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市场多元化
icon
搜索文档
焦点访谈 | 突围拓展多元市场,中国外贸企业“两条腿”跑出广阔新天地
央视网· 2025-05-10 21:46
外贸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 当前中国外贸行业面临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巨大挑战,全球市场陷入动荡,外贸企业积极寻求突围之路 [1] - 美国市场占比较大的外贸企业受到严重冲击,部分企业美国订单减少30%-40%,约20%产能闲置 [3][5] - 外贸企业必须快速调整战略,寻找新的市场和销售渠道以应对危机 [6] 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策略 - 浙江电缆制造企业迅速将销售主力转向非美市场,在英国、德国、巴西等国设立代表处 [6] - 该企业通过参加广交会等展会拓展欧洲、中东、东南亚市场,计划将非美市场出口占比提升至70%-80% [8] - 企业加快降本增效、推进数字化改造、提升产品性能以增强竞争力 [8] - 战略调整初见成效,4月电缆销售中非美市场接单560万美元,占比提升至58.9% [10] 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实践 - 国内消费对GDP贡献率超过60%,为外贸企业转向内需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12] - 河南钢制家具企业将原美国定制产品转向国内市场,20天内完成新产品批量化生产 [14][15] - 该企业创新营销方式,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吸引客户,一个月内获得超百万元订单 [17][19][20] - 企业针对国内市场需求开发精细化产品,打造多个小众产品赛道 [20] 行业整体发展趋势 - 中国外贸呈现多元化趋势,一季度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5.26万亿元,同比增长2.2%,占进出口总值51.1% [22] - 外贸企业采取"两条腿"走路策略,同时开拓国内和国际新市场 [22] - 行业通过产品创新、市场拓展和风险管理应对外部不确定性,预计未来贸易进出口将保持总体稳定 [22]
中国外贸抗冲击能力有多强?4 月数据里的三大破局密码
智通财经网· 2025-05-10 16:15
中国外贸超预期表现 - 2025年4月中国出口在145%美国高额关税下逆势增长8.1%,远超市场预期的2.0% [1] - 进口降幅收窄至0.2%,贸易顺差保持在960亿美元高位 [1] - 外贸展现出市场结构优化、产品升级和贸易模式灵活三大抗冲击韧性 [1] 市场多元化策略 - 对美出口同比大跌20.9%,但对东盟出口飙升21.1% [2] - 东盟在中国出口中份额跃升至19.1%,是美国市场(10.5%)的近两倍 [2] - 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对华进口增速达14%以上,成为转口贸易重要枢纽 [2] - 2024年东盟已超越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 [2] 产品结构升级 - 劳动密集型产品受美国消费萎缩拖累,服装、玩具出口增速转负 [3] - 高附加值产品表现亮眼:集成电路出口增长21.3%,液晶面板增长16.2%,船舶出口飙升35.6% [3] - 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0.1%和6.5%,合计贡献近七成出口增长 [3] - 汽车产业逆势增长:整车出口增长4.3%,零部件出口增长6.9% [3] 贸易模式创新 - 加工贸易进口激增13.1%,显示出口导向型企业产能扩张 [4] - 大宗商品进口量价分化:原油进口量增长7.5%,铁矿砂增长1.3% [4] - 自美进口同比下降13.9%,但非美市场进口保持稳定(如东盟增长2.5%) [4] 机构展望与建议 - 短期策略:依托东盟、中东、拉美等市场快速补位,利用关税豁免政策争取缓冲期 [6] - 长期动能:加速内需提振和产业升级,强化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领域优势 [6] - 外贸抗冲击能力来自市场网络韧性、产业升级韧性和政策调节韧性三重奏 [7]
关税战下 中国外贸进出口表现亮眼背后的底气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10 14:59
外贸整体表现 - 4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3.84万亿元,增长5.6%,其中出口2.27万亿元增长9.3%,进口1.57万亿元增长0.8,进出口双增长规模创历史同期第二高,带动前4个月外贸整体增长2.4% [2] - 4月进出口增速较一季度加快4.3个百分点,出口增幅扩大、进口由降转增 [14] - 前4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8.05万亿元增长6.8%,占进出口总值56.9%,拉动整体进出口增长3.7个百分点 [25] 行业亮点与技术创新 - 高技术产品出口前4个月达1.52万亿元增长7.4%,占出口总值18.1%,其中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增长16.4%、工业机器人增长58.3%、风力发电机组增长45.5% [14] - 智能家居企业首创抽真空系列产品,结合"时间保鲜"技术使保鲜时长从2天延长至1周,一季度原产地证申领金额飙升695.4% [4][6] - 工业机器人领域销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广东造"机器人产量连续4年全国首位,东莞机器人企业近4700家,出口覆盖焊接、搬运、装配等多场景 [20][22] 企业案例与产业链升级 - 山东船舶和海工装备出口前4个月突破160亿元增长超80%,青岛企业订单排至2027年,涉及钢材、机械、电子等10余个细分产业协同 [14][18] - 海南食品企业布局东南亚3万亩椰林,2024年进口椰子超2亿颗,前4个月进口额增长80%,产品覆盖全国31省市30万终端网点 [10][12] - 东莞科技企业开发自主导航复合机器人,累计实施全球3000多个应用方案,合作超500个场景项目 [19][23] 市场与政策驱动因素 - 对美出口占比降至15%以下,东盟、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贡献超60%增量,民营企业对三地进出口分别增长9.6%、7%、14.4% [25][29] - RCEP原产地规则等政策助力,海关推出便利通关、技术标准服务等组合拳,保障产业链协作效能 [6][8][16] - 机电产品出口成主力,集成电路、汽车等高端产品增速超14%,民营企业首次占比过半支撑增长 [30]
14.14万亿元,超预期!外贸数据逆势增长 我国经济彰显强大韧性
央视网· 2025-05-09 14:45
外贸总体表现 - 前4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14万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8.39万亿元增长7.5%,进口5.75万亿元下降4.2% [1] - 4月单月进出口3.84万亿元增长5.6%,出口2.27万亿元增长9.3%,进口1.57万亿元增长0.8%,增速较一季度加快4.3个百分点 [1][5] - 4月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次高,仅次于2024年12月的4万亿元 [5] 区域外贸亮点 - 长三角地区一季度进出口3.87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工业机器人出口占全国49.2% [12] - 南京港开通"南京-墨西哥"滚装外贸航线,预计为企业节省10%物流成本 [10] - 长三角对东盟出口增速达17.3%,与176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增长 [12] 行业与产品结构 - 机电产品及电动汽车等"新三样"成为出口增长主力 [7] - 工业机器人出口覆盖家居和工业级产品,满足全球多元化需求 [12] - 民营企业前三月出口占比达63.5%,涉及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领域 [16] 政策与市场因素 - 中国-东盟原产地证书实现关税减免,促进双边贸易 [14] - 人民币汇率稳定和物流成本下降提升供应链效率 [21] - "一带一路"市场拓展抵消美国市场下滑影响,新兴市场增速显著 [19] 经济韧性体现 - 产业升级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结构向绿色低碳和智能化转型 [17] - 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扩张并行,制造业投资高速增长 [21] - 市场多元化策略有效对冲外部冲击,展现系统性抗风险能力 [23]
4月份进出口规模达历史次高 中国外贸交出超预期“韧性答卷”
央视新闻· 2025-05-09 12:57
外贸总体表现 - 前4个月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2.4%,超市场预期[1] - 4月单月进出口总值达3.84万亿元,同比增长5.6%,创历史同期次高[3][11] - 前3个月进出口同比增长1.3%,4月增速显著提升[1][3] 增长驱动因素 - 机电产品等传统优势行业及电动汽车等"新三样"持续增长[8] - 对东盟、"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等新兴市场出口快速增长[8][15] - 民营企业发挥外贸稳增长主力军作用[8] 产业升级与竞争力 - 制造业呈现结构性升级,绿色低碳、智能化产品竞争力增强[13] - 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4] - 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扩张并存,设备更新政策拉动投资[24] 政策与市场支持 - 出口退税、贸易便利化、跨境物流保障等政策协同发力[18] - 人民币汇率稳定和物流成本下降提升供应链效率[20] - 优化营商环境、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等措施创造良好政策环境[18] 应对挑战策略 - 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多元化有效对冲外部冲击[11][15] - 拓展欧洲和南美市场抵消美国市场下滑影响[15] - 企业自主应变能力加强,快速调整应对贸易摩擦[11][26]
宝丽迪(300905) - 300905宝丽迪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7
2025-05-07 16:40
公司核心竞争力 - 技术壁垒与创新能力:深耕原液着色技术 20 余年,形成基础技术体系和配方数据库,依托科研平台与高校合作,通过多种模式加速创新转化 [3] - 一体化解决方案模式:提供全流程服务,快速响应定制化需求,提升客户粘性 [3] - 规模与区位优势:有多个生产基地,国内市占率领先,布局紧贴产业集群,福建基地将辐射华南及东南亚市场 [3] 未来 3 - 5 年战略规划 - 核心业务深化:2025 年福建鹭意新基地全面达产后产能突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目标成全球原液着色技术标杆企业 [3] - 多元化市场拓展:纵向从化纤母粒向非纤领域拓展,预计 2025 年非纤业务占比提升;横向探索新兴应用场景并建立合作 [3] - 国际化与绿色转型:通过土耳其子公司辐射国外市场,推动产品符合更高级别认证 [3] 生产基地规划 - 现有基地扩建:福建鹭意新基地 2024 年启动建设,预计 2025 年底投产,新增 4 万吨产能;苏州新厂引入智能化生产线 [3] - 未来新建计划:根据市场需求评估,优先在化纤产业或原料集聚区布局,推进土耳其工厂产能爬坡 [3] 市场份额占比 - 国内市场地位:纤维母粒国内市占率长期领先,黑色母粒市占率高,白色母粒通过并购厦门鹭意后提升 [3] - 国际市场布局:2024 年海外收入占比低,主要市场为土耳其、东南亚等地 [4] 关税影响 - 市场分布:境外收入集中于土耳其、东南亚等区域,受中美关税政策影响有限 [4] - 成本转嫁能力:产品技术壁垒高、客户粘性强,可通过提价或优化供应链消化潜在关税成本 [4] 资产负债率情况 - 负债率水平:2024 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 11%左右,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4] - 变动原因:业务扩张使短期负债适度增长;分红与投资使资本性支出增加,负债率小幅上升但可控 [4] 短期偿债能力 - 偿债压力:公司不存在短期偿债压力,流动资产覆盖流动负债能力强,现金储备可覆盖短期债务 [4] - 未来举措:通过精细化资金管理、优化债务结构及加速产能释放,保持财务健康度 [4]
绿联科技(301606) - 2025年4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5 17:16
经营业绩情况 - 2024 年营收 61.70 亿元,同比增长 28.46%;归母净利润 4.62 亿元,同比增长 19.29%;扣非归母净利润 4.42 亿元,同比增长 20.42%;若不考虑股份支付费用,归母净利润为 5.02 亿元,同比增长 23.6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4.82 亿元,同比增长 24.95% [1] - 2024 年研发投入 3.04 亿元,同比增长 40.87%;截至 2024 年底,累计获得境内外专利权 1628 项 [1] - 2024 年充电类营收同比增长 50.87%,传输类同比增长 21.30%,音视频类同比增长 11.64%,存储类同比增长 19.29%,移动周边类同比增长 16.21% [2] - 2024 年主营收入中,境内收入占比 42.53%,同比增长 10.11%;境外收入占比 57.47%,同比增长 46.46%,其中亚洲(不含中国大陆)贡献 20.68%收入,增长 50.07%,欧洲贡献 19.16%收入,增长 45.80%,美洲区域贡献 15.7%收入,增长 39.92%,其他区域贡献 1.93%收入,增长 75.93% [2] - 2024 年主营收入中,线上销售占比约 75%,线下销售占比约 25% [2] - 2025 年第一季度营收 18.24 亿元,同比增长 41.99%;归母净利润 1.50 亿元,同比提升 47.18% [2] - 2025 年一季度营收和利润增长因国内增速提升、国家补贴推动国内收入增长,境外加强本地化建设使渠道增长,充电类和存储类产品增长 [3] 问答交流情况 业务相关 - 2025 年一季度存货增加因 NAS 和移动电源业务增长,去年 12 月出货量增加致需支付早期采购批次货款,增加现金流备货 [4] - 已布局新能源周边产品,如车载充电充气泵等创新产品,有助于海外扩大销售份额 [4] - 关注新兴市场布局机会,将增强亚洲(非大陆地区)和欧洲市场渗透力度 [6] - 海运费占主营业务成本比重维持在 2%上下,未对业绩造成影响 [6] - NAS 产品拓展了 B 端市场,提供 6 盘位和 8 盘位等产品满足特定用户群体需求 [6] - 2024 年美洲地区主营收入占比 15.70%,虽美国关税高,但其他国家关税低,公司可通过提价覆盖成本,还将提高产品创新能力、优化成本结构、增加线下渠道布局降低关税影响 [6] - 目前未因税率提高特别提价,受关税影响商品在运输途中,财务报告反映变化有延迟,部分产品税率维持较低水平,公司正构建海外供应链 [7] - 2024 年境内业务毛利率 28.30%,境外业务毛利率 44.11%,2024 年因加大新品推广宣传和研发投入,销售费率和研发费用率提升影响部分利润 [8] - 2024 年充电类产品营收 23.49 亿元,同比增长 50.87%,占总营收 38.08%,未来有望随技术突破和产品推出保持较高增速 [8] 人才相关 - 公司采用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双线并行人才战略,完善薪酬管理体系,吸引和激励人才为公司发展提供保障 [9]
订单报价走低!贸易战下,这些“销冠”老板这样闯关
第一财经· 2025-04-29 23:52
外贸市场趋势 - 全球客商对价格敏感度提升 报价普遍压低30%以上 [4] - 新兴市场客户占比增加 欧洲市场面临中国商品转战带来的议价压力 [4] - 印度客商通过广交会直接对接源头工厂 采购同等价格产品可多赚40% [5][6] - 北非客商采购案例显示 订单规模数千件 成交价从6060元压至5200元 [7] 企业应对策略 - 广东雕塑出口商对美业务占比从50%降至30% 转向中东市场开拓 [13] - 包装纸盒出口商美国市场占比80% 预计订单可能下降30%-40% [14] - 移动房屋企业俄罗斯订单占比快速提升至45% 带动出口总额同比激增650% [14] - 企业普遍采取市场多元化策略 东盟/非洲/南美/西亚收款占比从35%升至50% [19] 供应链优化 - 雕塑制造商投入三维激光切割机等设备 厂房搬迁后租金降低40% [19] - 外贸企业扩建工厂并引进北欧设备 设备制造商计划将亚洲市场份额提升至1/3 [18] - 部分企业在越南设合作工厂 但目前仅能承接5%-10%的标品订单 [19] - 供应链本土化加速 北欧设备商与深圳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实现产能本地化 [18] 行业转型方向 - 传统制造业通过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向价值链上游攀升 [3] - 从单一产品出口向技术标准输出转型 如移动房屋企业提供全周期技术服务 [14] - 产品差异化成为破局关键 雕塑制造商专注高端定制化市场 [19] - 跨境电商平台数据显示 亚非拉市场本地收款量同比增长300% [19]
订单报价走低,贸易战下,这些“销冠”老板的闯关之道
第一财经· 2025-04-29 20:24
外贸市场趋势 - 全球客商对价格敏感度显著提升 报价普遍压低30%以上 [1] - 欧洲市场议价压力加剧 因中国商品转战导致竞争激化 [1] - 新兴市场客商倾向直接对接源头工厂 采购利润可提升40% [1] - 北非客商采购行为显示 订单谈判中价格博弈加剧 单笔订单压价幅度达14% [5] 企业转型策略 - 雕塑制造公司通过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获客 对美业务占比从50%降至30% 中东市场开拓成效显著 [10] - 包装纸盒企业线上转化率领先同行 依托外语能力与话术设计提升客户情绪价值 [11] - 移动房屋公司迅速转向新兴市场 俄罗斯订单占比达45% 带动整体订单同比增长650% [11][12] - 装饰品企业推动外贸方式多元化 采用多头出击策略应对市场变化 [12] 供应链优化 - 外贸企业扩建工厂并引进北欧设备 合资公司推动进口设备本土化生产 [14] - 雕塑公司投入三维激光切割机等设备 厂房搬迁降低40%租金成本 [15] - 包装企业越南合作工厂承接5%-10%标品订单 但定制化能力受限 [15] 新兴市场动态 - 亚非拉市场本地收款量同比增长300% 东盟/非洲/南美/西亚业务占比超50% [16] - 一季度对东盟进出口增长7.1% 对中亚五国增长6.9% [17] - 跨境金融平台数据显示 70%外贸企业出口含亚非拉国家 [16] 产品升级方向 - 制造业通过技术创新向价值链上游攀升 差异化产品成为竞争核心 [1][16] - 雕塑企业坚持高端定制路线 匹配愿意为品质付费的客户 [15] - 模块化建筑产品需求激增 因具备短周期/低成本/环保优势 [12]
债市启明|高频数据看近期宏观基本面情况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4-28 08:14
出口链条调整与内外需分化 - 义乌小商品出口价格指数在美国关税政策宣布前出现抢运性上涨,总价格指数则在政策落地后滞后上升,反映出口企业抢在关税实施前集中出货的短期行为[2] - 出口与总价走势背离,部分出口订单向国内市场转移,企业主动调整定价策略,内需韧性释放,标志着小商品行业从单一外需驱动向内外需共同作用转型[2] - 国内消费市场展现出潜在承接能力,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过程中市场结构调整能力增强[2] 制造业链条承压与中游韧性差异 - 沿海集装箱运价持续下行,表明出口链条上游生产活动收缩,制造业对外需变化高度敏感[3] - 原油及化工品期货价格整体走弱,终端需求偏弱导致中游价格体系面临下行压力,PPI下行风险积累[3] - 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回升,显示基建投资需求边际改善,部分领域在政策托底下展现修复潜力[3] 新兴产业景气波动与企业应对策略 - 4月新兴产业EPMI指数大幅回落至49.4%,环比下降10.2个百分点,外需冲击主导出口订单压制[4] - 企业应对策略分化:部分转向新兴市场或局部产能外迁以规避关税风险,部分增加内销或调整产品结构[4] - 企业自救行为增强行业韧性,但外需恢复与市场多元化进展成为决定新兴产业景气企稳的关键[4] 经济整体影响与展望 - 外部关税冲击传导至国内制造业与新兴产业,短期内对生产和需求形成制约[5] - 经济韧性仍存但结构性分化加剧,出口、制造业生产及PPI环节压力累积,内需领域有望延续回暖[5] - 后续需关注外需修复进程、新兴市场开拓成效及国内刺激政策落地节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