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代服务业
icon
搜索文档
年中经济观察丨全力以赴稳就业惠民生——中国经济年中观察之六
新华网· 2025-08-12 14:30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 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 2%,较一季度下降0 1个百分点[1] - 4、5月份失业率分别降至5 1%、5%,6月份保持在5%水平[3] - 约1 9亿户经营主体支撑就业大盘,经济持续向好带动就业改善[3] 行业用工需求变化 - 人形机器人、新材料、智能硬件行业招聘人数同比分别增长398 1%、72 1%、50 3%[3] - 宠物服务、汽车服务、养老看护、游戏、在线生活服务等行业招聘人数同比增幅均超30%[3] - 消费电子行业回暖带动光学产品企业五方光电营收增长,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 72亿元[2] 企业稳岗扩就业措施 - 五方光电新增两条生产线,荆州工厂招聘规模达500人[2] - 四川万物润泽物业吸纳70余名就业困难人员,上半年获社保和岗位补贴64 8万元[3] - 一季度全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为企业减负456亿元,发放稳岗资金35 2亿元[10] 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 - 2025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222万人,多地开展云端招聘和技能培训[5][6]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开设27个"微专业",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保持95%以上[6] - 成都高新区为重点群体提供免费技能培训,覆盖网络与信息安全等领域[11] 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 - 国务院提出扩大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支持范围、提高失业保险返还比例等7项举措[9] - 江西、重庆、吉林等地针对重点群体推出岗位挖潜、创业计划等专项政策[7] - 未来三年将围绕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等领域每年补贴职业技能培训1000万人次[11]
增速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烟台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齐鲁晚报网· 2025-07-25 17:42
烟台市上半年经济总体表现 -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5375 11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 4% 增速居全省第1位 [3] - 第一产业增加值171 19亿元 增长4% 第二产业增加值2344 67亿元 增长8 9% 第三产业增加值2859 25亿元 增长4 5% [3] - 经济社会运行呈现稳中有进 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系统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 [3] 农业生产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8亿元 增长4 5% 夏粮生产连续3年实现面积 单产 总产"三增" [4] - 蔬菜 水果(含瓜果)产量分别增长2 7%和2 3% 猪牛羊禽肉产量增长14 1% 水产品产量增长3 9% [4] - 争创省级乡村振兴片区5个 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 价格稳定 [4] 工业经济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 4% 增速居全省首位 较2024年全年加快4 4个百分点 [4] - 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 7% 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2 3个百分点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计算机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骨干行业快速增长 [4] - 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77家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523家 [4] 服务业发展 - 1-5月规上服务业9个重点行业营业收入增长7 4% 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4 1% 信息传输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3 5% [5]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3 4% 水利 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13 5% [5] - 推出第二批20项生产性服务业突破事项 协同第一批30项 形成梯次培育格局 [5]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4 95亿元 增长6 2% 限上批发业和零售业销售额分别增长4 3%和13 6% [5] - 限上住宿业和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12 9%和15 1% 网络零售额达260 7亿元 增长11 1% [5]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销售汽车3 85万辆 家电37 9万台 3C产品27 2万件 直接拉动消费超70亿元 [5] 项目建设与投资 - 337个省市级重点建设类项目开复工率达90 8% 投资完成率51 7% 298个计划竣工项目已投产130个 新增产值388 9亿元 [6] - 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2 3% 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 8% 上拉全部投资增速2 9个百分点 [6] 外贸进出口 - 外贸进出口2534 6亿元 增长16 1% 总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出口增长6 1% 进口增长31 5% [6] - 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27 8% 占比达55 2% 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8 2% 占比提升至73 2% [6] 民生保障 - 民生支出396亿元 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9 6%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76元 增长5 6% [7][8] - 城镇新增就业5 9万人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下降0 1% [8]
上半年山东经济展现“较强韧劲”
齐鲁晚报· 2025-07-22 08:29
经济增长表现 - 山东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超过全年5%的增长目标[1][3] - 面对国际环境变化、内需不足等挑战,经济展现较强韧性[1] 农业领域 - 夏粮单产达452.8公斤/亩,居全国第一[1] - 夏粮总产达547.4亿斤,同比增加4.1亿斤,增量全国第一[1] - 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47%[1] 工业领域 - 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重点推进高端化提质[2] - 目标到2027年重点行业先进产能占比超过60%[2] 服务业领域 - 培育壮大信息服务业,实施工业软件等重大项目[2] - 加快培育批发零售龙头企业,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2] 投资与消费 - 全年谋划15000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4000个年度拟竣工投产项目[2] - 推出"2025迎新春消费季"系列活动,实施提振消费十大行动计划[2] 外贸领域 - 产品出口至全球242个国家和地区,较去年同期增加10个[3] - 推进"万企出海鲁贸全球"战略,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3]
江苏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7% 经济运行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
新华日报· 2025-07-22 07:42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66967.8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7% [1] - 第一产业增加值1777.6亿元同比增长4.2% 第二产业增加值28391.1亿元增长5.5% 第三产业增加值36799.1亿元增长5.9% [1] - 三次产业呈现差异化增长态势 服务业增速领先 [1] 农业生产 - 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99.2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7% [1] - 夏粮总产量1421.3万吨 比上年减少9.1万吨下降0.6% [1] 工业生产 -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 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3个行业增长 行业增长面82.5% [1]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 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3.5% 比一季度提升2.2个百分点 [1] 服务业发展 - 文体行业活力显著 1-5月体育服务/文化艺术业/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0.2%/12.8%/13.8% [1] - 1-5月规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6.8%/14.3% 合计拉动规上服务业增长2.4个百分点 [3] 消费市场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49.0亿元 同比增长5.0% 其中城镇增长4.8% 乡村增长6.8% [2] - 商品零售21487.4亿元增长4.9% 餐饮收入2461.6亿元增长5.7% [2] - 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7.4%/5.5%/5.6% [2] - 升级类商品销售强劲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信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分别增长23.7%/44.9%/17.3%/15.2% [2] 新兴动能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1.8% 比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 [3]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 拉动全部规上工业增长2.7个百分点 [3] - "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限上零售额合计增长9.4% 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 [3] - 全省网上零售额6362.4亿元同比增长7.9%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248.1亿元增长6.1% 占社零总额比重21.9% [3]
【风物郑州】厚重中原 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
郑州日报· 2025-07-21 09:57
工业发展历史 - 中原区曾是郑州核心工业区,聚集国棉厂、电缆厂、二砂、郑煤机等老国企,支撑郑州工业辉煌 [1][3] - 1963年郑州三磨所研制中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1966年研制第一颗立方氮化硼,技术领先全国 [3] - 二砂厂是一五计划57个重点项目之一,磨料磨具产量占全国25%,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3] - 1958年国棉四厂研制中国首台喷气织机,1957年纺织工业占郑州工业总产值36.22% [3] 产业转型与规划 - 中原区正构建"科技创新+都市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产业体系,聚焦装备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 [11] - 科技服务业瞄准节能环保、工业设计、数字经济,培育"小巨人""独角兽"企业 [11] - 计划2030年未来产业规模达400亿元,布局高端医疗器械、人形机器人等赛道 [11] - "一路四街"从工业区转型为活力商圈,商家一铺难求,人流量堪比春运 [9] 文化资源 - 分布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等遗址,庙沟、白寨等遗址对研究商周至新石器时代有重要意义 [4][5] - 历史遗存已建成生态文化公园,成为市民了解中原文化的窗口 [5] 行政区划演变 - 1955年设立建设区(后更名中原区),1960年成立中原人民公社,1961年确立现辖区范围 [7] - 1987年并入须水乡、沟赵乡等郊区,2005年完成撤乡建办,2011年实现全域城市化 [7][8]
沈阳印发实施《沈阳市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25—2035年)》
新华网· 2025-07-16 09:55
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建设规划 - 沈阳市城市性质升级为"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国务院批复《沈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1] - 《行动纲要》提出三个阶段目标:2027年初见成效,2030年显著成效,2035年基本建成[1] - 谋划实施22个专项行动,打造"一枢纽四中心"战略布局[1] 国际化现代综合枢纽建设 - 重点实施6个专项行动包括国际交通枢纽、现代流通支点、信息通信节点等[2] - 目标2035年构建更深层次开放发展格局,强化双循环战略地位[2] 国家先进制造中心建设 - 重点实施4个专项行动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集群建设[2] - 目标2035年形成国际竞争力产业集群,建成现代制造业体系[2] 东北现代服务业中心建设 - 重点实施4个专项行动包括金融中心、消费城市、公共服务等[2] - 目标2035年全面彰显国际交往与服务功能优势[2] 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 重点实施4个专项行动包括科技平台、核心技术攻关、国际科技合作等[3] - 目标2035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3] 区域性文化中心建设 - 重点实施4个专项行动包括历史文化名城、文体旅融合、营商环境等[3] - 目标2035年显著提升城市吸引力和文化中心美誉度[3]
2025最新二线城市排名:济南居首,厦门第六,洛阳新晋入围
搜狐财经· 2025-06-03 08:52
2025新一线城市排名 - 新一线城市前十名分别为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南京、长沙、郑州和天津 [1] 二线城市排名亮点 - 济南位居二线城市榜首,厦门位列第六,洛阳首次入围二线城市榜单 [3] - 济南作为山东省会,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文化旅游(趵突泉、大明湖)方面表现突出 [5][7] - 厦门以创新驱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时注重生态保护(高绿化覆盖率、优良空气质量)和国际化(对外贸易、旅游) [7][9] - 洛阳依托工业基础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并融合文化旅游产业(十三朝古都资源转化) [9][11] 城市发展特征 - 城市化进程加速推动城市间竞争,魅力与实力成为重要衡量指标 [3] - 上榜城市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文化传承等方面均有显著成就 [11][13] - 未来需持续发挥优势(如济南的省会资源、厦门的生态+创新、洛阳的工业+文旅协同)以提升综合竞争力 [13][14]
一季度13个自贸港重点园区营收超5913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5-17 08:08
园区经济表现 - 一季度13个重点园区实现营收5913 99亿元 同比增长1 6% [1] - 洋浦经济开发区 海口综合保税区和三亚中央商务区是主要增长动力 分别拉动增长1 9个 1 5个和1个百分点 [1] - 制造业 批发业 零售业三大规模较大行业分别增长7 9% 1 9%和1 8% [1] 固定资产投资 - 6个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 其中临高金牌港开发区增长3 7倍 海南生态软件园增长2 8倍 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增长2 2倍 三亚中央商务区增长40 4%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增长11 9% [1] 税收收入 - 园区税收收入184 52亿元(不含海关代征税) 同比增长10 2% 增速快于全省4 1个百分点 [1] - 园区税收占全省比重达45 7% 同比提升1 7个百分点 三亚中央商务区 海口江东新区和洋浦经济开发区是主要贡献者 [1] 高质量发展基础 - 高新技术产业营收1144 45亿元 同比增长9 1% 洋浦经济开发区(占比32 1%) 海南生态软件园(占比24 7%) 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占比16 5%)是主要聚集地 [2] - 现代服务业投资完成151 18亿元 同比增长22 8% [2] - 新增规上企业166家 累计达2628家 较上年同期增加531家 [2]
湛江石化产业招商推介会在沪举行
中国化工报· 2025-05-13 10:17
湛江经开区石化产业招商推介会概况 - 会议于5月8日在上海举办 由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办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协办 旨在推动绿色石化产业集聚发展 建设世界级临港重化基地 [1] - 湛江经开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全国首批14个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 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 [1] - 区内已集聚67家规上工业企业 12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 是湛江市对外开放窗口和现代大工业发展主战场 [1] 东海岛石化产业园区优势 - 东海岛化工园区是中国沿海产业链最完整 规模最大的石化基地之一 依托中科炼化和巴斯夫两大龙头项目 [2] - 延伸乙烯 丙烯和芳烃三大产业链 发展培育高档涂料 车用材料 包装材料 集成电路化学品 高性能与特色功能材料五大产业集群 [2] - 拥有40万吨级航道 13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 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无缝衔接粤港澳大湾区和东盟市场 [2] - 已形成绿色石化 绿色钢铁 绿色造纸 生物医药和现代化海洋牧场五大主导产业 [2] - 宝钢 中科炼化 巴斯夫三大超百亿美元级项目已落户园区 [2] 签约项目情况 - 现场签约9个项目 总投资额达79 61亿元 涵盖新材料研发 光伏发电 供应链服务 氢能产业等领域 [3] - 具体项目包括冠豪高新特种纤维复合材料及膜基新材料精密涂布生产线 中鹏未来生物质制备绿氢 中捷精创化学绿色新材料等 [3] - 其他项目涉及冶金生产研发 绿色化工技术合作 分布式光伏发电 有机硫醇生产 低空经济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罐式集装箱综合服务等 [3] 合作发展前景 - 湛江经开区邀请企业家考察投资 期待在绿色化工新材料 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 高端装备制造 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深化合作 [2] - 上海化工研究院认为东海岛区位优势和物流条件优越 是投资兴业沃土 创新发展理想之地 [2] - 政企合作有望开启发展新篇章 创造更美好未来 [2]
营收61.3亿元,1-2月份泰安市规上服务业实现“开门红”
齐鲁晚报网· 2025-05-09 16:54
泰安市规模以上服务业总体表现 - 1-2月份泰安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61.3亿元 同比增长12.7% 增速居全省第三位 [1] 行业增长面分析 - 十大行业门类营收同比增速呈现"八升二降"态势 其中7个行业门类实现两位数增长 [2] - 29个行业大类中有21个实现正增长 15个大类实现两位数及以上正增长 [2] 重点领域发展情况 - 规模以上现代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9.5亿元 同比增长16.6% [3] - 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0.4亿元 同比增长19.8% 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3] 企业结构变化 - 规上服务业在库企业达615家 同比增加117家 增长23.5% [4] - 新增167家企业累计实现营收7.8亿元 拉动整体增长9.0个百分点 贡献率达70.7% [4] 民营经济表现 - 民营服务业企业514家 占比83.6% 实现营收42.5亿元 占比69.3% [5] - 民营经济营收同比增长20.9% 拉动全市增速13.5个百分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