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产业化
搜索文档
 锂电需求持续向好,产业链长单及上下游合作显著增加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11-03 17:59
国信证券近日发布锂电产业链双周评:材料端,当升科技拟投资建设3000吨固态电解质 生产线。电池端,欣旺达发布400Wh/kg聚合物全固态电池;奇瑞发布600Wh/kg聚合物全固 态电池;卫蓝新能源和陕林集团旗下国海贸易签署40亿元固态电芯采购协议。 以下为研究报告摘要: 【锂电材料及锂电池价格】 锂盐价格走高,电芯报价上行。本周末碳酸锂价格为8.06万元/吨,较两周前上涨0.72万 元/吨。相较两周前,三元正极、磷酸铁锂正极、六氟磷酸锂、电解液、湿法隔膜报价上 涨,负极报价微降。本周方形三元动力电芯/铁锂动力电芯/储能用100Ah电芯/储能用280Ah 电芯报价为0.498/0.340/0.363/0.303元/Wh,较两周前增加0.095/0.002/0.000/0.000元/Wh。 锂电产业链三季报总结:Q3部分动储电池企业实现储能电池价格调涨、盈利能力持续修 复,长协占比少的企业利润修复更为显著。消费电池企业Q3是全年旺季,量利均显著提 升,钢壳电池等放量对于头部企业产生积极影响。部分三元正极及前驱体企业受到海外客户 提货节奏、中镍与高镍结构切换等影响,出货量环比持平或走弱。磷酸铁锂产销两旺,头部 企业 ...
 下游抢锂潮?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同时出手
 新浪财经· 2025-11-03 14:37
锂电行业新一轮资源争夺战骤然升温,两大电池巨头不约而同地将触角伸向上游锂盐供应商。 一场围绕锂资源的暗战正在电池巨头间悄然上演。2025年10月31日,两家锂电池制造企业几乎同时宣布 了对上游锂材料公司的战略投资。 宁德时代宣布出资26.35亿元,以每股24.49元的价格受让天华新能1.08亿股股份,交易完成后将持有天 华新能12.95%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 同日,盛新锂能公告终止H股发行,转而启动定增引入中创新航和华友控股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预计 募资总额不超过32亿元。 图源:公司公告 东吴证券近日发布的研报指出,电池厂目前受益于动力和储能双重需求,产能供不应求。9月排产环比 增长10%基础上,10月进一步增长10%。 宁德时代在三季报电话会中透露,公司储能产能饱和,正加速产能扩张力度。随着产能逐步释放,公司 国内储能产品出货情况将会改善。 储能需求的超预期增长,推动头部电池厂对2026年订单持乐观态度。头部电池厂预计明年出货量将增长 25%以上,明显好于此前15-20%的预期。 新的需求 显然,电池巨头们正以真金白银的投入,开启新一轮锂资源布局。 宁德时代此次入股天华新能,转让价格较公告日收盘 ...
 中国银河证券: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计划表逐步清晰 增量设备将带来新市场机遇
 智通财经· 2025-11-03 11:09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国银河证券发布研报称,梳理海内外电池和整车厂对固态电池量产的时间计划表 逐步清晰,预计2027年全固态电池开始小规模装车,2030年进入量产。传统锂电设备厂商的技术和产业 链资源优势有望延续至固态电池,同时干法电极、等静压等增量设备将带来新的市场机遇,建议关注传 统锂电设备厂商和干法电极设备商固态电池设备研发、客户和订单等方面的进展。 2030年全球和中国全固态电池设备市场空间有望分别达到320.59亿元和251.36亿元 中国银河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固态电池有望率先应用于对续航和安全性要求高,对价格相对不敏感的机器人和eVTOL等新兴行业, 随后拓展至中高端新能源车型,随着技术工艺的成熟和规模化效应的逐步显现,最后应用于成本敏感度 高的储能行业。假设2030年全固态电池在全球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人形机器人和机器狗电池、 eVTOL电池中的渗透率将分别为2.5%、1.5%、3.5%、3.5%;全固态电池在中国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人 形机器人和机器狗电池、eVTOL电池中的渗透率将分别为3.5%、2.5%、5%、5%。产业化初期全固态电 池设备投资成本较高,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和设备端的持续 ...
 机构: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
 证券时报网· 2025-11-03 08:54
财通证券认为,2025年以来,固态电池技术持续获突破,多家车企计划于2027年左右开始搭载全固态电 池,行业产业化进程加快。随着中试线的陆续落地以及锂电扩产周期的重启,设备企业基本面有望持续 改善,继续看好产业周期与技术进步共振。 2025第五届xEV电池技术论坛暨2025第三届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大会于11月3日至4日在上海召开。 中银证券认为,固态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下一代技术,在安全性、能量密度上具备显著优 势,受到政策大力支持。随着固态电池技术和产业化不断成熟,其在新能源汽车上的需求量有望高速增 长。在政策和市场驱动下,固态电池量产将提速,技术和产业升级有望对现有生产设备形成替代,固态 电池产线设备作为产业链先行者,有望率先受益。 兴业证券认为,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固态电池领域催化事件频发,推动锂电板块整体景气度回升。当 前下游新能源车销量保持高增长态势,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预计相关催化频发,锂电板块 盈利端修复与估值提升的预期愈发明确。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背景下,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相继发布全 固态电池技术解决方案,同时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新兴应用场景的需求催化持续释放,多重利好叠加 下 ...
 两部门明确黄金有关税收政策;商务部回应安世半导体相关问题丨盘前情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08:45
 全球主要股指表现 - 上周A股三大股指集体上涨,上证指数周涨幅0.11%报3954.79点,深证成指周涨幅0.67%报13378.21点,创业板指周涨幅0.50%报3187.53点 [2] - 约52%的A股个股周内实现上涨,142股周涨超15%,15股跌幅超15% [2] - 电力设备、有色金属、钢铁、基础化工等板块涨幅居前,通信、美容护理、银行、电子等板块跌幅居前 [2] - 纽约股市三大股指10月31日上涨,道琼斯指数涨幅0.09%,标普500指数涨幅0.26%,纳斯达克指数涨幅0.61% [3] - 欧洲三大股指10月31日全线下跌,英国富时100指数跌幅0.44%,法国CAC40指数跌幅0.44%,德国DAX指数跌幅0.67% [4]   大宗商品及外汇市场 - 国际油价10月31日微涨,纽约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0.68%至每桶60.98美元,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0.11%至每桶65.07美元 [4] - COMEX黄金报价4013.40美元,美元指数报99.78,美元离岸人民币报7.12 [5]   政策与宏观经济动态 - 中美双方同意加强经贸等领域合作,中方愿同美方一道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 [5] -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制度型开放工作,要求提升商品市场开放水平,优化服务市场准入规则 [6] -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明确黄金有关税收政策,在2027年底前对通过指定交易所交易标准黄金免征增值税 [7] - 商务部表示将对符合条件的安世半导体相关出口予以豁免 [8][9]   新兴科技与产业趋势 - 全球首个5G-A人形机器人火炬手"夸父"亮相十五运,由深圳乐聚机器人全自主研发 [10] - 中信证券认为2025年将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量产元年,中国企业在产业链各环节均有布局 [10] - 《低空经济蓝皮书》指出2030年有望实现低空载人出行的商业化运行 [10] - 长江证券建议关注低空经济全产业链,重点关注航空信息化及空管领域 [11]   机构观点与行业前景 - 开源证券指出固态电池正从实验室阶段到量产验证阶段,预计2025年底完成小批量装车试验,低空、机器人、AI等新兴应用场景将打开其市场空间 [12] - 华西证券建议关注国内算力产业链闭环,国产AI算力规模及应用有望加速提升 [12]   资金流向分析 - 主力资金净流入前五大行业为电池(净流入22.20亿元)、生物制品(净流入16.01亿元)、化学制品(净流入12.61亿元)、文化传媒(净流入12.50亿元)、玻璃玻纤(净流入6.23亿元) [13] - 主力资金净流出前五大行业为半导体(净流出373.81亿元)、通信设备(净流出294.34亿元)、电子元件(净流出165.93亿元)、消费电子(净流出132.80亿元)、证券(净流出108.89亿元) [13] - 个股方面,三六零主力资金净流入20.70亿元,C木元-U净流入19.38亿元,天际股份净流入14.35亿元 [14] - 新易盛主力资金净流出58.95亿元,中兴通讯净流出58.60亿元,中芯国际净流出57.46亿元 [14]   公司公告与动态 - 万科A公告深铁集团拟向公司提供不超过220亿元借款额度 [12] - 贝达药业与晟斯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取得重组凝血因子产品独家总经销权 [12] - 涛涛车业向港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 [12] - 能辉科技与浙江立算成立控股子公司 [12] - 伟明环保入选印度尼西亚废物转化能源项目选定供应商 [12]
 积极看待反内卷效果,光伏产业链有望迎来价值重构
 兴业证券· 2025-11-02 20:44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且评级为“维持” [1]   核心观点 - 持续看好光伏反内卷的积极影响,光伏产业链在破除内卷式竞争后将迎来盈利改善和价值重构 [9] - 固态电池产业化持续推进,行业处于从技术验证阶段向规模化量产筹备的过渡阶段,预计2025年下半年进入设备和材料企业定点的关键期 [9][16] - AIDC电气设备海外链延续高景气,英伟达新芯片平台带来明确需求指引,五个季度GPU销售额预计达5000亿美元,短期成长能见度大幅提高 [2][10][12] - 风电行业反内卷已形成行业共识,风机价格修复有望持续,2026年风机价格有望继续小幅修复 [2][20][21] - 电网投资进入高速增长周期,“十五五”期间投资有望再上台阶,受新能源消纳、智能化升级及特高压等需求驱动 [2][23]   细分行业总结   AIDC电气设备 - 英伟达Vera Rubin NVL144平台具备3.6 Exaflops的FP4推理能力和1.2 Exaflops的FP8训练能力,比GB300 NVL72提高3.3倍,预计2026年下半年量产 [10][12] - Rubin Ultra NVL576平台将于2027年下半年发布,FP4推理能力达15 Exaflops,比GB300提升14倍 [12] - 数据中心供电系统向800V HVDC过渡,SST有望成为终极方案,国内企业如中国西电子公司已实现2.4MW级产品应用 [11] - AIDC功耗剧烈波动需储能系统解决,储能被视为最理想的解决方案 [11]   机器人 - 智元机器人推出0代码、0门槛的机器人内容创作平台“灵创平台” [13][14] - 宇树科技发布机器人新品H2,并预计在2025年10月至12月期间提交上市申请,可能带来板块新一轮催化 [2][14] - 投资路径关注基于新能源精密制造业务向机器人领域的横向拓展,如科达利推出使用PEEK材料的减速器产品 [14][16]   固态电池 - 当升科技计划投建年产3000吨固态电解质材料生产线,包含2000吨/年氧化物和1000吨/年硫化物生产线 [16][17] - 产业链融资活跃,中科固能、深安锂能等公司近期完成数千万元级融资,加速产业化进程 [19] - 三星SDI与宝马、Solid Power达成三边合作,联合推进全固态电池验证项目 [19] - 设备端关注干法电极、制痕绝缘、等静压三大核心环节,等静压设备是解决固-固界面难题的核心工艺 [9]   光伏 - 反内卷取得进展,央视报道提及17家硅料龙头企业已基本签字组建联合体,争取年内完成 [2][9][18] - 多晶硅价格应声上涨,光伏主链企业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环比显著减亏甚至扭亏为盈,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等企业表现突出 [2][21] - 截至2025年9月,全国光伏当年累计新增装机量240.27GW,同比增长49.3% [39][42] - 2025年9月组件单月出口量23.9GW,同比增长35.4% [43][44]   风电 - 2024年全年全国风电新增装机量79.8GW,同比增长6% [55][60] - 2025年1-9月国内风电新增装机规模61.1GW,同比增长56% [57][58] - 行业聚焦“海外+海风”双海战略,欧洲海风2030年需求有望超10GW,为国内产业链带来机遇 [21][22]   电网设备 - 《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统筹新能源消纳和外送、加快智能电网和微电网建设 [2][23] - 投资关注特高压、配网改造及出海机会 [11][23]   行情回顾 - 本期(2025年10月27日至10月31日)上证综指上涨0.11%,收盘于3,954.79点 [24] - 电力设备板块本期上涨4.29%,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涨幅居前 [24][28] - 电力设备概念板块中,电池化学品、光伏电池组件、蓄电池及其他电池涨幅居前,分别为10.88%、9.47%、3.98% [25][26]   行业高频数据跟踪   锂电产业链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碳酸锂价格周涨跌幅为4.94%,氢氧化锂为2.76% [30][32] - 六氟磷酸锂价格周涨跌幅达13.16%,月涨跌幅达82.20% [30][34] - 动力型磷酸铁锂材料价格周涨跌幅为7.19%,储能型为7.48% [30][32]   光伏产业链 - 截至2025年10月29日,硅料价格周度环比持平,N型料价格5.25万元/吨,近一年涨幅31.3% [45][48][54] - 组件价格周度维稳,双面TOPCon-182价格0.69元/W [50][51][54]   风电产业链 - 2025年1-9月全国风电月度新增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475小时,同比-6% [61][64] - 2025年9月单月新增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26小时,同比-20% [61][64]
 倒计时4天!2025CINE固态电池展/CINE钠电展11月6-8日在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起点锂电· 2025-11-02 17:14
同期论坛: 2025起点钠电年会暨钠电金鼎奖颁奖典礼(2025年11月6日-7日) 2025起点固态电池年会暨固态电池金鼎奖颁奖典礼(2025年11月8日) 主办单位: 起点研究 CINE2025固态电池展 CINE2025钠电展 一、展会论坛活动组织架构 展会论坛活动名称: CINE固态电池展 CINE钠电展 起点固态电池 起点锂电 起点钠电 NA+钠电产业联盟 SSBA固态电池联盟 演讲 /赞助/参展企业名单: 金钠科技/天能钠电/皓升新能源/科迈罗/茹天科技/亮见钠电/维科技术/海四达钠星/易事特钠电/泰和科技/隐功科技/国科炭美/晟钠新能/中钠能源/乔 岳智能/津工能源/科达新能源/时代思康/富钠能源/极电特能/华普森/叁星飞荣/纳甘新能源/扬广科技/银川苏银产业园/兆钠新能源/精诚时代/儒特股 份/希倍动力/先导干燥/瓦时动力/博粤新材料/苏州翼动新能/亿隆能源/钠创新能源/凯德利/长篙新材/孚悦科技/珈钠能源/鑫钠新材料/同兴科技/黔钠 科技/鑫晟达/新威/容钠新能源/科路得新能源/华迈智能/猛狮新能源/绿捷环境/钠美科技/柏励司/派能科技/英钠新能源/为方能源/盛安精瓷/果曼钠电/ 广州 南沙国 ...
 固态电池为何迟迟无法上车
 36氪· 2025-11-02 15:45
 固态电池技术进展与性能参数 - 欣旺达发布固态电池“欣·碧霄”,能量密度达400Wh/kg,工作温区为-30℃至60℃,循环寿命为1200周 [1] - 欣旺达计划在2023年底建成0.2GWh聚合物固态电芯中试线,并已开发出520Wh/kg能量密度的锂金属超级电池实验室样品 [1] - 奇瑞展示自研“犀牛S”全固态电池模组,电芯能量密度达600Wh/kg,装车预计续航1200-1300公里,计划于2027年量产 [1]   行业量产时间表与挑战 - 宁德时代预计固态电池2027年才能小规模量产,2030年才可能规模化,目前行业技术成熟度最高水平仅为4分(满分9分) [2] - 欣旺达高管认为全固态电池产业化最乐观预计在2030年以后可能小批量生产,较日美企业宣称的2027年更为保守 [2] - 奇瑞将固态电池计划从“2026年上车、2027年量产”调整为“2027年首批装车验证” [2]   核心技术难题:电解质与界面 - 固态电池电解质离子传导性天然弱于液体电解质,且固固界面阻抗大,导致离子传输通道不稳定 [2][3] - 电池充放电过程中负极产生“呼吸效应”,造成膨胀收缩,使负极与固态电解质接触失效 [3] - 固态电池正极材料普遍采用九系高镍(镍钴锰比例为9:0:1),高镍三元电池技术可部分复用至固态电池 [3]   电解质技术路线分析 - 固态电解质有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等6条技术路线,聚合物电导率差需60-80℃工作温度,氧化物稳定性高但机械性能脆,硫化物离子传导性接近电解液但对空气敏感遇水产生硫化氢 [4] - 硫化物电解质制造工艺复杂,需高度自动化、高耐腐蚀性、高气密性设备,良率和一致性难保障 [4] - 氧化物电解质与电极界面接触更好,虽离子传导性较差但各企业未完全放弃该路线 [4]   负极材料与工艺挑战 - 固态电池普遍采用硅碳负极以提高能量密度,但硅材料易膨胀导致循环寿命短 [5] - 从液态电池到全固态电池产线改动幅度大,半固态电池产线有3%-5%改变,全固态电池产线设备改动至少60% [6] - 固态电解质涂布是核心工艺难点,需涂薄膜且高温化成工序需要新设备,无隔膜需用涂布方法替代 [6]   成本与商业化障碍 - 全固态电池当前成本是液态电池的5-10倍,高成本难被车企和用户消化 [7] - 液态电池成本已占整车成本超30%,固态电池超高成本难以在短期内跑通商业逻辑 [7]   行业炒作动因分析 - 二三线电池厂商期望通过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变革实现换道超车,改变现有行业格局 [8] - 车企希望电池行业重塑以增强与头部电池厂商博弈的主动权 [8] - 近期新能源车起火案例引发用户对液态电池安全性的担忧,提升对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电池的期待 [8]
 固态电池最新产业进展及标的推荐
 2025-11-01 20:41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行业为固态电池产业链,包括材料、设备、电芯制造等环节 [1] *   涉及的公司包括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比亚迪、松下、LG、ATL、欣旺达)、材料公司(厦钨新能、上海洗霸、国瓷材料、博迁新材、海辰药业)、设备公司(先导智能、科新机电、利元亨、纳科诺尔)等 [3][18][25][26][27]   核心观点和论据  产业化进展与趋势判断 *   固态电池发展已从主题投资阶段进入产业化初期阶段,标志是涨上去后回调幅度变小 [3][4][5] *   技术路线已非常明确,以硫化物路线为主,氧化物路线用于半固态推进快,聚合物可能作为复合介质备选方案 [5] *   产业化节奏清晰:先中型消费(如无人机、机器人,对能量密度要求高),再小消费(半固态,预计2026年应用),最后动力领域(预计2030年全面市场化) [6][7][8] *   需求预测:半固态电池从2024年起量,预计2030年达200 GWh;全固态电池2027-2028年起量,预计2030年达100 GWh,合计市场空间超17 GWh [8][9]   核心挑战(卡脖子环节) *   **硫化锂**:核心材料,价值量大,当前挑战在于提升纯度(如达到4个9或5个9)和降低成本,类比六氟磷酸锂的国产化降本路径 [9][10] *   **固固界面浸润**:固态电池特有难题,影响充电倍率(目前仅零点几C)和循环寿命(目前约三四百圈,目标3000圈以上),可能导致锂枝晶问题 [11][12][13] *   **界面副反应**:硫与铜集流体反应导致内阻快速增长,影响循环寿命,需解决生产环境绝对干燥的难题 [14] *   **等静压设备**:用于提升电极致密度,是产业链最难环节之一,需解决大腔体连续生产、温度压强控制等问题 [13][25][26]   近期催化事件 *   **工信部中期评审**:原预期10月,推迟至11月,5家企业需提交140多块电池进行实测,结果将暴露共性技术问题 [15][16] *   **后续补贴发放**:中期评审后可能发放第二期补贴,当前补贴为60亿元,未来可能扩大至材料、设备环节 [17] *   **宁德时代路测**:年底前计划50台车装车路试 [17] *   **设备招标**:年底预计启动从单机中试向整线方向的设备招标 [17] *   **车型上目录**:2025年第一季度预计有搭载全固态电池的车型进入工信部目录 [17]   其他重要内容  投资标的推荐逻辑 *   投资思路围绕卡脖子环节展开 [18] *   **硫化锂环节**:首选厦钨新能(CVD法技术领先,纯度有优势,客户包括松下、宁德时代等,产能预计从今年10吨级扩至明年百吨级,远期可达2000吨)[18][19][20][21];弹性标的关注海辰药业;位置好关注国瓷材料;卡位格局好关注博迁新材(碘化锂添加剂)[18][23][24] *   **设备环节**:前期关注混料、滚压设备(利元亨、纳科诺尔),当前重点推荐等静压设备标的科新机电(与宁德时代接触,在超高压压力容器有资质)[25][26][29] *   **集流体环节**:三种方案并行推荐,铁镍合金方案关注远航精密,铜镀镍方案关注德福科技,无负极/金属锂负极方案关注中一科技(与宁德时代有共同专利)[27][28][29]   历史行情回顾 *   2024年一季度行情由智己L6搭载清陶半固态电池催化,主线为氧化物路线 [2] *   2023年10-11月行情因海外龙头及国内宁德、华为锁定硫化物路线,叠加工信部60亿元补贴催化,主线为硫化锂及制成设备 [3] *   2024年年中行情因国轩、宁德发布固态电池进展,标志进入产业化阶段 [4]
 国轩高科(002074):3季度毛利率环比改善,大众合作有望贡献中期增量,维持买入
 交银国际· 2025-10-30 21:31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国轩高科维持“买入”评级 [1][4] - 目标价为人民币54.84元,较当前收盘价46.00元存在19.2%的潜在上涨空间 [1][4]   核心观点与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收入为10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7%,环比下降2.2% [2] - 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1.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34%,主要受持有的奇瑞汽车股份公允价值变动影响;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13亿元,同比增长54.2%,环比下降78.5% [2] - 2025年前三季度电池出货量达63GWh,公司维持全年出货目标100GWh不变 [2] - 2025年1-8月,公司全球动力锂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71.8%,市占率提升0.7个百分点 [2]   盈利能力与毛利率 - 第三季度毛利率环比提升2.8个百分点至17.6%,主要得益于产品结构改善和产能利用率提升 [6] - 前三季度高能量密度系列电池出货占比约20%,全年预计提升至30% [6] - 盈利预测显示,毛利率预计从2025年的17.7%提升至2027年的20.2% [7][14] - 扣非归母净利率预计从2025年的0.9%提升至2027年的4.3% [7]   产品与技术进展 - 公司第三代电芯已获得多家客户多款车型定点 [6] - 在固态电池领域,已启动2GWh全固态电池量产线设计工作,预计于2025年底至2026年初完成设计定型,在中试量产方面处于行业领先位置 [6]   战略合作与海外扩张 - 公司已进入大众中国车型公告目录,预计自2026年起带来收入增量 [6] - 海外产能布局稳步推进:越南工厂已投产,摩洛哥(20GWh)及斯洛伐克(20GWh)基地预计于2026年底至2027年间投产;美国工厂建设节奏视政策调整 [6]   财务预测与估值 - 基于DCF模型得出目标价54.84元,模型参数包括WACC为10.2%,无风险利率4.0%,市场风险溢价8.0%,贝塔1.1 [8] - 收入预测:2025年预计为457.42亿元,同比增长29.2%;2027年预计增长至630.60亿元 [3][12] - 净利润预测:2025年预计为35.88亿元,同比增长197.3%;2026年预计为16.62亿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