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费

搜索文档
公募行业火速落实监管要求 首批新模式浮动管理费率基金集体上报
证券日报· 2025-05-17 00:45
"旱涝保收"现象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此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强调,要"突出强化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并提到"优 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业绩差的必须少收管理费,通过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扭转基金公司'旱 涝保收'的现象"。 5月16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嘉实基金、东方红资产管理等多家公募机构集中上报了一批主动管理 权益类基金。 《证券日报》记者从业内获悉,上述基金为《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发布后,首批上报的新模式浮动管理费率产品,即投资者持续持有一定时间后,根据投资者持有期间的 基金收益情况来确定管理费率档位。 这一动向表明,公募基金行业正以实际行动落实监管要求,行业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迈出实质性 步伐。 扭转基金公司 作为目前市场上较早开始探索浮动费率产品模式的基金管理人,东方红资产管理旗下已有15只浮动管理 费率基金,管理规模超百亿元。公司相关人士表示:"改革后的费率体系强化了业绩比较基准的'锚 定'作用,建立了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利益共享机制。这一设计既约束了投资行为,防止'风格漂移', 又促使基金管理人专注于创造超额收益,重塑行业的投资文化。" 构建新型关系 ...
首批26只新模式浮动管理费率基金上报,绩优基金经理担纲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6 20:49
新模式浮动管理费率产品集中申报 - 首批26只新模式浮动管理费率产品集中申报,涉及易方达、广发、汇添富、中欧、景顺长城等26家基金管理人[1] - 26家基金管理人中包括21家行业头部管理人、4家中小管理人及1家外商独资管理人[3] - 产品均为全市场选股的主动权益基金,主要对标沪深300、中证A500、中证500或中证800等主流宽基指数[3] - 产品托管涉及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及招行、浦发、中信等8家大银行[4] 产品设计特点 - 产品设计重点支持"低费率+绝对收益+业绩报酬"和"长期股票投资+定期分红"两类创新模式[4] - "低费率+绝对收益+业绩报酬"产品以追求绝对收益为目标,通过业绩报酬机制实现双赢[4] - "长期股票投资+定期分红"产品要求建立长期投资理念,采取定期分红让持有人持续获得现金流[4] - 产品费率与持有期挂钩,鼓励投资者长期投资,降低短期波动风险[8] 基金经理配置 - 多家基金公司将派出长期业绩表现较好的基金经理管理浮动费率产品[1][5] - 东方红资管可能派出周云掌舵,其历史年化回报超12%,最大回撤仅为-26.43%[6] - 各家公司在产品设计、法律文件准备、系统改造等方面做了充分准备[6] 政策背景与行业影响 - 产品申报是为落实5月7日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1] - 证监会要求头部机构新注册的主动权益类基金60%采取浮动费率安排[7] - 改革后的费率体系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锚定作用",将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8] - 浮动费率改革将推动行业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8] - 行业认为改革将重塑公募基金生态圈,实现投资者与公司的共赢[9][10] 行业机构观点 - 易方达表示将创新推出更多与业绩挂钩的浮动费率产品[9] - 东方红资管认为改革将为行业带来新气象,实现投资者资产增值[9] - 嘉实基金表示浮动费率机制有利于提升投资回报的可持续性[9] - 汇添富认为新型产品落地标志着行业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10] - 专家预计浮动费率将改变行业格局,促使基金经理更注重长期业绩[10]
来了!首批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上报,持有满一年或分三档浮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6 19:17
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推出背景 - 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要求头部机构在未来一年内发行此类基金数量不低于其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60% [2] - 此前公募行业已推出三类浮动费率基金,将管理费与持有时间、规模、业绩情况挂钩 [2] - 首批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被视为主动权益类基金在费率机制上的重要试点突破,标志着行业在产品供给侧的深度优化 [3][4] 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设计机制 - 管理费由固定管理费、或有管理费和超额管理费组成,后两者根据每笔基金份额的持有时长及持有期间年化收益率水平综合判定 [1][2] - 持有期限不足一年按1.20%年费率收取管理费,达到一年及以上则分三档差异化收费 [2] - 第一档:年化超额收益率超过6%且持有收益率为正,按1.50%年费率 [3] - 第二档:年化超额收益率在-3%及以下,按0.60%年费率 [3] - 第三档:其他情况维持1.20%年费率 [3] - 首批产品均为全市场选股基金,对标沪深300、中证500等主流宽基指数 [3] 行业参与情况 - 超过20家基金管理人上报新产品,包括易方达、华夏、广发、南方等头部机构 [3] - 产品将基金管理人收入与投资者实际盈亏挂钩,强化利益共担机制 [1][3] - 改革后的费率体系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锚定作用",避免投资风格漂移 [5] 行业影响与意义 - 激励基金公司聚焦主动管理能力提升,以中长期超额收益为目标优化投资策略 [4] - 完善公募基金产品体系,为投资者提供更具差异化的选择空间 [4] - 引导基金管理人摆脱对市场贝塔收益的依赖,提升挖掘阿尔法收益的专业化投研能力 [5] - 推动构建更具活力与韧性的基金行业生态,实现管理人与投资者的长期价值共生 [1][5]
重磅!“新基金”正式开闸!
证券时报· 2025-05-16 18:56
首批创新浮动费率产品上报情况 - 26家基金管理人上报首批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创新浮动费率产品,包括21家行业头部管理人、4家中小管理人和1家外商独资管理人 [1][3] - 上报机构均为权益管理能力较强的公司,并派出长期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管理相关产品 [2][6] - 代表性产品包括易方达成长进取混合、富国均衡配置混合、广发价值稳进混合等(完整名单见原文表格) [5][6] 产品设计特点 - 收费模式按持有时间和年化收益率分档:持有<365天仅收基础管理费,≥365天则与收益率挂钩 [7] - 费率升降档采用非对称设计:业绩跑输基准时降费幅度大于跑赢时的升费幅度,强化投资者保护 [7] - 业绩比较基准主要对标沪深300、中证500等宽基指数,未来可能拓展至主题风格类指数 [8] 政策背景与行业影响 - 产品响应《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头部机构需在1年内使此类产品占比达主动权益基金发行量的60% [10] - 采用新老划断方式推行,不影响存量产品运作 [12] - 行业普遍重视该模式,认为其实现了管理人与投资者的风险收益共担及费率平衡 [11] 销售与运营策略 - 淡化首发规模考核,侧重投资者长期持有体验和持续营销 [8] - 多家管理人已完成产品设计、系统改造等准备工作,预计后续将有更多机构跟进 [9][11]
重磅!“新基金”正式开闸,26家公募名单出炉!
券商中国· 2025-05-16 18:45
首批创新浮动费率产品上报情况 - 首批26家基金管理人上报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创新浮动费率产品 代表性较强 其中行业前列管理人21家 中小管理人4家 外商独资管理人1家 [1][3] - 相关管理人均派出长期业绩表现较好的基金经理管理浮动费率产品 旨在为投资者创造回报 [2] - 新模式浮动管理费率产品收费方式更为细化 按照投资者每笔基金份额持有时间和年化收益率分档收取管理费 [3] 产品设计特点 - 持有时间少于365天仅收取基础管理费 持有时间大于等于365天则管理费与持有期间年化收益率挂钩 [3] - 产品设计强化投资者利益导向 符合持有期要求的投资者赎回时管理费率可根据业绩表现与基准对比调整 [3] - 升降档采用非对称设计 降档幅度大于升档幅度 更强调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3] - 业绩明显跑输基准则收费降低 业绩显著超越基准则收费适当提高但升幅较小 [4] 产品投向与销售策略 - 首批产品均为全市场选股基金 主要对标沪深300 中证A500 中证500或中证800等主流宽基指数 [4] - 后续可能探索拓展对标业绩比较基准范围 如主题风格类指数 [4] - 产品旨在引导长期投资 不看重募集规模 强化首发重实量销售导向 避免"高开低走" [4] 行业后续发展 - 行动方案要求头部机构在未来一年内发行此类基金数量不低于其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60% [5] - 试行一年后将评估优化 逐步全面推开 [5] - 多家管理人已做好产品核心要素设计 法律文件准备 系统改造等各方面准备 预计后续将有更多管理人跟进 [5] - 新模式产品实现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共担风险收益 平衡管理人激励与投资者费率控制 [5]
浮动管理费率采取“新老划断” 存量产品不受影响
快讯· 2025-05-16 18:16
智通财经5月16日电,公募改革落地,《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对推行浮动管理费率的产 品,在实施路径上采取了新老划断的方式,对于存量产品正常投资运作没有影响。基金公司和销售机构 表示,浮动费率基金不会过于看重募集规模,会强化首发重实量的销售导向,避免"高开低走",后续将 努力提升投资者长期投资体验,做好持续营销。(智通财经记者 闫军) 浮动管理费率采取"新老划断" 存量产品不受影响 ...
亏麻了,基金经理不能再领千万年薪
搜狐财经· 2025-05-15 22:36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行动方案发布以来,已有基金公司迅速反应,对新政中多次提到的重要指标"业 绩比较基准"进行变更。 基金行业内,饱受投资者诟病的机构公司"旱涝保收""躺平赚钱"等现象正在由此消亡。 近日,中国证监会公开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针对目前 基金行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一揽子具体的、可操作的改革措施,以推动行业加快实现高质 量发展。 其中,建立健全基金公司收入报酬与投资者回报绑定机制,督促基金公司建立健全与基金投资收益相挂 钩的薪酬管理机制等新规引发投资者群体高度关注与讨论。 管理费将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 所谓业绩比较基准,是用来衡量基金表现优劣的参考标准,通常由一组具有代表性的市场指数、指数组 合或固定收益率构成,常见如某混合型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75%+中债总指数收 益率*25%"。业绩比较基准一般反映基金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收益特征,也用于评估基金经理的投资能 力。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一鸣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表示,此次新政要求管理费与基金业 绩表现关联,将敦促基金公司从规模驱动转向业绩驱动,基金公司将更加注重投资 ...
当前白酒板块分化加剧,龙头相对平稳,主要消费ETF(159672)飘红
新浪财经· 2025-05-15 13:31
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5月15日13:15,中证主要消费指数(000932)上涨0.03%,成分股中华熙生物上涨8.48%,贝泰妮上涨3.25%,珀莱雅上涨2.15%,乖宝宠物上涨1.98%,燕京啤酒上涨1.89% [3] - 主要消费ETF(159672)上涨0.13%,最新价报0.79元,盘中换手4.32%,成交360.65万元,近1年日均成交565.91万元 [3] 政策动态 - 中国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完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薪酬管理制度 [3] - 国泰海通证券认为公募基金将更加重视比较基准的作用,此前相对被低配的权重板块有望迎来公募资金配置的优化 [3] 行业分析 - 白酒仍处于寻底阶段,板块分化加剧,龙头相对平稳 [4] - 饮料、啤酒品类结构性增长红利持续,有望迎来换季消费催化 [4] - 零食基数压力缓解,依靠新品类及新渠道驱动成长 [4] - 部分食品添加剂龙头如百龙创园成长性凸显 [4] - 调味品龙头表现相对较优,乳制品有望见底,餐饮供应链底部震荡 [4] ETF表现 - 主要消费ETF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24.35%,最长连涨月数为3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14.00%,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5.36% [4] - 近1年超越基准年化收益为2.19%,今年以来最大回撤5.57%,相对基准回撤0.34% [4] - 管理费率为0.50%,托管费率为0.10%,在可比基金中费率最低 [4] - 近1月跟踪误差为0.015%,在可比基金中跟踪精度最高 [4] 估值水平 - 中证主要消费指数最新市盈率(PE-TTM)为20.46倍,处于近1年17.46%的分位,估值低于近1年82.54%以上的时间,处于历史低位 [5] 指数构成 - 中证主要消费指数反映中证800指数样本中不同行业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分为11个一级行业与35个二级行业 [6] - 截至2025年4月30日,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7.16%,包括伊利股份(9.86%)、贵州茅台(10.39%)、五粮液(9.12%)、牧原股份(6.95%)、山西汾酒(6.88%)等 [6][8] 个股表现 - 贵州茅台涨0.02%,权重10.39% [8] - 伊利股份涨0.40%,权重9.86% [8] - 五粮液跌0.83%,权重9.12% [8] - 牧原股份跌0.13%,权重6.95% [8] - 山西汾酒涨0.06%,权重6.88% [8] - 泸州老窖跌0.64%,权重6.27% [8] - 温氏股份跌0.36%,权重5.83% [8] - 海天味业涨0.73%,权重4.45% [8] - 东鹏饮料涨1.04%,权重3.40% [8] - 洋河股份跌0.73%,权重3.02% [8]
公募基金改革方案深度解读:公募重磅改革,加速生态重塑
2025-05-14 23:1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公募基金、非银金融(券商、保险) - **公司**:中国平安、中信证券、中财、太保、众安在线、中国太平、新华保险、东方财富、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广发证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募基金新规 - **背景和内容**:旨在解决居民投资收益和机构短期经营问题,体现金融多方面特性统一,分三阶段实行,已完成两阶段,将推进降低销售费率[5] - **对行业变化影响**:从绩效考核、降低成本等五方面影响行业,引导注重实际回报,提升竞争力和促进健康发展[6] - **考核机制变化**:加强长周期考核,纳入投资者盈亏,重视业绩回报和稳定性,或使基金经理配置低配行业和高弹性股票[7] - **基民成本变化**:销售费率稳步降低,后端费用规模和占比下降;管理费率整体下降,浮动管理费率产品预计大幅增加[10][11][12] - **权益类基金发展**:政策强调发展,我国权益型基金规模占比低,需提升投研和业绩吸引资金,指数型基金是重要抓手[14] - **指数型及 ETF 发展**:是扩展公募基金额度重要驱动力,我国 ETF 发展速度快,加快注册和创设可推动固收加基金增长[15] - **主动权益产品影响**:业绩基准和薪酬挂钩使投资者趋于保守,固收加产品吸引力提升,规模可能扩张[16] - **基金销售环节变化**:规范销售环节,纳入新评价指标;基金投顾重要性增加,可拓展基金公司收入来源[17] - **行业格局影响**:加速优胜劣汰,支持头部创新,鼓励中小特色化,行业集中度预计提升[18][19] - **对特定公司影响**:对 ETF 优势基金公司及其母公司有利,低配个股或行业受关注[20] 非银行业 - **新规影响**:近期非银行业板块大涨由短期补涨和超低配配置驱动,持续性可能不强[2] - **未来发展趋势**:长期有加仓和配置价值,保险行业基本面改善,分红险转型加快,负债成本下降,预计二季度利润同比增长[4] - **选股思路**:关注超低配权重股、二季报好且估值低标的、高贝塔系数标的[4] 券商板块 - **表现**:新规下补涨概率大,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全年业绩有望两位数增长[21] - **选股思路**:考虑板块内低配个股、并购交易主题、高性价比股票[21]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 年客户维护费为 355 亿元,同比下降 9%,销售费用占管理费收入比例从 2021 年的 30%降至 2024 年的 28%[10] - 2023 年主动权益基金平均管理费率为 1.14%,较 2022 年的 1.37 显著下降;2024 年 ETF 产品平均管理费率同比下降 0.02 个百分点至 0.42%左右[11] - 2023 年集中发行 20 只浮动管理费率主动权益产品,按 60%计算,2024 年前十大基金公司新增约 29 只,全行业新增约 161 只[12][13] - 我国权益型基金规模占公募基金比重为 22%,远低于全球 57%及美国 64%;主动权益型产品规模 2024 年降至 11%;我国指数型基金占比 11%左右,美国 23%左右[14] - 我国指数型 Fund 总量中 70%左右是 ETF,2018 - 2024 年复合增速达 39%[15] - 基金投顾整体规模约 1200 亿 - 1400 亿,券商投顾规模较大[17] - 中国前五名公募基金公司占比约 40%,美国为 70%[18] - 一季度上市券商净利润同比增长 82%,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增速超 50%,得益于日均成交额同比增长 71%和投资净收入增长 50%以上[21]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迅速推进:20余家机构已做好申报发行浮动费率新产品准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4 21:50
21世纪经济报道特约记者 庞华玮 广州报道 5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对主动管 理权益类基金大力推行浮动管理费率,是本次公募基金改革的一次积极探索。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已有20余家机构做好申报发行浮动费率新产品的准备工作,新产品预 计将会很快推出,其他行业机构也将在准备就绪后陆续上报。 "我们准备申报浮动费率产品,最快可能本周上报。"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 据业内人士介绍,将上报的浮动费率产品中,"低费率+绝对收益+业绩报酬"和"长期股票投资+定期分 红"两类浮动费率创新产品最受关注。 积极申报 多家基金公司向记者表示,正在抓紧进行申报发行浮动费率新产品的准备工作。 "我司准备上报浮动费率基金,已经在做相关产品准备。"一家上海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 一位北京公募人士表示,"据我所知,大部分大中型公司都在准备浮动费率产品新发,不过由于系统建 设问题,历史上发过浮动费率产品的公司可能落地速度快一些。" 据悉,目前已有20余家机构做好申报发行浮动费率新产品的准备工作,新产品预计将会很快推出,其他 行业机构也将在准备就绪后陆续上报。 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