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搜索文档
“雁归来”注入乡村发展新动能
经济日报· 2025-07-22 06:12
返乡创业现状 - 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近1300万人[1] - 返乡人员涉足农业、文旅、电商等多个领域[1] - 山东省2022年归雁项目贡献2700亿元产值,占全省农业产值12%[1] 政策支持 - 《"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明确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1] - 人社部等部门推动创业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场地安排、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1] -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返乡创业纳入乡村振兴核心部署[1] 现存问题 - 乡村人才支撑不足[2] - 创业项目同质化现象严重[2] - 大型项目资金缺口较大[2] 吸引人才措施 - 以村为单位摸排在外能人,实现在外人才"一人一卡"动态管理[2] - 通过乡贤联谊会定向推送家乡产业需求[2] - 利用春节、中秋等节日举办返乡创业论坛等活动[2] 服务支持 - 推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保姆式服务机制[3] - 探索设立专项产业投资基金,直接投资潜力项目[3] - 政府通过贴息、补贴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特色金融产品[3] 产业发展 - 围绕重点产业链条和特色产业优势开展招商[3] -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3] - 开展针对性技术培训课程培育复合型"新农人"[3]
倾听传统与现代的赣鄱交响(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7-22 06:12
传统产业升级 - 景德镇陶瓷业通过文旅融合实现产业转型,吸引大量游客 [2] - 泰和县乌鸡养殖业采用高科技赋能,全产业链发展带动品种增至140多个,2023年饲养量突破1200万羽,较两年前翻番 [5] - 高安市富硒辣椒产业园通过良种良法实现辣椒颜色和辣度可控,获得有机、富硒、绿色食品认证,成功打入长三角和粤港澳市场 [5] - 樟树市仁和药业智慧工厂通过智能制造使产能提升10倍,人工成本降低40%,古方汤剂转化为便捷颗粒 [6] 乡村文旅发展 - 吉州区钓源古村通过系统保护与整体运营,2024年游客量达60万人次,营收约1800万元,村民通过务工、监工和分红受益 [7][8] - 赣州会昌"戏剧小镇"开镇一年半累计接待游客800万人次,带动上千人就业 [11] 生态循环农业 - 渝水区王年村推行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标准化改造养殖场,粪便回收转化为清洁能源和有机肥,解决环保问题并增加税源 [9][10] 文化赋能治理 - 寻乌县高排村将客家传统融入社会治理,通过"客家矛盾客家调"实现矛盾纠纷在村组层面化解 [11] - 红色文化激励江西党员干部提升服务效能,如对接大湾区客商时强调"服务更周到" [11]
集聚多方资源 畅通金融活水
新华日报· 2025-07-22 05:47
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成效 - 江苏金融监管局推动金融资源和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小微企业,促进金融可得性和满意度提升 [1] - 全省已走访企业403万户,累计发放贷款1.9万亿元,成效位居全国前列 [1] - 6月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9.6万亿元,同比增长16.7% [1] 协调机制运行措施 - 建立"江苏小微企业融资一网通"走访对接系统,实现金融服务"码上办" [2] - 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以"银行+政府"形式提升金融服务渗透率 [2] - 今年以来已开展银企对接活动近50场,通过多种形式扩大政策知晓面 [2] 重点客群金融服务 - 6月末全省银行业民营企业贷款余额7.9万亿元,同比增长10.7% [3] - 为2.7万户外贸企业提供授信近5000亿元,发放贷款超2500亿元,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超500亿美元 [3] - 个体工商户贷款户数较去年同期增加23万户 [3] 金融服务创新 - 通过数据交叉验证形成客户画像推送银行,提高贷款效率 [4] - 升级小微贷、苏贸贷等政银合作产品,累放贷款超6500亿元 [4] - 通过协调机制办理企业信用贷款超5900亿元 [4] - "苏易融"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嵌入800余款特色金融产品 [4] 政策保障机制 - 全省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利率较去年下降34BP [6] - 为小微企业办理无还本续贷超5600亿元 [6] - 建立重点外贸企业阶段性帮扶机制,"一户一策"解决融资困难 [6]
九江银行:小鸡蛋里“孵”出致富梦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21 21:51
九江银行鹰潭分行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 九江银行鹰潭分行党委通过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和县域金融工作,为地方特色产业注入金融支持 [1] - 分行运用"金融链接百业"优势,以"党建+金融"模式实行"一企一策",成立党员先锋队深入企业调研,精准匹配服务方案 [1] - 针对企业扩产需求,贵溪支行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党员责任岗和"快速响应机制",实现快捷审批放款,提供220万元贷款支持 [1] 江西康益禽业的发展情况 - 江西康益禽业是集蛋鸡养殖、有机肥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入选江西省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 [1] - 2015年起企业逐步建设自动化养殖基地,近两年投入700万元打造数字化生产线,引进智慧化集蛋设备、智能化鸡舍和自动化饲料加工车间 [1] 九江银行鹰潭分行的业务成果 - 截至2025年6月末,分行乡村振兴贷款客户数达2218户,贷款余额11.85亿元 [2] - 分行紧扣当地特色产业转型方向,推动禽蛋产业经验向本地产业复制延伸 [2]
蒙浙携手破局乡村经营 看鄂尔多斯如何唤醒“暖城”乡村活力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21 20:20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鄂尔多斯市面临乡村发展路径传统、产品销售乏力、人才缺乏等挑战 通过借智浙江经验探索创新之路 [1] - 2023年市委农村牧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鄂尔多斯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施方案》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农牧业强市建设 [3] - 2024年开启"蒙浙携手"计划 组织三农领域负责人考察浙江安吉余村等近十个典型村 学习乡村经营和产业发展经验 [6] 乡村经营模式创新 - 形成《鄂尔多斯市黄河"几字弯"乡村振兴发展研究课题报告》和《鄂尔多斯黄河"几字弯"乡村运营总体规划》两项成果 获两地专家认可 [8] - 探索品牌化运营、片区组团化发展和培养"乡村CEO"模式 取代单纯资金项目扶持 增强乡村自我造血能力 [8] - 浙江团队定制模式强化片区组团发展、品牌化经营和青年人才入乡 推动城乡经济高质量发展 [13] 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 - 结合光伏复合农业和沙地绿色经济 将防沙治沙成果转化为新经济IP [9] - 在达拉特旗等4个旗总投资6450万元布局光伏电站 总装机容量15.03MW 惠及359个嘎查村 [9] 品牌建设与营销体系 - 2023年起打造"暖城多味"市级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整合阿尔巴斯羊肉等优质产品 [9] - 2025年创新"逛吃一体"模式 建立体验店-主题餐厅-销售网点实体网络 创造109万元营业收入 [9] - "暖城多味"获2024区域农业品牌年度案例称号 [10] 人才培育机制 - 2025年发布乡村振兴优秀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申报通知 开展本土乡创培育孵化 [12] - 与中国农业大学实施"1+2"专项培育行动 首批10名农业领域研究生签约乡镇基层就业 [12]
内蒙古民众务工新变化:“顾家增收两不误”
中国新闻网· 2025-07-21 19:58
中新网记者李爱平 "我找到工作了。"谈到在家门口工作,7月21日,何全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 54岁的何全有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河区天骄街道顺达路社区的居民,家中有读大学的孩子需要供 养,妻子靠打零工维持部分家用,一家人的生计几乎全靠他来支撑。 此前,何全有曾在外地尝试各种岗位,但"年龄偏大"成了绕不开的坎,多数企业婉拒了他。 转机出现在天骄街道就业服务站对失业人员的摸排。工作人员了解到他的处境后,不仅为他报了免费的 职业技能培训班,重点学习计算机操作,还为他联系到当地一家机械公司做设备操作员。 中新网鄂尔多斯7月21日电 题:内蒙古民众务工新变化:"顾家增收两不误" 52岁的杨文海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查干日格召村的村民,作为一名铁丝编 织网的手艺人,"早年每到春节过后,都会到鄂尔多斯市周边地区去务工。" 杨文海回忆,外出打工收入不稳定,"有时候甲方还会拖欠工资。" 这样的局面在当地村委会发展村集体经济时,出现了转机。杨文海告诉记者,前几年,村委会和煤炭企 业合资建成的网片厂,让他的手艺有了用武之地。 图为杨文 海工作的网片厂。 王静供图 "在网片厂,我们按照计件挣 ...
中国镇当时丨中国镇域经济新格局:“千亿镇”领跑 “单打冠军”崛起
中国新闻网· 2025-07-21 17:43
镇域经济发展现状 - 中国目前有6个GDP千亿镇和近20个GDP五百亿镇,这些镇域经济"排头兵"主要依托毗邻超大特大城市的区位优势[1] - 千亿镇包括佛山狮山镇、北滘镇,东莞长安镇,苏州玉山镇、杨舍镇,遵义茅台镇,其中茅台镇依靠特殊资源,其他五镇则抓住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空间布局扩散机遇[3] - 中国有超过2万个建制镇分布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但不可能都形成小而全的经济体系[1] 镇域经济的关键作用 - 镇域经济是解决就地就近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低成本、便捷化的城镇化途径[2] - 镇域经济对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可带动周边乡村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快速发展[2] - 镇域经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城镇和乡村间人员、物资等要素流动[2] - 镇域经济还承担着维护边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国家战略使命[2] 镇域经济发展路径 - 千亿镇的成功经验包括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自身培育产业,利用发展空间充裕和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3] - 改革开放是重要机遇,佛山、东莞、苏州等开放前沿地区因进出口贸易活跃和外资利用规模高催生了千亿镇[4] - 未来千亿镇需跟上新经济发展步伐,加大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投入[4] - 多数小镇应定位"单打冠军"而非"团体冠军",在细分领域做透做深实现错位竞争[5] 镇域经济发展策略 - 从"时"和"空"两个维度找准定位,"时"即抓住市场新变化,"空"即利用自身资源禀赋[5] - 无区位优势的小镇可围绕特色"无中生有"打造产业集群,有资源的镇可发展特色种植加工或生态旅游[5] - 评价标准应综合人均收入、生活配套、生态环境等指标,而非仅关注经济规模[6] - 政策层面需因镇制宜,通过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倾斜支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6] 镇域经济发展愿景 - 未来镇域经济将呈现分类发展格局,有的做大、有的做强、有的做优、有的面临整合[1] - 理想状态是小镇具有适合产业、适度人口和适宜环境,居民有舒适感、归属感和获得感[6] - 最终将形成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的多样化分布格局[1][6]
山东乡村振兴“片区化”:跨村联片,激活乡村
中国发展网· 2025-07-21 17:09
乡村振兴片区化模式核心观点 - 山东省通过片区化模式整合资源破解村庄小、散、碎的发展困境 实现产业协同和规模效应 [1][2] - 片区化采用"四破四立"方法论:破行政壁垒立联合党委 破资源碎片立规模发展 破产业同质立产业链分工 破运营短板立品牌运营 [2] - 形成"连合融富共"五大实施路径:基础设施联通 资源合作 产业融合 共同富裕 协同治理 [3] - 通过土地改革 政策基金 数字平台三大制度创新提供支撑保障 [5] 片区化实施成效 - 山亭区岩马湖片区整合15个村后年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 带动农民人均增收4000元 [2] - 烟台苹果产业片区通过分工协同实现品牌溢价率超30% [2] - 成武县九女集镇整合11个村闲置宅基地建乡村车间 实现平均每村增收超20万元 [3] - 菏泽曹县大集镇32个村电商产业片区2023年交易额破80亿元 [3] - 平原县通过土地流转模式使农民每亩年收益从800元跃升至2000元 [5] 资源整合与产业分工 - 岩马湖片区规划东岸休闲渔业 西岸特色林果 北岸民宿集群的差异化产业带 [2] - 烟台苹果产业片区实现专业分工:有机种植村 冷藏物流村 电商直播村 [2] - 淄博岜山片区引入社会资本打造中医药文旅综合体 村民分红占利润30% [3] - 临沂兰陵县数字化平台整合各村资源 使匹配效率提升70% [5] 制度创新与保障机制 - 省级设立100亿元乡村振兴基金对片区重点项目倾斜 [5] - 推行"飞地经济"试点允许建设用地指标跨村调剂 [5] - 潍坊寒亭区"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吸引200余家企业带资入片区 [5] - 枣庄市创新"强村公司"模式由经济强村牵头通过项目分红反哺弱村 [6] 运营管理模式 - 德州委托国企按市场化机制管理公共资产 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支持 [6] - 山亭区设立跨村"和好茶"议事厅实现协同治理 [3] - 省层面明确"宜大则大 宜小则小"原则支持发展微片区 [6]
生态好、乡村美、产业兴……夏日里的神州大地铺展生机盎然旖旎画卷
央视网· 2025-07-21 16:41
新疆那拉提国家湿地公园 - 七月中旬进入最佳观赏期 连片芦苇与蜿蜒河道构成天然栖息地 [1] - 通过生态修复和智能化监管 鸟类种群数量显著增加 [3] 云南文山万寿菊产业 - 万寿菊进入采收期 全州种植面积达29万余亩 年产值5.5亿元 [8] - 万寿菊是提取天然叶黄素的重要原料 采摘周期从7月持续至10月 全年可采收5-13次 [6] - 形成稳定栽培、采摘和收购模式 为周边群众提供家门口增收机会 [6][8] 江西寻乌鹰嘴桃产业 - 鹰嘴桃种植面积达2.3万亩 年产量2.5万吨 带动人均增收超5000元 [13] - 依托地理优势发展种植 新建数智化交易集散中心支持销售 [11] - 形成种植、加工、冷链一体化全产业链模式 [13] 甘肃陇南文县天池旅游 - 海拔1728米的高山湖泊 国家4A级景区 夏季吸引游客泛舟或徒步 [16] - 交通发展促进旅游融合 构建"交通+旅游"新格局 [14] 西藏雅尼湿地旅游 - 雅尼国家湿地公园呈现高原河流湿地景观 夏季水波荡漾草木葱茏 [17] - 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修复 适度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提升体验 [19] 新疆色热克阔勒草原牧业 - 草原平均海拔3100米 牧草丰美 成为牧民夏季牧场 [20] - 牧民延续千年游牧传统 羊群活动形成独特景观 [22]
2025年中国团餐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7-21 16:25
团餐行业核心观点 - 团餐作为中国餐饮市场重要支柱,在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升级驱动下向智慧化、标准化、集约化加速演进[1] - 2024年市场规模达2.7万亿元,预计2026年超3.5万亿元,行业韧性显著强于整体餐饮市场[29][30] - 乡村振兴政策推动三产融合,中央厨房+集体配餐模式成为县域渗透关键路径[4][5][77] - 行业集中度CR3仅6.7%,显著低于欧美市场(北美80%/欧洲45%),存在整合空间[60] 政策驱动因素 - **乡村振兴导向**:中央厨房等三产融合项目获政策倾斜,2023年《农产品初加工意见》明确2035年初加工机械化率达70%以上[5][6] - **食品安全监管**:2019年《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意见》建立"四最"标准体系,推动团餐企业供应链溯源数字化[8][10] - **学生餐规范化**:2022年《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强制要求食堂供餐,县域中小学渗透率提升空间显著[12][35] 市场需求特征 - **客群结构**:学校场景占比52.7%(中小学餐标16元/天),医院/企业/政府机构分别占9.6%/26.3%/10.8%[34][35] - **消费基础**:2024年人均食品消费量达粮食124.4kg+蔬果176.1kg+肉蛋奶92.4kg,支撑规模化需求[13] - **竞争倒逼升级**:外卖用户5.9亿人(占网民53.4%)推动团餐企业菜品创新与配送效率提升(外卖超时率降至4.8%)[16] 资本与技术动态 - **融资方向**:2021-2023年头部企业融资集中于三产融合(麦金地获5亿元)、数字化(美餐E轮10亿元)、区域扩张[18][20] - **技术应用**:社会餐饮数字化渗透率超50%,点单/收银系统有望破解团餐数据孤岛问题[21] 运营模式演变 - **承包入驻模式**:占比90%,食材成本42%+净利率6%,受合规要求挤压利润[41] - **集体配餐模式**:配送成本3%,净利率<5%,中央厨房普及推动占比有望升至18%[43][70] - **平台模式**:抽佣+系统接入费盈利,依托成熟外卖网络优化边际成本[46] 区域与细分机会 - **县域市场**:"中央厨房+卫星厨房"模式解决热餐配送难题,政策优先支持三产融合企业[74][77] - **增量场景**:老年餐(60岁以上人口超20%)、医院夜间供餐、赛事定制餐等潜力显著[79] - **区域集中度**:30-50亿营收企业增速领先,区域内头部企业通过供应链优势加速整合[82] 行业挑战 - **利润承压**:Top100企业平均利润率从6.3%降至5.2%,招标频率提升加剧隐性成本[48][50] - **同质化竞争**:124家企业营收1-5亿,跨区域扩张受供应链成本制约[6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