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
搜索文档
尚界H5:客户年龄比预想的要大,增程版销量占比80%
车fans· 2025-11-14 08:30
大家好,我是 鸿蒙智行的销售顾问。 今天 说的 是 上汽和华为合作的第一款车:尚界H5。一起看看这款车现在的具体情况。 销量如何?卖 得 最多的是什么配置和颜色? 我们 当地 只有一家用户中心,但是体验店有两家,竞争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店今年二月才开业,可以销售智界、享界和尚界。因为没有问界系列,之前销量 一直不温不火,直到享界S9T、尚界H5上市,才逐渐打开销量,也是从几台爬升到了现在的40多台。其中尚界H5能占到总销量的四成。 现在卖得最多的配置是增程版的两款:Pro和Max,指导价分别是15.98万和17.98万。外观颜色主要是陶瓷白,云水蓝和雅川青。 谁在看这个车?买车用户都是什么样的? 大哥是一个人自然进店的,刚好轮到我接待,因为我有个位亲戚也在这个行业,他们都认识,所以比较谈的来。 其实刚开始大哥对H5外观评价不高,但是对内饰和空间挺认可的,特别是试驾过后,对华为的ADS4.0是比较中意的。他也袒露心声,近几年生意难做,换 车只能降点预算,也不能追求面面俱到了。 总结下来消费者 买尚界H5有 以下 两 点原因: 1、华为品牌背书,又是鸿蒙智行里最便宜的; 2、ADS4.0试驾后都说不错,空间和用料也 ...
A06与林肯同源制造 长安启源以“豪华”出击主流市场
经济观察网· 2025-11-11 00:36
产品发布与市场布局 - 长安启源于11月9日发布启源A06,包括六款纯电车型(官方指导价10.99万至14.99万元)和两款增程车型(官方指导价11.99万元和12.99万元)[2] - 启源A06定位为中大型轿车,介于A05和A07之间,主要面向年轻家庭用车场景,公司借此加密在主流新能源家轿市场的产品布局[2] - 长安启源产品线已覆盖轿车(A07、A05、A06)、SUV(Q07、Q05)及E系列(E07)和微型车(Lumin),售价区间为5万至30万元[2] - 公司主销车型集中在10万至15万元价格区间,启源A06的推出旨在加大资源聚焦该市场以改善产品销售结构[2] 销量表现与战略目标 - 2025年10月长安启源销量达到3.63万辆,其中Q07销量超过1万辆,A07和Q05表现良好,但高价E07销量有限,微型车Lumin贡献了相当多销量[2] - 自2023年8月发布以来,长安启源累计销售超过30万辆[3] - 公司制定了“大单品”战略,计划打造年销20万辆级的车型,Q07、A07、A06将是重点打造对象[4] - 长安启源的销售目标为2026年实现50万辆,2027年达到100万辆[3] 产品竞争力与技术配置 - 启源A06在主流新能源轿车市场的主要竞争者包括比亚迪秦PLUS、吉利银河星耀8、小鹏MONA3等[3] - 启源A06采用平价供给豪华配置策略,搭载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6C闪充技术、全铝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以及SDA中央+区域环网电子电气架构[3] - 车辆具备由1颗激光雷达、3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与11个摄像头组成的全场景感知能力,拥有“比肩豪华”的差异化实力[3] - 启源A06的生产工厂与豪华品牌林肯中国同源,拥有全封闭高自动化生产线、0.1mm高精度冲压与先进涂装技术[3] 行业竞争与品牌定位 - 长安启源是长安汽车面向主流市场打造的新能源品牌,但与比亚迪、吉利银河及问界、理想等头部新势力企业相比,要真正成为主流品牌仍面临挑战[3] - 公司过去在产品定义和细分市场布局上多有尝试,目前正逐步将资源聚焦于主流市场[4]
沉寂两年威马汽车“好事将近”,“复活赛”远比造车难
贝壳财经· 2025-11-07 13:30
公司近期动态 - 公司通过官方渠道释放“好事将近,敬请期待”的信号,并宣布“小威随行APP已重新上线”,引发市场对复产计划的新一轮关注 [1] - 小威随行APP于11月5日重新上线iOS和Android平台,主要功能已恢复,试运行阶段支持威马EX5(可旋转小屏版)及威马EX6车型 [4] - 有消息称公司或在11月底召开新车发布会,并释放关于渠道、车机网络等方面的消息,企业售后团队已上岗 [5] 公司重整与生产计划 - 公司在9月6日发布重组说明,计划在2025年年内重启生产并发布新车 [2] - 2025年4月,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被批准为公司唯一重整投资人,接手核心资产及重整工作 [7] - 重整后的生产规划为2025年确保年产销1万台、争取2万台,车型以优化后的EX5和E5为主,长期目标为2029年-2030年挑战100万台年产能,实现1200亿元营收 [7] - 重整投资人深圳翔飞已承诺为初期投入10亿元重启生产,且重整计划明确后续将投入超100亿元用于债务清偿及运营 [7] 公司历史与市场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15年,2018年发布首款产品EX5,2020年销量曾突破2.2万台 [6] - 后续因研发实力不足、产品迭代速度跟不上市场需求,市场份额逐渐被挤压,于2023年10月陷入“资金链断裂”危机,申请破产重整,生产销售几乎全面停滞 [6] - 公司已停产两年 [2] 行业竞争与公司挑战 - 停产两年间,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已发生巨变,市场竞争进入“红海阶段”,马太效应加剧 [2][9] - 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头部10家车企合计占据近80%的市场份额 [9] - 公司面临的挑战来源于品牌力、产品力、研发能力、供应链及渠道能力等多个方面 [2] - 公司品牌口碑严重受损,大量车主反映车辆售后维修无门、智能系统停止更新,重获消费者认可面临挑战 [8] - 公司原有的供应商体系受到影响,线下门店十不存一,重建线下渠道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供应链议价、交付周期上竞争力不足 [9] - 公司核心技术多依赖外部合作研发,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而当前市场主流车型已进入“智能座舱4.0”“高阶智驾标配”阶段 [9]
威马APP重启服务,破产车企艰难“复活”之路
华夏时报· 2025-11-05 16:57
公司近期动态 - 威马汽车的小威随行APP于11月5日重新在iOS和Android平台上线 主要功能如蓝牙车控、远程车控等已恢复使用 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 支持车型包括威马EX5和威马EX6 [2] - APP的重新上线被威马车主视为积极信号 缓解了自2023年10月公司申请破产重整以来车主面临的“失联”困境 [2] 公司历史与高光时刻 - 威马汽车成立于2015年 由前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沈晖创立 名字取自德语“世界冠军” 显示出远大抱负 [3] - 公司坚持自建工厂策略 在温州建立智能化生产基地 此举曾赢得资本市场广泛认可 [3] - 公司累计融资规模高达350亿元 创下当时造车新势力的融资纪录 投资方包括百度、腾讯、红杉资本等明星机构 使其与蔚来、小鹏、理想并称“四小龙” [3] - 首款量产车型EX5于2018年3月上市 凭借性价比和智能化配置获得市场认可 连续40个月在细分市场销量领先 并在2019年夺得新势力单车销量冠军 [3] 公司陷入困境的原因 - 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2019至2021年累计研发投入不足30亿元 同期蔚来研发投入超过119亿元 差距悬殊 [4][5] - 内部管理存在严重“部门墙”现象 内耗影响了企业效率和创新能力 [5] - 产品质量问题浮现 2021年12月在4天内连续发生3起自燃事故 导致召回1282辆EX5车型 严重打击消费者信心 [5] - 财务持续亏损 2019至2021年分别亏损约41.45亿、50.84亿及82.06亿元 三年累积亏损超过170亿元 [5] - 现金流紧张 截至2021年底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41.56亿元 而短期借款及长期借款当期到期部分高达94.7亿元 [5] - 三次冲击IPO均告失败 包括2020年科创板申请、2022年港交所申请以及2023年与Apollo出行的RTO进程 [5] 公司破产重整与现状 - 资金链彻底断裂后 公司于2022年10月起陆续关闭线下门店 温州生产基地陷入停产 [6] - 截至2023年6月 公司账面资产总额仅为39.88亿元 负债却高达203.67亿元 资产负债率超过500% [6] - 2023年10月 公司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 生产经营全面停滞 直接影响十万多名车主的利益 [6] - 2024年4月 法院批准重整计划 由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接管威马旗下四家主体公司 [7] 公司重整计划与挑战 - 新威马制定了三步走发展规划 目标包括2025年复产EX5、E5并实现产销2万辆 2026年产量达10万辆 2027至2028年年销量跃升至25万至40万辆 2030年挑战产量100万辆、营收1200亿元 [7] - 新股东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9月 经营范围仅为汽车销售等 其2024年工商年报显示参保人数为0 [7] - 初期预计投资10亿元用于设备升级、供应链恢复和产品开发 但分析认为该金额对于重启汽车制造企业而言是杯水车薪 [8] - 新股东与“宝能系”资本关联密切 后者被执行总金额超500亿元 引发对威马未来资金链稳定性的疑虑 [8] 市场竞争与品牌挑战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发生巨变 年产量从352万辆跃升至2024年约1300万辆 市场渗透率突破50% [8] - 威马计划复产的EX5与E5分别为2018年与2022年车型 技术与当前市场主流产品存在明显代差 市场竞争力令人担忧 [8] - 威马破产后 其原有的10万至15万元价格区间市场已被比亚迪元PLUS、吉利银河E5、零跑C10等车型抢占 [8][9] - 公司面临严重的品牌信任危机 老车主普遍抱怨售后维修与车机服务无法保障 当初承诺的“终身质保”成一纸空文 [9] - 威马车型在二手车市场遭遇价格腰斩 20万购入的车使用三年后难以卖出7万元 且许多二手车商拒绝收购 [9]
新势力十月成绩单:零跑八连冠 理想跌出4万阵营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1-05 16:14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10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热度延续,新势力品牌表现尤为抢眼,市场格局迎来新的转折点 [1] - 头部阵营销量出现“破纪录”狂欢,第二梯队实现强势突围 [1] - 3万辆月交付量成为新的竞争门槛 [10] 头部阵营品牌分析 - 零跑汽车10月交付70,289辆,同比增长84%,连续8个月位居新势力销量榜首,刷新造车新势力月销纪录 [2][3] - 零跑汽车聚焦10万至20万元主流价格带,并实现“纯电+增程”双路线布局,覆盖广泛用户群体 [5] - 鸿蒙智行10月交付68,216辆,创单月交付量历史新高,并于10月28日全系交付突破100万台,用时43个月成为新势力中最快达成百万交付的车企 [2][5] - 鸿蒙智行旗下拥有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五大品牌,其中问界系列是核心支撑,凭借充足的订单储备和完善的高端产品矩阵,有望在四季度冲击单月7万辆交付关口 [7] - 理想汽车10月交付31,767辆,同比下滑38%,是头部阵营中唯一出现同比、环比双下滑的企业,其主力增程车型面临激烈竞争,纯电车型未达预期,i6车型订单超7万辆但产能尚未完全释放 [2][17] 第二梯队品牌表现 - 小鹏汽车10月交付42,013辆,创历史新高,连续2个月超过4万辆,MONA M03在十月交付超15,000辆,首款增程车型即将上市,预计月销有望冲击万辆 [2][9] - 小米汽车10月交付量持续超过40,000辆,连续两个月稳定在4万辆以上,目前仅有SU7和YU7两款车型但市场号召力强 [2][9] - 蔚来公司10月交付40,397辆,同比增长92.6%,连续三个月创历史新高,其中蔚来主品牌交付17,143辆,乐道交付17,342辆,firefly萤火虫交付5,912辆,多品牌战略进入收获期 [2][10][12] 长安系品牌动态 - 深蓝汽车10月销量达36,792辆,主力车型S05在该月销量突破2万辆 [2][14] - 长安启源销量达36,378辆,连续第三个月销量突破3万辆大关,Q07车型10月销量达11,637辆,自4月发布以来累计销量已突破79,935辆 [2][15] - 深蓝汽车与长安启源共同证明了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双轮驱动”策略的成功 [15] 中层阵营品牌增长 - 极氪品牌10月销量达21,423辆,同比下滑15%,焕新极氪001上市锁单量快速破万,新车型市场热度较高 [2][18] - 岚图汽车10月销量达17,218辆,同比增长70%,创历史新高,已形成覆盖MPV、SUV、轿车等多细分市场的产品矩阵,旗舰SUV岚图泰山将于11月上市冲击50万元级别市场 [2][20] - 阿维塔10月销量13,506辆,同比增长34%,连续八个月销量破万,自8月以来积极推进产品焕新 [2][22] - 智己汽车10月销售13,159辆,同比增长31%,连续两个月破万,创品牌历史新高,新一代智己LS6上市首月下线交付2万辆 [2][22] 行业竞争与展望 - 10月销量是品牌战略与体系能力的较量,随着购置税减免政策进入倒计时,年末冲刺战竞争加剧 [22] - 头部企业将凭借规模优势巩固地位,中尾部品牌或通过优惠等权益争夺份额,这场竞争将影响新势力在2026年的供应链话语权与技术投入能力 [22]
增程车越造越多,但销量“涨不动了” 极狐、小鹏等还有机会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9 21:28
行业动态:增程式车型密集发布 - 10月28日,新款极狐阿尔法T5上市,首次搭载增程式动力系统,成为品牌首款增程车型 [1] - 小鹏汽车宣布小鹏X9超级增程版将在11月亮相,广汽埃安i60增程版也计划11月发布,均为两个品牌首次推出增程式车型 [1] -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已发布或计划上市的新款增程式车型突破20款,增程式赛道吸引众多玩家入局 [1] 市场表现:增程式车型增速放缓 - 9月,增程式车型批发销量为12.9万辆,同比增长8.7%,环比增长24.1% [2] - 同期纯电动车型批发销量为94.7万辆,同比增长32.4%,增程式车型同比增速明显不及纯电动车型 [2] - 从1-9月整体看,增程式车型市场份额同比下滑0.8%,而纯电动车型市场份额同比增长3.8% [2] - 与2024年全年增程式车型78.7%的高增长相比,当前市场出现销量"涨不动"的状况 [1][2] 纯电动车市场驱动因素 - 纯电动车增速强劲的直接原因包括价格下调与技术升级 [2] - 动力电池关键原料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约60万元/吨回落至7万元/吨左右,降幅超过80%,为整车价格下调提供空间 [3] - 800V(或900V)架构技术已下沉至20万元以内市场,配合快充桩加速普及,缓解了消费者补能焦虑 [3] - 2025年高端大三排纯电SUV迎来"井喷",乐道L90、蔚来ES8等车型售价下探至30万元以内 [3] 技术路径演变:增程式车型"大电池"趋势 - 增程式车型开始"反击",技术路径从"小电池+大增程器"向"大电池+小增程器"演进 [4] - 具体车型方面,尊界S800增程版采用65度电池,智己LS6增程版搭载66度电池,小鹏X9超级增程版搭载63.3度电池,零跑D19搭载超80度电池 [4][5] - 对比2021年销售的理想ONE、赛力斯SF5等车型搭载的33-40.5度电池包,3至4年间增程式车型电池容量扩大接近一倍 [5] - 行业策略侧重于让增程车型拥有比肩纯电动车的体验,最后以可"加油"带来的超长综合续航形成竞争力 [5] 行业观点与未来展望 - 乘联分会秘书长认为,大电池能提升驾乘体验,但应在考虑性价比基础上给中高端车型配备 [6] - 有车企工作人员坦言,为制造差异化卖点,厂商普遍陷入"大电池"竞赛 [6]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判断,到2040年仍有三分之一的汽车需要由内燃机作为动力源,2030年内燃机将普遍混动化 [7] - 业内共识是增程式车型仍有存在的必要性,未来一段时间新能源汽车市场仍会延续纯电动车型占比更高的发展趋势 [8] - 根据技术路线图,到2040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预计达85%以上,其中纯电动车型占比将达80% [9]
四季度已来,千亿亏损下蔚来能否逆袭?
新浪财经· 2025-10-25 10:25
公司盈利目标 - 公司创始人兼CEO李斌在内部会议上强调,今年第四季度必须实现盈利,以证明运营效率和经营能力,并作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3] - 公司将四季度盈利目标拆解为三项具体行动:做好重点车型营销、供应链保供与降本、按时交付高质量软件版本[6] - 公司首席财务官表示,自第一季度以来已实施一系列成本控制措施,包括组织重组、跨品牌整合以及研发、供应链、销售和服务方面的效率提升,且全面的降本增效举措从第二季度开始已见效[6] 财务状况与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净亏损达到224.02亿元,同比扩大8.1%[3] - 202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为67.50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30.2%;第二季度净亏损为49.948亿元,较第一季度减少26.0%;上半年累计亏损超117亿元[3][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10.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73.5亿元增长13.5%[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共交付新车11.42万辆,同比增长30.6%[3] - 2025年第一季度总收入为122.3亿元,同比增长21.5%,毛利率为7.6%;第二季度总收入为190.1亿元,同比增长9.0%,毛利率为10.0%[4] 销量与品牌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汽车交付量为42094辆,其中高端品牌蔚来交付27313辆,ONVO乐道交付14781辆[4] - 2025年第二季度汽车交付量为72056辆,较第一季度增长71.2%,其中高端品牌蔚来交付47132辆,ONVO乐道交付17081辆,FIREFLY萤火虫交付7843辆[4] - 多品牌矩阵精准覆盖市场,乐道品牌定位20万-30万元市场表现亮眼,萤火虫品牌实现批量交付填补了中低端市场空白[4] 盈利目标可行性分析 - 专家分析认为公司四季度实现盈利非常困难,概率约40%-50%,核心矛盾在于激进销量目标与毛利平衡、现金流支撑的三重博弈[7] - 截至6月底,公司现金及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及长期定期存款为272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7%[7] - 专家指出,公司要实现盈利需将整体毛利率提升至17%-18%[7] - 换电站业务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单座换电站建造成本为350万元,年均折旧摊销费用为50万元,日常运营费用合计40万元[9] - 研报预测,当单站单日换电达60次时年收入为91.98万元,可实现换电站盈亏平衡,预计2026年底或可实现盈亏平衡[9] 实现盈利的建议路径 - 专家建议公司提高销量,提升单车利润[10] - 建议公司聚焦高毛利车型冲刺销量目标,将产能优先供给新ES8、乐道L90等毛利率较高的车型[10] - 建议公司激活非车业务增收,例如在换电服务上提效增收,针对非蔚来车主开放换电服务[10]
又一家新势力品牌诞生,公司已有IPO计划
第一财经· 2025-10-22 21:03
公司战略与背景 - 广西汽车集团推出全新新能源汽车品牌“埃尚”,首款车型A100C为微型纯电小车,官方指导价3.98万元至5.28万元 [1][2][3] - 公司战略为商乘并举,埃尚品牌是集团乘用车发展的重大起点,将依托集团现有优势及河南许昌智造基地整合资源 [4] - 广西汽车集团通过合作借用河南森源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的乘用车生产资质,埃尚汽车首款车型车尾标注“森源”二字 [5] - 五菱新能源有IPO计划,预计2024年底或2025年上半年公布融资及上市新进展 [7] 市场定位与机遇 - 尽管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进入淘汰赛阶段,但公司认为战略性发展的窗口期已打开 [4][6] - 公司专注于A00级、A0级和A级经济型新能源乘用车赛道,目前A00级市场年增长率保持在30%左右 [6] - 埃尚汽车首款车年销量目标为10万辆,产能设置与之匹配,未来三到五年计划推出三到五款产品 [6] 生产与渠道布局 - 埃尚汽车生产依托河南森源资质,此次合作也是河南森源满足产业政策要求以“保资质”的重要措施 [5] - 在渠道建设上采用“一城一商”策略,目前在国内已拥有百余家经销商 [6]
关掉最后一家直营店!原价39.8万元的车 现价22.9万元大甩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5 23:23
业务模式调整 - 极星汽车关闭位于上海的最后一家直营门店,彻底告别中国市场的实体零售渠道 [2] - 公司战略性调整在华业务模式,转向线上销售,但官方在线购车系统已关闭且不提供试驾服务 [2][3] - 国内的生产、产品、研发及业务支持职能将持续运营,以支持中国和全球业务发展 [3] 中国市场销售与定价 - 2025款高配车型大幅降价销售,单电机版现价16.9万元(原价33.8万元),双电机版现价22.9万元(原价39.8万元) [3] - 2025年上半年极星在华累计销量仅69辆,其中1月售出56辆,2月和6月各售出6辆,3月仅售出1辆,4月和5月无销量 [4] - 中国市场销售表现与全球市场形成鲜明对比,公司已将生产线转向出口导向 [4] 全球市场表现与生产布局 - 2025年前三季度极星汽车全球零售销量达44,482辆,同比增长36%,其中第三季度销量为14,192辆,同比增长13% [4] - 2025年上半年全球累计售出3.03万辆新车,同比增长51%,第二季度销量达1.8万辆,同比增长38% [5] - 中国已成为极星最重要的生产基地,Polestar 2、3、4、5车型分别在台州、成都、宁波、重庆工厂生产,产品销往全球 [4] 财务状况与股东结构 - 截至2024年底,极星汽车资产合计40.54亿美元,负债合计73.83亿美元,净资产为负33.29亿美元,处于资不抵债状态 [5] - 2020年至2024年公司累计亏损超51亿美元,其中2024年单年净亏损达20亿美元 [5] - 2024年股东沃尔沃汽车将持股减持至18%并表明不再提供资金支持,吉利瑞典控股成为第二大股东 [6] 管理层与战略规划 - 极星汽车在中国市场8年内已更换7位掌舵人,近期全球管理团队几乎全员更换,中国区总经理及公司法人发生变更 [7] - 公司计划在2025年至2027年间实现年均零售销量增长30%至35%,并力争在2025年实现盈利 [7] - 自2022年上市以来公司股价已下跌90%,2024年因股价跌破1美元收到纳斯达克缺乏合规通知 [7]
关掉最后一家直营店!原价39.8万元的车,现价22.9万元大甩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5 21:55
公司战略调整 - 极星汽车关闭位于上海的最后一家直营门店,彻底告别中国市场的实体零售渠道 [1] - 公司正在进行战略性业务模式调整以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但强调不会退出中国市场,现有车主权益不受影响 [1] - 营销端进行业务调整,国内的生产、产品、研发及业务支持职能将持续运营以支持全球业务 [5] 中国市场销售状况 - 目前主要采取线上销售模式,但官方在线购车系统已关闭,且不再提供试驾服务 [2][3] - 现车进行大幅降价促销,例如2025款高配版单电机车型现价16.9万元(原价33.8万元),双电机车型现价22.9万元(原价39.8万元) [3] - 2024年上半年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仅69辆,其中1月售出56辆,3月仅售出1辆,4月和5月零销售 [6] 全球业务与生产布局 - 中国已成为极星汽车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产品销往全球,生产线已转向出口导向 [5] - 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零售销量达44482辆,同比增长36%,其中第三季度销量14192辆,同比增长13% [5] - 截至2024年底,公司资产合计40.54亿美元,负债合计73.83亿美元,净资产为负33.29亿美元,处于资不抵债状态 [6] 财务状况与历史业绩 - 2020年至2024年累计亏损超过51亿美元,其中2024年单年净亏损达20亿美元 [6] - 自2022年上市以来,公司股价已下跌90%,2024年因股价跌破1美元收到纳斯达克的“缺乏合规通知” [10] - 公司计划在2025年至2027年间实现年均零售销量增长30%至35%,并力争在2025年实现盈利 [9] 管理层与组织架构变动 - 极星汽车在中国市场8年以来已历经7位中国区掌舵人,近半年全球管理团队几乎全员更换 [9] - 2023年5月公司曾冻结全球招聘并裁员10%,今年以来逐步收缩中国业务,包括减员和收缩渠道网络 [7] - 2024年4月,公司与星纪魅族签署终止协议,结束合资企业极星科技的业务运营,收回中国市场分销权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