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清洁能源
icon
搜索文档
印尼卢穆特巴莱二期地热电站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03 11:32
项目概况 - 由中国电建集团所属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印尼卢穆特巴莱二期地热电站项目于2025年7月2日进入商业运行阶段 [1] - 项目位于印尼南苏门答腊省巨港市穆印县,装机容量55MW,包括输变电线路、升压站、蒸汽收集和卤水回灌长输管道等系统 [4] - 该项目是中国企业在全球首次执行的一次闪蒸地热电站EPC项目 [4] 项目意义 - 该项目是印尼政府实现2034年新增5.2GW地热发电装机目标的重要工程 [4] - 项目有助于缓解当地电力供应紧张、推动绿色能源转型、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4] - 标志着山东电建三公司在清洁能源建设领域的又一标志性成果落地 [5] 项目进展 - 2022年11月11日在G20工商峰会期间签约,同年12月29日正式开工建设 [4] - 2025年5月25日完成FCRS蒸汽管道全线吹管,6月14日实现首次并网发电 [4] - 2025年6月29日通过72小时连续可靠性运行实验,7月2日正式进入商业运行阶段 [4] 行业背景 - 印尼计划到2034年使可再生能源装机比例达到新增电力装机规模的76% [4] - 该项目为印尼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贡献了中国企业的技术和经验 [5]
格林大华期货甲醇早盘提示-20250703
格林期货· 2025-07-03 10:4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能源与化工板块甲醇品种投资评级为震荡偏强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周三夜盘甲醇主力合约期货价格上涨,华东主流地区甲醇现货价格下跌,多头持仓减少,空头持仓增加;国内甲醇开工率上升,海外下降;中国甲醇港口和样本生产企业库存增加;西北甲醇企业签单减少,样本企业订单待发增加;部分下游开工率有升有降;地缘冲突暂时告一段落但可能反复,7月下游进入季节性淡季,港口和产区小幅累库,下游需求未明显好转,部分伊朗装置重启使利空情绪释放,市场情绪转暖,短期甲醇价格震荡偏强,参考区间2360 - 2450,交易策略为观望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复盘 - 周三夜盘甲醇主力合约期货价格上涨19元/吨至2412元/吨,华东主流地区甲醇现货价格下跌65元/吨至2465元/吨,多头持仓减少382手至43.13万手,空头持仓增加19618手至49.81万手 [2] 重要资讯 - 供应方面,国内甲醇开工率88.65%,环比上涨0.76%,海外甲醇开工率54.25%,环比下降0.7% [2] - 库存方面,中国甲醇港口库存总量67.37万吨,较上一期增加0.32万吨,其中华东地区累库增加1.35万吨,华南地区去库减少1.03万吨;中国甲醇样本生产企业库存35.23万吨,较上期增加1.07万吨,环比涨3.14% [2] - 需求方面,西北甲醇企业签单6.1万吨,环比减少0.4万吨,样本企业订单待发24.13万吨,较上期增加0.05万吨,环比涨0.23%;烯烃开工率87.96%,环比 - 1.12%;二甲醚开工率9.16%,环比 + 0.5%;甲烷氯化物开工率84.13%,环比 + 1.07%;醋酸开工率95.3%,环比 + 7.02%;甲醛开工率48.95%,环比 - 1.44% [2] - 国务院副总理指出要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动高端装备制造等企业创新发展,整治内卷式竞争 [2] 市场逻辑 - 地缘方面,伊以冲突暂时告一段落但仍可能反复;7月下游进入季节性淡季,本周港口和产区均小幅累库,下游需求仍未明显好转;随着部分伊朗装置重启,利空情绪有所释放;市场情绪转暖,短期甲醇价格震荡偏强,参考区间2360 - 2450 [2] 交易策略 - 甲醇交易策略为观望 [2]
美媒:美国正在输掉与中国事关未来的竞争
快讯· 2025-07-02 22:06
中美能源发展对比 中国清洁能源发展 - 中国去年安装的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板数量超过全球其他地区的总和 [1] - 中国企业在巴西、泰国、摩洛哥、匈牙利等地建设新能源车和电池工厂 [1] - 中国清洁能源产业正在全球范围内扩张 [1] 美国能源发展现状 - 美国政府推动日本和韩国投资数万亿美元用于将天然气运往亚洲的项目 [1] - 通用汽车取消在纽约布法罗工厂生产新能源车的计划 [1] - 通用汽车转而投入8 88亿美元用于生产V8汽油引擎 [1] 中美能源竞争格局 - 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已与美国拉开差距 [1] - 美国仍以传统能源(石油、天然气)为主要发展方向 [1]
全国首个工业级全海水漂浮光伏项目落地
搜狐财经· 2025-07-02 18:45
项目概况 - 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是我国首个在全海水条件下实现工业化运营的漂浮式光伏电站[1] - 项目与桩基式水面光伏电站协同互补,构建中国石化目前规模最大的水面光伏发电体系,年发电量1670万千瓦时,年减排二氧化碳1.4万吨,相当于75万棵树木的碳汇效应[1] - 项目选址青岛炼化氢能"产研加"示范园核心区域,总占地6万平方米,装机容量7.5兆瓦[1] 技术创新 - 采用浮动支架设计,光伏组件可随海潮升降,板面距水面高度缩减至传统结构的十分之一,提升抗风抗浪能力[1] - 通过海水自然冷却效应将整体发电效率提高5%至8%[1] - 攻克海水腐蚀、生物附着和潮位变化等挑战,形成三项关键创新成果:防盐雾腐蚀模块化浮体、应对13级风力的智能锚固系统(建设成本节约10%)、高效运维设计[3] 战略布局 - 项目补齐"绿电制氢"产业链条,构建"清洁电力+绿色氢能"协同发展能源新模式[2] - 青岛炼化后续将扩建23兆瓦级漂浮式光伏电站[2] - 中国石化2024年新能源替代量折合标准煤超580万吨[2] 新能源发展 - 启动"万站沐光"计划,目标2027年建成光伏站点1万座[4] - 地热供暖面积1.2亿平方米,全国首位[4] - 已建成投运加氢站144座,全球最多[4] - 万吨级光伏绿氢项目正式投产[4]
谷歌采购核聚变电力推动概念股大涨,融发核电百万手封板涨停
金融界· 2025-07-02 12:59
可控核聚变概念股表现 - 7月2日交易时段可控核聚变概念股表现强劲 融发核电封板涨停成为板块领涨股 哈焊华通和天力复合涨幅超过5% 雪人股份、久盛电气、大西洋、百利电气、中洲特材等个股跟涨 [1] - 此轮上涨源于重要消息面催化 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与联邦聚变系统公司达成合作协议 将采购其弗吉尼亚州聚变发电项目的200兆瓦电力 标志着核聚变能源在商业化电力采购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1] 核聚变技术商业化进展 - 市场对核聚变技术商业化前景预期升温 推动相关概念股持续活跃 融发核电作为国内重要核电设备供应商 已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部分部件制造 并在四代核电技术方面有布局 为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提供锻件产品 [1] - 融发核电掌握小型堆核岛主设备关键装备制造技术 能实现压力容器、稳压器等设备的模块化制造 这些技术储备为公司在核聚变产业链中的发展奠定基础 [1] 行业发展趋势 - 核聚变技术被视为未来清洁能源重要方向 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增长及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对电力需求激增 使核聚变技术战略价值日益凸显 谷歌的商业化采购协议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1] - 当前核聚变概念股表现反映市场对技术商业化进程加速的乐观预期 但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商业应用仍需时间 相关企业实际业务贡献有待观察 [2] - 可控核聚变概念在近期政策利好和技术进展推动下资金关注度明显提升 融发核电等龙头企业凭借技术积累和产业布局成为市场焦点标的 [2]
双良节能: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02 00:21
公司信用评级调整 - 联合资信将双良节能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由AA下调至AA-,同时将"双良转债"信用等级由AA下调至AA-,评级展望为稳定[1] - 评级下调主因包括光伏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盈利大幅下滑、债务负担加重及短期偿债压力上升[4] - 公司2024年利润总额亏损25.45亿元,2025年一季度继续亏损1.91亿元,EBITDA为-10.25亿元[4][7] 经营状况分析 - 公司维持"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双主业格局,节能节水装备2024年收入30.02亿元(占比23.44%),毛利率26.77%,提供稳定现金流[4][6] - 新能源装备收入同比下降64.67%至9.46亿元,毛利率下降9.42个百分点至35.37%[4][10] - 光伏产品收入88.62亿元(占比69.18%),毛利率-16.63%,主因硅片价格下跌50.24%及产能利用率低迷[4][10] 财务风险指标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总债务166.53亿元,短期债务占比75.73%,资产负债率82.77%,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77.71%[7][16] - 受限资产达111.77亿元(占总资产40.31%),其中货币资金受限55.91亿元[15][16] - 2024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9.39亿元,存货跌价风险显著[15] 行业环境与产能 - 光伏行业面临阶段性产能过剩,2024年产业链价格下跌导致公司单晶硅毛利率-16.63%,产能利用率低于预期[6][13] - 公司在建包头38GW单晶硅项目尚需投资26.59亿元,存在产能释放风险[7][13] - 节能节水行业受益政策支持,《2024-2025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推动工业节能设备市场规模超5000亿元[9] 债券与融资情况 - "双良转债"余额25.78亿元,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111.21亿元,对债券覆盖倍数4.31倍[17] - 截至2025年3月获银行授信214.72亿元,未使用额度92.53亿元,具备再融资空间[17] - 可转债转股价由12.13元/股下调至6.18元/股,转股压力仍存[8]
点“铝”成“绿” 霍林河循环经济“再升级”
新华财经· 2025-07-01 22:06
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工程进展 - 累计发电量突破1400亿千瓦时 [1] - 扎哈淖尔35万吨绿电铝项目完成首批500千安节能电解槽安装 [1] - 现有86万吨电解铝产能中绿电替代比例达26.7%,年均减排二氧化碳超百万吨 [1] 绿电铝项目技术细节 - 扎哈淖尔项目年用电量46.5亿度,其中绿电占比80%(37亿度) [2] - 配套65万千瓦风电和10万千瓦储能作为铝厂专属电源 [2] - 新电解槽能耗比老设备低12%,氟化物排放仅为国家标准的五分之一 [2] - 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减碳120万吨,绿电比例提升至35%以上 [2] 清洁能源装机发展 - 2016至2024年清洁能源装机增长超3倍 [3] - 2023年新能源总装机达105万千瓦,占专用电网容量的36.8% [3] - 年产出30亿千瓦时清洁绿电,满足电解铝产业近30%用电需求 [3] - 2026年目标新能源装机170万千瓦,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 [3] 循环经济模式 - 形成"煤-电-铝-电网"产业集群,年消耗900万吨低热值褐煤 [1] - 包含180万千瓦火电、105万千瓦新能源、86万吨电解铝及智能监控体系 [1] - 政策要求2027年电解铝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超30% [1]
华银电力涨停领涨电力板块,7月高温预期推动夏季用电概念升温
金融界· 2025-07-01 12:09
电力板块市场表现 - 7月1日电力板块震荡反弹 华银电力涨停 华电辽能涨幅超9% 江苏新能、京能电力等多股跟涨 [1] - 电力板块股价上涨源于夏季用电高峰预期 全国大部地区气温预计接近或高于常年同期 [1][2] 华银电力业务布局 - 公司火电装机占比超70% 同时布局风电光伏项目 形成"火电+新能源"双轮驱动格局 [1] - 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30.05% 风电光伏装机规模达207万千瓦 [1] - 13台火电机组全部投运 优化发电计划确保高峰时段满发多发 [1] 火电行业基本面 - 煤价下行趋势明显 火电企业成本压力大幅减轻 [1] - 容量电价机制优化稳定火电企业收入预期 盈利修复确定性增强 [1] 新能源领域发展 - 水电及绿电在能源结构中占比逐步提升 相关企业有望受益 [2] - 华银电力新能源企业全力抢发电量 风电企业提升机组效率 光伏企业加强电站运维 [2] 煤炭供应管理 - 公司拓宽煤炭采购渠道 实施多元化供应策略确保燃煤稳定 [1] - 加强煤场管理优化燃煤堆放流程 重视煤质监控保障机组运行要求 [1]
“蓝色海洋”下的三重奏:光伏羊、清洁电与耐心资本
中国证券报· 2025-07-01 04:16
光伏+生态模式 - 青海海南州生态光伏园是全球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园区,光伏装机容量6244兆瓦,储能总容量238.9兆瓦 [1][2] - 光伏板减缓地面水分蒸发和风速,光伏子阵区植被覆盖率增至80%,减少荒漠化土地面积100平方千米 [2] - "板上发电,板下牧羊"模式形成,光伏羊成为当地新名片,每户牧民年收入增加数万元 [2] 清洁能源项目 - 龙羊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60亿千瓦时,库容247亿立方米,是黄河流域库容最大、调节性能优良的多年调节水库 [3] - 青海黄河公司共有11座大中型梯级水电站,发电总装机容量近2900万千瓦,每年提供清洁电能超600亿千瓦时,可满足约2500万个家庭的年用电需求 [4] - 贡玛储能电站是"青豫直流"外送通道的重要配套支持项目,能够提高电网调峰能力,降低光伏电站的弃电率 [3] 保险资金投资 - 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受托实施90亿元青海黄河公司股权投资项目,为新建清洁能源项目注入发展动能 [1][5] - 2017年中国人寿出资80亿元投资"电投黄河(嘉兴)能源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债转股基金,用于向青海黄河公司增资 [4][5] - 保险资金周期长、稳定性强,与电力清洁能源产业双向奔赴,既解决融资问题又提供理想配置标的 [6] 另类投资策略 - 国寿资产发起设立总计50亿元的兰沧1号、2号绿色股权投资计划,20.53亿元中核1号股权投资计划等风电、光伏清洁能源项目 [7] - 2023年国寿资产投资约14.2亿元的国内首单持有型不动产ABS项目成功落地 [8] - 截至2025年3月末,国寿资产合并管理资产规模超6.3万亿元 [9] 投资管理机制 - 国寿资产建立了覆盖"投前筛选—投中决策—投后管理"的全流程机制 [9] - 2024年创新建立多维度评价模型,构建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提升项目筛选科学性 [10] - 制定产业投资正面清单与负面清单,鼓励支持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社会民生领域投资 [9]
BVMW德国企业家中国行-沈阳站活动成功举行 将带动更多德国企业投资沈阳
中国新闻网· 2025-07-01 01:23
中德经贸合作 - 德国是沈阳第一大经济合作伙伴 与沈阳有贸易往来的221个国家和地区中德国居首 [3] - 沈阳累计批准设立德资企业212家 最早可追溯至1993年设立的第一家合资企业 [3] - 2024年沈阳与德国进出口总额达318亿元人民币 2024年前5月进出口总值92.9亿元 其中出口11.4亿元 进口81.6亿元 [3] 德国企业代表团 - 德国联邦中小企业联合会(BVMW)代表德国90万家中小企业会员 包括300多家隐形冠军企业 [3] - 本次活动吸引20余家德国企业家和70余家沈阳本地企业参与 [3] - 3家德国企业与3家中国企业签署合作意向 涉及电动汽车控制系统、再生医学革新、数字系统网络安全等领域 [4][5][7] 沈阳产业升级 - 沈阳正从传统工业向智能制造、AI物流、清洁能源等领域转型 实现产业重生 [6] - 苏家屯区构建了以食品、新材料、先进装备为主导的制造业和物流、会展、文商旅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 [6] - 苏家屯区2024年一季度GDP增长16.3% 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7.1% 增速领跑全市 [6] 未来合作方向 - 计划在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文体旅融合等领域深化中德合作 [4] - 潜在合作包括碳中和AI工厂、中德电动出行、生物科技联合研发等项目 [6] - BVMW代表强调来华目的是扎根共建而非短期访问 中国代表处数量超过其他任何国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