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驾驶
icon
搜索文档
因竞争受挫、拖累业绩,联合光电将抛售毫米波雷达资产
经济观察网· 2025-10-28 21:04
资产出售交易概述 - 控股子公司中山联合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3000万元向广东毫米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出售所有毫米波雷达相关的研发成果、设计资料、知识产权、未履行订单及客户关系等[2] - 资产出售完成后,联合汽车继续保留车载镜头和毫米波雷达的生产制造业务,公司将集中资源发展盈利质量更高的安防监控镜头、新型显示和车载镜头业务等光学主营业务[4] 出售资产原因分析 - 汽车行业对供应商审核要求高,国际形势复杂变化,行业竞争内卷加剧,毫米波雷达业务持续亏损且需要持续资源投入,使公司整体经营业绩长期承压[2] - 经历多年开发,已在产品研发、制造、市场开拓投入较多资源,但未能形成有竞争力的业务规模、品牌影响力及盈利能力[2] - 2025年上半年,联合汽车净亏损为2784.8万元,净资产为-5783.02万元,已处于资不抵债状况[4] 公司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为18.8亿元,同比增长14.15%,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56.29万元,同比下降40.02%,出现增收不增利情况[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2022.76万元[3] 公司业务背景与行业地位 - 公司成立于2005年,创立初期主要业务为手机摄像头,后续逐渐发展成为安防镜头行业龙头企业[2] - 根据TSR报告,2024年安防镜头前三大厂商宇瞳光学、舜宇光学、联合光电占据国内市场65%以上的份额[2] - 2019年公司成立联合汽车,进军智能汽车领域,开发了车载镜头、毫米波雷达及相关产品、AR-HUD相关产品、车内投影产品等[2] 毫米波雷达行业市场前景与格局 - 根据QYResearch统计,2025年全球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约为181.4亿美元,预计到2031年将攀升至494.7亿美元,2025至2031年期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8.2%[4] - 车载领域是毫米波雷达市场增长核心驱动力,2025年车载毫米波雷达在全球市场中的比重在60%以上[4] - 国际巨头主导高端市场,德国博世、大陆集团稳居市场前两位,2025年一季度合计占据中国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60%以上份额,中国企业主要在中低端市场竞争[4]
市场策略报告:AI头部加速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资本、能源重要性凸显-20251028
首创证券· 2025-10-28 21:02
核心观点 - AI头部企业正加速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资本与能源在AI竞赛中的重要性凸显 [1][14] - 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发布,重视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为“十五五”时期设定发展目标 [8] - 在供给侧反内卷背景下,需关注需求侧能否协同发力,带动市场反转 [18] 宏观经济环境 -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GDP为35.45万亿元,同比增长4.8%,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10] - 2025年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为第三季度同比增速最高月份 [10] - 2025年9月美国CPI同比增长3.0%,低于预测值,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10月29日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98.9% [12][13] AI产业趋势与公司动态 - OpenAI实行全产业链垂直整合策略,覆盖芯片采购、数据中心建设(如投入高达5000亿美元的“Stargate”项目)、千亿美元级云服务采购、大模型(GPT-5 Pro)及端侧硬件 [14] - 阿里巴巴转型为“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具备从芯片(平头哥)、云计算、大模型(通义系列)到终端应用(AI智能眼镜)的全栈能力 [15] - AI发展对资本和能源需求巨大,英伟达讨论为OpenAI数据中心贷款提供担保,多家银行准备发行380亿美元债券支持数据中心建设 [16] 具身智能与智能驾驶进展 -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发布,规划2030年L2级及以上智能网联乘用车全面普及,2035年L3/L4级功能车型占比达70%以上 [17] - 特斯拉受监督版FSD行驶总公里数达60亿英里,Optimus V3机器人预计于2026年第一季度推出 [17] 北交所市场表现 - 北证50指数在报告期内(10月20日-10月24日)上涨2.74% [20][21] - 2025年初至今,北证50指数上涨41.84% [22] - 行业方面,国防军工和通信行业领涨,周涨幅分别为11.95%和7.63% [26] - 北证50成交额本周为901亿元,成交占比回升至1.00% [32] - 北证50市盈率(TTM)中位数为51倍,高于万得全A的30倍中位数水平 [33] 投资建议 - 建议重点关注光伏、锂电、新能源车等新兴产业的反内卷进程及需求边际变化 [18][19] - 在国产替代及技术迭代背景下,建议关注AI产业链,包括芯片、服务器、液冷、电源及下游AI应用 [19]
经纬恒润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4.64亿元 同比增长25.88%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8 20:43
财务业绩 -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64亿元,同比增长25.88% [1] - 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55亿元,同比增长2.4% [1] 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均围绕电子系统展开 [1] - 公司专注于为汽车、智能运输等领域客户提供电子产品、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大总成及特种载具、智能运输解决方案业务 [1] 增长驱动与前景 - 新客户、新产品为公司带来新增量 [1] - 公司智驾业务远期成长空间广阔 [1] - 公司通过前瞻性布局获得智能驾驶行业先发优势 [1] - 公司基于自身技术研发实力持续推进新客户、新产品、新业务拓展 [1] - 公司广泛布局L2至L4级业务 [1] - 公司受益于智驾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技术进步、市场规模扩容 [1]
云意电气(300304)季报点评:三季度业绩增长稳健 实控人增持彰显信心
新浪财经· 2025-10-28 20:36
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收入5.68亿元,同比增长7.24%,归母净利润1.10亿元,同比增长13.39%,扣非归母净利润0.98亿元,同比增长12.98% [1][2] - 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35.59%,同比提升3.81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4.01%,同比提升4.45个百分点 [2]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收入16.66亿元,同比增长7.05%,归母净利润3.31亿元,同比增长7.80%,毛利率34.15%,净利率23.06% [2] 管理层增持与公司现金状况 - 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付红玲女士计划在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为1,000万至2,000万元 [1][3]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账面现金约为19亿元 [2] 与辰致集团(长安汽车)的合资合作 - 公司与辰致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注册资本4.02亿元,公司持股30%,业务范围涵盖智驾域控、动力域控等多类汽车域控制器产品 [4] - 合资公司产品单车价值量达数千至上万元,相比公司传统智能电源控制器(单车价值约60-70元)大幅提升 [4] - 公司除获取投资收益外,还将向合资公司供应PCBA等核心零部件,有望将雨刮系统、充电枪等业务加速导入长安汽车体系 [4] 氮氧传感器业务前景 - 随着欧七和国七排放标准实施,氮氧传感器市场将迎来明显扩容,公司有望占据可观市场份额 [1][4] - 公司已掌握核心芯片开发与控制系统算法,产品通过戴姆勒、依维柯等国际车企供应商审核,并向玉柴、潍柴等国内头部发动机制造商稳定供货 [4][5] - 公司计划向颗粒物传感器、氧传感器等多品类延伸,贡献新的增长点 [5] 其他成长性业务进展 - 雨刮系统业务已累计获得20余个智能雨刮系统项目定点,覆盖比亚迪、长安、奇瑞等核心客户,进入加速发展期 [6][7] - 新能源汽车高压连接部件已大批量配套博世、法雷奥、华为等头部客户,高压连接器批量交付徐工动力、博世 [7] - 微特电机控制器产品通过系统集成商切入比亚迪、赛力斯、小米汽车等主流新能源车企,实现批量供货 [7] - 功率半导体业务中,Press fit、TVS二极管等产品份额持续增长 [7] 新兴领域布局 - 公司将机器人作为战略重心,在注塑、电机控制、传感器等方向具备核心技术,重点发力关节模组、传感器及材料轻量化方向 [8]
长安汽车丨2025Q3:25Q3毛利率环比提升 智驾、机器人发展提速【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10-28 20:11
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422.4亿元,同比增长23.4%,环比增长9.6% [2]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7.6亿元,同比增长2.1%,但环比下降18.6% [2]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4亿元,同比增长5.8%,环比下降21.9% [2] 营收与销量分析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合并报表销量为47.1万辆,同比增长26.8%,环比增长13.3% [2]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新能源销量为27.2万辆,同比大幅增长81.2%,环比增长5.8% [2] - 营收增长强于销量增长主要受销量提升驱动,第三季度单车平均售价为9.0万元,环比下降0.3万元 [2] 盈利能力与成本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15.7%,同比持平,环比提升0.5个百分点,受益于降本入账金额增加、反内卷及规模效应 [2] - 公司计划推出启源A06、启源全新Q05、深蓝L06三款主流市场新能源产品,预计将改善销量及平均售价 [2] 费用与投资收益 - 2025年第三季度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7.1%/2.5%/4.2%/-0.3%,环比变化为+0.1/-0.6/-0.5/-0.3个百分点 [3] - 财务费用变动主要受汇兑收益及利息收入增加影响,2025年第三季度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为0.8亿元,同比增加3.9亿元,环比增加0.7亿元 [3] 战略发展与资源整合 - 2025年7月,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重庆成立,整合了长安汽车、辰致集团等117家分子公司,旨在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 [4] - 新集团成立有助于深化资源整合、强化产业链协同,提升公司治理效率和国际化运作水平 [5] 新业务规划 - 公司计划于2028年量产下线人形机器人,并于2030年推出航线飞行汽车产品并进行商业化运作 [4] - 公司与京东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全渠道营销和售后服务,并推进智驾、机器人业务加速发展 [4][5] 未来业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896亿元、2,095亿元、2,335亿元 [5]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1亿元、81.6亿元、109.4亿元,对应每股收益分别为0.64元、0.82元、1.10元 [5] - 基于2025年10月27日12.61元/股的收盘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20倍、15倍、11倍 [5]
私募股票策略收益哪家强?幻方量化、黑翼、云起量化等居前!
搜狐财经· 2025-10-28 18:57
市场整体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底,A股主要指数表现强劲,上证指数累计上涨约15.84%,深证成指上涨近30%,创业板指大幅攀升51.20% [1] - 市场呈现“慢牛”格局,创新药、人形机器人、算力及“反内卷”等主题轮番演绎,推动市场热度提升 [1] - 股票策略私募产品整体业绩突出,有业绩展示的产品共3166只,规模合计约2710.97亿元,年内平均收益达35.70%,跑赢市场平均收益28.72%,并领先于其他私募策略 [1] 百亿规模私募(100亿以上) - 该规模组共有44家私募符合排名规则,旗下股票策略产品439只,产品规模合计约796.82亿元 [3] - 收益前10强私募中,量化私募占6家,主观私募占4家 [3] - 前三名私募为复胜资产、望正资产、灵均投资 [3] - 复胜资产以主观投资模式位居第一,旗下7只产品规模合计约27.09亿元 [4] - 望正资产采用“核心+卫星”布局思路,重点投资互联网、电子、汽车及AI算力、AI应用与智能驾驶等高景气领域 [5][6] - 量化巨头宁波幻方量化旗下11只产品规模合计约23.31亿元,与Deepseek为同一实控人 [7] 准百亿规模私募(50-100亿) - 该规模组共有25家私募符合排名规则,旗下股票策略产品163只,产品规模合计约269.70亿元 [8] - 收益前10强私募中,主观私募占5家,量化私募占4家,“主观+量化”混合型私募1家 [8] - 前三名私募为同犇投资、睿扬投资、盛麒资产 [8] - 睿扬投资旗下3只产品均由基金经理王世超管理,其拥有生物制药专业背景及医药行业投研经验 [10] - 喜世润投资旗下5只产品以稳定对冲和策略分散为基本方法,投资范围涵盖国内外多类品种 [10] - 云起量化在该规模组上榜量化私募中收益位居第一,旗下3只产品规模合计约4.53亿元,策略包括多因子选股等 [10] 中小规模私募(20-50亿) - 该规模组共有42家私募符合排名规则,旗下股票策略产品207只,产品规模合计约297.54亿元 [12] - 收益前10强私募中,主观私募占6家,量化私募与“主观+量化”混合型私募各占2家 [12] - 前三名私募为北京禧悦私募、榕树投资、深圳泽源 [12] - 翰荣投资是最早一批成立的量化管理人之一,依托AI深度学习构建800+量价因子库,旗下3只产品规模合计约10.37亿元 [15] - 广州守正用奇坚持“严格风控、分散风险、追求绝对收益”理念,旗下3只产品规模合计约10.02亿元 [15] 小规模私募(10-20亿) - 该规模组共有51家私募符合排名规则,旗下股票策略产品221只,产品规模合计约216.82亿元 [16] - 收益前10强私募中,主观私募占7家,“主观+量化”混合型私募占2家,量化私募占1家 [16] - 前三名私募为量利私募、北恒基金、能敬投资控股 [16] - 能敬投资控股旗下6只产品由具有丰富金融背景的资深人士创立 [17] - 龙航资产旗下6只产品均由具备18年专业经验的基金经理蔡英明管理,其为深度价值投资者 [18] 微型规模私募(5-10亿及0-5亿) - 5-10亿规模组中,收益前10强私募以主观私募为主(占9家),“主观+量化”混合型私募占1家,量化私募无一上榜 [19] - 前三名私募为富延资本、上海恒穗资产、指南基金 [19] - 优波资本旗下5只产品规模合计约7.55亿元,公司在9月适度减仓并开始建仓人工智能商业应用成功的公司 [22] - 0-5亿规模组中,收益前10强私募全部为主观私募 [23] - 前三名私募为龙辉祥投资、墨钜资产、沁昇基金,龙辉祥投资旗下4只产品规模合计约3.62亿元,投研人员具有15年以上经验 [25][26]
SEEWAY.AI启航,以全栈可控实力引领智能化新时代
财经网· 2025-10-28 18:52
品牌战略升级 - 公司于2025年10月28日正式宣布品牌战略升级为SEEWAY AI 标志从地图人到汽车人再到AI人的全面跃迁 [1] - 品牌升级是业务发展、组织进化、产品跃升后的必然结果 寓意公司向以AI为中枢、提供舱驾协同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新阶段迈进 [1][5] 行业趋势与战略定位 - 汽车行业正经历从价格竞争到价值竞争的深刻转变 行业共识为既要高性价比、满足国家强标 又要符合车主对智能化的超前需求 [2] - 安全底线从成本负担转变为全球市场准入资格 安全合规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入场券并从成本项转变为价值项 [2] - 公司战略定位为以安全为牢固底线、以成为全面赋能者的新型Tier1为方向 凭借全栈可控实力推动中国智能汽车全球化 [2] AI转型与产品逻辑重构 - AI正在引发真正的生产力革命 其本质是重构产品逻辑 从实现功能到提供情绪价值 驱动汽车从功能载体进化为有情感的移动智能体 [3] - 公司的AI转型代表侧重技术的汽车供应链企业方向 是从单一产品供应商到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的必然选择 [5] 辅助驾驶解决方案与订单 - 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 公司与鉴智机器人累计获得585万套智驾方案的新增定点 覆盖20多家主流车企 100多款定点车型 量产订单处于行业领先位置 [7] - 基于地平线征程6E的PhiGo Pro方案以实现智驾全面普惠为理念 支持高速城区全覆盖等功能 并实现征程6E方案的量产首发 [9] - 基于地平线征程6B的PhiGo Entry方案作为极致性价比行泊一体方案代表 以千元以内行泊全栈方案重塑市场价值定义 已获头部车企定点 [9] - 基于高通Snapdragon Ride平台的PhiGo Pro+方案通过BEV算法加持 可以行业最低算力支持城市NOA Lite功能 [9] 全球化出海战略与成果 - 公司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已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 AC8015芯片已在前装量产车型超百款 总出货量达500万套 出海比例超过50% [10] - AC8015/AC8025座舱域控方案实现成本优化10%-20% 并以一套硬件兼容全球的理念破解车企出海区域适配难题 [12] - 出海模式正从硬件出海转向体验出海 提出硬件兼容全球+体验本地化的中国智能汽车全球竞争新打法 [14] 芯片业务与产业链生态 - 公司旗下杰发科技SoC与MCU累计出货量双双突破1亿颗 成为国内少数实现双破亿的汽车芯片企业 [15] - AC8025已通过AEC-Q100认证 满足从极寒到极热的环境要求 并提供不少于15年供货保障 [17] - 双破亿标志中国车规级芯片生态从追赶向自主可控跃迁 公司已形成从芯片到算法的完整软硬一体化量产能力 [17] 全球合规与高精度定位服务 - 公司合规业务覆盖完整 拥有100多个在交付的合规项目 服务30多家主流车企 通过云厂商生态协同实现合规服务全球覆盖 [18] - 位置服务覆盖80多个国家交通信息 通过26亿POI数据提供全球高精度定位服务 3至6个月即可快速交付 [18] - 高精度定位累计软硬件出货数量超500万 链接终端数量超1000万台 覆盖近40个国家地区 定点车型超1000万辆 [18] - P+V融合定位方案实现遮挡场景水平定位误差小于等于千分之二 以轻量化终端、低功耗设计替代激光雷达方案 [18]
【联合发布】2025年9月OTA监测月报
乘联分会· 2025-10-28 16:40
行业整体OTA升级态势 - 2025年9月,行业整体OTA功能更新数量为1264项,较上月的1395项小幅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4] - 升级活动高度活跃主要源于鸿蒙智行及其合作品牌(问界、享界、智界、阿维塔、岚图、深蓝)大规模推送“华为乾崑ADS 4”,显著升级行车辅助体验[4] 新势力品牌OTA升级表现 - 2025年9月,新势力品牌OTA功能更新数量达586项,较上月的261项大幅上升,创下监测以来最高水平[6] - 鸿蒙智行旗下问界、享界、智界均推送了“车位到车位2.0”[6] - 理想、小鹏、蔚来、小米均推送重要版本:理想推送VLA司机大模型,小鹏推送全场景VLA,蔚来侧重主动安全能力进阶,小米侧重探索互联生态及提升语音交互体验[6] 自主品牌OTA升级表现 - 2025年9月,自主品牌OTA功能更新数量为634项,较上月的1071项有所回落,回归常规水平[11] - 比亚迪系品牌(比亚迪、腾势)维持大规模升级,升级数量占自主市场的41%,升级内容侧重丰富中控生态、UI/UX设计及交互优化[11] - 阿维塔、岚图、深蓝等与华为合作的品牌旗下部分车型推送了“车位到车位2.0”、WEWA架构等华为ADS 4.0功能/技术[11] 合资及豪华品牌OTA升级表现 - 2025年9月,合资及豪华品牌OTA功能更新数量为44项,较上月的63项略有下降[10] - 升级内容仍集中于基础的“地图导航及其生态”和“中控生态”模块[10] - 奔驰、大众、五菱品牌均推送了实用性较强的红绿灯倒计时功能[10] 主要OTA升级功能类别 - 2025年9月OTA升级功能中,地图及其生态、中控生态、UI/UX、中控通用设置、行车辅助是更新数量最多的前五大类别[13] 代表性品牌OTA运营与用户反馈 - **小米**:建立了高门槛筛选“先锋体验用户”的机制,招募规模为单车型25-300人,并通过专属交流空间和活动激励用户深度反馈[22] 正式推送后,在车主APP端发起我的1.10 OTA升级体验等有奖活动,引导分享体验,扩大声量[28] - **阿维塔用户反馈**:用户认为“车位到车位2.0”整体为微小提升,城区全程无接管成功率约80%-90%,但NCA变道效率下降(从约2秒变为约5秒),高速场景下对中途补能规划、突发事故避让等情况的应对表现不佳[42][47] 升级后NCA激活条件更宽松,但受限于博弈效率,实际用处有限[44][47] - **小米用户反馈**:用户认为OTA带来微小提升,超级小爱交互自然、响应及时体验好,但对高速NOA在匝道、汇流路段的通行连贯性评价不佳,变道逻辑存在矛盾[46] 用户对新增的防误踩等功能表示认可,但近期舆论影响使其对安全功能更加关注[46] - **理想用户反馈**:用户认为VLA语音指挥(小理师傅)响应慢(约4秒),无法满足即时决策需求,已放弃使用[50][51] 小理师傅模型思维可视化功能仅提供情绪价值,实用意义不大[52] NOA防御性驾驶等能力优化后,体感更接近人驾,车主满意[54] 主要品牌未来OTA升级预告 - **智界**:计划于2025年年底为智界R7、S7升级隔窗对讲机、车外语音控车等功能[34] - **蔚来**:计划于2025年四季度为ET9、ES8升级Cedar 1.4.0;于2026年一季度升级NWM世界模型2.0,实现开放性交互指令集[34] - **理想**:计划于2025年年底为AD PRO车型升级城市NOA;于2026年2月为L8升级单踏板模式[34] - **比亚迪**:计划于2025年四季度为汉EV荣耀版升级哨兵功能,为汉L升级“车位到车位”功能,为王朝系列车型升级全新一代智慧生态等[36] - **多家品牌**:包括零跑、宝骏、别克、丰田、吉利、领克等均公布了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上半年的高阶智驾、座舱生态等OTA升级计划[34][36]
采埃孚携手地平线首发coPILOT辅助驾驶系统
央视网· 2025-10-28 15:09
合作与产品发布 - 采埃孚集团与地平线携手在中国市场推出支持最高SAE L3级coPILOT城市领航辅助驾驶系统 [1] - 该系统计划于2026年正式量产交付并将应用于国内某自主品牌电动车平台 [1] - 合作旨在将全球领先技术与本土应用场景结合为客户提供高价值产品 [3] 技术规格与性能 - 联合发布的coPILOT辅助驾驶系统最高算力达1000+TOPs [3] - 系统以采埃孚自主研发的“采睿星”计算平台为基础深度融合地平线最新征程6P [3] - 系统具备业界领先的Transformer支持效率可高效支持VLM、VLA、端到端等先进大模型 [3] 功能与应用场景 - 系统能够全面支持高速驾驶辅助、城区驾驶辅助、自动泊车功能 [3] - 实现车位到车位全场景贯通驾驶辅助功能 [3] - 采睿星平台已由采埃孚中国团队独立完成开发和落地实现行泊一体等多项高级功能的完整落地 [3] 市场战略与定位 - 中国被视为全球汽车产业创新的重要战略市场是采埃孚最重要的战略市场 [3] - 合作旨在更精准把握市场趋势提供兼具技术先进性与市场适配性的产品 [3] - 目标是通过全球资源协同让先进智能驾驶技术更快惠及中国乃至全球用户推动智驾功能普及 [3]
鸿蒙智行达成100万辆交付里程碑,问界M9再刷新纪录
巨潮资讯· 2025-10-28 14:56
核心交付里程碑 - 鸿蒙智行全系累计交付量突破100万台,从品牌启动交付到达成此目标仅用43个月,创下新势力品牌最快纪录 [2] - 达成百万交付里程碑的当月,公司产品成交均价为39万元人民币,持续领跑中国高端汽车市场 [2] - 2024年9月,鸿蒙智行全系交付成绩为52,916台,为百万里程碑奠定基础 [2] 旗舰车型表现 - 问界M9作为旗舰车型,上市21个月累计交付突破25万台,刷新50万级车型的交付速度纪录 [2] - 承载此次里程碑交付的车型为享界S9T旅行车 [2] 多品牌产品矩阵 - 鸿蒙智行已形成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五大品牌协同发展的格局,实现从15万元到150万元价格区间的全覆盖 [2] - 问界品牌与赛力斯合作,聚焦中高端全场景家用市场,代表车型包括M5、M7、M8、M9系列,2024年销量突破38万辆,是公司目前唯一实现规模盈利的品牌 [2] - 智界品牌与奇瑞联合打造,主打运动驾控与智能科技,覆盖中端轿车及SUV市场,旗下智界S7、R7车型全系搭载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纯电版最高续航达855公里,15分钟快充可完成30%至80%补能 [3] - 享界品牌与北汽合作,定位行政级豪华,以“移动会客厅”理念对标高端商务车型,代表车型享界S9、S9T采用华为智能座舱技术,北汽专属超级工厂提供产能保障 [3] - 尊界品牌与江淮携手打造,定位超豪华旗舰,对标劳斯莱斯、迈巴赫,聚焦百万级市场,代表车型尊界S800上市19天大定突破5000台,年销量预期控制在6000至1万辆 [3] - 尚界品牌与上汽合作,主打年轻化下沉市场,价格区间为15万至25万元,首款车型尚界H5起售价16.98万元,全系标配HUAWEI ADS 4智能驾驶系统与鸿蒙座舱 [3] 核心技术支撑 - 鸿蒙智行旗下车型普遍搭载HUAWEI ADS 4.0智能驾驶系统 [4] - 公司在补能与座舱体验上应用800V高压平台、超十屏无缝流转的鸿蒙智能座舱等技术,实现从入门到旗舰的全产品线覆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