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改善
搜索文档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尹艳林:从五个关键点把握“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证券报· 2025-10-30 08:30
经济发展目标 - 未来五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年均增长速度目标设定为5%左右 [3] - 考虑到价格总水平合理回升的要求,名义增长率设定为7%左右较为合适 [3] 实体经济与现代化产业体系 -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 [3] -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3] 国内市场与消费投资 - 大力提振消费,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扩大服务消费 [4] - 扩大有效投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高质量推进"两重"项目建设 [4] - 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 [4]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4] - 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更多国家科技攻关任务 [4] - 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4] - 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4] 民生改善与相关产业 - 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4] - 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的发展,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政策 [4]
雪域高原谱写新华章
经济日报· 2025-10-30 06:04
生态建设与清洁能源 - 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完成造林110.87万亩,栽植苗木1.2亿余株,总体成活率85%以上,带动群众就业超950万人次,实现增收30多亿元 [2] - 西藏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2.31%,设立生态岗位44万余个 [2] - 2024年西藏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99%以上,基本实现全清洁电力供应,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7%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质100%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 [3] 外贸与经济发展 - 2023年11月里孜口岸开通运行,成为西藏第四个陆路口岸,采用“陆港查验、口岸通行”监管模式 [4] - 前三季度日喀则市进出口总值21.49亿元,占西藏外贸总值的38.7% [4] - 西藏全区生产总值达到第一个千亿元用了50年,实现第二个千亿元仅用6年 [4] - 西藏贸易总值从1965年的693万元跃升至年均百亿规模,贸易伙伴拓展至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5个国家级正式开放口岸等开放平台矩阵 [5] 产业发展 - 高原特色农牧、文化旅游、清洁能源、边贸物流等九大产业蓬勃发展 [5] - 西藏自主研发生产的“雪莲花”牌高原炊具已累计销售120余万件 [5] 民生改善与社会事业 - 措勤县清洁能源供暖项目覆盖28.6万平方米,室内温度保持在18摄氏度以上 [7] - 山南市琼结县下水乡整合资金500余万元升级改造党群服务阵地,打造“5分钟服务圈”,月均服务群众超2000人次 [8] - “十四五”期间国家和自治区安排28类社会事业领域项目,规划总投资246.5亿元,2024年西藏在年初安排148亿元支持28件民生实事基础上,追加实施10件民生实事 [8] - 2024年西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5444元,农牧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578元,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2.5%以上 [9]
从五个关键点把握“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证券报· 2025-10-30 05:09
经济发展主旋律 - 未来五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年均增长速度目标设定为5%左右,名义增长率设定为7%左右 [1] - 必须抓紧时间释放经济增长潜力,使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努力使经济再上几个台阶 [1] 实体经济着力点 -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 [1] -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 国内市场主战场 - 大力提振消费,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扩大服务消费 [2] - 扩大有效投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高质量推进“两重”项目建设,实施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 [2] - 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 [2] - 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科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大力实施城市更新 [2] 改革创新驱动力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 - 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更多国家科技攻关任务 [2] - 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2] - 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2] 民生改善落脚点 - 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2] - 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的发展,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政策 [2]
产业升级 基础设施 能源转型 城乡融合 民生改善 谋划实施重大项目,山东为何聚焦这五大领域
大众日报· 2025-10-29 08:51
会议背景与战略意义 - 会议于10月28日召开,旨在研究重大项目谋划实施工作,处于三季度收官、四季度冲刺及谋划“十五五”的关键节点 [2][3] - 重大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直接关系到区域发展的质量与未来,关乎全年目标实现及“十五五”良好开局 [1][3] - 项目谋划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服务制造强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等的关键支撑,彰显经济大省的责任担当 [6] 项目聚焦领域 - 明确将“产业升级、基础设施、能源转型、城乡融合、民生改善”作为项目谋划实施的五个重点领域 [3] - 产业升级聚焦传统产业转型与新兴产业培育,旨在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5] - 基础设施针对互联互通短板,着力完善交通、能源等基础支撑 [5] - 能源转型回应绿色发展需求,加快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 [5] - 城乡融合破解区域协调发展难题,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5] - 民生改善紧扣群众急难愁盼,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5] 产业升级与投资拉动 - 前三季度山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0%,上拉全省工业增速3.0个百分点 [4] - 万华化学布局的新一代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68亿元,是全省首个绿电产业园示范项目,直接拉动建材、机械、电子等产业发展 [8] - 项目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形成完整的正极材料产业链,塑强山东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竞争力 [8] - “万项技改、万企转型”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拉动当前投资并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与产品附加值 [10] 能源转型与基础设施 - 能源转型中的“源网荷储一体化”整合电源、电网、负荷、储能等环节,解决能源供应“峰谷差”问题,为未来绿色能源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 [6][10] - 统筹谋划辐射黄河流域腹地的重大交通项目,是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发挥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的关键支撑 [6] 民生改善与人力资源 - 民生改善领域直接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包括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方面 [11] - 教育方面推进重点普通高中建设、高校办学条件改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以提升教育质量并培养高素质人才 [11] - 医疗方面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11] - 养老托育方面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11]
前行丨监督沉下去 民生暖起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10-27 08:26
"在安庆经开区纪检监察工委的有力推动下,我们的新建厂房提前6个月完成验收,节省了大量租赁成 本,现在更有信心把企业做大做强!"安庆恒信富润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亚光兴奋地说。 "以前,我们小区一到下雨天就雨污横流,下脚都没地方。在市纪委监委监督推动下,小区实施了管网 改造,还连接了泵站,我们这40户居民终于不再受内涝困扰了!"安徽省安庆市某小区居民的感叹,生 动折射出该市纪委监委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的为民初心。 优化营商环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安庆市纪委监委持续开展"清风护航"行动,在全市"四 上"企业和重点项目中选取50家作为营商环境监测点,聘请50名特约监察员,将监督"探头"前移,及时 收集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建议、协助解决困难诉求。监督聚焦政务服务、政策落实、执法监管、政商交往 等7个关键方面,建立投诉举报、监督监测、通报曝光、容错纠错备案4个平台,结合访企入村专题行 动,推动问题闭环处理。 近年来,安庆市纪委监委立足职责定位,持续破解群众急难愁盼,全力护航营商环境优化,让政策落地 有声、民生幸福有依,交出了一份既有监督硬度、更含民生温度的"履职答卷"。2022年,该市纪委监委 获评安徽 ...
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中国证券报· 2025-10-25 04:19
经济发展目标与前景 - 经济总量预计在2025年达到140万亿元左右,并在“十四五”期间接连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台阶 [1] - “十五五”时期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以实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关键阶段 [1][2] - 到2035年的目标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 -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证量的合理增长,为2035年远景目标提供坚实基础 [3] 产业发展战略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被列为战略任务之首 [4] - 巩固提升化工、机械、造船等行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 [4] - 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5] - 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5] -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预计未来五年新增10万亿元左右市场空间;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将催生数个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市场 [5] - “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18% [4] 科技创新部署 -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5] - 持续加强“十五五”人工智能顶层设计和体系化部署,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6] - 拥有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26个,占比全球第一 [1] 改革开放重点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300多项改革举措将在“十五五”规划期内落实完成 [6] - 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和开放领域,包括扩大增值电信、生物技术、外商独资医院等开放试点 [6][7] - 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6] 国内市场与民生保障 -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 [7] -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快建设健康中国 [8] - 目标将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2024年的79岁提升至80岁左右 [8] -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规模已达50万亿元,教育、医疗、养老、社区建设等服务消费领域投资空间较大 [8]
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十五五”战略任务
上海证券报· 2025-10-25 03:15
经济发展目标与路径 - 经济总量预计在2025年达到140万亿元左右,并在“十四五”期间接连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台阶[1] - “十五五”时期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以实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关键时期,要求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1][2] -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证量的合理增长,为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提供坚实基础[3] -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预计未来五年新增10万亿元左右市场空间,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将催生数个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市场[5]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首位,巩固提升化工、机械、造船等行业全球竞争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5] - 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5] - 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经济增长点[5] - 未来产业蓄势发力,未来十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5] 科技创新与自立自强 - 拥有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26个,占比全球第一,“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18%[1][5]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持续加强人工智能顶层设计和体系化部署[6] - 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强人工智能治理,推动国际交流合作[6] 改革开放与市场环境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300多项改革举措将在“十五五”规划期内落实完成[7] - 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人才评价、收入分配改革[7] - 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和开放领域,扩大增值电信、生物技术、外商独资医院等开放试点,有序扩大教育、文化领域自主开放[8] 民生改善与内需扩大 -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9] - 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目标从2024年的79岁提升至80岁左右[10] -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规模已达50万亿元,但惠民生、补短板、育动能等任务仍重,教育、医疗、养老、社区建设等服务消费领域投资空间较大[9][10]
【能化新都 气贯庆阳】庆城县“气化庆阳”工程多点突破 民生与产业用气保障再升级
搜狐财经· 2025-10-24 13:33
勘探开发与产能提升 - 2025年报批天然气井场8宗 支持新建管线5条总长32.08公里 钻井7口 试气5口 新增产能1亿立方米 [2] - 截至8月底累计开采天然气2.02亿立方米 同比增长35% [2] - 庆5集气站完成用地报批 庆5至庆6集气站连接管线敷设16.5公里 庆6集气站4条单井并网管线完成3条铺设 [2] 管道基础设施建设 - 庆华输气管道项目与庆环输气管道项目补偿款已兑付完毕 [2] - 庆华管道庆城境内4公里已铺设3.6公里 庆环管道境内25.9公里完成22.7公里焊接埋设 后续施工有序推进 [2] 民生用气保障 - 全县已接入天然气2.35万户 铺设入户管网153公里 城区天然气入户率达到90% [2] - 2025年计划新增入户2000户 目前已完成1368户 预计10月底实现驿马镇与白马铺镇供气 [2] 天然气加工与产业利用 - 14户天然气加工企业年处理能力合计6.5亿立方米 2025年以来实现产值5.96亿元 [2] - 博纳汇二期提氦制氢项目与裕陇能化二期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项目完成后将提升天然气转化利用水平 [2]
大国五年|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
新华社· 2025-10-22 15:45
从经济稳健增长到创新动能澎湃,从民生持续改善到治理精准高效,从绿色转型加速到安全根基巩固……"十四五"这五年,我国制度优势更加 巩固、创新活力更加强劲、物质基础更加坚实,以全方位、多维度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推动综合国力突飞猛进,跃上新的台阶。 让我们跟随这组海报,共同感受伟大祖国五年建设的璀璨篇章,见证东方巨轮破浪前行的壮阔航程。 ● 五年来全国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整 ● 的制造体系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基础设施体系 ● 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 0 al #fry La 第一 彰显创新重大突 ●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提升至全球第10位 ● 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接近OECD国家 平均水平 ● 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万家,较2020年增加83% ● "第一艘""第一座""第一次"彰显中国创新 新华社 ASS 群众获得感 主信息安全感不断提高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 ● 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4亿多人次 ● 城镇新增就业超额完成5500万人的目标任务 ● 今年,安排1000亿 ...
大国五年丨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
新华社· 2025-10-22 10:50
宏观经济表现 -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预计今年可达140万亿元左右[4] - 五年经济增量预计超35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4] - 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4] 创新与研发 -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提升至全球第10位[7] - 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7] - 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万家,较2020年增加83%[7] 民生与社会保障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10] - 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4亿多人次[10] - 城镇新增就业超额完成5500万人的目标任务[10] 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增绿”规模全球最多[13]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81%左右[13] - 建成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每年生产钢材中20%以上原料来自废钢循环利用[14] 产业与供应链安全 - 全国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21连丰”,去年首次达1.4万亿斤[17][23] - 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体系[17] - 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23] 对外开放与全球影响 - “一带一路”合作范围扩大到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20] - 2024年外国旅客入境量增长96%,单方面免签“朋友圈”扩大至47国[22] - 网剧、网文、网游等文化“新三样”在海外影响甚广[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