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套现
icon
搜索文档
曾言“没想退”,留置风波结束5天后,居然智家董事长汪林朋身故
凤凰网财经· 2025-07-28 21:38
来源|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 " 现在有个谣言说老汪要 ' 跑路 ' ,我既没有退休的打算,更没想过逃避责任。 " 今年三月份,居 然智家董事长汪林朋在行业论坛上谈笑风生,甚至豪言 " 要活到 120 到 150 岁 " 。 如今,这位 57 岁家居大亨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 7 月 27 日。 7月28日晚间,居然智家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沉痛公告,公司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CEO 汪林朋家属的通知,汪林朋于2025年7月27日在家中不幸身故。 此时,距离汪林朋解除留置回归岗位仅过去 5 天,其突然离世令这场留置风波再添疑云。 与此同时,居然智家股价受此影响,早上一度以跌停开盘,随后有所反弹,截至发稿,仍跌近 7% 01 留置风波疑云 这场留置风波可以追溯到今年 4 月 17 日晚间,一则公告在资本市场投下震撼弹——居然智家发布 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 CEO 汪林朋近日收到由武汉市江汉区监察委员会签发的《留 置通知书》和《立案通知书》。 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让这家市值 200 多亿元的家居零售巨头瞬间陷入舆论漩涡。 当天公司的股价直接以跌停收盘。 在汪林朋被留置后,居然智家 4 月 18 日再次 ...
掏空利润37.9亿!与格力开撕10多年,27连败后他决定赴港IPO
搜狐财经· 2025-07-27 12:01
[击掌] 企业冲刺 IPO,本是为了募集资金、夯实根基,但奥克斯在赴港上市的节骨眼上,却干了件反常事,他竟然拿出 37.9 亿元分红。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一笔掏空家底的分红,是自信还是心虚? 这笔钱不是小数,分红前公司账上现金 51 亿元;分红后只剩 29 亿,几乎把前两年的利润全分了,要知道其资产负债率常年在 85%,现金流本就吃紧。 奥克斯这操作实是对上市后的融资能力十拿九稳?还是知道前路坎坷,先把利润揣进腰包? 奥克斯这行为最蹊跷的地方,就在于这笔高达37.9亿元的巨额分红。分红的时间点很微妙,就在奥克斯冲刺港股IPO的前夜。 按照常理,企业上市前会想方设法把财务报表做得漂亮,囤积粮草,向资本市场展示自己不差钱,且未来的增长潜力无限。 奥克斯却反其道而行之,招股书里, 它一边告诉投资者,上市募集的钱要用于产品研发、渠道扩张、海外布局等宏伟蓝图。另一边,却在上市前把公司账 上的现金储备从51亿砍到29亿,几乎将前两年的利润悉数分发给股东。 更别提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常年徘徊在85%的高位,这根财务钢丝稍有不慎,便有现金流断裂的风险。 这究竟是创始人对未来极度自信,认为上市只是锦上 ...
凯伦股份扣非三年亏7.7亿艰难突围 大股东累计套现9亿质押率降至66%
长江商报· 2025-07-25 07:45
大股东减持套现 - 控股股东凯伦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协议转让14.49%股份完成过户登记,套现3.68亿元[1][4] - 转让价格为6.87元/股,受让方为矽彩光电及陈显锋,分别受让9.212%和5.27%股份[4] - 此前通过协议转让及大宗交易累计套现约9.09亿元,包括2023年以14.50元/股转让8.14%股份套现4.46亿元,以及以12.82元/股减持1.92%股份套现9486.8万元[6][7] 股权结构变动 - 减持后凯伦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从44.70%降至30.21%,绿融投资完成清仓退出[5] - 钱林弟与其女钱倩影合计持有凯伦控股100%股权,季歆宇为一致行动人[5] 财务压力缓解 - 套现资金用于缓解财务压力,股权质押率从74.42%降至66.20%[8] - 2021年至2023年存在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3.59亿元,导致公司及高管被罚640万元[11] 经营业绩下滑 - 2022年至2024年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7.73亿元,2024年因计提坏账损失4.82亿元及存货跌价损失1.06亿元导致亏损5.69亿元[9][10]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仅660万元,营收及净利延续下降趋势[13] - 2021年至2024年营收波动明显,分别为25.86亿元、21.28亿元、28.01亿元、23.80亿元[9] 行业与公司背景 - 公司主营新型建筑防水材料及防水工程施工,2017年成为行业首家创业板上市公司[9] - 业绩下滑与房地产市场调整及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直接相关[11][14]
堵住信用卡套现监管漏洞
经济日报· 2025-07-24 06:08
一方面,套现链条上绑定着支付机构、代理商、个人用户、银行等诸多利益相关方。支付机构发展代理 商抢占市场份额,代理商可从手续费中分一杯羹,持卡人以低成本套取现金,银行则能提升信用卡交易 规模并收取相关费用。另一方面,套现手段花式翻新且更加隐蔽,增加了识别难度。 信用卡违规套现违反了持卡人协议。一旦持卡人无法偿还套现资金,银行损失的不仅是贷款利息,还可 能是一大笔资产,影响银行的正常经营。有组织的套现活动,还往往与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相关联。 更为严重的是,信用卡套现扰乱了金融市场的正常资金流动和信用体系,增加了我国金融秩序中的不稳 定因素。 这些年,监管层面陆续出台规范性文件直指信用卡发行使用环节存在的种种弊端,取得了显著成效。但 信用卡套现涉及利益主体多、链条长,根治沉疴,还需构建起更为有效的全链条协同治理机制。 近日,POS机刷卡套现问题再次引起关注。据报道,某支付机构存在POS机注册审核漏洞,个人用户凭 虚假信息即可注册为商户开通POS机,并进行信用卡违规套现操作。 近年来,支付行业监管趋严,因信用卡套现而被惩处的案件也时有发生。严管之下,POS机刷卡套现为 何屡禁不止? 提升监管能级。针对套现行为,监管 ...
信用卡套现庞大利益网亟需撕破
国际金融报· 2025-07-23 15:48
据媒体近日报道,在某POS机服务网点,个人用户仅需通过虚假商户注册、激活POS机、插入信用 卡并输入支付密码,即可在数秒内将信用额度套现至个人储蓄账户。这一操作使得本应限定于消费场景 的信贷资金,违规流入非授权领域。 相关法规和政策还包括:《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规定信用卡资 金不得用于偿还贷款、投资等限制性领域,并要求银行加强交易监测;《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 办法》,规定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套现、炒股、投资等非消费领域;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要求 收单机构加强交易监测,防范套现风险。 POS机本是专为商户设计的收款终端,然而在拉卡拉、星驿付、立刷、盛付通等支付机构宽松的审 核机制下,个人用户无需提供真实经营资质,仅凭虚假信息即可完成商户注册,"自刷自套"的违规操作 屡见不鲜。这一支付工具从最初的创新产品沦为信用卡套现的渠道,完全背离了其服务中小微企业收款 需求的初衷。POS机本为解决商户刷卡收款和跨行还款难题而生,如今却异化为违规套现的工具,从便 利支付的助手蜕变为破坏金融秩序的隐患,这一现象令人深感遗憾。 早在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妨害信 ...
哇哈哈创始人35年坚持不上市不想割韭菜,赚钱也要讲良心再看恒大
搜狐财经· 2025-07-18 20:11
哇哈哈创始人宗庆后一代伟大的民族企业家2月25号去世享年79岁。2012年曾经登顶中国首富但是创立 35年坚持不上市不想割韭菜赚钱也要讲良心,也要为股东负责。 好像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美团,那个不是上市之后暴富成了首富,但是宗庆后虽然有钱但是为人 确很低调,一件几百块旧皮衣穿了很多年,平时也是穿布鞋,吃饭也在公司饭堂吃,宗庆后说衣服还能 穿干嘛老是换穿几十万的衣服还不是一样,我平时都没什么开支一年也就用几万块钱。 自己一个人坐高铁坐飞机没有随从自己拿行李排队,还是坐普通的经济舱。他平时代步的也是一辆普通 的国产车,他说中国人都不支持国产汽车你让外国人怎么相信你中国的国产品牌。 谁都知道基本所有企业都是想上市作为目标,因为只要上市身价出能翻几十倍,一两百倍,还能通过高 送转继续融资,最后股东通过减持轻松套现大赚一笔。很多企业就是为了上市套现因为这样来钱实在是 太容易了。 而且上市之后还有很多普通老百姓购买股票,但是他们根本就不是机构和游资的对手,很多时候都是被 反复收割辛辛苦苦投进入去的钱最后都是打水漂进了别人的口袋。 其实好像宗庆后那样坚持不上市只想做好实体企业不想到股市上去套现赚钱的还有华为,老干妈,节 ...
好未来股权曝光:张邦鑫持股27.3%,有73%投票权 身价125亿
搜狐财经· 2025-07-16 18:51
股权结构 - 创始人兼CEO张邦鑫持股27.3% 拥有73%投票权 [2] - COO刘亚超持股4.2% 拥有5.4%投票权 [2] - 董事及管理层合计持股31.6% 拥有78.5%投票权 [3] - 主要股东Bright Unison Limited持股23% 拥有59.4%投票权 [2] 管理层变动 - 总裁兼CFO彭壮壮2025年4月减持15938股 套现14.6万美元 [6][8] - 彭壮壮2024年10月减持25302股 套现27.78万美元 [7] - 独立董事FENG YAN 2025年4月减持11409股 套现10.45万美元 [9] - COO刘亚超2025年4月减持25303股 套现23.18万美元 [10] - 刘亚超2025年1月减持2.4万股 套现28.1万美元 [11] 财务表现 - 2023-2025财年营收分别为10.2亿/14.9亿/22.5亿美元 [12][13] - 2023-2025财年运营亏损分别为9073万/6923万/316万美元 [12][13] - 2023-2025财年净利润分别为-1.32亿/-414万/8426万美元 [12][13] - 2025财年毛利率53.3% 销售费用占比33.3% [12] 公司现状 - 当前股价10.66美元 市值64.87亿美元 [4] - 张邦鑫持股市值17.51亿美元 刘亚超持股市值2.72亿美元 [5] - 线下培训网点恢复良好 暑期学生和家长数量显著增加 [13] - 公司市值曾超500亿美元 经历双减风波后已大幅反弹 [11]
美股高管套现王诞生!甲骨文(ORCL.US)卡茨上半年套现25亿美元,“碾压”亚马逊(AMZN.US)贝佐斯
智通财经· 2025-07-14 08:30
高管套现情况 - 甲骨文首席执行官萨弗拉·卡茨成为2025年上半年美国企业内部人士最大股票抛售者 共抛售25亿美元股票 其中第二季度通过行使期权出售870万股套现18 3亿美元[1] - 卡茨的抛售行为依据预先确定的交易计划进行 恰逢市场反弹 公司6月额外授予其500万份期权 随后她行使了这些期权及其他即将到期期权并出售股票[1] - 戴尔科技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同期套现12 2亿美元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套现7 367亿美元 后者根据新交易计划可在2026年5月前最多出售50亿美元股票[1] 其他高管套现案例 - Roblox首席执行官大卫·巴斯祖奇套现6 31亿美元 Nutanix董事马克斯·德格罗恩套现4 21亿美元[2] - Blue Owl Capital联席总裁迈克尔·里斯套现3 96亿美元 Applovin董事赫拉德·陈套现3 41亿美元[2] - 英伟达董事马克·史蒂文斯出售2 88亿美元股票并计划继续减持 西维斯健康董事拉里·罗宾斯套现2 54亿美元[2] 市场整体趋势 - 2025年第二季度共有6000名内部人士出售总计360亿美元股票 较去年同期620亿美元下降42%[2] - 高管套现榜单显示 甲骨文 戴尔 亚马逊 Roblox Nutanix等公司高管占据前五名 套现金额从18 3亿美元至4 21亿美元不等[3]
个人冒充商户可随意开通POS机拉卡拉审核漏洞为信用卡违规套现“开绿灯”
中国证券报· 2025-07-11 04:53
行业现状 - POS机信用卡套现已成为支付行业普遍存在的顽疾,拉卡拉、立刷、星驿付、盛付通等支付机构均存在类似情况 [3] - 支付机构商户审核形同虚设,个人用户仅凭虚假信息即可完成注册,整个流程不超过10分钟 [2][3] - 套现操作便捷快速,信用卡额度可在几秒钟内转为储蓄账户现金,首笔刷卡后一两分钟到账,后续操作秒到账 [2] - 支付机构不仅提供POS机套现服务,还推广商户收款二维码(码牌)用于信用卡套现 [3] 商业模式 - 支付机构通过代理商模式拓展业务,代理商需采购机器并推广,交易量越大分润比例越高 [4] - 拉卡拉分润政策按交易量分为10个等级,最高等级"泰山"需月交易量达10亿元,分润比例为万分之6至万分之9 [5] - 代理商可通过提高交易量"爬坡"获取更高分润,同时可自主设定刷卡费率(0.6%或0.6%+3元/笔) [5] - 支付机构、银行、银联形成分润链条,手续费分配比例通常为7:2:1,银行可收取不超过0.45%的服务费 [6] 监管漏洞 - 尽管监管要求"一机一户""一机一码",但代理商通过多台机器轮换使用规避监测 [7] - 银行虽具备监测异常交易能力,但出于提升交易量和使用率考虑,往往对套现行为采取宽松态度 [6] - 税务监管存在薄弱环节,套现导致的虚假交易造成增值税和所得税申报缺失 [8] - 目前法律尚未设立专门针对信用卡套现的罪名,违法成本较低 [10] 风险影响 - 套现行为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导致资金脱离监管体系,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8] - 银行面临不良贷款率上升风险,监测到异常后会采取降额、封卡等措施 [7] - 根据司法解释,套现金额超100万元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500万元以上属"情节特别严重" [9] 治理建议 - 支付机构应严格落实商户实名制,加强交易监测和风险预警 [10] - 清算机构需建立异常交易监测拦截机制,协同各方防控风险 [10] - 发卡机构应加强信用评估和额度管理,完善内部风控体系 [10] - 建议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套现界定与罚则,加大处罚力度 [10]
上能电气16.5亿元定增:前次募投项目不及预期 高管刚减持套现5000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7-10 18:38
定增方案修订 - 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16 49亿元 用于"年产25GW组串式光伏逆变器"和"年产15GW储能变流器"两大产业化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1] - 发行对象为包括控股股东吴强在内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 其中吴强拟以5000万元认购 [1] - 按发行上限测算 发行完成后吴强 吴超父子合计控制公司股份比例将从28 59%降至22 69% 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1] 股权结构 - 截至2025年7月4日 吴强直接持股20 20% 吴超通过朔弘投资间接控制8 39% 父子合计控制28 59%股份 [1] - 控股股东参与定增可能传递对公司发展信心 但也存在利益输送和低价发行套利的市场质疑 [1] 历史融资情况 - 2020年3月IPO募资近4亿元 [2] - 2021年计划发行4 2亿元可转债 2022年完成募资 用于扩产5GW储能变流器产能 [2] - 2023年5月首次发布25 5亿元定增预案 2025年修订为16 5亿元 [2] 项目进展 - 2022年可转债募投的"年产5GW储能变流器"项目原定2024年完工 但2023年中报显示进度仅10% 未达预期效益 [2] 高管减持 - 高管李建飞2024年1-4月累计减持170万股 套现超过5100万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