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避暑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人挤人的暑假,这座云南小城避暑也避世
36氪· 2025-08-12 11:53
行业概况 - 普洱市是普洱茶的核心产区,茶园面积达221万亩[2][3] - 普洱市同时是中国咖啡豆的主要产区,已成为中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咖啡主产区[4] - 当地形成"左手咖啡右手茶"的产业特色,咖啡因饮料占据当地饮料市场半壁江山[4][7] 文化遗产 - 景迈山拥有目前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包含5片古茶林和320万余株古茶树[3] - 茶马古道在普洱境内保留较为完好路段,成为重要历史文化遗迹[8] - 唐代《蛮书》记载的"银生城"即今普洱地区,为史籍最早记载云南茶叶的文献[2] 旅游资源 - 普洱年均气温19.5℃,植被覆盖率97.45%,拥有2000多种植物和800多种野生动物,被誉为"中国最后的动植物天堂"[8] - 太阳河森林公园夏季气温20摄氏度左右,可近距离观赏犀牛、小熊猫、猕猴、长臂猿等珍奇动物[8][9] - 当地拥有多个特色咖啡庄园,包括小凹子庄园、炬点庄园和大象庄园,提供咖啡种植加工全流程体验[5] 特色产业 - 咖啡品种主要包括卡蒂姆、铁皮卡、波旁,为都市SOE精品咖啡主要原料来源[5] - 夏季菌类资源丰富,曾出现单朵重达1.06公斤的巨型牛肝菌[9] - 当地特色小吃包括酸醋米线和米干,采用独特豆汤或花生汤烹饪工艺[9] 文化影响 - 电影《一点就到家》取景景迈山,成功推广当地云海景观和慢生活方式[3] - 市区精品咖啡店密集分布,简聿咖啡、Torch咖啡、多嚞咖啡成为网红打卡点[7] - 唐宋时期茶马古道成为茶叶贸易核心通道,长期作为商旅马帮交通命脉[8]
避暑旅游太火,西部、东北酒店爆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3 11:32
避暑旅游需求井喷 - 2025年暑期中东部40℃以上极端高温频破历史纪录,催生全国性避暑旅游需求激增,江苏游客选择浙江安吉等近山水目的地进行"躺平式"度假[1] -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7月"避暑"关键词搜索量同比上涨45%,"避暑游"搜索量环比暴涨近200%,社交平台"凉快城市"求助帖激增[1] - 长线避暑呈现"一路向西"特征,西部/东北成为主要迁徙方向,短途避暑围绕空调、戏水、夜游展开[1] 西部避暑目的地表现 - 同程旅行报告显示中东部游客向西部/东北迁徙,长线订单占比同比提升超10%,青海湖同宝山景区单日游客量达9235人次创历史新高[4][5] - 昆明依托日均170趟高铁形成"2小时避暑圈",云南酒店民宿预订量环比增42%,大理海景房均价达1300元/晚[5] - 青海省机票酒店预订热度环比增超40%领跑全国,云南/内蒙古/贵州等西部省份酒店预订环比增幅均超20%[6] 新型避暑模式崛起 - 浙江安吉"窝囊漂流"颠覆传统玩法,单日门票销售额近40万元,周末客流量达六七千人,配套"窝囊蹦极"等形成亲子游新宠[8][9] - 博物馆夜游成热门选择,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夜间开放后VR展览免排队,00后游客数量同比增17%[9][10] - "跟着赛事去旅游"带动消费,南京奥体周边酒店出租率达90%,淮安比赛期间桔子酒店入住率飙升至110%[11] 出境避暑市场动态 - 南半球反季避暑升温,中国至新西兰机票预订热度环比增超20%,广州-悉尼等航线票价降幅显著[13] - 马来西亚对华免签后酒店预订量同比增43%,欧洲线路中北欧/英国预订量同比增50%/75%[14] - 飞猪平台出境游产品均价降5%,境外火车票/酒店套餐预订量同比增136%/185%[14]
名字自带凉感的滇中小城,太适合避暑了
36氪· 2025-07-30 20:01
玉溪旅游特色 - 玉溪因气候宜人成为避暑优选,年平均气温16.4~24.6℃,海拔1500—1800米,适合慢生活旅行 [3] - 城市干净整洁,公共空间开放,博物馆免费开放展示玉壶春瓶等特色展品 [3] - 红塔山公园、玉溪师范学院等场所提供休闲体验,体育中心可观看中超联赛云南玉昆队比赛 [4] 玉溪生活体验 - 菜市场是生活感最浓厚的地方,提供均价10元的米线、个位数单价的蔬果等特色美食 [4] - 当地特色小吃包括卤香鳝鱼米线、洋芋粑粑、凉米线、香草酸汤鸡等,极具吸引力 [4] 自然景观资源 - 玉溪拥有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三大高原湖泊,抚仙湖以"网红粉沙滩"和清澈湖水著称 [5] - 抚仙湖"四绝"包括界鱼石奇观、车水捕鱼、青鱼阵和铜锅煮鱼,展现独特渔文化 [6][7] - 哀牢山风景区提供原始森林徒步体验,石门峡景区以溪流和自然凉意为特色 [8] 文化民俗资源 -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展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主题 [7] - 戛洒镇平寨村的花腰傣民俗文化包括特色民居、梯田和节庆文化 [8] - 玉溪被称为"大理平替",拥有类似湖光山色但商业化程度较低 [8][10]
哈尔滨:“十八般凉艺”引客消夏
新华社· 2025-07-22 21:35
哈尔滨夏季旅游市场表现 - 波塞冬旅游度假区推出"海岛狂欢节"活动,新增波西米亚风格沙滩,营业时间延长至8月24日 [1] -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突破季节限制,升级打造5000平方米的太阳岛冰雪艺术馆,重现雪博会作品及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 [2] -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7月前两周哈尔滨文旅消费人次环比上涨19% [1] 哈尔滨夏季旅游产品创新 - 推出《遇见·哈尔滨》江上沉浸式演出、国际啤酒节、太阳岛夜公园等多元化消夏体验项目 [2] - 中医文化市集提供养生消暑饮品,形成"十八般凉艺"特色产品体系 [2] - 劳动公园等城市绿地开放共享点位增至27处,总面积达14.8公顷,覆盖全市9区9县 [2] 哈尔滨气候优势利用 - 利用凉爽气候优势打造避暑胜地,吸引大批海内外游客 [1] - 冰雪艺术馆实现"夏日飘雪"体验,创造"一秒入冬"的差异化卖点 [2] - 园林部门结合气候特点开放城市公园共享空间,提供就近避暑场所 [2]
去这座东北小城避暑的人,帝王蟹都吃腻了
36氪· 2025-07-17 11:28
珲春避暑旅游 - 珲春8月平均气温仅21.2℃,森林覆盖率高达86%,是避暑胜地[2][4] -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61天(2024年),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率100%[5] - 连续7年上榜"中国最美县域榜单",生态旅游资源丰富[5][10] 边境文化与历史 - 中国唯一中俄朝三国交界城市,拥有"一眼望三国"的防川景区[2][3] - 土字牌界碑见证1886年中俄边界谈判历史,保留图们江出海权[3][6] - 防川村为唐代"日本道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具历史文化价值[2][4] 生态资源与保护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核心区,野生东北虎、东北豹重要栖息地[4] - 敬信湿地年接待近百万只候鸟,含白尾海雕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4][8] - G331国道沿线设置"猛兽出没"警示牌,体现人兽共生理念[4] 特色美食产业 - 珲春烧烤以大串著称,排骨筋、羊腰等特色部位受追捧[9][10] - 帝王蟹批发价120-160元/斤,较常规市场价(250元/斤)低40%[10][12] - 朝鲜族冷面、打糕、石锅拌饭等民族美食构成完整餐饮体系[12] 海鲜贸易与加工 - 重要海产品进口加工集散中心,实现帝王蟹、板蟹(60元/斤)自由[10][12] - 大黄贝、北极贝等贝类通过姜葱炒、炭火烧等烹饪方式形成产业链[11]
新消费派丨 “北客南游”?从“找凉快”到“造热闹”,避暑旅游催生新玩法
新华财经· 2025-07-16 20:49
暑期避暑旅游市场趋势 - 极端高温催生避暑旅游刚需,北方地区如内蒙古根河市显示39.5℃高温,黑龙江漠河北极村空调安装需排队一周[1] - 传统避寒胜地海南三亚因夏季最高温34℃、最低26℃的舒适气候成为北方游客避暑新选择[2] - 海南五指山、万宁、儋州、陵水等依托海洋和山地调节气温的城市也成为避暑新宠[3] 避暑旅游目的地多元化 - 中国气象局推出16条全国暑期避暑旅游路线,覆盖21个省60余座城市,包含北方传统避暑区和南方高海拔凉爽区域[3] - 路线设计特色鲜明,如"林海秘境·踏青寻幽"、"草原天路·北疆穿行"、"22℃清凉密码·醉美吉林"等[3] - 避暑游目的地资源不断突破传统认知,消费者基于微气候优势重新审视旅游资源价值[4] 避暑旅游消费升级 - 避暑模式从被动"避"转向主动"玩",溯溪、漂流等亲水项目成为新潮流[5] - 浙江杭州九溪十八涧因清凉美景成为网红打卡地,游客过多导致"堵人"现象[6] - 浙江安吉县深溪峡谷漂流2024年暑期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单日最高收入突破200万元,三个月营收达5000万元[6] 文旅产业创新发展 - 安吉构建立体化玩水体系,包含20条生态漂流、9大亲水乐园、5处瀑布景观,水上活动类项目总数达28个[6] - 安吉文旅与抖音生活服务合作推出"零佣金+流量扶持"政策,吸引4家头部文旅企业签约[7] - 首创"苏超足球×安吉玩水"主题联动,将运动激情与水文化深度交融[7] - 避暑文旅向综合场景体验转型,满足游客新奇探索、互动连接、文化浸润等深层需求[7]
兴安盟打造北纬47°避暑旅游新地标
内蒙古日报· 2025-07-16 09:36
兴安盟避暑旅游产业概况 - 兴安盟获评全国首批"避暑旅游目的地",依托地理地形、气候资源与生态环境三重优势,夏季平均气温22℃,空气质量优良率98.1%,负氧离子浓度达世卫组织"特别清新"标准三倍以上 [1] - 阿尔山市森林覆盖率81.2%,年均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2.3万个,形成立体气候景观与纯净生态环境的核心竞争力 [1] - 乌兰毛都草原打造草原民宿集群、游牧文化体验等沉浸式产品,洮儿河国家湿地公园开发漂流、亲水嬉戏等亲自然项目 [2][3] 产品创新与消费升级 - 阿尔山推出森林康养、研学旅行、露营度假等深度产品,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1.6天延长至2.5天 [2] - 消费结构优化:温泉疗愈、森林SPA等新兴消费增长,景区门票等基础消费占比下降 [2] - 开发"避暑+康养/研学/夜游/节庆/文创"等精品路线,形成多元业态体系 [5] 基础设施与品牌建设 - 落地阿尔山鹿角湾温泉度假营地、氧心森林浴道等重点项目,提升接待能力与体验品质 [3] - 通过旅游节庆、特色活动、美食文化推广持续强化品牌影响力 [3] - 发布《兴安盟避暑气候资源白皮书》等科学成果,论证北纬47°黄金避暑带稀缺价值 [4] 战略发展规划 - 构建"温泉+森林+气候+体育+冰雪"多元康养产业体系,带动旅游人数与收入增长 [4] - 阿尔山市计划优化全季旅游体系,打造全国生态旅游标杆 [5] - 乌兰毛都草原结合原生态山地草原与游牧文化,形成差异化产品矩阵 [2][3]
极端高温吓跑全国多少游客?
华尔街见闻· 2025-07-10 17:57
高温对旅游行业的影响 - 全国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杭州39.3℃、新疆托克逊39℃、吐鲁番38.4℃、安徽广德38.4℃、河南西平38.2℃,华东地区尤为严重[14][15][17] - 高温导致旅游目的地偏好变化,凉爽地区如吉林、云南大理、新疆阿勒泰等成为热门选择,东北长白山、延吉等地亲子游需求激增[21][22][23][24][26][27] - 欧洲同样受高温影响,81%的欧洲人因气候变化调整假期计划,南欧国家旅游收入预计下降,北欧避暑需求增长[37][38][39] 旅游消费行为变化 - 吉林省暑期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35%,租车预订量增长96%,门票预订量增长122%[22] - 新疆禾木景区住宿价格飙升,布尔津携程度假农庄一晚3054元,网红民宿优惠价2880元,喀纳斯禾木假日度假酒店起步价1380元[30] - 消费者为凉爽体验支付溢价,心理安全感成为主要驱动力,家庭出行预算优先考虑避暑[33][35] 行业应对策略 - 夜游经济兴起,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开启晚间营业模式,夜市和动物园夜游项目爆满[46][47][49][50] - 室内景区如科技馆、主题乐园、书店成为高温避难所,商家通过免费纳凉引流[54][55] - 酒店推出打包套餐,度假型酒店主打"一站式避暑"体验,营销话术转向"凉感诱惑",如"22℃的夏天"[56][57] 长期趋势与挑战 - 极端高温或成新常态,旅游行业需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以适应消费者对凉爽目的地的刚需[60][61] - 假期政策可能需优化,如增设春假、秋假以分散暑期高温压力,平衡行业全年收入[59][61]
超好吃的湖北小城,夏天穿长袖都怕冻着
36氪· 2025-07-10 07:42
气候与地理优势 - 利川市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爽之城"称号,夏季平均气温22℃,是避暑胜地 [1] - 利川位于北纬30度,海拔1079.5米,四周群山环抱,形成独特的高山盆地气候 [2] - 降水、湿度、风速、气压、日照等气候因素组合适宜,被誉为"天然氧吧、中部凉城" [2] 自然景观资源 - 腾龙洞是世界特级洞穴之一,洞内温度14~18℃,兼具地质奇观与清凉体验 [3] - 恩施大峡谷喀斯特地貌壮丽,朝东岩绝壁长达万余米,是"华中第一绝壁" [3] - 齐岳山是南方最大高山草场,风车林立,可观赏秋叶、冬雪雾凇等气象景观 [2][3] - 清江古河床徒步路线包含绝壁、溶洞、瀑布等多样地貌,是探险旅游热点 [3] 人文与民俗特色 - 利川聚居29个民族,土家族文化突出,有灯歌、肉连响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7] - 龙船水乡风景区是民歌《龙船调》发源地,展现水乡文化与土家风情 [3] - 大水井古建筑群和鱼木寨古寨保存完好,是研究土家族历史建筑的重要遗址 [3] 特色饮食文化 - 饮食融合鄂渝湘特色,如南坪鳝鱼结合土家腊肉与川湘辣味 [5] - 建南咸菜有数百年历史,可生吃、炒菜或作面食浇头 [5][6] - 利川莼菜因独特气候水质形成厚果胶层,口感鲜嫩,是地理标志产品 [6][9] - 柏杨豆干采用本地大豆与泉水制作,工艺独特难以复制 [6] 旅游发展定位 - 利川整合山、水、洞、寨等资源,提供一站式避暑与自然体验 [4] - 相比恩施、神农架,利川以高性价比和多样化景观形成差异化优势 [4]
极端高温吓跑全国多少游客?
虎嗅APP· 2025-07-09 21:21
高温对旅游行业的影响 - 极端高温导致旅游目的地偏好显著变化,避暑成为首要需求[16][17][27] - 东北地区(长白山/延吉)和西北地区(阿勒泰)成为暑期热门,吉林酒店预订量同比增35%,门票预订量增122%[17][19][20] - 欧洲同样出现避暑旅游趋势,81%欧洲人因气候变化调整假期计划[34] 旅游消费行为变化 - 消费者愿意支付溢价获取凉爽体验,新疆禾木景区民宿价格达2880-3600元/晚[22][23][24] - 家庭游客将避暑视为刚性需求而非可选消费[28][30][31] - 社交媒体推动"凉感营销",实时气温成为核心卖点[44] 行业应对策略 - 夜游经济崛起,博物馆/动物园延长营业时间吸引游客[40] - 室内景区(科技馆/主题乐园)成为高温避难所,客流显著增加[43] - 酒店推出"全包式"度假套餐,减少游客户外活动需求[43] 长期行业趋势 - 高温可能重塑旅游淡旺季分布,催生错峰出行需求[46] - 气候变化将持续影响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北欧或受益于避暑需求[34] - 现行假期制度面临挑战,需考虑增设春假/秋假分散暑期压力[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