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

搜索文档
国调基金董事长郭祥玉:国调二期、国调协同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
快讯· 2025-06-27 21:08
据中国诚通消息,6月23日,国调一期、国调二期、国调协同(以下合称"国调基金")2024年度股东 会、董事会在北京召开。中国诚通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兼国调基金董事长郭祥玉指出,国调基金要认真 研究各股东单位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国调一期要严格落实国务院国资委部署要 求,加大力度、统筹推进项目退出工作。国调二期、国调协同要践行使命定位,加强形势分析和行业研 究,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强化股东协同赋能,为中央企业进一步发挥科 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贡献诚通力量。 ...
工业利润短期承压,转型升级动能凸显
环球网· 2025-06-27 16:54
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 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7204.3亿元,同比降1.1%,但较1-4月增加6034.1亿元 [1][4] - 投资收益等短期因素下拉利润增速1.7个百分点 [4] - 营业收入同比增2.7%,毛利润同比增1.1%,贡献利润增长3.0个百分点 [4] 行业表现分化 - 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7.2%,贡献利润增长2.4个百分点,电子(11.9%)、电气机械(11.6%)、通用设备(10.6%)行业领涨 [4]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行业利润同比增56.0%,其中飞机制造(120.7%)、航天器及运载火箭制造(28.6%)、相关设备制造(68.1%)表现突出 [5] - 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利润增85.0%,金属船舶制造利润翻倍增111.8% [5] 政策驱动效应 - 设备更新政策带动通用设备(10.6%)、专用设备(7.1%)行业利润增长,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利润0.6个百分点 [5]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动智能消费设备制造(101.5%)、家用电力器具制造(31.2%)利润高增 [5] 企业类型差异 - 私营企业利润同比增3.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0.3%,分别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0.9和0.1个百分点 [5]
同宇新材: 募集资金具体运用情况
证券之星· 2025-06-27 00:51
募集资金运用概况 - 公司计划公开发行不超过1,000万股A股股票,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拟投资总额为130,000万元,项目总投资金额为160,000.27万元 [1] - 若实际募集资金不足,将通过自筹资金解决缺口;若募集资金到位前,公司可先行以自筹资金投入,后续置换 [1] - 超募资金将用于主营业务相关的营运资金,禁止用于金融资产投资、证券投资等高风险领域 [1] 江西电子树脂项目(一期) - 项目拟投资150,000.27万元(募集资金投入120,000万元),用于新建年产20万吨电子树脂产能,建设期18个月 [2] - 投资构成包括建设投资116,986.93万元和铺底流动资金33,013.34万元,分年投入计划为第一年78,560.86万元、第二年49,554.20万元 [3] - 项目达产后预计财务内部收益率34.76%,静态投资回收期4.92年 [9] 项目背景与政策支持 - 电子树脂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中的"3.3.6.0专用化学品及材料制造",符合"十四五"规划要求 [3] - 江西省"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芯屏端网"融合发展,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 [4] - 中国大陆PCB产值预计2026年达546.05亿美元,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4.3%,覆铜板需求同步增长 [5] 市场需求驱动因素 - 5G手机渗透率提升推动覆铜板性能要求升级,单机价值量增长带动市场规模扩大 [6] - 2021年中国新增覆铜板生产线26个,国内已成为全球PCB及覆铜板主要生产国 [5] - 公司产品已应用于建滔集团、生益科技等头部覆铜板企业,客户认可度高 [6] 技术与建设优势 - 公司掌握无卤阻燃树脂、高耐热环氧树脂等16项专利技术,5G用特种树脂获5件授权 [7] - 项目选址江西乐平工业园,享有当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及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6] - 已取得项目备案(2103-360281-04-01-474609)和环评批复(景环环评字202270号) [7] 环保治理措施 - 废气处理采用洗涤塔+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锅炉尾气符合GB13271-2014标准 [8] - 生产废水经生化处理后纳入园区管网,固废分类实施焚烧或委托专业机构处置 [8] - 噪声控制通过设备选型优化、降噪措施及厂区绿化布局实现 [9] 补充流动资金 - 拟投入10,0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主要用于原材料采购(环氧树脂、双酚A等大宗商品)及业务扩张需求 [9] - 资金使用将严格遵循监管规定,存放于专项账户并履行审批程序 [10]
鲁信创投:做强做优耐心资本,全流程助力科创企业
齐鲁晚报· 2025-06-26 08:30
公司概况 - 鲁信创投是山东省最大、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创投机构,为鲁信集团旗下从事创业投资业务的核心板块,也是国内证券市场最早的国有控股上市创投企业 [1] - 公司以"助力国家科技进步,推动山东经济发展"为使命,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命科学、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绿色低碳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1] - 公司累计投资企业300余家,90%以上资金投向"硬科技"领域,其中过半为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民营企业占比逾九成,"专精特新"企业近120家 [1] - 已助推44家企业登陆境内外主要资本市场,其中山东企业26家 [1] 投资策略 - 采取"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策略,重点关注颠覆性创新、"卡脖子"技术攻关、国产化替代项目 [1][3] - 联合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济宁等地市成立数十支市场化基金,重点投向省内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 [2] - 2023年底牵头设立山东省鲁新工业高质量发展基金,截至2025年4月实现7亿元实缴出资,已完成对9家山东新材料、先进制造企业的出资或决策程序 [5] 典型案例 - 中创股份案例:2002年共同出资设立中创股份(国内领先的基础软件中间件提供商),2024年3月助推其登陆科创板,成为2024年济南首家上市企业 [3] - 南砂晶圆案例:2021年5月领投A轮融资(投资额逾亿元),2024年6月其全资子公司山东中晶芯源半导体科技投产,计划建成全国最大8英寸碳化硅衬底生产基地(投资额15亿元) [4] 区域经济赋能 - 植根山东发展,通过金融创新推动科技创新,赋能山东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转型 [2] - 围绕山东省"11条标志性产业链"和"十强产业"领域布局,推动创新资源向产业链集聚,助力引进新变量、培育新动能 [4][5] - 通过全周期孵化体系和产业链"补延升建",塑强新兴产业新势能 [3][4]
招商创科锚定三大科技赛道发力 多个项目年内有望取得新进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6-24 20:20
公司战略与定位 - 招商创科是招商局集团全资子公司 成立于2023年12月 2024年4月正式开业运营 定位为集团推动科技创新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平台 [1] - 公司采用"研发培育+产业并购+专业运营"发展模式 聚焦数智科技 生命科技 绿色科技三大方向 涵盖生物制造 合成生物 医疗健康 人工智能 清洁能源等细分领域 [1] - 招商局集团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发展模式 通过产融结合 形成金融发现项目 产业投资并购 金融融资支持的闭环 [3] 数智科技领域布局 - 与ARM联合投资瑞驰信息并成为第一大股东 管理先进技术院2023年在香港注册 [2] - 已与中科院 浙大 港大 港科大等顶尖机构合作 建立狮子山人工智能实验室等7大研发平台 [2] - 研发经费预算3.5亿元 柔性引进高水平科技人才超200人 含5名院士 [2] 绿色科技领域布局 - 投资60多亿元定增凯赛生物 共建生物基复合材料生产研发基地 预计2024年8月试生产 [2] - 武汉二氧化碳绿色转化与生物制造工艺论证中心实验室2024年4月已点火试车 [2] - 投资布局江苏华友 英飞源等项目 绿色能源产业生态初步显现 [2] 生命科技领域布局 - 战略投资118亿元入股人福医药成为第一大股东 [2] - 持股并表的天津药研院为国家级医药创新平台 拥有2个国家级 10个省市级技术平台 [2] - 业务覆盖药物研究全学科 产业发展全链条 [2] 集团整体表现 - 2024年招商局集团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527亿元 同比增长14.7% [3]
国药集团入主“山东药玻”加速战新产业药用包材全产业链布局
环球网· 2025-06-23 18:14
公司重组与股权变更 - 山东药玻控股股东变更为中国国际医药卫生有限公司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国药集团 [1] - 此次重组标志着国药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矩阵新增核心力量 凸显央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建链补链的关键动作 [1] 行业地位与财务表现 - 山东药玻为国内药用包材行业龙头企业 A股同行业中规模与市值位居前列 [2] - 公司核心业务覆盖药用玻璃 胶塞 预灌封注射器等关键医疗耗材 提供"瓶+塞+盖"全套药包材服务 [2] - 2015-2024年营收累计增长197% 连续10年保持增长 2024年营收51.25亿元 利润总额11.11亿元 同比增21.95% [2] - 模制瓶市占率超85% 中硼硅模制瓶产业布局领先 模制瓶 棕色瓶构成主要利润来源 [2] 政策与市场机遇 - "一致性评价+集采"政策推动中硼硅药用玻璃需求高速增长 [2] - 药用新材料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范畴 国内药用包材市场竞争格局分散 央企入主被视为产业整合关键信号 [2] 战略协同效应 - 国药集团业务覆盖研发 制造 物流 零售等全产业链 在19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全球化网络 [3] - 重组将带来国际化拓展 技术研发升级 产业形态转型三大协同效应 [3] - 国际化方面 山东药玻可借助国药全球网络突破国际市场准入壁垒 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 [3] - 技术方面 加速中硼硅玻璃材料迭代 推动产品向高端化 智能化升级 [3] - 产业方面 从传统生产型材料商向科技型综合服务商转型 提升产业链附加值 [3] 供应链安全与产业意义 - 整合对保障生命科学产业上游供应链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3] - 打造"研发-生产-销售"全产业链平台 提升生物医药领域科技自立能力与产业安全水平 [3] 区域经济影响 - 重组将带动鲁中地区医药健康产业升级 注入央企资源与动能 [4] - 强化山东省医药产业区域竞争力 为构建国际领先医药产业基地提供支撑 [4] 国企改革与行业整合 - 国药集团布局药用材料领域是落实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具体实践 [4] - "央企+龙头"模式为行业整合提供创新范例 后续技术协同 市场拓展动作将持续引发关注 [4]
年内32家上市公司主动变更证券简称 “科技”“智能”等用词折射转型趋势
证券日报· 2025-06-23 01:38
证券简称变更概况 - 截至6月22日年内已有32家A股上市公司完成证券简称变更[1] - 业务变动是变更重要动因 例如博源化工因战略调整剥离煤炭等业务 主营业务变更为纯碱和小苏打 故简称由"远兴能源"变更为"博源化工"[1] - 部分公司为强化品牌定位而变更 如松原股份更名为"松原安全"以契合主营业务特点[1] 变更动因分析 - 并购重组后需匹配新业务 如中金环境吸收合并子公司后更名为"南方泵业"[1] - 62.5%变更企业属制造业 共20家 例如湘油泵更名"美湖股份" 中电兴发更名"中电鑫龙"[2] - 制造业企业通过更名突出新技术布局 如新能源、新材料领域[2] 命名趋势特征 - 新增"科技""智能""新材"等字眼 如天铁股份更名"天铁科技" 奥福环保更名"奥福科技"[2] - 反映产业逻辑转向科技驱动 市场偏好从重资产规模转向轻资产成长[2] - 政策导向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 简称变更可释放转型信号吸引资金支持[3]
正本清源 发挥国资创投主渠道作用
上海证券报· 2025-06-23 01:20
国资创投行业现状 - 国有资本属性的基金管理人已成为股权投资市场募资与投资的主导力量,在新募集基金各规模组别中占比超50%,100亿元及以上规模基金全部为国资背景[1][2] - 2023年国资和政府引导基金认缴出资12053.79亿元,占全行业77.43%,2024年占比进一步提升至81.58%[3] - 国资创投通过LP和GP双重身份精准投向新质生产力领域,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关键作用[1] 面临的核心问题 制度性障碍 - 合伙企业法第三条限制国有企业担任普通合伙人,与当前国资创投实际地位形成法律冲突[2][12] - 地方政府产业布局高度趋同,AI、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同质化竞争导致泡沫化风险[3] 运营机制问题 - 市场化激励弱化:新设国资创投普遍缺乏跟投、Carry分成等机制,老机构机制逐步退化[3][14] - 决策行政化:需经党政联席会、政府常务会等多层级审批,流程较市场化机构多3-4个环节[4] - 退出程序复杂:项目转让需完成审计、评估、备案等6大程序,S基金交易需折价20-30%[5] 人才与考核瓶颈 - 薪酬水平低于市场30-50%,招聘自主性受限,难以吸引高端人才[5] - 考核机制侧重短期营收和税收贡献,与早期科创企业平均5-7年盈利周期不匹配[6] - 基金存续期普遍比国际标准短2-3年,到期强制退出导致双输局面[7][8] 改革方向建议 制度创新 - 修订合伙企业法第三条,赋予国资GP合法身份[12] - 建立国家级创投不良资产处置公司,管理26万亿元存量市场中9.8万亿元退出期资产[18][19] 机制优化 - 推行员工持股(上限30%)、跟投、Carry分成三位一体激励体系[14] - 简化决策链条至投委会单层,建立"谁决策谁担责"的权责对等机制[15] - 设置8-10年长周期考核,允许基金存续期延长至国际标准[16][20] 差异化发展 - 经济发达地区可布局3-5个新兴产业,欠发达地区聚焦1-2个优势领域[13] - 对政策性项目单独设置社会效益考核指标,与市场化项目区分管理[17]
我国风电装机快速增长 上市公司积极布局
证券日报网· 2025-06-22 21:15
风电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8699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占93.5%(8137万千瓦),海上风电占6.5%(561.9万千瓦)[2] - 截至2024年4月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达5.4亿千瓦,同比增长18.2%,行业景气度较高[6] - 风电发电量占比已超过12%,成为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1] 政策支持与市场前景 - 自然资源部等六部门提出2030年海洋能装机目标40万千瓦,推动多能互补系统和示范工程建设[3] - 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预计2030年突破230吉瓦,中国深远海项目将成为国际合作核心增长点[3] - 政策支持包括购电价格机制、补贴、专项基金等,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2] 产业链布局与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风电整机制造商前五名分别为金风科技(18.67吉瓦)、远景能源(13.63吉瓦)、明阳智能(12.29吉瓦)、运达能源(11.51吉瓦)、三一重能(9.15吉瓦)[4] - 国机精工风电轴承业务订单饱满,计划扩大产能[5] - 金雷科技拓展产品线至铸造主轴、轴承座、轮毂等零部件,降低对锻造主轴的单一依赖[5] 技术驱动与地理优势 - 国内风电企业通过技术研发提升产品质量、可靠性和运营效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2] - 中国多样化的地理气候与地形条件适配不同类型风电设备[2]
陆家嘴金融论坛点评:科创板投融资改革推进,服务实体功能提升
招商证券· 2025-06-21 15: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1+6”政策措施推出利于资本市场发挥枢纽功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促进科技、资本、产业良性循环,是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重要一环 [8] - 科创板深化改革优先利好投行实力突出的头部券商,建议关注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华泰证券和国泰海通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6月18日2025年陆家嘴金融论坛举行,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出更好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加力推出“1+6”政策措施 [2] “1+6”政策内涵 - “1”指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 [8] - “6”指在科创板创新推出6项改革措施,包括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支持在审未盈利科技企业增资扩股、完善再融资制度和战略投资者认定标准、增加投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等 [8] 资本市场含“科”量提升 - 截至6月20日37家企业申请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12个项目终止,20个已发行上市项目集中于生物医药产业 [3] - 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扩容至前沿科技领域,或将涌现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上市示范案例,带动资本市场科技含量提升 [3] IPO预先审阅机制 - 面向优质科技型企业试点该机制,减少发行上市阶段“曝光”事件,保护企业信息和技术安全 [4] - 美国和香港市场有类似机制实践,为科创型企业营造友好上市环境 [4] 增加投资产品及风险管理工具 - 丰富科创板指数及ETF品类、将其纳入基金投顾配置范围,推动中长期资金向新质生产力企业集聚 [5] - 更多科创板ETF期权和期货期权将推出,10月9日起允许QFII参与场内ETF期权交易,科创板迎来海外资金布局且定价效率有望提升 [5] 行业规模 - 股票家数91只,占比1.8%;总市值57764亿元,占比6.7%;流通市值55286亿元,占比7.1% [5] 行业指数 - 1个月绝对表现2.1%,6个月-6.1%,12个月36.8%;相对表现1个月3.4%,6个月-4.0%,12个月27.0% [7] 券商情况 - 截至6月20日,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保荐和承销科创板已上市企业服务家数靠前 [9] - 截至6月20日,国泰海通、中金公司等科创板IPO储备项目排名靠前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