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陷阱

搜索文档
江阴张大爷花27000元,竟买了这……
搜狐财经· 2025-08-26 00:36
处理过程及结果 张大爷向分会提供了灵芝粉实物及商家出具的手写收据,收据上清晰载明了产品名称、数量、单价和金额等信息。经核实,商家确认了消费事实及收据的 真实性。消费者认为,服用后身体无明显好转,说明该保健品对自己无效,商家应全额退款;而商家则主张,保健品是否有效不能仅凭口头表述,需相关 证据证明,因消费者无法提供,双方争执不下。 免费游暗藏消费陷阱 老年人被诱导购保健品 消保委介入助退款 案情简介 2025年8月,张大爷在同乡的怂恿下,参加了一场前往安徽某灵芝基地的免费旅游。行程中,经所谓"专家"宣讲服用灵芝的好处,再加上同乡的劝说,张 大爷购买了价值27000元的灵芝粉。然而,服用一周后,他并未感受到任何效果,于是要求商家退款。多次上门协商无果后,张大爷向江阴市消保委澄北 分会投诉。 消费提示 子女应提高防骗意识,多关心家中老人,了解其消费需求与心理,提供科学的消费建议和生活照顾,通过充分沟通与陪伴,减少骗子的可乘之机。 老年人面对"免费""小恩小惠"等诱惑时需保持理性,从正规渠道获取投资、理财及保健信息;涉及钱款支付时,务必与子女、亲友商量,避免陷入骗局。 消费过程中要注意留存发票、收据等凭证,以便维权时 ...
莫让“瘦身”变“伤身”
人民日报· 2025-08-25 13:43
行业市场概况 - 减肥市场迎来消费高潮 主要受夏季减肥需求推动 [1] - 减肥产品存在大量夸张广告宣传 例如承诺快速燃脂 一周瘦10斤或不节食不运动轻松瘦身 [1] 产品宣传问题 - 虚假宣传和夸大功效是突出问题 商家常承诺3至5天见效或打造不易胖体质 [1] - 部分减肥产品宣传违反广告法规定 保健食品广告不得含有功效或安全性断言 [3] - 互联网上存在大量片面夸大轻松减重效果的信息 通常被认定为谣言 [5] 消费者权益损害案例 - 广东惠州消费者被诱导购买高价减肥套餐 累计消费达1.8万元 产品实际为普通代餐食品且厂家无法联系 [1] - 河南信阳消费者花费2000余元购买减肥药 服用后体重反增5斤并出现便秘现象 商家拒绝退款 [1] - 浙江慈溪消费者参加减肥训练营 因条件与宣传不符要求退款 被扣除35%违约金 [2] 产品功效与安全性 - 没有任何减肥产品适用于所有人并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效果 快速减重多通过排水实现 效果短暂且易反弹 [2] - 部分减肥产品通过利尿或增加排便次数实现短期减重 但会带来健康风险 [2] 行业监管与合规 - 正规减肥保健食品应有相应标识 药品需标注国药准字 医疗器械需有注册证或备案证 [3] - 减肥服务合同常存在条款问题 包括效果描述含糊 标注不退不换或自愿放弃维权等霸王条款 [2] 消费者个人信息风险 - 减肥APP要求用户填写身高 体重 病史等详细数据 存在信息外泄风险 导致骚扰电话或精准诈骗 [3] 专业建议 - 建议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使用减肥产品 关注训练营的专业性和个性化方案制定能力 [4] - 减肥是长期过程 需要控制饮食 适当运动 调整睡眠 避免快速减肥后反弹 [4] - 消费者应关注合同中的服务内容 效果保证和退款政策条款 并积极收集证据 [3] - 若产品造成身体健康损害 应及时就医并保留诊断证明等医疗资料 以便要求医疗费用赔偿 [3]
直播间引流卖假货、申请退款即“失联”!最新曝光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8-06 23:09
消费者投诉总体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995971件,同比增长27.23% [1] - 解决投诉509655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52亿元 [1] - 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33万人次 [1] 投诉性质分类 - 售后服务问题占总投诉量的26.47% [4] - 服务大类投诉前五位:互联网服务类、生活及社会服务类、教育培训服务类、销售服务类、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 [4] - 金融服务类、教育培训服务类、销售服务类投诉比重较2024年上半年上升 [4] 玉石类商品投诉 - 直播间虚假宣传问题突出,主要表现:故意掩盖商品瑕疵、利用灯光滤镜美化商品、虚假宣传玉石品质来源价值 [5] - 诱导消费者进行场外交易,增加维权难度 [5] - 鉴定证书造假现象严重,包括假冒正规检验机构或编造不存在的检验机构 [5] - 商家拒绝履行售后承诺,售前声称支持退货退款但实际推脱 [6] - 案例:消费者高女士通过直播间购买翡翠饰品,支付58350元后发现商品为染色注胶漂白过的,鉴定证书伪造 [11] 老年消费陷阱 - 互联网宣传诱导陷阱,如"走路赚钱""免费领红包"等宣传语吸引老年人点击后自动扣款 [12] - 线下会销欺诈陷阱,打着"促销""免费赠送"或"健康讲座"幌子兜售"三无"产品或劣质商品 [12] - 直播虚假宣传陷阱,将普通工艺品包装为"古董收藏品"、普通食品宣传为"包治百病"神药 [12] - 案例:老年人被诱导花费3980元购买宣称具有治疗功效的净水器,而该产品在京东售价仅三四百元 [13] 私域引流营销乱象 - 商家通过短视频或社交平台发布虚假宣传内容,引导消费者添加微信进行私域交易 [14] - 交易过程规避平台监管,诱导消费者通过第三方支付或银行转账付款,缺乏交易留痕 [15] - 商品质量问题突出,存在以次充好、假冒伪劣、标签与实物不符等情况 [15] - 售后服务缺失,消费者提出退款要求时商家往往"失联"或拉黑消费者 [15] - 案例:消费者张女士被虚假宣传诱导累计付款49280元购买减肥产品,使用后出现不适症状,商家仅退还18000元 [15] 其他投诉问题 - 空调消费物流和售后问题 [16] - 情绪消费商品服务问题 [16] - 农产品网购问题 [16] - 零基础高薪技能培训问题 [16] - 演唱会退款问题 [16]
中产「三宝」,集体崩盘
创业邦· 2025-07-29 18:14
中产消费趋势变化 - 户外运动"三宝"(露营、骑行、滑雪)从热门转向退潮,社交平台出现大量"退坑"和低价转让内容 [5] - 中产消费偏好快速轮换,从网球、高尔夫转向露营、飞盘、马拉松,再到骑行和滑雪 [7] - 2023年中国千元以上中高端自行车产量同比增长15.1%,高端车型供不应求 [7] - 2023年11月滑雪门票团购订单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209%,2024年元旦假期冰雪旅游热度环比上涨216% [9] - 中产品牌偏好从lululemon、始祖鸟转向萨洛蒙、昂跑、Hoka [12] 行业供需失衡 - 2023年国内新增自行车相关企业约148万家,同比增长110.6%,但高端自行车价格腰斩,库存压力大 [14] - 崇礼滑雪场从4个增至8个,雪具店遍地开花,但2023-2024雪季部分店铺日营业额仅60元 [17] - 滑雪教练供过于求,日本北海道华人教练日薪从8万日元降至3万日元 [18] - 预计2025年中国户外运动营地核心市场规模超2900亿元,但2023年露营行业已出现倒闭潮 [21][22] - 露营行业获客成本飙升,直播销售额从50-60万降至5000-3万,部分营地推出40元/人低价套餐 [22][23] 企业经营挑战 - 始祖鸟蛇年限定冲锋衣价格从炒至超2万元回落至8500元左右,lululemon入驻奥莱并打5-7折 [12] - 滑雪品牌2023年销量停滞或下滑30%-50%,部分品牌因库存压力暂停业务清仓 [17] - 自行车行业淘汰不专业从业者,需长期提供选配、维修、保养等专业服务 [30] - 露营行业经营时间受限,武汉中部地区一年仅约100天有效经营日,收益模型脆弱 [31] - 文旅行业需持续创新,单一业态生命周期仅1年左右,需不断更新换代 [31] 消费行为转变 - 中产消费从追求小众转向性价比,滑雪、骑行等高价运动被抛弃 [28] - 消费者收入预期下降,资产贬值影响消费积极性,新款滑雪装备销售遇冷 [28] - 部分消费者从"花钱堆人设"转向务实消费,如徒步登山等低成本活动 [26][28]
躲在1000块的防晒衣里,我们究竟在躲什么?
36氪· 2025-07-16 21:11
防晒衣市场概况 - 防晒衣从功能性装备转变为时尚单品,成为都市人群夏季标配,覆盖从都市白领到外卖骑手等广泛人群 [3] - 2023年广东省防晒衣销量预计突破1亿件,同比增长超60%,行业预测2026年中国防晒服饰市场规模将达958亿元 [5] - 国产品牌蕉下占据市场主导地位,2023年其淘系平台销量占全行业超25% [5] 产品技术分析 - 品牌普遍采用"黑科技"营销话术,如蕉下主打凉感面料和原纱防晒技术,后益宣称光学面料可过滤有害光 [6] - 深圳市消委会测试显示,20款价格区间49-1598元的防晒衣均达到UPF50+最高防晒标准,高价产品在透气性等指标上未必优于平价产品 [6][7] - 皮肤科专家指出UPF50+已是防护上限,更高数值无实际意义,浅色防晒衣无法防止晒黑 [7] 品牌营销策略 - 蕉下2021年营销费用占收入24.4%,三年间营销开支增长2.5倍,通过600名KOL构建社交媒体营销网络 [9] - 品牌将产品定位从功能型转向生活方式符号,关联精致露营、Citywalk等场景,并强化"防晒黑+防衰老"的焦虑营销 [9] - 消费者支付溢价主要购买心理安全感而非物理防护,高价产品品牌溢价显著 [7][10] 消费行为洞察 - 便捷性成为核心购买动因,防晒衣因"随手可穿可洗"的特性适应都市通勤场景 [5] - 部分消费者陷入消费陷阱,典型案例显示2000元始祖鸟防晒衣实际效果与洗护体验不及预期 [7] - 理性消费建议指出只需认准UPF50+基础标准,无需追求品牌附加概念 [12] 行业本质 - 防晒衣市场增长由资本杠杆放大,通过制造焦虑将需求推高至非理性水平 [12] - 产品真实价值与价格背离,行业存在过度营销现象,部分技术宣称缺乏实证支撑 [6][9] - 消费者需穿透营销迷雾,根据实际场景选择性价比产品 [12][14]
618攻略暗藏玄机 三谋福利秒杀数码狂欢
搜狐财经· 2025-06-12 16:48
电商平台618大战 - 某东平台推出"买贵双倍赔"策略 某多升级"百亿补贴" 短视频平台加入混战推出"跨店满减券" [2] - 数码产品持续以价换量 但今年商家设计的"史低价"暗藏更多消费陷阱 [2] - 某品牌旗舰机标注直降2000元 实际是从虚高8999元调回正常价位 [4] 电商平台促销套路 - "30天保价"承诺常以"赠品不同"、"套装变更"等理由拒绝消费者价保申请 [4] - 部分商家在618结束后立即推出"新品预售" 使刚购买机型迅速过时 [4] 游戏行业对比分析 - 《三国:谋定天下》推出真福利策略 开场即送双橙将 价值相当于2233元现金券 [6] - 游戏内每天赠送免费抽卡机会 建立"零套路福利体系" [6][8] - 新手登陆前七天获125抽卡券 相当于50次五连抽 累计签到系统可解锁额外奖励 [8] 游戏资源管理设计 - 司仓职业可提升资源收益 青囊玩家实现体力资源循环利用 [8] - 自动铺路系统节省操作时间 练兵所挂机功能解放双手 预约攻城机制优化战略部署 [10] - 抽卡定价透明为390游戏币 所有付费项目明码标价 无饥饿营销套路 [12] 游戏行业创新亮点 - 资源管理系统将"精打细算"演绎成艺术 建立自给自足的资源帝国 [8] - 智能化系统设计节省的时间相当于电商平台三轮比价所需时长 [10] - 商业诚信表现为纯粹明码标价 与数码圈促销套路形成鲜明对比 [12]
警惕!两千买苹果 15 背后的消费陷阱
搜狐财经· 2025-06-03 07:05
低价苹果15现象 - 苹果15官方起售价为5999元 而市场上出现"两千买苹果15"的异常低价 价差高达3999元[1] - 异常低价往往与消费陷阱相关联 需警惕非正规渠道的超低价商品[1] 山寨翻新机市场现状 - 合肥消费者购买低价苹果15后发现为做工粗糙的山寨机 浙江多起案例显示2000元购机实为翻新机[3] - 山寨机采用劣质零部件导致稳定性差 常见故障包括死机 黑屏等[3] - 翻新机存在电池安全隐患 可能引发爆炸或漏电等安全事故[3] 产品鉴别特征 - 正品苹果15工艺精湛 外壳缝隙均匀 山寨机存在明显外观瑕疵和色差[3] - 正版iOS系统运行流畅 翻新机常出现软件异常安装和系统卡顿现象[3] 消费渠道建议 - 推荐通过苹果官方直营店 授权经销商等正规渠道购买[4] - 购买时需查验外观完整性和配件质量 要求提供正规发票[4] - 遭遇消费欺诈可先协商解决 后续可通过消协或市场监管部门维权[4]
黄金贴片风靡一时,你踩坑了吗?
搜狐财经· 2025-05-19 17:39
黄金贴片市场概况 - 黄金贴片是将薄片黄金附着在物品上的装饰产品,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满足年轻人对时尚和个性的追求 [1] - 产品在春节期间成为吉祥象征,寓意财源滚滚和好运连连 [1] - 价格亲民,部分品牌单价低于100元,吸引预算有限的年轻消费者 [3] 黄金贴片消费陷阱 - 市场价格悬殊,品牌产品数百元,非品牌产品低至几十元,质量参差不齐,存在非纯金材料或以假乱真现象 [5] - "一口价"产品换算克重后价格惊人,例如0.1g售价138元(1380元/克),另一款0.1g售价238元(2380元/克),远超黄金实际价值 [6] - IP联名款溢价严重,价格比普通款高数倍至数十倍,消费者需权衡IP附加值 [7] 黄金贴片用户体验 - 装饰性强,适合手机、包包等物品,为造型增添亮色,但需注意风格搭配 [9] - 质量参差不齐,低价产品可能存在金含量不足、易脱落等问题 [10] - 保值增值空间有限,克重小且市场存在以次充好现象,难以判断真实价值 [11] 黄金贴片购买建议 - 选择有品牌和信誉的商家,确保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 [12] - 关注产品细节,如金含量、克重、制作工艺,通过刮擦测试初步判断质量 [13] - 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跟风高价或热门IP联名款,了解市场行情和价格走势 [13] - 掌握黄金基本知识(纯度、克重、工艺等),提高辨别能力 [14]
所谓的川菜大师私房菜 谨防忽悠了消费的你
搜狐财经· 2025-05-12 23:22
餐饮行业消费陷阱现象 - 城市餐饮行业存在明显的消费陷阱现象,尤其以高端川菜馆为代表,通过"川菜大师掌勺"、"必吃榜单"等营销手段吸引消费者,但实际体验与宣传严重不符[1] - 成都高端私房川菜馆人均消费达500-1800元,最贵达到人均1800元,远高于普通川菜馆水平[1] - 这些餐厅普遍采用"仅限预定"的营销策略,制造稀缺感,实际却存在"又贵又难吃"的问题[1] 高端餐饮经营特点 - 高端川菜馆普遍选址偏僻,外观普通,但通过"私房菜"概念和大师背书进行溢价[3] - 菜品多为改良品种,强调"某某川菜大师亲手制作",但实际可能使用预制菜,分量少而价格昂贵[3] - 餐厅通过"不要不请自来"等特殊规则营造高端形象,满足消费者社交展示需求[1] 消费者行为分析 - 消费者存在炫耀性消费心理,愿意为"发朋友圈的虚荣心"支付高溢价[3] - 不同消费群体需求差异明显,类似汽车消费,有人追求面子消费,有人注重实用性[3] - 高端餐饮消费已超出正常餐饮范畴,演变为社交货币和身份象征[1][3] 行业影响 - 名不符实的高端餐饮正在损害川菜这一传统美食名片[3] - 行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部分餐厅通过营销手段获取超额利润,而非依靠菜品质量[1][3] - 消费者需警惕餐饮消费陷阱,根据实际消费能力理性选择[3]
发现没?一个“残酷事实”正在悄然上演,关系到每个普通人!
搜狐财经· 2025-05-07 05:28
网络直播行业影响 - 网络直播成为热门行业 推动大量网红涌现 通过吸引观众为精致生活方式宣传 [1] - 网红影响力导致部分人群追求超出经济能力的奢华生活 表面生活水平上升但实际存款持续消耗 [1] 消费行为分析 - 直播带货通过"限量抢购"等话术刺激冲动消费 借贷工具(花呗 信用卡)便利性加剧非理性支出 [5] - 工资收入被债务吞噬现象普遍 部分人群需借新还旧维持现金流 凸显消费观念调整必要性 [5] 就业市场现状 - 经济动荡引发企业裁员降薪 公务员成为热门职业选择但稳定性面临挑战 [9] - 固定支出(房贷 教育等)持续攀升 与收入不确定性形成矛盾 普通人群储蓄难度加大 [9] 投资理财趋势 - 财富增值需求旺盛 但高收益投资伴随高风险 盲目追求可能导致本金损失 [11] - 建议选择熟悉领域进行投资 警惕"专家推荐"和跟风行为 避免陷入理财陷阱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