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价格战
icon
搜索文档
宝马奔驰卷入欧洲价格战,推手竟是特斯拉?
凤凰网财经· 2025-09-05 08:02
价格战主导因素 - 欧洲纯电动汽车市场价格战由美国电动车巨头特斯拉主动降价引发,而非中国品牌[1] - 特斯拉采取降价策略旨在遏制其今年以来高达33%的销量跌幅[1] - 价格震荡已迫使宝马和奔驰等高端品牌推动其纯电动车与燃油车实现平均售价平价[1] 高端品牌市场动态 - 宝马和奔驰的纯电动车净平均售价目前已实现与燃油车平价[4] - 7月份高端纯电动车平均售价因入门级车型占比增加而进一步下跌,已非常接近燃油车水平[4] - 奥迪成为市场例外,其产品价格仍维持在较高水平[1] 具体价格案例 - 英国市场宝马iX1纯电动车起售价为43305英镑,汽油版X1 23i起售价为45010英镑[4] - 特斯拉Model 3在英国的月租金在过去一年下降了一半以上,降至249英镑[4] 行业影响与压力 - 纯电动车与燃油车平价趋势对车企利润率构成侵蚀[1] - 价格战给前景疲弱的第三季度业绩带来额外压力[1] - 大众化品牌的纯电动车仍保持30%左右的价格溢价[1]
消息称比亚迪下调2025销量目标,前8个月业绩不及预期
新华财经· 2025-09-04 17:21
销量目标与表现 - 公司2025年销量目标从550万辆下调16%至460万辆[1] - 8月销量37.3万辆同比增长0.15% 1-8月累计销量286.39万辆同比增长23%[1] - 前8个月销量目标完成率52%[1] 销量结构分析 - 8月本土销量29.3万辆同比下降14%[1] - 8月海外销量8万辆同比增长157%[1] - 海外销量占比提升至21%[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713亿元同比增长23.3% 低于预期4034亿元约8%[2] - 归母净利润155.1亿元同比增长13.8% 大幅低于预期211亿元约26%[2] - 上半年毛利率18% 同环比分别下降0.8和1.8个百分点[2] 单车指标 - 剔除比亚迪电子后单车收入14.1万元同比减少0.4%[2] - 剔除比亚迪电子后单车毛利2.9万元同环比分别下降15.3%和8.0%[2] - 剔除比亚迪电子后单车净利润6800元同环比分别下降9%和30%[2] 机构观点与评级 - 德意志银行将2025年净利润预期下调23.3% 维持买入评级但目标价从150港元下调至143港元[2] - 招商证券将目标价从170港元下调至145港元 仍认为公司是中国车企全球化竞争力最强企业[3] - 分析师预计三季度量价和盈利能力重新平衡 四季度单车利润将温和回升[3] 行业环境与公司战略 - 毛利率承压主要受行业价格战和公司增量不增价战略影响[2] - 净利润率下降受终端让利和降低库存影响[2] - 销量目标调整被视为理性决策 有利于战略规划和产销协同[1]
是什么让小型电动车逐渐失去竞争力?
虎嗅· 2025-09-04 12:57
8-10万元纯电小车市场需求萎缩 - 8-10万元价格区间的纯电小车(如吉利星愿、欧拉好猫、领跑B01)出现需求萎缩 [1] - 该细分市场空间狭窄,受10-15万元车型价格下探和6万元以下微型电动车升级需求的双重挤压 [2] - 产品定位处于微型电动车与合资小型电动车之间的妥协地带,缺乏鲜明特色 [3] 细分市场竞争格局 - 除吉利星愿近两个月上险量达25,507辆外,同价位其他车型上险量均未过万 [7] - 五菱缤果PLUS上险量796辆,领跑B01为721辆,纳米01为706辆,宝骏悦也为661辆,海风为543辆 [6] - 数据覆盖7月第一周至8月第三周,反映持续低迷态势 [8] 价格战引发的连锁反应 - 高端品牌如奥迪将产品价格下探至30万元以内,引发行业价格战 [10] - 豪华品牌(宝马、奔驰)可能跟进价格调整,进一步挤压10-20万元主流市场 [12] - 合资品牌(以日系为代表)通过中方供应链主导降低成本,与新势力品牌(小鹏MONA、零跑)竞争 [15] 细分市场面临的结构性挑战 - 10-20万元区间竞争白热化,配置与性价比拉满但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14] - 合资品牌(如大众ID.3)可能将低配车型价格下探至8-10万元区间,冲击自主品牌 [17] - 消费者收入增长后对优质车型需求提升,使该价格区间吸引力下降 [21] 微型电动车市场的替代效应 - 五菱宏光MINI等微型电动车(起售价2万元)通过极致性价比占据市场底部 [23] - 微型车虽存在续航、空间等缺陷,但作为家庭补充车辆需求稳定 [25] - 政策限制(如上海4.6米以下车身无法获牌)促使微型车厂商适度扩容产品 [26] 厂商应对策略与出路 - 部分厂商通过海外市场拓展需求,如上汽通用五菱在东南亚建厂销售五菱缤果 [31] - 8月五菱缤果全球销量达13,724辆,远高于国内上险量数据 [30] - 行业需通过产品线梳理、配置升级和外部市场开拓应对利润压力 [29][32][35] 行业趋势展望 - 8-10万元纯电市场将持续承受高强度挤压 [34] - 厂商需从内部产品变革和外部市场拓展寻找出路 [35] - 行业需观察市场变化过程、方向及稳定时间点 [36]
定制家居企业上半年业绩承压,索菲亚营利双降,“价格战”现象仍存
华夏时报· 2025-09-04 12:25
行业整体表现 - 定制家居行业受房地产下行影响持续承压 多数企业营收和利润下滑 [1][4] - 上半年家装以旧换新和国补政策未能带动业绩回升 行业营收和利润下滑仍是主基调 [2] - 行业竞争加剧 流量分散导致获客及转化难度增加 [4] 索菲亚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45.51亿元同比下降7.68% 归母净利润3.19亿元同比下降43.43%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5亿元 同比增长65.06% [2] - 主品牌索菲亚营收41.28亿元同比下降7.09% 客单价22340元/单 米兰纳品牌营收1.76亿元同比下降26.53% 客单价17285元/单 [2] 索菲亚海外布局 - 出口业务营收3430.37万元 同比增长39.49% [2] - 拥有26家海外经销商覆盖23个国家和地区 为31个国家219个工程项目提供解决方案 [3] - 通过高端零售 工程项目和经销商形式布局海外市场 [3] 志邦家居业绩 - 上半年营业收入18.99亿元同比下降14.14% 归母净利润1.38亿元同比下降7.21% [4] - 受地产调控和消费情绪低迷影响 终端需求阶段性下降 [4] 尚品宅配业绩 - 上半年营业收入15.52亿元同比下降9.24% 归母净利润亏损8066.94万元 较去年同期1.06亿元亏损有所收窄 [4] 顾家家居业绩 - 上半年营业收入98.01亿元同比增长10.02% 归母净利润10.21亿元同比增长13.89% [5] - 计划投资11.24亿元建设印尼生产基地 扩大生产规模缩短供货周期 [6] 行业竞争态势 - 价格战现象持续 定制家居价格降至不足1000元/平米 部分低至数百元/平米 [7] - 部分企业通过降低产品与服务质量恶意压价 破坏行业生态 [7] - 尚品宅配表示因产品具个性化设计属性 单纯价格竞争未呈现愈演愈烈趋势 [7] 未来增长点 - 出海 存量房改造翻新和适老化改造被视为新增长点 [1][8] - 旧改 局改及出海将成为行业新一轮增长引擎 [8] - 索菲亚布局1+N+X战略生态 通过中介物业老客户等进行全域引流 [4]
新秩序悄然酝酿:“储能”来到巨变前夜
36氪· 2025-09-04 11:05
行业价格动态 - 锂电储能系统中标均价从2020年11月的1.06元/Wh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0.49元/Wh 累计降幅超过70% [1] - 2024年储能系统全年中标均价为0.628元/Wh 同比下降43% 最低中标价出现在新疆华电乌鲁木齐项目达0.405元/Wh [4] - 2025年3月新疆华电招标出现0.398元/Wh的超低价报价 被行业视为成本倒挂的自杀式竞价 [5] 产能与供需状况 - 2023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达31.39GW 提前两年超额完成30GW政策目标 [2] - 2024年末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73.76GW 较2020年底3.28GW增长超20倍 [3] - 2024年全球储能电芯产能750GWh与实际出货量314.7GWh存在巨大缺口 产能利用率不足50% [4] - 2025年全球动力与储能电池规划产能超8000GWh 但乐观需求仅2010GWh 供需差距达4倍 [4] 市场竞争格局 - 2021-2024年新注册储能企业超20万家 仅2024年新增9.17万家同比增长17% [3] - 同期有3.8万家储能企业注销吊销 行业洗牌加速 [7] - 头部企业集中度提升 2024年宁德时代储能电池市占率41%达93GWh 毛利率27%显著领先 [5] - 亿纬锂能储能电池出货50.45GWh(宁德时代的54%)毛利率14.7% 海辰储能出货35.1GWh毛利率仅9% [5] - 瑞浦兰钧等企业出现亏损 毛利率低至4.1% 中小企业生存艰难 [6] 政策与行业治理 - 149家储能企业于2025年8月联名倡议反对低价无序竞争 覆盖电池厂及系统集成商头部企业 [9] - 国家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低于成本销售 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清理地方违规补贴 [13][15] - 八部门提出2027年培育3-5家生态主导型企业 推动产业集中和区域聚集 [17] - 2024年上半年新增储能电池产能74GWh 同比减少31% 但下半年头部企业重启扩产计划 [11] - 2025年上半年储能产业链236个产能项目计划总投资4870亿元 设计年产能1700.636GWh [12] 企业财务影响 - 政府补贴对企业利润影响显著 海辰储能2024年获4.14亿元补贴 剔除后实际亏损 [15] - 亿纬锂能2024年获11.6亿元政府补助 占归母净利润近三成 [16] 国际化发展路径 - 行业建议参照日本"经连会"模式成立产业联盟 避免海外市场恶性竞争 [18] - 当前中国储能企业拓展欧美中东市场时存在将国内价格战延伸至海外的现象 [18]
特斯拉打响大六座纯电SUV“反击战”
财联社· 2025-09-04 08:34
特斯拉Model Y L市场表现 - Model Y L上市后销售火爆 8月19日上市至9月初订单达12万辆 日均订单近1万辆 [1] - Model Y L定位大六座SUV 空间更大且后排座椅灵活 适合家庭用户 价格较基础版更高 [1] - 首批用户于9月初开始交付车辆 [1] 特斯拉中国市场销量与竞争态势 - 2025年上半年特斯拉中国市场销量26.34万辆 同比下降5.4% 较去年同期27.83万辆减少 [3] - 市占率从2020年15%峰值萎缩至2025年上半年7.6% [3] - 8月特斯拉中国批发销量83,192辆 环比增长超20% [3] - 中国市场本土品牌通过配置、用户体验和价格优势赶超特斯拉 加剧行业价格战 [5] - 大六座SUV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Model Y L成为特斯拉关键增长点 [5] 特斯拉产品价格与政策调整 - 9月1日Model 3长续航后驱版售价从26.95万元下调至25.95万元 降价1万元 [4] - 降价原因包括与长续航四驱版28.55万元价格拉开差距 且不影响首批用户权益 [4] - 购车政策含8000元车漆减免优惠、5年0息0手续费贷款、1299元充电福利包 截止9月30日 [5] 特斯拉海外市场压力 - 欧盟市场7月特斯拉销量同比下滑超40% 仅售出6,600辆 远低于去年同期11,465辆 [5] - 欧盟纯电动汽车7月总销量同比上升39% 但特斯拉连续第七个月销量下降 [5] - 海外市场持续承压促使特斯拉加码中国市场布局 [5]
Model 3上市不足月“闪降”1万元
每日商报· 2025-09-04 06:20
特斯拉降价事件 - 特斯拉中国于9月1日将Model 3长续航后轮驱动版售价下调1万元至25.95万元 距离新车上市不足一个月 并同步提供已下订未提车用户自动享受新价格及叠加5年免息和8000元保险补贴等优惠 [1] - 此次降价是特斯拉在华新车最快的一次官方降价 引发社交媒体热议 并预示2025年"金九银十"价格战提前开启 [1] 降价原因与市场背景 - Model 3长续航版上市首周订单仅约8000辆 为同期Model Y改款初期订单量的60% 第二周跌出周榜前30名 [2] - 特斯拉8月国产电动汽车销量同比下降4% 前7个月累计零售43.24万辆 同比下滑13.7% [2] - 25万-30万元纯电轿车市场竞争加剧 小米SU7连续六个月月销超2.2万辆 极氪007改款后麒麟电池入门价压至26.99万元 小鹏P7i等竞品将800V高压等技术下放至25万元区间 [2] 特斯拉竞争优势与策略 - 特斯拉二季度整车毛利率保持在17.2% 受益于原材料价格回落 为降价提供缓冲空间 [3] - 公司采用价格手段应对品牌溢价被中国品牌"性价比+生态"组合拳削弱的挑战 [3] - 选择在成都车展期间公布降价 虽未参展但通过"场外抢镜"方式成功吸引市场关注 [4] 市场格局演变 - Model 3从2020年国产初期的35.58万元售价和三个月提车周期 转变为2024年12月被小米SU7以单月销量超越(当月仅售1.46万辆) [4] - 2023年至今Model 3官方指导价历经八次变动 累计最大降幅超7万元 一年期保值率从2022年78%跌至2025年63% 低于同级燃油豪华车平均水平 [4] - 新能源赛道续航、加速、成本已趋同 此次降价预计加剧20万-30万元区间市场竞争 [5] 行业影响与展望 - 特斯拉通过降价在"金九银十"传统旺季前抢占市场份额 有望刺激短期销量增长 [5] - 长期需应对品牌老化和产品迭代挑战 其他品牌是否跟进降价及特斯拉下一步市场策略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5]
定制家居企业上半年业绩承压,索菲亚营利双降,多数企业出海、发力存量房业务
华夏时报· 2025-09-03 22:06
行业整体表现 - 定制家居行业处于房地产下行带来的影响周期中 等待修复 [2] - 多数企业营收下滑 价格战持续 行业竞争加剧 [2][5][6][7] - 家装以旧换新和国补政策有促进作用但未能带动业绩回升 [3] - 行业面临流量分散 获客及转化难度增加的问题 [5][6] 公司财务数据 - 索菲亚上半年营业收入45.51亿元同比下降7.68% 归母净利润3.19亿元同比下降43.43% [3] - 索菲亚品牌营业收入41.28亿元同比下降7.09% 工厂端平均客单价22340元/单 [3] - 米兰纳品牌营业收入1.76亿元同比下降26.53% 工厂端平均客单价17285元/单 [3] - 志邦家居营业收入18.99亿元同比下降14.14% 归母净利润1.38亿元同比下降7.21% [5] - 尚品宅配营业收入15.52亿元同比下降9.24% 归母净利润亏损8066.94万元 [6] - 顾家家居营业收入98.01亿元同比增长10.02% 归母净利润10.21亿元同比增长13.89% [6] 海外业务发展 - 索菲亚出口业务营业收入3430.37万元同比增长39.49% [3] - 索菲亚拥有26家海外经销商覆盖23个国家和地区 为31个国家219个工程项目提供解决方案 [4] - 顾家家居计划投资11.24亿元建设印尼自建基地项目以扩大生产规模和全球竞争力 [6] 行业竞争态势 - 行业存在通过降低产品与服务质量恶意压低价格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7] - 定制家居价格已跌至不足1000元/平米 部分低至几百元/平米 [7] - 企业采取价值战策略 通过空间设计和产品组合优化强化消费端采购意愿 [7] 未来增长方向 - 出海 存量房改造翻新 适老化改造被视为新的增长点 [2][8] - 旧改 局改及出海将成为家居企业新一轮增长引擎 [8] - 索菲亚布局1+N+X战略生态 通过中介物业老客户会员等进行全域引流 [6]
比亚迪取代特斯拉,成为电动车行业“领头羊”
财富FORTUNE· 2025-09-03 21:03
比亚迪欧洲扩张战略 - 在匈牙利塞格德建设年产能15万辆的工厂 2026年提升至30万辆 [3] - 工厂占地超过1平方英里(2.59平方千米) 距离深圳总部超5,200英里(约8,368.59千米) [2][3] - 采用"欧洲制造、服务欧洲"本土化战略 通过欧盟生产规避17.5%关税 [3][13] 全球市场竞争态势 - 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产量分布:中国超70% 欧洲14% 美国不足10% [6] - 2024年第二季度比亚迪销量60.7万辆 超越特斯拉的38.4万辆 [8] - 2023年比亚迪电池产量占全球16.4% 垂直整合带来25%成本优势 [13] 业务增长与产能布局 - 2023年销量达425万辆 为2020年10倍 2024年目标550万辆 [7] - 中国新建两座工厂产能均超大众沃尔夫斯堡全球最大工厂 [7] - 每两个月增加100万辆产能 从第100万到300万辆仅用18个月 [8] 产品与技术优势 - Dolphin Surf欧洲售价低于2万欧元 为特斯拉Model 3一半价格 [10] - 新型闪充技术支持单次充电670英里(约1,078.26千米) 5分钟增加250英里(约402.34千米)续航 [17] - 自2020年以来推出约40款新车型 研发速度为西方对手两倍 [15] 欧洲市场进展 - 2024年1-5月欧洲销量5.5万辆 达去年同期三倍 市占率1% [8] - 计划在欧洲12国新增销售网点 门店总数将达1,000家 [17] - 2023年从Stellantis、奥迪、阿尔法·罗密欧挖角高管 [18] 财务与资本背景 - 2024年营收增长27%至1,080亿美元 [7] - 2008年获巴菲特伯克希尔2.32亿美元投资 持股10% [12] - 2018-2022年获政府补贴约34亿欧元(37.6亿美元) [13] 供应链与运营模式 - 实现电池、半导体、货轮运输全产业链垂直整合 [13] - 中国海鸥车型本土售价低于8,000美元 [15] - 采用硅谷式快速迭代模式 投资成本为西方对手一半 [15]
乳业大转向:常温奶失宠,乳企“卷”鲜奶、拼奶粉
36氪· 2025-09-03 19:29
行业整体格局 - 中国乳制品市场处于复苏进程中 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竞争格局 [1][2] - 行业前五名企业总市值分别为伊利股份1791亿元 蒙牛乳业585亿元 中国飞鹤401亿元 新乳业159亿元 光明乳业120亿元 [1] - 营收超百亿的四家企业中 伊利股份613亿元居首 蒙牛乳业416亿元次之 光明乳业125亿元和中国飞鹤91亿元紧随其后 [2] 财务表现 - 多数企业营收同比下滑 中国飞鹤下降9.98% 蒙牛乳业下降7.20% 光明乳业下降1.90% [3] - 净利润普遍承压 伊利股份72亿元下降4.39% 蒙牛乳业20.46亿元下降16.37% 光明乳业2.17亿元下降22.53% 中国飞鹤10亿元下降46.66% [3] - 新乳业表现亮眼 净利润3.97亿元实现33.76%的正增长 [4] 市场压力与挑战 - 面临原奶阶段性供给过剩与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的双重压力 [4] - 国内奶牛存栏量自2024年起持续下降 2025年始终处于同比负增长状态 [4] - 价格战不可避免 区域乳企通过价格竞争抢占市场份额 [8] 产品结构变化 - 液态奶收入占比呈现分化 伊利58.33%下降3.24% 蒙牛77.4%下降3.77% 光明53%下降4.15% 新乳业91.7%上升1.39% [14] - 低温鲜奶业务快速增长 蒙牛低温鲜奶业务同比增长超20% 伊利低温白奶品类营收增长逾20% [20] - 高端产品线表现突出 新乳业高端鲜奶实现双位数增长 "活润"系列增长超40% [11] 奶粉市场竞争 - 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受益于育儿扶持政策 中央与地方层面提供生育补贴 [4][27] - 伊利婴幼儿奶粉全渠道零售额市场份额达18.1%提升1.3个百分点 飞鹤声称全渠道市场份额和销量第一 [23] - 奶粉业务收入分化明显 伊利165.78亿元增长14.26% 蒙牛16.76亿元略有提升 新乳业4601.41万元增长32.29% [26] 高端化趋势 - 超高端及超高端+产品合计占比超过64% 高端市场占24.2% [30] - 企业聚焦产品功能升级 伊利强调母乳成分 飞鹤主打OPO和乳铁蛋白 蒙牛聚焦有机+A2蛋白 [28] B端市场拓展 - 乳企积极布局B端赛道 餐饮 烘焙及奶茶行业带动奶油 原料奶粉 乳清粉进口量快速增加 [31] - 蒙牛推出餐饮纯牛奶 稀奶油和厚乳奶基底三款核心产品 [32] - 伊利专门打造"伊利索非蜜斯"B端品牌并升级应用创新中心 [34] - 新乳业成为盒马 山姆等零售渠道的OEM供应商 [34] 合作与创新模式 - 与会员店共创新品 伊利与山姆合作推出"生牛乳绿豆雪糕" 与永辉推出950ml鲜牛奶 [35] - 蒙牛与山姆推出"冠益乳早8吨吨桶" 联合沃尔玛 华润推出特仑苏小包装新品 月销售突破1亿元 [36] - 与茶饮咖啡品牌战略合作 蒙牛与星巴克 霸王茶姬合作 新乳业与喜茶 Manner等品牌建立合作 [37] 市场机遇 - 咖啡赛道预计为乳业带来265亿元市场扩容 新茶饮对厚乳 奶基底需求年增速超20% [37] - 妙可蓝多B端奶酪销量占比达22.9% [38] - 国产乳企凭借供应链优势加快替代国际品牌 反倾销政策提供有利环境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