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
搜索文档
中信建投:AI+IP助力高增长 漫剧高潜力赛道爆发
智通财经· 2025-10-29 14:49
漫剧行业爆发式增长原因 - 得益于AI发展,漫剧在制作成本、制作周期等方面比肩真人短剧,成为微短剧市场增量 [1] - 长中短视频平台的流量扶持和高ROI驱动供给增长 [1] 漫剧未来增长潜力 - 漫剧高增来自AI助力玄幻和科幻等多元类型网文改编,使高制作要求的IP得以落地 [1] - 漫剧与真人短剧在用户画像上存在互补关系,增量空间巨大 [1] - 漫剧以低成本、短周期优势有望成为影视试验田,完成从市场验证到IP孵化,从短剧到长剧的进阶路径 [1] - 季播、角色或IP账号运营能放大IP效应,催生漫剧衍生市场 [1]
广告人的终局是做网红?
36氪· 2025-10-16 19:12
过去两周,小米和雷军就已经在舆论上连续"翻车",据说雷军个人的抖音账号在30天内掉粉超30万。 企业家的IP魔法开始失灵了。 我是一直不主张企业家做IP的,甚至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企业家IP破产于2025》来表达我的担忧。 不过我并不反对 IP 本身,只是我认为,最应该做 IP 的,不是企业家,而是广告人。 我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是《大厂品牌部大撤退》,一篇是《广告业现状》。文章发布后,后台加我的广告圈朋友越来越多。原本以为大家会聊趋势、聊平 台,结果问得最多的,却是各自的职场困境。 目前是一个行业调整期。很多人开始尝试做freelancer,觉得更有掌控感,不用再卷,也不用在公司里耗着。如果能自洽,我觉得挺好,这本身就是一种成 功。 但来找我聊天的大多不是这种状态的人。他们大都困惑、摇摆不定,对现在不甘心,对未来充满焦虑。 对这样的广告人朋友,我通常会说:freelancer可以是一个阶段,但别把它当成终点。 如果条件允许,尝试自己做一个IP,去打造一个能被别人记住的名字。 因为freelancer本质上仍然是打工。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去挂靠。 客户找你,可能是因为你够专业,也可能是因为你配合度高、价格合适、方便沟 ...
AI越流行,广告人越应该当网红
虎嗅· 2025-10-16 14:39
企业家IP的挑战与行业观察 - 小米和雷军在舆论上连续翻车,雷军个人抖音账号30天内掉粉超过30万[1] - 企业家的IP魔法开始失灵,有观点认为企业家IP将破产于2025[2][3] 广告行业现状与从业者困境 - 广告行业处于调整期,传统4A厂牌正在淡出,人或者说IP正在成为行业中心[20][21] - 许多广告人感到困惑、摇摆不定,对现状不甘心,对未来充满焦虑[7] - 越来越多广告客户在找合作时不再只盯着公司背景和厂牌,而是在找人[21] 个人IP对广告从业者的战略价值 - 对广告人而言,做freelancer可以是一个阶段但不应该是终点,真正能穿越周期的是信任和影响力的积累[8][12][13] - 当名字有了辨识度,有了自己的方法论、观察视角或作品风格时,客户才会因为"你是谁"而来,实现从接单者到创造者的转变[13][14] - 在AI时代,人的存在感正在贬值,但判断、风格、表达等构成个人辨识度的要素反而更加稀缺,形成长期护城河[79][81][82] 广告行业的本质与历史传统 - 广告行业本质上是创意、智慧密集型的服务业,产品不可标准化,判断无法自动化,执行极度依赖个体之间的理解和磨合[73] - 广告行业的历史是一部"人名史",许多著名广告公司都以创始人名字命名,如JWT、BBDO、Leo Burnett、Ogilvy & Mather等[52] - "广告人"称谓强调个性表达,核心资产是人不是体系,行业保留着"作品意识",让行业不只是关于投放、预算和数据[44][47][48] 不同行业对IP的适应性差异 - 资本密集型、规模驱动型行业高度依赖流程化和标准化,对IP保持天然警惕,因为IP带来的不确定性被视为风险[61][64][66] - 高度依赖经验、判断和人本魅力的行业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都有把名字变成品牌的文化惯性[58] - 马斯克把个人IP和企业战略深度绑定是例外模式,成立基础是极致的控制权、技术稀缺性和强势的资本故事[70][71]
万达电影(002739):如何重拾增长逻辑?线下分发与IP运营!
新浪财经· 2025-10-05 18:35
行业基本特征 - 电影行业是文化与传媒行业中最为经典的内容形态,其本身规模不大,但具备制造爆款的特质,拥有强大的消费牵引力和穿透各圈层的传播能力,因此吸引了众多具备不同资源禀赋的参与者入局 [1] - 电影行业的上游为制作与发行环节,下游为院线渠道,影院作为渠道和零售场景,其扩张存在一定惯性,除了票房表现,如何运营好影院更为关键,非票业务经营是影院经营的关键 [1] - 影视行业最大的弊端在于产能供应难以放量 [1] IP与用户沉淀 - IP并非金矿,而是一种沉淀用户的有效方式,打造爆款IP与经营IP是完全不同的两门生意 [1] - 电影行业沉淀用户的另一有效方式是通过票务平台,例如猫眼等互联网平台,以票务为核心来沉淀观影用户 [1] 技术变革影响 - 内容产业的AI新叙事有望体现在三个方面:AI重塑制作环节、AI作为先进生产力极大释放供给端活力、分发渠道变得更为重要 [1] 公司协同效应 - 中国儒意收购万达电影后,两家公司具备明显的协同效应,中国儒意在原创剧本和发行上优势突出,万达电影则在线下放映和发行上优势突出 [2] - 在协同架构下,万达电影的核心定位在于线下分发与空间运营,中国儒意负责产出爆款内容并进行线上分发,万达电影则承接并配套进行线下的发行与影院运营 [2] 公司业务战略 - 以影院为核心的空间运营包含两方面:影院放映业务的运营,以及影院的非票业务经营,目标是在影院的独立空间中运营出更多收入项并提升盈利能力 [2] 公司财务预测 - 预计公司2025年实现营收136.78亿元,归母净利润8.57亿元,对应PE为30倍 [2] - 预计公司2026年实现营收151.36亿元,归母净利润12.32亿元,对应PE为21倍 [2] - 预计公司2027年实现营收160.10亿元,归母净利润15.97亿元,对应PE为16倍 [2]
上海电影20250910
2025-09-10 22:35
公司及行业 * 上海电影公司 通过收购上影元子公司股权 将上影集团和美影厂的核心IP纳入旗下 共计60个 包括独占及非独占类影视和动画作品[13] * 行业涉及影视 IP开发 授权衍生品 实景娱乐[2][11][15] 核心观点与论据 IP的优势与本质 * IP具备跨周期性 轻资产和强网络效应三大优势 能穿越经济周期 降低贴牌成本 并通过用户认知度提升商业价值[2] * IP不仅仅是内容 而是一个明确的文化符号 真正被认可为IP的资产并不多 关键在于是否形成了广泛认同的文化符号[3] * 成功IP需具备正循环模型 符号化和延展性 开放世界观及组合性四大要素[2][6] IP的价值体现与评估 * IP价值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电影 剧集 游戏 图书等短期收入 第二层是授权和衍生品收入 包括消费品授权 玩具授权 服装联名 这部分收入较稳定且毛利率较高 第三层是线下实景娱乐 如主题乐园[11] * 传统影视公司的PE通常在十几倍到二十倍左右 而IP类公司的PE则可能高达50多倍 如三丽鸥 迪士尼等 这是因为IP类公司享受长期溢价 盈利质量更高 更稳定[10] * 评估影视公司和游戏公司的利润预期通常基于即将上线的电视剧 电影或游戏的票房潜力 但这种方法忽略了IP库的再生价值 即IP不仅体现在单一作品的价值 还包括长期开发和衍生品收入[8][9] 公司战略与布局 * 上海电影现行战略总结为3+1+X 即发行放映内容基本盘加上核心业务板块中的重点项目开发[2][13] * 公司积极探索超级娱乐空间 利用影城进行IP主题展示 如大闹天宫和黑猫警长主题影院 为其IP价值提供多层次支持[4][15] * 美影厂计划陆续开发旗下IP 包括此前备案的多部电影 预计每年更新两部IP内容 以保持持续热度和市场关注度[16]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上半年上海电影公司收入下降了5% 利润下降了22% 主要原因包括影院业务压力及上半年缺乏新的IP内容产出[17] * 预计2025年盈利2.6亿人民币 2026年3.7亿人民币 后年4.4亿人民币 目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7倍 39倍和33倍[17] * 公司通过中期分红方案 每10股派发0.48元现金红利 总计派发2000多万元 占上半年归母净利润40%[17] 其他重要内容 具体案例与数据 * 三丽鸥通过打造庞大的IP矩阵 每年通过投票选出新形象 并控制出货量 以应对IP老化问题 市值从2020年至今上涨20倍[2][12] *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票房达15.6亿元人民币 超出预期 猫眼预测其最终累计票房将超过16亿元 目前已与30多个品牌进行IP授权合作[4][13][14] * 该电影改编自中国奇谭第一季中的第一集 这一季共有八集 其中其他七集尚未改编 第二季预计在2025年第四季度上线[14] 风险与挑战 * 宣发策略失误可能导致票房预期下调 进而影响股价波动 例如《浪浪山小妖怪》请傅首尔进行宣传反而产生了负面效果 否则票房有可能超过20亿元[8][13] * AI技术的发展可能不及预期 但上海电影公司仍然看好AI战略带来的潜力与机会[18]
奥雅股份计划更换审计机构 公司回应:与财报被“非标”无关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21:29
公司治理变动 - 拟更换年审机构 聘任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为2025年度财务报告和内控审计机构[1] - 财务总监李方悦辞职 董事会同意聘任蔡明利担任新任财务总监[1] - 原审计机构天职国际已连续服务8年 变更出于独立性考虑[3] 审计意见与风险事件 - 2024年度审计报告被出具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2] - 三只私募基金(熙华长睿1号/珠海横琴观致精选8号/聚融汇-祥洪贰号)被公安机关采取限制措施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均已逾期未赎回[2] - 案件处于侦查阶段 公安机关尚未解除基金账户冻结措施[2] - 公司对私募基金的投后管理存在重要缺陷[2] 财务保障安排 - 实际控制人李宝章、李方悦承诺以个人资产弥补基金财产潜在损失[2] - 目前尚未实施资产抵押或第三方担保等具体保障措施[3] 审计费用变动 - 2025年度审计服务费用定为125万元(不含税) 较2024年100万元增长25万元[3] - 其中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从15万元增至25万元 财务报表审计费用从85万元增至100万元[3] - 费用调整基于市场定价原则 考虑业务规模及审计工作量[4] 人事变动细节 - 李方悦辞职后仍担任董事、总经理及多家子公司高管职务[5] - 作为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创新官 直接领导IP与AI创新业务[6] - 新任财务总监蔡明利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曾任职于毕马威、普华永道及碧桂园 2024年6月23日加入公司[6] 股权结构 - 实际控制人李宝章直接持有3426.53万股 占总股本56.80%[5] - 李方悦虽未直接或间接持股 但与李宝章共同为公司实际控制人[5]
恺英网络(002517)2025年半年报业绩点评报告:新游全球发行提振业绩 AI前沿布局深化生态
新浪财经· 2025-09-03 12:4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5.78亿元 同比增长0.89% [1] - 归母净利润9.50亿元 同比增长17.41% [1] - 信息服务业务收入6.57亿元 同比增长65.33% 毛利率90.74% 同比提升1.84个百分点 [1] 游戏业务表现 - 海外发行成果显著 多款游戏位列地区排行榜首位 《天使之战》推动海外营收占比明显提升 [2] - 《龙之谷世界》公测首日登顶AppStore游戏榜TOP1及总榜TOP2 [2] - 《仙剑奇侠传:新的开始》海外版获澳门iOS免费榜第一、台湾GooglePlay免费榜第一及香港双榜前列 并荣获2024十佳海外表现游戏奖项 [2] 技术战略布局 - 通过战略投资布局AI前沿应用 投资全球首款3DAI陪伴应用EVE 集成多模态与情感大模型 [3] - 布局大朋VRAI眼镜 接入百度千帆与DeepSeek-R1/V3系列模型 提供语音及场景识别功能 [3] - 自研形意大模型与织梦大模型 提升游戏开发效率 推动研发自动化与协同化 [3] IP生态建设 - 积累奥特曼等知名IP 重点孵化中华传统文化原创IP《岁时令》 获国家社科基金支持 [3] - 通过AI衍生、VR虚拟人AI短剧等形式强化IP内容全球化传播 [3] 发展前景 - 公司坚持聚焦游戏主业 推进IP品类+创新品类战略 产品分为复古情怀类与创新精品类游戏 [2] - 成熟的长周期运营能力和精准的产品引入机制为海外市场拓展提供保障 [2] - 预测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61.32亿元/72.23亿元/78.66亿元 [4]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25亿元/26.05亿元/27.91亿元 [4]
恺英网络上半年业绩稳增:AI发力、IP蓄力,全球化进程提速
财联社· 2025-09-02 16:10
核心观点 - 公司上半年业绩兼具韧性与成长性 营收25.78亿元同比增长0.89% 归母净利润9.50亿元同比增长17.41% 产品战略围绕内容力、技术力和生态力进行系统性升级 依托IP储备、技术创新与全球化运营能力构建多元战略布局 [1] 海外业务表现 - 海外营收达2.02亿元 同比增长59.57% [2] - RPG游戏《MU Immortal》上线当日登顶欧美多国iOS RPG免费榜 SLG游戏《信长之野望:通往天下之道》在iPhone免费游戏榜单排名第2 策略类和模拟类榜单居榜首 《열혈강호: 귀환》《派对不兽控》在韩国及港澳台市场实现突破 [2] - 海外市场收入前100位自研移动游戏中策略类占比41.38%位居第一 公司另有一款SLG新品处于研发测试阶段 将覆盖港澳台、日韩及新马泰市场 [2] - 《怪物联萌》《天使之战》等游戏将扩大推广范围 巩固港澳台、日韩及东南亚市场 逐步开拓欧美蓝海市场 [3] - 出海策略优先选择国内已验证爆款产品 通过差异化素材创意与精准渠道选择提高获客效率 广告素材制作和用户服务环节引入AI工具提升效率 [3] - 海外业务成为战略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4] AI技术布局 - 聚焦AI+IP两大业务模块 推出《SOON》AI全流程开发平台 可通过一句话需求生成完整可玩游戏 将开发周期从数月缩短至小时级 [5] - 瞄准情感陪伴市场 推出"暖星谷梦游记"AI潮玩品牌 智能玩偶具备情绪识别、体感互动等功能 配合虚拟世界软件形成生态闭环 [5] - 投资企业自然选择开发全球首款3D EVE AI智能陪伴应用 进入内测阶段 依托多模态交互系统及大模型构建虚拟情感连接 提供现实场景同步陪伴服务 [6] - 投资企业DPVR推出首款AI Glasses 配备EIS电子防抖、HDR优化及畸变矫正算法 集成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台 提供语音识图、内容问答等智能交互功能 [6] - AI应用逐步落地构建技术壁垒+多元场景的新型生态护城河 [6] IP与产品储备 - 储备长线IP和开发创新玩法构建多层次产品组合 增强抗周期能力 [7] - 深耕经典传奇品类 重点发力传奇盒子产品 构建游戏、社区和互动内容的一站式聚合入口 [7] - 推出《龙之谷世界》《数码宝贝:源码》《热血江湖:归来》等多款产品 收获亮眼成绩 [7] - 《斗罗大陆:诛邪传说》《三国:天下归心》《盗墓笔记:启程》《古龙群侠录》《笑傲江湖:群侠传》等超十款新品已取得版号 预计下半年至明年初集中发布 [7] - 2024年年流水前十IP产品中游戏营收占比超过73% 展现IP在衍生产业链中的商业价值 [7] - IP布局呈现多元化趋势 深耕《传奇》《传世》IP 孵化"暖星谷梦游记"等原创IP 引入拳皇、射雕三部曲、黑猫警长、奥特曼等知名IP 通过手游、小程序游戏及短视频衍生内容覆盖多年龄层用户 [8] 公司治理与投资者回馈 - 使用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 资金总额不超过2亿元且不低于1亿元 2019年至今累计回购超6亿元 [9] - 控股股东及高管履行将2024年1月1日-2028年12月31日期间税后分红所得用于增持股份的承诺 2024-2025年现金分红累计增持超1.3亿元 [9] - 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9次 累计现金分红12.12亿元 [9] - Wind ESG评级从A级跃升至AA级 在Wind娱乐行业105家纳评公司中排名第一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