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老龄化
icon
搜索文档
老,无所“依”|青山资本2025年度研究报告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16 12:16
以下文章来源于青山资本 ,作者青山投研中心 青山资本 . 青山资本,天使投资机构,专注消费领域。主张独立思考、价值投资。致力成为创业者最早、最重要的 支持者,与优秀年轻人一道,创造美好生活,重仓中国。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2020中国早期投资机构十 强、北京基协2020中国天使投资机构十强。 引言 衰老是一场无法逃避的时间游戏。当头发、记忆和存在感越来越少,当曾经渴望的时间和自由多到让人手 足无措,当生命的节拍变得稀疏而平缓,当大规模的人开始步入老年,老龄化就不再是遥远的统计命题。 一个群体正在快速膨胀,持续拷问我们的社会。而抛开现有的假设和刻板的印象,我们是否真正了解他 们? 有人恐惧,把衰老读作退场与隐身,他们说"老年人无欲无求,没有烦恼";有人贪婪,把银发当做待开发的 蓝海,他们说"老年人平均每天上网四小时","几乎所有老年人都在用护肤品"。当现实充满了忽视和误解、 数据充斥着偏差和虚假,当恐惧和贪婪交织成为普遍叙事,真相是被放大了?还是抹杀了? 市场上形形色色的抽样调查,是谁的生活,又遗漏了谁的故事?当制度、服务和商品以"老年人"为对象设计 时,我们是在回应真实的需求,还是在满足研究者和商家的想象? 与此 ...
新闻1+1丨老年人口超500万,北京构建怎样的养老服务体系?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1 08:50
杨志伟:2024年北京市的常住老年人口比2023年增长了19.2万人,首次突破500万人。从过去五年的数据看,北京市的常住老年人口平均以1%的速度在增 加,是个稳定增长的态势。按照这样的一个增长速度,预计到2031年北京市将正式迈入重度老龄化社会。随着这一趋势的发展,老年人口的增多,整个老年 人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应该说对全社会的形态都是很大的改变。面对这样的形式,不论是我们政府的各个部门,还是社会的各个方面,还是我们市 场的各类主体,乃至于我们每一个家庭,都应该去积极应对老龄化的趋势。 截至2024年底,北京老年人口超500万,达到了514万,占常住人口的23.5%。如何客观认识北京老年人口的规模及其影响?北京老龄化具有哪些不同特点? 面对老年人各不相同的身心状况,复杂多元的养老需求,北京又在怎样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新闻1+1》连线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杨志伟, 带来分析解读。 怎么看待北京老年人口的规模和数量 未来如何更好照顾这些老年人? 为他们提供养老服务需要注重什么? 老龄人口的占比上升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 杨志伟: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我们也称之为"老老人",是整个养老服务体系的重点的 ...
新闻1+1|老年人口超500万,来看北京的“养老答卷”
央视网· 2025-09-11 06:25
央视网消息:截至2024年底,北京老年人口超500万,达到了514万,占常住人口的23.5%。如何客观认识北京老年人口的规模及其影响?北京老龄化具有哪 些不同特点?面对老年人各不相同的身心状况,复杂多元的养老需求,北京又在怎样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新闻1+1》连线北京市民政局副 局长杨志伟,带来分析解读。 怎么看待北京老年人口的规模和数量 未来如何更好照顾这些老年人? 杨志伟:2024年北京市的常住老年人口比2023年增长了19.2万人,首次突破500万人。从过去五年的数据看,北京市的常住老年人口平均以1%的速度在增 加,是个稳定增长的态势。按照这样的一个增长速度,预计到2031年北京市将正式迈入重度老龄化社会。随着这一趋势的发展,老年人口的增多,整个老年 人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应该说对全社会的形态都是很大的改变。面对这样的形式,不论是我们政府的各个部门,还是社会的各个方面,还是我们市 场的各类主体,乃至于我们每一个家庭,都应该去积极应对老龄化的趋势。 老龄人口的占比上升 给养老服务工作带来多大的挑战? 如何更好完善 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 杨志伟:99%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 ...
29岁港理工校友攻坚出行机器人,获300万美元融资登福布斯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18:43
全球老龄化趋势与养老市场增长 - 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从2021年7.61亿增至2050年16亿 增长超过一倍[2] - 全球养老市场规模2023年457.2亿美元 预计从2024年492.9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981.9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9.0%[2] 途龄科技创立背景与市场调研 - 创始人通过调研全球200家康养机构发现照料压力大是全球性挑战[3] - 创业初衷是将自动驾驶技术转化为智慧出行服务解决老龄化问题[3] - 前期调研帮助精准定位产品方向并直接获得首批客户[4] 融资与商业合作进展 - 获得3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环亚集团等战略投资者[2][4] - 正推进6个项目合作 平均每个项目营收超千万港元[8] - 预计今明两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港元 收入来源包括产品销售与技术授权[10] 产品技术与研发特点 - 开发Libpet APS自主乘客服务机器人和Libpet All-terrain Robot全地形机器人[6] - 全地形机器人采用仿生履带系统 可应对楼梯草地等复杂地形 售价约10万港元[6] - 目标在封闭/半封闭场景实现低速L5级自动驾驶 配备多传感器融合系统[7] - 与全球顶尖汽车制造商合作 引入汽车级标准保障产品安全可靠性[11] 商业模式与战略规划 - 采用项目制合作模式 提供智能硬件+软件+运维的一体化解决方案[8] - 双轨并行策略:直连场景端客户与技术输出赋能传统制造企业[9] - 短期侧重海外市场 因当地老龄化程度高需求迫切[10] - 计划2026年Q1-Q2启动1000万美元融资 用于全球业务拓展[10]
“殡葬茅台”首亏,阴间地产卖不动了?
商业洞察· 2025-09-02 17:36
核心观点 - 殡葬行业龙头福寿园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亿元级亏损 反映行业面临需求疲软和结构性挑战 但墓地价格仍维持高位 行业长期仍受老龄化趋势支撑 [3][9][18] 行业基本面 - 中国殡葬行业受老龄化加速驱动 60岁以上人口达3.1亿人(占比22%) 年死亡人口突破1000万 预计2025-2030年将达1293万人 [22][23] - 行业存在公益性公墓与经营性公墓双轨制 经营性公墓因土地供给受限被视为稀缺资源 价格受市场调控能力较强 [14][16] - 一线城市墓地均价高企:上海9.67万元/墓(折合单价76万元/㎡) 北京8.52万元 深圳6.81万元 广州4.38万元 [30][42][43] 公司经营状况 - 福寿园2025年上半年预亏2.35-2.65亿元 较去年同期2.99亿元净利润大幅转亏 主因墓地销售量减少3800个(同比减少23.3%)导致收入减少4.35亿元 [3][12] - 公司毛利率从2015年77.6%攀升至2024年85.85% 墓地均价达12.2万元/个(单价约20万元/㎡) 为上海新房均价的2.6倍 [5][7] - 亏损直接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压力抑制消费、子公司税务成本上升、商誉及资产减值拨备 [14] 市场异象与乱象 - 墓地价格逆房价上涨且逆需求疲软维持高位 因经营方坚信老龄化长期需求支撑 不愿降价去库存 [18][20] - 存在跨区域炒墓现象:苏州因上海客户涌入导致5年涨价10倍 昆明出现"墓地按揭贷"(最高贷20万/期限10年/利率9%) [28] - 衍生诈骗案件频发:合肥650万元非法集资案(110名老人受骗) 包头7000万元集资案(80%参与者超60岁) 最高涉案金额达18.74亿元 [36][38] 替代需求与行业变革 - "骨灰房"现象兴起:因墓地价格高且需持续管理费 部分消费者转而购买商品房存放骨灰 形成跨城产业链 [38][40][41] - 城投公司加速入场:看中墓地管理费带来的稳定现金流(占墓位总价10%-20%) 且投资回报率高于传统业务 [45][48] - 新型殡葬方式普及:生态葬、树葬、海葬及VR祭扫占比上升 日本出现"太空宇宙葬"(费用2.5万元)反映需求多元化 [50][51]
研讨回顾|姜还是老的辣,AI公益课还是“一起学”的好
腾讯研究院· 2025-08-26 17:35
项目背景与目标 - 腾讯研究院联合多个团队筹备"腾讯长辈AI公益课"系列 旨在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提升AI应用能力[3] - 项目从2023年8月开始推进 已完成4节示例课和初步方案设计[4] - 通过线上研讨会邀请老年教育领域专家对课程方案进行点评与优化[5] 老年人AI需求调研 - 针对60-80岁长者群体的调研发现六大核心需求:出行与生活便利 医疗服务 陪伴与社交 健康管理 娱乐创作 安全与防护[7] - 调研样本为100名长者 发现主要学习障碍是"需要反复练习"和"容易遗忘"[10] - 多数长者倾向先掌握基础功能再实践应用[10] 课程体系设计 - 课程分为生活场景类和艺术创作类两大单元 覆盖AI陪伴 出行 医疗 绘画 视频创作等核心板块[10] - 采用"示范→拆解→跟练→拓展"的功能制教学路径[10] - 每课时长控制在15-20分钟 符合老年人注意力集中时长[16] 课程设计原则 - 避免年龄标签化 倡导"无龄感"课程设计[12] - 采用场景化 生活化 剧情化的保姆级教程 对专业术语进行解释[14] - 简化操作界面 重点解决APP下载等初级卡点问题[14] - 减少文字说明干扰 采用语音解说配合路径图展示[16] - 区分基础版与进阶版教学 基础版聚焦核心功能实现[17] 教学模式创新 - 开发普通话与方言双版本课程 依托混元大模型多模态技术能力[21] - 建立线上课程社群 通过推选班委形成学习小组实现互助学习[23] - 运营1119个课程班级群 通过定期例会支持班级管理者[23] - 设置作品展示平台 通过大赛 征稿等形式激发创作热情[25] 社会价值体现 - 项目体现科技企业社会责任 推动AI技术普惠化应用[3][27] - 通过"老带新"模式实现"老有所为"的社会价值[23] - 探索AI时代应对老龄化的创新解决方案[27]
可靠股份中期净利增22%难回巅峰 内斗未息实控人前妻“炮轰”新董秘
长江商报· 2025-08-26 07:31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49亿元同比增长5.39% 归母净利润2827.86万元同比增长21.81% 扣非净利润2484.60万元同比增长15.39% [1][2] - 分季度看 一季度营业收入2.80亿元同比下降0.98% 归母净利润1858.96万元同比增长1.41% 二季度营业收入2.69亿元同比增长12.98% 归母净利润968.90万元同比增长98.42% [2] - 2020年归母净利润达2.14亿元为历史峰值 2024年归母净利润3117.28万元仅为2020年的15% [1][9][10] 业务构成 - 成人失禁用品收入2.87亿元同比增长4.62% 婴儿护理用品收入2.08亿元同比增长5.6% 宠物卫生用品收入3369.48万元同比下降1.25% 其他业务收入1927.47万元同比增长31.79% [2] - 公司受益于老龄化趋势 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3.1亿人占比22% 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人占比15.6% [2] 公司治理 - 董事鲍佳对中期报告及董秘任命投反对票 质疑关联交易超标(广西杭港关联交易2112.24万元远超300万元门槛)及对外投资失职(某被投企业2024年亏损3439万元 2025年上半年续亏1057万元) [3][8] - 代售杜迪品牌婴儿纸尿裤业务2024年亏损1407万元 2025年上半年续亏310.16万元 [3] - 2021年上市以来已更换近十名高管 2025年拟任董秘被质疑缺乏专业经验 [8] 股权结构 - 鲍佳作为实控人金利伟前妻持股29.13%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4][5] - 2025年二季度巴克莱银行新进持股51.48万股 但同期无国内基金持股 [12][13] 研发与市场表现 - 研发投入持续下降 从2020年5884.02万元降至2024年4504万元 连续四年低于5000万元 [11] - 股价从2021年6月历史高点38.22元/股跌至2025年8月15.89元/股 累计跌幅58.42% [1][11]
林园最新发声:当前A股没有过热 头部公司风险更小 港股已进入牛市
智通财经网· 2025-08-22 07:25
投资哲学 - 核心投资策略为买入并长期持有 不进行卖出操作 [1][7] - 投资视角具有前瞻性 通常提前15年进行布局 [5][11] - 不参与短期炒作 因无法理解其逻辑 [16][17] 中药行业观点 - 中药创新主要体现在古老方子的新应用场景 属于应用层面创新 [9] - 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表现优异 部分企业达到接近17% [8][9] - 疫情期间的高增长属于异常现象 当前业绩回撤属于正常化过程 [9] - 未来20年用药需求预计增长10倍 受益人群将显著扩大 [10] - 78岁以上人群在未来10-20年可能增长至数亿规模 [10] 创新药领域看法 - 创新药研发失败率极高 超过90%的项目无法成功 [5] - 创新依赖人力因素 与老龄化自然规律存在本质差异 [5][13] - 创新能力与学术成绩关联性不强 更多依赖综合能力与创造力 [8][13] 白酒板块评估 - 白酒板块目前处于相对低估状态 [8][14] - 酒文化具有千年历史根基 能够提供精神愉悦不可替代 [8][15] - 人口下降对白酒销量的影响属于行业共同挑战 并非白酒独有 [15] - 年轻人白酒消费减少的担忧长期存在 但随年龄增长消费习惯会转变 [15] 科创板投资立场 - 认可科创板代表新兴生产力方向 包括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领域 [11] - 因无法把握龙头企业而选择不投资 创新领域不确定性过高 [12][13] - 投资方法论与科创板企业特性存在冲突 长期持有策略可能面临归零风险 [13] 当前市场环境判断 - A股市场目前处于偏冷状态 属于周期性正常现象 [16][17] - 港股市场已进入牛市阶段 短期回调不值得过度解读 [18] - 机构资金正在逐步入场 采取趋势跟随策略 [17] - 大市值头部公司风险相对较小 小规模公司风险更高 [19] 资产配置建议 - 投资决策应基于价值判断 选择值得长期持有的企业 [19] - 避免参与不理解的投资项目 警惕题材炒作风险 [20][22] - 持有有价值公司时应保持坚决持有的心态 [21]
林园最新发声:当前A股没有过热,头部公司风险更小,港股已进入牛市
36氪· 2025-08-21 19:35
投资哲学 - 采用"买入并永久持有"策略 强调长期投资而非短期交易 [1][7] - 所有观点基于至少15年的前瞻性判断 关注确定性趋势而非短期波动 [5][11] - 投资方法论与高波动性行业存在根本冲突 拒绝参与无法把握的领域 [13][14] 中药行业 - 中药创新主要体现在古老方剂的新应用场景 并非完全重新研发 [9] - 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表现强劲 部分企业过去十年接近17% [8][9] - 疫情期间的高增长属于异常状态 当前业绩回调属于正常化过程 [9] - 未来20年中成药需求预计增长10倍 受益于78岁以上人口基数扩大至数亿 [10] - 慢性病用药消费量将随老龄化大幅增加 心血管及肾脏疾病需求显著上升 [11] 创新药领域 - 创新药研发失败率超过90% 认为创新依赖人力而非自然规律 [5] - 创新能力的判断与学历无直接关联 更强调综合能力与创造力 [8][13] - 行业龙头更替风险较高 与长期持有策略存在根本性冲突 [13] 白酒板块 - 当前板块处于相对低估状态 千年酒文化具有持续生命力 [8][15] - 白酒满足精神愉悦需求 消费群体随年龄增长自然转化 [15] - 人口下降对全行业构成压力 但行业不会消亡 [15] 科创板投资 - 认可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等方向代表新兴生产力 [11] - 因无法预测行业最终龙头 拒绝参与投资 [12][13] - 企业技术迭代速度与永久持有策略存在根本矛盾 [13] 市场环境判断 - A股市场当前处于偏冷状态 缺乏系统性风险 [16][17] - 外资及险资正逐步入场 采用趋势跟随策略 [17] - 港股已进入牛市阶段 短期回调不影响长期趋势 [18] - 头部大市值公司风险较低 小规模公司风险较高 [18] - 警惕题材炒作现象 全球市场均存在类似风险 [18]
坚林园最新发声:4500点才是牛市起点,当下A股仍是“地板价”!看好“嘴巴”产业链,警惕概念炒作
新浪基金· 2025-08-21 18:06
市场整体观点 - 沪指逼近3800点 但4500点才是牛市真正启动的标志[1][3] - 当前市场仍处于低位 从个股数量和总市值看目前3700多点并不高[1][3] - 市场正朝牛市方向发展且呈现加速趋势 长远看当前位置堪称地板价[1][3][4] - 中国需要一个活跃的资本市场 整体系统性风险较低[1][4][5] 投资策略 - 投资者应在认知范围内选择确定性高的标的 通过长期持有抵御市场波动[1] - 坚持价值导向 重点评估企业是否具备与股价相匹配的内在价值[7][8] - 头部及大市值公司相对风险较低 需警惕炒作概念和热点股的行为[7][8] - 强调不卖策略 认为目前更是入场时机尤其是有价值的公司[4][12] 消费行业 - 消费头部企业完全具备穿越经济周期的能力[2][12] - A股消费龙头估值仍处于较低水平 与国外同类公司相比还很便宜[2][12] - 继续看好与嘴巴相关的消费主线 包括食品饮料等基础消费[2][4] - 食品饮料库存可控 因存在保质期企业不会盲目扩产[2] - 消费股股息率已达历史最高水平 甚至超过一些银行股[11] - 白酒板块相对低估 千年酒文化带来的快乐价值不会消失[13] 医药行业 - 看好创新药和中医药板块 认为目前仍是入场时机[9][10] - 创新药核心优势在于中国工程师和人力资源成本效益以及国内研发环境发展[9] - 预计未来中国在全球创新药领域将占据重要地位 十大医药公司中会有中国企业[9] - 中医药持续创新特别是应用层面创新 总市值与国外公司相比仍然较小[9] - 老龄化将导致慢性病用药需求持续增长 医药市场扩大是必然趋势[9][10] - 预测二十年后慢性病用药需求及对应人群规模将至少增长十倍[11] - 目前医药板块仍被低估 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认知尚不充分[10][11] 港股与A股 - 港股和A股同步 过去一年港股表现比A股更强劲[14] - 港股已经进入牛市 正在朝着牛市方向发展[14] 科技创新板块 - 看好科创板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和未来发展趋势 包括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14][15] - 认为科技创新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市场潜力非常大[14][15] - 但不进行投资布局 因创新领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现有公司成为未来龙头的概率不高[15] - 创新行业变化太快 与长期持有不卖出的投资方法论相矛盾[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