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N

搜索文档
这届主流媒体为何“热衷”监督娱乐圈?
虎嗅· 2025-07-09 08:11
媒体MCN化趋势 - 广东日报、南方报业、河南广播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在今年进行多轮改革,明确转向MCN模式[8] -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实施"50人50万"计划,优秀人才年薪超50万元,90%以上采编人员投入新媒体生产[12] -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计划打造5000万级账号若干、10个千万级账号、50个百万级账号[12] - 广东广播电视台着力打造5个千万级账号和50个百万级账号[12] - 河南广播电视台旗下大象MCN全网账号1093个,总粉丝量3.5亿多,月均播放量40多亿[16] 媒体考核机制变革 - 官媒将KPI考核视为系统性变革重要组成部分,机构间开展横向排名,考核粉丝量、播放量等数据[9] - 江西台推动薪酬改革,强化考核激励,向内容生产与经营创收一线倾斜[17] - 吉林广播电视台关停68个产能低下的新媒体账号[17] - 沈阳广播电视台建立市场价值贡献度评估机制,以网络流量及直播带货数据替代传统收视率指标[17] 娱乐内容流量效应 - 近一年来娱乐相关热搜密度呈上升趋势,成为媒体提升粉丝量和点击率的快捷方式[7] - 媒体账号特别热衷明星话题,如同名同姓"邓超"和"杜海涛"被用来蹭明星热度[38] - 媒体主持的微博热搜话题中,娱乐类占比显著提升,辟谣类报道上升137%[45] - 凤凰传奇曾毅手表事件在48小时内引发近20万条信息,全网互动声量超2亿[49] 内容生产模式转变 - 浙江广电旗下MCN培育500余名内容生产者,拥有20余个广电类产品和近百个达人账号[15] - 媒体从自有客户端转向平台做号,成为大号MCN[16] - 部分媒体为找选题盯小红书和抖音,用视频切片配大字标题制作短视频[31] - 权威媒体带头探索流量密码,如"刚刚体"标题形式[21] 行业影响 - 媒体MCN化导致对文娱行业形成"全景式"舆论监督,从作品延伸至私德[60] - 制片方和品牌方选择艺人时更谨慎,商业价值与"安全系数"深度绑定[61] - 内容创作趋于保守,真人电影项目让位于动漫电影[61] - 明星言行被放大审视,娱乐行业避险情绪加剧[62]
报告:预计2025年MCN行业市场规模突破700亿元
快讯· 2025-06-28 19:00
中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经纪机构行业发展 - 截至2025年5月中国网络表演经纪机构(MCN)数量达2 9万家 [1] - 2025年MCN行业市场规模达636亿元 [1] -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700亿元 [1]
中国演出协会报告:MCN数量10年增180倍
贝壳财经· 2025-06-27 22:12
行业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5月,中国网络表演经纪机构(MCN)数量达2.9万家 [1] - 2025年MCN行业市场规模达636亿元,预计突破700亿元 [1] - 过去十年机构总量从2015年160家增至2024年2.9万家,增长超180倍 [1] 监管政策与规范化 - 2021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要求MCN机构取得营业性演出许可证 [3] - 多部委联合完善监管体系,设立内容审核标准,推动行业从流量经济向价值经济转型 [3] - 抖音直播2024年实施"健康分"制度,机构对主播违规担责,100万主播被扣分,76%低分主播整改后未再违规 [3] 行业转型与生态建设 - MCN行业面临竞争加剧、盈利收窄等挑战,但正从"流量至上"向"内容向善"转型 [4][5] - 行业协会强调需平台、机构、创作者协同共建高质量发展生态 [6]
俞敏洪天要塌了,东方甄选主播顿顿离职单干,董宇辉事件再次上演
36氪· 2025-06-19 19:57
主播离职事件 - 东方甄选主播顿顿宣布离职 合约到期后将以"自营产品推荐官"身份继续合作 [2][4] - 顿顿社交账号标签已从"东方甄选主播"改为"随拍领域自媒体创作者" [2] - 离职消息发布后迅速登上热搜第一 网友普遍表示支持 [10] 顿顿的职业背景 - 原名王若顿 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商务英语专业 曾在新东方任教 [14] - 2022年6月成为东方甄选首批核心主播 以英语绕口令 法语诗歌 美声唱段等才艺走红 [15] - 擅长美妆护肤领域 其直播话术被某知名品牌用作销售培训材料 [15] - 2022年7月接手"东方甄选美丽生活"账号 将该垂直账号做到抖音带货月榜前十 个别月份销售额反超主号 [15][17] 对东方甄选的影响 - 顿顿离职前已将"美丽生活"账号做到3000万粉丝 超过主号2800万粉丝 [18] - 董宇辉2023年底离职后 东方甄选流量下滑累计掉粉超百万 顿顿成为关键接棒者 [17] - 2024年6月顿顿直播公开表达对公司管理不满 导致单日掉粉30万 [22][24] - 顿顿曾两次公开抱怨 包括公司决策不透明 公关不作为 个人发展受限等问题 [22][24] 董宇辉单飞表现 - "与辉同行"账号粉丝从首播700万增长至2954万 超过东方甄选2842万 [29] - 开播一周年GMV突破100亿 2024年1-3月稳居抖音带货月榜前五 [33] - 618大促首日销售额达1.76亿元 创2024年单日纪录 美妆专场单日GMV最高达7500万-1亿元 [34] - 董宇辉获2024年"人民文学奖传播贡献奖" [35] 行业现象分析 - 主播个人IP与MCN机构的矛盾凸显 当个体价值超越公司提供的平台时 离职成为常见选择 [37][38] - 东方甄选在董宇辉事件后有意控制主播个人IP 但未能阻止核心人才流失 [29][37] - 直播行业头部主播的议价能力持续增强 机构需重新平衡资源分配与人才保留机制 [37][38]
解码泡泡玛特潮玩界MCN模式:核心是经营顶流IP,专家提醒警惕金融泡沫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1 17:57
公司表现与市场热度 - 泡泡玛特LABUBU系列在拍卖会上创下高价记录,初代藏品级薄荷色LABUBU以108万元成交,全球限量15版棕色LABUBU以82万元成交 [2] - 公司股价达269 80港元,市值3623 3亿港元,创始人王宁成为河南新首富 [2][3] - 2024年自主产品收入从2023年58 58亿元增长至127 22亿元,同比增长117 2% [8] - 品牌价值从2024年50 91亿元提升至2025年103 44亿元,增幅达103 2% [8][9] IP运营策略 - 公司构建"全球艺术家共创网络",与超350名艺术家合作,其中13个IP年收入破亿元 [10] - IP运营模式区别于传统经典IP,采用"先产品后内容"的短链路发展策略,适应数智化与社交化媒体环境 [10] - 专家将公司比作MCN机构,每个IP产品线视为"艺人",核心业务是IP经营而非单纯生产 [10][11] - 采取双轨IP策略:持续推出新IP与深度开发现有IP内涵,拓展衍生品 [11] 产品与市场表现 - 2016年星座系列Molly单个售价59元,套装700多元即售罄,三里屯新店20天销售超8万个,销售额近500万元 [4] - 与《哪吒2》联名的"天生羁绊"系列盲盒在天猫旗舰店售出超10万份 [4] - LABUBU被泰国授予"神奇泰国体验官"称号,获国际明星如Rihanna等公开携带 [4] 国际化扩张 - 2024年境外收入从10 66亿元猛增至50 7亿元,同比增长375 2% [13] - 泰国曼谷LABUBU主题店首日营业额突破1000万元,印尼雅加达门店现排队抢购现象 [12] - LABUBU3 0系列登陆欧美市场,洛杉矶、伦敦门店出现抢购热潮 [12] - 出海模式强调产品线品牌优先于中国公司标签,输出制造业产业链与品牌运营模式 [13] 行业趋势与消费心理 - LABUBU被视为"悦己经济"代表,满足Z世代对情绪波动、个性彰显及收集欲的核心需求 [7] - 盲盒形式以低成本提供惊喜体验,契合年轻群体逆反心理与社交属性 [7] - 专家指出限量销售策略人为制造稀缺性,可能引发市场短期过热情绪 [3][7]
东方甄选、黄子韬纷纷自建品牌做卫生巾,能否解决安全焦虑?
南方都市报· 2025-06-09 14:52
东方甄选自营卫生巾产品 - 公司首款自营卫生巾"纯棉表层卫生巾"正式投产 主打安全亲肤 表层及护翼均使用100%纯棉材料 [2] - 产品将于6月16日在东方甄选App首发 6月18日扩展至全网官方渠道 首批推出240mm和290mm两款规格 [3] - 产品通过敏感肌斑贴测试 无甲醛 pH值弱酸性 参照GB 43631-2023婴儿纸尿裤安全标准 [3] - 生产环节与行业头部企业合作 工厂设置多台监控设备实时监督生产合规性 [3] 行业新进入者动态 - 明星黄子韬联合遥望科技CEO谢如栋等创立朵薇品牌 收购工厂建立"透明工厂" 支持线上24小时监控及线下参观 [4] - 朵薇5月18日直播首秀GMV超4000万元 现货售罄 直播间曝光量5500万 观看量800万 [4] - 开售20天内供不应求 抖音平台5月卫生巾销量第三名 累计销售额5458万元 超越苏菲和护舒宝 [4] - 快手主播辛有志2017年推出棉密码品牌 2023年妇女节单场直播销售25万件 销售额3700万元 [5] 行业背景与趋势 - 2023年"3·15晚会"曝光卫生巾生产乱象后 东方甄选 黄子韬 三只松鼠等相继进入该领域 [2] - MCN机构加速布局卫生巾单品 通过自建品牌和透明化生产应对消费者质量焦虑 [4][5]
MCN难赢舆论战
36氪· 2025-06-09 08:13
事件概述 - 前MCN于5月16日发布声明指控签约达人"特厨隋坡"违反竞业限制条约并开设风格相似的新账号 [1] - 前MCN试图通过舆论施压但结果适得其反 隋坡粉丝量突破200万且舆论一边倒支持隋坡 [4][3] - 事件本质为合同纠纷但前MCN选择公开化处理 导致自身陷入更被动的舆论局面 [2][4] 前MCN策略失误分析 定位偏差 - 声明中混淆"利益诉求"与"情感需求" 用"忍气吞声""拼死一战"等情绪化表述模糊核心诉求 [7][8] - 将普通网民划入对立面 指责其参与"网暴" 进一步丧失公众好感度 [7][8] 执行缺陷 - 采用业余的"备忘录小作文"形式发布声明 被嘲讽团队缺乏基础办公能力 [10] - 对比游絮案例中专业视频呈现(提词器/字幕/证据链) 前MCN沟通方式缺乏说服力 [10][12] 形象管理 - 以机构IP而非个人形象发声 难以触发公众共情 而游絮通过真人出镜弱化"资本"标签 [13] - 自曝设定每月30条视频KPI等细节 强化"吸血打工人"的负面形象 [12] 行业规律揭示 - 舆论战中个体网红天然占据优势 公众倾向将MCN视为"资本"而站队个人 [4][5][13] - 历史案例(微念/东方甄选等)显示MCN普遍难逃"吸血鬼"标签 仅游絮曾短暂逆转但最终败诉 [13][14] - 网民判断多基于情感立场而非事实 非理性站队现象显著 [15][16] 结果影响 - 隋坡团队仅2人即重建顶流账号 前MCN失去核心IP后未能恢复竞争力 [16] - 事件反向提升隋坡美誉度 前MCN公众形象跌至谷底 [16]
镇江康养旅游产品亮相上海国际MCN大会 多举措推动区域文旅融合发展
镇江日报· 2025-06-08 11:57
大会概况 - 2025上海国际MCN大会于6月5日至6日在半马苏河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主题为"创见无界 以全球坐标提升直播经济" 聚焦直播经济与品牌增长的共生生态 [1] - 镇江市文广旅局携特色康养旅游产品参展 展示健康口服醋 葛根养生茶 锅盖面等康养产品及茅山如意香囊 江天禅寺冰箱贴等文创产品 [1] 区域合作 - 镇江市文广旅局联合上海普陀 南京 无锡等"七市一区"启动"MCN赋能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项目 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原则 [1] - 合作内容包括联合举办品牌发布会 体育赛事 文旅体验活动等 目标形成万亿级文旅消费走廊 [1] 产业合作成果 - 5月17日镇江文化旅游(上海)招商推介会签约8个文旅项目 总投资达5 3亿元 两地旅行商签订客源互送协议 [2] - "宜游镇江·康养有道"上海-镇江康养专列首发 采用"高铁+康养+城市IP"创新模式 获《人民日报》 新华网等10余家媒体报道 [2] 未来规划 - 镇江文旅将完善长三角客源互送机制 联合打造特色文旅线路 [2] - 深化产业转型 培育MCN产业生态圈 推动康养产品市场化进程 提升品牌影响力 [2]
2025上海国际MCN大会在沪隆重开幕
第一财经· 2025-06-05 20:41
大会概况 - 2025上海国际MCN大会以"创见无界,以全球坐标提升直播经济"为主题,汇聚全球顶尖数字广告企业、MCN机构、头部电商平台、100余位行业领袖及160余家品牌企业 [1] - 大会由上海市多个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联合主办,为期2天,吸引来自全球10个国家及国内10个省市的800余名参会者 [1][2] - 大会采用"会+展"双轮驱动形式,包含1场开幕式、3场主题分论坛、1场国际合作论坛及13场专题对接会,展览面积超10000平米 [21] 产业生态建设 - 普陀区围绕"数字广告、影视演艺、游戏电竞、创意设计"四大文创产业布局,2024年全区广告业营收超400亿元,数字广告产业链生态闭环基本形成 [6] - 上海市数字广告园区已吸引170余家上下游企业入驻,涵盖精准营销、跨境出海服务、直播电商、数字人、元宇宙等领域 [6] - 大会发起成立首个MCN行业组织"上海国际MCN发展与服务联盟",推动MCN机构从流量运营向全产业链服务升级 [5][7] 区域协同与国际合作 - 大会推动"七市一区"(南京、苏州、常州、泰州、无锡、镇江、南通、普陀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合作,目标打造万亿级文旅消费走廊 [11] - 通过"出海令"扬帆仪式整合政策支持与国际渠道,构建"创作-传播-落地"全链路生态,11月将在沙特举办海外分会场活动 [14][15] - 英国BOP集团等国际机构参与,探讨跨境内容新机遇,菜鸟网络等分享跨境物流经验,推动"本土经验+全球资源"双向互动 [15] 行业趋势与技术创新 - MCN机构角色升级,从内容中介转向供应链整合、电商托管、物流协同等全链路服务,助力品牌出海 [16] - 阿里国际站提出AI赋能跨境电商,京东零售强调内容生态破局,需通过技术应用提升人货场效率 [17] - 行业共识指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数据驱动型价值生态",需平衡内容创新与商业化,构建矩阵式账号布局与垂直品类专场直播模式 [19] 商业对接与成果展示 - "好品街区"展示160多个中外品牌数千款爆品,覆盖8大品类,设立中华老字号专区、非遗专区等特色展区 [20] - 大会揭晓6大机构榜单和2大品牌榜单,包括年度出海突破MCN、年度AI+融合创新榜单等,表彰行业领军者 [20] - 吸引200余家数字广告企业、160余家品牌方参与,SKU超10000件,预计参会人数超5000人 [21]
‘收割’小学生百亿零花钱的隐形富豪,闷声发大财
搜狐财经· 2025-05-30 12:42
公司概况 - 卡游在2024年1月首次递表上市未果后,于2025年4月14日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招股书 [2] - 2024年公司营收超100亿,同比增速达277.78%,经调整利润为44.66亿,综合毛利率高达67.3% [4] - 创始人李奇斌为70后浙江人,中专毕业,曾任职水利员,后转型创业 [6][10] 商业模式 - 核心产品为IP授权卡牌,包括奥特曼、叶罗丽、小马宝莉、火影忍者等,通过稀缺卡玩法激发复购 [26][28] - 经销商策略激进,以零售价5-6折供货,并设置3-10%返点机制,覆盖全国31个省份217个经销商 [30][31] - 2024年营收100.57亿元,同比增长278%,成为行业龙头 [33] 发展历程 - 1990年代李奇斌因家族债务危机辞职创业,发现卡片商机后创立甲壳虫集团,首年盈利超300万 [12][14][16] - 2014年尝试转型动漫乐园失败,导致资金链危机,2018年重新聚焦卡牌业务并获奥特曼IP授权翻身 [18][20][24] - 2021年销售额突破20亿,获红杉中国、腾讯投资,2024年营收规模超越泡泡玛特 [26][33] 战略布局 - 押注主流文化合作,与国画家戴郭邦、金庸IP、国家体育总局等推出联名卡牌 [37] - 拓展产品线至玩偶、文具等,并计划与博物馆合作推出文化联名卡牌 [39][40] - 面临主力IP授权到期风险(如奥特曼2029年到期),需持续寻找新增长点 [35] 行业地位 - 卡游与泡泡玛特并列为潮流玩具领域头部企业,均突破百亿营收,净利润达三四十亿级别 [33] - 毛利率67.3%高于泡泡玛特,体现强议价能力 [4] - 通过IP运营和渠道控制建立壁垒,但需应对监管趋严及市场竞争加剧挑战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