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
搜索文档
 第三届亚洲愿景论坛在新加坡开幕
 人民日报· 2025-09-12 06:00
作为由中国机构在海外主办的高端论坛之一,亚洲愿景论坛由财新国际发起,新加坡政府提供战略支 持。论坛自2023年起已成功举办两届,逐步发展为区域内具有影响力的国际交流平台。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11日,由财新国际主办、新加坡旅游局担任合作主办方的第三届亚洲愿景论坛在新加坡开幕。本届论坛 以"变局时代的亚洲机遇"为主题,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位嘉宾,包括亚洲多国政府代表、联合 国高级代表、知名学者、企业管理者等,共同出席论坛开幕式。 为期3天的论坛将涵盖全体大会、主题演讲、圆桌对话、专题讨论、闭门研讨、企业路演及实地考察等 30余场活动。议程聚焦亚洲在全球经济中的新定位,覆盖地缘政治、金融市场、企业国际化等核心议 题,深入探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能源转型、先进制造等驱动未来增长的关键动能领域。 ...
 中信股份(00267) - 2025 H1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9-11 19:00
 业绩总结 - 2025年上半年,普通股东应占利润为59.8亿元,同比增加5.5%[4]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56.7亿元,同比下降1.6%[4]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总资产达到12.5万亿元,同比增长3.5%[28] - 2025年上半年,信托资产管理规模增加至2.96万亿元,同比增长12.6%[40] - 2025年上半年,CITIC证券的收入为330亿元,净利润为13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和30%[36] - 2025年上半年,现金回收率上升至106%,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22]   用户数据 - 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达到658亿元,同比增长15%,占总收入的17.9%[10] - CITIC农业在巴基斯坦和菲律宾的杂交水稻市场份额分别达到40%和27%[72]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CITIC Offshore Helicopter成功进行了全球首个2吨eVTOL在海上油气平台的测试飞行[78]   市场扩张和并购 - 上海普陀项目以21.68亿元的价格成功出售给普陀区政府[78] - CITIC环境在澳门接管了Coloane污水处理厂,成为澳门最大的污水处理服务提供商[78]   负面信息 - 2025年上半年,信用和资产减值准备为297亿元,同比下降12%[14] - 先进材料部门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为人民币1637.02亿元,同比下降1.9%[54] - 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51.84亿元,同比下降22%[54] - 新消费部门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为人民币235.24亿元,同比下降2.9%[63] - 新型城镇化板块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为144.37亿元,同比下降32%[73] -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8.75亿元,同比下降36%[73] - 总资产为3404.18亿元,较2024年底减少0.8%[73] - 资本支出为7.91亿元,同比下降62%[73]   其他新策略和有价值的信息 - 2025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58亿元,同比下降16%[13] - 资产轻型业务的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同比增长12%,达到326亿元,占金融业务收入的23.3%[9] - CITIC金属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为人民币637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1%至人民币14.5亿元[58] - CITIC重工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为人民币40亿元,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和6.4%[48] - CITIC Dicastal的铝轮销售同比增长9.5%,海外铝轮销售同比增长11.1%[49] - 先进智能制造部门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为人民币272.77亿元,同比增长7.1%[41] - 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达到人民币1.45亿元,同比增长353%[63] - 工程业务新签合同价值达到202亿元,同比增长50%[75] - 房地产业务实现合同销售额80亿元,同比增长60%[75] - 公司提醒潜在投资者和股东注意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79]
 覃伟中会见德国弗劳恩霍夫制造工程和自动化研究所执行所长托马斯·鲍恩汉斯尔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18:56
 合作背景与前景 - 深圳市市长覃伟中会见德国弗劳恩霍夫制造工程和自动化研究所执行所长托马斯·鲍恩汉斯尔一行 [1] - 弗劳恩霍夫研究所是全球工业领域知名研究机构,与深圳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1] - 研究所方认为深圳先进制造业发展举世瞩目,十分看好深圳未来发展空间 [1]   合作领域与内容 - 双方将深化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1] - 研究所希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和优势专长,深化与深圳在产业、科技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1] - 合作目标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现更多互利共赢成果 [1]   深圳方面的支持与承诺 - 深圳欢迎研究所在深拓展业务布局、集聚高端创新要素 [1] - 深圳承诺将持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各类企业、机构在深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1]
 老LP复购率高达66%,这家PE五期先进制造基金顺利完成募集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9-11 18:25
 基金募资表现 - 在2025年一级市场整体募资承压背景下 公司逆势完成第五期先进制造主题基金最终封关 落地安徽芜湖 [1] - 老LP复购率高达66% 创近年来垂直领域基金标杆水平 [1][2] - 超三分之二老LP持续复购 形成高黏性LP军团 [2]   投资者结构 - 中金资本连续第三轮支持并追加投资至出资占比25% [3] - 东莞产投母基金继四期领投后本轮再度加码 [3] - 国泰海通 中信建投及浙商资本等券商系资本新加入 [3] - 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注入稀缺耐心资本 [4] - 来自制造 消费等领域的民营实业集团持续跟投 [3]   投资策略方向 - 基金延续深度聚焦策略 精准投向三大方向 [5] - 基本盘为高端装备及核心零部件 聚焦卡脖子技术突破和国产替代 [6] - 增长极为人工智能 布局机器人核心零部件 AI核心基础设施 AI应用及数据等赛道 [6] - 采用主动赋能方法论 依托产业资源提供战略 客户 并购等全周期支持 [7]   行业趋势洞察 - 险资加码硬科技表明先进制造从风口赛道进入价值投资阶段 [4] - 券商系资本在母基金领域布局深化 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关注 [3] - 专业GP模式获得稀缺性背书 长期资本加速布局先进制造 [3][4]   核心理念 - 构建稳定专业具备产业协同能力的长期资本同盟 [1] - 深耕产业价值共生理念赢得市场信赖 [1][3] - 不做旁观者要做产业推动者 通过深入产业链识别真创新 [7]
 重磅发布|36氪2025中国「十大未来产业」暨「最具影响力」产业投资机构
 36氪· 2025-09-11 18:01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中国及全球正处于技术与资本共同驱动产业革命的关键节点 具身智能、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领域获得国家资金、产业巨头及市场化投资者的重点布局[2] - 具身智能产业融资活跃度显著提升 2025年上半年国内产业链融资事件达144次 融资金额195亿元 平均单笔融资规模1.35亿元[4] - 36氪创投研究院发布2025年中国产业投资者年度名册 涵盖具身智能、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10大未来产业领域的投资机构及投资人名单[5][6][17]   具身智能产业投资动态 - 宇树、智元、银河通用等具身智能企业获得多方资本关注 国家队中北京中关村科学城、首程控股、国开科创参与银河通用最新融资 上海国资多次出资智元机器人[3] - 互联网大厂及传统制造巨头跨界布局 美团投资银河通用、宇树科技、星海图 宁德时代投资银河通用 比亚迪及TCL创投投资智元机器人[3] - 市场化机构早期深度参与 高瓴创投、鼎晖投资、蓝驰创投、红杉中国投资智元机器人 源码资本、红杉中国、顺为资本、祥峰投资投资宇树科技 经纬创投、蓝驰创投、启明创投、源码资本投资银河通用[3]   产业投资机构名单(按领域分类) - 具身智能领域代表机构包括BV百度风投、峰瑞资本、高瓴创投、光速光合、红杉中国、源码资本等31家机构[7] - 人工智能领域代表机构包括创世伙伴创投、IDG资本、北极光创投、高瓴创投、红杉中国、真格基金等31家机构[8] - 先进制造领域代表机构包括长江合志基金、CPE源峰、鼎晖投资、丰年资本、高瓴创投、中金资本等32家机构[9] - 新质生产力领域代表机构包括CPE源峰、长江产业基金、孚腾资本、高瓴创投、蓝驰创投、中科创星等31家机构[10] - 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代表机构包括鼎晖目孚、冯源资本、丰年资本、华登国际、元禾璞华、中金资本等21家机构[11] - 新能源领域代表机构包括CMC资本、CPE源峰、IDG资本、光速光合、红杉中国、凯辉基金等21家机构[12] - 新材料领域代表机构包括CMC资本、国宏嘉信、厚雪资本、嘉御资本、正心谷资本、中金资本等21家机构[13] - 新消费领域代表机构包括BAI资本、CMC资本、CPE源峰、蜂巧资本、红杉中国、挑战者创投等21家机构[14] - 生命科学领域代表机构包括IDG资本、博远资本、鼎晖投资、高瓴创投、红杉中国、启明创投等21家机构[15] - 航空航天领域代表机构包括陆石投资、中科创星、创东方投资、盛宇投资、海尔资本等5家机构[27]   产业投资人名单(按领域分类) - 具身智能领域活跃投资人包括曹巍、陈熹、曹曦、高瓴创投、红杉中国、启明创投等56位投资人[18] - 人工智能领域活跃投资人包括曹曦、蔡伟、戴雨森、真格基金、源码资本、红杉中国等56位投资人[19] - 先进制造领域活跃投资人包括单俊葆、黄河、刘杰、高瓴创投、松禾资本、英诺天使基金等56位投资人[20] - 新质生产力领域活跃投资人包括单俊葆、贺志强、洪婧、峰瑞资本、高瓴创投、蓝驰创投等56位投资人[21] - 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活跃投资人包括姜明明、单俊葆、金晓光、中科创星、元禾璞华、丰年资本等41位投资人[22] - 新能源领域活跃投资人包括蔡伟、陈虎、刘二海、光速光合、红杉中国、蓝驰创投等41位投资人[23] - 新材料领域活跃投资人包括白宗义、陈静鹤、韩雪松、正心谷资本、中科创星、险峰等41位投资人[24] - 新消费领域活跃投资人包括常凯斯、方爱之、常斌、红杉中国、嘉御资本、挑战者创投等41位投资人[25] - 生命科学领域活跃投资人包括陈鹏辉、顾翠萍、胡旭波、启明创投、北极光创投、高瓴投资等41位投资人[26] - 航空航天领域活跃投资人包括米磊、邓制、肖水龙、中科创星、创东方投资、海尔资本等5位投资人[27]
 36氪2025中国「十大未来产业」暨「最具影响力」产业投资机构|重磅发布
 36氪· 2025-09-11 12:41
 产业投资宏观趋势 - 2025年中国及全球正处于技术与资本共同驱动产业革命的关键节点,产业投资者进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落地的新周期[2] - 具身智能、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领域获得国家资金、产业巨头及市场化投资者的前沿布局[2] - 具身智能产业融资活跃,2025年上半年国内产业链融资事件达144次,融资金额高达195亿元,平均单笔融资规模1.35亿元[3]   具身智能产业投资动态 - 宇树、智元、银河通用等具身智能企业受到高度关注与投资,国家队如北京中关村科学城、首程控股、国开科创参与银河通用最新一轮融资[2] - 上海国资在2024年入局银河通用并多次出资支持智元机器人,互联网大厂和传统制造巨头如美团、宁德时代、比亚迪、TCL创投跨界布局该领域[2] - 市场化机构如高瓴创投、鼎晖投资、蓝驰创投、红杉中国早期投入智元机器人,源码资本、红杉中国、顺为资本等多次出现在宇树科技投资人名单中[3]   未来产业投资机构名录 - 中国具身智能产业投资机构包括BV百度风投、峰瑞资本、高瓴创投、光速光合、红杉中国等30家机构[10] -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投资机构涵盖创世伙伴创投、IDG资本、高瓴创投、红杉中国、真格基金等30家机构[12] - 中国先进制造产业投资机构涉及长江合志基金、鼎晖投资、高瓴创投、红杉中国、中金资本等31家机构[14] - 中国新质生产力产业投资机构包含北极光创投、高瓴创投、光速光合、蓝驰创投、钟鼎资本等32家机构[15] - 中国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投资机构包括长江合志基金、鼎晖百孚、丰年资本、中金资本、元禾璞华等21家机构[17] - 中国新能源产业投资机构涵盖IDG资本、光速光合、红杉中国、蓝驰创投、英诺天使基金等21家机构[18] - 中国新材料产业投资机构涉及国中资本、厚雪资本、华映资本、中金资本、正心谷资本等21家机构[19] - 中国新消费产业投资机构包括BAI资本、CMC资本、IDG资本、红杉中国、正心谷资本等20家机构[20][21] - 中国生命科学产业投资机构涵盖IDG资本、鼎晖投资、高瓴创投、红杉中国、中金资本等21家机构[22] - 中国航空航天产业投资机构涉及中科创星、陆石投资、创东方投资、海尔资本、盛宇投资等5家机构[46]   未来产业投资人名录 - 中国具身智能产业投资人包括曹曦、方文君、何佳等54位活跃投资人[27] -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投资人涵盖曹曦、戴雨森、曹大容等53位活跃投资人[29] - 中国先进制造产业投资人涉及单俊葆、富欣、黄河等54位活跃投资人[32] - 中国新质生产力产业投资人包含陈昱、单俊葆、贺志强等53位活跃投资人[33][34] - 中国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投资人包括单俊葆、姜明明、金晓光等39位活跃投资人[35] - 中国新能源产业投资人涵盖蔡伟、陈虎、顾晓立等38位活跃投资人[37] - 中国新材料产业投资人涉及自宗义、白波、陈静鹤等39位活跃投资人[40] - 中国新消费产业投资人包含常斌、常凯斯、方爱之等39位活跃投资人[43] - 中国生命科学产业投资人涵盖陈鹏辉、顾翠萍、柳丹等40位活跃投资人[45] - 中国航空航天产业投资人涉及邓钊、米磊、肖水龙等5位活跃投资人[46]
 顺为资本腾挪术:左手减持套现,右手押注新风口!
 搜狐财经· 2025-09-11 12:06
 核心观点 - 雷军通过小米集团和顺为资本构建庞大资本版图 近一年呈现减持套现与押注新风口并动态势 [2]   龙旗科技投资与减持情况 - 苏州顺为计划2025年9月24日至12月23日减持龙旗科技不超过1919.16万股(占总股本4.09%) 减持后不再持股 [2] - 苏州顺为2025年已实施两轮减持 累计套现约13.5亿元 其中4月21日至6月30日减持1395.29万股套现超5.5亿元 9月计划减持估算套现8.81亿元 [2][11] - 天津金米2025年减持龙旗科技1375.04万股 套现约5.46亿元 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 [2][11] - 小米系2015年3月通过苏州顺为和天津金米各增资4500万元 各持股10% 2022年11月分别以1750.79万元和1952.97万元受让万容红土所持0.22%和0.24%股份 [4][10]   业务合作与财务表现 - 龙旗科技2020年起与小米合作模式由IDH转为ODM 小米成为第一大客户 [11] - 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 小米及其关联方收入占比达41.96%-57.66% [12] - 2025年上半年龙旗科技营收199.08亿元(同比降10.65%) 扣非净利润1.78亿元(同比降34.53%) [14] - 智能手机业务2024年营收占比77.9% 毛利率仅4.92% [14]   顺为资本减持其他企业 - 2024年11月起减持趣睡科技不超过2%股份 上市前通过股权转让套现超1.9亿元(投资收益近20倍) [19] - 2024年对南芯科技实施两轮减持 持股比例从7.28%降至5.21% 套现约2.43亿元 [20] - 2024年减持石头科技超0.67% 顺为套现约20亿元 天津金米套现约10亿元 [22]   顺为资本投资策略与布局 - 管理基金总规模500亿元 投资以天使轮/A轮/B轮/C轮为主 C轮投资金额最高达139亿元 [25] - 投资行业侧重先进制造(173次)、电商零售(122次)、人工智能(90次) [25] - 近一年投资先进制造14次 人工智能5次 医疗健康和汽车各3次 [27] - 电商零售领域投资金额最高达52.22亿元 先进制造投资35.95亿元 [30]   新兴领域投资案例 - 2021年投资宇树科技A轮 2022年领投B+轮 当前持股4.93% [31] - 2025年9月领投思埃然医疗超亿元融资 8月领投首形科技情感交互机器人融资 4月跟投泛鼎国际数千万美元C轮融资 [33]
 五年来,我国制造业“家底”更厚实
 人民日报· 2025-09-10 18:12
 制造业全球地位与规模 -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 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2] - 全球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大多数产品产量位居第一 2024年64家制造业企业入选世界500强 [1]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较2020年末增加13.8万家 中小企业登记数量超过6000万户 [3]   先进制造与新兴产业 - 新能源汽车2024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 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约为2020年产销量的9.5倍 [2][7] - 光伏和风电装备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造船业国际市场份额持续全球领先 [2][7] - 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 [7]   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 -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1.6% 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 [2] - 企业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3/4以上 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从"十三五"末90.7万件提高至2024年124.4万件 [4] - 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达33家 "十四五"期间突破近700项关键共性技术 [4]   数字化转型与基础设施 - 建成全球最大覆盖最广的网络基础设施 5G基站达459.8万个 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连接数超1亿台(套) [3] - "5G+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超2万个 累计建成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和1260家5G工厂 [3][7] - 全国中小学实现100%互联网接入率 电商直播/沉浸式购物/数字文旅等新型信息消费蓬勃发展 [3]   绿色制造与能效提升 - 国家级绿色工厂达6430家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不断降低 [2] - 钢铁/水泥熟料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7] - 产业含"绿"量持续提升 生物制造技术在绿色能源等行业广泛应用 [2][7]   企业培育与产业集群 - 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 "小巨人"企业1.46万家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57家 [3] - 全国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50.4万家 [3] - 累计培育形成60余个新兴产业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创建23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7]   重大技术装备突破 - C919大飞机累计安全运送旅客300多万人次 [5] - "深地塔科1井"在地下10910米深度完成钻探 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实现3小时太空物资闪送 [5] - 超导量子计算机/光量子计算机实现量子优越性验证 CR450动车组样车成功下线 [2][7]   国家高新区发展 - 2024年178家国家高新区实现园区生产总值19.3万亿元 占全国GDP的14.3% [4] - 全员劳动生产率71.8万元/人 比"十三五"末翻一番 [4] - 诞生全球首台超导量子计算机/全球首个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原型等原创技术产品 [4]
 A股资金温度计(第1期):各路资金协同聚力,流动性格局持续改善
 平安证券· 2025-09-10 15:31
 核心观点 - 各路资金协同聚力推动A股市场流动性格局持续改善 机构资金呈现多点开花态势 公募新发加速回暖 私募权益仓位提升 险资加快入市步伐 国家队继续增持ETF 自然人资金交易热度提升但节奏温和 境外资金加速回流且呈现哑铃型配置特征 中期A股优质股权配置价值持续凸显[3][4][42][43]   机构资金动态   公募基金 - 7月新发股票型基金数量环比增长32.8%至96只 规模环比增长97.5%至437.9亿元 其中股票型ETF新发数量环比增长34.8% 规模环比增长56.3%[9] - 上半年股票型基金净赎回781.4亿份 4月股票型ETF净流入1835.2亿元 7-8月行业和主题类ETF成为净流入主力 合计净流入273.9亿元和484.2亿元[9][12] - 2025上半年主要增持银行仓位1.1pct至7.1% TMT板块中电子仓位提升至15.9% 超配6.3% 同时增持医药生物和有色金属[10][13][14]   私募基金 - 7月新发股票型私募基金1591只 环比增长20.7% 但平均规模环比下降81.4%[15] - 股票仓位连续3个月回升 从4月55.3%提升至7月62.8%[15][17] - 2025Q2增持石油石化2.1亿股 煤炭0.6亿股 建材0.5亿股 钢铁0.2亿股 以及电力公用和交通运输板块 持仓风格偏稳定防御[15][19]   保险资金 - 上半年净流入A股超6400亿元 Q2财险+寿险业股票配置净流入2512.8亿元 Q1净流入3893.3亿元[20] - OCI股票配置规模达7416.1亿元 占股票总投资比重40.2% 较2024年末提升8.3pct 持有ETF规模2810亿元 较2024年末增长198.4亿元[21][22] - 2025Q2增持银行2.1亿股 通信3.2亿股 传媒2.6亿股 环保1.8亿股 建筑装饰1.7亿股 钢铁0.6亿股 公用事业0.4亿股 科技仓位持续拓展[23][25]   国家队资金 - 上半年增持ETF规模达2461.8亿元 4月规模指数ETF净流入1785.5亿元 其中4月7-11日当周净流入1590.7亿元[26][27] - Q2直接持股略减持0.5% 逆周期调控特征明显[26][27] - 2025Q2增持公用事业1.3亿股 基础化工1.2亿股 电子0.6亿股 传媒0.4亿股 持仓方向凸显政策导向与产业周期共振[28][30]   自然人资金动态 - 8月上交所新增开户数265万户 环比增长35% 连续3个月增长 但较2024年10月684.7万户仍显温和[31][32] - 融资余额达2.2万亿元 突破2015年高点 但占流通市值比重仅2.4% 低于2015年4.4%的水平[31][32] - 8月TMT/电力机械/医药生物行业融资净买入均超百亿 其中电子行业净流入784亿元 通信/电子/计算机/电力设备/机械设备行业涨幅达12%-35%[35][36]   境外资金动态 - 2025Q2外资回流A股超1000亿元 陆股通增持41.2亿股[37][40] - 8月14-20日配置型外资净流入69.8亿元 其中主动配置型外资净流入1.4亿元 为2024年10月中旬以来首次转正[37] - 2025Q2陆股通增持银行5.9亿股 非银金融9.8亿股 建筑装饰11.8亿股 交通运输6.3亿股 公用事业3.8亿股 通信4.3亿股 医药生物1.5亿股 呈现哑铃型仓位特征[38][41]   市场展望与配置主线 - 中期A股优质股权配置价值持续凸显 产业端积极因素累积与政策落实落地 弱美元背景下全球资本再平衡推动资金面改善[42][43] - 建议关注三条配置主线:AI产业链(半导体/通信/元件/传媒/计算机) 先进制造(新能源/机器人/军工/创新药) 新消费领域[43]
 广发新能源精选股票A:2025年上半年利润189.09万元 净值增长率1.96%
 搜狐财经· 2025-09-08 10:27
 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基金利润189.09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0046元 [2] - 上半年基金净值增长率1.96%,近三个月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28.93%(同类排名16/44),近半年增长率19.48%(同类排名16/44),近一年增长率47.86%(同类排名19/44) [2][4] - 成立以来夏普比率0.0048,最大回撤47.34%,单季度最大回撤19.29%(2023年一季度) [23][26]   基金规模与持仓结构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基金规模3.79亿元,持有人共计3890户,合计持有4.63亿份 [2][31][34] - 机构持有份额占比57.57%,个人投资者占比42.43%,管理人员工持有131.42万份(占比0.28%) [34] - 平均股票仓位85.1%(同类平均87.59%),2023年上半年末最高仓位94.17%,2024年一季度末最低仓位79.88% [29]   投资组合特征 - 十大重仓股包括金风科技、宁德时代、国能日新、阳光电源、禾望电气、东方电缆、中熔电气、法拉电子、思源电气、亿纬锂能 [38] - 持股加权市盈率(TTM)14.32倍(同类均值1550.21倍),市净率(LF)1.01倍(同类均值2.74倍),市销率(TTM)0.64倍(同类均值2.24倍) [8] - 最近半年换手率277.33%,持续高于同类均值 [37]   成长性指标 - 持有股票加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TTM)0.24%,加权净利润同比增长率(TTM)0.27%,加权年化净资产收益率0.07% [14]   投资策略方向 - 长期投资先进制造股票,下半年重点关注新能源板块风险偏好修复及细分赛道估值修复 [2] - 组合管理采取"守正出奇"策略:主抓新能源主赛道优势公司,增加对AIDC(自动标识与数据采集)、固态电池等新兴产业的贝塔型配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