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集群
icon
搜索文档
挺起产业发展“硬脊梁”——湖南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观察
上海证券报· 2025-05-23 02:56
湖南制造业发展概况 - 湖南以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产业为核心,持续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1] - 一季度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8%,装备制造业增长12.8%,拉动全省规模工业增长3.7个百分点 [2] - 已有5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15个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居全国前列 [6] 产业链发展模式 - 实施"链长制"升级版,围绕13条重点产业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 - 龙头企业裂变发展:中车株所近三年营收每年跨越百亿台阶,三一集团在风电、氢能等领域孵化行业"独角兽" [5] - 产业集群聚合生长:衡阳输变电产业集群引进200余家上下游企业,宁乡储能材料产业链年产值超500亿元 [5][7]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其中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增长55.4% [8] - 湖南中伟新能源累计研发投入超41亿元,建立千人团队研发固态电池等新材料 [7] - 实施"智赋万企"行动,83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一季度新建314家智能制造企业 [10] 绿色转型实践 - 三一新能源重卡年销售1.4万台,市场占有率全国前列 [11] - 长沙经开区三年形成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11] - 计划新培育100家绿色工厂/园区,建设零碳工厂/园区 [11] 国际化拓展 - 中联重科2024年境外收入233.8亿元占比51.41%,三年复合增长率59.26% [12] - 星邦智能在波兰、墨西哥设厂,推进零部件本地化布局 [13] - 一季度工程机械出口增长8.4%,对中东/东盟/非洲出口分别增长49%/49.3%/70.3% [13]
哪些县域高新技术企业多?昆山第一,胶州领跑北方县域
第一财经· 2025-05-22 16:45
县域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概况 - 共有9个县域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000家 昆山稳居第一 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强省会下辖县域表现突出 [3] - 昆山2024年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3350家 新增1054家 拥有21家江苏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 108家江苏瞪羚企业 [4] - 长沙县高新技术企业总数1349家 位居全国县域第二 工程机械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5] 重点县域经济与产业表现 - 昆山2024年GDP达5380 17亿元 同比增长6 1% 形成7000亿元级电子信息和3000亿元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规上工业总产值12395亿元 增长7 6% [4] - 肥西县高新技术企业达995家 集聚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企业200多家 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 总量44家居全省县域首位 [5] - 胶州为北方高新技术企业最多县域 产业覆盖生物医药 先进制造 节能环保等领域 实现传统产业高端化与新兴产业储备发展 [6] 区域协同发展特征 - 苏州县域受益上海溢出效应 科教资源和现代服务业助推转型升级 经济转型走在地级市前列 [5] - 中西部强省会县域(如长沙县 肥西县)与省会中心城区形成分工互补 承接研发成果转化 [5][6] - 高新技术产业布局与城市群 产业集群高度相关 中心城市周边区域成为要素聚集地 [6]
王缉慈|迈向近零的产业集群需加强利益相关者合作行动
新浪财经· 2025-05-21 13:43
产业集群转型倡议 - 世界经济论坛(WEF)推动33个产业集群签署净零转型倡议,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是其中之一 [1] - 产业集群范畴包括钢铁、石化、水泥、化工等重化工业集聚,这些行业是全球主要碳排放源 [2] - 产业集群通过共享基础设施、共担风险及建立多方伙伴关系加速脱碳 [3] 零碳集群概念与实施 - 零碳集群通过可再生能源、CCUS技术及跨界合作实现碳排放与吸收平衡 [3] - 成功关键在于供能、储能、用能合作伙伴在技术、业务目标及数据开放上的一致性 [4] - 需非营利性第三方组织促进非正式知识交流,突破技术-经济-社会系统重构的挑战 [4] 国际零碳集群案例与挑战 - 英国亨伯产业集群项目因利益相关者不协作及CCUS技术难题面临高风险 [5] - 英国财政部或削减部分CCUS项目资金,反映融资与政策协调问题 [6] - WEF 2024年报告指出需解决伙伴关系、政策、融资和技术等关键问题 [6] 中国零碳园区实践 - 中国超7.8万个产业园区中,2543家为国家级或省级园区,43个入选首批减污降碳试点 [7] - 试点园区采取差异化路径,如合肥高新区碳积分制度、上海嘉定氢能港零碳联动机制 [7] - 鄂尔多斯蒙苏经济开发区与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分别以清洁能源和石化新材料为核心探索脱碳 [8] 产业园区与集群概念辨析 - 产业园区是有地理边界的开发区域,产业集群强调利益相关者的合作行动 [9] - 中国需以产业集群理念加强园区内多方合作,加速碳达峰及全球脱碳进程 [9]
从整治到整合“世界镁都”的产业集群进阶之路
证券时报· 2025-05-20 01:49
菱镁产业现状与优势 - 辽宁省海城市菱镁资源量25.32亿吨,储量3.93亿吨,占辽宁省七成以上、全国六成以上、全球1/5,享有"世界镁都"之称 [2] - 菱镁矿储量丰富、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但曾陷入资源无序开发、产能过剩、产业粗放低端的困境 [2] - 近年来通过专项整治,菱镁规上企业大幅增加到146家,行业产值稳步增长,走上规范有序发展轨道 [3] 专项整治措施与成效 - 建立智慧菱镁大数据平台,与23家矿山开采企业、41处计量站联网,实现全链条管理 [2] - 实施"一矿一出口一计量站"源头管控,矿石价格普遍上涨,菱镁价值得到真实体现 [3] - 2023年以来已退出轻烧反射窑炉186座,退出产能达194万吨,2025年底前将全部淘汰 [6] - 奥地利奥镁集团主动寻求合作,初步达成共建海城菱镁国际公共服务平台意向 [3] 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 - 已有菱镁行业省级绿色工厂1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 [6] - 海城利尔建成全球单体产能最大、智能化水平最高的镁质耐火制品生产线,生产效率提高40%-50%,能耗降低45% [7] - 烘干环节每年降耗相当于1730吨标准煤 [7] - 大德广公司形成菱镁制品规模型全产业链,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欧洲等地区 [8] 产业发展方向与规划 - 确定"做优镁耐火、做大镁建材、做强镁化工、布局镁合金"发展方向 [8] - 规划"一区四园"空间布局:牌楼菱镁产业综合集聚区,八里、英落、马风、析木四个专业产业园 [12] - 重点发展高纯氧化镁、纳米级氧化镁等镁质化工材料,硅钢级及电工级氧化镁 [9] - 鼓励通过兼并重组提高采矿企业集中度,打造大型菱镁企业和先进产业集群 [12] 未来发展战略 - 2025年目标:升级智慧菱镁大数据平台二期工程,完成轻烧反射窑炉退出任务 [11] - 加强产学研联盟,共建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加速成果转化 [11] - 培育龙头企业和品牌,发挥规模化企业带头作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12] - 最终形成分工明确、功能复合的菱镁产业绿色升级示范区新格局 [12]
四川“创投天府·周周见”常态化投融资路演正式启动 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证券日报网· 2025-05-18 17:03
活动概况 - 四川省"创投天府 周周见"常态化投融资路演启动暨首场活动在成都举行 吸引国新基金 建信北京 高瓴投资 IDG资本等知名机构及800家机构企业共1100人参会 [1] - 活动由四川省级部门牵头 采用"线上+线下"模式 计划每周组织至少2场路演 预计全年路演项目超1000个 [1] - 同期举办18场子活动 包括基金对接 推介路演和园区考察 覆盖AI芯片 新能源 高端装备制造等12个产业赛道 72家企业计划融资125亿元 [3] 政策支持 - 四川省将出台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措施 围绕"募投管退"环节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1] - 省级层面设立首期200亿元政府投资引导基金 目标打造千亿级母子基金集群 成都 绵阳等地结合特色产业设立专项基金 [1] - 政策旨在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建立多层级服务机制 推动创新链与资金链 产业链 人才链深度融合 [3] 产业优势 - 四川在航空航天 电子信息 新型显示等领域形成产业集群 基础材料 电子元器件 电磁频谱为当前重点投资方向 [3] - 当地企业在航空航天 电子信息 低空经济等领域具备产业配套 人才密度和科技成果优势 [2] - 成都爱乐达 立航科技 佳驰电子等企业已通过资本支持实现跨越式发展 [2] 投资环境 - 四川在西部具备地理位置 教育条件 基础设施 政务服务等综合优势 产业要素齐备且成本适中 [2] - 当地企业对资本市场的理解 总部经济发展及信息化应用仍有提升空间 [2] - 常态化路演机制将促进科技 产业 金融良性循环 助力产业集群化 成链化发展 [3]
一针一线织“毯”途
经济日报· 2025-05-18 11:28
行业概况 - 崔黄口镇与美国道尔顿、土耳其加济安泰普并称"世界地毯三大产业集聚区",年产量超1亿张,产品销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产业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清末时期,早期手工制作效率低,每天仅能织0.8平方英尺地毯,学徒出师需3年时间 [3] 技术创新 - 全自动生产线大幅提升效率,5秒可生产一张地毯,人均日产量达100平方米 [4] - 采用立体印花工艺使图案更逼真,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 [4] - 融合传统烫金工艺与现代3D打印技术,中式传统吉祥图案地毯成为国内市场爆款 [4] - 从手工制作到运用3D打印、热转印等技术,科技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4] 产业集群 - 聚集1200余家地毯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0家,形成全链条集聚优势,从业人员2.5万人,占全镇人口近半数 [5] - 产业集群降低生产成本,天津安芝金林地毯有限公司从占地10亩发展为120亩,日均产量2万件,2024年订单额约2亿元、同比增长30%,出口量占50%,出口额突破1亿元 [5] - 打造规模以上企业集采平台降低原材料成本,搭建版权全链条服务平台推动产业从成本竞争向版权价值竞争转变 [6] 产业升级 - 与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工艺水平和设计美感,推动从"低端代工"向"品牌化"转型 [6] - 支持企业新增4万吨涤纶长丝项目,鼓励开发特色产品实现差异化发展 [6] - 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9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1家、雏鹰企业6家、瞪羚企业1家 [6] 市场拓展 - 从单一外贸转向"两条腿走路",半数以上企业涉足电商领域 [8] - 天津凯业地毯有限公司通过直播带货,各平台日营业额达5万元至10万元 [9] - 以广交会、德国汉诺威展会等为契机开拓海外市场,2024年累计达成意向订单超2600万美元,2024年初赴土耳其、德国参展达成意向订单1000万美元 [9] 版权与文化 - 建立知识产权"护城河"是关键,涵盖设计、图案绘制、工业制造的版权方案和专利数量是核心技术 [9] - 开展版权普法宣传,举办"织采宫杯"地毯产业国际工业设计大赛吸引优秀设计师 [10] - "织采宫"国际地毯文化展览馆开馆,展示地毯历史、文化、工艺,推动产业与消费双向升级 [10]
广西小城,出口杀疯
投资界· 2025-05-16 11:28
外贸表现 - 一季度全国外贸50强城市合计进出口总额达8.29万亿元,占全国份额的八成[4] - 50座城市中36座进出口总额实现增长,展现出中国外贸的强大韧性[4] - 防城港一季度外贸进出口总额360.1亿元,同比增长58.9%,出口额144.4亿元,暴增429.1%[4] - 2023年防城港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27.9%[5] - 2024年防城港进出口总额达1282.1亿元,同比增长28.6%,首次突破1200亿元大关[5] 区位优势 - 防城港位于广西南部、北部湾畔,是广西口岸第二多的城市[7] - 沿海又沿边,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海陆河相连的边境城市[7] - 与越南接壤,是中国大陆距离越南首都河内最近的港口城市[7] - 通过钦北防一体化,防城港连接南宁、重庆、成都等内陆城市,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7] 港口建设 - 防城港港口是我国西部第一个亿吨大港,已连续11年突破亿吨[9] - 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59个,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个港口通商通航[9] - 是我国最大的硫磺中转、磷酸出口港以及铁矿石、煤炭、粮食、化肥等重要战略物资的中转基地[9] - 中国南方能源和原材料的转运中心[9] 物流网络 - 铁路、公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不断完善[9] - 防城港到贵阳的铁海联运班列采用固定时间、固定路线、固定车次,节约运输时间和成本[9] - 为西南地区外贸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跨境运输保障[9] 营商环境 - 防城海关通过数字化场景应用实现大宗商品通关效率提升40%[12] - 东兴海关将边贸单票货物通关时间压缩至15分钟[12] - 防城港海事局推行"一站式"政务审批,船舶进出港调度效率提升30%[12] 产业转型 - 2023年防城港货物吞吐量1.94亿吨,但超过70%为过境大宗商品,本地加工转化率不足30%[15] - 大力发展工业,推动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资源向精深加工环节延伸[15] - 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15] - 防城港港口生态铝产业链项目总投资200亿元,预计年产值340亿元[15][16] - 2024年防城港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16] 东盟贸易 - 东盟连续4年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7] - 2024年防城港市对东盟进出口473.1亿元,增长31.9%,占全年外贸的40%[14] - 防城港国际商会东南亚果蔬供应链专业委员会采购东盟国家水果价值达15亿元[12]
吕四港“光速”补货美国“海外仓”
新华日报· 2025-05-16 06:24
中美关税调整对电动工具行业的影响 -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后,公司加速向美国"海外仓"补货,两只集装箱货值约20万美元,装载3000台涡轮吹风机、2000只电钻、1200只棘轮扳手、2000台电锯以及1000台割草机 [1] - 此前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一只出厂成本10美元的手枪钻运至美国成本飙升至27美元,导致公司放慢发货 [1] - 中美大幅降低双边关税后,从中国到美国的集装箱运输预订量飙升近300% [1] 吕四港镇电动工具产业集群概况 - 吕四港镇作为"中国电动工具第一城",集聚电动工具产业链企业1000余家,年产值超350亿元,吸纳近4万本地从业人员 [2] - 2023年全镇出口电动工具超25亿元,2024年一季度保持超20%的出口增速 [2] - 产业集群优势显著,常规电动工具可实现"今天规划、明天准备、后天生产"的高效供应链 [3] 企业市场拓展与产品创新 - 仟得电动工具在广交会后迎来20多批次外商考察,并与哥伦比亚商人敲定价值6万美元订单 [2] - 公司推出200多款产品覆盖工程施工、园林绿化、汽车养护等多个领域,合作伙伴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 [2] - 涡轮吹风机在亚马逊、Temu等平台日均成交量达500单,公司计划将出口额从2023年4000万美元提升至2024年5000万美元 [3] 行业展会与新品表现 - 第137届广交会上,东成电动工具推出的智能割草机器人、骑乘式割草机等新品成为会场明星 [2] - 芝麻工具展出解决易卡顿问题的锂电工具,揽获订单近70万美元 [2] - 产业集群被形容为"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2024年出口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3]
东坑谢岗一季度GDP暴增超20%
南方都市报· 2025-05-15 07:08
东莞三镇2025年一季度经济表现 - 东坑、谢岗、洪梅GDP分别增长24%、20.4%、10%,位列全市前三 [2] - 三镇经济总量在东莞排名靠后(第19、30、32名),但凭借"船小好掉头"优势实现高速增长 [7][8] - 工业经济爆发式增长、重大项目推进、外贸进出口增长是主要驱动因素 [2][3] 工业经济表现 - 东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东坑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06.4亿元(+46.7%),增加值36.3亿元(+38.6%) [3] - 东坑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产业,培育"三大龙头+亿元企业梯队"体系,拥有2家百亿级企业 [9][10] - 谢岗形成新能源和高端装备两大支柱产业,低空经济快速发展 [12] 重大项目投资 - 比亚迪在谢岗累计投资约105亿元,拿下126万平方米产业用地 [5] - 谢岗2021年以来引进36个产业项目(总投资335亿元),2025年27个在建项目(总投资275亿元) [5] - 谢岗2025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18.7亿元(+66.9%),工业投资17.9亿元(+87.3%) [6] 外贸与消费 - 东坑一季度进出口总额97.9亿元(+111.8%),增速全市第二 [4] - 东坑社消零总额7.9亿元(+6%),增速全市第五 [4] 产业发展策略 - 东坑通过"三大产业集群引领+传统产业焕新"推动制造业升级 [9] - 谢岗采用"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建设低空经济集聚区 [11][12] - 洪梅推进水乡河西数字产业区建设,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13]
至少8县去年常住人口增长过万!这个中西部县位居第一
第一财经· 2025-05-13 22:52
县域人口增长概况 - 2024年全国人口减少139万人,但至少8个县域常住人口增量达到或超过1万人,包括浙江慈溪市、温岭市、义乌市、瑞安市,福建晋江市,安徽肥西县,湖南长沙县和贵州清镇市 [1] - 浙江在上述8个人口增长过万的县域中占据4席,且全省53个县域中超40个实现常住人口正增长,7个与上年持平 [3] - 福建晋江市2024年常住人口达209.1万人,新增1.1万人,已连续31年领跑福建县域经济 [7] 浙江县域经济特点 - 浙江县域普遍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例如慈溪市以家电产业为支柱,2024年GDP达2928.64亿元,接近3000亿大关 [5] - 温岭市以泵与电机、汽摩配件等四大产业为支柱,民营经济贡献当地90%以上GDP、99%企业数量和93%从业人员 [5] - 义乌市2024年GDP达2503.5亿元(不变价增长7.5%),经济总量升至全国县域第七位,常住人口增长1.5万人 [6] 中西部县域发展模式 - 长沙县2024年常住人口增长1.84万人(总量145.31万人),其工程机械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与长沙市区已形成一体化发展 [10] - 贵州清镇市2024年人口增长1.2万人,作为贵阳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重要支撑板块,区位优势显著 [10] - 合肥肥西县和长丰县分别新增人口1万和0.9万人,受益于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2024年产量135万辆),肥西已集聚200多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 [11] 区域经济联动效应 - 沿海经济强县如浙江慈溪、晋江等已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产业增加值超过中西部多数县域,持续吸引外来人口 [7] - 中西部人口增长县域主要依托省会城市溢出效应,例如长沙县、清镇市与省会形成产业分工互补 [9][10] - 城镇化进程中,中西部人口向省内中心城市(尤其是省会)及东部沿海集中,县域人口集聚与大城市辐射效应直接相关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