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
搜索文档
生物航煤、生物船燃赛道市场空间放大,海新能科推动生物能源产业共赢
证券时报网· 2025-11-05 17:52
行业前景与市场动态 - 全球生物柴油消费量预计从2023年的4242万吨增长至2028年的5993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16% [7] - 生物航煤欧洲FOB高端价格年内涨幅达46.7%,显著高于原料UCO价格9.4%的涨幅,产品与原料价差持续上行 [8] - 国际海事组织要求船舶温室气体排放需在2050年前后达到净零排放,推动生物船燃发展 [9] - 新加坡港与鹿特丹港的生物混合燃料总销量从2021年的30万吨飙升至2024年的160万吨以上 [9] - 预计到“十五五”末期,全国B24生物船用燃料年用量有望达到1500万至2000万吨,可带动生物柴油年用量360万至480万吨 [9] 政策驱动与监管支持 - 新加坡通过新法案要求从2026年起离境航班使用至少1%的可持续航空燃料,2030年提升至3%至5% [8] - 欧盟将于2025年开始首次大规模强制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 [8] - 2027年国际民航组织将强制其193个成员国承担碳抵消责任 [8] - 公司已获得民航局适航证书及四部委关于生物航油出口先行先试的批复 [9] 公司战略与业务进展 - 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绿色能源与化工产品运营商,深耕生物柴油行业多年 [4] - 已构建成熟多元的原料供应体系,并通过产能优势积极推动产业发展 [4] - 公司可持续航空燃料产品已供应国内客户中航油集团,并与海外客户签订订单,四季度生产排期较满 [9] - 公司在生物船用燃料领域已进行相关布局 [9] 产业链合作与市场地位 - 丰倍生物作为公司上游供应商,2025年1-6月是公司第二大客户,双方建立稳定的工业级混合油供销合作关系 [2] - 公司作为国内最早进入烃基生物柴油、生物航煤产业的上市公司,在板块内领涨 [1] - 受益于全球生物柴油需求增长,产业链中游和下游企业有望实现共赢 [7]
未来能源的真实答卷:第四届“双碳星物种·碳索计划”第二站走进北京大兴氢能产业
36氪· 2025-11-05 17:38
2025年10月31日,双碳议题再次回归真实产业现场。 继首站走入郑州之后,36氪与东方证券及其旗下子公司东证创新、东证资本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双碳星物种·碳索计 划"步履更加明确。 第二站,活动来到中国氢能产业极具代表性的样本地——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在会上,黄村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尹 海晴、大兴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招商一部部长王红、36氪总副总裁谢作强、东方证券办公室副主任王世民、东证资 本董事王哲、方正证券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张雪松、水木新创副总经理李姚姚、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产业服务部总 监谢韬等嘉宾出席现场,共同见证双碳新思路、产业新逻辑。同期,现场还举办了氢能产业项目路演。 在"未来能源"的主题下,政府、产业、资本与链主企业共聚现场,一场关于氢能时代的画卷,徐徐展开。 走进氢能真实现场:看到产业的时代身位 大兴,并不陌生于新能源产业的叙事,也不缺乏"亮点式"的报道。但这一次,"碳索计划"选择回到基础设施、回到 工厂产线、回到质量检验的冷静现场。 目前,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已集聚200余家氢能企业,已完成落地80余家头部单位,涵盖了燃料电池、电堆材料、整 车平台、检测系统等多个产业链关键环节。而本次走访中,与会者 ...
研报掘金丨太平洋:三花智控未来收入业绩有望持续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格隆汇· 2025-11-05 16:39
公司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32.42亿元,同比增长40.85% [1]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1.32亿元,同比增长43.81% [1] 公司业务发展 - 家电制冷业务与海尔智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协同研发并联、共建联合实验室、探索新兴领域布局进行深度合作 [1] - 汽车零部件业务在第三季度因海外核心客户需求回暖而可能拉动增长 [1] - 机器人业务板块稳步推进,已设立机器人事业部,海外生产基地建设有望优化供应链布局 [1] 行业趋势与需求 - 全球热管理市场需求持续旺盛 [1] - 在清洁减碳和中国"双碳"背景下,能效升级可能成为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行业的增长点 [1] - 下游新能源汽车增长可能拉动上游汽车零部件需求 [1] 公司战略与前景 - 公司为全球热管理龙头,前瞻布局仿生机器人等以打造新增长极 [1] - 公司通过深化全球产能布局,未来收入业绩有望持续提升 [1]
青海省:发挥激励引导作用 推动质量强省建设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1-05 16:14
文章核心观点 - 青海省政府对在生态文明建设、产业“四地”打造及高质量发展中成效突出的地区予以通报表扬和激励 [1] - 西宁市、海东市、海西州、海南州共和县因质量工作突出获得表扬 并在质量工作改革创新试点、质量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等方面获得政策倾斜和300万元资金奖励 [2] - 省市场监管局旨在通过督查激励引导质量提升 推动形成可复制经验模式 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质量力量 [3] 西宁市质量工作亮点 - 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 打造“双碳”产业园区 [2] - 实施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行动 提升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能力 [2] - 培育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开展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 《太阳能级单晶硅硅棒》等标准获评企业标准“领跑者” [2] 海东市质量工作亮点 - 以质量强县工作为抓手 推动乐都、互助、民和成为质量强县培育城市 [2] - 加快数字经济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中国移动高原大数据中心等32个绿色算力项目落地 [2] - 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新增绿色食品44个 “乐都紫皮大蒜”等获评国家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2] 海西州质量工作亮点 - 聚焦盐湖化工、清洁能源等主导产业 实施质量提升行动 [2] - 推进钾、钠、镁等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盐湖产业创新升级 规模以上产业产值达416.7亿元 [2] - 指导企业制修订标准42项 清洁能源实现规模质量双提升 国家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全部建成投产 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100% [2] 海南州共和县质量工作亮点 - 以绿色制造和生态农牧业为突破口 推进质量强县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2] - 光伏产业园集群发展效应显著 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稳步推进14个电化学储能项目建设 [2] - 大力发展有机畜牧业 推动智慧渔业建设 “青海湖”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2] 政策支持与未来方向 - 上述4个地区共获得300万元资金奖励 并在质量工作改革创新试点、质量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等方面获得政策倾斜 [2] - 省市场监管局将质量强省建设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积极发挥质量激励作用 [3] - 下一步将强化实干导向 充分发挥示范地区带动效应 在质量领域改革创新上勇于突破 [3]
实现三个“新跃升” 内蒙古现代化建设根基更加牢固
中国发展网· 2025-11-05 16:12
综合经济实力 - 经济总量自2021年首次突破2万亿后持续攀升,2024年突破2.6万亿,时隔5年重回全国中游水平 [1] - “十四五”前四年GDP年均增速达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 [1] - 2024年人均GDP突破11万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5倍 [1] - 2022至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高增长,增速排名从2020年的全国倒数第3位跃升至正数第2位 [1] 科技创新驱动 - 2022年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水平首次进入全国中等创新地区行列,科技投入、产出及产业创新等关键指标增速均进入全国前10 [2] - 成功研制全球最大容量构网型储能样机、全国首台“零碳排放”重型矿用卡车及首套煤矿5G智能控制终端 [2] - 国内首条年产20万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生产线全线贯通,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在赤峰实现100%绿电制氢 [2] - 全球最大最完整稀土冶炼分离项目在包头运行,全球最大BDO一体化生产基地在乌海加速建设 [2] 能源产业与保供 - 煤炭年产量稳定在10亿吨以上,外送占比超60%,保障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省份的煤炭供应 [3] - 外送电量占比超40%,占全国外送电量六分之一以上,连续20年居全国首位 [3] - 新能源发展迅速,2024年底新能源总装机达1.35亿千瓦,超过火电装机,新增装机、总装机及发电量均稳居全国第一 [3] - 全球最大规模“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在库布其沙漠建设,全国首个万吨级新能源制氢项目在鄂尔多斯投产 [3] 战略资源与农畜产品 - 新发现铁、金、锂、锡等9种大中型矿产地42处,包头稀土高新区加速向“世界稀土之都”迈进,稀土新材料产值全国领先 [3] - 2024年粮食产量达820亿斤,全国排名第六,可满足4亿人一年口粮消费 [3] - 牛奶产量全国第一,牛羊肉产量稳居全国首位,全国近一半羊绒产自内蒙古 [3] - 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九成作业靠机械完成,巴彦淖尔国家级农高区实现硬质小麦全产业链发展 [3] 现代化产业体系 - 精心谋划10大产业集群和21条产业链,传统产业如钢铁、有色、化工正进行智能化、绿色化改造 [3] -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算力和智算规模居全国首位,生物医药、现代装备制造、低空经济等新赛道不断拓展 [3]
上市公司扎堆派发“半年度红包”,深市超千亿中期分红在路上
第一财经· 2025-11-05 10:35
深市整体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10月底,2879家深市公司披露三季报,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5.72万亿元,同比增长4.31%,实现净利润9030.18亿元,同比增长9.69% [1] - 2169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75.34%,其中207家公司业绩增速超过100%,1545家公司实现业绩增长(含减亏),占比53.66% [1] - 主板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47万亿元,净利润6583.57亿元,同比增长6.68% [1] - 创业板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25万亿元,净利润2446.61亿元,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1] 头部公司表现 - 深市57家市值超千亿元公司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38万亿元,同比增长10.70%,实现净利润4613.68亿元,同比增长13.84% [1] - 比亚迪、美的集团、宁德时代等公司收入规模超千亿元,净利润规模超百亿元 [1] - 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阳光电源凭借技术优势和规模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增长36.20%和56.34% [3] 电子行业业绩 - 电子行业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9万亿元,同比增长15.03%,实现净利润791.22亿元,同比增长32.12% [2] - 第三季度电子行业实现净利润336.11亿元,环比增长33.76%,自一季度以来连续三个季度实现增长 [2] - 消费电子龙头立讯精密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15.18亿元,同比增长27%,半导体设备龙头北方华创实现净利润51.3亿元,同比增长15% [2] 电力设备行业业绩 - 电力设备行业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2万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净利润946.09亿元,同比增长29.53% [2] - 在“双碳”目标和国家政策支持下,行业获得广阔发展空间 [2] 通信行业业绩 - 通信行业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28.32亿元,同比增长14.29%,实现净利润307.94亿元,同比增长36.71% [3] - 受益于AI拉动和新基建加速落地,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净利润分别环比增长26.22%和18.70% [3] 非银金融行业业绩 - 非银金融行业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35.83亿元,同比增长10.67%,实现净利润608.54亿元,同比增长49.03% [3] - 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66.78亿元,环比增长15.32%,实现净利润255.76亿元,环比增长48.05% [3] - 券商板块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74.83亿元,同比增长30.05%,实现净利润509.14亿元,同比增长77.15% [4] - 东方财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15.89亿元,同比增长58.67%,净利润90.97亿元,同比增长50.57%,第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达100.65%和77.74% [4] 分红与回购情况 - 2025年1-10月,深市507家公司实施或宣告中期现金分红方案,金额达1291.12亿元,较上年同期翻番 [4]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深市公司披露回购计划257单,回购金额上限合计745.7亿元,披露增持计划106单,增持金额上限260.76亿元 [4]
内蒙古农商银行鄂尔多斯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李武:坚持“四化”并举 谱写与地方经济共融共荣的“四型”发展新篇章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1-05 09:09
文章核心观点 - 内蒙古农商银行鄂尔多斯中心支行通过实施差异化、便利化、定制化及深度化融合的“四化”策略,成功应对银行同业同质化竞争,实现与地方经济共融共荣的发展 [1] 区域发展差异化策略 - 立足区域经济特点,为现代煤化工和羊绒两大世界级产业提供“核心点+上下游”链式金融服务 [1] - 对汇能集团、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等28户产业链核心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与提级服务,提供“一企一策”全生命周期服务 [2] - 构建“链式+集群”金融服务模式,煤炭产业集群和羊绒产业集群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45.51亿元和16.58亿元 [2] - 聚焦“双碳”政策,发展绿色金融,与伊金霍洛旗合作开发“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管理”系统 [2] 金融服务便利化举措 - 依托263个营业网点和3214名正式员工,分别占全市银行业的40.1%和40%,坚持线下与线上相结合践行普惠金融 [3] - 线下通过“全面走访”活动累计走访农牧户8.65万户和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11.23万户,农牧户贷款余额216.98亿元,普惠贷款余额140.89亿元 [4] - 线下打造“银发银行、儿童银行、石榴籽银行”等特色网点,并深化“金融+政务”合作,实现社保、医保等业务“一站式”办理 [5][6] - 线下设立319个助农服务点,配备POS终端和助农取款机,可办理5000元以下小额取款等业务 [6] - 线上将金融服务嵌入教育、医疗场景,服务覆盖24所中小学,并上线“线上缴费+医保实时结算”系统 [7] 金融产品定制化实践 - 推动“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为客户量身定制特色金融产品 [7] - 在乡村振兴领域,累计投放财政贴息的“乡村振兴贷”11.6亿元,并投放“金丰·惠农贷”及子产品贷款12.23亿元 [8] - 在普惠小微领域,累计投放“惠商易贷”、“个体蒙信贷”22.6亿元,并向稳定客群投放“金彩·菁英贷”36.3亿元 [8] 党建与业务融合深度化 - 通过“双基联动、双向挂职”,选派68名二级支行长和312名客户经理到苏木镇、嘎查村挂职,提升政银合作效能 [9] - 与21户重点客户企业和11个行业协会组建“党建联盟”,构建“党建引领、金融赋能、多方共赢”的生态圈 [9] - 打造金融系统党建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和农信历史文化教育基地,为全市银行业提供合作交流平台 [10]
双碳共识深入人心 跨国企业进博会秀出降碳新点子丨聚焦第八届进博会
证券时报· 2025-11-05 08:32
进博会作为绿色低碳理念展示平台 - 进博会已成为全球企业践行ESG理念和双碳目标的重要舞台,其价值远超单纯商品展示[1] - 参展企业将绿色低碳理念深度融入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1] 麦德龙的可持续采购与包装战略 - 可持续采购是麦德龙核心战略,今年首次以专区形式呈现,展出2款麦咨达商品和8款海洋商品均实现可追溯[1] - 集团优先采购选用环保包装商品,集中展示14款FSC认证包装商品[1] - 麦德龙全球自有品牌"METRO Chef"两款金枪鱼罐头获得MSC可持续认证海产品认证[1] - 瓦多普罗赛克起泡酒冰桶套装创新采用特殊防水纸板,为可回收和可重复使用解决方案,该设计获得欧洲纸包装卓越奖[2] 物流行业的绿色转型与减排目标 - 中国物流业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约9%,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巨大[2] - 日邮物流集团定下目标,在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2] - 联邦快递力争在2040年实现全球业务碳中和运营,在华积极推动车辆电动化[3] - 联邦快递加强绿色屋顶和太阳能设施建设,为分拣设施提供清洁电力,承诺到2030年30%航油采用可持续航空燃料[3] - 公司着力于环保验证机项目,研发测试让货机更省油新技术,日常运营中倡导无纸化并广泛使用可回收材料[3]
双碳共识深入人心 跨国企业进博会秀出降碳新点子丨聚焦第八届进博会
证券时报· 2025-11-05 08:12
绿色和可持续,始终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致力于传达的重要发展理念之一。 在第八届进博会开幕前夕,证券时报记者实探进博会展馆发现,参展企业不仅展示了具体的绿色产品和减碳技 术,更通过进博会的平台效应,将绿色低碳理念深度融入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进博会已成为全球企业践行 ESG理念和"双碳"目标的重要舞台,其价值远超单纯的商品展示。 从鲜美的金枪鱼罐头到爽口的起泡酒,麦德龙再次将"餐桌"搬到了进博会,将全球优质食品集中展示。可持续 采购作为麦德龙的核心战略之一,今年首次以专区形式呈现。 麦德龙商业集团有限公司CEO蔡天乐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届进博会展出的2款麦咨达商品和8款 海洋商品都实现了商品可追溯,确保消费者能够了解商品的来源和生产过程。例如,麦德龙全球自有品 牌"METRO Chef"的两款金枪鱼罐头,都获得了MSC(可持续认证海产品)认证。 麦德龙还展示了包装可持续的商品采购理念。蔡天乐表示,集团优先采购选用环保包装的商品,集中展示14款 FSC(森林管理委员会)认证的包装商品。 联邦快递中国区总裁许宝燕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联邦快递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战略,力争在 ...
净利润超9000亿元,深市公司最新成绩单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11-05 06:26
整体业绩表现 - 深市2879家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5.72万亿元,同比增长4.3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30.18亿元,同比增长9.69% [2] - 深市公司盈利格局良好,共有2169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达75.34%,其中207家公司业绩增速超过100% [2] - 超半数公司业绩呈向好趋势,1545家公司实现业绩增长(含减亏),占比53.66% [2] 分板块业绩 - 主板公司展现较强韧性,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47万亿元,净利润6583.57亿元,净利润同比上升6.68% [2] - 创业板公司延续高成长特色,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2万亿元,净利润2446.61亿元,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均达到双位数 [2] 龙头企业表现 - 深市57家市值超千亿元的公司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38万亿元,同比增长10.70%,实现净利润4613.68亿元,同比增长13.84%,增速远超深市整体水平 [3] - 比亚迪、美的集团、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收入规模超千亿元、净利润规模超百亿元,为深市业绩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3] 电子行业 - 电子行业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9万亿元,同比增长15.03%,实现净利润791.22亿元,同比增长32.12% [4] - 行业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336.11亿元,环比增长33.76%,自一季度起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增长 [4] - 消费电子龙头立讯精密前三季度净利润115.18亿元,同比增长27%,半导体设备龙头北方华创实现净利润51.3亿元,同比增长15% [4] 电力设备行业 - 电力设备行业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2万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净利润946.09亿元,同比增长29.53% [5] - 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前三季度利润增长36.20%,阳光电源利润增长56.34% [5] 通信行业 - 通信行业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28.32亿元,同比增长14.29%,实现净利润307.94亿元,同比增长36.71% [5] - 行业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净利润分别环比增长26.22%、18.70%,连续两个季度环比增长 [5] 非银金融行业 - 非银金融行业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35.83亿元,同比上升10.67%,实现净利润608.54亿元,同比增长49.03% [6] - 行业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66.78亿元,环比增长15.32%,实现净利润255.76亿元,环比增长48.05% [6] - 券商板块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74.83亿元,同比增长30.05%,实现净利润509.14亿元,同比增长77.15% [6] - 东方财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15.89亿元,同比增长58.67%,净利润90.97亿元,同比增长50.57%,其第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同比增幅更分别高达100.65%、77.74% [6] 研发投入与投资者回报 - 深市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合计达5180.11亿元,同比增长6.20%,研发强度为3.29% [7] - 63家公司研发费用超10亿元,比亚迪、中兴通讯、宁德时代等11家企业研发支出突破50亿元 [7] - 2025年1—10月,507家深市公司实施或宣告中期现金分红方案,分红金额达1291.12亿元,较上年同期实现翻番 [7] - 截至三季度末,深市公司披露回购计划257单,回购金额上限合计745.7亿元,披露增持计划106单,增持金额上限260.76亿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