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价格战
icon
搜索文档
国金高频图鉴 | 中美航运延时反弹&政策刺激汽车销售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6-22 09:56
中美航运量反弹 - 6月上半月中美航运量迅速反弹,集装箱出港量本周均值59.1,较五月最后一周反弹超25% [2][3] - 5月12日中美关税缓和后贸易往来升温,但航运量修复滞后至6月 [3] 韩国出口回暖 - 6月前10日韩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4%,显著优于5月同期的-23.8% [5] - 对美国、中国、欧盟出口明显好转,但对日本、越南、新加坡出口仍下降 [6] - 电脑周边、船舶、汽车等商品出口增长显著,家用电器、石油产品表现偏弱 [7] 地产销售低迷 - 6月上半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均值23.4万平方米,同比-5.9%,一线城市(-8.9%)弱于三线城市(-3.1%) [9] - 11个样本城市二手房日均销售面积22.3万平方米,同比-4.2% [9] 汽车销量韧性 - 6月1-8日全国乘用车零售34.3万辆,同比增长19%,厂商批发31.1万辆,同比增长10% [12] - 新能源车零售20.2万辆,同比增长40%,渗透率达58.8% [13]
京东入局酒旅搅动行业风云:一场与携程的“破独”之战
搜狐财经· 2025-06-20 20:15
京东进军酒旅行业 - 京东通过公开信正式宣布进军酒店行业,提出免除最高3年佣金、利用8亿用户资源引流、结合外卖高频场景三大举措[1][2] - 公司选择酒旅作为新增长引擎,因该行业毛利率高达80%以上,且携程2024年净营收533亿元仅占京东总营收4.6%但利润达京东一半[3][6] - 入局手法采用价格战+舆论战,针对携程佣金痛点(10%-30%)推出免佣政策,对标飞猪2%-8%的佣金比例[6] 携程市场地位与行业痛点 - 携程过去5年占据酒旅行业50%以上市场份额(GMV口径),2025Q1净利率达31%,形成垄断格局[3][7][14] - 酒店供应商利润倒挂严重:华住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26.8%,锦江酒店收入降4%,行业头部净利率仅10%左右[7][9] - 携程"调价助手"系统引发商家强烈不满,该系统自动同步竞品低价且关闭困难,黑猫投诉相关投诉达350条[11][12] 行业竞争格局与挑战 - 现有竞争者中美团占15%份额,飞猪+抖音占10%,携程系仍控制半壁江山[14] - 京东面临用户心智培养难题,酒旅与外卖消费场景差异大,需长期投入改造供应链[15] - 携程已切断与京东原有合作,下架分销产品显示其供应链掌控力,高星酒店多与携程有十年以上合作[16] 市场机会与潜在影响 - 华住等酒店集团OTA订单占比超50%,行业存在摆脱渠道依赖的需求,但中小酒店仍高度依赖OTA[10] - 监管层面已关注自动跟价功能问题,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要求平台取消该功能防止恶性竞争[12] - 行业需要新竞争者打破携程定价权垄断,京东入局可能重塑OTA格局[13][17] 财务数据对比 - 2024年前三季度文旅企业数据:携程营收405.1亿元(同比+18.66%),净利润1749.1亿元(同比+72.95%),远超同程旅行等竞争对手[8] - 酒店集团表现分化:亚朵营收同比+63.38%净利+82.79%,而格林酒店营收降17.22%净利降27.65%[9] - 京东2025Q1净利润105亿元(同比+36.8%),经营利润率从3%提升至3.5%,主要依赖3C家电17.1%的增长[3]
上市10天,全球甜味剂巨头,市值腰斩了!
搜狐财经· 2025-06-20 17:29
公司上市表现 - 6月10日登陆港交所 发行价18 9港元 开盘报30 25港元 暴涨60 05% 总市值达29 11亿港元 [1] - 上市后10个交易日内跌破发行价 最低至15港元 市值约15亿港元 较最高点跌幅超50% [3] 行业地位与产品结构 - 全球食品级甘氨酸市占率第一(2023年销量5 1% 收入3 1%) 三氯蔗糖全球第五(销量4 8% 收入4 5%) [5] - 食品级甘氨酸和三氯蔗糖分别贡献2024年营收42%和41 8% 前者应用于宠物食品和乳制品 后者作为高倍甜味剂用于饮料和冰淇淋 [7] 财务表现与市场挑战 - 2022-2024年收入从7 61亿元降至4 47亿元后回升至5 69亿元 归母净利润从1 22亿元连续下滑至4340 6万元 降幅64 4% 纯利率从16%降至7 6% [8] - 食品级甘氨酸2023年收入同比暴跌41 9%至1 79亿元 2024年回升至2 39亿元但仍低于2022年水平 三氯蔗糖均价从31 17万元/吨跌至18 48万元/吨 [10] - 价格战导致供过于求 2024年8-9月国内厂商提价标志市场回暖 公司未参与价格竞争 [10][12] 客户结构与战略布局 - 2024年中国内地收入占比仅20 5% 北美洲(美加)占比41 1% 核心客户包括美国饮料巨头(推测可口可乐)和瑞士食品企业(推测雀巢) [13] - 创始人王小强夫妇持股54 8% 管理层5名执行董事中4位为家族成员 [13] - 募资主要用于泰国和印尼工厂扩建、研发投入及海外市场拓展 以应对国内竞争加剧 [13]
星巴克的腰,终于被“穷鬼年轻人”压弯了
商业洞察· 2025-06-20 17:24
星巴克降价策略 - 星巴克中国首次大规模调价,三大王牌品类(星冰乐、冰摇茶、茶拿铁)数十款产品集体降价,平均降幅达5元[5][7] - 降价后冰摇茶系列价格带为23-35元,茶拿铁系列为26-35元,取消时段限制实行全天降价[7][20] - 此前已通过团购和电商渠道实质性降价,如抹茶星冰乐5杯113元套餐(单杯22.6元),部分渠道甚至出现12元冰摇茶[14][16][17] 市场竞争格局 - 库迪咖啡延长"全场9.9元促销"至2026年底,幸运咖美式降至5元,麦当劳推出"第二杯半价+寄存"策略[23] - 霸王茶姬2024年营收124.05亿元,净利润25.15亿元,单店月均销售额51.2万元,会员数1.9亿超越星巴克中国1.4亿[50][59] - 库迪咖啡借力京东外卖实现单月订单从3000万飙升至1亿,瑞幸通过微信小程序社交裂变实现增长[68][73][74] 下沉市场拓展 - 三线城市咖啡门店数量增长19%,四五线城市订单同比增长超250%[26] - 星巴克2024财年新增166个县级市场(同比翻倍),覆盖超1000个县级市场[26] - 县域市场出现非目标客群(如打牌的大爷大妈)占用门店空间现象[27] 霸王茶姬竞争策略 - 产品端:原叶鲜奶茶(Tea latte)、现萃茶(Teaspresso)、奶盖茶(Teapuccino)直接对标咖啡品类,万里木兰单品咖啡因含量等同拿铁[37][40] - 渠道端:选址策略与星巴克高度重合,6681家门店中部分与星巴克"贴脸开店",60-80㎡大店配备插座/Wi-Fi等设施[44][45][55] - 品牌定位:创始人40余次公开对标星巴克,提出"像素级对标"战略,打造"东方茶空间"概念[33][36][56] 星巴克经营困境 - 中国区连续10个财季出现降价,35元价格带被证明难以维持[12][29] - "第三空间"优势被侵蚀,出现插座松动、占座混乱等体验问题,单店月销售额40-60万元被竞品逼近[77][78][59] - 非咖啡饮品战略推进缓慢,降价被消费者评价为"降了个寂寞""不合身不优雅"[9][21][22]
某头部电池厂电池箔加工费大幅下降?
鑫椤锂电· 2025-06-20 17:01
电池箔市场价格战 - 某福建头部电池厂电池箔加工费实际降价600-800元/吨 低于此前传闻的800-1000元/吨 [3] - 降价由供应商驱动 老牌供应商通过降价成功挽回订单 5月订单回暖 6月排产进一步上扬 [4][5] - 电池厂借机向其他供应商施压要求降价 导致行业加工费普遍承压 部分供应商因拒绝降价导致订单受影响 [5] 行业竞争格局 - 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 鼎胜新材25Q1产能占比接近30% 其余多家供应商份额接近 [5] - 25Q1全行业产能利用率63% Q2预计环比提升9个百分点至72% [7] - 尽管价格竞争激烈 行业仍保持产能扩张 反映对锂电池市场长期增长的预期 [9] 供需与价格趋势 - 13U电池箔加工费从24年初1.52万元/吨降至25年5月1.3万元/吨 头部电池厂采购价接近或低于成本线 [10] - 下游客户集中度高 采购议价能力强 叠加供应端竞争加剧 导致加工费持续下行 [10] - 部分供应商试图通过降价挤压竞争对手 但行业玩家资金充足且看好未来市场 短期内难现大规模退出 [12] 产业链动态 - 新兴供应商25Q1获得电池厂超额订单份额 但价格战对其盈利造成冲击 [4][5] - 四月关税扰动影响电池厂海外储能业务 间接导致老牌供应商订单缩减 [4] - 北方某供应商因降价不积极导致5月订单受损 计划转向其他电池厂客户 [5]
苹果“背水一战”,iPhone成618手机销量王
36氪· 2025-06-19 20:49
市场表现 - iPhone 16 Pro和iPhone 16 Pro Max包揽京东和天猫手机热卖榜冠亚军 [1] - 苹果iPhone在中国市场5月重回销量榜首 全球4月与5月销量同比增长15% [3] - 618期间iPhone 16系列在各大电商平台销量稳居榜首 天猫主会场、百亿补贴频道、全国补贴榜均排名第一 [4][6][8] 财务数据 - 苹果大中华区2024财年第四财季营收150.33亿美元 同比下降0.34% 2024财年总收入669.52亿美元 同比下滑7.73% [3] - 2025财年第一财季大中华区营收185.1亿美元 同比下降11% 第二财季营收160亿美元 再度下滑 [3] 价格策略 - iPhone 16系列在618期间最高优惠幅度超过2600元 天猫教育优惠通道256GB版本到手价7408元 直降2607元 [6] - 拼多多iPhone 16 Pro 128GB版本叠加国补后仅5398元 比官方定价低2601元 [6] - 苹果在5月10日已提前下调渠道价格 iPhone 16 Pro Max全系降160美元 iPhone 16 Pro 128GB版本降176美元 [10] - 相比前两代机型同期618优惠幅度 今年降价更为激进 被解读为清库存策略 [9] 供应链与生产 - 摩根士丹利预计苹果二季度iPhone产量4650万部 同比增长19% iPad产量1450万部 同比增长38% [11] - 预计二季度iPhone出货量4900万部 较市场预期高8% iPad出货量1470万部 较市场预期高12% [11] - 苹果印度iPhone产量预计2025年达4700万台 较2024年增长近70% 2026年底可能所有销往美国的iPhone都来自印度 [13] 行业竞争 - 国产手机厂商在AI摄影、系统交互、生态整合等方面持续追赶 苹果AI进展缓慢 Siri功能更新延迟 [13] - WWDC25大会内容较为克制 缺乏重大技术创新发布 引发部分用户失望 [13]
影石的三大追问
雷峰网· 2025-06-19 20:08
影石公司上市与市场表现 - 影石上市时创下70倍PE市值,6月18日市值逼近800亿元[2] - 上市后公司内部保持平静与忙碌,员工因身份变化备受瞩目[2] - JK将上市比作结婚,强调义务变化与责任加重[2] 组织架构与竞争压力 - 近两个月影石进行较大范围组织架构调整,整合多条产品线[2] - 团队规模年初至今扩充,调整旨在适应成长与应对"三家争霸"[2] - JK承认在DJI面前影石仍是"弟弟",但提出"战术重视、战略升维"的竞争策略[4] 产品与营销策略 - Insta360 X5提前发布,产品周期从两年缩短至一年[5] - 影石强化品牌营销,通过广告投放覆盖多渠道KOL,形成营销方法论[6] - X5升级CMOS传感器至1/1.28英寸,新增两颗专业影像芯片解决夜景画质问题[11] DJI的竞争动态 - DJI曾忽视营销,2020年后市场团队存在感弱,预算审批严格[8][9][10] - 2024年DJI一反常态,大幅增加营销投入,与影石争夺KOL资源[10] - DJI Osmo 360可能采用1/1.3英寸CMOS,或通过低价策略(如3099元定价)竞争[13] 市场估值与竞争分析 - 部分投资人认为70倍PE过高,合理区间应为20-30倍[15] - 影石当前全景相机市占率81.7%,DJI可能抢占20%份额[16] - DJI凭借供应链成本优势可能发动价格战,但投入产出比存疑[17][18][19] 管理层战略与行业展望 - JK反对价格战,强调产品创新与差异化竞争[26] - 影石砍掉未达竞争力的云台相机项目,坚持产品至上策略[27] - JK认为与DJI竞争可共同做大市场,细分领域仍有发掘空间[22] 财务与资源储备 - 2023年影石营收36.36亿元,净利润8.3亿元,远低于DJI的500亿元营收和80亿元净利润[25] - JK强调现金储备是竞争底气,影石当前资金充足[27] - 公司正开拓多产品线并扩充团队,应对全面竞争[28]
大摩周期闭门会议:金融,汽车,房地产,航运行业更新
2025-06-19 17:47
涉及行业和公司 行业:金融、汽车、航运、房地产;公司:华人之地 核心观点和论据 金融行业 - 观点:贷款增速向理性方向发展,与经济增速匹配较好,银行优化贷款结构比新增贷款快是更好方向;M1和公司存款逐渐回升,企业和平台流动性缓慢恢复 [2][3][4][5] - 论据:四五月份贷款通常不强,银行压缩短期票据类贷款;小微企业普惠金融要求趋于理性,经营贷风险有所暴露;五月贷款增速维持在7%多;M1和公司存款每月小幅回升且在正区间 [2][3][4][5] - 观点:地方平台和产能过剩风险逐渐改善 [6] - 论据:地方专项债、平台债和卖地去年受限后今年缓慢反弹;前几个月PPI微幅但企业利润增速有小幅反弹 [6] 汽车行业 - 观点:今年前五月汽车整体增长,新能源车增长明显,燃油车下滑;后续增长可能放缓,价格战受监管,车企促销锁定订单 [8][9][10][11][12] - 论据:前五月全用车增长约13%达1100万左右,新能源车增长超四成达530万辆左右,燃油车同比下滑;去年八月后批发数基数高;五月部分车企激进价格战,三部委要求车企自我监督 [8][9][11][12] - 观点:终端库存水平不高,但特定车型有清库需求 [15] - 论据:终端整体库存约360 - 370万,约1.7 - 1.8个月库存,低于两个月 [15] 航运行业 - 观点:油运行业大概率偏正面,集运行业6 - 12个月维度偏谨慎 [21][26][27] - 论据:油运方面,被制裁油运输在全球原油运输比例可能减少,合规邮轮运输需求有望增加;集运方面,供给年化高单位数增长,需求年化增长3% - 4%,供给过剩难被塞港等因素扭转 [21][22][27] 华人之地 - 观点:投资人认同投资论点,公司未来中长期有望转型为资产管理者 [28] - 论据:公司商场同店零售和租金增长超预期,开发业务利润虽有下降但租金收入可部分抵消,分拆商业资产有经验和能力 [29][30][31] - 观点:公司价值重估分三个阶段,估值水平有望提升 [32][33][34] - 论据:第一阶段未来6 - 12个月,同店零售和租金增长推动;第二阶段未来一到两年,房价企稳、股息分配比率上升等因素推动;经营性利润占比将从40%上升到60%,股息分配比率有望从37%提升到40% - 45% [32][33][34]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汽车行业60天账期问题,付款工具和验货周期影响现金流计算,供应商对60天账期态度不一 [16][17][18] - 航运行业中东局势对油价影响的三种情况,即伊朗原油正常生产、大幅下降、霍尔木兹海峡关闭 [20] - 集运行业美线高运价吸引运力加入,跨太平洋航线周运力超四月初,欧线和南美线运价有支撑 [26][27]
20万的BBA,不能再降了
创业邦· 2025-06-19 11:16
核心观点 - BBA旗下"34C"车型(宝马3系、奥迪A4L、奔驰C级)终端售价已跌破20万元,但实际落地价仍受金融贷款、保险等附加条件限制 [3][4][6][21] - 价格战导致BBA品牌溢价能力下降,连带影响SUV和高端车型价格体系,部分车型售价"腰斩" [22][23][24] - 销量数据显示2025年奔驰C级和奥迪A4L同比下滑16%和27%,经销商库存压力增大 [31][32] - BBA正通过产品改款、停产低端车型、与中国科技企业合作等方式应对市场挑战 [37][43][49][51] 价格动态 - 奔驰C200L运动版指导价33.48万元,北京地区裸车价降至16.74万元,降幅达50% [7][8] - 奥迪A4L入门款裸车价跌破20万元,部分区域下探至18万元,高配车型降幅近40% [14][15] - 宝马325Li裸车价跌破20万元,但消费者更倾向330Li版本 [19] - 奔驰GLC终端售价从42.78万~53.13万元降至23.78万~34.13万元 [24] - 奥迪A6L从40万元起步价跌至不足30万元,Q5L最低23.79万元 [24] 产品策略 - 奔驰C级2025款升级高通骁龙8295芯片和L2+导航辅助驾驶系统 [38] - 宝马3系2025款取消低功率版本,全系标配2.0T发动机 [39] - 奥迪A4L入门版增配三区空调、30色氛围灯等配置 [40] - 宝马停产1系三厢版,奔驰计划停产A级车系,奥迪将停产A1与Q2 [43] - 奥迪与上汽合作推出AUDI品牌,首款量产车E5 Sportback搭载宁德时代三电系统 [47][48] 市场转型 - 奥迪将推出基于PPC平台的A5L,首搭华为乾崑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47] - 宝马与阿里、华为合作推进AI大语言模型和数字化服务,新世代iX3将搭载第六代eDrive技术 [51] - 奔驰与Momenta合作智能化,计划2027年前发布7款中国专属车型 [51] - 宝马与火山引擎合作的AI营销工具已覆盖全国约300家经销商 [51]
【新华财经调查】餐饮业“内卷”竞争如何破局?
新华财经· 2025-06-19 07:19
餐饮行业价格战现象 - 今年以来餐饮企业间"价格战"愈演愈烈,表现为"9.9元汉堡"、"穷鬼套餐"等低价策略,涉及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等快餐品牌,甚至蔓延至中式快餐和火锅店[1][2] - 部分连锁餐饮企业整体下调菜品单价,如呷哺呷哺火锅套餐均价降幅超10%,但未带来客流量明显增长,2024年亏损同比扩大100.8%至4.01亿元[3] - 低价团购盛行,部分餐厅团购套餐价格不到原价一半,但实际效果多为"赔本赚吆喝"[2] 资本市场表现 - 近半年蜜雪冰城、小菜园、古茗、沪上阿姨、老乡鸡、霸王茶姬、绿茶集团等多家餐饮企业成功上市,另有老乡鸡、遇见小面等筹备IPO[1][3] - 市场担忧上市企业后续盈利,部分品牌加盟商已出现客流、营收双下滑[3] 行业竞争加剧原因 - 2023年餐饮开店潮延续,2024年新收录商户占比达4成,新创业者多采用低价策略,导致堂食平均单价同比下降10.2%[4][5] - 一线城市消费趋向质价比,下沉市场消费意愿反超,部分企业盲目降价拖累全行业[6] - 外卖平台"烧钱换市场"加剧竞争,茶饮客单价从20余元降至10元左右,蜜雪冰城部分饮品售价低于3元[6] 差异化竞争案例 - 湊湊火锅与国际IP米菲联名合作,推出主题套餐和门店[8] - 海底捞打造差异化亲子场景,全国超90%门店设独立游乐园,苏州某店游乐园面积达90平方米[8] - 三克火锅影院推出"火锅+观影"模式,新京熹涮肉火锅推出美食观光巴士结合景点游览[8] 行业发展趋势 - 餐饮行业内卷源于经营理念未突破低价竞争老思路,需通过产品、场景、体验创新实现差异化[7][8] - 数字化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可优化供应链管理和消费者体验,成为未来竞争关键[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