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
搜索文档
中信证券:年内外贸出口基本面仍有支撑
证券时报网· 2025-11-17 08:41
10月经济表现 - 10月经济数据在供需两端均有所回落 [1] - 需求回落和假期效应拖累工业生产表现 [1] - 服务业生产指数在高基数影响下回落 [1] 需求侧分析 - 10月投资增速延续快速下行趋势 [1]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起效仍待时间 [1] - 假期效应带来餐饮消费回升 [1] - 10月社零增速小幅下滑但仍超市场预期 [1] 后续展望 - 判断年内外贸出口基本面仍有支撑 [1] - 固定资产投资在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政策发力带动下有望温和改善 [1] - 居民消费的温度可能继续偏低 [1] -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发文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并部署场景培育和开放工作 [1] - 提示关注相关政策落地实施后对投资和消费的提振效果 [1]
中信证券:判断年内外贸出口基本面仍有支撑
新浪财经· 2025-11-17 08:24
经济数据表现 - 10月经济数据在供需两端均有所回落 [1] - 10月投资增速延续快速下行趋势 [1] - 假期效应带来餐饮消费回升 今年10月社零增速小幅下滑但仍超市场预期 [1] - 需求回落和假期效应拖累工业生产表现 [1] - 服务业生产指数在高基数影响下回落 [1] 未来经济展望 - 年内外贸出口基本面仍有支撑 [1] - 固定资产投资在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政策发力的带动下有望温和改善 [1] - 居民消费的温度可能继续偏低 [1] 政策动态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起效仍待时间 [1] - 国务院办公厅发文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并部署场景培育和开放工作 [1] - 关注相关政策落地实施后对投资和消费的提振效果 [1]
10月经济数据点评:需求再走弱,债市仍横盘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1-15 19:19
核心观点 - 2025年10月经济数据显示基本面延续转弱态势,居民消费和通胀是短期亮点但持续性存疑,固定资产投资和地产价格加速下行[1] - 债市呈箱体震荡走势,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围绕1.8%小幅波动,对短期利好基本定价完毕,进入政策和数据真空期[1] - 基本面转弱提高了债市做多胜率,但收益率下行空间短期受制约,需关注基本面对债市定价权重变化及后续货币政策配合财政加码的可能[1] 居民消费 - 2025年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速4.3%,较1-9月下行0.2个百分点[1] - 餐饮消费成为亮点,1-10月累计同比增速3.3%,与1-9月持平,或由中秋国庆双节推动[1] - 受"国补"退坡及地产销售遇冷影响,"以旧换新"相关品类延续下行,家电类同比增速由3.3%大幅回落至-14.6%[1] 工业生产 - 2025年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6.1%,较9月下降0.1个百分点[1] - 地产相关行业拖累扩大,玻璃、水泥、粗钢等传统行业生产加速收缩[1] - 节假日扰动明显,中秋国庆前制造业"抢生产"后,10月对应退坡拖累工业生产[1] 通货膨胀 - 10月CPI环比上行0.1个百分点至0.2%,同比转正至0.2%[1] - 核心CPI同比连续第6个月扩大至1.2%,双节叠加推动服务价格上涨[1] - 食品价格涨幅高于季节性,上涨0.3%(季节性水平为下降0.1个百分点)[1] - 国际金价上涨传导至国内金饰品价格[1] - 10月PPI环比抬升0.1%,同比跌幅收缩0.2个百分点至-2.1%[1] 固定资产投资 - 2025年10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1.7%,较9月下降1.2个百分点[1] - 地产投资累计同比-14.7%,较上期下降0.8个百分点[1] - 基建投资累计同比1.51%,较上期下行1.83个百分点[1] - 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2.7%,较上期下行1.3个百分点[1] 房地产市场 - 2025年第二季度以来一线城市房价加速下跌[1] - 8月核心一线城市调整住房购买政策后,9月地产销售有所恢复,但10月回落至季节性低位[1] - 以价换量现象较为明显,拖累地产相关投资和消费[1] 债券市场 - 10年期国债活跃券(250016.IB)收益率围绕1.8%小幅波动[1] - 央行恢复国债买卖和基本面转弱均已被定价,短期利好基本交易完毕[1] - 《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未落地前债市仍有较强不确定性[1] - 沪指创10年新高,权益资产保持强势,居民存款搬家至权益市场或延续较长时间[1]
9月经济数据点评:基数上升拖累GDP同比,4季度仍有政策支撑
西部证券· 2025-10-21 10:30
宏观经济表现 - 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较第二季度的5.2%有所回落,主要受去年同期较高基数(环比增速1.5%)拖累[1] - 第三季度名义GDP同比增长3.7%,较第二季度的3.9%进一步放缓,创2023年以来新低[1] - 第三季度GDP平减指数同比下降1%,较第二季度跌幅收窄0.2个百分点[1] - 前三季度GDP累计同比增长5.2%,高于全年约5%的增长目标[4] 生产与工业 - 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较8月的5.2%大幅回升,季调后环比增长0.64%,为3月以来最高水平[2] - 9月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3.8%,较8月的-0.4%回升,推动工业增长[2] - 9月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较8月增速提高7.6个百分点[2] - 9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增速较8月回落5.1个百分点[2] 消费与零售 -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较8月的3.4%进一步回落,季调后环比下降0.18%[2] - 9月商品零售同比增长3.3%,餐饮收入同比增长0.9%,均较8月增速放缓[2] - 9月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同比增长3.3%,增速受去年高基数拖累明显回落[2] - 截至8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至89.2,延续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的回升态势[3] 居民收支与就业 - 第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5%,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3.4%,均较第二季度增速回落[3] - 9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环比季节性回落,但高于去年同期的5.1%[3] 投资与房地产 - 9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7.1%,跌幅与8月持平,前三季度累计同比下降0.5%[3] - 9月基建投资同比下降8%,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1.9%,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1.3%,跌幅仍较上月扩大[3] - 9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0.5%,接近8月跌幅;销售额同比下降11.8%,跌幅略有收窄[3] - 9月70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0.4%,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降0.6%,房地产需求仍偏弱[3] 政策展望 - 中央财政安排5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下达地方,并安排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补充项目资本金,为第四季度经济提供支撑[4] - 预计第四季度货币政策仍有再次降准降息的可能[6]
全省前三季度民生经济数据出炉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名义增长5.4% 消费潜力释放 服务性消费稳步增长
四川日报· 2025-10-21 08:17
居民收入 - 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046元,同比名义增长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 [1][7]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338元,同比名义增长4.5% [2]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741元,同比名义增长5.5% [2] - 工资性收入为13979元,同比增长6.4%,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51.7%,增收贡献率达61.9% [7] 居民消费支出 - 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799元,同比名义增长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 [3] -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690元,同比增长4.7%,实际增长5.0% [7] -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902元,同比增长5.6%,实际增长6.2%,名义和实际增速分别比城镇快0.9和1.2个百分点 [7] - 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8608元,同比增长6.1%,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为45.8%,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6] 消费支出分类 - 人均交通通信消费同比增长10.4% [2][6] - 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同比增长9.4% [2][6] - 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同比增长9.1% [2][6] - 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同比增长12.3% [2][6] - 人均食品烟酒支出同比增长1.5% [2][6] - 人均衣着支出同比增长4.1% [2][6] - 人均居住支出同比增长4.3% [2][6] - 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同比增长4.7% [2][6]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4% [3][4] - 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3%,消费品价格同比下降0.8% [4] - 核心CPI同比上涨0.4%,其中9月同比上涨0.6%,为近8个月高点 [5] - 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现“五涨三降”格局 [2][4] 商品和服务价格详情 - 医疗保健类价格同比上涨0.6% [2][4] - 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0.7% [2][4] - 衣着类价格同比上涨0.8% [2][4] - 教育文化娱乐类价格同比上涨1.5% [2][4] - 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4.4% [2][4] - 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下降1.0% [2][4] - 居住类价格同比下降0.4% [2][4] - 交通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3.2% [2][4] 工业生产者价格与工业消费品 -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2.8% [3][5] -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下降3.7% [5] - 9月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0.2%,为今年首度转正,创近16个月新高 [5] - 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1.2%,创近39个月新高 [5] - 电子器件制造价格同比上涨2.0%,手机价格同比上涨2.0%,集成电路制造价格同比上涨3.3% [5] 小汽车价格 - 前三季度燃油小汽车价格同比下降4.2%,新能源小汽车价格同比下降3.1% [5] - 9月燃油小汽车价格同比下降3.2%,新能源小汽车价格同比下降2.7%,较年内最低点分别收窄1.7和3.6个百分点 [5]
白重恩:提出应对需求不足及财政赤字新思路
搜狐财经· 2025-10-19 15:47
核心观点 - 当前社会总需求不足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1][2] - 社会投资回报率低 需从社会治理理念上更重视居民消费 [1][2] - 增加政府财政赤字成本低、收益大 适当增加财政赤字以更好过渡转型值得探索 [1][2] 政策建议 - 政府应发挥关键作用 把居民消费作为主要考核指标 [1][2] - 应将地方税收与本地居民消费紧密挂钩 [1][2]
为何技术创新不断进步但工业企业利润率下降?白重恩释疑
搜狐财经· 2025-10-19 10:56
中国经济长期潜力与短期挑战 - 中国经济长期具备非常好的成长潜力,原因包括尚未达发展前沿、企业创新能力强以及经济转型需要[3] - 中国经济短期承受结构转型阵痛,带来诸多挑战[3] - 技术进步对可持续增长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在这方面表现良好[3] 工业企业利润率与结构转型 - 尽管技术进步,但工业企业利润率近年呈下降趋势[1][3] - 利润率下降与技术进步形成反差,重要原因是中国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阵痛期[1][3] - 制造业投资2024年同比增长9.2%,拉动了国内需求和增长[3] 供需失衡与消费转型 - 当前经济问题表现为供给能力增加速度超过需求增长,投资形成的供给能力超过需求[3] - 经济中一大块需求快速缩减,其他需求一时跟不上,但供给能力持续增加[3] - 居民消费应作为重要发展目标,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全社会应从理念上更重视居民消费,推动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转型[3]
新华社消息|2024年我国居民数字消费规模占居民消费超四成
新华网· 2025-10-03 19:12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档仅包含记者、编导、制作单位及责任编辑信息,未包含任何关于公司或行业的实质性新闻内容
三大“毒瘤”不去除,老百姓的钱被吸走了,经济复苏谈何容易?
搜狐财经· 2025-09-28 19:00
宏观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 [1] - 居民消费需求持续低迷 汽车、小家电、房子等商品价格处于下降通道 [1] - 居民存款总额持续上升 2025年上半年银行存款暴增10.77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1] 消费需求抑制因素 - 社会贫富差距过大 仅2%家庭掌握80%存款 98%家庭仅掌握20%存款 [5] - 高房价削弱消费能力 二三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达20-25 一线城市达40 [7] - 居民月收入40%以上用于还贷 严重削弱可支配收入 [7] - 电商过度发展导致就业岗位有限 实体商店提供岗位远多于电商 [8] - 头部电商通过价格战挤压中小商户 导致财富向少数头部集中 [9] 行业结构性问题 - 房地产行业存在泡沫化问题 高房价持续削弱国民消费能力 [7] - 电商行业存在假冒伪劣商品问题 影响消费者信心 [8] - 电商行业头部效应明显 中小电商普遍不赚钱甚至亏损 [9] 分配机制问题 - GDP分配主要向政府和企业倾斜 劳动者份额较少 [5] - 多数居民面临医疗、教育、养老等未来支出压力 不敢消费 [5] - 居民储蓄主要目的为应对失业、疾病等不时之需及未来大额支出 [3]
迈向中等发达国家:“十四五”经济回顾与“十五五”增长目标测算
华夏时报· 2025-09-22 17:25
"十四五"宏观经济回顾 - 预计"十四五"末名义GDP总量将超过140万亿元,比"十三五"末增加35万亿以上[3] - "十四五"前四年GDP实际年均增长5.5%,名义增速年均为6.9%[3] - 2020-2024年五年间GDP实际年均增长4.9%,名义增速年均为6.1%[3] - 2025年上半年实际GDP同比增速5.3%,全年名义GDP增速预计为4.5%左右[3] - 价格水平持续走低,名义GDP增速连续9个季度低于实际GDP增速,2024年以来GDP平减指数增速维持在-1%附近[5] - 外需贡献率大幅提升,"十四五"前四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贡献率均值接近14%,大幅高于"十三五"时期约5%的均值[5] - 货物出口增速均值从"十三五"时期的5%显著提升至"十四五"时期的9.4%[6]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值从6.7%降至5.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均值从5.9%降至4.1%[6] - 服务消费恢复滞后,2024年服务消费仍较趋势值低2.6个百分点[7] - 基建投资内部分化,中央主导的基建投资增速提高至20%以上,地方主导的基建投资增速仅2.0%和2.9%[8] "十五五"增长目标测算 - 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核心目标,预计最低门槛为2.7万美元[10][13] - "十五五"名义GDP年均增速底线目标为5.0%,理想目标约6.0%[15] - 在不同汇率情景下,2030年名义GDP目标分别为180万亿元、188万亿元和198万亿元[15] - 实际GDP平均增速需保持在4.8%左右,配合5%名义增速要求GDP平减指数增速由负转正[17][18] - 居民消费年均增速目标6.5%,居民收入年均增速目标6%,政府消费支出年均增速目标5%[21] - 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年均增速目标保持在6.5%左右[22] 政策建议与实施路径 - 设定经济增长目标有助于应对需求不足问题,促进供需平衡[19] - 名义GDP年均增长5%且人民币适度升值,中美GDP之比有望在2030年达到80%[20] - 提高居民收入增速至6%,稳定就业,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23] - 推动"国资—财政—社保"联动改革,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财政规模[23] - 优化假期制度增加劳动者闲暇,加快以家庭为单位的流动人口城市化进程[24] - 强化中央层面基建投资统筹,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特别国债等方式加大直接投资[25] - 财政政策盯住名义GDP增速,确保支出增速不低于名义GDP增速[25] - 货币政策盯住实际利率,在名义GDP对应的价格目标下引导实际利率适度下行[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