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战略
搜索文档
爱尔眼科全球揽才:聚才赋能光明路,共筑眼健康未来
环球网· 2025-11-04 18:25
"陈院长是职业生涯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他是伯乐,是老师,是领导,更是伙伴。"回忆起刚刚加入爱 尔眼科的日子,重庆爱尔儿童眼科医院院长何勇川感慨良多,其中记忆最深刻的,便是与爱尔眼科医院 集团重庆特区CEO陈茂盛之间亦师亦友的情谊。 何勇川(右一)正在给病人做手术 2006年,何勇川从大内科转战专业眼科,加入了刚刚成立的重庆爱尔眼科医院。彼时的重庆爱尔知名度 尚未打开,门诊量也较少,作为新人的何勇川面临着巨大的焦虑和迷茫。陈茂盛作为他的领导,敏锐地 察觉了这名年轻医生的心理变化,并用实际行动来引导和帮助何勇川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巨大的成 长:"我们经常一起讨论疑难病例、医疗质量和人才引进到深夜,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谈人生,谈理 想。"来自前辈的鼓励,帮助何勇川在医学上突飞猛进的同时,更加坚定了自己为更多人带来光明的从 医梦想。 在陈茂盛及其团队的带领下,重庆爱尔眼科医院迎来了快速的发展,并逐渐成为西南地区的眼科诊疗高 地,何勇川也成长为国内儿童眼科领域的佼佼者,每天都有无数家长带着孩子慕名来访。2019年,全国 首家儿童专科眼科医院——重庆爱尔儿童眼科医院落户重庆观音桥,何勇川陆续担任医院副院长、院 长,用十九年的 ...
刘伟回归巨人网络出任CEO 将启用游戏业务负责人轮值机制
智通财经· 2025-10-28 21:12
公司核心人事变动 - 巨人网络CEO、总经理张栋因个人原因辞职 [1] - 公司董事刘伟出任公司CEO、总经理职务 刘伟曾于两年前卸任巨人网络CEO [1] 公司人才战略调整 - 公司将启用游戏业务负责人轮值机制 这是公司布局未来战略的一次全新调整 [1] - 轮值机制旨在给业务一线年轻人提供更大的成长舞台 [1] - 组织年轻化是巨人网络的人才战略 公司董事长史玉柱主张游戏是年轻人的事业 需大胆启用年轻人 [1] - 刘伟回归后将把重心放在培养核心人才 游戏业务负责人轮值制度是该计划的重要一环 [1] 轮值机制具体细节与目的 - 游戏业务负责人的轮值人选将从业务一线的年轻骨干中选拔 [2] - 目的之一是让贴近用户与市场的年轻一线研发负责人专注原有业务的同时 有更多机会参与公司研发战略决策 帮助提升业务决策效率 [2] - 目的之二是让年轻骨干参与决策的业务范围从赛道上升到公司层面 打开更大成长空间 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储备核心人才 [2] - 史玉柱、刘伟将参与带队 为年轻人才的成长保驾护航 [2] 过往成功案例与行业参考 - 近年来公司在各项目关键岗位上大胆任用年轻人才 《球球大作战》、《原始征途》、《超自然行动组》等精品游戏均出自年轻制作人之手 [1] - 今年的人气爆款新品《超自然行动组》的研发团队由95后年轻团队主导 [1] - 业务一把手轮值机制在互联网、科技公司并非首例 此前华为、阿里等巨头曾实施过轮值CEO计划 [2] 战略意义与预期影响 - 此次调整是公司一次面向未来的布局 [2] - 巨人网络作为有深厚研发基因的公司 研运一体是其优势 让更了解业务的年轻人参与重大业务决策有助于强化该优势 [2] - 该机制有助于公司建立人才培养梯队 储备高级管理人才 服务公司长远发展战略 [2] - 公司一直坚持自主研发精品战略 此次年轻化人才战略的深化有助于公司持续打造爆款游戏、强化竞争力 [2]
广发证券原副总李谦加盟平安证券,拟任总经理职务;公募基金年内分红总额已超1881亿元 | 券商基金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3 09:17
|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 NO.1广发证券原副总李谦加盟平安证券,拟任总经理职务 在辞别广发证券一周后,业内资深高管李谦的去向终于尘埃落定。10月22日消息,广发证券原副总经理 李谦加盟平安证券,出任该公司总经理(拟任)。这一备受市场关注的人事变动,不仅为平安证券的高 管团队再添一员"实力派"干将,更被视为其"外引内升"人才战略的又一重要落子。公开资料显示,李谦 拥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其职业履历横跨银行与证券两大金融领域,可谓经验丰富。他曾任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人民币利率交易处交易员、负责人(主持处室全面工作)。进入广发证券 后,他更是从一线业务部门稳步晋升,历任固定收益销售交易部副总经理(主持部门全面工作)、固定 收益销售交易部总经理、公司总经理助理、证券投资业务管理总部总经理,直至公司副总经理等核心职 务。 点评:广发证券原副总李谦加盟平安证券拟任总经理,这一人事变动凸显平安证券加速人才布局的战略 意图。李谦丰富的银行与证券跨界经验,或将强化平安证券在固收等领域的竞争力,对其业务发展带来 积极预期。券商业高管流动加剧,行业人才争夺战或进入新阶段,头部券商间的竞争格局或将进一步演 ...
信托业10月招聘战打响,“专业+复合”成香饽饽
新浪财经· 2025-10-17 23:15
华夏时报记者 刘佳 北京报道 进入10月,信托行业招聘市场上呈现出"精准发力"的显著特征。 近日,中粮信托、厦门国际信托、中原信托、中信信托等多家机构集中发布招聘计划,覆盖财富管理、资产管 理、风险合规等核心领域,岗位层级从部门负责人到专业技术岗全面铺开。 与以往"广撒网"式招聘不同,此次招聘潮紧扣《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修订落地后的转型主线,不仅折射出行业在 新三分类业务指引与新规双重驱动下"回归本源"的决心,更凸显了人才作为转型核心驱动力的战略价值。 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在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看来,此番多家信托公司开启招聘,首要驱动力是监管规则迭代带来的业务 重构,而非简单的"补员"。 "本质上是为下一年合规验收与新业务放量双重目标的一次人才抢跑,与《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修订后的节奏直接 挂钩,而非行业景气度全面回暖。"柏文喜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多机构布局人才攻坚战 梳理近期公开招聘信息可见,信托公司的人才需求呈现明显的聚焦专业化特征。不同背景的信托公司均围绕自身 转型方向制定招聘策略,形成差异化且目标明确的人才布局,确保招聘与转型需求高度契合。 其中,中粮信托依托央企背景与战略投资者资源,社 ...
长江化工引高端人才破技术瓶颈
中国化工报· 2025-10-14 14:17
人才引进与团队建设 - 公司依托“长江博士优才”计划引进4名化工专业博士和4名相关专业硕士[1] - 构建了覆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的全链条人才梯队[1] - 深化与企业、高校合作,完善公司研究院机制,支持博士优才组建攻关小组[1] 关键技术研发与突破 - 联合湖北大学采用活性炭、树脂吸附工艺去除铁离子,成功产出电子级产品以提升附加值[1] - 联合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攻克催化剂难题,单乙醇胺脱水制乙烯亚胺实验进展顺利且指标达国内先进水平[1] - 针对产业“卡脖子”痛点建立技术需求清单与项目库,鼓励博士深入一线实战[1] 成果转化与产业应用 - 在氯化铵利用上承接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参与从“小试”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攻关,小试阶段分解率和收率均达标[1] - 将中国科学院理化所中低温余热技术用于仙粼化工厂区,实现能源自循环,解决了精馏工艺外购蒸汽的痛点[1] - 派驻博士优才到湖北仙粼化工有限公司一线联合攻关关键项目,打通成果转化堵点[1]
百年前寿险大王吕岳泉的经营之道
搜狐财经· 2025-09-30 17:53
吕岳泉(1877—1953年)是中国寿险行业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寿险大王,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1912年,他在民国初年创立了华安合群保寿股份有限公 司(简称华安),这是中国近代第一家由华人独资经营、专营寿险业务的企业。在当时众多保险公司中,华安以规模最大、经营模式独特而脱颖而出,成为 近代金融史和保险业的标杆。值得一提的是,华安还开创性地创办了《华安杂志》,这是中国保险企业自办刊物的首次尝试。此后,根据经营需求,华安又 陆续推出了另外两种刊物。吕岳泉巧妙地利用这些刊物来塑造企业形象、推广保险业务,展现了他独到的经营智慧。 在保险事业的征途上,吕岳泉运筹帷幄,创造了多项行业奇迹,其中最令人称道的有三大成就: 首先是人才战略。他深知社会声誉对保险业的重要性,因 此积极邀请政商界重量级人物加入。他成功说服了黎元洪、冯国璋、徐固卿、杨耿光等政界要人,以及陆文韶、程霖生、王芳畦等商界领袖入股或担任董 事。同时,他力排众议,高薪聘请永年公司的外籍专家担任总经理和精算师,由他们培训本土员工。这种借鸡生蛋的策略,既借助名人效应提升了公司知名 度,又通过引进国际经验快速提升了专业水平,使华安迅速成长为华人寿险业的领军企业。 ...
宝马与经销商互信共赢 共同迈向“新世代”
新浪财经· 2025-09-26 12:17
公司战略与活动 - 公司积极响应2025年全国"质量月"号召 将"以客户为中心"理念贯穿全价值链质量管理 [1] - 公司于9月25日圆满落幕2025年中国售后服务大赛总决赛 展现其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1] 人才培养与认证 - 公司售后服务大赛吸引全国数百家经销商、近万名员工参与 首次以店为单位进行区域选拔 [3] - 大赛设置区域经理辅导、全网直播PK及数字化平台知识共享等机制以梳理业务逻辑 [3] - 通过培训与比赛 公司已培养近4000名新能源认证服务顾问和近3000名高压电认证技术人员 [3] - 大赛深度融合B E S T校企合作项目 该项目根植德国双元制教育 构建覆盖机电、钣喷、新能源等关键岗位的人才孵化平台 [5] - 同步开展2025"卓悦客户体验大使"评选 挖掘表彰践行"主动式客户关怀"的一线标杆员工 [5] 客户服务与体验 - 公司推出全方位"主动式"关怀服务 通过多渠道主动提醒在前端排除问题与风险 确保客户无忧 [6] - 公司"宝马严选"原厂零配件和附件坚持高标准 确保耐用、可靠、安全 [6] - 公司持续进行数字化升级 打造线上到线下无缝客户体验 包括在线预约、上门取送车、实时进度查看及在线支付等功能 [8] - 数字化工具与线下流程无缝连接 为客户节省时间成本 [8] 经销商网络支持 - 公司通过多维度支持举措赋能经销商 覆盖销售、售后及人员培训等关键环节以增强网络运营韧性 [9] - 公司基于区域市场潜力与客户密度分析 实施科学精细的网络布局规划 深化与合作伙伴的长期合作 [11] - 公司致力于实现经销商业务可持续发展与客户服务体验的双重提升 [11]
宁夏机场公司:以人才引擎驱动民航高质量发展
中国民航网· 2025-09-16 11:01
文章核心观点 - 宁夏机场公司通过"实训基地+劳模创新工作室"双轮驱动模式及专业技术管理机制创新 显著提升人才生产力 实现安全保障能力增强 航班正常率提升 旅客满意度上升 运营成本优化 并取得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创新奖项 [1][6][7] 人才培育体系 - 建成机电 通导 安检 保洁4个现代化实训基地 集理论教学 模拟操作 应急演练 技能鉴定与创新研发于一体 [2] - 通导实训基地成为全国机场首家具备民航局培训资质的机构 承办首届民航西北地区导航岗位职业技能大赛 累计开展外部培训5期 内部培训500余人次 [3] - 开发TIP考核模式优化安检操机员评估流程 打造西北首家按航站楼比例设计的保洁实景教学基地 模拟真实场景实现沉浸式训练 [2] 创新成果转化 - 组建8个劳模创新工作室 涵盖水暖空调 通信导航 安检 航空器维修等关键领域 其中1个获全国民航工会命名 [4] - 太阳能管井通风装置 供能管网可视化系统等20余项创新成果获省部级奖项3项 申请专利9项 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并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4] - 创新工作室自主产出项目10项 获国家级奖项3项 省部级2项 为机场运行流程优化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4] - 2024年职工在中国创新方法大赛等赛事中斩获国家级荣誉1项 省部级71项 [7] 机制创新与人才管理 - 出台《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及考核实施细则 成立专职管理机构 系统重构资格认定 编制设定 考核管理 竞聘管理体系 [8] - 与近300名专业技术人员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 考核结果与岗位调整 薪酬待遇挂钩 2025年新取得专业技术资格77人 36名优秀员工通过竞聘上岗 [8] - 开展首届"卓越工程师"评选 为专业技术人员搭建展示才华平台 [8] 协同效应与企业效益 - 实训基地与劳模创新工作室形成"培训—实践—创新—再培训"闭环体系 实训基地输送青年人才至创新工作室 创新成果反哺实训教学 [6] - 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航班正常率稳步提升 旅客满意度持续上升 运营成本有效优化 创新成果创造显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7]
广东技能人才总量已达2201万,将围绕先进制造开展补贴性培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12:12
技能人才现状与培养 - 广东省技能人才总量达2201万,其中高技能人才为827万 [1] - 已建成171条产业、教学、评价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 [1] - 计划围绕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领域开展补贴性培训 [1] 人才评价体系改革 - 在职称评审中推行代表作制度,并向骨干国企下放工程系列职称评审权 [1] - 在龙头民企开展职称自主评审试点 [1] - 将构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1]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流动 - 已推动8019名港澳专业人才在大湾区内地便利执业 [2] - 打造“1+12+N”港澳青创孵化体系,推进香江学者计划和澳门青年学者计划 [2] - 将深化境外职业资格认可和港澳专业人才职称评价试点,优化人才优粤卡制度 [2]
点题人才战略:经济大省如何出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08:15
广东人才战略背景 - 广东省于9月15日举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第七场专题会议 聚焦高素质人才引育议题 [1] - 2025年已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 7月中旬提前实现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留粤来粤就业创业目标 [1][7] - 专题会议邀请政府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共商人才战略关键问题 [2][8] 经济与产业数据表现 - 2025年1-6月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2% [2] - 同期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4.7% 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增长42.2% 工业机器人增长34.0% 服务机器人增长23.0% 民用无人机增长58.2% [2] - 2024年广东GDP达14万亿元 连续36年全国首位 常住人口12780万人 比上年增74万人 [3] - 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超143万人 异地务工人员稳定就业4386万人 [3] -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近五年增长674.8万人 增量与规模全国居首 [3] 人才结构转型进展 - 截至2024年上半年 全省技能人才达2019万人 高技能人才722万人 较去年底分别增加40万人和65万人 [4] - 技工院校年培养输送技能人才超16万人 就业率保持98%以上 [4] - 全省技工院校在校生约66万人 规模全国第一 招生实现9年连增 [4] - 广东正推动从"人口红利"向"工程师红利"转变 以应对全球技术竞争 [4][5] 人才政策与挑战 - 202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重大人才工程 开展人才评价体系改革及工程硕博士培养试点 [7] - 需解决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匹配 人才能力发挥 薪酬竞争力 区域均衡发展等问题 [8] - 新一代科创人才(如85后DeepSeek创始人 90后宇树科技创始人)影响新兴产业发展的案例凸显人才资源重要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