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
搜索文档
一个废弃奶茶袋卖到50元,年轻人到底在买什么?
新京报· 2025-11-21 12:08
行业现象概述 - 二手奶茶袋交易在闲鱼等平台兴起,形成新兴消费现象,普通款单价0.5元至2元,联名限定款单价暴涨至15元至50元[1][5] - 交易规模初显,有商家通过出售上千个奶茶袋赚取数百元,瑞幸"崩铁"联名纸袋甚至让部分卖家获利近千元[1][7] 价格与供需结构 - 普通奶茶袋量大可包邮(30个以上),单买不包邮时实际成本约8元至12元,卖家倾向批量交易且接受议价[5] - 价格驱动因素并非材质或尺寸,而是"联名""限定""绝版"等标签带来的稀缺性,例如海外限定款因获取难度高(需国外购买且消费两杯饮料)标价49.9元包邮[5][7] 供应链与来源 - 袋子来源包括个人闲置、店员批量销售、定制仿制品,品牌方(喜茶、奈雪、霸王茶姬)均未授权单独出售包装袋[7] - 定制仿制品需卖家提供样袋找商家一比一复制,存在侵权风险,店员私下销售可能违反公司规定[7][8] 消费群体与动机 - 核心买家为Z世代年轻消费者,注重潮流符号与圈层认同,将奶茶袋作为社交货币[8][9] - 实用主义者看重袋子材质设计,将其作为通勤包或环保袋;收藏爱好者追求系列完整性,建立社群交流交易信息[9] - 消费行为融合情感溢价(品牌情感认同)、实用主义(重复使用)与套利冲动(利用稀缺性获利)[9] 市场可持续性 - 热潮持续性依赖品牌持续推出有吸引力设计,若缺乏新鲜元素热度可能消退[10] - 供给刚性限制长期发展:品牌不单独售袋、联名款时效性导致稀缺性难以维持稳定供给,易引发市场饱和或泡沫[11] - 消费注意力高度依赖社交媒体话题,易被新热点转移,短期热度难转化为长期需求[11]
增程“二次战争”:技术派车企开始接管战场?
钛媒体APP· 2025-11-13 08:44
增程技术竞争阶段演变 - 行业从“第一次战争”进入“二次战争”,竞争焦点由解决续航焦虑转向技术集成度、场景适应性和燃油车替代效率的全面较量 [2] - “第一次战争”由理想、问界等品牌主导,核心目标是证明增程技术存在的合理性并解决“有没有”的问题 [2] - “第二次战争”以小鹏、零跑等技术派车企入局为标志,竞争核心在于“好不好”与“为什么好” [2] 小鹏汽车的战略转型与技术特点 - 公司内部曾四次否决增程技术路线,第五次才成功推动,显示出战略转型背后的挣扎与决断 [2] - 公司在有限空间内集成后轮转向、60升大油箱、高功率电驱及三排一键收纳功能,体现了其电动化底层架构能力 [5] - 公司采用“大电池+大油箱”方案,为X9配备63.3度电池和60升油箱,旨在满足城市通勤与长途出行的复合需求 [7] 增程技术路线分化与场景适配 - 行业出现技术路线分化:零跑D19采用“超大电池+小油箱”方案,配备40升油箱,鼓励用户在城市多用电 [6] - 小鹏X9采用“大电池+大油箱”逻辑,旨在为用户提供应对复杂使用场景的灵活性,如何小鹏所述可满足超过1000公里续航需求 [7] - 技术路线的选择是对用户真实使用场景的回应,背后连接着出海战略,大油箱在充电设施不完善的海外市场是关键竞争力 [8] 增程技术出海战略与挑战 - 多家中国品牌将增程车型作为打开海外市场的“敲门砖”,例如理想在乌兹别克斯坦开设零售中心,零跑C10增程版在欧洲交付,赛力斯在慕尼黑车展发布新一代超级增程技术 [9] - 增程技术在海外市场的核心优势在于绕开充电设施不足的痛点,提供“零焦虑”的电动体验 [9] - 出海面临认知门槛、政策风险及本土化挑战,需让欧美用户理解增程更接近纯电,并适应不同国家的油品、驾驶习惯和法规 [11] 行业竞争维度与市场策略演变 - 增程赛道技术门槛快速抬高,竞争从营销驱动转向研发与工程能力驱动,例如电驱采用混合碳化硅技术、AI小模型介入控制系统 [5] - 增程路线本质是“实用主义”的胜利,精准抓住用户既想要电车低成本智能化体验,又不想为续航充电烦恼的需求 [11] - 增程技术对中国品牌而言不仅是技术路线,更是市场策略,在国内与纯电并行增长,在海外成为切入市场的利刃 [11]
邪修MMT大战达里奥
虎嗅· 2025-10-03 11:35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支持徐高对达里奥的批评,认为达里奥将适用于微观个体的债务周期理论错误地应用于主权货币国家层面 [1][3] - 核心论点是主权货币发行国的本币债务性质与私人部门债务根本不同,政府理论上不会发生本币债务违约 [3][4] - 宏观经济并非可精确预测和调节的机器,其运行受到主体预期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达里奥的机械模型存在缺陷 [7] - 文章指出徐高的观点与现代货币理论高度一致,并认为东方对MMT等非正统经济思想的态度更为开放和实用 [10][11][14] 对达里奥理论的批评 - 达里奥的核心论点“债务不可能永远涨得比收入快”对家庭和企业等“用钱者”成立,但对“发钱者”的主权国家不完全适用 [3] - 主权货币发行者无需像公司一样精打细算,可以直接用自己发行的货币购买劳动和资源 [3] - 主权政府拥有中央银行,能创造本币,理论上永远不会发生本币债务违约,其现金流是“内生”的 [4] - 出问题的通常是私人部门的债务,而非政府的本币债,两者在宏观账上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4] - 根据会计恒等式,政府赤字等于私人部门净储蓄,削减政府债务等同于削减私人净储蓄 [6] 宏观经济方法论 - 将宏观看作“机器”的说法已被学界抛弃,因为经济主体有“预期”,会随环境改变行为 [7] - 政策效果因宏观条件不同而异,国家在合适条件下可长期通过加债支撑经济,而不必恐惧危机 [7] - 经济不是结构明确、按周期运行的机器,而是复杂系统 [7] 现代货币理论的关联与东西方对比 - 徐高的两点主要论点与现代货币理论的思路高度一致 [10] - 在西方,MMT多被视为异端邪说,经济学者更偏好达里奥代表的“正统常识” [11] - 在东方,MMT经历了从“异端”到“被认真讨论”的过程,思想更为开放,更注重实用性 [11][14] - “该花就花”有前提条件,即需求不足、产能过剩、通胀低,政府的真正约束是“真实资源”而非“钱不够” [12] - 当下中国符合内需不足、产能过剩、通胀低的安全线,因此应该加大赤字和债务 [13] 经济思想的实用主义转向 - 经济理论本身没有形状,其价值在于能否产生实际效果和解决问题 [14][15] - 全球思潮呈现出回归实用主义的趋势,不再局限于“西方经济学”这一单一范式 [14] - 意义的标准在于思想能否产生实际结果,能解决问题的思想就是有意义的 [15]
风向突然变了!印度终于摊牌:背刺俄罗斯不是不行,但价码得合适
搜狐财经· 2025-10-02 17:50
美印贸易摩擦背景 - 美国于2025年初正式将对印度多类商品的关税上调至最高50%,范围涵盖农产品、化工、纺织等多个行业[3] - 美国对印度维持较高的贸易逆差,在特朗普重新上台后,其“贸易优先”政策再次抬头,关税成为直接施压工具[5] - 印度方面回应称美方做法“违背公平贸易精神”,并表示会采取必要手段维护本国利益[3][5] 印度能源采购策略 - 印度从俄罗斯的原油采购量自2022年后快速上升,俄罗斯已成为印度最大原油来源国之一[7] - 美国希望印度在能源采购上作出“更符合全球战略利益的选择”,以此敲打印度[7] - 印度提出可以考虑从受美国制裁的伊朗、委内瑞拉等国采购石油,作为对俄罗斯原油的替代,以此作为谈判筹码[8][10] 印度国内政治与经济考量 - 印度农业人口占比高,美国对印度农产品的高关税打击其软肋,农业保护成为谈判前排议题[12] - 莫迪政府面临国内农村和低收入群体压力,且2025年有一系列地方选举,不愿在谈判中让步过多冲击本地市场[12][14] - 印度积极推动“印度制造”计划,鼓励在手机、电动车、药品、芯片等关键产业进行国产替代,不会轻易接受削弱本国工业基础的要求[14] 印度的地缘政治策略 - 印度采取平衡策略,既加入“四方安全对话”与美日澳合作,又在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中与中俄拉近关系,谋求最大灵活性[17] - 印度奉行“战略自主”和“实用主义”路线,其目标是在博弈中掌握主动权,通过设置条件进行等价交换,而非被迫选边站队[12][17][19] - 印度的策略是将能源和市场作为底牌,在不愿彻底放弃与俄罗斯合作的同时,也不拒绝与西方互动,以谋求利益最大化[19][21]
太久没谈恋爱,让我对今天是七夕这件事毫无感知
虎嗅· 2025-08-29 16:38
节日消费趋势变化 - 节日消费呈现商业化趋势 商家将中西方节日转化为情人节概念并创造新节日(如520)进行促销 [2] - 朋友圈节日氛围逐年冷清 除商家过度营销外 主要因人群工作繁忙度上升导致参与度下降 [3] - 节日礼品消费存在价格差异 案例显示七夕礼品价格区间为150元至2600元 [2] 婚恋观念转变 - 婚恋模式发生代际变化 当前恋爱与相亲行为出现实质性混同 区别于传统情书沟通模式 [3] - 爱情稀缺性认知增强 人群更倾向于实用主义婚恋观 浪漫主义行为减少 [3] - 七夕节功能回归本源 从商业节日转向社交聚会由头 体现原教旨主义倾向 [3] 劳动力市场与工作强度 - 工作繁忙度成为婚育率下降核心因素 与传统农业社会闲适节奏形成对比 [5] - 现代打工人工作强度超越农业牲畜 牛马实际年均工作量低于现代劳动者 [5] - 劳动力自我认知存在偏差 "牛马"自称高估了在资本眼中的实际地位 更接近骡子定位 [5] 代际行为差异 - 年轻群体节日意识淡化 更注重日常生活质量而非特定节日仪式感 [2] - 父母辈仍保持部分节日传统 但重视程度随文化产品质量下降而减弱(如春晚) [2] - 生日纪念方式趋向简化 从阴阳历混淆转变为统一公历计算 [2]
成都车展自有“活法”
36氪· 2025-08-29 11:34
行业整体态势 - 2025年中国车市竞争加剧,价格战和舆论战持续,行业活力下降,大众、丰田等头部车企增速放缓 [1] - 7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9.1万辆和259.3万辆,环比下降但同比增长13.3%和14.7%,1-7月累计产销保持两位数增长 [9] - 行业进入"赢家通吃"阶段,比亚迪目标年销500万辆,吉利、奇瑞紧随其后 [1][4] 车企参展策略变化 - 成都车展参展车企同比减少20多家,路特斯、宾利、兰博基尼、保时捷等豪华品牌缺席,哪吒、极越、雪佛兰、飞凡等品牌退出 [1][7] - 东风本田、安徽大众、北京现代、悦达起亚等合资品牌减少参展预算 [3] - 车企更注重终端市场销售,弱化车展在战略规划中的地位 [1][7] 产品趋势与消费偏好 - 消费趋向实用主义,"大而全"的SUV车型成为主流,增程+大电池组合成为首要购车条件 [5][7][12] - 6座/7座中大型新能源SUV集中上市,但市场容量存在疑问 [12][14] - 个性化车型减少,纯家用车和消费电子化特征增强 [5][7] 品牌格局演变 - 新势力品牌仅剩蔚来、小鹏、理想、零跑等少数企业,传统车企中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城和长安成为绝对代表 [12] - 合资品牌调整策略,丰田铂智3X、日产N7等产品获得市场机会,大众系至少三款中国特色新车将量产 [16] - 豪华品牌面临压力,保时捷出现销量连续下滑 [18] 区域市场特征 - 成都车展逐步演变为区域卖车主战场,新车发布数量减少 [1][7] - 川渝地区汽车消费力强劲,豪华车消费全国领先,沃尔沃等品牌选择在成都开启预售 [16][18] - 车企选择错峰发布新车,8月有多款车型上市或预售 [9]
为什么越丑的鞋越值钱?
36氪· 2025-07-16 21:37
核心观点 - 丑鞋品牌Crocs和Birkenstock通过独特的设计和营销策略实现商业成功,但发展路径和商业模式差异显著 [6][9][29] - Crocs采取轻资产、规模化策略,Birkenstock则走奢侈品路线控制稀缺性 [33][35][36] - 品牌价值构建关键在于与工业文明保持距离,强调手工、血统和故事性 [47][48][50] 行业发展 - 丑鞋从被时尚圈排斥到成为流行趋势,2024年被VOGUE称为"怪鞋之年" [5][6] - 丑鞋品牌股价表现优异:Crocs连续四年跑赢道琼斯美国球鞋公司指数,Birkenstock市值突破百亿美元 [6][11] - 联名策略成为重要破圈手段:Crocs与巴黎世家联名款售价达基础款22倍,Birkenstock与Dior联名款二级市场价格翻10倍 [24][41] 公司对比 Crocs - 主打洞洞鞋单一品类,2024年销售额超20亿美元,超过Adidas Yeezy全系列 [33] - 轻资产运营:关闭自有工厂全面代工,分销体系高度灵活(24双起订) [34] - 面临仿冒问题严重,年均仿冒搜索量达25200次 [35] Birkenstock - 营收连续九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毛利率近60%高于Nike和亚玛芬体育 [9][38] - 重资产模式:95%产品在德国五家直营工厂生产,强调"德意志制造" [36] - 严格控货:收回分销权直接对接零售商,主动打击仿冒 [37] - 全价销售率90%,平均售价持续增长 [41] 品牌策略 - Crocs利用争议营销:"黑红也是红",通过媒体争议创造话题和机会 [22] - Birkenstock构建奢侈品叙事:250年历史、50双手工组装、欧洲原料血统 [47][48] - 成功关键:与工业文明保持距离,强调手工价值和非规模复制的稀缺性 [48][50] 市场表现 - Birkenstock在《芭比》电影亮相后搜索量暴增110%,LVMH旗下基金以43亿美元收购70%股份 [11] - 2024年Birkenstock市值达Crocs的1.5倍,尽管营收仅为后者一半 [29] - Crocs 2003-2006年营收增长300倍,但2024年增速显著放缓 [18][29]
为什么越丑的鞋越值钱?
远川研究所· 2025-07-08 18:54
丑鞋市场趋势 - 时尚界态度转变:2024年被时尚杂志称为"怪鞋元年",丑鞋从被批判转为受追捧[4] - 市场表现:Crocs股价连续四年跑赢道琼斯美国球鞋公司指数[5],Birkenstock市值突破百亿美元(相当于两个李宁)[11] - 文化现象:Birkenstock因《芭比》电影曝光后搜索量暴增110%[11],Crocs联名款被抢购一空[26] 产品起源与核心价值 - 实用主义基因:Birkenstock专注足部健康200年,鞋底设计贴合足弓[15][16],Crocs初创时主打树脂材料的柔软/防水/易清洗特性[18] - 早期用户群体:Birkenstock最初在美国作为保健用品销售[17],Crocs早期核心用户为厨师/医生等职业群体[19] - 增长奇迹:Crocs在2003-2006年间营收增长300倍[20],Birkenstock连续九季度保持双位数营收增长[9] 品牌运营策略对比 **Crocs模式** - 规模化路线:经典洞洞鞋单品类年销售额超20亿美元(超过Adidas Yeezy系列)[36] - 轻资产运营:关闭自有工厂全面代工[37],采用灵活分销策略(24双起订)[38] - 仿冒问题:年均仿冒搜索量达25200次,与奢侈品假货水平相当[39] **Birkenstock模式** - 稀缺性控制:95%产品在德国五家直营工厂生产[41],收回分销权直接控货[42] - 反盗版措施:CEO亲自部署钓鱼执法打击仿冒[43] - 价格策略:全价销售率90%,平均售价持续增长[47],联名款二级市场价格翻10倍[48] 品牌价值构建 - 奢侈品化路径:强调手工制作(50双手组装鞋垫)[57],原料欧洲血统(90%原料来自欧洲)[58] - 文化符号塑造:通过250年历史背书,构建"老欧洲户口"的稀缺叙事[59] - 对比案例:香奈尔因公开机械化生产流程引发消费者不满[57],Burberry曾因转移生产线遭抗议[58] 财务表现差异 - 2024年现状:Birkenstock营收为Crocs一半但市值高出50%[32] - 盈利能力:Birkenstock毛利率稳定在60%(高于Nike和亚玛芬体育)[45] - 增长态势:Crocs增速放缓而Birkenstock维持双位数增长[32]
特朗普“死磕”哈佛,美国精英教育陷入“至暗时刻”?
搜狐财经· 2025-06-09 09:31
哈佛大学与政府冲突 - 哈佛大学与特朗普政府因教育自治权与政府监管边界产生冲突,涉及支持巴勒斯坦抗议活动引发的反犹太争议及招生政策中的种族因素争论 [3] - 哈佛公开反击政府施压,整理70页文件强调学术自由与机构自主,而政府采取冻结联邦资金、要求整改招生程序等强硬措施 [5] - 哥伦比亚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选择妥协,凸显高校在政治压力下的不同应对策略 [5] 国际学生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威胁取消国际学生招生资格,可能冲击哈佛每年数亿美元的国际学费收入并导致理工科科研项目停滞 [5] - 哈佛500亿美元捐赠基金受协议限制,无法灵活应对现金流危机,长期博弈中双方均面临困境 [5] - 国际学生在美国科研体系中支撑作用显著,限制其入境将导致科研停滞并削弱美国全球创新竞争力 [9] 招生政策争议 - 哈佛被指控通过"种族配额"变相歧视亚裔学生,对非裔和拉丁裔提供优待,尽管最高法院禁止种族作为招生标准,哈佛仍通过模糊标准保持倾向 [11] - 招生政策中的"政治正确"潜规则引发广泛争议,反映美国社会在"教育公平"问题上的认知分歧 [11] 校园身份政治与言论自由 - 支持巴勒斯坦抗议活动中激进言论演变为对犹太裔学生的人身威胁,校方初期应对迟缓被批评纵容反犹主义 [13] - 高校陷入"维护言论自由"与"保障人身安全"的伦理困境,加剧族裔对立 [13] 毕业典礼演讲事件 - 中国留学生在哈佛毕业典礼演讲引发国内舆论关注,折射中美对精英教育的不同价值取向 [6] - MIT印度裔学生公开谴责以色列的演讲与美国政治敏感议题契合,高校回应策略受外部政治环境制约 [7] 社会思潮与政策困境 - 特朗普政府政策反映美国排外主义思潮抬头,民粹情绪推动"美国优先"主张,但与国际学生支撑科研的现实冲突 [9] - 民粹主义与实用主义冲突凸显政策困境,限制国际学生可能"伤敌伤己" [9]
张雪峰从互联网“消失”,是迟早的事
搜狐财经· 2025-06-04 04:59
张雪峰现象的社会影响 - 张雪峰因直言不讳的志愿填报建议引发广泛关注,其"可能告别直播"的言论登上热搜,网友表达强烈不舍 [1] - 其言论被视作打破信息差的关键力量,尤其对普通家庭学生而言,其建议能帮助避开50%的志愿填报陷阱 [6] - 张雪峰的建议导致新闻和广告专业招生人数从鼎盛时期的百人大班缩水至40人,显著影响相关教育行业 [6] 教育行业的信息差问题 - 高考志愿填报中存在严重信息差,家庭背景决定信息获取能力,形成阶层壁垒 [3] - 寒门学子因家庭认知局限易陷入"高大上"专业陷阱,例如家长缺乏互联网使用经验导致信息闭塞 [5] - 信息差形成稳定的阶层复制机制,如广西某村世代重复"种玉米-生孩子"的生存模式 [8] 张雪峰建议的核心逻辑 - 坚持实用主义与就业导向,建议普通家庭学生选择军校、警校、口腔医学等稳妥路径 [6] - 提出"理工科专业优先,文科学校优先"的选择策略,直接影响学生专业选择方向 [6] - 强调底层家庭试错成本高,专业选择需格外谨慎,这与精英阶层的教育理念形成冲突 [6][7] 社会阶层与信息结构 - 阶层本质是信息差游戏,不同阶层接触的信息塑造其认知结构并维持阶层稳定性 [7] - 张雪峰通过揭露行业规则(如烟草、电力行业的遗传学现象)打破信息垄断 [6] - 其言论触及既得利益群体,被指责"功利主义",但实际反映底层家庭的现实需求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