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型电力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广州发展:绿色转型成就能源巨头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16 00:13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从单一煤电企业转型为电力、燃气、新能源、能源物流、储能及能源金融协同发展的综合清洁能源产业体系 [1] - 公司推动业务模式向生产、销售、创新和综合服务复合型转变 [1] - 公司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将电力结构按煤电、气电、新能源进行均衡配比 [5] 新能源业务发展 - 截至2025年6月,新能源发电机组从2020年末的96.74万千瓦增至582万千瓦,增幅达501.61% [1] - 截至2025年6月,公司已投运风力、光伏电站超140个,绿色低碳能源装机占比超76% [1] -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风力及光伏发电可控装机规模为582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1066万千瓦的55% [3] “光伏+”复合产业模式 - 公司因地制宜打造“林光互补”、“茶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光伏+”产业链 [2][3]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光伏区总面积为3.24万亩,复合型光伏电站总种植、养殖面积达1.84万亩 [3] - “光伏+”模式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3] 储能与多元化能源布局 - 公司在湖北洪湖的钠离子储能电站于2024年12月建成投产,是国内最大容量的钠离子储能电站之一 [5] - 公司正在建设佛山高明储能电站,是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的电网侧独立储能项目 [5] - 公司已形成煤电、气电、分布式能源、风电、光伏发电、储能、充电桩等多元能源供应结构 [5] 天然气业务与能源保障 - 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是省、市能源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已顺利接卸LNG船舶16艘次,接卸总量达86.87万吨 [4] - 该气源站极大程度保障了广州市用气需求 [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1年至2024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03亿元、13.54亿元、16.38亿元、17.32亿元 [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6.35亿元,同比增长42.56% [6] - 公司在“十四五”期间确立了投资总额、装机规模及天然气供气量实现倍增的目标,并有望超额完成 [6] 行业背景与展望 - 绿色低碳转型是全球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正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7] - 到203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目标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力争达到36亿千瓦 [7] -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等发展,电力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电力低碳化趋势将更加明显 [5][7]
国网信通:公司持续开展5G+量子等技术积累,专注推动新兴技术与新型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
证券日报网· 2025-10-15 22:13
证券日报网讯国网信通(600131)10月15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持续开展5G+量子 等技术积累,专注推动新兴技术与新型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提升电力能源全链条数字化智能化能力。 ...
新型电力系统加速建设,全市场唯一电网设备ETF(159326)持续获资金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5 17:31
市场表现 - 10月15日午后A股三大指数强势反弹,特高压、虚拟电厂、电路板等相关概念持续上涨 [1] - 截至14点29分,电网设备ETF(159227)上涨2.19%,成交额达5530万元 [1] - 持仓股金盘科技、良信股份、白云电器、四方股份、通达股份、国电南自、伊戈尔等纷纷涨停 [1] 政策导向 - “十五五”时期被定位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承上启下、攻坚突破的关键五年 [1] - 国家能源局将以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主题,以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统筹源网荷储各侧 [1] - 规划将科学实施一批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改革举措,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新突破 [1] 行业产品 - 电网设备ETF(159326)是全市场唯一跟踪中证电网设备主题指数的ETF [1] - 该指数覆盖A股80只业务涉及特高压产业、智能电网建设等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 [1] - 指数成分股行业分布以输变电设备、电网自动化设备、线缆部件及其他、通信线缆及配套、配电设备为主 [1] - 特高压概念权重占比高达62%,为全市场最高 [1]
全国供电可靠率达到99.924%,也面临新挑战
第一财经· 2025-10-15 16:46
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鲁俊岭在论坛上表示,1985年水利电力部设立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开启了我 国电力可靠性专业化管理的征程。40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电网规模、装机容 量、新能源发展等主要指标均世界第一。我国电力可靠性管理完成了从探索创业到奋力追赶再到并跑 领先的角色转化。 作者 | 第一财经 祝嫣然 刚刚过去的迎峰度夏,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连续2个月突破1万亿千瓦时,这在全球也是首次。电力负 荷不断创新高,但电力供应平稳运行,这充分反映出我国能源保供能力与韧性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2025年电力行业可靠性高质量发展暨电力可靠性管理40周年主题论坛于10月14-15日在北京举 行。 2025.10. 15 本文字数:1515,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鲁俊岭介绍,1985年我国电力可靠性还没有得到电力供应的有效保障,部分地区拉闸限电还时有发 生,停电时间超过100小时。2024年,我国城市供电可靠率达到了99.967%,农村地区可靠率为 99.915%,全国供电可靠率为99.924%,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电力可靠性管理是指为提高电力可靠性水平而开展的管理活动,包括电力系统、发电、输变电、供 电、用户可靠性管 ...
去年城网用户平均停电时间较1991年下降超97% 未来高比例新能源电力运行将考验电力可靠性管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5 14:29
电力可靠性是衡量一个国家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重要指标。重庆大学教授谢开贵表示,进入本世纪以 来,国外大规模停电事件频发,影响超100万人的大停电发生100余次。美国和加拿大"8·14"大停电调查 报告的46条停电原因中,近30%与可靠性技术相关。因此,可靠性技术是减少停电的重要技术和管理手 段之一。 记者从论坛现场获悉,经过40年发展,我国已经构建覆盖发电、输变电、供电等电力生产主要环节的管 理体系。自1991年以来,城网用户供电可靠性水平实现了跨越式提升。2024年,城网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为1.99小时/户,相较于1991年下降了94.55小时/户,下降幅度超97%。 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可靠性挑战,也成为现场与会专家探讨的焦点。 《中国电力行业可靠性年度发展报告2025》指出,当前,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正面临多重挑战,大电网交 直流混联运行、各电压等级源网荷储多向互动大幅提升系统复杂性,由于新能源波动特性叠加极端天 气、网络攻击等内外部不确定因素,存在引发连锁故障与大面积停电的风险。电力发展不均衡、可靠性 数据质量有待提升、可靠性管理体系尚待完善、关键指标作用发挥仍不充分,以及市场机制和电价机制 难以适应新型电力 ...
全国供电可靠率达到99.924%,也面临新挑战
第一财经· 2025-10-15 13:23
2025年电力行业可靠性高质量发展暨电力可靠性管理40周年主题论坛于10月14-15日在北京举行。 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鲁俊岭在论坛上表示,1985年水利电力部设立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开启了我国电 力可靠性专业化管理的征程。40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电网规模、装机容量、新能源 发展等主要指标均世界第一。我国电力可靠性管理完成了从探索创业到奋力追赶再到并跑领先的角色转 化。 鲁俊岭介绍,1985年我国电力可靠性还没有得到电力供应的有效保障,部分地区拉闸限电还时有发生, 停电时间超过100小时。2024年,我国城市供电可靠率达到了99.967%,农村地区可靠率为99.915%,全 国供电可靠率为99.924%,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深入推进,系统稳定的难度持续上升 刚刚过去的迎峰度夏,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连续2个月突破1万亿千瓦时,这在全球也是首次。电力负荷不 断创新高,但电力供应平稳运行,这充分反映出我国能源保供能力与韧性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2023年国家能源局又发布了《关于加强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的意见》,从完善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体 系、落实电力企业可靠性管理主体责任、鼓励社会各方 ...
电力装备业发展瞄准以质取胜
经济日报· 2025-10-15 07:22
政策目标 - 到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 [1] - 2025至2026年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 [1] - 推动一批标志性装备攻关突破和推广应用 [1] 行业现状与基础 - 电力装备是能源供应和转换的核心基础,发展水平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 [2] - 行业有巨大市场需求,稳增长条件良好 [2] - 电力装备已成我国制造业优势领域,供给水平不断提升,基本满足国内需求 [3] 技术创新与突破 - 智能电网建设推进,特高压直流换流阀实现自主创新 [3] - 煤电机组“三改联动”规模超5亿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3] - 建成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白鹤滩百万千瓦水电机组 [3] - 三代核电机组批量应用,四代核电实现商用 [3] - 光伏N型电池量产效率突破27%,全球最大的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成功吊装 [3] 政策举措与方向 - 将“需求驱动、以质取胜、结构优化、安全可控”作为核心考量 [4] - 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风光水一体化基地和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等项目建设 [4] - 支持新能源、智能电网装备等领域关键核心产品创新项目 [4] - 通过重大能源工程保障国内需求,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全产业链合作拓展海外市场 [4] 产业升级与生态优化 - 通过标准提升带动电线线缆、变压器、电动机等电力装备质量提升和设备更新 [5] - 推动电力装备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升级 [5] - 统筹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提升供给能力 [5] -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加快装备绿色化改造升级 [5] 应用案例与市场需求 - 移动式储能装置应用于保电值守,实现从“被动抢修”向“主动防御”模式转变 [2] - 数字技术应用为市场打开新空间,如智能巡检机器人、远程智能监控系统保障“西电东送” [6] - 依托重大工程项目稳定需求,稳步推进新能源基地建设,继续实施煤电“三改联动” [6] 未来发展重点 - 加快柔性直流输电、低频交流输电、数字孪生电网、微电网、虚拟电厂、新型发电技术、长时储能等领域科技创新 [4] - 发挥首台(套)政策体系作用,加快创新产品推广应用 [6] - 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发挥重点集群及链主引领作用,培育优质中小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 [6] - 清洁高效发电装备、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装备等领域技术水平将继续引领全球 [7]
电网建设加速 一批A股公司揽获大单
证券日报· 2025-10-14 23:41
国家电网投资规模与增长 - 国家电网2025年1月至9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4200亿元,同比增长8.1% [1] - 国家电网2025年全年投资规模有望突破6500亿元 [1][2] - 南方电网2025年安排了17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2] 重大工程项目进展 - 陇东—山东、哈密—重庆、宁夏—湖南等特高压直流工程已投运 [1] - 大同—天津南、烟台—威海特高压交流等一批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 [1] A股上市公司中标情况 - 国网信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中标国家电网2025年第六十批采购,共计中标6.05亿元 [1] - 长高电新科技股份公司全资子公司合计中标3.13亿元,占公司2024年经审计合并营业收入的17.77% [2] -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下属14家子公司中标国家电网第六十批采购,金额为16.41亿元 [2] 行业驱动因素与前景 - 新能源并网需求持续增长,新型电力系统加速建设 [1] - 空前的电网投资将推动跨区输电通道、智能调度和配电网升级,缓解新能源并网瓶颈 [3] -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有望持续受益于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 [1] 产业链竞争优势 - 中国企业在超高压与特高压输变电设备、高端电力电子与控制系统、电缆导体和材料、配电及终端设备等多个环节具备全球领先的成本和技术优势 [3] - 电网产业链企业门类齐全、竞争力突出 [3]
华为孙福友:AI正成为“生存要件”,支撑电力行业数智化跃升
中国能源报· 2025-10-14 18:53
"在电力行业,AI正从'效率工具'跃升成为'生存要件'。对此,实时高质量的数据是前提,高可靠的通信网是基石,这将需要重新定义 场景数字化、重定义通信目标网、重定位网络安全。"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期间举办的全球电力峰会上,华为电力数字化军团CEO 孙福友的观点一出,持续引发了全行业的高度关注。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电力系统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数智化被公认为是驱动新型电力系统演进的核心引擎,"AI+电 力"成为重要抓手。也正因此,从行业层面到电力企业均在积极开展如何利用AI推动智能化转型的探索。凭借全球领先的ICT硬实力, 结合在电力领域多年深耕细作,华为不仅给出上述前沿而精准的判断,体现了其对电力行业发展的深刻理解与责任担当,更是以数字 底座为基实现从发电、输变电、配用电到电力基础设施的全场景覆盖,展现了用好AI跃升电力行业智能化的全球样本。 解决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首要问题,AI必是"刚需" AI为何越来越被视作电力行业"刚需"?孙福友用一组数据直观展示了现实需求所在:2025年上半年发生的十余起大停电事件,影响 了超过12亿人次,系统极致稳定成为电网企业的头等大事;到2030年,中国分布式光伏 ...
走进怀柔科学城:长时储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深度交流沙龙活动通知
文 |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随着"双碳"目标推进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高比例可再生 能源并网带来的间歇性、波动性问题日益凸显,长时储能作为平抑电网波动、保障能源供 应稳定性的核心技术支撑,其战略地位愈发重要。当前,长时储能技术正处于多路线并行 发展、产业化加速突破的关键阶段, 压缩空气、液流电池、储热、氢储能 等技术路线不 断迭代,但仍面临核心材料性能待提升、系统集成成本偏高、应用场景匹配度不足等痛 点。 怀柔科学城聚集我国能源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及中试转化方面 积累了深厚成果。 本次活动聚焦长时储能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 旨在搭建怀柔实验室、 中科院科研力量与企业产业需求的对接桥梁,破解技术瓶颈、探索合作模式 ,推动长时 储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活动主题 创新突破・产研协同:长时储能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二、活动时间 2 0 25年10月2 4日全天 三、活动地点 北京 怀柔科学城 四、活动规模 8 0人 3 .合作模式探索:推动实验室科研成果与企业产业化需求结合,探索"联合攻关+中试转化 +市场应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