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产业体系
搜索文档
大道如砥 正道致远
上海证券报· 2025-10-29 03:37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同比增长5.2%,与2020年的年度总量相当。我国经 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底盘更稳,实力更强, 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今年年中,A股总市值历史性地突破100万亿元,有量的稳步增长,更有质的有效提升。在世界新一轮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交汇期,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包容性 进一步加强,含"科"量进一步提升,"硬科技"迎来井喷期。 时间奔流,是光阴的故事,更是光明的叙事;历史交汇,是接续奋斗的起笔,更是引领未来的伏笔。 金秋十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从"一五"到"十四五",70多年来,无论风云变幻、困难挫折,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 标始终如一,此道一以贯之。 迎难而上,方能蹚出新路子;攻坚克难,才能抓住新机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 本动力,转型升级是走向未来、布局未来、引领未来的必然选择。 上市公司是资本 ...
ETF龙虎榜 | 大涨 溢价率飙升!基金提示风险
中国证券报· 2025-10-29 01:03
01 | 代码 | 简称 | 今日涨跌幅 (%) | 今日IOPV溢折2 (%) | | --- | --- | --- | --- | | 159660.SZ | 纳指100ETF | 3.00 | 9.90 | | 512560.SH | 军工ETF易方达 | 1.47 | 0.11 | | 512670.SH | 国防ETF | 1.46 | -0.08 | | 159208.SZ | 航天航空ETF | 1.44 | 0.22 | | 512810.SH | 国防车 工ETF | 1.28 | 0.10 | | 159227.SZ | 航空航天ETF | 1.21 | 0.14 | | 159241.SZ | 航空航天ETF天弘 | 1.19 | 0.10 | | 560360.SH | 软件指数ETF | 1.19 | 0.18 | | 512660.SH | 车工ETF | 1.15 | 0.09 | | 159502.SZ | 标普生物科技ETF | 1.12 | 0.03 | 02 在国际金价持续调整下,黄金主题ETF今日继续回调,黄金股ETF、黄金ETF、上海金ETF均跌超3%。黄金ETF昨 ...
踔厉奋发建新功——各地干部群众以全会精神为指引真抓实干创未来
新华网· 2025-10-29 00:41
宏观经济与区域发展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 [1] -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 [2] -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叠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机遇,逐步跃变为西部发展高地 [4] 基础设施建设与物流 - 深中通道车流如梭,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从基础设施“硬联通”到规则衔接、产业协同的高质量发展 [2][3] - 宁波舟山港作为全球年货物吞吐量16连冠的超级大港,将持续锚定打造世界一流强港目标,打造覆盖全球、贯通内陆的现代化物流供应链 [7]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湖北九峰山实验室实现了关键材料的国产化突破,联合相关机构共同瞄准国家需要挂图作战 [4] - 未来五年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时期,全会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列为主要目标之一,中关村将加紧实施基础研究领先行动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 [7] - 洛阳轴承集团将加快海上风电等高能级轴承智能生产线建设,加紧攻关高端轴承关键核心技术 [9] 农业发展 - 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嘉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助农政策支持下获得丰收 [3] -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马站村有机蔬菜销售收入预计突破5000万元,有机蔬菜育苗基地已投产运营 [9][10] 文化传承与特色产业 - 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寨“侗品源”非遗工坊通过开设非遗课堂、组织手艺人技能培训等方式,推动古老技艺走进人们生活 [8] 企业经营与实体经济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被摆在“十五五”规划建议战略任务第一条 [9] - 安徽万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在税费减免和产业链协同保障等政策支持下,将投入创新,聚焦轻量化技术、新材料持续攻坚 [10]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 踔厉奋发建新功——各地干部群众以全会精神为指引真抓实干创未来
新华社· 2025-10-29 00:37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 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明确了方向和路径。 连日来,各地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家一致表示,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来,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只争朝夕、担当作 为,把全会描绘的"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蓝图变为现实,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 进展。 非凡成就鼓舞奋进信心 晨曦微露,珠江口波光粼粼,深中通道车流如梭。"十四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再上台阶,经 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 全会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广东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对此感慨颇深。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朱伟说,从基 础设施"硬联通"到规则衔接、产业协同,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 革的缩影。实践充分证明,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把脉定向,在 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千里之外,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嘉兴现 ...
“十五五”怎么干?专家热议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网· 2025-10-28 22:27
“十五五”规划的战略方向与机遇 -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1] - 规划建议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的第一条 [2] - 企业需要选择调整发展方向以与五年规划指明的方向相吻合,并突出未来重点任务清单中的新亮点 [4] 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重点 - 需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医药等领域积极抢占制高点 [2] - 科技创新是大国博弈角逐的主战场,需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3] - 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动力 [2] 国内市场优势与发展战略 - 超大规模市场是突出优势之一,需建成全国统一大市场以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市场由大到强转变 [3] -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提高财政支出用于公共服务和民生的比重、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提高居民消费占总需求的比重 [3] - 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拓展服务消费发展空间 [3] 企业战略与政策利用 - 企业应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和渠道,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与全球市场共享机遇 [4] - 企业需充分利用政策红利,精准对接各级政府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项目资助、融资支持等政策 [4] - 企业应坚持守正出奇,严格规范行为同时抓住机遇和亮点,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包括民营经济的活力 [4] 文化产业发展机遇 - “十五五”时期对文化企业有良好机遇,需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搭桥铺路 [4] - 文化传播要契合受众心理,文化产品要抓住人心,要敢于交流、善于讲故事,原则坚定、语言柔和 [4] - 文化企业需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4]
晶采观察丨四中全会将这项任务摆在首位 传递哪些信号?
央广网· 2025-10-28 22:27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 相信很多人都关注到了这一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12项战略任务,明确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 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第一条。这足以说明实体经济的分量,以及对我国"立身之本"的重 视。 市场方面,大国经济都是内需为主导,市场是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因此,构建强大国内市场不仅是 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战略依托,这也体现了我们发展的战略定力。在具体路 径上,《建议》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一是拓展增量,二是提升效益,三是畅通循环。 在提升效益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方面表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规模已达到50万亿元,但惠民生、 补短板、育动能等任务还很重,必须把"钱"特别是政府资金更好地用在发展紧要处,花在群众生活上。 对此,《建议》提出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统筹用好各类政府投资,加强政府 投资全过程管理等举措,将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资的撬动作用,不断增进投资的综合效益。 推动经济行稳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学习理解:“十五五”建议稿的十大信号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28 22:12
外部环境与总体目标 - 外部环境研判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调整为“世界变乱交织、动荡加剧”,强调大国博弈复杂激烈[1] - 内部挑战包括有效需求不足、国内大循环存在卡点堵点、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等[2] - 主要目标强调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2] - 新增安全维度目标,提出“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2] 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 - 现代化产业体系将“优化提升传统产业”置于首位,巩固矿业、冶金、化工等全球竞争力[3] - 规划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3] - 规划六大未来产业: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3] - 科技现代化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4] - 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4] 改革与市场建设 - 改革重点包括破除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破除地方保护[5] - 财税改革聚焦可持续与效率,完善地方税、直接税体系,适当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重[5] - 金融强国目标再度提及,强调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5] 内需与民生保障 - 消费领域通过提高公共服务支出、扩大优质供给、落实带薪错峰休假激发潜力[3] - 投资领域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实施重大标志性工程项目,激发民间投资活力[3] - 民生方面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等参保率,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6] 绿色发展与能源安全 - 绿色发展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持续提高新能源供给比重[6]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推动煤炭和石油消费达峰,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6]
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丨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新华网· 2025-10-28 22:05
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这也意味着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打造 新兴支柱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建议》作出系统部署,既着眼于布局新 的经济增长点,也重在加强不同产业、上下游之间协同融合发展,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进一步提升产业体系整体效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充沛的动能。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不是等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关键要做好贯彻落实。 各地各部门在谋划"十五五"时期相关规划时,要把党中央的部署落实落细,强化政策引导、资源调配、 要素保障,形成支持实体经济的强大合力。同时,还要拿出有力措施,营造崇尚实业、鼓励创新的社会 氛围和市场环境,切实提升深耕实业的获得感。 我们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务实推进各项举措,坚持不懈奋斗创新,让实体 经济的"参天大树"更加枝繁叶茂,中国经济必将劈波致远。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8日公布。其中,"建设现代化产 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被摆在战略任务的第一条,彰显实体经济对我国发展至关重要的作 用,要在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
新华时评·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新华社· 2025-10-28 21:53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议》提出"坚持智能化、绿色 化、融合化方向""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等一系列举措,不仅旨在保持制造业一定规模,更是要通过 全方位的升级来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良好产业创新生态、巩固壮大优势,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 供坚实支撑。 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这也意味着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打造 新兴支柱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建议》作出系统部署,既着眼于布局新 的经济增长点,也重在加强不同产业、上下游之间协同融合发展,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进一步提升产业体系整体效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充沛的动能。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不是等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关键要做好贯彻落实。 各地各部门在谋划"十五五"时期相关规划时,要把党中央的部署落实落细,强化政策引导、资源调配、 要素保障,形成支持实体经济的强大合力。同时,还要拿出有力措施,营造崇尚实业、鼓励创新的社会 氛围和市场环境,切实提升深耕实业的获得感。 我们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务实推进各项举措,坚 ...
新华时评·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新华社· 2025-10-28 21:35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不是等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关键要做好贯彻落实。 各地各部门在谋划"十五五"时期相关规划时,要把党中央的部署落实落细,强化政策引导、资源调配、 要素保障,形成支持实体经济的强大合力。同时,还要拿出有力措施,营造崇尚实业、鼓励创新的社会 氛围和市场环境,切实提升深耕实业的获得感。 我们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务实推进各项举措,坚持不懈奋斗创新,让实体 经济的"参天大树"更加枝繁叶茂,中国经济必将劈波致远。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周圆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议》提出"坚持智能化、绿色 化、融合化方向""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等一系列举措,不仅旨在保持制造业一定规模,更是要通过 全方位的升级来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良好产业创新生态、巩固壮大优势,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 供坚实支撑。 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这也意味着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打造 新兴支柱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建议》作出系统部署,既着眼于布局新 的经济增长点,也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