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
搜索文档
工程机械向新而进
工程机械杂志· 2025-10-13 17:32
行业整体表现 - 工程机械行业2024年实现营收8165亿元,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5] - 2024年1月至8月,全行业进出口贸易额403.98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其中出口金额达385.97亿美元,同比增长11.4%,贸易顺差优势持续扩大 [10] - 2020年至2024年五年间,A股上市工程机械企业境外收入占比由11.38%快速提升至47.48%,海外市场成为重要增长点 [11] 数智化发展 - 行业数智化升级成果显著,智能化技术提升了施工安全性、效率、质量并降低了能耗 [4] - 柳工发布大型智慧绿色矿山解决方案,聚焦大型化、电动化、智能化,其智慧矿山管理系统可实现电动产品无人编组运行 [4] - 徐工集团展示具备L2级别辅助驾驶和L3级别无人驾驶功能的装载机,该产品已在港口、钢厂等相对封闭场景落地应用,帮助客户降低人力成本 [5] 绿色化与电动化转型 - 在“双碳”战略下,行业向绿色化加快转型,电动工程机械形成工况适应好、零排放、低噪声、高可靠等竞争优势 [6] - 2024年,电动升降工作平台渗透率达92.5%,电动叉车渗透率达73.6%,电动装载机占比达到10.4% [8] - 三一集团65吨级矿山挖掘机电驱系统效率高达96%,相比同吨位油挖每年可节省能耗成本约90万元 [7] - 山东临工L968HEV电动装载机续航达5至7小时,每年运行3500小时可节省超40万元运营成本 [7] 海外市场竞争力 - BICES 2025展会吸引全球采购商,单家企业预计签约金额可达50亿元,彰显产品国际竞争力 [9] - 铁建重工出口欧洲直径12.49米盾构机,为符合欧盟标准集成多项系统,产品已累计出口至52个国家和地区 [10] - 徐工集团与澳大利亚福德士河集团签署战略协议,将在2028至2030年间提供150至200台240吨纯电动矿卡,为迄今最大绿色矿山机械出口订单 [10]
铁山港(临海)工业区:打造向海经济 聚集群奔高端
中国化工报· 2025-10-13 15:00
政策驱动与行业方向 - 在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发展战略驱动下,化工园区正经历以零碳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核心的深刻变革 [1] - 2024年8月工信部等部门发布通知推动化工园区对标改造和提级进步,9月出台的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打造优质化工园区和产业集群 [1] 产业集群与发展格局 - 铁山港(临海)工业区形成以绿色化工、金属新材料、高端纸业、硅基新材料、新能源五大产业为引领,生态铝、海工装备产业齐头并进的5+2临港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2] - 工业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7家,2024年1月至8月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102亿元 [2] - 龙头企业中国石化北海炼化2024年加工原油662万吨,年营业收入超440亿元,带动广西川化、新鑫能源等一批企业协同发展形成绿色化工产业集群 [2] 产业链延伸与升级 - 工业区推动北海炼化向下游精细化工延伸,引进甲烷氯化物等氯碱产业链项目,并瞄准生物质精加工、煤基高端化学品等重大项目加速产业升级转型 [3] - 香港建滔化工配套项目的落地进一步增强工业区物料循环与增值能力 [3] 绿色与零碳实践 - 工业区联合三峡集团、金风科技等龙头企业以海上风电高效利用为核心开展零碳场景促外资工作,构建政府统筹+龙头带动+市场运作的零碳建设模式 [4] - 十四五以来北海炼化、北港新材料、太阳纸业等13家企业的非化石能源消费电量累计166.57亿千瓦时,工业区获批全国首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 [4] - 工业区培育斯道拉恩索等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及4家自治区级绿色工厂 [4] 循环经济体系 - 工业区坚持走临港产业与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深度融合的发展道路,积极推进产业循环经济园区建设 [4] - 北港新材料将一般固废炉渣出售给鱼峰环保等建筑类企业用于生产水泥、建筑用砖,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5] - 广西北海中航化石油每年约有10万吨原料来源于北海炼化,生产成产品后有三分之一回销北海炼化,形成循环互补模式 [5] 智慧管理与招商引资 - 工业区建成智慧监管平台,已接入62处重大危险源、68套气体监测数据,下设8大模块动态感知并处置风险 [6] - 自2024年7月实施封闭管理以来,智慧监管平台每日精准管控300余辆危化车辆,对14家重点企业实现一企一策动态防控 [6] - 工业区制定2025年招商引资扩量增效实施方案,成立6个招商小组,2024年以来已开展41批次外出招商,114批次请进来客商接洽 [6]
电力服务升级“一键三连” 赋能石狮产业焕新
新华财经· 2025-10-13 14:43
新华财经北京10月13日电 完备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是闽南小城石狮市重要的"城市名片"。如今,在绿色 化、智能化发展浪潮中,石狮的传统制造产业开启了转型升级的新征程。而这背后,不断创新的电力服 务,安心、绿色、智慧的用电生态,成为企业"逐浪前行"的底气。 "电等企业"保障安心发展 在石狮锦尚智能制造园,泉州鹏泰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设备正有序运转。"过去我们需要自己协调 各部门办理用电手续,现在从入驻园区就享受到供电服务,省时又省心!"该公司负责人说。 入选2025年度福建省"未来独角兽企业"的信泰(石狮)科技有限公司从事鞋服纺织新材料等研发、生 产,是科技创新、智能制造赋能传统产业的典型代表。企业的数智化升级对供电能力和质量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为建设"5G智慧工厂",该公司向供电部门申请变压器增容。 为提升重点大客户服务质效,国网石狮市供电公司针对省市重点项目实施"项目长双经理制"专项服务机 制:即在原有客户经理基础上,又增设了由供电所分管领导、营销部分管领导直接担任的"项目长"。 得益于这一服务模式的创新,企业办电需求得到快速响应。工作人员上门为信泰(石狮)科技有限公司 量身定制增容方案,新安装了一台2000 ...
石化行业未来两年稳增长目标锁定
中国能源报· 2025-10-13 11:35
行业增长目标与现状 - 行业锁定未来两年增长目标为2025至2026年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 [1][3] - 2024年石化行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14.9%,行业增速达6.6% [3] - 炼油、乙烯等20多类基础化学品产能位居世界首位 [3] 行业发展面临的结构性矛盾 - 行业面临基础有机原料市场竞争加剧与高端精细化学品供给不足的矛盾 [3] - 国内需求增速放缓与外部不确定性增加制约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 [3] - 结构性矛盾倒逼全行业寻求稳增长与促转型的平衡路径 [3] 政策方案的核心举措 - 政策旨在统筹推进稳增长和促转型,坚持培育新动能与更新旧动能相结合 [4] - 强化产业科技创新与提升有效供给能力是首要任务 [6] - 严控新增炼油产能,科学调控乙烯、对二甲苯新增产能投放节奏 [6] - 加力推进老旧装置更新改造,实施"人工智能+石化化工"行动 [6] - 组织开展化工园区竞争力与智慧化水平分级评价,引导园区对标改造 [6] 政策对市场与产业的预期影响 - 政策重心转向精细化调控,要求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提升 [8] - 期货市场化工板块期货品种的影响将呈现分化特征,交易逻辑转向政策与产业深度结合 [8] - 对于乙烯、对二甲苯、甲醇等品种,长期产能扩张受限将抬升远期合约估值中枢 [8] - 政策引导下,未来新增供给将更有序,开拓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应用场景有望提振需求 [8] - 在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下,行业正迎来新一轮价值重估,迈向更绿色、智能、高效的发展阶段 [9]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海洋钻井平台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前景展望:我国能源需求持续增长,海洋钻井平台市场前景广阔[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12 09:19
行业概述与战略意义 - 海洋钻井平台是集钻井、储油、居住功能于一体的关键海洋工程装备,全球约70%的油气资源蕴藏于深海区域[1] - 行业经历了从浅水木质栈桥到深水智能化装备的跨越式发展,技术持续迭代升级[1] - 中国海洋钻井平台制造业生产总值从2018年的3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06.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3.78%[1][11] 中国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海上钻井始于1967年渤海“海一井”,日产油119吨,成为海上第一口工业油气流井[5] - 2012年5月,首座自主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在南海开钻,标志深水钻井能力迈入新阶段[1][5] - 2017年建成“蓝鲸一号”及“蓝鲸二号”深海钻井平台,配置高效液压双钻塔和全球领先闭环平台,为世界最大最先进半潜式深海钻井平台[1] - 2025年4月,首艘第六代国产超深水平台“奋进号”刷新国内3500米至4000米超深水钻井周期纪录[1] 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供应 - 钢材是海洋钻井平台主要材料,中国钢材产量从2017年的10.5亿吨增长至2024年的14亿吨,年复合增长率4.2%[6] - 2025年1-8月中国钢材产量为9.82亿吨,同比增长5.5%[6] - 中国铝合金产量从2017年的792.2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614.1万吨,年复合增长率10.7%[6] - 2025年1-8月中国铝合金产量为1232.4万吨,同比增长21.29%[6] 全球及中国市场现状 - 2024年底全球自升式钻井平台利用率为91%,同比上涨2个百分点,浮式钻井平台利用率为89%,同比持平[8] - 2024年全球自升式和浮式钻井平台平均日租金分别为12.3万美元/天和32.3万美元/天,较近十年均值分别上涨26.7%和61.1%[8] - 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生产总值从2018年的36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03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9.19%[9]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市场由Transocean、Shelf Drilling、Noble Corporation等国际巨头主导,在深海及超深海区域占据重要市场份额[12] - 中国海油、中海油服、海油工程等国内企业依托近海资源及完整产业链快速崛起,业务覆盖勘探开发到钻井服务全链条[12] - 中集来福士、大船集团等国内制造企业在自升式、半潜式钻井平台设计建造领域具备国际一流交付能力[12] 重点企业运营表现 - 中海油服2025年上半年钻井平台作业日数为9906天,同比增加945天,增幅10.5%,其中自升式平台作业7776天,半潜式平台作业2130天[14] - “奋进号”平台成功突破我国3500-4000米超深水钻井周期纪录,“COSLConfidence”平台刷新中东区域海上进尺纪录[14] - 海油工程2025年上半年海洋工程营业收入为103.7亿元,同比下降8.23%[16] 未来发展趋势 - 智能化: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全流程智能感知与自主决策,构建“无人平台”或“少人平台”运营模式[16] - 绿色化:动力系统向电气化改造迈进,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并推动闭环钻井液系统和高效废弃物处理技术普及[17] - 高效化:通过装备与技术升级压缩非生产作业时间,采用随钻测井、旋转导向钻井等技术缩短建井周期,提升开发效率[18]
金融机构定制化服务助长三角高端装备先进制造领域优质项目落地
中国新闻网· 2025-10-11 09:32
中新网上海10月10日电 (记者 陈静)2025长三角高价值专利运营大赛总决赛高端装备先进制造(新材 料)赛道10日举行,汇集16个优质项目,涵盖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精密装备等多个细分领域。 值得关注的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全程参与赛事,为参赛项目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金融等 定制化服务,并将依托赛事平台建立科创企业服务台账,提供全生命周期资金支持。 当日,上海市知识产权局运用促进处副处长和月磊,上海市徐汇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李艳昇, 上海漕河泾创业中心总经理助理、科技发展部总监薛科,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上海)国际服务平台董事长 潘熙等以及多家银行、金融机构代表出席活动。 上海漕河泾创业中心方面表示,本次大赛集聚优质创新资源,构建高效转化体系,营造出开放金融 生态,建设高效协同、开放包容的基础创新发展的创新生态。同时,大赛强化高价值专利培育运营,构 建"专利大赛+专利转化+金融加持+产业赋能+载体服务"服务机制,为更多硬科技项目匹配漕河泾开发 区的政策、资本、服务等各类科创要素资源。 赛事发起方——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上海)国际服务平台(简称:平台)方面表示,这些项目既有突破 关键技术的专利组合,也有深度融 ...
浙江华业夏增富:推动中国螺杆走向世界
上海证券报· 2025-10-11 02:20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定位 - 公司成立于1994年,专注于塑料机械核心零部件螺杆领域 [7] - 从单一的“卖产品”角色转向“塑机零部件技术引领者与解决方案提供者” [7] - 2016年与麦肯锡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管理体系,战略定位升级为“具备全球化供应能力的定制化塑料成型设备核心零部件制造商” [9] - 公司于今年3月成功上市,目标实现从“国内龙头”到“全球领先品牌”的跨越 [9] 技术与产品优势 - 公司助力伊之密研发8500吨超大型精密智能注塑成型装备,提供单根直径达270mm的高品质螺杆,运用自主研发的PTA“双层增堆”工艺,最高承压达450兆帕 [8] - 螺杆机筒产品在氮化表面硬度、调质硬度等核心技术参数上均优于行业标准及浙江制造团体标准 [10] - 2021年至2024年,公司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从10%逐步提升至13.2%,连续四年位居国内行业第一 [8] 研发与创新投入 - 公司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核心技术均来源于自主研发 [10] - 2025年上半年,研发主要投向机筒、螺杆、哥林柱相关的新产品、新工艺研究,目前共有14个新项目在持续推进中 [10] - 公司积极参与相关行业及团体标准起草和制定,以巩固自身技术优势 [10][11] 市场前景与未来方向 - 中国螺杆机筒市场规模2023年已达108亿元,预计2030年超过200亿元 [12] - 公司下一步将重点瞄准PEEK材料、薄膜氟塑料等领域的螺杆机筒产品,以提高产品附加值 [12] - 未来塑料机械行业将聚焦于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工厂将向数字化工厂演进 [13] 公司荣誉与品牌效应 - 2022年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绿色工厂”,并被浙江省评为“无废工厂” [12] - 凭借过硬的品控质量、定制化解决方案能力及品牌规模效应,公司与头部客户协同进化并形成强大正向循环 [8] - 产品远销加拿大、美国、德国、印度、日本等地 [9]
上海“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4.8万亿元,同比增13.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0 20:10
会议背景与核心成果 -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于10月10日主持召开上海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推进会,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等领导出席会议 [1] - 截至2025年8月末,上海市"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达到4.8万亿元,同比增长13.7%,增速比各项贷款整体增速高出6.6个百分点 [1] - 前期已由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等16个部门组建工作专班,形成92项工作任务和275项具体工作项目,通过"四张清单"方式推进落实并取得明显成效 [1] 战略方向与工作重点 - 金融工作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同频共振,紧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上海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定位 [2] - 将充分发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科技保险创新引领区等平台作用,推动国际科创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双向赋能 [2] - 聚焦绿色化、数字化发展,发挥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作用,实施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建设行动方案,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 - 坚持金融为民,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完善养老金融体系,助力人民城市建设 [2] 工作要求与协同机制 - 要求各单位加强协同配合,推动工作向纵深发展,加强产融对接以扩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触达面 [2] - 强调加强政策协同,用好用足各项政策工具,进行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加强惠企政策宣传 [2] - 要求加强风险防控,强化监管协作、监测预警和风险处置,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2] 相关产品与服务介绍 - 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介绍了国家层面关于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框架 [3] - 相关单位介绍了信贷市场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上海功能模块、"沪科积分"金融产品服务包、"专精特新贷"产品手册等具体产品和服务 [3] -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等单位介绍了"中证上海环交所绿色转型指数"和"上海碳市场综合价格指数" [3]
博实股份:公司未来的主要业务发展方向
证券日报· 2025-10-10 16:16
公司战略与机遇 - 公司认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培育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开辟新赛道、塑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战略选择 [2] - 5G、工业互联网、新材料、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公司产品从自动化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2] - 公司把握时代机遇,融合先进制造与信息技术,赋能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 业务发展与产品演进 - 公司产品已从智能制造装备延展至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 [2] - 公司在产品创新能力、研发体系建设、市场营销工作等方面屡创佳绩 [2] - 公司未来将加速推进智能制造装备研发与工业服务业务拓展 [2] 技术创新与未来规划 - 公司未来将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创新驱动技术领先,以自主可控确保核心技术安全 [2] - 公司将推动高危、繁重环境人工作业的智能化替代,实现少人、无人、安全、高效、绿色生产 [2]
走向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今年以来我国快递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央视新闻· 2025-10-09 10:27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1至8月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282.0亿件,同比增长17.8% [1] - 1至2月日均业务量约6.2亿件,超过2024年“双11”日均水平 [1] - 快递行业高效支撑线上消费活力释放,推动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 [1] 增长驱动因素 - 快递业务量持续走高得益于电商业务持续增长,全国网上零售额从2009年2586亿元增至2024年15.5万亿元,15年间增长59倍 [4] - 快递业务量超过八成来自电商业务,两业深度融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4] - 行业充分满足直播带货、假日经济、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寄递需求,并深入挖掘文旅、赛事等场景潜在需求 [3] 区域市场动态 - 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表现亮眼,前8个月陕西、宁夏增幅超过40%,贵州、新疆、内蒙古、青海增幅在30%以上 [8] - 日用百货类、宠物用品等商品订单量大幅增长,家电、家居、母婴、服饰、绿植等品类加速进入西部市场 [6] - 电商发展扩展了销售半径,使东西部连接更加紧密,生产分工合作进一步深化 [1][6] 国际化发展 - 跨境电商推动快递公司加速布局跨境快递业务,部分物流公司已实现欧洲、美洲、亚洲、中东等市场“2~3日达” [12][18] - 累计建设近300个境外分拨中心,300多个海外仓,开通41条中欧班列和海运运邮线路,在71个国家和地区建成服务网络 [18] - 阿里巴巴速卖通、拼多多Temu、Shein等中资电商平台在国际市场有较高市占率,得到国际消费者认可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