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通缩
icon
搜索文档
楼市的复苏:要印证五个信号
搜狐财经· 2025-10-27 12:15
楼市回暖的核心前提 - 整体经济复苏是楼市回暖的基础,需待全面产能过剩出清后,经济走出通缩期,楼市才有可能上涨 [2] - 楼市趋势由整体经济定义,而非楼市定义整体经济 [2] 需求端制约因素 - 需求端核心问题在于居民对未来就业与收入的预期不足,而非单纯缺乏资金,个人存款总额达162万亿元 [4] - 投资型消费退出是商品房销量腰斩的重要原因,2021年销量约18亿平方米中投资型消费占比50% [8] 城镇化的本质与条件 - 城镇化本质是农业人口向工业人口的转变及生存状态改变,而非行政计划下的城市空间扩张 [5] - 城镇居民需要有稳定的就业(恒业)才能形成稳定的资产持有(恒产) [5] 土地供应与财政依赖 - 土地供应存在非市场化行为,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销售数据全面下滑,但土地出让金同比增长12%,土地流拍率升至28% [7] - 楼市回暖需全面限制土拍规模,以避免以楼市销售不足弥补财政收入 [7] 资产属性与市场信号 - 楼市回暖需恢复其金融属性,包括抵押融资、资产定价和财富储存功能 [8] - 二手房流动性是定义楼市趋势的先行信号,存量房持续增加则趋势难改,政策重心需转向盘活二手房市场 [10]
2025年9月起,四大“降价潮”要来了?消费者可提前做好准备
搜狐财经· 2025-09-16 10:42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经济环境中,居民面临工资增长放缓与生活成本上涨的压力,但预计从9月起将出现房地产、汽车、小家电和猪肉四大领域的“降价潮”,可能为消费者节省开支 [1][3][14] 房地产市场 - 全国二手房价格已连续下跌超过30个月,2025年8月百城二手房价格同比跌幅达7.34% [5] - 预计9月后新房和二手房市场将迎来新一轮调整,开发商可能折价抛售新房,二手房挂牌量激增,房东或接受低于市场价10-15%的报价以促成交易 [5] - 降价原因包括新房销售遇冷需刺激“金九银十”旺季、二手房高挂牌量加剧竞争、以及实体经济承压导致高房价难以为继 [5][7] 汽车市场 - 2025年汽车市场进入新一轮降价,国内中档品牌普遍降价2-3万元,进口高端汽车降价幅度高达近9万元 [8] - 二手车市场贬值显著,例如一辆国产中档车一年内价值从24万元跌至16-17万元,缩水7-8万元 [8] - 降价驱动因素为市场供过于求(尤其新能源车加速洗牌)、居民消费能力受限推迟换车计划、以及华为小米等跨界品牌入局加剧价格竞争 [8] 小家电市场 - 空气炸锅、扫地机器人等小家电产品出现价格“跳水”,整体降幅普遍在10%-20%之间,预计9月后还将迎来新一轮降价 [8][10] - 价格下降源于行业技术迭代迅速导致去库存压力增大、格力小米等众多品牌涌入引发同质化竞争白热化、以及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导致消费需求萎缩 [8][10][11] 猪肉市场 - 猪肉价格从2020年每斤35-40元回落至2025年的20-22元,预计9月后可能进一步跌至每斤16-18元区间 [11][13] - 价格持续走低原因包括前期养殖业扩张造成市场供给过剩、健康饮食观念转变使猪肉消费量下滑、以及居民消费能力下降导致猪肉需求萎缩 [13]
9月后,四大“降价潮”要来了?普通人终于能省点钱?
搜狐财经· 2025-09-12 00:45
宏观经济背景 - 2025年居民工资涨幅放缓甚至下降,单次超市消费达300-500元,生活成本持续上升 [2] - 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或失业,导致消费行为改变,减少外出就餐和外卖,更多在家烹饪 [2][4] 房地产市场降价潮 - 全国二手房价格已连续下跌30多个月,2025年8月百城二手房价格同比下跌7.34% [4] - 预计9月后新房和二手房将迎来新一轮降价潮,开发商将打折抛售新房,二手房挂牌量激增 [4] - 二手房房东需低于市场价10%-15%才有可能成交 [4] - 降价原因包括2025年上半年新房销售持续萎缩、二手房供应激增、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无法支撑高房价 [4] 汽车市场降价潮 - 2025年国内汽车市场出现新一轮降价,数十个国内外品牌参与,中档汽车品牌降价2-3万元,进口高档汽车降价近9万元 [6] - 二手车市场降价幅度惊人,例如一辆国产中档汽车一年内价值从24万元跌至16-17万元,贬值7-8万元 [6] - 降价原因包括新能源汽车大量进入导致供应过剩、中产家庭收入增长放缓搁置换车计划、华为小米等跨界资本进入引发价格战 [6] 小家电市场降价潮 - 空气炸锅、扫地机器人等小家电出现降价潮,整体降价幅度在10%-12%之间,预计9月后还有一波降价 [8] - 降价原因包括技术更新快导致旧型号积压需促销、格力小米等企业进军加剧同业恶性竞争、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导致需求萎缩 [8] 猪肉价格下跌 - 猪肉价格从2020年的35-40元/斤跌至2025年的20-22元/斤,预计9月后可能跌破20元/斤,进入16-18元/斤区间 [10] - 价格下跌原因包括前期资本涌入导致供应过剩、现代人健康意识增强转向消费牛羊肉等替代品、居民收入减少导致猪肉需求萎缩 [10] 综合消费影响 - 在经济通缩周期内,房子、汽车、小家电、猪肉等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将显著减少居民在这些方面的费用支出 [11]
中国消费通缩“日本化”?
日经中文网· 2025-08-25 16:00
中国经济通缩压力与价格竞争态势 - 中国GDP平减指数连续9个季度下滑 4~6月同比下降1.3% 创历史最长下滑纪录 与日本2011年同期下降1.4%的水平相当[2][5][7] - 外卖行业陷入激烈价格竞争 美团、饿了么与新进入者京东集团展开顾客争夺战 京东投入100亿元 阿里巴巴宣布投入500亿元用于降价资金[4] - 餐饮业收入增长显著放缓 7月同比仅增长1.1% 反映家庭节约意识扩散至餐饮消费领域[5] - 奢侈品与高档消费品出现大幅降价 上海市内高档白酒打8折出售 北京折扣店半价销售欧美奢侈品箱包[5] - 政府政策加剧需求下降 5月中旬修订节约条例 禁止官员在接待中使用高档烟酒 加速白酒等产品需求萎缩[5] - 三家企业于8月1日宣布停止过度价格竞争 免费提供活动减少 但优惠券发放持续以防止顾客流失[5] - 经济通缩压力源于需求增长乏力与企业产能过剩 专家指出消费蛋糕有限导致需求争夺竞争持续[5] - 中央财经委员会于7月1日会议确认将依法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 显示领导层对通缩趋势保持警惕[7]
银行行长透露:房子和车子都会贬值,未来手握这“两样”让人安心
搜狐财经· 2025-07-21 16:06
货币供应与经济周期 - 国内M2规模达到330万亿元 是美国的两倍 比欧洲日本所有货币加起来还要多[2] - 上半年CPI同比下降0.1% 经济处于通缩周期 物价总体呈现"稳中有降"趋势[2] - 超发货币在金融体系内空转 企业和居民信心不足导致贷款市场需求萎缩[2] 房地产行业趋势 - 2022年起国内房价进入长期调整趋势 二三线城市先下跌 2023年一线城市跟跌[5] - 上海市中心房价从9万/平米跌至6万/平米 跌幅超过30%[5] - 2021年房地产调控达650次以上 叠加居民收入下降和观望情绪导致市场持续调整[7] 汽车行业动态 - 汽车市场出现降价潮 本田/雪佛兰等品牌部分车型降价超6万元[7] - 国产汽车品牌如吉利/比亚迪/五菱/哪吒同步降价促销 平均降幅2-3万元[7] - 部分车型从22万元直降至18万元 行业价格战预计持续[7]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新能源汽车大量进入市场导致供过于求[9] - 华为/小米等科技企业进入汽车行业加剧竞争[9] - 中产阶级收入减少导致汽车市场需求萎缩[9] 资产配置策略 - 现金及存款成为通缩周期重要保障手段[9] - 专业技能储备可降低裁员风险并增强再就业能力[11] - 专业技能支持副业拓展以提高家庭收入水平[11]
7月起,中国将迎来5大趋势性转折,谁先转变,谁先站稳!
搜狐财经· 2025-07-10 00:22
宏观经济 - 高盛预测中国2025年上半年GDP增速为5.2% 远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平均水平 [1] - 6月CPI同比上涨0.1% 较5月回升0.2个百分点 [1] - 消费需求低迷 结婚和出生人口数量下滑 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 [1] 房地产行业 - 2022年起国内房价进入长期下跌趋势 三四线城市先跌 后蔓延至一线城市 [3] - 环京楼市平均房价跌幅超50% 一线城市相对抗跌 [3] - 7月起二三线城市房价跌幅将放缓 一线城市开始补跌且跌幅扩大 [3] - 建议一线城市持有"老破小"等房产的业主尽早抛售变现 [3] - 2024年起5年内将提供600万套保障房 年均120万套 价格低于周边商品房 [11] 金融行业 - 前5个月居民银行存款减少2.46万亿元 去年同期增加9873亿元 [8] - 5月单月居民存款减少1.17万亿 连续四个月净流出 [8] - 居民存款转向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投资渠道 [8] 人口与社会趋势 - 全国结婚登记仅181万对 同比减少15.9万对 降幅8.1% [13] - 《婚姻登记条例》草案取消户口限制 简化登记流程 [13] - 多地出台政策限制彩礼金额 提倡零彩礼 预计下半年结婚登记人数有望反弹 [13] 科技行业 - 人工智能应用加速普及 无人出租车、无人配送车等已投入实际应用 [14] - 智能客服、送餐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替代人工岗位 [14] - 预计更多重复性工作岗位将被AI取代 需加强AI技能学习 [14]
7月起,4大“降价潮”袭来!不是福利,而是提醒,你准备好了吗?
搜狐财经· 2025-07-07 15:16
资产缩水 - 房地产、制造业和互联网行业全面收缩,裁员降薪已成为企业常规操作 [3] - 应届生就业市场竞争白热化,工资悄然下滑 [3] - 银行存款利率持续走低,三年期定存利率跌破2% [3] 楼市低迷 - 二三线城市房价率先下跌,一线城市2023年加入下行通道 [5] - 上海中心区域房价从2021年高峰时的9.6万元/平方米跌至2025年上半年的6.5万元/平方米,跌幅超过30% [5] - 2025年2月全国百城二手住宅均价为14071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42%,同比下降7.26% [5] - 一季度全国百城新房成交面积同比下跌超过40%,百强房企销售额暴跌45.8% [5] 车市激战 - 超过30家主流车企参与史诗级降价潮,包括特斯拉、比亚迪、奔驰、宝马等 [7] - 部分车型降价幅度高达62%,中低档汽车普遍降价1.5万-2万元,进口高档车降幅近10万元 [7]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行业竞争从增量转向存量 [7] - 2025年一季度汽车行业利润率跌至3.9%,低于制造业6%的平均水平 [7] 家电市场 - 空气炸锅、洗衣机、吸尘器等常见家电价格普遍下跌10-15% [9] - 新兴小家电如空气炸锅和电动拖把新品上市价仅为几年前旗舰机的一半 [9] - 北京市商务局将智能马桶、扫地机器人等纳入以旧换新补贴范围,补贴幅度为最终售价15% [9] 通缩风险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微降0.1% [10] - 消费市场持续疲软,商品滞销成为常态 [10] - 企业被迫裁员降薪,招聘市场寒冬凛冽 [10]
7月起,四大“降价潮”来了:有人偷着乐,有人更焦虑!
搜狐财经· 2025-07-05 07:41
经济通缩周期 - 2025年上半年中国CPI同比下降0.1% 表明经济进入通缩周期 [1] - 通缩导致现金购买力上升 但消费市场低迷 企业裁员降薪 招聘需求下降 [1] 房地产行业 - 2022年起二三线城市房价下跌 2023年一线城市加入下跌行列 [5] - 上海中心区域房价从2021年9.6万/平米跌至2025年6.5万/平米 跌幅超30% [5] - 房价下跌原因包括持续调控政策发酵 房价收入比过高(一线城市超40 二三线20-25) 居民收入增长乏力 [5] 汽车行业 - 比亚迪 吉利 小米 理想等品牌降价 中低档车降1.5-2万 高档进口车降近10万 [7] - 降价原因包括中产收入下降导致需求萎缩 新能源车大量入市造成供大于求 资本涌入加剧竞争 [7] 小家电行业 - 2025年空气炸锅 洗衣机等小家电价格下跌10-15% [9] - 降价原因包括产品更新换代快导致老款清仓 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抑制换新需求 [9] 猪肉市场 - 猪肉价格跌破20元/斤至16-17元 较前期30多元/斤下跌近半 [11] - 价格下跌源于前期养殖扩张导致供大于求 消费者转向低脂肪肉类 [11] 整体影响 - 四大降价潮涉及房地产 汽车 小家电 猪肉行业 [3][5][7][9][11] - 通缩周期下商品性价比提升 但相关行业经营压力增大 [11]
存款大逃亡!5个月2.4万亿居民存款“搬家”,钱都去了这5个地方
搜狐财经· 2025-06-26 06:58
银行存款流失情况 - 前5个月居民银行存款减少2.46万亿元,去年同期为增加9873亿元 [1] - 5月单月居民存款净流出1.17万亿元,连续四个月净流出 [1] - 中小银行揽存压力显著增大 [1] 存款流失原因 - 银行存款利率连续下调至"1时代",创历史新低 [4] - 储户因存款收入过低转向其他投资渠道 [4] 资金流向分析 银行理财产品 - 4月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增长2.1万亿,总规模达31.3万亿创历史新高 [6] - 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2.4%-2.8%,显著高于存款利率 [6] A股市场 - 前5个月8200万存款流向A股,占流出总额33.4% [9] - A股新开户数增长62.3%,新增散户873万 [9] 公募基金 - 5月底公募基金规模突破29.7万亿,较年初增长3.6万亿 [12] - 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安全性较高,股债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风险较大 [12] 提前还贷 - 房贷利率从5.88%降至3%,促使提前还贷行为增加 [14] - 房价下跌导致炒房客抛售房产变现 [14] 消费市场 - 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万亿,同比增长5.2% [16] - 旅游、餐饮、娱乐等中低端消费回暖,高端消费仍低迷 [16] 行业影响 - 银行存款吸引力下降,资金大规模流向理财、股市、基金等领域 [17] - 消费市场部分回暖但全面复苏仍需收入增长和信心恢复 [17]
盘点可用于防御的五类资产
天天基金网· 2025-06-12 19:43
核心观点 - 投资组合中需平衡进攻与防守,配置避险资产可降低波动性并应对市场不确定性 [2] - 避险资产具备低相关性、高流动性和抗跌性特征,但通常收益率低于风险资产 [4] - 五种主要避险资产包括现金等价物、债券、红利资产、黄金和大宗商品,各具差异化功能 [6][21] - 不同市场环境下避险资产表现分化:通缩利好债券、滞胀利好大宗商品、地缘冲突利好黄金 [24][31] 资产防御性定义 - 避险资产指内在价值稳定、价格波动小或抗跌的资产,与风险资产形成互补 [4] - 核心作用包括降低组合波动(缓冲市场冲击)和提供高信用流动性(稳定现金流) [4] - 受"不可能三角"制约,避险资产通常牺牲高收益换取低风险和高流动性 [4] 五大避险资产分析 现金及等价物 - 货币基金为核心配置,具备准储蓄特性(无申赎费、T+0流动性) [9] - 通过同业存款(利率谈判优势)、短期债券(1年内期限)和债券回购(质押担保)提升收益 [9] 债券资产 - 国债防御性最强(国家信用背书),信用债波动较大但收益更高 [11] - 基金配置选择包括短债/中短债/长债基金,收益来源为利息+价差 [12] 红利资产 - 高股息率(超越国债/理财收益)提供类债现金流,公用事业/银行/能源行业为典型代表 [14] - 基金优选红利低波/质量指数基金,通过多因子筛选增强防御性 [15] 黄金 - 兼具货币/金融/商品属性,历史危机中作为硬通货抗贬值(如2022年俄乌冲突期间沪金涨110%) [17][30] - 无稳定现金流,价格波动高于债券,可通过黄金股基金或指数基金配置 [18] 大宗商品 - 工业金属(铜/铝/锌)需求稳定,能源/农产品可对冲供应中断风险 [20] - 基金工具包括豆粕/原油/有色金属指数基金,滞胀环境下表现突出 [20][28] 市场情景表现对比 - **经济通缩**:债券最优(利率下行驱动),大宗商品最差(2008年金融危机案例) [26][27] - **经济滞胀**:大宗商品领涨(石油危机期间原油/黄金表现),债券承压(利率上行) [28] - **地缘冲突**:黄金显著跑赢(2022年俄乌冲突推动金价创历史新高) [30][31] 配置策略建议 - 复杂宏观环境下需多元化配置,分散至不同避险资产以增强组合防御性 [32] - 动态调整配置重点(如通缩期增配债券、冲突期增配黄金)可优化风险收益比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