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

搜索文档
加码布局!理财公司竞逐科技金融“黄金赛道”
北京商报· 2025-06-19 21:50
在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核心驱动力的当下,理财公司正加速锚定科技金融这片"黄金赛道",以产品创新与战略布局叩开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大门。不久 前,交银理财发布的国内首只挂钩"上海清算所交银理财科技金融债券指数"的理财产品正式落地;招银理财同期推出ESG科技双主题产品,将ESG理念与科 技投资标的深度绑定;浦银理财、平安理财等亦纷纷入局,通过差异化策略抢占市场。分析人士预测,未来3—5年,在政策支持与投资者需求共振下,科技 金融理财产品规模将迎来快速增长,人工智能、新能源等赛道或成投资热点。 已有多家理财公司布局 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是理财公司布局科技型理财产品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为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 好的政策环境。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等金融"五篇大文章",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政策的出台,为理财公司投资科技金融领域提供了明确方向,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已有浦银理财、平安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发布了类似的产品。 目前,科技金融理财产品大多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要投资标的,旨在控制风险的同时,通过投资科技创新领域相关资产,获取一定的超额收 ...
超5300亿元!科创债发行规模迈入新台阶
证券时报· 2025-06-19 21:43
债券市场"科技板"发展概况 - 科技创新债券自5月7日制度规则全面落地后呈现爆发式增长,5月7日至6月19日全市场发行334只科创债,总规模达5348.91亿元,另有近50亿元即将发行 [1][2] - 金融机构为发行主力,20家银行发行规模达2180亿元,占比40.76%,建筑行业(608.68亿元,11.38%)、非银金融(457.43亿元,8.55%)紧随其后 [4] - 发行期限以中长期为主,1-5年期占比52.10%,5-10年期占比21.26%,10年期及以上占比6.9% [4] 发行主体结构分析 - 央国企主导发行,中央国企(2742.34亿元,51.27%)和地方国企(1952.37亿元,36.50%)合计占比87.77% [6][7] - 民营企业参与度提升,发行规模378.5亿元(占比7.08%),首批民营创投机构如东方富海(4亿元,利率1.85%)、中科创星(4亿元,利率2.10%)成功发行 [6][7] - 公众企业和集体企业分别发行245.7亿元(4.59%)和30亿元(0.56%) [7] 政策支持与市场影响 - 政策创设科创债风险分担工具,通过担保、CRMW等方式支持民营科技型企业及股权投资机构,东方富海等机构已开始探索运用 [8] - 募集资金重点投向人工智能、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东方富海债券资金用于创投基金出资及置换 [7][8] - 市场预期科创债规模将持续扩大,发行期限或进一步拉长,结构将向成熟市场靠拢,助力科技型企业匹配长期研发周期 [9][10] 行业与利率特征 - 除银行外,公用事业(383.9亿元,7.18%)、石油石化(200亿元,3.74%)、有色金属等超百亿规模行业积极参与 [4] - 发行利率处于低位,10年期科创债利率区间为1.85%-2.69%,民营企业发行利率创同期新低 [4][7]
超5300亿元!科创债发行规模迈入新台阶
证券时报· 2025-06-19 21:02
债券市场"科技板"发展现状 - 科技创新债券自正式启航以来呈现爆发式增长,5月7日至6月19日全市场共发行334只科创债,总规模超5300亿元[1][2] - 金融机构为发行主力军,20家银行发行规模达2180亿元,占比40.76%[2][8] - 建筑、非银金融、公用事业、石油石化行业发行规模分别为608.68亿元、457.43亿元、383.9亿元、200亿元,占比11.38%-3.74%[8] 发行期限与利率特征 - 发行期限以中长期为主:1-5年期占比52.10%,5-10年期占比21.26%,10-20年期占比6.9%[8] - 10年期科创债发行利率区间为1.85%-2.69%,民营企业东方富海发行利率1.85%创同期新低[9][16] 发行主体结构 - 央国企合计发行4694.71亿元,占比87.77%(中央国企51.27%,地方国企36.50%)[11][12] - 民营企业发行规模378.5亿元占比7.08%,首批民营创投机构中科创星、东方富海、毅达资本分别发行4亿元、4亿元、1.5亿元[13][14] 政策支持与市场展望 - 央行、证监会联合推出科创债制度规则,交易商协会同步构建债市"科技板"[5] - 风险分担工具(如CRMW)和"央地合作增信模式"提升民企及创投机构融资可及性[17][18] - 东吴证券预测市场体量将快速增长,发行期限拉长且主体信用资质多元化,助力硬科技领域资金匹配[21]
消失的巨头LP又回来了
FOFWEEKLY· 2025-06-19 17:59
互联网巨头以LP身份回归 - 阿里巴巴近期以LP身份出资1.4亿元人民币参股无限启航海河创业投资基金,这是其近两年罕见的一级市场动作 [4][7] - 该基金投资方向涵盖未上市企业股权投资,合伙人包括天津天开九安海河海棠基金及北京海天瑞声科技等 [7] - 此举被视为阿里巴巴战略调整的关键落子,与其近期出售非核心资产(如131亿港元转让高鑫零售、74亿元退出银泰商业)形成协同,累计回笼资金超200亿元 [8] 产业资本出资趋势变化 - 2024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LP总认缴规模1.48万亿元,同比下滑19.57%,连续四年下降 [11] - 产业LP占比显著提升:朝希资本二期基金首关募资7亿元中产业资本占比达60%,复投率50%,出资方包括迈为股份、正泰电器等龙头企业 [12] - 宁德时代、协鑫能源等产业LP近期聚焦机器人、AI领域投资,部分企业明确要求通过LP身份获取直投机会 [13] 一级市场投资风向转变 - 2025年被视为中国创投新起点,机构普遍看好AI、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 [13] - 建发新兴投资指出市场信心自2024年9月底触底回升,越秀产业基金认为AI将引发科技资产重估 [13] - 产业资本峰会反馈显示,创投行业呈现"趋暖"信号,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驱动LP热情回归 [13] 互联网巨头历史投资策略对比 - 阿里巴巴过去曾大额投资元生资本、经纬创投等GP,覆盖信息技术、医疗健康等领域,单笔投资规模常达数百亿 [8] - 本次LP出资规模(1.4亿元)与历史控股型并购形成反差,反映其转向灵活、风险可控的参与方式 [8][9]
A股IPO“中考”成绩单:打新单日平均收益超200%,赚钱效应重现
华夏时报· 2025-06-18 18:13
A股IPO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A股共有50家企业实现IPO,合计筹资371亿元,数量和筹资额同比均上升14% [2] - A股IPO打新首日平均回报达220%,同比2024年上半年的136%大幅上升,且未有破发案例 [2] - IPO平均筹资额7.43亿元人民币,同比微升0.7%,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最大IPO未超50亿元 [3] - 工业、科技和材料领域IPO数量及筹资额居前三,汽车行业占比超30% [6] - 创业板和上海主板分别领跑IPO数量及筹资额,北交所平均筹资规模大幅上升 [6] 港股IPO市场表现 - 港股上半年40家公司首发上市,筹资1087亿港元,数量和筹资额同比分别增长33%和711% [5] - 新股首日破发率30%,平均回报11%,较去年同期下降10个百分点 [5] - 生物科技与健康、零售和消费行业IPO数量并列第一,工业领域筹资额居首 [7] - 30%的IPO以下限定价,20%以上限定价,零售和消费行业首日回报最高 [5] 科技行业IPO趋势 - A股科技属性强化,政策支持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制度红利加速释放 [6] - 港股"科企专线"推动高潜力科技公司上市,聚焦技术密集及生物科技领域 [7] - 两地市场未来IPO将聚焦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领域 [8] - 北交所申报主力转向专精特新企业,人工智能及文化创意产业或成新方向 [8] 投资者行为变化 - A股打新超额认购倍数同比大幅增长,投资者因首日高回报倾向于当日抛售 [3][4] - 港股打新风险显著,首日破发率高,但大型IPO及A+H分拆推高市场热度 [5][7] 市场机制与政策影响 - A股IPO发行市盈率保持低位,与行业市盈率差距同比扩大 [2] - 港股"科企专线"缩短科技企业上市筹备时间,降低合规成本 [7] - A股IPO节奏转向"新常态"化发行,港股因中概股回归等因素热度持续 [8]
新产品净值频频变动基金经理坚信“入场时点”来临
中国证券报· 2025-06-18 05:14
基金经理建仓动态 - 多只成立不满半个月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净值变动,显示基金经理已开始建仓[1] - 申万菱信行业精选6月3日成立,首募规模12.19亿元,6月6日净值降至0.9802元,6月13日回升至0.9885元[2] - 平安港股通医疗创新精选6月11日成立,6月13日净值降至0.9931元,医药主题基金快速入场[2] - 永赢制造升级智选成立后回报率1.41%,东方阿尔法科技优选回报率-1.67%,泰信智选量化选股回报率0.43%[3] - 富国均衡投资6月4日成立后净值仅微调至1.0001元,部分基金经理仍持观望态度[3] 基金提前结募现象 - 招商价值严选混合原定7月4日结募,提前至6月25日,东方红盈丰稳健FOF等多只基金同日宣布提前结募[3] - 中航智选领航混合募集期仅2天,首募规模0.66亿元[4] - 权益基金提前结募原因包括发起式基金门槛低、市场结构性机会涌现促使快速布局[4] 市场展望与投资方向 - 广发基金认为短期外部扰动缓和,科技及出海行业反弹弹性较大[4] - 惠理集团指出中国经济改善趋势不变,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生物医药领域突破显著,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回升[5] - 海富通基金建议关注银行等稳定类资产、黄金/石油等上游资产、新消费品种及白酒等传统消费[6] 行业结构性机会 - 政策支持与业绩企稳支撑A股向好,AI创新周期、新消费内循环载体、新能源发展阶段为2025年关键因素[1] - 创新药板块走强带动相关基金净值大涨,医药主题基金加速建仓[2]
成都:加快打造全球产业创新高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6-16 23:33
2025"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 - 大会将于6月18日在成都开幕 以"合作·创新·未来"为主题 聚焦人工智能 航空航天 低空经济 生物医药 数字文创和外资外贸6个核心领域 [1] - 将签约一批具有全球引领性 填补产业空白的重大产业化项目 重点布局空天基建 AI芯片等新赛道 [1] - 启动"成都全球招商合伙人"计划 发布总规模600亿元的链主基金行动计划 推动12条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本地化 [1] - 发布涵盖产业园区 产业基金 科技创新 人才引进等11个领域的"投资成都政策包" [1] 成都招商引资成果 - 2024年前5个月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497个 同比增长182% [2] - 2024年1-4月到位外资6.56亿美元 同比增长58.89% 居中西部城市第一 [2] - 成都拥有37个工业门类 规上工业企业超5000家 2024年工业增加值近5000亿元 规上工业营收超1.7万亿元 [2] 服务业开放进展 - 2024年成都服务业吸收外资占比达82.7% [2] - 2024年一季度服务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61.6% [2] - 将围绕外籍人才引进 特殊物品出入境 数据和资金跨境流动等环节开展制度性创新 [3]
2025“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来啦!将发布总规模600亿元的链主基金行动计划
搜狐财经· 2025-06-16 22:01
大会概况 - 2025"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将于6月18日至20日举行 主题为"合作·创新·未来" [1] - 大会采用"1+6+6"系列活动架构 包括1场主活动、6场产业对接会和6场海外投资促进活动 [1] - 主会场设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 预计吸引近400名嘉宾参会 其中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等重点企业代表占比超80% [3] 产业布局 - 聚焦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6大产业领域开展专题对接 [3] - 计划签约一批全球引领性重大项目 重点布局空天基建、AI芯片等新兴赛道 [3] - 现场发布600亿元链主基金行动计划 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 [3] 国际化举措 - 同步在德国、英国、法国等6国举办海外招商活动 [3] - 联合德阳、眉山、资阳发布《成都都市圈投资指南》 [3] - 上线"24小时AI招商公务员" 构建全球经济动线 [3] 政策支持 - 推出覆盖产业园区、人才引进等11个领域的"投资成都政策包" [3] - 设立政企服务会客厅等场景展示 实施"专业招商+服务招商+生态招商"组合策略 [3] 招商成效 - 2024年1-5月成都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497个 同比增幅达182% [4] - 1-4月实际利用外资6.56亿美元 同比增长58.89% 规模居中西部第一 [4]
多个A股指数样本调整释放了什么信号
证券日报· 2025-06-16 00:14
指数样本调整 - 多个A股市场重要指数完成样本调整 涉及深证成指 创业板指 深证100 创业板50 上证50 上证180 上证380 科创50 沪深300 中证500 中证1000等极具市场影响力的指数 [1] - 创业板指编制规则迭代升级 引入ESG负面剔除机制 剔除国证ESG评级在B级以下的股票 降低指数样本发生重大风险事件概率 [1] - 创业板指引入个股权重上限机制 通过设置权重调整因子 使单只样本股权重在每次定期调整时不超过20% 将单只样本股对指数的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1] 产业结构升级 -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 传统产业面临数字化 智能化改造的迫切需求 人工智能 半导体 新能源 生物医药为代表的"硬科技"产业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力量 [1] - 深证100指数调入领益智造 润泽科技 中航成飞等3只股票 包含1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权重占比提升至76% 先进制造 数字经济 绿色低碳三大重点领域权重达到73% [2] 指数功能定位升级 - 指数功能从表征市场整体行情升级为引导金融资源向高端制造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汇聚 持续激发市场创新活力 为ETF 指数期货等投资产品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标的 [2] - 创业板指编制规则革新通过个股权重上限控制 有效规避单一成分股过度波动风险 叠加ESG负面筛选机制 提升样本"含金量" 使创业板指的成长标杆属性愈发鲜明 帮助投资者锚定更稳健的成长资产 [2] 指数体系连贯性与科学性 - 科创100 科创200指数从"上市满6个月纳入"调整为"上市满12个月纳入" 降低新股股价剧烈波动对指数的冲击 与科创50 科创综指的规则统一 使指数更稳定 更具代表性 更好地反映科创板上市公司整体表现 [3] - A股相关指数样本的系统性调整是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同频共振的必然选择 精准回应产业趋势 市场需求新动向 彰显资本市场深化改革 服务国家战略的决心 [3]
四川省出台意见支持成都加快高质量发展
新华财经· 2025-06-13 16:27
核心观点 - 四川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成都做优做强极核功能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成都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和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1] - 该《意见》从五个方面提出15条具体举措,旨在推动成都高质量发展 [1] 西部经济中心建设 - 支持成都全方位扩大内需,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2] - 支持成都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与绵阳联合申建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2] - 强化成渝双核联动,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 [2] 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 支持成都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实施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 [2] - 加快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制造、清洁能源等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2] -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2] 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建设 - 支持成都建设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启动天府国际机场二期工程 [2] - 加密提质国际航线网络,推动空中丝绸之路建设 [2] - 支持成都建设国家综合铁路枢纽,实施成渝铁路成隆段扩能改造 [2] 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 支持成都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3] -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建设特色化专业化产业园区 [3] - 支持在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新设省级开发区 [3] - 支持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 [3] - 支持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集结中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