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情绪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家电行业情绪消费专题系列之三:积极拥抱具备情绪价值的家电新消费
产业信息网· 2025-11-04 10:20
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提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由2019年的30733元上升至2024年的41314元,CARG为6.10%。随着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逐年 增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均呈现增长趋势,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消费 支出的比重由2020年的42.61%增长至2024年的46.11%。 基础需求得到满足后,可支配收入盈余为需求层次的提升提供空间。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 求由低到高分为5层,当某一层次需求得到相对满足,人们会趋向于追求更高一层的需求。不断增长的 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支持人们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后,其盈余为追求更高层次的归属、尊重、 自我实现需求提供经济基础。 消费者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当前并未进入"第四消费时代"。随着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财富积累的增 多,中国人开始从物质生活转向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表现在全国旅游业、文化产业的蓬勃消费。当前 中国社会的消费远没有发生如"第四消费时代"宣称的理性和萎缩,充其量只能是出现了部分价值观及行 为方式的转变。如果援用三浦展的讨论,疫情之后的中国消费,依旧将主要维持 ...
爱奇艺王凯航:以“共识、共情、共振”引爆情绪经济,AI赋能IP营销新玩法
经济观察网· 2025-11-04 07:06
10月24日,第32届中国国际广告节&第34届亚洲广告大会主论坛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成功举行。本次 活动以"智启广告新篇:中国主场,亚洲同频"为主题,以"科技赋能·智启未来"为目标,聚焦广告行业 的创新变革路径与国际合作新机遇,汇聚了广告营销行业精英、学界及业界代表,为行业创新发展注入 新动能。 另外,就像刚才提到的,"创意中插"本身既融合了情绪价值与IP元素,又符合当下内容与品牌匹配的需 求,是一种创新玩法。通过这些方式,我们能更好地协助客户品牌与优质内容实现有效结合。 Q:爱奇艺依托剧情、综艺等长视频内容,如何帮助品牌精准找到目标用户的共同点? A:在IP营销中,核心是把消费者对IP的喜爱度传递给品牌,关键就在于找到二者之间的关联点。首先 是选对IP。我们目前有几种不同玩法:一方面,针对确定性的年度级大IP,我们能提前帮客户布局,通 过事件营销的方式,把周边所有计划都准备到位;另一方面,我们也会运作黑马剧,客户会预留相应预 算,一旦剧集表现达到预设条件,就立刻上线跟进,以此抢占最低成本和先发优势。 其次是通过数据分析匹配用户。我们会根据用户画像,帮助品牌找到最适配的内容;在品牌完成赞助或 植入后,不管是剧 ...
广交会情绪经济观察:情绪消费破圈 企业如何打开消费新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16:36
11月2日,在第138届广交会三期现场,广交会行业趋势研讨——情绪消费时代的跨界融合与本土新消费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多位企业代表与行业专家深度探讨情绪消费新趋势、全球化IP情感化打造、新浪潮 下的品牌营销策略等议题,共同探索内外贸双循环下,企业如何借情绪价值打开新增量市场。 一年一度的双11狂欢再次拉开序幕,今年,情绪消费成为消费主流之一。情绪经济不仅在全球范围内重 塑着消费格局,也悄悄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消费者不再追求性价比,而是追求"心价比"。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情绪消费规模超2.3万亿元,预计2029年将突破4.5万亿元。在这一浪潮推动下, 潮玩、文创等品类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企业正从"产品制造商"向"情绪价值服务商"转型。 本次活动由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对外贸易广州展览有限公司协办,活动聚焦情绪 经济和消费,汇聚市场分析专家、行业研究机构专家、头部潮玩企业品牌代表,现场带来对消费行业的 深度洞察和与实战策略,为企业如何精准把握情绪消费时代的机遇,提供了实践创新案例和经验。 情绪价值引领消费新叙事 "我们正在进入情绪消费时代,小红书情绪内容激增,抖音平台情绪价值相关商品直播成 ...
广交会情绪经济观察:情绪消费破圈,企业如何打开消费新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16:25
南方财经记者程浩 广州报道 11月2日,在第138届广交会三期现场,广交会行业趋势研讨——情绪消费时代的跨界融合与本土新消费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多位企业代表与行业专家深度探讨情绪消费新趋势、全球化IP情感化打造、新浪潮 下的品牌营销策略等议题,共同探索内外贸双循环下,企业如何借情绪价值打开新增量市场。 一年一度的双11狂欢再次拉开序幕,今年,情绪消费成为消费主流之一。情绪经济不仅在全球范围内重 塑着消费格局,也悄悄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消费者不再追求性价比,而是追求"心价比"。 当前,"为心情买单"正成为新一代消费者的购物宣言。在《情绪消费时代的品牌生存法则》主题演讲 中,凯度全球调研大中华区总监郭伟介绍,为助力商家更深入地了解企业如何借情绪价值打开新增量市 场,KANTAR 在中国内地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情绪价值在购买决策中扮演关键角色,超过九 成消费者会因品牌传递的情绪价值而偏好该品牌,八成以上愿意为高情绪价值支付溢价。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品牌如何才能突出重围,成为消费者的首选?郭伟认为,其中一个重要 策略是 "IP化",即通过赋予品牌独特的性格、深厚的故事背景以及标志性的视觉符号,增强 ...
泡泡玛特「徒弟」要IPO了
投资界· 2025-11-03 16:05
公司概况 - 广东金添动漫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招商证券国际与中国银河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5] - 公司由58岁的蔡建淳创立,专注于将IP与零食相结合的趣玩食品,一年销售额超8亿元 [5] - 公司定位为"IP趣玩食品商",产品涵盖糖果、饼干、膨化零食、巧克力、海苔零食等,拥有超过600个活跃SKU [10] 创始人背景与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蔡建淳早年经营饼干厂,2000年初受《蓝猫淘气三千问》风靡启发,于2004年创立上海添乐卡通食品销售发展有限公司,开始探索IP趣玩食品生意 [7] - 2009年公司正式拿下奥特曼授权,此后奥特曼系列成为拳头产品,公司于2011年4月正式成立金添动漫 [7] - 2016年2月公司完成股改,半年后在新三板挂牌,期间引入投资机构东莞金澄与东莞金乐 [8] - 2021年1月公司从新三板除牌,董事会解释香港更适合推动业务发展,便于接触国际投资者及全球市场 [8] - IPO前,蔡建淳持有公司87.80%股权,并通过投资机构合计控制公司100%投票权 [8]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5.96亿元、6.64亿元、8.77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6.6%、32.6%、33.7%,净利润分别为3671万元、7522万元、1.3亿元 [1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为4.44亿元,其中面向零售商的直销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3.5%增至43.2% [13] - 绝大部分收入来自IP趣玩食品销售,近三年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96.6%、97.6%、98.8%,糖果和饼干合计贡献约66.2%的收入 [12]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按收入计算,公司是国内最大的IP趣玩食品企业,市场份额为7.6%,在IP食品市场中仅次于百事食品、玛氏、亿滋三家跨国企业,市场份额为2.5% [14] - 2024年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达到33.7%和14.8%,高于三只松鼠(毛利率24.3%)、良品铺子(毛利率26.1%)及盐津铺子 [14] - 公司将零食升级为情感载体,提高产品溢价能力,消费者不仅因零食好吃而购买,更多是出于对IP的喜爱及产品提供的情绪价值 [7] IP运营情况 - 公司拥有26个授权IP,包括奥特曼、小马宝莉、蜡笔小新、喜羊羊与灰太狼、小猪佩奇、熊出没、迪士尼等热门动画角色 [12] - 2025年上半年,来自前五大授权IP(奥特曼、小马宝莉、蜡笔小新、喜羊羊与灰太狼和小猪佩奇)的收入为3.80亿元,占同期总收入的85.7%,其中奥特曼贡献近一半收入 [14] - 2025年上半年公司IP版权费达到2001.6万元,同比增长21.9%,占销售成本比例从2022年的4.8%升至6.9%,三年半时间里花在买IP上的费用已超过1亿元 [15] 行业趋势与可比公司 - 情绪经济浪潮席卷,零食厂商纷纷尝试与IP联名,如奥利奥推出蛋仔派对版本、卫龙跨界《魔道祖师》 [17] - 泡泡玛特2020年登陆港股,2024年以来股价飙涨超20倍,最新市值超3000亿港元,2025年三季度整体收益同比增长超245%,海外市场增速达365% [17] - 潮玩品牌扎堆奔赴港股,名创优品旗下的TOP TOY于2025年9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投后估值约100亿港元,二季度营收同比大增87.0%达4亿元 [17] - 其他可比公司包括2025年1月港股上市的布鲁可(认购倍数超6000倍)、2025年4月递交招股书的卡游(去年营收超百亿元)及冲击上市的52TOYS(估值约20亿元) [18]
情绪溢价:当“无用之物”重构中国消费市场
搜狐财经· 2025-10-31 17:42
"花用( 善思录:陆天然/文 "1分钱拍下自动长在脑子里的'爱因斯坦的脑子',月销超7万单;成本几十元的盲盒,隐藏款二手溢价超二十倍;一杯印着励志语录的奶茶,能卖出普通饮 品三倍的价格。"这些看似荒诞的消费现象,正指向一个万亿级赛道的崛起——情绪经济。当物质需求趋于饱和,曾被视为"虚无"的情绪需求正在爆发,那 些看似"无用"的商品与服务,正以惊人的溢价能力重构中国消费市场的底层逻辑。 情绪经济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数据来看,2024年我国情绪消费市场规模已突破8000亿,未来五年将以每年25%的速度 高速增长,2025年预计突破2万亿元。这一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三重社会结构性变化的驱动。其一,物质丰裕催生需求升级,当衣食住行等基础需求得到 满足,消费者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现"从生存到生活"的进化。其二,社会压力制造"情绪赤字",996工作制、职场内卷、社交 疏离等问题,让焦虑、孤独成为当代人的集体症候,情绪消费成为填补缺口的"代偿方案" 。其三,代际更迭重塑消费逻辑,2.6亿Z世代贡献了超40%的消费 总额,其中68%的IP消费用于情绪价值产品,他们将消费 ...
疗愈经济爆火,万亿市场背后是谁的焦虑与渴望?
36氪· 2025-10-30 17:39
而如今,伴随着"疗愈经济"的崛起,这个词正逐渐渗透至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 主动选择疗愈并进行相关的消费,使其从略带玄学色彩的边缘小众文化成为主流的生活方式。 当你闻着新买的香薰中佛手柑与雪松的清新木质调,紧绷的神经瞬间松弛,感到精神为之一振时;当你 独自坐在装潢温馨、弥漫着手冲咖啡香气的街角小咖啡店,内心升起一种难得的安宁与愉悦时;当你在 长假里放弃热门景点,而是选择到山林里的禅修酒店"躺平"时……不知不觉中,你已经参与了这场庞大 的"疗愈经济"。 有资深从业者将"疗愈"定义为"一个清理内心的淤堵,使内心恢复正常秩序,进而重塑心灵力量的过 程。"那么,当我们讨论"疗愈经济"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讨论什么? 近年来,"疗愈"一词被频繁提起。数据显示,我国超过8.3亿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这个庞大的群体 正在成为"疗愈经济"的潜在消费者。当各行各业都在用"疗愈"重新定义自己的价值主张,我们不禁要 问:这场声势浩大的疗愈运动,究竟是对现代人精神困境的温柔解药,还是资本精心设计的又一场消费 盛宴?在这片繁荣背后,藏着我们这个时代最深的渴望,也暗含着最现实的隐忧。 01 万物皆可疗愈,产业跨界融合的新蓝 ...
不用内容分类,用情绪 长剧商业化的拐点到了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9 16:40
行业战略转向 - 长视频行业从早期的野蛮生长和流量争夺阶段迈向精品化竞争与价值运营新阶段 [2] - 行业战略从平台“单打独斗”转向与品牌方、制作公司、技术伙伴建立深度合作的“生态协同”模式 [1][2] - 合作模式概括为“共创、共情、共赢”,即在内容开发早期引入品牌参与,在叙事中嵌入品牌价值 [2] 市场与招商表现 - 2024年大剧招商整体客户数量同比增长14%,其中腾讯视频的大剧客户数量同比增超18% [1] - 《长相思2》《庆余年2》《九重紫》等剧的合作品牌均超过30家,《玫瑰的故事》吸引超50个商业合作 [2] - 品牌方持续加码剧集营销,涵盖快消、健康、3C、电商等多个行业 [1] 内容制作与成本压力 - 影视制作步入“高投入”周期,头部剧集单集成本普遍达数百万元 [1] - 单一平台已难以独立承担高成本制作与市场不确定性 [1][2] - 招商成为平台分摊制作风险、回收成本的关键路径 [1] 内容策略与情绪经济 - 腾讯视频将剧集内容策略从“内容分类”转向“情绪分类”,划分为“爱、燃、智、议、传奇”五大赛道 [5][6] - “爱”赛道聚焦24岁以下用户的情感诉求与社交传播属性 [6] - “燃”赛道男性用户占比57.9%,偏向动作、冒险等强节奏内容 [6] - “智”赛道用户中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占比达36.4%,偏好悬疑、刑侦、科幻题材 [6] - “议”赛道用户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达42.1%,更关注社会议题 [6] - 新增“传奇”赛道用户男女比例接近1:1,会员开通率位居各赛道之首 [6] 重点项目储备 - 腾讯视频公布上百部储备剧集,覆盖严肃文学改编、现实主义、都市情感、刑侦悬疑、科幻探险及古装传奇等类型 [3] - 重点剧集包括古装历史剧《风禾尽起张居正》(陈道明监制,胡歌主演)、女性传记题材《玉兰花开君再来》(杨紫主演)、《剑来》(吴磊主演)等 [3] - 平台主推大剧普遍具备高知名度IP、一线主创阵容以及可预期的商业化路径特征 [2][3] 营销案例与品牌合作模式 - 《长安的荔枝》吸引了35家品牌合作,乳品品牌每日鲜语将产品“鲜”的特性与剧情元素深度绑定进行营销 [4] - 《折腰》案例中,三九胃泰以角色“魏劭”为切入点,通过“护‘魏’队”谐音梗制造社交话题,引发粉丝二次创作 [5] - 基于角色和剧情细节的品牌植入,成为视频平台吸引广告主的重要手段 [4][5] - 平台头部剧集的广告主要来自快消、母婴、3C、汽车、健康及平台等类型客户 [5]
股市面面观|港股“新消费三姐妹”集体回调逾30%,背后发生了什么?
新华财经· 2025-10-24 15:25
新消费板块近期市场表现 - 以泡泡玛特、老铺黄金和蜜雪集团为代表的“新消费三姐妹”股价近期经历显著回撤,截至10月23日港股收盘,蜜雪集团跌近5%,近5个交易日跌幅约10%;泡泡玛特跌9.3%,近5个交易日跌幅达19.3%;老铺黄金近5个交易日跌幅为13.8% [1] - 从年内高点计算,老铺黄金、蜜雪集团、泡泡玛特分别回调约37.5%、35.3%、31.7%,三家明星股合计蒸发市值超2800亿港元 [2] - 此次资本市场的集体转向被分析为高估值下业绩兑现压力推动的估值回归,而非企业基本面恶化所致 [1] 新消费与传统消费板块对比 - 今年以来新消费领域(如潮玩、宠物、茶饮、轻奢)凭借“质价比”与“情绪经济”驱动,以远超传统消费的增速崛起,泡泡玛特、老铺黄金以及蜜雪冰城等个股股价年内均翻倍 [2] - 同期,传统消费板块表现疲软,中证消费指数年内下跌0.47%,中证白酒指数逆势跌6.10% [2] - 估值方面,新消费巨头动态市盈率从高位显著回落,老铺黄金从超150倍回落至35倍,泡泡玛特从128倍回落至42倍,蜜雪集团从48倍回落至26.7倍 [2] - 对比传统消费龙头与国际公司,贵州茅台动态市盈率为20.4倍,迪士尼为23.7倍,孩之宝为22.3倍,LVMH为17.9倍 [3] 市场情绪与估值分析 - 有分析指出新消费整体出现过热现象,股价存在泡沫 [3] - 板块成交额占大盘成交额的比例可显示市场情绪,截至2025年8月1日,新消费股近一年成交额占比分位数为76.7%,处历史高位,提示交易风险 [3] - 使用PEG指标衡量,蜜雪冰城、泡泡玛特、老铺黄金当前PEG均低于1,意味着在估值适中的基础上仍具备较强的盈利增长预期 [4] 公司基本面与增长前景 - 泡泡玛特近期披露的三季报业绩亮眼,整体收益同比增长245%-250%,其中海外收益增长365%-370%,较上半年204%的营收同比增长率仍在加速 [4] - 但有分析预计泡泡玛特的业绩增长将在2025年达到峰值,然后从2026年开始放缓 [5] - 老铺黄金试图用奢侈品的玩法颠覆黄金珠宝行业,但黄金的特殊属性使其难以完全复制传统奢侈品商业模式,金价上涨过快可能导致金饰消费量下滑,其二手市场回收行情不如传统奢侈品牌,品牌溢价能力存疑 [5] - 摩根大通将泡泡玛特评级从“中性”上调至“增持”,认为股价调整后估值已具吸引力,第三季度财报、节假日销售及LABUBU动画等将成为未来催化剂 [6] - 花旗报告预期老铺黄金2026年自由现金流将实现转正,强劲金价加上产品加价有助提升其2026年盈利能见度 [6] 核心竞争指标与未来驱动力 - 产品的复购率、使用频次、二手市场价格以及定价权被视为判断新消费公司营收前景的重要指标 [6] - 泡泡玛特依托盲盒机制实现高复购率,其复购率达50.7%,会员贡献93.1%销售额;老铺黄金通过奢侈品化定价和会员服务,35万会员贡献60%复购,形成强客户粘性 [6] - 海外收入占比成为衡量营收前景的重要指标,泡泡玛特的海外收入占比由2021年的23%升至2024年的39%,名创优品从4%升至39% [7] - 泡泡玛特在海外市场增速显著,亚太、美洲和欧洲的销售增速分别达到170%-175%、1265%-1270%和735%-740,显示全球化扩张仍处于早期阶段 [7] - 随着2025年第四季度消费旺季到来及海外新店密集开业,有望推动泡泡玛特延续高增长;公司正推进多元业态落地,探索IP的多业态孵化和平台化运营 [7]
身边的“十四五”:新消费 新体验
搜狐财经· 2025-10-23 14:16
宏观消费趋势 - 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突破50万亿元 [1] - “十四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0年的39.1万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48.3万亿元,年均增长5.5% [3] - 2024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4.5%,是经济发展第一拉动力 [3][4] 假日消费与文旅市场 - 十一假期北京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近600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14% [1] - 文旅活动与夜经济将假期热度转化为经济效益,如北京“汉服租赁”和陕西沉浸式数字项目 [2] - 2024年入境游客总花费达942亿美元,同比增长77.8% [8] 新兴消费业态:情绪经济与潮玩 - 消费逻辑从“买实用”转向“买喜欢”,从功能消费转向情绪消费 [2] - 2024年中国情绪经济市场规模已超2.3万亿元,预计2029年将突破4.5万亿元 [2] - 中国潮玩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63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600亿元,预计2026年将突破1100亿元 [2] 数字与智能消费 - 2024年中国居民数字消费规模达23.8万亿元,占居民消费总额的44.2%,几乎每两笔消费就有一笔在线完成 [4] - 国家出台《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推动“人工智能+消费”场景发展,如外骨骼机器人等智能装备 [4] - 消费关注点转向智能和科技,从标准化生产转向个性化适配 [3] 服务消费与零售变革 - 2020年至2024年,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居民每花费10元中有4.6元用于购买服务 [4] - 实体零售数字化转型加速,即时零售市场2023年规模达6500亿元,5年增长9.46倍,占网络零售总额的4.2% [5] 进口消费与全球市场 - 2021年至2024年,中国累计进口消费品7.4万亿元 [6] - “240小时免签”、“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政策便利外国游客消费,中国正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商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