.49% 公司股价涨幅显著高于行业及大盘指数 [2]
新公司成立3个月,就豪掷10亿元收购成都上市公司股权,背后女老板什么来头?
搜狐财经· 2025-10-29 17:18
微成都报道 10月29日,德龙汇能(000593.SZ)股价以涨停收盘。此前,德龙汇能停牌前一个交易日即10月24日同样涨停,涨幅9.97%。 10月28日,德龙汇能发布关于筹划公司控制权变更事项进展暨复牌的公告。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顶信瑞通于2025年10月28日与诺信芯材签订了《股份转让 协议》,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诺信芯材转让公司股份1.0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9.64%。本次股份转让价格为9.41元/股,较停牌前8.71元/股的价格大幅溢 价,股份转让的交易价款合计为人民币10亿元。公司股票自10月29日开市起复牌。 图据天眼查 本次权益变动不触及要约收购。若本次交易顺利推进并实施完成,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更,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诺信芯材,公司实际控制 人将变更为孙维佳。交易双方顶信瑞通与诺信芯材不存在关联关系。 据德龙汇能官网介绍,德龙汇能成立于1993年,总部设在四川省成都市,1996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公司设立分子公司共38家,市场覆盖全国10余 个省和直辖市。主营业务以天然气能源为主,提供清洁能源供应,同时拓展氢能、光伏等新能源领域。 图据德龙汇能官网 微成都注意到,诺信 ...
半导体板块震荡,半导体设备ETF易方达(159558)全天获超4000万份净申购
搜狐财经· 2025-10-28 18:49
市场指数表现 - 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数收盘上涨0.6% [1] - 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收盘下跌0.1% [1][7] - 中证芯片产业指数收盘下跌0.9% [1][5] 指数构成与特点 - 中证芯片产业指数由50只业务涉及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半导体材料及设备的公司股票组成 [3] - 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由40只业务涉及半导体材料和设备的公司股票组成 [6][7] 交易活动 - 半导体设备ETF易方达(159558)全天净申购超过4000万份 [1]
半导体产业链全线爆发,关注芯片ETF易方达(516350)、半导体设备ETF易方达(159558)等配置价值
搜狐财经· 2025-10-27 21:00
今日,存储器、半导体芯片、半导体设备等概念全线爆发。截至收盘,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数上涨2.2%,中证芯片产业指数上涨2.5%,中证半导体 材料设备主题指数上涨3.9%,半导体设备ETF易方达(159558)全天净申购超1000万份。Wind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五,半导体设备ETF易方达(159558)近 一月"吸金"约8亿元。 银河证券认为,资金围绕科技自立主线集中布局,头部半导体设备企业订单能见度有望持续提升。重要规划重点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主突破,半导体 设备是直接受益环节之一。短期看,AI算力需求或推动国内外存储厂商扩产,刻蚀、薄膜沉积设备需求旺盛;长期看,国产替代逻辑在科技自强战略下或 更为稳固。 该指数由40只业务涉及半 导体材料和半导体设备的公 司股票组成,聚焦未来计算 的硬件基础环节。 �H 该指数涨跌 3.9% 同标的指数中规模居第一 跟踪中证芯片产业指数 该指数由50只业务涉及芯 片设计、制造、封装与测 试以及半导体材料、半导 体生产设备等公司股票组 成,聚焦未来计算的核心 硬件环节。 �日 该指数涨跌 2.5% 半导体设备ETF易方达 跟踪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 低费率(0.1 ...
收盘丨沪指涨0.71%刷新年内新高,半导体产业链全线爆发
第一财经· 2025-10-24 15:17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深两市成交额达1.97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显著放量3303亿元 [1][4] - 全市场超过3000只个股上涨,呈现普涨格局 [4] - 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上证指数涨0.71%至3950.31点,深证成指涨2.02%至13289.18点,创业板指涨3.57%至3171.57点 [1][2] - 科创50指数表现尤为强劲,大幅上涨4.35%至1462.22点 [1][2] 行业与板块表现 - 半导体产业链全线爆发,存储芯片和GPU概念领涨市场 [2] - CPO概念和商业航天概念涨势强劲 [2] - 中际旭创股价上涨超过11%,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2] - 煤炭、燃气、地产、白酒板块逆势下跌 [2]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入电子、半导体、通信设备等板块 [5] - 主力资金净流出文化传媒、煤炭、银行等板块 [5] - 立讯精密、阳光电源、中际旭创分别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18.85亿元、13.35亿元和12.44亿元 [5] - 华工科技、科大国创、中国核建分别遭遇主力资金净流出9.93亿元、5.61亿元和5.55亿元 [5] 机构观点 - 江海证券认为技术上面临前期压力位,震荡巩固后可看高一线 [6] - 德讯证券指出基本面和市场面支持A股中长期向好,指数看高一线 [6] - 申万宏源判断市场保持震荡上行格局不变 [6]
荷兰又出手?安世中国“缺米”,欧洲车企陷“停产慌”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10-22 08:08
以下文章来源于芯智讯 ,作者芯智讯浪客剑 导语:如果没有安世半导体这些芯片,欧洲汽车供应商就无法生产汽车制造商所需的零部件,最终可能导致停产。 芯智讯 . 在荷兰政府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控制权引发中国的出口管制之后,安世半导体中国工厂自国庆后就已经被限制出货,这也导致了工厂的生产出现了 一些问题。 从最新的相关报道来看,目前荷兰安世可能已经减少了对中国安世的晶圆供应。这也导致了安世东莞工厂原材料短缺,工厂正常生产受到了影响。 虽然从常理上来看,在中国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出口管制之后,由于安世半导在中国生产的产品无法出口,这将会导致产品库存堆积,从会迫使安世 半导体中国工厂降低产能。然而,从最新的国内媒体报道来看,安世半导体中国工厂确实降低了产能,但却不是因为产品库存堆积,而是"原材料 短缺"。 据《每日经济新闻》10月18日实地探访报道,安世半导体东莞 工厂聚集了不少的贸易商及客户。他们都是过来提货的,但是却被告知没货。 报道称,虽然安世半导体东莞封测厂订单是满的,但因为原材料短缺和员工配置问题,本周起,部分岗位会调整为"上四休三",同时加班时间也会 相应减少,由此前的每月加班七八十小时调减至四五十小时。 那么,是 ...
ASML老板突然改口,中国稀土反制击中要害!光刻机战争迎意外转折
搜狐财经· 2025-10-21 16:04
文章核心观点 - ASML公司对中国可能实施的稀土反制措施及中国光刻机技术自主化进展表示担忧,这反映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博弈的加剧 [1][5][7] - 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具有全链条和域外效力,对高度依赖中国稀土的光刻机等高端制造业构成直接供应链威胁 [3][5] - 美国对华技术封锁的层层加码使ASML陷入遵守规定与维持中国市场之间的两难困境,导致其业务前景承压 [12] 中美欧科技博弈与ASML的困境 - 美国自2022年10月起出台新规限制向中国出口14纳米以下芯片设备,荷兰政府随后跟进限制部分深紫外光刻机对华出口,ASML因此停运特定型号设备给中国 [12] - ASML对中国销售额占比在2024年上半年一度升至49%,但预计2025年将降至25%,全年营收因管制减少20亿欧元 [12] - 针对荷兰政府冻结中国闻泰科技资产等行为,中国于10月9日宣布对5种中重稀土及全产业链技术实施最严格的出口管制,新规具有域外效力 [3] 稀土供应链对光刻机产业的影响 - 一台EUV光刻机需使用10公斤以上稀土磁体,全球90%以上的相关材料依赖中国供应 [5] - ASML的稀土库存仅能维持8周,寻找替代材料会导致成本飙升12%或精度下降30%,无法满足精密制造要求 [5] - 供应链问题导致ASML月产能预计下降15-20台,年损失高达32亿欧元,并可能推迟三星、台积电的2纳米量产计划 [5] 中国光刻机技术自主化进展 -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成为ASML全球最大客户,设备交付量占比达42% [7] - 中国本土光刻设备覆盖率从2022年的15%升至2025年7月的35% [7] - 清华大学稳态同步辐射极紫外项目获37亿欧元资金,国望光学已推出可应用于14纳米工艺的改进型深紫外曝光系统 [7] 行业竞争与知识产权争议 - 2023年2月,ASML指控一名前中国员工不当获取公司技术数据,该员工后转投华为 [9] - 2022年2月,ASML在年报中点名中国企业东方晶源,称其产品可能侵犯专利,但东方晶源坚决否认并强调技术为独立研发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