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九条
搜索文档
中金公司(601995):利润同比倍增,多业务齐头并进
东方财富证券· 2025-10-31 20:47
投资评级 - 报告对中金公司的投资评级为“增持”,并予以维持 [2][6]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中金公司作为头部券商,在投行、财富管理、跨境业务等领域壁垒稳固,有望率先受益于市场复苏,盈利能力预期持续改善 [6]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表现强劲,营收与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多业务条线齐头并进,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 [4][6] - 基于强劲业绩和政策利好,报告上调了公司的盈利预测 [6] 基本数据与市场表现 - 公司总市值为180,92559百万元,流通市值为109,57437百万元 [4] - 52周股价最高为3946元,最低为3064元;52周涨幅为2232% [4] - 截至2025年10月30日,公司市盈率对应2025年预测为2010倍,市净率为144倍 [6][7] 2025年三季度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0761亿元,同比增长544%;归母净利润6567亿元,同比增长1298%;年化加权平均ROE为839%,同比提升487个百分点 [4]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7933亿元,同比增长748%,环比增长116%;归母净利润2236亿元,同比增长2549%,环比下降23% [4] 各业务板块表现 - **经纪业务**:前三季度收入4516亿元,同比增长76%;Q3单季收入1863亿元,同比增长135% 增长主要受益于市场股票基金交易额同比大增112%以及公司买方投顾转型,中金财富买方投顾保有规模突破1200亿元 [4] - **投行业务**:前三季度收入2940亿元,同比增长43%;Q3单季收入1273亿元,同比增长63% 股权融资方面,A股主承销规模743亿元,市占率829%;H股主承销1189亿港元,市占率升至市场第一 [4] - **资产管理业务**:前三季度收入1062亿元,同比增长27%;Q3单季收入382亿元,同比增长35%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资产管理规模达14,680亿元,较年初增长86% [4] - **自营业务**:前三季度收入10966亿元,同比增长47%,占总营收比重达53%;Q3单季收入3714亿元,同比增长16% 2025年三季度末金融投资资产规模4,163亿元,同比增长18% [4][5] - **信用业务**:前三季度收入为-1020亿元,虽仍为负但同比有所改善;Q3末公司两融规模622亿元,同比增长81%,市占率260% [10] 成本与杠杆 - 2025年前三季度管理费用12855亿元,同比增长25%,但占调整后营收比重为619%,同比下降144个百分点,显示成本管控能力提升 [10] - 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除客户资金杠杆率为540倍,同比提升023,环比提升049 [10] 盈利预测 - 报告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03/10661/11593亿元,对应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810%/1842%/874% [6][7] - 预计营业收入将持续增长,2025-2027年分别为27884/32592/35477亿元 [7] - 预计净资产收益率将稳步提升,2025-2027年分别为717%/775%/769% [7]
A股惊现“超级红包雨”,6600亿红利砸向投资者
36氪· 2025-10-22 17:13
文章核心观点 - A股市场中期分红规模显著增长,843家公司发布850份计划,涉及金额达6620.26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1] - 政策引导与企业盈利改善共同推动分红常态化机制加速形成,市场生态正在重塑 [6][9][10] - 高额且频繁的分红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现金流,并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为市场注入活力 [12][13] 分红规模与主体 - 843家A股公司发布中期分红计划,分红总额高达6620.26亿元 [1] - 大市值公司积极参与,总市值超百亿元的公司有442家,占比超过一半 [5] - 中国移动和工商银行计划中期分红金额均超过500亿元,79家公司分红金额在10亿元以上,14家公司超过百亿元 [3][6] 分红频次与政策背景 - 一年多次分红成为新趋势,843家公司中有7家计划进行2次中期分红,例如迈瑞医疗和三七互娱 [7] - 新“国九条”政策强化现金分红监管,限制低分红公司大股东减持,并激励提高分红频次和比例 [9] 企业盈利与现金流 - 企业盈利状况改善和现金流充裕是分红的底气,例如美的集团分红额接近270亿元,分红率达70% [10] - 行业龙头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分红额均超过百亿元,牧原股份表示现金流创造能力持续增强 [10] 分红对市场的影响 - 分红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现金流,并可降低投资风险,通过分红再投资实现复利增长 [12] - 高分红资产吸引养老金、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和优化市场生态 [13] 投资者需关注的风险案例 - 需警惕在业绩不佳或现金流紧张情况下的异常高分红行为,例如东方雨虹在净利润1.08亿元下提出22.1亿元分红方案 [15] - 舍得酒业在业绩负增长、负债率走高、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的情况下,现金分红比例仍达41% [15]
五年规划回眸与展望(一):上市公司量质齐升,投资价值持续彰显
平安证券· 2025-10-21 21:25
核心观点 报告认为,“十四五”期间中国资本市场改革深化,推动上市公司实现“量质齐升”,投资价值持续彰显。展望未来,在市场改革与产业升级驱动下,上市公司质量有望继续提升,并酝酿出更多投资机会,尤其看好AI、先进制造等科技领域的龙头企业 [1][2][3][26][27][28] 政策背景 - “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改革深化,2024年新“国九条”及60余项配套规则全方位重构制度基础,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监管框架持续完善 [1][6] - 在“入口端”严把发行准入关,提升主板和创业板上市标准,并出台“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政策,引导融资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 [1][6] - 在“出口端”严格退市监管,“十四五”期间推进两轮退市改革,累计退市公司数量是“十三五”时期的4倍以上,新“国九条”进一步强化退市约束和执行效率 [1][2][7] - 强化持续监管,新“国九条”从信息披露、市值管理、股东回报等方面完善框架,鼓励上市公司制定市值管理策略,提升经营效率和股东回报 [1][7] 市场回顾:总量结构 - 上市公司规模显著跃升,截至2025年9月底,全部A股上市公司数量达5,436家,总市值达105.8万亿元,分别较“十三五”末增长30.0%和33.2% [11] - 结构持续优化,增量上,“十四五”期间新上市公司中“双创”板块占比约六成,新兴产业占比近七成;存量上,新兴产业公司数量和总市值占比分别达49.2%和49.7%,较“十三五”末提升4.4和8.9个百分点 [11] - 电子行业市值占比在2025年首次超越银行业,达到12.7%,位居各行业首位;同期金融地产业总市值占比下降至17.1% [11] 市场回顾:经营质量 - 经营规模显著扩大,“十四五”以来A股累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较“十三五”时期分别增长43.7%和38.0%,对GDP的贡献比重从52%提升至58% [15] - 收益质量不断夯实,全A经营活动净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从“十三五”末的57.8%提升至2025年中报的68.1%,龙头企业该比例进一步提升至73.0% [15] -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十四五”以来累计研发支出达7.3万亿元,较“十三五”期间大幅增长101.4%,研发强度从2.5%提升至3.1%,双创板块研发强度显著更高(创业板4.9%,科创板12.0%) [18] - 出口出海步伐加快,“十四五”以来累计境外业务收入达43.7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57.2%,境外收入占比提升至14.0%,新兴产业境外收入贡献度提升至40.6% [20][21] 市场回顾:投资回报 - 股东回报意识显著增强,“十四五”期间A股累计现金分红规模达9.2万亿元,累计股份回购规模达5,941.4亿元,分别较“十三五”时期增长49.4%和148.3% [23] - 政策引导效果明显,监管层通过将分红与减持挂钩、鼓励一年多次分红、设立回购专项工具等举措,引导上市公司完善股东回报机制 [23] 未来展望 - 市场定价已反映上市公司价值提升,“十四五”以来通信、汽车、电子等科技制造行业累计涨幅在20%-130%之间,显著跑赢大盘(上证指数+11.8%),2025年科技板块行情表现突出 [27][31] - 未来资本市场改革将沿新“国九条”指引的高质量发展路径纵深推进,配合产业升级趋势强化对科技创新的服务支持,上市公司治理和投资者回报机制有望持续完善 [28] - 投资机会将持续酝酿,建议重点关注顺应全球技术与产业变革的AI、先进制造等科技领域,尤其是经营质量和技术创新具备优势的龙头企业 [3][28]
更具吸引力和包容性 ——用数据丈量资本市场的量质升级
中国证券报· 2025-10-16 06:39
资本市场制度变革 -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于2019年在科创板试点并逐步推广至全市场,核心是还权于市场并以信息披露为中心 [1] - 2024年4月新"国九条"为核心的"1+N"政策体系发布,系统性重塑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 [2] - 注册制提升市场包容性,允许未盈利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等上市,并打破23倍发行市盈率限制 [2] 市场结构与质量提升 - "十四五"期间新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90%,A股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数量占比已超过50% [2] - A股市场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市值前50公司中科技企业增至24家 [5][6] - 各类中长期资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 [6] 市场功能与服务实体经济 - "十四五"期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达到57.5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达到31.6% [7] - 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合计派发10.6万亿元,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 [6] - 期货期权品种达到157个,公募REITs、科创债等创新品种加快发展 [7] 监管执法与市场生态 - "十四五"期间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案件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罚没金额414亿元,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 [9] - 期间共有207家公司平稳退市,2024年前8个月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1234单,重大资产重组152单,同比分别增长40%和150% [2][8] - A股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增强,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 [9]
东吴证券执委丁文韬: 资本市场活力强劲 多重利好提振A股
证券时报网· 2025-10-10 07:21
本轮A股行情核心驱动因素 - 中国经济基本面稳健复苏,为股市提供坚实支撑[1] - 中央推进反内卷政策,改善经济供需格局并推动企业盈利回升[1] - 中国重要科技成果井喷,带动中国资产重估[1] - 新国九条发布,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奠定制度基础[1] - 海外美元周期下行,全球流动性边际宽松,利好A股和港股等新兴市场[1] 今年A股行情发展趋势 - 上证指数已突破十年新高,在基本面和估值修复双重共振下,A股将延续慢牛趋势[1] - 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动能逐步承接旧动能[1] - 新国九条有利于建设长钱长投的资本市场生态[1] -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四分之一,上市公司质量持续提高[1] 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举措 - 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为未盈利企业上市开辟专属通道[2] - 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并扩展至商业航天与AI领域[2] - 并购六条推出分期支付机制和简易审核程序,加速优质资产向上市公司集中[2] - 跨行业并购有望催生新质生产力,推动前沿领域形成百亿甚至千亿级别龙头公司[2] 内地企业A+H股上市热潮原因 - 政策红利释放,证监会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港交所放宽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市值门槛[2] - 港股流动性改善提供支撑,2025年以来恒生指数累计上涨30%,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超1万亿港元[2] - 企业层面有出海、避险、再定价三大诉求,港股市场成为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重要桥梁[2] 投资机会建议方向 - 关注光伏产业链、储能相关环节、锂电产业链、新能源整车、成熟制程晶圆代工[3] - 关注出现产能过剩的中上游传统行业,如钢铁、水泥、玻璃等[3] - 关注部分新兴非制造业,如电商行业[3]
A股上市银行半年赚1.1万亿不良率1.23% 国有六大行拟分红2046.6亿占比超86%
长江商报· 2025-09-29 07:02
中期分红实施与规模 - 截至9月28日,已有21家上市银行明确2025年中期分红意向,占比达到五成,其中17家已制定分红方案,拟分红金额合计2375.4亿元 [3][5] - 国有六大行计划分红2046.6亿元,占上市银行中期分红总额的比例超过86% [3][5] - 招商银行、常熟银行等7家银行均为其上市后首次计划中期分红,其中招商银行计划现金分红金额占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的比例为35% [5][6] 银行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42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9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实现净利润1.1万亿元,同比增长0.8%,增速较一季度由负转正 [3][7] - 2025年第二季度,上市银行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88%、2.92% [7] - 2025年上半年,42家上市银行中有30家实现营业收入正增长,33家净利润正增长,业绩增速分化明显 [7] 资产规模与信贷质量 - 截至2025年6月末,上市银行资产总额达到321.33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6.35%,其中贷款总额184.38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5.9% [3][8] - 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平均值为1.23%,较2024年末下降1个基点,其中国有行、农商行不良贷款率环比持平,股份行、城商行的不良贷款率环比均下降1个基点 [3][8] 净息差变化趋势 - 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加权平均净息差为1.43%,同比下滑13个基点,但降幅与2024年相比有所收窄 [8] - 预计2025年上市银行净息差同比仍将收窄,但受益于5月份存款挂牌利率下降,净息差降幅将小幅收窄 [8]
德勤:预计前三季度A股新股数量及融资额均增长
国际金融报· 2025-09-24 10:19
全球新股市场环境 - 全球经济放缓及地缘政治不明朗因素导致全球新股市场在第三季度开始放慢 [1] - 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全球十大新股的融资规模将较去年同期稍逊 [1] 香港新股市场表现 - 香港交易所预计前三季度有66只新股上市融资1823亿港元 新股数量较去年同期45只增加47% 融资额较去年同期556亿港元上升228% [2] - 受惠于6只超大型新股上市 香港交易所以新股融资额计算将继续夺得全球新股融资排名冠军 [1][2] - 超大型新股包括5只A+H新股及1宗从A+H上市公司分拆项目 另有4只大型新股上市 [2] - 政策鼓励内地龙头企业来港上市并简化A股上市公司申请程序 促使超大型和大型新股项目云集香港市场 [3] - 大量海外资金持续流入香港 推动股市成交并促使估值回升 [3] - 港交所正在处理超过230宗上市申请 且有超过5宗超大型融资项目 [3] - 预计2025年全年香港将有超过80只新股上市 融资额在2500亿至2800亿港元之间 [3] - 除A+H新股外 医疗医药公司 特专科技公司及消费板块公司的上市将成为市场亮点 [3] A股新股市场表现 - A股市场受新"国九条"及资本市场"1+N"系列政策推动 呈现稳步发展趋势 [1] - 预计前三季度A股市场有78只新股上市融资771亿元 新股数量较去年同期69只增加13% 融资总额较去年同期478亿元增加61% [1] - 科技 新能源等行业公司继续成为A股新股热点 [1] - 创业板在新股数量上领先 上海主板的新股融资总额为多个板块中最多 [2] - 上交所预计有25只新股上市融资454亿元 深交所预计有38只新股上市融资269亿元 北京证券交易所预计有大约15只新股融资48亿元 [2] - 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全球新股融资排行中取得前五席位 [2] - 预计今年A股新股市场整体表现将较2024年更亮眼 逐步迈向更健康公平的市场环境 [2]
证监会主席吴清:感谢广大投资者
新浪证券· 2025-09-22 15:27
资本市场制度重构与政策成效 - 国务院出台新"国九条"后证监会协同推出60余项配套规则 实现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全方位重构 [1] - "十四五"期间上市公司分红及回购总额达10.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80% [1] - 上市公司分红回购金额相当于同期IPO与再融资总额的2.07倍 [1] 市场运行质量提升 - "十四五"期间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降至15.9% 较"十三五"时期下降2.8个百分点 [1] - A股市场韧性与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实现规模稳步增长与质量有效提升 [1] 技术指标信号 - 部分个股出现MACD金叉技术形态 股价呈现上涨趋势 [2]
广发证券(000776) - 2025年9月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04 20:18
资本市场发展阶段与机遇 - 资本市场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建设金融强国提升为国家战略 新国九条强调金融为民和市场化法治化原则[1] - 监管部门围绕防风险 强监管 促高质量发展主线出台系列配套措施 重构市场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1] - 发展范式转变体现在五方面 构建支持创新的资本市场生态 夯实内生稳定机制 推进投融资综合改革 引导行业机构发挥功能性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1] 业务领域战略机遇 - 财富管理业务向客户信任模式升级[2] - 投行业务向产业赋能角色进化[2] - 交易业务成为风险管理方案和资产配置方案供给者[2] - 跨境业务构建全球资源配置平台[2] 投资银行业务发展 - 发挥直接融资服务商和资本市场看门人功能 坚持行业引领加强重点赛道产业资源积累[2] - 深耕大湾区市场 巩固区域竞争力 深化长三角重点区域布局[2] - 深化境内外一体化战略 健全跨境人才培养及协同机制 助力中国企业出海布局[2] - 推进数智化转型 强化精细化管理和风险防控[2] 场外衍生品业务 - 作为一级交易商 强化团队及系统建设 深耕产品创设和策略创新[2] - 丰富产品体系 挂钩标的种类及收益结构 为机构客户提供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解决方案[2] 投资管理业务 - 业务板块包括资产管理 公募基金管理及私募基金管理[2] - 构建丰富产品供给体系 提供策略占优品类多样的产品[3] - 广发资管深化投研核心体系建设 持续丰富多元资产配置产品线策略[3] - 截至2025年6月末 广发基金剔除货币基金后公募规模行业第3 易方达基金排名第1[3]
金融中报观|上市券商“红包雨不停”!28家机构拟派发约188亿元
北京商报· 2025-09-01 22:02
上市券商分红规模 - 28家上市券商宣布拟实施中期分红 累计分红金额达18797亿元 同比增长近四成[1][3] - 分红总额超10亿元的券商有7家 最高达4298亿元[1] 超1亿元的券商共21家[3] - 中信证券分红总额最高达4298亿元 国泰海通以2627亿元位列第二[3] 分红政策连续性 - 22家券商连续两年实施中期分红[1][3] 其中6家为2025年新增中期分红券商[3] - 新"国九条"政策要求强化现金分红监管 推动一年多次分红[4] 每股分红水平 - 每股股利区间为0008元至029元[3] 中信证券每股029元为最高[3] - 11家券商每股股利超01元 包括华泰证券 东吴证券 中国银河等[3] 行业业绩表现 - 证券行业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51036亿元 同比增长2347%[4] - 净利润11228亿元 同比增长4037%[4] 上市券商归母净利润104017亿元 增长6508%[4] 分红动因分析 - 金融资本市场回暖使券商盈利远超去年同期水平[4] - 通过分红提升品牌竞争力并吸引更多投资者[4] - 现金分红比例主要集中在10%至35%区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