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中和
icon
搜索文档
恒誉环保: 2024年年度报告(修订版)
证券之星· 2025-07-15 19:20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55亿元,同比下降5.48%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42万元,同比下降4% [3] - 扣非净利润1383万元,同比下降8.4%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05亿元,同比增长688.3% [3] - 现金分红698.7万元,占净利润比例40.11% [1] 业务发展 - "设备+运营"双驱动模式取得进展,首个BOO项目恩施油基岩屑项目已投产 [5] - 控股合晟环保进入废轮胎综合利用运营领域 [5] - 2024年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约78% [6] - 产品线覆盖废轮胎、废塑料、污油泥、危废、医疗废弃物等处理领域 [9][10][11][12] 技术研发 - 新增国内外授权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2项,新申请专利9项 [6] - 累计拥有115项专利,其中国内发明专利37项,国际专利27项 [6] - 工业连续化有机废弃物热裂解技术装备入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推广目录 [7] - 技术应用拓展至油砂提炼、废玻璃钢、生活垃圾处理等新领域 [8] 行业环境 - 环保装备制造业2023年总产值超9700亿元,预计2025年达1.3万亿元 [15] - 废塑料化学循环市场潜力巨大,全球头部企业加速布局产能 [24] - 2022年全国工业危废产生量9514.8万吨,利用处置量9443.9万吨 [20] - 2023年国内废塑料产生量约6200万吨,回收利用率30% [22] - 生物质能开发潜力约4.6亿吨标准煤,2060年有望减碳超20亿吨 [32] 市场拓展 - 产品已出口至德国、英国、丹麦、巴西等十余个国家 [37] - 国内客户项目被列为省级重点/示范项目 [37] - 开创裂解技术在金属矿综合利用领域应用先例 [37] - 医疗废弃物、生物质处理等新兴应用领域取得突破 [30][31]
上市公司如何披露好ESG定量和定性数据?华证ESG评级方法论大拆解!
搜狐财经· 2025-07-15 18:55
三大交易所要求对财务重要性议题采用"四要素"披露方式。这些变化华证ESG会逐步纳入评级体系。未来定量数据占比仍将持续提升。 今年是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可持续发展披露指引后的第一个披露季。截至2025年6月底,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率超45%,而国际主流评级机构对中国 上市公司的ESG评级覆盖率不足20%,相比之下国内评级机构基本上实现了对A股的全覆盖。 同时,全球ESG评估在应用于中国市场时,面临着本土化适配的挑战。相比之下,国内评级体系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估中国特色的指标。 对标国际ESG评级机构,今年国内机构也陆续推出了ESG预评级环节,方便上市公司在正式评级公布之前与评级机构进行沟通,增强评级过程的透明度和准 确性。 那么,上市公司如何与评级机构高效沟通?能从哪些环节入手提升评级表现?又如何借助评级体系来优化自身ESG报告质量? 全景ESG特别邀请国内权威ESG评级机构——华证指数ESG副总监胡继梅胡老师,为上市公司在评级实操和策略优化方面答疑解惑。 ESG金句: 具有中国特色的指标的设置、行业关键性议题的选择及权重设置逻辑差异是国内外ESG评级相关性不强主要原因。 电力公用事业在中国能源结构转型中起 ...
碳中和领域动态追踪(一百五十九):甘肃发布容量电价征求意见稿,保障调节性电源盈利水平
光大证券· 2025-07-15 18:4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 [5][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甘肃发布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征求意见稿,明确容量电价标准及实施范围,调节性能源为主要参与方,初期煤电机组和电网侧新型储能容量电价暂按每年每千瓦330元执行2年,现货市场价格设定边界 [1] - 在绿电装机大幅提升背景下,火电功能性加持下度电盈利水平无需过度担心,若容量补贴上调,甘肃对应度电容量补偿提升,意见稿推动火电加速公用事业化、实现估值提升;储能电站经济性将明显提升,且示范效应显著 [2] - 火电领域全国火电将受益,建议关注甘肃能源、国投电力等;储能领域利好国内储能产业链,建议关注海博思创、盛弘股份等 [3] 相关目录总结 事件内容 - 7月14日甘肃省发改委发布《甘肃省关于建立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容量电价标准及实施范围,包括参与方、执行内容和现货市场价格边界 [1] 对火电的影响 - 绿电装机提升背景下,火电功能性加持使度电盈利水平无需过度担忧,若容量补贴上调,甘肃度电容量补偿提升,意见稿推动火电公用事业化和估值提升 [2] 对储能的影响 - 意见稿执行将使储能电站经济性明显提升,示范效应显著,实施范围更广、补偿力度更大,甘肃作为新能源发电大省发布此文更具示范意义 [2] 投资建议 - 火电领域建议关注风光装机高增、调节电源价值凸显省份及火电电量电价有压力区域的相关企业,如甘肃能源、国投电力等;储能领域建议关注具备运营能力、协助投资方参与储能全生命周期运营的企业,如海博思创、盛弘股份等 [3]
化工生态环境前沿交叉新技术专题论坛在京举办
环球网资讯· 2025-07-15 18:45
论坛背景与主题 -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化工生态环境前沿交叉新技术"专题论坛于7月8日在北京举办 [1] - 论坛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化工学会承办,聚焦化工过程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交叉研究 [1] - 旨在推动化工与生态环境领域的协同创新,展示前沿技术进展 [1][7] 上午报告环节核心内容 -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静海探讨工业智能化的多层次时空复杂结构解析 [3] - 江桂斌院士分析新污染物研究面临的问题 [3] - 清华大学李俊华教授展示烟气碳捕集利用技术与工程应用最新成果 [3] - 大连理工大学全燮教授介绍导电分离膜及其水处理电膜工艺优势 [3] - 南京工业大学丁晓斌教授研究面向大气污染物治理的分离膜技术 [3]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杨天学研究员聚焦固废分质利用与污染控制对"无废城市"建设的贡献 [3] 下午报告环节核心内容 - 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华林分析碳污减排与资源化路径 [5] - 创新方法研究会理事长黄晶解读碳中和背景下化工行业前沿交叉技术趋势 [5] - 哈尔滨工业大学王爱杰教授提出低碳约束下工业园区水系统智能管控方案 [5] - 上海交通大学唐鸿志教授探讨合成生物学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5] - 天津商业大学陈冠益教授等学者分别就化工固废热化学处理、二氧化碳催化转化、石化环保技术等课题进行报告 [5] 论坛成果总结 - 论坛覆盖"新污染物-碳中和-绿色技术"全链条研究 [7] - 展示了化工生态环境领域前沿交叉新技术的最新成果与发展趋势 [7] - 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刚肯定论坛对行业协同创新的推动作用 [7]
大众公用: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大增超145%,ESG优势铸就长期竞争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7-15 16:53
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 0亿—4 2亿元 同比增幅达145 59%—243 82% [1] -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包括公用事业主营业务稳定发展及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波动产生的正向影响 [1] 主营业务 - 公司在长三角地区拥有超过30年公用事业运营经验 坚持"公用事业与金融创投齐头并进"战略 [1] - 城市燃气业务在上海浦西南部和南通市区分别占据近40%和超99%市场份额 区域垄断优势显著 [2] - 环保板块在上海 江苏运营9家污水处理厂 总处理能力达46 5万吨/日 其中大众嘉定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20万吨 出水标准达上海市最高一级A+ [2] 金融创投业务 - 通过参股多家地方优质投资平台提升并购和资源整合能力 [2] - 参股的深创投截至2024年末已投资企业超1500家 累计投资金额超1200亿元 已退出企业超600家 其中272家在全球17个资本市场上市 [2] ESG实践 - 公司获"格隆汇金格奖ESG环境友好卓越企业"和"ESG卓越IR团队"奖 董事长获"ESG卓越领袖"奖 [3] - 城市燃气业务推动清洁能源使用 优化管网效率 降低能耗与排放 [3] - 污水处理业务通过先进工艺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降低环境合规风险 [3] 发展战略 - 未来将继续保持公用事业主营业务稳定增长 积极拓展创投业务 [4] - 借助ESG优势创造更大价值 回报投资者与社会各界 [4]
反内卷发力重塑新能源生态,碳中和领域产业基本面向好,碳中和ETF泰康(560560) 精准捕捉行业“高质量发展”红利
新浪财经· 2025-07-15 16:28
碳中和ETF泰康(560560)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15日收盘 碳中和ETF泰康(560560)震荡回调 跟踪指数中证内地低碳经济主题指数(000977)下跌0 90% [1] - 成分股涨跌互现 横店东磁(002056)领涨7 69% 科达利(002850)上涨0 80% 爱旭股份(600732)上涨0 61% 福莱特(601865)领跌3 10% 桂冠电力(600236)下跌2 96% 大全能源(688303)下跌2 91% [1] 反内卷政策对行业的影响 - 政策遏制无序竞争 光伏玻璃企业集体计划减产30% 硅料价格触底回升 企业从拼价格转向拼质量 利润空间逐步修复 [1] - 推动落后产能出清 设定研发强度门槛 限制低效扩产 技术落后企业退出 头部企业规模与技术优势凸显 宁德时代 比亚迪等龙头加速布局固态电池 高压快充等前沿技术 [2] - 引导企业转向技术创新 光伏行业钙钛矿叠层电池 BC电池 锂电领域半固态电池等新技术加速落地 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技术话语权增强 [2] 电力产业基本面 - 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预计同比增长5%-6% 高技术制造业 数字经济等新动能用电增速亮眼 [3] -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60% 风电 光伏合计装机规模首超火电 特高压等跨区域输电工程完善 弃风弃光率降至2%以下 [3] 新能源产业技术迭代与全球拓展 - 光伏领域钙钛矿电池转换效率突破25% 成本较传统晶硅组件降低30% 部分企业已实现量产 [4] - 锂电领域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 宁德时代 比亚迪等企业新电池技术推动电动车续航突破1000公里 [4] - 中国新能源企业加速出海布局 宁德时代在匈牙利建厂 比亚迪在东南亚 中东市场热销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超50% 光伏组件出口额突破1500亿美元 [4] 碳中和ETF泰康(560560)配置策略 - 对产业链上游(通威股份-硅料) 中游(隆基绿能-组件) 下游(长江电力-水电)均衡配置 受益于政策红利下的行业集中度提升 捕捉技术创新与全球拓展双重机遇 [5] - 凭借一篮子持股特性规避个股淘汰风险 精准捕捉龙头红利 [5]
外交部:中国将坚定推进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快讯· 2025-07-15 15:58
中国碳中和目标 - 中国坚定推进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 - 中方强调积极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巴黎协定》 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1] - 丁薛祥副总理与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里贝拉举行第六次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 中方已发布相关消息 [1] 国际气候合作 - 中方回应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关于制定新气候目标的言论 表示将在秋季公布相关计划 [1] - 中国承诺无论国际形势变化或其他国家政策调整 都将坚持既定气候目标 [1]
苹果公司在中国的社会责任实践: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新浪财经· 2025-07-15 14:28
核心观点 - 苹果公司通过"科技赋能+本土深耕"模式在中国开展教育、环保、乡村振兴等社会责任实践,为企业社会责任提供新范式 [3][13][15] - 公司将商业基因与社会价值融合,将社会责任实践升级为企业战略组成部分 [15] 教育赋能 - 通过"智惠计划"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等合作,推出"科技小院助力计划""智惠教室"等项目,向乡村输送教育资源 [4] - 在四川雅安蒙顶山学院,农户通过iPad直播技能实现农产品增收 在贵州云南乡村学校,iPad显著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4] - 开展移动应用创新赛和Swift Student Challenge培养编程人才,为乡村振兴储备本土人才 [5] 科技助力农业 - 支持科技小院项目,提供资金和平台,推动"政产学研用"模式在乡村落地 [6][7] - 蔚县果蔬科技小院引入11种特色果蔬试种,通过iPad数字化工具实现精准种植,提高产量 [9] - 北京门头沟苹果科技小院开发"智农"应用,解决农业app本地化问题,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9] 合作创新 - 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等机构合作,精准对接乡村需求 [10] - 与农户合作开展技术培训,提升生产能力和收入水平 [10] 社会责任实践 - 向浙江大学捐赠3000万元启动"移动应用孵化基金"支持编程人才培养 [11] - 投资7.2亿元启动第二期中国清洁能源基金,每年新增55万兆瓦时风光发电能力 [12] - 推进2030年全供应链碳中和目标,将环保责任与供应链韧性结合 [12][15] 模式创新 - 社会责任实践三大维度:技术驱动的系统性变革、多方协同生态系统、长期能力构建 [13] - 移动应用创新赛人才可反哺生态系统,科技小院技术保障供应链质量,形成商业与社会价值闭环 [15]
烟台市牟平区:推动绿色建筑提质增效,绿色建造产业成果凸显
齐鲁晚报网· 2025-07-15 10:22
为贯彻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落实牟平区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推动绿色建筑提质增效,近年来, 牟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按照《烟台市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计划》对新建建筑要求严格执行绿色建筑 设计标准,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实现全覆盖。截至目前,牟平区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项目面积已达 211万平方米,在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已达53万平方米。2025年,牟平新开工民用建筑项目全部按照绿色 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和进行建筑节能施工,2025年新增绿色建筑20.89万平方米。 确定规划,明确绿色发展定位 前期牟平区绿色建造产业链积极加强产业链研究,按照《关于印发烟台市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 案的通知》等相关文件部署要求,编制了牟平区绿色建造产业园区"链长制"工作方案,绘制了牟平区绿 色建造产业链全域图和全景图。聘请专业团队编制了烟威双碳智慧产业园(牟平区绿色建造产业园)控 制性详细规划,明确绿色发展定位,为产业园区发展谋篇布局。持续加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 园区承载能力,总投资7亿元的绿色建造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和投资1.6亿元的台湾工业园污水处理 厂项目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为园区企业创造更加优渥的生产、经营、发展平台。 ...
我国海洋碳汇工作进展如何?如何进一步推进海洋碳汇核算体系发展?
中国环境报· 2025-07-15 07:16
海洋碳汇政策背景 - 中央财经委员会2021年强调提升生态碳汇能力,2025年提出探索海洋碳汇核算,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 - 海洋碳汇主要由海岸带生态系统(红树林/海草床/盐沼)、渔业碳汇和微生物碳汇组成,核算能力是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增长点的基础[1] - 中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管辖海域和1.8万千米海岸线,2012年起多项政策文件明确探索海洋碳汇发展[4] 国际核算体系发展 - 2009年联合国提出"蓝碳"概念,2014年将三大蓝碳生态系统纳入全球气候规制体系[2] - 当前国际标准聚焦红树林/海草床/盐沼,涵盖IPCC清单编制、蓝碳倡议监测标准及清洁发展机制交易方法学[2] - 2024年联合国发布渔业碳汇评估指南,2019年微生物碳泵理论被纳入气候变化报告,但相关机理仍存争议[3] - 全球已形成碳通量观测网络,通过"蓝碳行动"等国际合作项目推动核算体系规范化[3] 中国核算体系进展 - 2022年发布首个国家标准《海洋碳汇核算方法》,涉及30余项红树林/海草床/贝类等细分领域标准[5] - 地方实践包括深圳发布首个核算指南(7类可交易碳汇)、海南浙江出台试点方案,山东福建完成首笔碳汇贷及交易项目[6] - 建立海—气二氧化碳通量监测体系,发布首个海洋CCER方法学(红树林营造),2021年启动碳监测评估试点[5] 现存技术难点 - 核算边界不明确:养殖碳汇未纳入清单,滨海湿地范畴未定,无机碳通量缺乏结论[7] - 周期差异大:藻类固碳周期短,缺乏跨品种/海域/养殖方式的统一衡量标准[7] - 方法不统一:国际核算结果可比性差,中国多部门协作体系尚不完善[7] - 技术短板:基础研究不足,缺乏高精度海洋碳通量观测网络[7] 未来发展路径 - 完善标准体系:建立全国碳汇数据库,开发本土化核算体系,重点建设红树林/渔业碳汇标准[8] - 强化科研基础:分类研究海岸带蓝碳计量技术,攻关渔业碳汇固碳机制,构建立体监测网络[9] - 推动国际合作: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发起合作计划,推广中国标准提升话语权[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