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驾驶

搜索文档
理想首款纯电SUV上市,i8价格公布:32.18万元起!李想:这给了预算不够但喜欢MEGA的用户一个选择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22:46
每经记者|孙磊 每经编辑|程鹏 余婷婷 7月29日晚,理想i8迎来上市,新车共推出3款车型,售价区间为32.18万至36.98万元。值得一提的是,理想i8不仅是理想汽车继MEGA后再次推出纯电产 品,也是其首款纯电SUV车型,售价与采用增程动力的理想L8(32.18万元起售)相同。 "理想i8的设计灵感来自游艇,游艇式设计可以拥有更低的风阻和能耗,更大的乘坐空间,更好的视野。"李想称,理想i8是越野车、轿车、MPV的结合 体。不过,新车当前的造型仍引得不少争议,有不少消费者认为其是一辆MPV。"还在纠结理想i8是不是MPV的朋友,建议换个视角思考一下:这是一辆 35万至40万元的'能越野的小MEGA',不仅有MPV的空间舒适性,还有SUV的通过性和轿车的驾驶感。"李想在微博上如此表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孙磊 摄 在新车上市的同时,理想汽车美股股价也在盘前上涨,一度涨超6%。截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稿时,理想汽车美股股价由涨转跌,跌幅为3.91%。 理想汽车董事长、CEO李想表示,理想i8就是一个小版的MEGA Home,给了预算不够但喜欢MEGA的用户一个选择。 补足功课再战纯电赛道 事实上,理想i8原 ...
懂车帝不是马斯克的通行证
36氪· 2025-07-29 21:35
行业测试与标准 - 懂车帝"懂车智炼场"对36款搭载辅助驾驶系统的热门车型进行测试,模拟15类高危事故场景,特斯拉Model 3与Model X以83.3%的高速场景通过率表现最佳[3][7] - 测试场景基于近三年全国交通事故大数据提炼,包括"高速突发障碍物""无征兆连续加塞"等,车辆需以100km/h时速进入场景,系统需在1.5秒内响应[7][8] - 行业缺乏统一测试标准,此前多为企业自证,懂车帝测试首次建立横向对比坐标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已启动《智能驾驶系统测试场景库》制定工作,预计2025年发布首批标准[8][16] 车企表现与技术争议 - 特斯拉纯视觉方案在缺乏中国路况数据训练下逆袭多传感器融合的国产车,但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20.7%,股价暴跌8%[11] - 多款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在"夜间逆光"场景中集体失效,暴露"安全冗余悖论":硬件堆砌营造安全幻觉,用户误以为系统永不犯错[10] - 比亚迪质疑测试场景极端性,如"应急车道突然窜出车辆"发生概率不足0.03%,某新势力品牌称测试光源强度达8000流明(正午阳光3倍)不现实[8][10] 用户认知与行业问题 - 2024年全国涉及辅助驾驶的交通事故投诉量达327起,同比增长47%,47%车主开启辅助驾驶后会分心看手机,87%智驾事故源于驾驶员完全放手[5][10] - 消费者对辅助驾驶存在认知偏差,测试成绩公开化可能加剧错位,公安部强调辅助驾驶不能替代驾驶员操作[4][5] - 行业陷入硬件竞赛:2024年63%新车配备激光雷达,算力芯片性能较2022年提升3倍,但硬件配置与实际安全性能相关性仅0.37[16] 未来标准与行业方向 - 欧盟NCAP计划2026年将"人机接管平滑度"纳入评分,中国C-NCAP 2025版拟新增"安全冗余有效性"指标,如暴雨天雷达探测距离需保持80米以上[14][17] - 行业共识转向量化实效:从"比数量"转向"比实效",如暴雨天能看清多少米,倒逼车企从硬件堆砌转向算法优化[16][19] - 特斯拉纯视觉路线若量化标准侧重多传感器融合性能,可能面临调整压力[19]
理想汽车纯电“二番战”!i8起售价32.18万元,美股股价盘前上涨,“小MEGA”有戏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21:33
产品发布与定价 - 理想i8正式上市 共推出3款车型 售价区间32 18万至36 98万元 [1] - 该车型是公司首款纯电SUV 售价与增程动力的理想L8相同(32 18万元起售) [1] - 公司CEO李想表示 理想i8定位为"小版MEGA Home" 面向预算有限但偏好MEGA设计的用户群体 [1] 市场反应与股价表现 - 新车发布带动公司美股盘前股价一度上涨超6% 截至发稿时涨幅达6 54% [2] 纯电战略与基础设施布局 - 理想i8原计划2024年发布 因MEGA市场表现未达预期调整至2024年下半年发布 [4] - 公司加速充电网络建设 计划在i8发布时达成2500座超充站 截至7月28日实际已超3000座 [4] - 全系标配5C三元锂电池组 百公里电耗13 4kWh CLTC续航最高720km 充电10分钟可补充500km续航 [4] 产品设计与功能特性 - 采用游艇式设计理念 结合越野车、轿车和MPV特性 但造型引发市场争议 [6] - 搭载新一代辅助驾驶架构Mind VLA 配备禾赛ATX激光雷达和英伟达Drive AGX Thor-U芯片(单颗算力700TOPS) [6] 机构观点与销量预期 - 华泰证券研报预测理想i8稳态月销有望贡献5000辆以上 [7] - 国证国际看好纯电新品销量表现及Mind VLA应用前景 [7] 市场竞争环境 - 家用六座纯电SUV市场竞争加剧 特斯拉Model Y L、乐道L90及问界M8纯电版将陆续发布 [9] - 乐道L90以更大尺寸和更低价格形成直接竞争(整车购买27 99万元起 电池租赁方案19 39万元起) [9] 组织架构调整 - 公司整合"研发与供应群组"和"销售与服务群组" 新设"智能汽车群组"由总裁马东辉负责 [9] - 原销售与服务高级副总裁邹良军转任顾问职务 [9] 交付表现与业绩指引 - 公司6月交付量同比下滑24% 二季度交付指引已进行下调 [10] - 销售人员透露L系列焕新版产品升级点有限 影响销量持续增长 [10] - 媒体报道公司正进行全年销量预期下调 但未获官方置评 [10]
特斯拉排第一,懂车帝“不懂车”?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7-29 14:44
核心观点 - 懂车帝辅助驾驶测试结果显示国产车型与特斯拉存在显著差距,特斯拉在高速场景中表现最优[5] - 测试引发行业对智驾技术安全性和标准化的讨论,官方可能推动更严格的行业规范[13][15] - 测试方法存在争议,包括场景变量不一致、跟车距离标准不统一等问题[17][22][24] - 特斯拉并非在所有场景都表现完美,其纯视觉方案在复杂路况和极端天气下仍有短板[33][35][37] - 行业需要更多客观、权威的测试来推动技术进步,避免营销话术误导消费者[25][26][40] 测试结果分析 - 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X在高速6个事故场景中通过5个,位列前二[5] - 15款国产车型在高速场景中全部挂0,通过率为0[5] - 城区场景中Model X通过8/9,智界R7和阿维塔12通过7/9[8] - "消失的前车"场景通过率仅14%,70%车型直接撞上事故车[17] 测试方法争议 - "消失的前车"场景变量不一致,部分车型左车道有车影响绕行[17] - 跟车距离标准不统一,特斯拉"中档"为60米而部分国产车仅30米[22] - 单次测试难以反映车型稳定能力,通过率统计意义有限[24] - 测试更注重"谁犯错更少"而非"谁更智能"[19] 行业技术讨论 - 激光雷达车型在夜间施工场景表现不佳,存在回波干扰问题[25] - 纯视觉方案在弱光中依赖多帧融合+HDR,表现相对更好[25] - 行业可能将"失效兜底能力"纳入强制标准[25] - C-NCAP计划2025年新增"安全冗余有效性"评分项[26] 特斯拉表现评估 - 测试使用旧款Model X和FSD V13.2软件,并非最新技术[30] - 2月测试中FSD在北京城区出现27次交通违规[33] - 纯视觉方案在阳光眩光、浓雾等条件下存在感知短板[35] - FSD对复杂路况如U型转弯、无保护左转处理困难[35] 媒体评测生态 - 竞技性测试更易传播但引发争议和情绪对立[27] - 行业需要更权威的测试标准制定机构参与[29] - 媒体应避免既做评测又卖车的利益冲突[29] - 消费者难以获取真实信息导致饭圈化现象[39]
为了i8能赢,理想先和供应链打了三场硬仗
36氪· 2025-07-29 02:01
理想i8产品定位与战略 - 新车预售价35-40万元,定位大六座纯电SUV,基于800V高压平台打造,搭载90.1kWh和97.8kWh电池,对应CLTC续航670km和720km,百公里最高能耗14.8kWh [1] - 作为理想首款纯电车型,肩负从增程转向纯电赛道的战略使命,需承担走量任务 [1][2] - 面临Model Y加长款、乐道L90(BaaS起售价<20万元)、M8纯电版(预售8小时订单超1万)等竞品挑战 [3] 产品差异化竞争策略 - 智能化:标配自研Mind VLA辅助驾驶架构+禾赛ATL激光雷达(体积减小60%+功耗降55%+性能提升1倍) [5][11] - 续航补能:低能耗设计(14.6-14.8kWh/100km)+5C超快充(充电10分钟续航500公里) [4][22] - 空间优化:碳化硅模组开窗设计增加47km续航+第三排纵向空间增加24mm [17][19] 供应链深度共创模式 - 激光雷达:与禾赛科技联合开发ATL雷达,通过紧凑光路设计+第四代芯片实现性能突破,共创会机制使供应商深度理解用户需求(如NVH优化) [9][11][14] - 三电系统:与斯科半导体(理想持股70%)合作开发"三新"碳化硅模组(技术/材料/工艺创新),首创KGD测试提升品控 [15][19][21][31] - 电池技术:与宁德时代/欣旺达联合开发随形电池包(空间利用率提升+整车高度减少5mm),疫情隔离期间完成方案冻结 [22][24][26][28] 组织协作与文化渗透 - 欣旺达为理想单独成立1700人事业部(原1300人),共享整车数据建立预警模型,形成"联合公司"式合作 [28][30][31] - 供应商准入机制:通过前端数据主动预防质量问题(非传统售后改进模式),追加预算强化碳化硅等新兴技术品控 [31][32] - 文化传导:弱化层级的以事为中心文化影响供应商,工程师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如激光雷达噪音控制优先级) [14][28]
40款车平均通过率不足36%,争议测试背后的自动驾驶迷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22:57
核心观点 - 懂车帝对20多个品牌近40款车型进行15个场景的辅助驾驶测试,平均通过率仅35.74%,特斯拉表现突出[2] - 测试引发车企对辅助驾驶安全性的讨论,部分车企质疑测试方法和结果的普遍性[5][6] - 行业面临L2向L3升级的技术瓶颈,需解决非标障碍物识别和极端场景感知问题[9][10] - 激光雷达与纯视觉方案的技术路线争议持续,提升感知能力是当前主要方向[11][12] 测试结果分析 - **整体表现**:15个场景平均通过率35.74%,高速夜间遇施工场景仅47%车辆避让,儿童突然冲出场景58%车辆刹停[2] - **特斯拉优势**:Model X和Model 3在高速6场景中通过5项,城市9场景中Model X通过8项[2] - **国产短板**:高速避险和非标障碍物识别能力不足,技术共性瓶颈显现[5][10] 车企反应 - **特斯拉态度**:强调安全无上限,认为测试排名是相对的,法律限制下仍取得中国区最佳成绩[5][6] - **其他车企质疑**:岚图指出测试反映行业技术瓶颈,理想工程师称单次测试变量不可控,智界/AITO/鸿蒙智行不予置评[5][6] - **懂车帝回应**:否认人为干预测试,解释AEB功能抑制NCA导致绕行失败,强调测试目的是科普安全边界[7] 行业技术动态 - **L3竞赛加速**:广汽计划2024年量产L3车型,2026年推L3+,2027年布局L4[10] - **硬件升级**:小米SU7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和700TOPS算力芯片,提升暗光环境识别[10] - **感知方案争议**: - 激光雷达派:禾赛科技认为其能覆盖极端场景且成本更低[11] - 纯视觉派:小鹏通过提高算力增强安全性,但需大量数据训练[11] - 融合方案:需补充超视距动态信息,如提前4小时上传道路拓扑数据[13] 技术挑战 - **动态场景复杂性**:Waymo仿真显示人类驾驶意图预测错误率15%,城市道路需每秒处理数十移动目标[11] - **传感器局限**:激光雷达雨雪天散射,毫米波雷达静态物体分辨率低,摄像头受光照影响[12] - **系统延迟风险**:计算延迟超100毫秒可能导致决策失效[11]
都市车界|实测结果惊人!近40款热门车型辅助驾驶遭遇“生死考验”
齐鲁晚报· 2025-07-28 15:04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雪 近日,懂车帝联合央视推出的《懂车智炼场》辅助驾驶实测节目,对近40款热门车型的辅助驾驶功能进 行了严苛测试。结果显示,多数车型在极端场景中表现不佳,引发网友热议。 在15公里真实封闭高速及城市道路上,模拟了15项高风险场景,对36款主流车型进行了216次碰撞测 试。 感知系统可靠性问题尤为突出。测试中发现,一些依赖激光雷达的车型在夜间施工区因假车模型反射模 式与真车存在差异导致识别失败,而特斯拉采用的纯视觉方案反而表现更为稳定。 这揭示了智能驾驶领域一个关键问题:硬件堆料不等于安全冗余。 决策逻辑同样暴露致命缺陷。多款车型在测试中违背"让速不让道"原则,试图变道避让却危及邻道车 辆,易引发二次事故。问界M9在测试中以64km/h的速度追尾前车,成为争议焦点。 车企分化回应 争议声中各执一词 测试结果令人震惊:高速场景通过率仅24%,城市场景通过率44.2%。在夜间施工区卡车避让测试中, 仅有47%的车辆能够成功避让;而在儿童横穿测试中,58%的车辆未能有效刹停。 严苛场景下 辅助驾驶系统集体"翻车" 这场规模空前的测试覆盖了特斯拉、华为系(问界、智界)、蔚来、小鹏、理想等主流品牌,测 ...
“懂车帝智驾安全实测”引争议,多家车企回应
财联社· 2025-07-26 09:20
辅助驾驶测试概况 - 懂车帝发起大规模辅助驾驶真实事故场景模拟科普实验,涉及15个科目、20多个品牌、近40款车型 [1] - 测试场景包括高速夜间遇施工+卡车场景(47%车辆能安全避让)和儿童突然冲出过马路场景(58%车辆能有效刹停) [1] - 参与测试车型包括特斯拉Model 3/X、小鹏G6、问界M9、智界R7、理想L6、小米SU7等主流新能源车型 [1] 测试结果与行业反馈 - 特斯拉在36款车"高速事故场景模拟"中综合表现最佳,15款车为"0通过" [2] - 特斯拉CEO马斯克称其在中国无本地训练数据情况下取得最高成绩,公司强调测试本意为安全提醒而非排名 [2] - 智界汽车、AITO汽车、鸿蒙智行对测试结果不予置评 [2] - 广汽丰田铂智3X在城区场景测试中通过率达78%,位列所有车型第二 [5] 技术瓶颈与行业倡议 - 岚图汽车指出行业存在高速避险、非标障碍物识别等技术共性瓶颈,需提升极端场景下的可靠性 [3] - 倡议将"失效兜底能力"(如碰撞自动解锁、夜间施工区误判率)纳入强制标准,并以"最差场景通过率"取代营销话术 [4] - 岚图愿意开放全系车型用于实测验证,呼吁行业共建技术标准 [4] 政策与监管动态 - 公安部强调当前"智驾"系统均为辅助驾驶,驾驶人需全程监管并承担安全责任 [5] - 将加强车企管理,督促其明确系统功能边界、杜绝夸大宣传,并强化新用户培训 [6]
懂车帝最新测评火了!鸿蒙智行:不予置评!马斯克:“我们取得最高成绩”!
证券时报· 2025-07-26 00:04
懂车帝辅助驾驶测评 - 懂车帝《懂车智炼场》节目测试20多个品牌近40款车型的辅助驾驶功能,涵盖小米、小鹏、蔚来、比亚迪、理想、特斯拉等品牌[1] - 测试模拟城区和高速公路的15类高危事故场景,整体平均通过率仅35.74%[1] - 城区测试包含9个场景如"开进大转盘""转盘内汇入""故障车躲避"等,高速公路测试包含6个场景如"高速惊现事故车""施工路遇卡车"等[1] 特斯拉表现 - 特斯拉Model X和Model 3在6大高速场景测试中通过5项,城市9大场景中Model X通过8项,Model 3通过5项[3] - 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在中国没有本地训练数据情况下取得"最高成绩",正在添加世界模拟器数据以实现6/6通过率[3] - 特斯拉二季度营收224.96亿美元同比下滑12%,净利润11.72亿美元同比减少20.7%,股价7月24日大跌超8%后次日反弹超3%[6] 行业反应 - AITO汽车、智界汽车、鸿蒙智行对测试结果表示"不予置评"[7][8] - 岚图汽车指出行业在高速避险、非标障碍物识别等方面存在技术共性瓶颈,强调"技术可靠性"是厂商需重点解决的问题[9][10] - 公安部表示目前市场上"智驾"系统都停留在辅助驾驶阶段,驾驶人始终是责任主体,将加强车企管理、法律配套和宣传提示[13][14][15] 测试争议 - 懂车帝回应称测试中AEB功能触发导致NCA功能被抑制,不代表所有场景表现,目的是提醒消费者辅助驾驶存在安全边界[13] - 节目仅代表事故模拟当时车辆的碰撞结果,不代表其在所有辅助驾驶场景下的表现[13]
懂车帝最新测评火了!鸿蒙智行:不予置评!马斯克:“我们取得最高成绩”!
证券时报· 2025-07-25 23:54
懂车帝辅助驾驶测评 - 懂车帝《懂车智炼场》节目测试20多个品牌近40款车型的辅助驾驶功能,涵盖小米、小鹏、蔚来、比亚迪、理想、特斯拉等品牌 [2] - 测试模拟城区和高速15类高危事故场景,整体通过率仅35.74% [2] - 城区测试包含"开进大转盘""转盘内汇入""故障车躲避"等9个场景,高速测试包含"高速惊现事故车""施工路遇卡车""消失的前车"等6个场景 [2] 特斯拉表现 - 特斯拉Model X和Model 3在6大高速场景测试中通过5项,表现较为出色 [4] - Model X在城市9大场景测试中通过8项,Model 3通过5项 [4] - 马斯克称特斯拉在中国取得"最高成绩",并表示正在添加更多训练数据以实现6/6通过率 [4] - 特斯拉副总裁陶琳表示公司已实现比人类驾驶安全10倍的辅助驾驶目标,将持续投入研发提升安全标准 [8] 行业反应 - 鸿蒙智行、AITO汽车、智界汽车对测试结果不予置评 [10][11][12] - 岚图汽车指出行业在极端场景下存在技术共性瓶颈,如高速避险和非标障碍物识别能力需提升 [13][14] - 岚图汽车强调技术可靠性和车辆被动安全的重要性 [14] 监管动态 - 公安部表示目前市场上"智驾"系统均为辅助驾驶,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 [16] - 公安机关将从三方面加强管理:车企管理、法律配套、宣传提示 [18][19] - 要求车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措施,杜绝夸大宣传,加强用户培训 [18] - 推动完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明确辅助驾驶法律属性,制定安全技术标准 [18] 特斯拉业绩 - 特斯拉二季度营收224.96亿美元,同比下滑12% [9] - 二季度净利润11.72亿美元,同比减少20.7% [9] - 财报发布后股价先跌8%后反弹3%,领涨美股科技七巨头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