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产业

搜索文档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全球资金正在向龙头创科企业和未来产业汇聚
快讯· 2025-05-18 15:01
全球资金流向趋势 - 全球资金正逐渐向引领创新的龙头创科企业和具战略价值的未来产业汇聚 [1] - 国际资金流向揭示投资者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布局 [1] - 国际资金流向反映市场对政经局势的评估 [1] 市场担忧因素 - 市场担心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冲击全球经济并影响未来增长前景 [1] - 市场忧虑美国政府债务所引发的长期利率上行风险 [1] 香港政府应对措施 - 香港特区政府和监管部门会继续密切监察市场变化 [1] - 香港特区政府和监管部门将维持金融稳定 [1]
全国首只科幻+未来产业发展基金启航:助力成都数字文创与科幻产业腾飞
搜狐财经· 2025-05-18 12:23
国内首只数字文创产业基金成立 - 成都科幻与未来产业发展基金完成备案 目标规模33亿元 是国内首只聚焦数字文创 科幻产业和未来赛道投资的产业基金 [3] - 基金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生态培育"创新模式 期限长达7年并可延长至9年 体现"长期陪伴"资本逻辑 [7] - 基金治理结构创新 由天府文投担任管理人 整合文化产业投资 科技创业投资 金融生态等优势资源 [8] 数字文创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成都市文创产业增加值达2876亿元 同比增长11.7% 聚集数字文创企业超7000家 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4] - 预计2025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将突破3100亿元 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4] - 产业正从单一内容创作向全产业链延伸 涵盖影视 游戏 装备制造 IP衍生等多元领域 [7] 基金运作模式与投资方向 - 采用"直投+子基金"双轮驱动模式 直投聚焦"科幻+未来产业"宏观布局 子基金深入细分赛道 [7] - 重点投向科幻阅读 影视 游戏 文旅等领域 发力互联网应用 数字智能等未来产业重点赛道 [12] - 关注数字技术 智能硬件/软件 工业自动化等技术创新与深度融合 支持原创作品全环节 [13] 产业协同与人才培育 - 基金将带动数字技术 装备制造 文化创意 教育培训等多产业联动发展 形成新产业集群 [14] - 吸引国内外优秀科幻创作 技术研发 经营管理人才汇聚成都 支持建立人才培养基地 [14] - 推动形成"产—学—研—投"闭环 为产业长远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14] 城市发展战略 - 基金助力打造"中国科幻之都" 建设数字文创"三高地三中心" 推动世界文创名城建设 [3] - 通过"文化引领 科技赋能 产业集聚 融合创新" 吸引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 [15] - 将千年文化底蕴转化为未来产业动能 开辟兼具文化厚度与科技锐度的发展路径 [3]
下好未来产业发展先手棋
经济日报· 2025-05-18 05:49
金华市未来产业发展规划 - 未来5年将实施五大工程:未来产业前沿技术"萌芽"工程、旗舰平台"苗圃"工程、标杆企业"育林"工程、应用场景"沃壤"工程、投资基金"春雨"工程 [1] - 聚焦成长型与潜力型产业赛道,涵盖通用人工智能、合成生物、新型显示、氢能与新型储能、低空经济、量子信息等领域 [1] - 截至2024年金华市规上工业产值达7250亿元,拥有18个超百亿元级产业集群,其中新能源汽车、光伏、纺织服装和现代五金4个产业集群规模超千亿元 [1] 氢能产业发展现状 - 浙江氢途科技有限公司建成综合基地,具备年产5000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能力,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00余项,产品配套国内30余款车型 [2] - 金华首条氢燃料公交车示范线开通,婺新油氢合建站运营,弥补加氢终端供应设备市场空白 [2] - 婺城区明确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电动工具、轻量化新材料3条产业链为重点发展方向 [2]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 - 金华市打造涵盖政策支持、人才输出、技术创新、资本支撑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3] - 依托金华科技城、义乌科技城等创新资源集聚区,建设新型孵化载体和未来产业专业园,培育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3] - 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推动未来产业前沿技术研究与学科交叉融合 [3]
【天津:加快推进产业焕新】5月17日讯,天津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天津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工作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其中提到\t加快推进产业焕新。支持化工、冶金、轻工等产业开展生产技术改造、核心装备升级、高端产品研发,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焕新。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强化研发与制造双向联动,加快技术产品迭代升级,促进企业集聚协同、产业规模化发展,建设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合成生物、脑机接口、商业航天等领域
快讯· 2025-05-17 12:47
天津:加快推进产业焕新 金十数据5月17日讯,天津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天津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工作方案 (2025—2027年)的通知。其中提到 加快推进产业焕新。支持化工、冶金、轻工等产业开展生产技术 改造、核心装备升级、高端产品研发,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焕新。聚 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强化研发与制造双向联动,加快技术产品迭代升 级,促进企业集聚协同、产业规模化发展,建设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合 成生物、脑机接口、商业航天等领域开展前沿技术探索,以场景应用驱动研发转化,加速培育未来产 业。 (天津市政府官网) ...
广东:鼓励大型国有企业、行业骨干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创业投资
搜狐财经· 2025-05-16 19:22
据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5月16日消息,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进一步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营造支持科技创新的良好金融生态。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鼓励银行、保险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担保公司与创业投资机构开展"贷款+外部直 投""贷款+银行投资子公司+外部直投"等相关联动业务。适当放宽科技创新领域并购贷款适用范围、期限、出资比例,扩大科技创新领域并购贷款投放。用 好知识产权金融试点区政策,鼓励信托公司以知识产权等新型财产权设立服务信托。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综合金融支持力度。 图片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 《行动方案》提出,支持创业投资机构提升发展水平,重点培育一批优秀创业投资机构。鼓励大型国有企业、行业骨干企业、科研机构、创新创业平台等多 元主体参与创业投资,引导创业投资机构规范运作,提升股权投资、产业引导、战略咨询综合服务能力。支持创业投资机构专业化发展,鼓励聚焦新领域新 赛道、深耕高新技术专业领域、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长期、投资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投资产业链上下游的"专精特新"企业。发挥横琴、前海、南沙、河 套等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平台改革先行优势,强化与港澳联动,促进创 ...
广东:优化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管理 改革完善基金考核、容错免责机制
快讯· 2025-05-16 17:59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广东省进一步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其中提出,优化 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运作,切实发挥引导放大功能。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通过"母基金+子基 金+直投"方式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母基金重点遴选优秀的专业投资机构,发起设立更多 的专业化子基金,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母基金投资子基金和直投项目,政府出资部分可在 保本微利的基础上适当让利,以利于募集社会资本。优化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改革完善基金 考核、容错免责机制,按照基金生命周期、投资领域等进行差异化考核,健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适当 降低放大杠杆比例和返投要求,适当延长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及其参投的子基金存续期。 ...
或将积极参与债市“科技板”建设,引导万亿元资金的国家科创基金在路上
华夏时报· 2025-05-16 16:28
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设立 - 七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推出15项科技金融政策举措,核心是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2] - 基金目标规模达1万亿元,存续期20年,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导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3][4] - 投资领域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氢能储能等前沿领域,覆盖生物制造、具身智能、6G等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领域 [4] 基金运作机制与政策支持 - 采取母基金形式撬动社会资本,构建"政府让利+市场跟投+专业运作"协同网络,吸引地方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 [7] - 优化国有创业投资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国有资本成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带动地方国有资本参照执行 [5] -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试点至18个省份,支持保险资金参与试点,鼓励社保基金开展股权基金投资 [5] 科技创新融资环境改善 - 基金针对性解决科技型企业"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特征与传统融资体系"重盈收、重担保、重抵押"的错配问题 [4] - 健全创业投资退出渠道,鼓励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优化科技金融生态 [5] - 配套推进债市"科技板"建设,信用评级机构需创新服务模式为科创债发行提供专业支持 [7][8] 预期影响与战略意义 - 基金将有效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3][7] - 通过支撑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4][7] - 构建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破解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堵点难点问题 [3][5]
加速产学研深度融合 浙江试水三高联动
新华网· 2025-05-16 11:06
高校-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联动 - 浙江省举办首届"三高联动"产学研供需对接活动,汇聚50多个高新区、近200家高新区企业、科研平台及近百所高校应届毕业生,旨在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1] - 活动目标包括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高新区吸引优质人才、高新技术企业对接科研平台成果和人才资源[1] - 浙江省提出打造高新区2.0版,鼓励高校科技成果纳入企业"先用后转"清单,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4] 人才双向流动机制 - 实施"产业教授"与"科技副总"互聘制度,企业专家反哺高校教学科研,高校教师下沉企业研发一线[5] - 案例:卧龙电气驱动集团技术总监兼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产业教授",计划搭建产学研平台解决校企衔接问题[5][6] - 浙江农林大学王翀教授担任企业"科技副总",其研发的"过瘤胃"技术使单只羊利润提升200元,技术推广至10余个省份[6] 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 现场发布浙江大学高压储氢气瓶、西湖大学AR眼镜光波导等标志性成果,推动"书架"成果向企业应用转化[7] - 发布首批未来产业技术需求和场景应用清单,解决技术识别难、成果供给不足等痛点,加速未来产业落地[8] - 编制《产学研合作通讯录》建立常态化对接渠道,以信息互通促进"高校+学科+企业+产业链"协同创新[8] 企业人才需求对接 - 迪安诊断等企业通过双选会提供校招与实习岗位,覆盖财务、IT等职能领域[3] - 杭州未来科技城高新区入选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开展"朝露计划"吸引名校实习生提前了解数智化企业需求[3] - 模块化数据中心企业吸引浙江财经大学毕业生主动投递简历,体现专业对口人才供需高效匹配[3]
七部门: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深市规模最大的机器人ETF(159770)拉升涨超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6 10:07
政策支持 - 科技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提出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促进科技型企业成长,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1] - 政策将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体系,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2] 机器人行业动态 - 机器人概念股低开高走,机器人ETF(159770)涨超1%,成分股弘讯科技涨停,华东数控、信捷电气、拓斯达、禾川科技跟涨 [1] - 国内机器人产业趋势持续强化,科技厂商、车企加快布局,展会活动密集开展 [2] - 人形机器人作为AI落地物理世界的重要载体,应用场景想象空间大,2025年进入量产元年,未来有望大规模进入工业和家用场景 [2] ETF表现 - 机器人ETF(159770)近一年、近三年相对业绩比较基准的超额收益率分别为1.81%、4.59%,均居同标的ETF产品第一 [2] - 该ETF配备2只场外联接基金(A类:014880;C类:014881) [2] 机构观点 - 科技金融发展有利于引导社会资源向科技创新配置,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渠道和产品选择 [2] - 资本支持技术孵化,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耦合,形成"场景-技术-资本-产业"良性循环 [2]
在持续求变中寻找城市发展新动力
四川日报· 2025-05-16 04:34
产业转型 - 宜宾GDP首破4000亿元 经济总量保持全省第三 [1] - 产业结构由"一黑一白"(煤炭白酒)转向"一蓝一绿"(数字经济 新能源) [1][2] - 四大千亿主导产业集群中 优质白酒和动力电池年产值已突破千亿元 晶硅光伏 数字经济预计3至5年突破千亿元 [2] 招商引资策略 - 近3年累计签约533个项目 通过"有根的产业"培育转化为发展动力 [3] - 科学研判产业底层逻辑 追踪新兴产业萌芽与成长 [3] - 引入龙头企业 成长性企业 顶尖团队企业 构建"一流产业生态圈" [3] - 围绕链主企业延链补链 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3] 产业生态建设 - 强化科技创新支持 从资金 政策 人才多维度赋能企业 [3] - 注重场景应用 以产品应用带动全链协同发展 [3] - 制造端 研发端 应用端同步发力 提升企业落地率与存活率 [3] 城市发展动能 - 大学城已落地14所高校 在校大学生约10万人 为产业注入人才活力 [5] - 布局"4+4+4"现代化产业体系 明确4个未来产业重点方向 [5] - 加速补齐县域经济短板 通过区域产业协同提升综合竞争力 [6] 城市功能升级 - 五一假期核销超3万张"燃面券" 体现商贸消费领域创新 [4] - 持续完善城市功能 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