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态电池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全固态电池上车,就差临门一脚了?
电动车公社· 2025-06-14 23:41
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 - 2026年可能成为新能源汽车革命性技术突破的一年,多家车企如长安、上汽、广汽、东风、吉利、奇瑞等将全固态电池上车时间点设定为2026年 [2] - 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远优于传统锂电池,可达400Wh/kg以上,装车理论纯电续航可达2000km [2] - 全固态电池电解质不可燃,彻底杜绝电池热失控自燃风险 [3] 全固态电池标准制定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全球首个《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T/CSAE 434-2025),明确定义全固态电池 [7][10] - 标准规定全固态电池电解质"水分"含量不得超过总量的1%,并通过目视检测和失重率测试(120℃真空烘烤6小时,失重≤1%)判定 [20][21][23][25] - 该标准已获50多家企业验证,误差率不超过0.3%,适用于硫化物、氧化物等主流电解质技术 [27]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 -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分为硫化物、氧化物和聚合物三类,硫化物电解质最具商业化潜力 [32][33] - 硫化物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达0.01-0.001 S/cm,接近电解液,且低温性能优异(工作温度-30-60℃) [38][41][42] - 硫化物电解质机械延展性好,界面问题最小,循环寿命可达2500次,与磷酸铁锂电池相当 [44][50] 硫化物固态电池挑战 - 硫化物化学稳定性差,易与水和氧气反应生成有毒硫化氢气体,对电池封装要求极高 [53][55][56] - 锂枝晶问题突出,需通过含氟聚合物材料填补缝隙解决 [61][63] - 材料成本高昂(锗价格达1500万元/吨),制造工艺复杂(需超干燥环境、500MPa高压压制),生产成本为液态电池的4-10倍 [69][70][74][75][79] 行业竞争格局 - 日本在硫化物固态电池研发上起步早(丰田2008年启动项目),但因技术挑战多次推迟商业化至2027-2028年 [81][82][85] - 国内电池厂2016年起步,现已接近量产节点,并在标准制定上领先全球 [86][87][88]
固态电池—未来能源的颠覆者,谁又是引领者?
雪球· 2025-06-12 15:51
固态电池技术优势 - 高安全性:采用惰性固态电解质,彻底解决传统液态电池易燃易爆问题,确保极端条件下稳定运行 [3] - 高能量密度: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达500Wh/kg,未来有望突破更高极限 [4] - 快速充电与长寿命:部分技术路线支持12分钟充电至80%,循环寿命达数万次 [4] - 耐压与宽温域适应性:可在-40℃至150℃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支持更高电压正极材料 [5] 产业驱动因素 - 政策支持:欧盟《电池2030+》计划和中国"双碳"战略将固态电池列为重点发展方向 [6] - 市场需求: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需求增长,2025年一季度全球新增项目总投资超200亿元,产能规划达50GWh [7] - 产业链协同:容百科技开发超高镍正极材料,卫蓝新能源量产280Ah储能电芯,先导智能等专注生产设备研发 [8] 材料与工艺进展 | 环节 | 技术方向 | 关键指标/进展 | 代表企业 | |------------|--------------------|----------------------------------------|-------------------| | 正极材料 | 高镍三元 | 匹配高能量密度需求 | 厦钨新能、容百科技 [9] | | 负极材料 | 锂金属负极 | 能量密度420-500Wh/kg,循环寿命500-700次 | 赣锋锂业、英联股份 [9] | | 电解质 | 硫化物(LiPS等) | 成本远期目标降至50万元/吨 | 有研新材、赣锋锂业 [9] | | 工艺改进 | 锂金属蒸镀/轧制 | 锂带厚度降至5μm,改善循环寿命 | 大部都的一天等科技 [9] | 企业竞争格局 - 宁德时代:硫化物/氧化物技术领先,计划2027年全固态电池量产 [10] - 比亚迪:垂直整合优势,计划2027年示范装车,2030年大规模量产 [11] - 卫蓝新能源:半固态电池已装车蔚来,计划2025年占储能市场30%份额 [12] - 清陶能源:准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量产良品率95% [13] | 企业/项目 | 产能规划 | 进展阶段 | 关键技术/应用场景 | |----------------|----------------|------------------|----------------------------------| | 国轩高科 | 2GWh全固态产线 | 设计阶段 | 350Wh/kg中试产品下线 [14] | | 清陶能源 | 15GWh基地 | 环评审批通过 | 低空经济、储能场景 [14] | | 宁德时代 | 自研锂金属负极 | 实验室验证 | 优化电解液体系提升循环 [14] | 产业链影响 - 材料体系重构:正极向高镍三元、负极向锂金属发展,硫化物电解质成核心 [15] - 设备升级:干法电极设备和激光设备需求增长,带来增量市场 [16] - 产能协同:国轩高科、清陶能源等规划大规模产能加速产业化 [17] 技术挑战与展望 - 技术瓶颈:需突破固-固界面阻抗、锂枝晶抑制等难题,实际能量密度与实验室存在差距 [18] - 商业化节奏:全固态初期成本高,半固态将率先投入市场,2030年全固态渗透率预计10% [19] - 市场整合:2027-2030年为装车关键期,头部企业计划2030年实现"固液同价" [20]
固态电池—未来能源的颠覆者,谁又是引领者?
雪球· 2025-06-12 15:50
固态电池行业概述 - 固态电池被誉为下一代电池的终极解决方案,预计在2027-2030年迎来商业化爆发期,全球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500亿元 [2] - 固态电池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储能和低空经济等领域的核心驱动力 [2] 固态电池的技术优势 - 高安全性:采用惰性固态电解质,彻底解决传统液态电池易燃易爆问题 [3] - 高能量密度: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已达500Wh/kg,未来有望突破更高极限 [4] - 快速充电与长寿命:部分技术路线支持12分钟充电至80%,循环寿命可达数万次 [4] - 耐压与宽温域适应性:可在-40℃至150℃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支持更高电压正极材料 [5] 产业优势: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 政策支持:欧盟《电池2030+》计划和中国"双碳"战略将固态电池列为重点发展方向 [6] - 市场需求: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需求持续增长,2025年一季度全球新增固态电池项目总投资超200亿元,产能规划达50GWh [7] - 产业链协同:全产业链积极布局,如容百科技开发超高镍正极材料,卫蓝新能源量产280Ah储能电芯 [8] 材料与技术进展 | 材料环节 | 技术方向 | 性能提升/产业化进展 | 代表企业 | | --- | --- | --- | --- | | 正极材料 | 高镍三元 | 匹配固态电池高能量密度需求 | 厦钨新能、容百科技 | | 负极材料 | 锂金属负极 | 能量密度420-500Wh/kg,循环寿命500-700次 | 赣锋锂业、英联股份 | | 电解质 | 硫化物 | 成本降至50万元/吨(远期目标) | 有研新材、赣锋锂业 | [9] 核心企业竞争格局 - 宁德时代:全球锂电池龙头,硫化物和氧化物固态电池技术领先,计划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 [10] - 比亚迪:凭借垂直整合能力,计划2027年示范装车,2030年大规模量产 [11] - 卫蓝新能源:半固态电池已量产装车蔚来汽车,计划2025年占据储能市场30%份额 [12] - 清陶能源:准固态电池搭载智己L6,第二代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量产良品率突破95% [13] | 企业/项目 | 产能规划 | 进展阶段 | 关键技术/应用场景 | | --- | --- | --- | --- | | 国轩高科 | 2GWh全固态产线 | 设计阶段 | 350Wh/kg中试产品下线 | | 清陶能源 | 15GWh固态电池基地 | 环评审批通过 | 低空经济、储能场景 | | 宁德时代 | 自研锂金属负极技术 | 实验室验证阶段 | 优化电解液体系提升循环 | [14] 固态电池对产业链的影响 - 材料体系重构:推动正极材料向高镍三元、负极材料向锂金属方向发展,硫化物电解质成为核心材料 [15] - 设备升级:需要全新设备如干法电极设备和激光设备,为设备制造商带来增量市场 [16] - 产能规划与协同:国轩高科、清陶能源等企业正在规划大规模固态电池产能 [17] 挑战与展望 - 技术瓶颈:固-固界面阻抗、锂枝晶抑制等技术难题仍需突破 [18] - 成本与商业化节奏:全固态电池初期成本较高,预计将以半固态形式率先投入市场,2030年前全固态电池渗透率预计为10% [19] - 市场整合:2027-2030年是全固态电池装车关键期,头部企业计划2030年实现"固液同价" [20]
东兴证券:锂电板块景气度回暖 固态电池、钠电有望迎来规模化应用节点
智通财经· 2025-06-12 15:12
行业景气度与投资机会 - 25Q1锂电产业链终端需求维持较高增长态势,电池等环节盈利与收入同步回暖,板块整体景气度回升 [1] - 25~26年新技术商业化进程推动下,板块有望迎来利润修复与估值提升,当前配置价值凸显 [1] - 25H2板块格局趋稳,基本面或重归上升,叠加固态电池等新技术及低空、机器人等新需求增量形成持续催化 [1] 电池环节分析 - 电池环节供给边际稳定,格局较优,有望实现营收利润同步上升,并受益于新需求增量与固态电池技术催化 [1] - 头部企业凭借差异化产品与极限制造能力维持盈利优势,二线厂商或通过新客户订单及出海趋势实现量利高增 [1] - 国轩高科欧美产能即将进入收获期,宁德时代受益出海+差异化产品竞争带来的盈利优势 [1] 材料环节分析 - 锂电材料环节部分企业面临利润率下滑与产能利用率低问题,但伴随产能出清与产品迭代,集中度将提升,利润水平有望回归 [2] - 三元正极材料占比或随安全性能提升而回升,且技术在半固态、钠电领域仍有应用潜力,华友钴业等企业有望受益 [2] 新技术催化效应 - 固态电池因eVTOL、人形机器人等领域需求增长及企业技术方案发布,产业化进程加速,国轩高科等技术领先企业将受益 [3] - 钠电池突破规模化成本临界点,需求显著增长,在极端环境储能和电动两轮车领域已规模化应用,全链成本优势凸显 [3] - 宁德时代、华阳股份等企业或受益于钠电产业化快速渗透 [3]
总投资28亿,两大固态电池项目落地浙江!
鑫椤锂电· 2025-06-12 09:39
固态电池行业动态 - 多家电池企业近期密集推出全固态电池新品 上周有两个固态电池项目签约落地浙江 [1] - 固态电池因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被视为最具颠覆潜力的下一代电池技术 预计204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4073 51亿元 较2023年增长近300% [4] 5GWh全固态电池产业项目 - 项目落地杭州钱塘区 总投资25亿元 由浙江路贸通控股集团投资 将建设5GWh固态电池(兼容半固态)生产线 [2] - 预计达产后年产值50亿元 税收1 5亿元 未来计划导入锂空气燃料电池研发生产 [2] - 项目由杭州市钱塘区政府 深圳源电新能源 杭州路贸通储能三方合作 源电新能源作为技术主导方 [2] - 项目建成后将填补国内全固态电池量产空白 推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技术升级 [2] 3亿固态电池项目 - 德尔股份在湖州吴兴区织里镇投资3亿元 建设新型锂电池中试及产业化项目 [3] - 项目一期开展新型锂电池中试研发 二期规划建设1GWh新型锂电池产线 同时建设智能电机产线 [3] - 公司2018年已在日本设立子公司研发固态电池 采用氧化物复合电解质和涂覆工艺 具有良好离子传导率和高温特性 [4] - 德尔股份去年与江铃新能源签署固态电池战略合作协议 产品将搭载整车验证 [4] 行业活动 - 鑫椤资讯将于2025年7月8-9日在上海举办第三届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发展与市场展望高峰论坛 [5]
总投资28亿,两大固态电池项目落地浙江!
鑫椤锂电· 2025-06-12 09:39
固态电池行业动态 - 多家电池企业近期推出全固态电池新品 上周有两个固态电池项目签约落地浙江 [1] 5GWh全固态电池产业项目 - 项目计划总投资25亿元 由浙江路贸通控股集团投资 建设高端数字化工厂和5GWh固态电池(兼容半固态)生产线 [2] - 预计达产后年产值50亿元 税收1.5亿元 未来将导入锂空气燃料电池研发生产 [2] - 由杭州市钱塘区人民政府招商中心 深圳源电新能源 浙江杭州路贸通储能公司三方合作建设 [2] - 源电新能源作为技术主导方 项目有望实现从研发到规模化生产的跨越 [2] - 项目建成后将填补国内全固态电池量产空白 助推新能源汽车 储能等领域技术升级 [2] 3亿固态电池项目 - 德尔股份计划投资3亿元 在湖州市吴兴区建设新型锂电池中试及产业化项目 智能电机产业化项目 [3] - 项目一期开展新型锂电池中试研发 二期规划建设年产1GWh新型锂电池产线 [3] 德尔股份固态电池布局 - 公司2018年5月在日本设立全资子公司研发固态电池项目 [4] - 研发的固态电池技术采用氧化物复合电解质和涂覆工艺 具有较好离子传导率和高温特性 无需高温烧结或高压压制 [4] - 2024年与江铃新能源签署固态电池战略合作协议 产品将搭载至该公司整车验证 [4] 固态电池市场前景 - 固态电池具有较高理论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 是最有技术颠覆潜力 最具产业发展前景的下一代电池技术 [4] - 预计2045年全球全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达4073.51亿元 较2023年增长近300% [4]
固态电池专家系列 - 设备专家
2025-06-11 23:4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固态电池行业 - **公司**:未提及具体公司名称,涉及的设备合作厂商有银河、仙岛、青研纳尔、先导智能、安可、航可、银河娱乐、钢研纳克、青云、信宇人、金安娜科、金科能源;固态电解质材料企业有中科固能、瑞固新材;负极材料企业有兰溪、天目、三三、中科、杉杉;传统液态电池设备厂商有银河、星岛、新研纳科;头部大厂有国邑、荣柏科技、下坞材料、当升科技;知名大厂有宁德时代 [1][3][4][7][8][24][25][27]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技术工艺** - 正极采用高镍三元材料液相合浆,负极初期采用高含量硅碳水系合浆,2024 年 Q4 起逐步过渡至干法工艺,预计 2025 年 Q3 后正负极均采用干法工艺 [1][2] - 电芯端目前正极为液相合浆,负极为固相合浆,容量 50 - 60Ah,2025 年 Q3 后容量提升至 70 - 80Ah,循环次数提升至 800 - 1,000 次,能量密度达 800 - 1,000 公里以上 [1][2][3] - 固态电池生产线技术挑战包括正负极片粉末化,极片厚度仅 40 - 50 微米,需优化加热系统,生产速度远低于液态电池(3 米/分钟 vs 60 - 80 米/分钟) [1][6] - 前端设备难点在于正极材料从液相转变为固相时的粘结剂选择,以及极片厚涂过程中容易开裂和压实密度不兼容问题 [2][9] - 材料端问题影响设备公司主要体现在混料均匀性和粘结剂分布上,新型企业在粘结剂分布均匀性方面表现更好 [10] - 干法工艺核心在于热熔和压制成型,占干法工艺价值的 70%以上,不同厂家效率差异显著 [13] 2. **产能与设备** - 中试线产能已突破 0.5GWh,实际产能 0.1 - 0.2GWh [1][3] - 固态电池生产线设备成本(0.2GWh 产能)不超过 3,000 万元,前端占 40% - 50%,中后端各占 30%,实际费用可能更高 [1][5] - 固态电池生产线设备需求计划值超过 5 亿元,前段设备占接近一半,中段占 15% - 20%,后端占 25%左右,外围设备约占 5% [2][12] - 干法电极设备合作方包括银河、仙岛、青研纳尔等,前端到滚压分切环节主要使用先导智能和银河设备,正极干法与青研纳尔合作 [1][3] 3. **材料选择** - 固态电解质采用硫化物,目前使用中科固能的产品,也评估了瑞固新材的材料,自研产品接近瑞固新材但略逊于中科固能 [24] - 负极材料偏向硅负极,兰溪表现略胜一筹 [27] - 纯硅碳负极目前价格在 40 万 - 50 万之间,2024 年价格在 60 万 - 70 万,今年降幅明显 [28] - 今年硅碳负极在固态电池领域应用量不会显著增加,在传统液态电池领域 Q4 可能有一定增长 [2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粘结剂相关** - 粘结剂配方自主研发,从行业内挖掘专家开发,年薪 200 万 [17] - 传统连接器材料 PTFE 在厚度方面存在瓶颈,邀请粘结剂专家开发新型粘结剂,负极干法基本满足需求,正极仍需改进 [16] 2. **工艺选择** - 暂定小样采用叠片工艺,从成本考虑更倾向于卷绕体系,目前开发以叠片为主,不排除未来使用卷绕工艺 [19] 3. **设备应用差异** - 固态电池与液态电池在压力面板上有明显差异,固态电池需要更大压力,对一致性和水平要求更严格,导致价值量不同 [22] - 固态电池在航空领域价值高于液态电池,量产后对等压设备要求更高,等压时间长、效率低,设备材质与传统液态电池有明显差异 [23] 4. **锂金属技术** - 锂金属技术面临锂资源和锂枝晶问题,预计突破 50 安时或 60 安时圆形电池水平可能要到 2026 年甚至后年,2025 年可能做小型软包模式并进行循环测试 [32]
固态电池专家系列 - 应用专家
2025-06-11 23:49
固态电池专家系列 - 应用专家 20250611 摘要 无人机电芯正从钴酸锂转向高镍材料和硅碳负极,以提升续航,半固态 电池能量密度可达 400-450Wh/kg,全固态达 500-550Wh/kg,续航 里程提升约 20%。大疆与卫蓝新能源等合作开发能量密度 350Wh/kg 产品,目标低温性能保持率 90%以上,续航 50 分钟至 1 小时。 美国 1MOTO 与三星合作开发半固态技术,采用硅碳负极和无机固体电 解质,能量密度达 350Wh/kg,重量降低 8%-10%,热失控风险降低 80%-90%,测试结果良好,显示海外市场积极探索高能量密度和安全 性。 商业化要求高的无人机场景偏向换电模式,如农业和植保无人机,消费 类无人机则多采用充电模式。高镍材料能量密度 250-300Wh/kg,成组 效率 75%-80%,半固态材料达 350Wh/kg,但尚未批量应用。 半固态技术研发周期约两年,目前处于车验证阶段,预计 2026 年第二 季度实现低空飞行领域商业化应用。固态电池成本约为液态锂电池 1.5 倍,预计明年底降至 1.2-1.5 倍。 Q&A 半固态和全固态电池的主要优势是什么?它们适合哪些应用场 ...
5GWh固态电池项目签约
DT新材料· 2025-06-11 23:10
固态电池产业基地项目 - 源电新能源全固态电池产业基地项目正式签约,总投资约25亿元人民币,计划建设一条5GWh固态电池(兼容半固态)生产线,预计年产值50亿元,贡献税收1.5亿元 [1] - 项目由浙江路贸通控股集团投资,配备高端数字化工厂,预计2026年投产,未来还将引入锂空气燃料电池相关研发与生产 [1] - 技术团队由原特斯拉超级电池工厂总监李博士领衔,专注于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路线的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工艺和设备研发与制造 [1] 杭州固态电池产业布局 - 赣锋锂业与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杭州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动高比能固态电池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建设 [2] - 南都电源发布30Ah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50Wh/kg,并通过多项安全性测试 [2] 固态电池论坛议程 - 论坛将探讨固态电池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应用研究、卤化物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和技术、固态电池研究进展与安全性等话题 [9][10][11] - 演讲嘉宾包括浙江金羽新能源科技董事长、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助理教授、四川大学教授、万向一二三技术中心副总等 [11] - 议题涵盖硫化物电解质智能成套装备开发、轻质薄层固态电解质膜开发、固态电池关键材料与技术研究进展等 [11][12] 硅基负极论坛议程 - 论坛将讨论硅碳负极材料结构设计与应用开发、硅基负极技术及产业链发展、热冲击闪速制备高性能硅纳米线负极技术等 [12][13] - 演讲嘉宾包括溧阳中科固能新能源科技董事长、甬江实验室研究员、四川华宜清创新材料科技董事长等 [12] - 议题涉及多孔炭制造技术及在硅碳负极材料中的应用、纯硅固态电池的开发与应用、硅基负极材料痛点及解决思路等 [12][13]
产业链技术持续突破,固态进入中试关键期
东吴证券· 2025-06-11 08: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产业链进展超预期,固态进入中试关键期,硫化物为主流量产趋势,30年有望突破100GWh [3] - 推荐壁垒最高的电池环节、设备端和材料端相关企业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国内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固态电池步入中试关键期 - 政策端:国家多部门重点支持固态电池,技术聚焦硫化物全固态,剑指27年装车示范性运营,小批量节奏有望提前至26 - 27年 [11] - 产业端:车企持续更新进展,量产节奏快于此前预期,设备和材料均有突破,技术进展好于此前预期 [12][16] - 关键节点:产业链持续突破,后续中试线落地为关键节点,工信部项目预计25年底前进行中期审查 [17][19] 硫化物为主流量产趋势,30年有望突破100GWh - 电池结构:固态电解质选用硫化物,负极可选硅碳/锂金属材料 [21] - 路线:电池材料体系已定型,硫化物全固态为量产趋势,负极短中期选用硅碳路线,长期向锂金属迭代 [22] - 难点:核心问题为固固界面接触,设备 + 工艺需持续升级,成本大头为硫化锂 + 锂金属,未来规模化后有望降本 [26] - 成本:产业链降本路径相对清晰,未来有望降至液态电池水平 [27] - 空间:27年开启小规模量产,30年有望突破100GWh [30] 新技术新工艺涌现,设备 + 材料持续迭代 - 设备:前道环节工艺仍有分歧,后道高压设备持续迭代,前道成膜湿法为短期主流,干法为未来趋势,中后道叠片机要求大幅提升,等静压设备仍无法替代 [33][36][43] - 材料:硫化锂/锂金属为降本关键,未来具备较大降本空间,硫化锂固相/液相法各有利弊,锂金属蒸镀PVD技术实现突破,集流体铜箔易被腐蚀,后续或迭代至不锈钢箔,卤化物为硫化物降本方案之一,实际应用效果待验证 [44][47][49] 产业链标的进展更新 - 电池企业:宁德时代主攻硫化物全固态,目标27年小批量量产;比亚迪60Ah电芯已下线,27年完成示范性装车;国轩高科有G垣准固态电池和金石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已建成并开启装车测试 [61][65][74] - 设备企业:宏工科技布局固态前道混料 + 纤维化设备;纳科诺尔拓展干法 + 等静压设备;先惠技术布局固态干法成膜设备;曼恩斯特布局干法整线解决方案;利元亨实现全固态设备量产全线工艺覆盖 [75][77][81][87][88] - 材料企业:英联股份蒸镀锂负极实现技术突破;厦钨新能布局NL正极 + 硫化锂;有研新材布局硫化锂 + 固态电解质;海辰药业布局粘结剂 + 硫化锂 [91][97][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