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
搜索文档
挤走碳酸饮料?中式养生水站稳购物车C位 食品消费风向变了
南方都市报· 2025-06-16 14:20
核心观点 - 中国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预计2024年总收入规模达9万亿元,2030年有望达29.1万亿元 [1] - 新中式养生趋势兴起,90%的90后已意识到养生重要性,超半数开始行动 [2] - 食品饮料行业加速向健康化转型,呈现"0糖0脂"、"药食同源"、"零食养生化"三大趋势 [3][7][11] 行业趋势分析 趋势1:健康饮品升级 - 无糖即饮茶市场份额从17.62%上升至31.65%,有糖茶下滑至68.35% [3] - 盒马推出"养生水"系列产品线,从陈皮四神水发展到五汁饮等夏季新品 [3] - 瑞幸实施"干净配方工程",喜茶建立"四真七零"标准,星巴克推出"真味无糖"体系 [4] - 新式茶饮市场规模2024年达3547.2亿元,预计2028年突破4000亿元 [4] - 养生茶饮企业注册量同比增长40%,门店数超6000家较2023年翻倍 [4] 趋势2:药食同源融合 - 药食同源类零食市场规模达680亿元,年增速超45% [7] - 国家药食同源清单已扩至106种原料,地黄等4种新物质2024年纳入 [7] - 传统药企跨界茶饮,如李良济运营"良济有方"中药茶饮店 [8] - 燕窝市场规模2023年559亿元,预计2028年达860亿元 [9] - 她健康市场规模2024年约2778亿元,2025年或破3000亿元 [9] 趋势3:养生零食创新 - 养生零食市场规模2017年3040亿元,预计2026年达7514亿元 [11] - 三只松鼠推出"东方颜究生"滋补品牌,良品铺子实施"五减"策略 [11][12] - 功能性软糖市场预计从2018年31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58亿美元 [12] - 86%一线城市消费者通过零食调节情绪,二三线达93% [13] 企业动态 - 盒马建立健康商品矩阵,涵盖有机/低GI/药食同源等品类 [3] - 喜茶"超级植物茶"系列累计售出超3700万杯,小红书曝光13亿+ [5] - 乐乐茶推"鲜配发光瓶",蜜雪冰城出"青瓜菠萝茶",沪上阿姨推果蔬茶系列 [6] - 巨子生物旗下欣苷开发人参皂苷功能性食品 [8] - 燕之屋推出男性专属"总裁款碗燕",签约王石为代言人 [10]
198!幸福带回家!广东三宝上新“八角礼盒”
南方农村报· 2025-06-13 09:37
产品发布 - 广东三宝系列新品"八角福盒"上市,定价198元,定位为健康守护礼和父亲节礼品 [1][3][5][7] - 产品设计融合宫廷建筑美学,采用八角三层形制,寓意八方来福/财/平安等吉祥概念 [4][5][45] - 礼盒内含新会陈皮85g、化橘红8g、春砂仁45g,三味药材均源自岭南道地产区 [48][49] 产品特性 - **原料优势**:新会陈皮产自北纬22°银洲湖畔湿盆地气候区,化橘红采用茂名化州礞石土壤种植的贡品级原料,春砂仁源自阳春1300年种植历史的南药之首 [13][14][20][21][29][30] - **工艺标准**:陈皮经多年陈化(煮饮十泡回甘),化橘红需陈化三年以上,春砂仁采用古法三烘九焙工艺锁住挥发油 [35][36][37] - **功能定位**:陈皮理气健脾,化橘红化痰润喉,春砂仁化湿开胃,均符合药食同源目录要求 [42][43] 包装与渠道 - 采用独立密封包装防潮锁鲜,烫金工艺展现岭南文化,兼具收藏与礼品属性 [44][45] - 通过南方农村报体系推广,支持二维码直接下单 [53][54] 行业背景 - 化橘红2024年新晋药食同源目录,春砂仁享有"南药之首"盛誉,反映岭南道地药材价值提升趋势 [21][30]
2025年第23周:食品饮料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艾瑞咨询· 2025-06-12 17:32
食品饮料行业观察 - 中式养生水市场预计2028年规模将破百亿,但存在口感不佳、同质化严重、渠道布局不足等问题[2] - 啤酒企业如重庆啤酒、燕京啤酒布局非酒精饮料市场,饮料企业尝试进入酒饮领域但效果有限[3] - 中国复合调味品行业2023年市场规模达2032亿元,占调味品总市场34%,同比增长13.77%[5] 饮料市场趋势 - 小红书带动泰式饮品爆单,果汁类占热门产品40%,年轻消费者偏好功能性强、原汁原味和具社交属性的饮料[8] - 中式养生水市场2023年规模达4.5亿元,可漾通过与李佳琦合作及签约张若昀为代言人快速崛起[9] - 茶饮品牌推出以羽衣甘蓝、苦瓜等健康食材为主的饮品,迎合年轻消费者健康需求[10] 企业战略与创新 - 和其正推出"宜己水"系列进军养生水赛道,年复合增长率超350%[11][12] - 宗馥莉推出"娃小宗"无糖茶品牌,2024年娃哈哈饮料销售收入增长53%[13] - 燕京啤酒推出"倍斯特嘉槟汽水",借助生产基地和餐饮终端优势布局无酒精饮料市场[18] 乳制品与烘焙 - 君乐宝推出38%乳脂蔻曼纯净稀奶油,打破进口依赖,原奶标准超越欧美[31] - 桃李面包通过"中央工厂+批发"模式和自建物流体系,在短保烘焙领域保持领先[20] - 烘焙行业呈现清洁标签、国产原料、"+烘焙"模式和标准化供应链四大趋势[6] 咖啡与茶饮 - 星巴克中国门店达7758家,采取拓展低线城市、强化即时零售、推出健康产品等本土化策略[30] - 专业茶企如小罐茶入局无糖茶市场,行业增速将放缓但仍持续增长并向下沉市场扩展[22] - 立顿袋泡茶因新茶饮品牌崛起和消费者需求多元化而失去市场优势[16][17] 其他品类发展 - 白象与卫龙联名推出"辣条拌面",2023年市场份额同比增长29%[19] - 东鹏饮料2024年营收158.4亿,净利润33.3亿,但未来高增长存不确定性[21] - 朝日汽水通过"过冷"技术实现开瓶即冰沙,提升饮用体验并借助社交传播走红[24] 国际品牌动态 - 元气森林与迪士尼联名款气泡水在印尼上市,通过4万家便利店网点销售[25] - 雪碧以8.03%的市场份额超越百事可乐成为美国第三大饮料[27] - 瑞士莲通过技术创新、市场洞察和人文关怀实现近200年的持续发展[29]
估值超万亿,药食同源大戏开场
和讯· 2025-06-11 17:50
药食同源市场规模与增长 - 我国药食同源市场规模已突破3700亿元,全产业链估值超过2万亿元[3] - 2023年药食同源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763亿元,预计2024年突破4000亿元[6] - 全国现存在业、存续的相关企业达到2900余家,2023年1-11月新增注册企业400余家[6] 消费趋势与主力人群 - Z世代正成为消费主力,推动药食同源产品在休闲零食、乳品、饮品等领域创新[4] - 2025年货节中老年滋补品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70%,阿胶糕、黑芝麻丸等成为送礼新宠[8] - 超80%女性认为美白非常重要,超过一半愿意尝试新美白方法[8] 政策支持与行业规范 - 国家卫健委加速《药食同源目录》扩容,已涵盖106种食药物质[10] - 2025年两会提出"简化认定流程,缩短周期"为产业注入新动能[10] - 行业标准体系薄弱,仅山东省有地方标准,其余多为团体或企业标准[11] 产品创新与产业融合 - 党参渗入陈醋、灵芝混入酸奶、茯苓添进薯片等创新产品涌现[14] - 伊利与同仁堂合作推出纾糖膳底配方奶粉、红参焕活奶粉等产品[17] - 元气森林推出"自在水"系列,新宝堂开发陈皮水饮品等健康饮品[17] 技术挑战与行业痛点 - 功效成分含量不稳定、质量参差不齐是主要质量问题[17] - 行业同质化现象严重,爆品易被模仿导致价格竞争[17] - 功能声称受限,不能像保健品那样明确宣称功效[17] 专家观点与行业方向 - 金征宇院士指出老年食品是重要部分,可开发补气血、健脾胃等功能产品[7] - 李峰杰预见药食同源将重塑几乎所有食品品类,实现功能化、健康化[14] - 行业正建立食药物质食养声称基本术语库,三分之二物质已确定声称[17]
中式养生水爆了,《本草纲目》不够用了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6-11 11:56
核心观点 - 中式养生水市场在2023-2025年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饮料行业新风口,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年轻打工人的健康焦虑、品牌创新营销及行业竞争内卷 [8][15][19] - 元气森林旗下"好自在"成为首个超10亿大单品,带动赛道扩容,2024年市场规模达4.5亿元,预计2028年将达108亿元 [8][9] - 行业入局者激增,2024年前5个月新增10个品牌,2023-2025年累计23个品牌推出59款新品,远超"无糖茶元年"的推新速度 [10][11] 市场表现 - 中式养生水2023年同比增长超350%,女性消费者占比65.2%,36岁以下用户占77.7% [8] - 元气森林"好自在"上市4个月销售额破亿,2024年成为公司第三个10亿级单品,并推出陈皮山楂水等新口味及900ml大包装 [9][12] - 可漾虽为2018年首创红豆薏米水,但2023年后赛道才被元气森林引爆,目前包装标注"沙利文认证首创" [9][11] 产品特征 - 主打"药食同源"概念,原料多取材《本草纲目》,分为轻养生型(红豆/薏米)和功效型(人参/黄芪)两类 [4][14] - 500ml主流定价4-5元,成分强调"0添加",如可漾红豆薏米水能量/蛋白质/糖等指标均为0 [7][15] - 盒马、七鲜等推出"下料猛"的自营品,如人参枸杞饮含人参/枸杞/甘草,苹果黄芪水含黄芪/人参 [6] 消费者行为 - 年轻打工人将养生水作为"续命水",存在"边熬夜边养生"的矛盾需求,部分用户形成囤货习惯 [3][7] - 消费场景包括办公室饮品、"水替"及DIY调制(加牛奶/豆浆粉),功效评价两极分化 [7][19] - 用户对养生效果存疑,但心理安慰作用显著,社交平台出现"红豆薏米水有没有用"等热议话题 [7][19] 行业竞争 - 传统饮料巨头2025年密集入场:康师傅推决明子大麦饮,统一推熊津系列,承德露露发布草本养生饮 [11] - 新锐品牌通过明星代言强化品牌力,如可漾签约张若昀,好望水合作王星越 [19] - 无糖茶饮市场同质化加剧,农夫山泉东方树叶开展"一元乐购"等传统营销,反映行业急需新突破口 [17][18]
乌梅类保健食品:药食同源浪潮下的千亿市场扩容机遇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头豹研究院· 2025-06-09 22: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乌梅类保健食品以乌梅为主要原料,具有多元保健功能,历史悠久且受科技驱动 行业规模长期低速增长,受原料供给弹性和行业准入门槛限制 未来,中医药产业政策红利和银发经济将驱动供给端放量,种植面积增加将保障原料供应,技术创新和消费升级将推动价格上涨,共同驱动行业规模扩大 预计2025 - 2029年,中国乌梅保健食品均价将上升,销量增长,助力行业健康发展 [4] 各部分总结 行业定义与分类 - 乌梅类保健食品是以乌梅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乌梅是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分布于中国各地,以长江以南地区为主,临床上应用范围广,现代研究发现其具有抑菌、镇咳等药理作用 [5] - 按保健功能分类,包括清咽润喉、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糖、缓解体力疲劳、护肝及其他功能声称的乌梅保健食品 [6] 行业特征 - 历史悠久,其应用可追溯至数千年以前,现代通过工艺技术深加工制成保健食品,保留传统疗效并结合当代生活方式改良创新 [13] - 功能多元,具有缓解咽喉不适、增强免疫力等多种功能,针对不同群体细分产品,口感好易被接受,扩大市场覆盖面 [14] - 科技驱动,借助先进提取技术和配方设计,提取利用有效成分,提升生物利用率,科学研究揭示潜在功效,定制化产品成趋势 [15] 发展历程 - 萌芽期:1996年《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发布,规范行业监管;1997年首批乌梅类保健食品获批注册;2002年乌梅列入药食同源物质名单;2003年明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承担保健品审批职能 [16] - 启动期(2004 - 2015年):2004年新增注册数量同比增长225%,行业进入“快车道”;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强化安全监管 [18] - 高速发展期(2016 - 2025年):2016年开启保健食品新产品注册、备案双通道时代,加速新品上市和行业创新;2023年四川达州乌梅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提升,为行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19] 产业链分析 产业链核心观点 - 产业链上游原料供给稳定性与中游生产技术创新构成行业发展的双重驱动力 上游价格波动影响中游成本结构,中游依托备案制政策红利加速剂型创新,技术壁垒突破是未来规模化增长关键 [21] - 下游渠道分化与消费场景重构驱动产业链价值再分配 线上电商触达年轻群体,线下药店主导功能导向型产品终端渗透,线上线下融合是渠道升级核心路径 [22] 产业链上游环节 - 上游厂商众多,如都江堰市川红乌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24] - 2025年1月乌梅原料价格同比2024年减少11.33%,同比2023年减少35.06%,价格下降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提升毛利率,若源于种植面积扩张或丰产,利于建立稳定供应预期 [25] - 乌梅产量及种植难度影响中游生产稳定性和供应韧性 产量提升可支撑产能释放,种植难度加剧会增加供应链管理成本,种植难度与产量平衡影响原料品质 [26] 产业链中游环节 - 中游厂商有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27] - 截至2025年2月,片剂占中国乌梅类保健食品剂型构成的28.00%领先,其次是胶囊、口服液等 清咽润喉功能占比22.67%领先,其次是增强免疫力等功能 [28][30] 产业链下游环节 - 下游渠道端有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等 [31] - 线上电商成为行业增长核心驱动力,降低消费者决策门槛,片剂、胶囊等剂型线上渗透率攀升,饮料、糖果等轻量化剂型差异化突围 [32] - 线下实体药店重要性不可替代,“药食同源”属性使消费者倾向在药店购买,口服液、颗粒剂等依赖线下场景触达中老年群体 [33] 行业规模 历史变化原因 - 受原料供给弹性和行业准入门槛限制,原料种植周期长、产区集中,扩产滞后于需求,且产品需严格注册和符合功能宣称合规性要求,限制供给端增长 [34][35] - 行业规模长期低位,依赖现有产品销售,价格上升幅度小,品类认知度不足、同质化竞争加剧,创新剂型溢价空间未激活 [36] 未来变化原因 - 中医药产业政策红利释放和银发经济消费场景扩容,驱动供给端放量,产区种植面积增加保障供应,企业开发适合中老年群体的复方制剂 [37] - 预计2025 - 2029年均价从59.15元升至62.04元,技术创新带来产品升级,高附加值剂型份额增加,消费升级和电商精准营销增强中高端产品溢价能力 [38] 政策梳理 - 《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人参 西洋参 灵芝》等多项政策,规范保健食品标志标注、新功能评价、广告审查等,指导中药全产业链质量管理 [42][44] 竞争格局 竞争格局概况 - 行业属于中药材保健食品细分赛道,规模小,产品同质化严重,分为第一梯队(无限极等)、第二梯队(江中药业和金日制药等)、第三梯队(王老吉药业等) [45] 历史原因 - 无限极领先得益于较强品牌力和丰富产品组合,获批注册保健食品和专利数量行业领先,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成功,销售网络广泛、客户服务卓越 [46] - 行业规模小,格局相对稳定,多数上市公司未进入,有上市公司背景企业难脱颖而出 [47] 未来变化原因 - 竞争态势预计稳定,现有企业市场地位不易颠覆,2020 - 2024年中国乌梅保健食品累计注册数量占比轻微收缩,产品可替代性高,新进入者挑战大 [48] - 行业规模小且不依赖上市公司背景,中小企业更有可能脱颖而出,竞争依赖产品品质、创新力和营销策略 [49] 上市公司速览 - 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营收规模12.3亿元,同比增长 - 8.7%,毛利率68.8%;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营收规模25.2亿元,同比增长 - 35.9%,毛利率51.5%;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营收规模229.5亿元,同比增长6.1%,毛利率22.1% [52][54] 企业分析(以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 公司存续,注册资本62944.4958万人民币,总部在南昌市,属医药制造业,经营范围广泛 [55] - 提供了2015 - 2023年多项财务指标数据,如销售现金流/营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等 [56] - 公司前身是江西中医学院校办企业,2019年成为华润集团直管业务单元,有“江中”“初元”驰名商标,江中健胃消食片连续二十一年获“中国非处方药产品榜”中成药•消化类第一名 [58]
科技赋能传统 创新引领未来——白云山维一铁皮石斛益生菌荣获FFI2025"年度创新探索奖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06 17:00
行业趋势 - 健康食品行业蓬勃发展,创新是推动行业前行的核心力量 [1] - 功能食品未来趋势成为行业核心议题,聚焦功能食品创新发展趋势 [1] 公司动态 - 广州白云山维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携铁皮石斛益生菌固体饮料亮相FFI2025第七届食品配方创新论坛 [1] - 铁皮石斛益生菌固体饮料获"2025年度创新探索奖",成为全场焦点 [1] 产品创新 - 铁皮石斛益生菌固体饮料以"科技+传统"为核心理念,实现中西合璧的创新突破 [3] - 配方体系兼具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逻辑,为益生菌市场树立创新标杆 [3] - 铁皮石斛富含30余种活性物质,具有多重健康价值 [5] - AB21复合益生菌包含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等菌种,实现传统药食与现代益生菌技术的结合 [5] 公司战略 - 白云山维一公司依托广药集团千亿级产业生态优势,推出系列大健康产品,包括维一植物精油、益生菌固体饮料、红景天精氨酸胶囊等 [7] - 公司以"科技中医、药食同源"为发展方向,推动传统养生文化与现代生物技术的深度融合 [7] - 公司将持续加大对中医现代化、科技化研究的投入力度,提供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的健康解决方案 [7]
当北京烤鸭遇上圣祥老酸奶:“老北京文化”的品牌觉醒之路
搜狐网· 2025-06-06 16:14
行业趋势 - 消费市场疲弱背景下,体验式与场景化消费成为乳企破局新方向,品牌需通过情感共鸣与独特体验脱颖而出 [1] - 行业同质化内卷严重,跨界创新成为打破僵局的有效手段 [4] 圣祥乳业战略与创新 - 通过"烤鸭配酸奶"跨界组合实现现象级传播,该创意基于北京饮食文化、消费场景与品类特性的深度洞察 [4][5] - 文化基因同源:烤鸭(600年历史)与瓷罐老酸奶(20年工艺)均体现传统匠心,形成文化共振 [5] - 消费场景互补:将单价10元以下的老酸奶嵌入人均200元+的烤鸭场景,实现高频低价与低频高价品类的联动 [6] - 品类科学协同:酸奶乳蛋白与烤鸭脂肪(35%皮层含量)形成乳化体系,减少油腻感,味觉对冲增强风味层次 [6] 品牌发展历程 - 2000年从200平米厂房起步,2004年确立瓷罐老酸奶为核心方向,现拥有北京(7条线)、辽宁(1条线)、河南(1条线)三大基地,9条线日产能力达300吨 [7] - 爆款产品奶皮子酸奶采用低温活菌发酵技术,活菌数达10⁸CFU/g(超国标100倍),自然凝结3mm奶皮(脂肪≥3.8%+16小时静置工艺) [9][16] 产品创新 - 开发药食同源系列(蜂蜜酸奶、茯苓酸奶),切入健康细分市场 [14][15] - 奶皮子酸奶与双皮酪酸奶以固态质地和浓郁奶香形成差异化,保留90%乳清蛋白,质地介于希腊酸奶与奶酪之间 [16] 研发合作 - 2025年1月与中国农业大学成立乳品营养与健康联合实验室,借助院士团队提升研发能力 [20] 文化赋能 - 瓷罐酸奶成为北京文化符号,覆盖景区及胡同,定位"让老北京活在当下"的文化生意 [13] - 创新路径体现"瓷罐载体+活菌核心+文化灵魂"三位一体的护城河构建逻辑 [20]
中式养生水爆了,《本草纲目》不够用了
36氪· 2025-06-06 12:07
行业趋势 - 中式养生水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2023年同比增长超过350%,市场规模达4.5亿元,预计2024~2028年年复合增速约88.9%,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08亿元 [9] - 2024年6月至2025年5月下旬,市场上至少有23个品牌推出了59款养生水新品,49种口味,远超2023年"无糖茶元年"的18个品牌推出25款无糖茶新品 [12] - 中式养生水消费群体以年轻女性为主,占比约65.2%,77.7%为36岁以下的年轻人 [9] 市场格局 - 元气森林"好自在"成为10亿大单品,是公司旗下第三个超10亿的大单品,直接带动了养生水赛道的发展 [11] - 可漾是较早推出中式养生水的品牌,2018年推出红豆水饮品,2019年命名为可漾,但直到2022年国内只有4个品牌布局中式养生水 [10] - 2024年以来,饮料行业巨头纷纷下场,如康师傅推出决明子大麦饮、枸杞菊花茶,统一推出熊津天空大麦饮、熊津决明子饮,承德露露跨界推出露露草本养生饮 [12] 产品特点 - 中式养生水主要围绕"药食同源"概念宣传,配料多为红豆、薏米、枸杞、红枣、绿豆等传统食材,部分产品添加人参、黄芪等中药材 [3][5] - 产品主打"0概念"宣传,如可漾的红豆薏米水配料表中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钠均为0 [5] - 市场上中式养生水以500ml装为主,价格大多在4~5元之间,与主流的无糖茶饮价格相当 [13] 营销策略 - 品牌通过代言人增强品牌力,如可漾官宣张若昀为首位品牌代言人,好望水官宣王星越为新代言人 [18] - 部分品牌采用传统营销方式,如农夫山泉东方树叶加入"一元乐购"与开盖扫红包,娃哈哈、康师傅重新推出"再来一瓶"活动 [17] - 品牌注重社交平台营销,在各大社交平台、种草平台、短视频平台广泛推广 [2] 消费者行为 - 中式养生水成为打工人新的"续命水",消费者表示"已经沉迷"、"换着喝,囤箱喝"、"喝完一瓶,直接下单三箱" [2][6] - 部分消费者将养生水当作"水替","便利店第一次买就爱上了,现在拿养生水当白开水喝" [7] - 消费者对养生水的功效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可以祛湿"、"有饱腹感",也有人认为"只是心理安慰" [8] 竞争态势 - 饮料行业内卷严重,瓶装水价格战不断,无糖茶饮市场同质化,行业急需新的突破口 [17] - 中式养生水迎合了年轻人注重健康的诉求,满足了打工人"碎片养生"的需求 [17] - 品牌数量快速增长,从2022年的4个品牌增加到2025年的23个品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10][12]
上德生命集团:以中医智慧为锚点,构建全球健康管理新范式
搜狐财经· 2025-06-05 14:15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3年 深耕大健康产业 致力于成为全球中高产高净值家庭健康管理服务的领军企业 [1] - 公司以"传承祖国医学 造福人类健康"为使命 通过持续创新推动行业发展 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解决方案 [1] - 公司秉持诚信 责任 创新 共赢的价值观 致力于成为顾客的终身健康顾问 [8] 行业地位 - 公司是中国大健康产业标杆企业 2023年董事长作为中国健康品牌唯一代表参加一带一路企业家论坛 [3] - 2023年总经理出席AI赋能智慧健康第九届医生云大会 与行业顶尖专家共话智慧健康未来 [3] - 公司持续推动社会健康观念转变 让更多人享受专业科学的健康管理服务 [8][9] 科研创新 - 2024年投入上亿美元启动资金成立国际医疗科研实验室 专注前沿医疗技术研发 [6] - 与塔吉克斯坦 俄罗斯等国家共建18项基地设施 包括干细胞综合大楼和干细胞研究信息中心 [6] - 独家研发生产二氢槲皮素等前沿产品 提升医疗科技领域核心竞争力 [6] 产品与服务 - 主营品牌体现"药食同源"中医理念 结合现代高科技提取技术开发安全有效健康产品 [7] - 运用高科技单项萃取技术和纳米微波提取技术 产品兼具破瘀通脉和培元固本功效 [7] - 整合西医检测方法与中医调理理念 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实现中西医优势互补 [7] 发展战略 - 未来将打造全球健康管理服务中心 依托科研实力 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优势 [9] - 深化"传承祖国医学 造福人类健康"理念 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提升消费者健康体验 [9] - 在"健康中国"战略引领下 持续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为全球消费者创造健康价值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