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化
搜索文档
山下有松助力国产箱包走出国门
环球网· 2025-10-16 16:17
行业市场规模与前景 - 全球箱包市场规模已接近2000亿美元,中国市场2024年规模达1464亿元,位居全球第二,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1577亿元 [1] - 下沉市场潜力正在释放,跨境电商推动中国箱包市场高速发展 [1] 行业发展趋势 - 箱包市场呈现“高端化+定制化+环保化”发展趋势,消费需求从“物质满足”升级为“长期主义” [2] - 手提包和斜挎包是最受年轻消费者喜爱的细分赛道,产品设计注重外观时尚与功能实用的融合 [2] - 国内企业通过创新打破产品使用场景限制,生产符合消费审美和功能的专属产品 [2] 公司战略与产品特色 - 公司Songmont山下有松在产品端选用海洋垃圾回收环保皮革、全粒面头层牛皮及天然橡胶环保胶水等环保材料 [2] - 公司设计以深厚的东方美学文化底蕴为原点,为产品注入独特灵魂,如山西古建飞檐、丝路驼铃等文化元素 [2][3] - 产品功能兼容消费者不同需求场景,推动品牌在短时间内成为小众箱包品牌的佼佼者 [2] 品牌全球化布局 - 公司于巴黎时装周期间举办文化IP展览“远山有声SONG of MONT”,并在上海、太原、南京三地开设新店 [2] - 品牌出海依靠创新设计、品牌塑造和品质提升,而非低价策略,向世界传递中原文化底蕴 [3] - 对品质的追求与长期主义是品牌扎根全球市场的底气,国产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 [3]
山东出口连续7个季度保持增长,主要亮点有这3项
齐鲁晚报· 2025-10-16 16:07
核心观点 - 山东省前三季度出口展现出强劲韧性与活力,已连续7个季度保持增长并频创历史同期新高 [1] 传统优势产品出口 - 船舶、商用车、工程机械、纺织服装、游戏机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合计对出口增长贡献率超过60% [1] - 积极拓展宠物经济、体育经济等新赛道,出口零售包装的猫狗饲料达51.8亿元,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值的近70% [1] - 健身及康复器械出口增长超过20%,热销欧美市场,占全国出口值的18.3% [1] 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品出口 - 高技术产品出口额达1425.7亿元,同比增长29.9% [4] - 高端装备出口增长37.3%,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长28.2%,仪器仪表出口增长30.6% [4] - 绿色低碳产品出口增长显著,“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29.6%,风力发电机组及零件出口增长23.7% [4] 贸易伙伴与市场多元化 - 出口市场覆盖全球240余个国家和地区,外贸“朋友圈”更加均衡多元 [4] - 对新兴市场出口增长强劲,其中对非洲增长39.2%,对中亚增长40.2%,对中东增长10%,对东盟增长6.3%,对拉美增长5.1% [4] - 对传统市场出口亦保持良好增速,对欧盟出口增长10.7%,对英国出口增长11%,增速均高于整体水平 [4]
前三季度,山东农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成绩亮眼
齐鲁晚报· 2025-10-16 16:07
农产品出口表现 - 前三季度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值达1217.4亿元,同比增长3.6%,创历史同期新高[2] - 蔬菜及食用菌出口307.2亿元,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值比重超四分之一,其中鲜蒜为第一大出口单项商品[2] - 食用水产品、干鲜瓜果及坚果、肉类出口分别增长15%、15.4%和79.1%,合计拉动农产品出口增长4.9个百分点[2] - 对日本、东盟和欧盟出口农产品分别增长2.2%、5.3%和5.4%;对中东、中亚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14.4%和49.1%[2] 机电产品出口表现 - 前三季度山东省机电产品出口7798.8亿元,增长9.9%,占出口总值48.8%,提升2.1个百分点,拉动出口增长4.6个百分点,对全省出口增长贡献度达87.9%[6] - 游戏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受国际电子消费品市场需求旺盛带动,分别增长48.3%和13%[6] - 精密制造领域集成电路、计量检测分析自控仪器及器具出口分别增长28.1%和16.2%[6] - 交通运输领域汽车、船舶、摩托车及自行车零配件和飞机及其他航空器出口分别增长11.9%、58.5%、20.1%和95.1%[6] - 电工器材、机械基础件、机床、农业机械和纺织机械出口分别增长10.9%、12.5%、23.1%、41.8%和83.7%[6] - 对东盟、欧盟、非洲、我国香港地区和日本出口合计占比过半,出口增速分别为17%、19.3%、48.8%、14.6%和22.2%[6]
死磕影像十一年:vivo探索另一种可能
远川研究所· 2025-10-16 08:07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2024年国内手机市场销量同比仅增长1.5%,跑输全球市场4%的增长率,四季度同比下滑3.2% [4][12] - 2024年华为以36%的同比增长领跑市场,小米和vivo同比增长10%和6%,其他主要品牌则不同程度下滑 [12] - 国内手机市场格局正从“苹果+Big 5”滑向“苹果+Big 3”,形成华为、小米、vivo三足鼎立的状态 [15][16][18] - 2025年第二季度国内手机大盘再度下滑2%,市场竞争更加残酷激烈 [12] 公司战略:vivo的长赛道聚焦 - 2019年vivo确定了设计、影像、系统、性能四大长赛道,其中X系列专注于影像旗舰 [6] - “长赛道”战略的核心是选择有足够技术纵深的领域进行长期投入,影像赛道因消费者对画质和体验的持续追求而具备长期性 [7] - 在存量市场竞争周期,基于产品构筑清晰明确的品牌形象比多样化的产品组合对消费群体更有穿透力 [7] - vivo是极少数公开表态不进入SoC芯片研发的品牌,选择从用户需求导向出发的务实路径 [20] 产品与技术:vivo的影像创新 - vivo X300 Pro首发与三星、MTK三方联合定制的行业独家蓝图HPB传感器,带来行业领先的2亿超级长焦 [10] - X300 Pro首发蓝图与索尼联合定义的LYT-828云台级主摄,长焦与主摄均支持CIPA 5.5专业级防抖 [10] - 通过与联发科和Arm合作,vivo将芯片和算法IP化,“硬化集成”进天玑9500处理器,实现毫秒级精准追焦与响应能力 [22] - vivo与蔡司续签全球影像战略合作协议,X300系列搭载“蔡司2亿APO超级长焦”,是双方四年合作成果的体现 [22][25] 高端化与差异化竞争 - 2024年上半年中国600美元以上高端机型销量同比增速达8%,创下历史新高,销量结构变化代替市场大盘增长 [15] - 高端化的隐含要求是品牌必须有足够出众的技术能力,以转化为产品体验的差异化 [16] - 竞争模式从增量市场获取转向存量市场争夺,推动了对长周期底层技术的押注 [6][16] - 不同企业因地制宜选择差异化路径:华为深耕集成电路,小米建设跨终端生态,vivo则锚定移动影像 [20]
2025中国(郑州)重型机械装备展览会开幕
中国新闻网· 2025-10-15 22:00
展会概况 - 2025中国(郑州)重型机械装备展览会于10月15日在郑州开幕 [2] - 展会汇聚超过300家行业领军企业 [2] - 展会集中展示行业在高端化、智能化与绿色化领域的创新成果 [2] 行业趋势与战略方向 - 中国重装制造业正推动产业升级并发展新质生产力 [2] - 行业战略布局聚焦于高端化、智能化与绿色化 [2] 参展企业及展品亮点 - 湘电重装展出无人驾驶电机车模型 [2] - 现场展出智能焊接装备 [4] - 郑机传动展出智能装备系统 [6] - 泰尔重工展出智能设备 [15][16] - 卫华重工展出智能设备 [16] - 中信集团展出桁架机器人 [12][14] - 参展商向参观者介绍智能参展设备 [8][10] - 重工展示智慧矿山全流程解决方案 [12]
减税降费释放动能:前三季度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长4.7%
证券时报网· 2025-10-15 10:50
制造业整体表现 - 前三季度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7%,占全国企业销售收入比重为29.8% [1] - 制造业税收收入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同比增长5.8% [2] 高端化转型 - 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占制造业比重达46.9% [1] - 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5%,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2% [1][2] - 工业母机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8% [1] - 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业税收收入同比增长49.7% [2]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税收收入同比增长31.4% [2] - 飞机、高铁车组、深海石油钻探设备等“大国重器”相关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5%、16.1%和20.8% [1] 智能化转型 - 制造业企业采购数字技术金额同比增长10.6% [1] - 以机器人、无人机为代表的智能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3.6% [1] 绿色化转型 - 前三季度高耗能制造业销售收入占制造业比重为28.9%,较上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 [1] - 制造业采购节能环保服务金额同比增长34% [1] 政策支持与企业效益 - 2025年前8个月,支持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实现减税降费及退税12925亿元 [2] - 钢铁行业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11.7% [2] - 有色金属行业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32.2% [2]
不离昆山 不离主业 国力电子致力打造电真空平台“链主”
上海证券报· 2025-10-15 02:19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 - 国力电子自2000年起扎根昆山,已建成3个生产基地,董事长尹剑平深耕电真空器件领域40年[2] - 公司秉持“不离昆山、不离主业”的理念,专注电真空器件,成为国内电子元器件行业知名企业[2][3] - 公司明确“高端化、多元化、国际化”三大战略方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5] 产品与应用领域 - 公司构建了多样化产品体系,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航空航天、光伏风能及储能、半导体设备制造、安检、辐照、柔直输配电等领域[4] - 在高端化方面,公司聚焦半导体设备、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重点突破射频电源真空电容器、高压直流接触器等核心产品技术瓶颈[6] - 在多元化方面,公司依托电子真空制造平台拓展产品矩阵,覆盖新能源汽车、大科学装置、安检、工业探伤等场景[6] 技术布局与前沿领域 - 公司积极布局可控核聚变、第四代半导体等前沿领域,基于技术关联性和战略前瞻性[8] - 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自主研发的P波段大功率速调管应用于中国散裂中子源升级项目并已获订单[8] - 公司致力于打造电真空平台型企业,核心工艺以真空介质为基础,未来将推动机制改革,为各应用领域团队提供资源支持[7] 产业链角色与未来目标 - 公司承担电真空平台“链主”角色,链接产业链上下游,吸引相关厂商落户昆山,协同发展产业生态[6] - 未来目标是成为全球电子真空器件市场的领导者之一,在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可控核聚变等领域实现技术领跑[9] - 公司致力于推动电子真空器件行业的国产化与全球化进程,为中国高端制造业提供支撑[9]
为“大国重器”铸就钢筋铁骨 南钢股份高端材料助攻制造业升级
证券时报网· 2025-10-14 17:10
公司历史与战略定位 - 公司成立于1958年,200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江苏省钢铁工业的摇篮,结束了江苏省没有现代化高炉炼铁的历史 [1][2] - 公司实际控制人于2023年变更为中信集团,成为中信集团先进材料板块的核心成员,与中信泰富特钢强强联合 [2]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中厚板生产基地及有竞争力的特钢长材生产基地,产品聚焦高强度、高韧性等先进钢铁材料 [2] 高端化发展 - 公司研发投入占比连续多年超过3%,2010年以来累计67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6项 [3] - 公司产品应用于多个国家级重点项目,包括独家供货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钢板,产品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 [3] - 先进钢铁材料销量占比从2019年的14%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9.77%,毛利率从13.72%提升至20.26%,占钢材总毛利的46.67% [4] - 公司是苏南特钢材料集群的链主企业,该集群入选工信部发布的3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 [3] 智能化转型 - 公司提出打造“企业智慧生命体”愿景,核心是“一切业务数字化,一切数字业务化” [6] - 2021年建成的智慧运营中心通过“一脑三中心”实现高效管控,过去五年通过数字化降低了质量成本和研发成本 [6] - 公司进入数字化能力对外输出阶段,孵化了金恒科技等子公司,为20多个行业提供数智化服务 [6] - 2025年联合华为发布“元冶·钢铁大模型”架构,构建多模型、多模态的“群智能”集群,让AI融入全流程 [8] 绿色化发展 - 公司是江苏省首家且连续两年环保绩效A级的“长流程钢铁”企业,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9] - 公司确立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构建“极致能效+清洁能源”双轮驱动能源体系 [9] - 已建成55MW光伏发电体系和装机容量61MW/123MWh客户侧储能项目,并继续谋划光伏三期及风力发电 [9] - 公司实施“碳十条”行动纲要,重点构建“N-ZERO”零碳三大体系,推动从“碳冶金”迈向“零碳冶金” [11] 财务与股东回报 - 公司经营业绩稳健,ROE稳步提升,持续保持行业前列 [11] - 上市以来累计实施现金分红23次,总额超136亿元,分红比例占累计归母净利润的50%以上 [11]
炼化行业以“提质”破局“内卷”
中国化工报· 2025-10-14 10:32
行业核心观点 - 炼化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跨越,行业结构、技术路径与市场格局将迎来重塑 [1] -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推动行业向高端化、集约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是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1] 市场供需与竞争格局 - 行业面临“内卷式”竞争,表现为需求收紧与产能持续扩张的矛盾 [2] - 2025年上半年成品油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双下降”现象 [2] - 2024年炼油能力约为9.55亿吨/年,开工率仅为75%左右 [2] - 高端化工品如烯烃和芳烃的产能也呈现井喷式增长,已达到产需平衡,进入“内卷”态势 [2] - 我国贡献了全球近六成的新增乙烯产能 [2] - 对二甲苯下游应用单一,近五年PTA占比保持在97%以上,2025年国内较多PTA投建计划将加剧供过于求风险 [3] 技术创新与转型路径 - 技术创新是破局核心路径,行业正经历从“燃料”向“材料”、由“低值”向“高值”的转变 [4] - 高端聚烯烃等产品存在较大缺口,具有技术门槛高、价格高、盈利强等特点,需通过差异化竞争满足特定领域需求 [4] - 需开发集成烯烃、芳烃高值化利用技术,打造“绿色化、差异化、高端化”的含氧、氨、硫高端化学品集群 [4] - 柴油馏分芳烃吸附分离技术可实现原料分质利用,提高资源转化效率,降低氢耗,实现节能减排 [5] - 甲醇制烯烃技术以煤为原料,相比传统蒸汽裂解原料利用率提升约10%,能耗降低约三分之一,烯烃产率提高15%至20% [5] - 第三代DMTO技术可实现单套装置甲醇处理量300万吨/年以上,吨烯烃甲醇消耗降至2.6-2.7吨 [6] “十五五”期间行业展望 - “十五五”期间市场与产能增速将趋于平稳,国内炼油产能预计维持在9.5亿至9.6亿吨/年 [7] - 芳烃市场将进入重新洗牌关键时期,2025年至2029年产业链利润仍集中于上游PX环节,下游PTA—PET长期亏损预期难改 [7] - PX等芳烃产品已脱离周期底部,将率先进入回升通道,得益于PX供应偏紧及下游产能集中投放 [7] - 产业链协同是重要支撑,“PX—PTA—PET”全链条配套优势逐步显现,具备完善上下游配套的企业竞争优势更明显 [7] - 2025年聚酯产能总规模保持8528万吨,预计未来我国PET需求将逐步进入平稳增长期 [8]
推动制造业转型走深走实
搜狐财经· 2025-10-14 09:51
制造业发展总体态势 - 制造业增加值在"十四五"时期增量预计达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 [1] - 全部工业增加值从2020年31.3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40.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从26.6万亿元增长至33.6万亿元 [3] - 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比重约30% [3] 制造业转型升级方向 - 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 - 加快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2] - 中国制造正在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加速转身 [3] 创新能力建设 -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1.6%,企业研发支出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超过75% [3] - 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新布局16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总数达33家 [3] - 突破近700项关键共性技术,打通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瓶颈 [3] 产业结构优化 - 传统产业加快"焕新",钢铁、水泥熟料单位产品能耗达世界先进水平,绿色电解铝年产量突破1000万吨 [3] - 新兴产业加速"领跑",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约为2020年的9.5倍,光伏和风电装备产量稳居世界前列 [3] - 国家累计培育60多个新兴产业领域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23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3] 数字化转型成效 - 以数字技术赋能研发、生产、供应链和服务全流程,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2] -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运作能力 [2] - 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 [4] 政策支持体系 - 出台《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等政策措施 [4] - 构建全链条、全方位政策支持体系,支持中试平台应用,鼓励制造业转型标准制定 [7] - 因地制宜、因业施策形成有效支持政策,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7] 未来发展重点 -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技术市场化,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打通创新研究到产业应用瓶颈 [6] - 强化标准体系引领,建立制造业数智化协同水平评价指标和监测体系 [7] - 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制造业转型新动能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