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生态

搜索文档
多家银行经营贷利率下探至3%及以下
证券日报· 2025-07-08 23:54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经营贷业务动态 - 多家银行推出年化利率3%及以下的经营贷产品 利率水平较前期明显下降 包括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 招商银行 江苏银行等[1] - 交通银行个人经营性贷款最高额度1000万元 最低年化利率2.2% 授信期限最长10年[1] - 建设银行推出"商户云贷""首户快贷""云税贷""商叶云贷"等产品 年利率低至3% 要求企业完成工商登记 正常经营 信用良好 持有建行金融资产[1] - 工商银行"经营快贷"期限最长12个月 最高额度50万元 年化利率3%起[1] 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经营贷产品特点 - 招商银行抵押类经营贷利率最低2.3% 支持二次抵押 最高额度2000万元 贷款期限20年内循环使用[2] - 招商银行"生意抵押贷"年化利率低至2.7%起 最高可贷2000万元 最快3个工作日放款[2] - 江苏银行抵押经营贷最高额度2000万元 期限最长10年 年化利率低至2.5%[2] - 徽商银行针对使用"e付扫码付产品"的收单商户推出个人经营性贷款 额度最高30万元 利率低至3% 期限3年[2] 行业竞争策略与专家观点 - 银行降低经营贷利率是阶段性营销策略 响应宏观调控政策 推进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 同时抢抓优质资产和客户[2] - 差异化竞争三大方向:开展场景化服务如汽车供应链金融 农产品溯源贷 借助科技赋能实现"秒批秒贷" 构建"信贷+保险+税务"综合服务生态[3] - 银行需兼顾客户综合贡献度与风险定价原理 通过数字化平台提升体验 拓展非信贷金融服务 加载特色化增值服务[3] - 建议构建"动态平衡"风险控制体系:基于信用等级与行业景气度分层定价 交易流水分析与实地走访结合 使用永续债等工具补充资本[3]
美团阿里商战,奶茶店员和骑手崩溃了
第一财经· 2025-07-08 10:32
行业竞争态势 - 美团、阿里、京东等平台在茶饮和咖啡品类展开补贴大战,通过低价策略吸引消费者,如1分钱奶茶、5元2杯等促销活动[7][9][21] - 茶饮品类因高频消费、价格敏感度高、标准化程度高成为平台补贴核心,具备天然流量聚合和社交传播属性[15][21] - 京东3-4月加入外卖战局后,美团、淘宝闪购迅速升级补贴力度,形成多平台混战局面[21] 订单与销售表现 - 上海挪瓦咖啡单日外卖订单翻倍增长,周末整体订单量环比增30%,同比去年6月翻倍[3] - 山东蜜雪冰城单店日营业额从日常1.3万元冲至1.7万元,售出约2700杯饮料创纪录[7] - 益禾堂近两个月订单整体增长3-4倍,周末爆发式增长50%,收入利润较去年翻番[21] 门店运营压力 - 门店员工配置从2人紧急增至4人,营业时间延长至凌晨三点,需大量招募兼职和亲属帮忙[3][7][8] - 物料供应紧张,门店空间捉襟见肘,部分门店因压力过大短暂休息调整[3][7] - 出票机持续运转,小票堆积如山,店员需紧急关闭外卖通道应对爆单[1][7][8] 配送端影响 - 美团上海徐家汇站点订单从日常3200单飙升至4370单,"单王"日跑134单比日常多30单[9] - 蜜雪冰城周末订单从200-300单激增至600单以上,配送时间从20分钟放宽至两个半小时[9][10] - 骑手收入从补贴前六七千元升至一万多元,单日配送费增加500-600元,但仍面临人手短缺[22] 行业影响与趋势 - 补贴战释放消费潜力但暴露供应链响应、人力配置、系统算法等问题[22] - 平台补贴预计持续至8月底,短期带动行业声量和加盟咨询,但需筹划后补贴时代营销预案[22] - 薄利多销模式被接受,单杯利润虽降但总量提升显著推高整体营收与总利润[21]
前5个月新设外资企业实现两位数增长!深圳这个区的做法亮了
南方都市报· 2025-07-05 15:22
外资企业增长与服务网络建设 - 2025年1—5月深圳市福田区新设外资企业1039家 同比增长28.91% 占全市新设外资企业的23.57% 当前福田区共拥有外资企业1.75万家 [1] - 福田区外商服务站提供涵盖投资考察、资源对接、政策咨询、诉求解决、商事服务、生活服务等"一站式"服务 并配备5G视频导办服务协助外商实时连线职能部门 [2] - 福田区构建"1+10+N"外资服务生态圈 以1个区级外商服务站为核心 联动10个街道服务分站点与N个外资总部楼宇 目前已建成6个街道服务点 2025年将实现10个街道全覆盖 [3] 政策支持与国际化布局 - 2025年3月福田区发布《加快建设国际化城市核心区三年工作方案》 提出66项具体举措包括提升外籍人士便利化水平、打造外资服务生态圈等 [3] - 2025年4月福田区出台《打造"出海福地"任务书》 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双循环枢纽节点 [3] - 2025年6月中办、国办发布文件支持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福田区将借此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全球资源 [3] 深港协同与外资研发集聚 - 福田区毗邻香港 依托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成为深港协同发展的核心跨境枢纽 [4] - 河套地区已集聚西门子能源深圳创新中心、星巴克(中国)创新科技中心等知名外资研发中心 [4] - 福田区升级人才政策 推出福田英才荟4.0及"五福礼包" 并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人才驿站 [4]
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生态圈
每日商报· 2025-07-04 06:28
就业援助项目概况 - 杭州市开展2025-2026年度就业援助公益项目认定工作 重点推进"乐业凯旋就创陪跑"街区建设项目 构建技能提升 创业孵化 精准帮扶三位一体的就业服务网络 [2] - 项目以"30分钟技能培训圈"为核心 打造"凯富中心就创训综合体" 形成"技能培训+岗位推介"全链条体系 [3] - 通过"凯创园"创业陪跑空间整合技能大师工作室 社会组织等资源 提供企业全周期孵化服务 [3] 重点群体帮扶措施 - 设立"共富工坊"为残疾人 老年人提供来料加工资源 对接企业零工岗位 解决低收入群体就业问题 [3] - 运用数字驾驶舱 浙政钉等数字化工具开展精准帮扶 通过招聘会 团辅 个案辅导等形式提供就业指导 [3] - 创新"花花向未来"共富计划 已为40名初老群体 残疾人创造零工增收机会 [5] 项目运营成效 - 孵化企业案例"山印集"成功运营 反哺社会就业 与共富工坊合作实现居民增收与产品创新双赢 [4] - 上半年举办技能培训3场 区级育婴竞赛1场 创业沙龙5场 创业空间入驻率达100% [4] - 累计孵化企业87家 带动就业279人 组织招聘会11场 提供岗位396个 需求人数达1733人 [4] 未来发展方向 - 将持续创新工作方法 为重点群体提供更高效就业服务 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 [6]
苹果拍《F1》的背后逻辑是啥?国内大厂能抄作业吗
齐鲁晚报网· 2025-07-02 15:29
苹果影视生态战略 - 公司通过《F1:狂飙飞车》验证"手机即专业设备"的可能性,将iPhone 15 Pro Max改装为专业拍摄工具,实际制作预算达3亿美元,实现硬件与影视工业的深度绑定 [1][8] - 影片采用定制化拍摄系统:拆除手机外壳保留A17 Pro芯片与摄像头模组,装入抗300km/h强震的钛合金壳体,搭配Apple Log格式与杜比视界HDR,直接接入好莱坞后期流程 [9] - 该战略形成"硬件打样-赛事绑定-服务变现"闭环:F1计划改装所有赛车拍摄设备,潜在硬件采购收入可观;影片下线后独家登陆Apple TV+,捆绑F1赛事直播权拉动订阅增长 [9] 内容业务表现 - 《F1》北美首周末3661家影院斩获5560万美元票房登顶,中国大陆票房突破8900万元,烂番茄影评新鲜度83%,观众喜爱度97%,CinemaScore评分A级 [2] - Apple TV+已建立差异化内容壁垒:《晨间秀》获金球奖提名,《健听女孩》为首部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流媒体电影并带动新用户增长25%,《足球教练》狂揽12项艾美奖并创造超6亿美元收入 [5] - 公司内容方法论为"奥斯卡级制作+普世情感共鸣",《F1》首次实现硬件能力与内容创作的深度绑定,推动从内容生产者到技术规则制定者的跃升 [8] 生态协同效应 - 构建"硬件+内容+服务"全链路:拍摄端用iPhone创作,消费端通过Apple TV+观看,中间贯穿iCloud协同与Final Cut Pro后期工具,形成难以替代的生态护城河 [10] - 影视内容成为硬件技术验证场景:F1官方认可iPhone拍摄系统比传统直播更稳定,每年4亿观众观看的赛事画面将部分由iPhone拍摄,技术说服力远超广告 [9] 国内厂商对比 - 小米影业发展坎坷:2016年成立后投资《唐人街探案2》等影片,但2018年起沉寂,2025年正式注销,后续通过投资公司维持影视布局,仅作为财务投资者缺乏深度整合 [11] - 技术差距显著:国内厂商影像竞争停留在传感器尺寸等参数层面,而苹果已实现场景定制化创新,包括防抖算法优化、耐高温芯片封装及车载数据传输协议开发 [12] - 生态短板突出:国内缺乏流媒体平台与专业软件支撑,无法像苹果整合拍摄设备、后期工具与播放平台,导致手机拍摄仅能作为营销事件 [16] 潜在破局路径 - 极端场景验证技术:建议国内厂商与极限运动、深海科考等领域合作,定制特殊拍摄方案积累专业案例 [17] - 深度参与内容创作:需从财务投资转向分镜设计、拍摄方案制定等环节,开发专属拍摄插件使手机成为创作工具 [17] - 联合第三方平台:建立"手机拍摄作品专属频道"或发起手机电影节,形成创作-分发-变现闭环 [17]
"保障+服务"双轮驱动重塑生命价值守护新范式,同方全球「新康健一生」(智选保)重大疾病保险正式发布
齐鲁晚报· 2025-07-02 12:10
在健康保障需求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国重疾险市场正加速迈入"服务型时代"。顺应这一趋势,同方 全球人寿近期推出「新康健一生」(智选保)重大疾病保险,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驱动,凭借"重 疾保障+人群聚焦+服务生态"的组合优势,深度整合医疗资源与健康管理服务,不仅能覆盖120种重 疾,并针对少儿、男性、女性量身定制特定疾病保障,此外还通过服务赋能,持续强化重疾险在多层次 医疗保障体系中的核心作用,推动着重疾险健康服务生态的深度构建。 同方全球人寿的判断得到了市场的验证。《上海市多层次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现状调查研究白皮书》显 示,消费者近年来普遍更关注中高端商业保险在医疗服务品质、健康管理和风险预防等方面的优势。 因此,同方全球人寿近年来主动推动重疾险等从"产品导向"到"客户导向"转型,不再视重疾险为单一保 险产品,而是致力于打造综合的健康服务体系,将健康管理等服务融入到重疾险生态圈,构建一个能为 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健康解决方案的服务生态。具体来说,同方全球「新康健一生」(智选保)重 大疾病保险的健康服务生态包括: "同守护":侧重全程守护, 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周期医疗服务。 "同易赔":侧重科技赋能, ...
汽车新消费研究框架:悦己需求加速,技术驱动供需共振
长江证券· 2025-07-01 07: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电动智能化赋能自主品牌崛起,叠加Z世代成为当前汽车消费主力,需求侧消费者更注重个性化需求,供给侧电动智能化创造更多供给个性功能,供需侧共振,汽车新消费理念加速 [9] - “以用户为中心”的需求升级与技术创新将成为汽车新消费趋势下的核心,电动化、智能化、个性化与服务生态化的深度融合将成为长期以来汽车行业的主流趋势 [9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传统汽车模式单一,制约情绪价值赋能 - 传统汽车产品设计路径单一,缺乏情感连接,燃油车时代产品端竞争围绕“硬件性能”展开,各品牌车型参数差异小,难形成品牌认同,智能电动车时代“情感交互”成核心卖点 [14] - 传统车企以硬件销售为核心,售前售中体验环节薄弱,销售流程以硬件交付为核心,服务流程聚焦转化效率,缺乏系统性体验支撑,新势力车企客户服务体系更完整,传统4S店模式满意度仅36% [19] - 传统主机厂售后服务链路分散,难以构建持续体验,售后以经销商为核心触点,渠道结构单一,数字化程度有限,新能源主机厂多维触点覆盖更高,服务能力更强 [24] - 消费者价格敏感度下降,品质追求取代刚需导向,购车热情和信心增加,注意力向更高价位车型转移,“提高生活品质”成主要购车驱动力,非理性因素在购车决策中权重上升 [27] 从技术到服务,Z世代悦己个性需求得到充分释放 - Z世代成为车市消费重要力量,预计2025年销量提升至四五百万辆,占比超20%,助推车市消费向新型需求升级 [33] - Z世代强化“悦己”新消费理念,个性需求加速释放,新消费注重情绪价值,消费者更愿为“情绪”买单,新消费趋势影响汽车消费市场 [37] - 电动化下,差异化的根本技术要素不复存在,电动车核心零部件门槛相对较低,同级电动车难进行差异化竞争,电机输出特性与发动机不同,可提供独特低速段加速度 [44] - 智能化成为差异化核心抓手,电动化后半场智能化接力,L2+渗透率加速上行,推动汽车产业变革,智能汽车发展遵循特定路径和逻辑,拥有OTA能力 [45] - 智能化在消费决策中愈发重要,超半数汽车消费者将智能化水平作为购车关键考量因素,追求先进自动驾驶体验、智能座舱环境和个性化驾驶乐趣 [48] - 新消费注重个性化表达和外观,部分车型可自定义日行灯语、尾灯情绪表达,满足情感需求,部分车型外观设计对年轻群体有吸引力,颜色搭配丰富满足个性化需求 [53] - 场景探索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部分车型推出会议模式、打造亲子娱乐空间、满足越野和露营需求等,拓展汽车第二空间可能性 [57] 新消费驱动产业变革,主机厂从“硬件制造商”到“科技公司+服务商” - 商业模式转型,直营模式取代传统4S店,特斯拉引领汽车直营模式,省去经销商,简化购买流程,降低用户成本,电动车新势力纷纷采用 [67] - 盈利结构升级,软件和服务收入提升,以特斯拉为例,软件服务收入稳定增长,递延收入是衡量FSD软件收入的重要指标,软件功能交付带动递延收入变化 [72] - 新消费时代,主机厂铸造三重核心壁垒,以小米汽车为例,技术壁垒方面电机电控技术领先,生态壁垒方面智能座舱实现人车家全生态体验,用户壁垒方面借助广大小米生态用户打开市场 [73][77][81] 投资建议 - 主线一为智能化与电动化的核心部件(技术驱动型),重点推荐伯特利等 [97] - 主线二为用户运营与服务增值的创新型企业(模式创新型),重点推荐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等 [97] - 主线三为场景融合与生态协同的综合型企业(场景融合型),重点推荐小米集团、赛力斯等 [97]
从修电器到管全家,苏宁易购重新定义家庭服务
中金在线· 2025-06-30 16:14
行业趋势 - 家电服务行业正从单纯的家电维修向家庭全场景服务升级,满足"家消费市场"品质升级需求 [4] - 行业向更高效、更智能、更具价值的方向高质量发展,服务范围延伸至空间优化、个性化定制、人文关怀等层面 [8] 公司战略与服务创新 - 苏宁帮客构建"家电服务+"平台,提供家庭生活全场景"一揽子"定制化专享服务 [4] - 首创"共享工程师"机制,激活技术工人资源,提升综合性网点能力,实现服务网络全方位覆盖 [4] - 与上千家生态伙伴(家电品牌商、电商平台、家居、家政、新能源车企等)达成深度合作,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4][5] 服务承诺与技术支持 - 推出"30分钟极速响应"、"100%按约上门"、"180天售后质保"等7项服务承诺,提升消费者体验 [5] - 自主研发"鲲鹏服务系统",实现订单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管控,包括智能算法派工、AI智能电联等功能 [5] - AI机器人应用于规范服务流程、确保收费透明、解决行业顽疾 [5] 细分市场解决方案 - 针对高端家电及套系化产品推出"一对一专属服务包",覆盖预测量尺到安装调试全流程 [6] - 开发"适老化改造"服务产品,注重操作简便性与心理安全感 [6] - 推出"互联网+回收"系统,支持多渠道预约免费上门回收旧家电 [6] 生态构建与行业影响 - 通过链接资源、共建生态,推动"全场景智慧服务生态"建设 [4][8] - 为家电服务业提供高效、智能、高价值的示范路径 [8]
潮玩产业的核心是创意 建议将岭南文化、国潮元素融入IP设计
南方都市报· 2025-06-28 07:08
行业趋势与政策环境 - 2025年前两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较2024年全年提升0.5个百分点,消费复苏势头延续[7] - 广东省沉浸式消费场景覆盖率达30%,服务消费新兴领域占比22%,发展空间显著[8] - 香港IPO市场消费品募资占比达45%,前十大募资企业中三家属消费品领域[8] - 广东省推出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举措,政策支持推动消费市场结构优化[8] 情绪经济核心赛道 - 2025年全国情绪消费核心市场规模超千亿元,涵盖潮玩、宠物、解压产品等[10] - 潮玩IP Labubu"前方高能"系列销售额突破30亿元,体现情绪消费爆发力[12] - 中式养生水市场规模从2023年4.5亿元飙升至2024年30亿元,增速达566%,预计2028年突破100亿元[20] - 泛二次元周边市场规模约5977亿元,用户超5亿人,其中Z世代占比85%[21] 消费人群画像 - Z世代、单身群体和银发群体构成情绪消费主力,分别偏好潮玩、陪伴型产品和健康养生服务[10][11] - 中式养生水70%销售额来自18-36岁人群,职场便捷需求驱动增长[20] - 超七成中老年人主动参与兴趣学习,50岁以上网民占比持续提升[22] 企业战略与创新 - 泡泡玛特通过供应链创新、用户导向设计、盲盒玩法和全球化运营四大策略实现增长[18] - 广东潮玩产业依托技术支撑和设计人才优势,推动从"制造"向"创意"转型[12] - 宠物品牌巨小萌通过全平台内容输出建立用户信任,8年积累形成科学养宠内容壁垒[16] - 三分妄想瞄准Cosplay市场,满足Z世代"被需要、被认可"的情感刚需[21] 技术驱动与未来展望 - AI情感交互技术将颠覆情绪经济,虚拟偶像和智能机器人提供更真实互动体验[17] - 元宇宙和AIGC技术推动消费场景变革,实现个性化营销与沉浸式体验[6][17] - 运动户外赛道受"健康中国2030"政策推动,滑雪、钓鱼等细分产业链快速增长[17] 区域发展特色 - 广州、东莞出台政策支持潮玩产业发展,培育动漫、手游等新型消费展会[13] - 广东潮玩企业融合岭南文化元素增强IP辨识度,通过跨界合作实现价值最大化[13] - 深圳、广州作为创新中心,为潮玩IP孵化提供技术、资本与市场全方位支持[12]
中资企业“走出去”如何突破人才困局? 临港新片区这样赋能企业出海
证券时报网· 2025-06-26 21:17
中资企业出海人才瓶颈与解决方案 - 中资企业出海面临核心制约因素是战略层面对出海人才布局不足 [1] - 临港新片区已备案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项目450个 中方投资总额达69.6亿美元 [1] - 企业出海需应对文化差异 政策法规 消费习惯等挑战 依赖全球化战略视野和实操能力 [1] 临港新片区人才建设举措 - 建立"1个基地+1个联盟+1系列培养项目"体系 滴水湖金融湾涉外中心大楼将作为人才培养基地 [2] - 成立由20家学府和服务机构组成的"出海人才合作伙伴联盟" 推动产学研资源整合 [2] - 首期高端人才培养项目覆盖全球化战略 资本布局 科技出海 涉外法律等全维度课程 [3] 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 "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提供20个领域专项服务 集聚500家专业服务机构 [3] - 平台已对接50余家国际组织 服务千余家企业 在全国设立23个分站和联络处 [3] - 形成"战略人才孵化-专业服务落地-海外业务拓展"的良性循环生态圈 [4] 未来发展重点 - 将持续深化制度创新 优化营商环境 在投融资等关键环节链接全球资源 [4] - 重点布局数字文化出海等新质生产力赛道 为企业全球化注入长效动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