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

搜索文档
首批10只科创债ETF明日集体上市
快讯· 2025-07-16 18:20
科创债ETF上市 - 首批10只科创债ETF将于7月17日上市 登陆沪深交易所 [1] - 科创债ETF从6月18日上报到7月17日上市 用时仅一个月 [1] - 资本市场对"科技金融"的支持力度通过快速审批流程体现 [1] 市场影响 - 科创债ETF上市有望持续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参与 [1] - 预计将提升科创债市场流动性 促进"债股联动" [1] - 新产品将更好地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 [1] 债券ETF发展 - 债券ETF今年迎来快速发展 [1] - 10只科创债ETF加入后 全市场债券ETF数量达39只 [1] - 债券ETF最新规模突破4200亿元 [1]
“五专体系”破局科创融资,银行如何让科技企业“轻装快跑”?—中信银行上海分行赋能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
第一财经· 2025-07-16 17:16
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 - 科技创新被视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金融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血脉,培育新质生产力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1] - 上海正加速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对科技金融的需求与日俱增 [1] - 中信银行上海分行将支持中小企业与科技创新作为工作重点,围绕"新质生产力"培育目标,打造科创金融"成长伙伴"特色品牌 [1] 中信银行上海分行的科技金融体系 - 中信银行上海分行构建科技金融"五专体系",包括专营架构、专业队伍、专项考核、专业审批和专属服务 [2][3] - 专营架构方面,形成"1+5+N"的专营机构体系,包含1个科技支行、5家科技特色支行和N家科技重点区域支行,覆盖重点产业集群和科创园区 [2] - 专业队伍方面,组建科创客户经理队伍,聚焦三大先导产业与六大重点产业,提升团队对技术路径和产业政策的理解力 [2] - 专项考核方面,为科技金融业务设置专项考核指标,并对科技专业支行实施差异化考核,激发一线人员服务科技企业的热情 [3] - 专业审批方面,组建科创专职审批团队,推出差异化授信方案,聚焦企业的研发能力、技术优势、核心团队和专利质量等 [3] - 专属服务方面,依托中信集团资源禀赋,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联合集团内外百家投资机构成立"股权联盟" [3] 对EDA企业的金融支持案例 - 上海合见工业软件集团有限公司是EDA领域的破局者,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推出国内首款数字芯片验证EDA全流程平台工具 [4] - 中信银行上海分行为合见工软定制纯信用授信方式,累计授信额度达8亿元,支持企业研发和市场开拓 [5] - 分行为企业提供"小天元"财资生态服务平台,助力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并通过流动资金贷款支持EDA产品研发 [5][6] - 发挥集团协同优势,联动信银国际等单位为合见工软提供跨境金融服务,支持企业国际化布局 [6] 对功能助剂材料企业的金融支持案例 - 上海三瑞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功能助剂材料行业的领军者,在国内外设立多个制造基地 [10] - 中信银行上海分行为三瑞高材定制"智慧财资"解决方案,使用"天元司库"系统提升财务管理效率 [10] - 分行为三瑞集团两家企业发放5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支持企业研发投入和业务扩张 [11] - 针对企业并购融资需求,主动提供并购方案及融资建议,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11] 科技金融产品与生态建设 - 科技型企业差异化授信政策采用"标准化积分卡+分层审批"机制,淡化财务指标,聚焦企业无形价值,已审批科创企业授信超千笔,批复金额超500亿元 [12] - 中信银行上海分行发布"启航计划——科技成果转化赋能行动",构建"六维产品矩阵+五圈生态中枢+三核协同平台"的体系化服务框架 [15] - "六维产品"包括科技成果转化贷、积分卡贷款、科技人才贷等,形成全周期、多维度的金融工具箱 [15] - "五圈生态"构建资本助力圈、上市培育圈、政策扶持圈等五维生态体系,深度融入上海科创梯度培育体系 [15] - "三核协同"依托中信股权投资联盟、中信金控投行子委员会等平台,发挥集团协同优势 [16] 服务成果与未来展望 - 中信银行上海分行服务的科技企业超5000家,授信客户近2000家,科技企业贷款余额近300亿元 [17] - 服务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客户超3800家,在沪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服务覆盖率超80% [17] - 未来将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为引领,加快金融与科创深度融合,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17]
成长跑出“加速度”
金融时报· 2025-07-16 09:47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 全国新一轮第二批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公布,共有1241家企业上榜,江苏、广东、浙江等经济大省数量领先 [1] - 自2019年培育工作启动以来,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 [1] - "小巨人"企业专注细分市场、拥有核心技术,在破解"卡脖子"难题和产业链补短板中发挥关键作用 [1] 融资租赁服务"小巨人"企业概况 - 2024年至2025年6月30日,全国1320家"小巨人"企业发生融资租赁业务5542笔,合同总金额743.27亿元 [2] - 湖北(185家)、江苏(143家)、山东(118家)、广东(108家)、浙江(102家)为业务最活跃地区 [2] - 制造业企业占比75%(984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比15%(195家),民营企业占比87%(1156家) [3] 融资租赁机构格局 - 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占比50%(140家),内资融资租赁公司91家,金融租赁公司50家 [3] - 业务量前五机构为:徐工工程机械租赁(1283笔)、永赢金租(793笔)、民生金融租赁(307笔)、平安租赁(253笔)、远东租赁(229笔),合计占比超50% [3] 融资租赁服务模式创新 - 永赢金租为浙江芯片配件企业定制1200万元设备直租方案,45天完成部署,产能提升30%,良品率达99.8% [4] - 江苏金租为天津铲运机械企业制定特色方案,助其销售推土机超百台,实现市场拓展 [5] - 服务模式强调个性化定制,精准匹配企业技术升级、产能扩张等阶段性需求 [4][5] 政策支持与行业挑战 - 工信部强调完善梯度培育体系,科技部等七部门出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优化科技企业贷款机制 [6] - 挑战包括:专用设备处置风险高、区域发展不均衡(东部渗透率高,中西部服务覆盖不足) [7]
拓宽科技型企业多元融资路径
搜狐财经· 2025-07-16 06:41
科技金融贷款增长 - 截至5月末金融"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达103.32万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科技贷款余额43.3万亿元,同比增长12% [2] - 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通过新政策工具加大科技型企业信贷供给,拓宽融资路径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2] 股权投资试点扩容 - 金融监管总局批准招商银行筹建招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AIC牌照可帮助商业银行通过债转股、股权投资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 [3] - 股权投资试点范围从上海扩至18个城市及省份,签约意向金额突破3800亿元 [3] - AIC在创投、股权投资和企业重组中作用显著,但需完善投资决策、风险管理和人才储备机制 [4][5] 科技创新债券发展 - 债券市场"科技板"建立后,截至6月30日已有288家主体发行约60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其中银行间市场超4000亿元 [6][7] - 中小银行加快布局科创债,如四川银行发行2025年科技创新债券,浙江舟山落地柜台渠道科创债交易业务 [7] - 政策支持银行创新浮息科创债、附认股权等债券品种以提升吸引力 [8] 知识产权融资进展 - 2024年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发放2555.7亿元,同比增长33.4%,贷款户数26545户,同比增长23.4% [9] - 银行拓宽可质押知识产权范畴,如浙江农商行推出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江苏银行设立23家科技支行优化知识产权质押服务 [10] - 需解决知识产权评估、质物处置和风险补偿机制等痛点,如建立权威评估机构和完善交易平台 [11]
涉及2000亿元!安徽省出台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方案
搜狐财经· 2025-07-15 21:15
安徽省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方案 - 方案提出到2027年天使投资占股权投资的比重约5%,科技型中小企业约5万家,科技担保体系规模达2000亿元、覆盖2.6万户(次)[2] - 实施"2641行动":聚焦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2类对象,开展6项专项行动,推动4个比重上升,构建"科技—产业—金融"生态体系[2] - 重点支持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果转化,推进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支持合肥、芜湖发行REITs,专班推进奇瑞汽车、长鑫存储等重点企业上市[3] - 产业布局聚焦"7+N"未来产业,开发量子信息、聚变能源等领域定制化保险方案,探索大科学装置建设金融支持新模式[3] - 计划招引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等外资设立研发中心,开展"一行一特色""一市一天使"融资对接活动[3] 广西金融惠企三年行动方案 - 目标到2027年统筹财政资金75亿元,带动财政贴息贷款6000亿元以上、担保补贴1000亿元以上、债券发行3000亿元以上[4] - 重大项目融资优先保障中央预算内投资、国债项目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经济带等自治区级项目[5] - 重点产业融资支持"人工智能+东盟"等新兴产业,强化高标准农田、种业振兴等农业领域投入,推动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5] - 普惠领域重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堵点,培育民营企业"首贷户",扩大信用贷投放[5][6] 融资渠道与服务措施 - 每年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等工具不少于1000亿元,投放贴息贷款2000亿元以上[7] - 完善企业上市激励机制,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7] - 扩大保险产品覆盖科技、知识产权等领域,加强保险资金在绿色低碳产业的应用[7] - 对融资担保机构提供0.2%-0.4%费率补贴,加大"科创担"等产品投放[7] - 力争每年发行信用债1000亿元以上,2027年前私募基金撬动资本达1000亿元[8]
创新科技金融 创优实体经济
新华日报· 2025-07-15 14:20
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 - 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排名跃升至全国第二,累计获批牵头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44家、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14个,落地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并设立4家分中心,高新技术企业超5.7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8.9万家 [2] - 2024年末全省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占全国十分之一以上),同比增长26.03%(较全省贷款平均增速高近15个百分点),科创板上市公司114家(占全国五分之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228家(全国第一) [2] - 省级联动机制出台科技企业融资一揽子政策,按季评估考核,推动南京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及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 [3] 资本市场与产业基金 -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总规模500亿元,两批36只产业专项基金落地(含8只天使/早期类基金),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试点城市(南京、苏州)签约规模达700亿元 [4] - 2024年企业获得股权投资1603起(占全国19%),融资金额818亿元(占全国12.8%),80%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天使投资基金 [4] - 境内上市公司突破700家(占全国八分之一),2024年上半年新增首发上市公司12家(全国第一,其中11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5] 专精特新企业服务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15家(全国首位),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超万家,专板汇聚企业1266家(含86家"小巨人"),实现融资77.45亿元 [7][8] - 科技信贷产品工具100余个,政策性贷款包括"专精特新贷""苏科贷"等,一季度末累计帮助8468家专精特新企业获授信4916.8亿元 [7] - 区域性股权市场开设"专精特新"专板,通过专属贷、路演等方式助推8家企业登陆新三板 [8] 政策与平台建设 - 首次出台私募股权投资综合性政策《促进私募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建立容错机制和全生命周期考核体系 [5] - 组建高质量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小组,与三大交易所常态化对接,建立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超400家) [5][6] - 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设"科技金融类贷款"专版,一季度末累计服务8468家企业 [7]
省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巩海滨走进“在线访谈”节目创新科技金融 创优实体经济
新华日报· 2025-07-15 07:38
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 - 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排名跃升至全国第二,累计获批牵头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44家、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14个,落地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并设立4家分中心 [2] - 高新技术企业超5.7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8.9万家 [2] - 2024年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占全国十分之一以上,同比增长26.03%,较全省贷款平均增速高近15个百分点 [2] 资本市场与上市企业 - 科创板上市公司114家,占全国五分之一,2024年上半年新增3家,数量和新增数量均为全国第一 [2]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公司228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303家,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二 [2] - 境内上市公司突破700家,约占全国八分之一,2024年上半年新增首发境内上市公司12家(居全国第一),其中11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5] 政府引导基金与股权投资 - 2023年组建总规模500亿元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两批36只产业专项基金已落地(含8只天使、早期类基金) [4] - 南京、苏州试点与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旗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签约,总规模达700亿元,重点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4] - 2024年企业获得股权投资1603起,融资金额818亿元,占全国19%和12.8% [4]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 推出《促进私募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强创业投资类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协同接续,建立容错机制和全生命周期考核体系 [5] - 设立"证券江苏"服务平台,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入库企业超400家,与沪深北交易所常态化开展"省所对接"活动 [6]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15家(全国首位),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超万家 [7] 专精特新企业支持 - 区域性股权市场开设"专精特新"专板,汇聚企业1266家(含86家"小巨人"企业、579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融资77.45亿元,助推8家企业新三板挂牌 [8] - 科技信贷产品工具100余个,包括"专精特新贷""苏科贷"等政策性贷款产品,一季度末累计帮助8468家专精特新企业获授信4916.8亿元 [7] - 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设立"科技金融类贷款"专版,整合政策与服务内容 [7]
夯实科技底座!国泰海通最新发声,掌门人视频现身
券商中国· 2025-07-15 07:31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 - 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2] -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需要更加精准、有效地支持科技创新,助力科技企业成长 [2] - 证券业在金融"五篇大文章"指引下,坚持践行"金融报国"核心理念,坚定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3] 国泰海通的战略定位 - 公司作为创收水平、综合能力、客户规模、网络布局全面领先的证券公司,将坚持为国担当、勇为尖兵 [4] - 以更高的站位、更强的能级服务科技企业,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挑大梁、作贡献 [4] - 公司始终坚持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持续深入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5] 制度与组织保障 - 强化顶层设计,发布实施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行动方案,提出10条专项行动措施 [5] - 优化组织架构,细化完善投行业务委员会二级部门设置,包括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行业部、新能源行业部等 [5] - 突出考核牵引,在投行、投资等业务线设置专门的科技金融考核指标 [5] 标志性项目成果 - 2020年担任中芯国际A股IPO牵头保荐机构及主承销商,募集资金532亿元,是科创板成立以来募资规模最大的IPO [6] - 2024年担任上海垣信卫星科技A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融资额67亿元,刷新我国卫星行业最大单轮融资金额 [7] - 2025年助力上海国投公司发行全国首单用于三大先导产业的超长期限科技创新公司债券 [7] - 公司自身发行规模20亿元的科技创新公司债,成为首批证券公司发行的科创债之一 [7] 综合服务能力建设 - 注重人才培育,强化科技金融培训,引入具备资深产业背景的专家型人才 [9] - 强化协同协作,建立协同服务科技企业的价值量核算机制,促进"投资-投行-投研"联动 [9] - 推动产融对接,联合产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举办科技行业主题论坛等活动 [9] 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 探索"投孵联动"模式,参与发起上海天使会,投资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 [10] - 2020年以来设立股权投资基金48只,累计构建逾600亿元先导产业主题基金矩阵 [10] - 自科创板推出以来累计服务105家企业登陆科创板,承销规模超2100亿元,市场占有率20% [10] - 科技创新债券试点以来协助发行科创债券529只融资近7700亿元,科技创新票据39只融资超400亿元 [10] 未来发展规划 - 加快建设研究所、政策和产业研究院,打造"一所一院"研究服务体系 [12] - 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完善"特色基金+特色孵化+特色园区"创新合作模式 [12] - 坚定打造"产业投行",完善企业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全业务链服务 [12] - 联合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及产业资本,共建科技金融服务生态圈 [12]
上半年金融“五篇大文章”成绩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持续发力
新京报· 2025-07-15 07:26
债券市场科技板 - 债券市场科技板已上线,288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约6000亿元,其中银行间市场发行超过4000亿元 [2] - 科技创新债券支持三类发行主体:金融机构、科技企业、股权融资机构 [2] - 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153.5亿元,其中5家民营机构获得风险分担工具增信 [3] - 民营股权投资机构债券发行利率处于1.85%—2.69%的低水平,市场认购踊跃 [4] - 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通过提供担保和直接投资方式支持发行 [3][4]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 - 银行和企业签订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金额达1.7万亿元,是2024年末的1.9倍 [5] - 发放贷款余额6140亿元,累计支持1.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首贷 [5] - 为3983个重点领域设备更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5] 普惠小微贷款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4.42万亿元,同比增长11.6%,近5年年均增速超20% [7] - 私人控股企业贷款余额44.95万亿元 [7] - 2025年5月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69%,同比下降0.66个百分点 [7] - 私人控股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45%,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7]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 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各3000亿元 [9] - 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5000亿元额度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3000亿元额度合并使用 [9] - 支农支小再贷款、抵押补充贷款和专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 [9]
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一揽子金融支持举措全部落地实施
人民日报· 2025-07-15 05:53
货币政策与金融支持 - 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累计降准12次,下调政策利率9次,带动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分别下降115个和130个基点 [1] - 2023年5月出台一揽子金融支持举措,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政策配合,形成逆周期调节合力 [1] - 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92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2.83万亿元,同比多4.74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人民币贷款增加12.74万亿元 [2] - 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9%,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8.3%,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7.1% [2] 融资成本与信贷结构 - 1至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3%,同比低45个基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同比低60个基点 [2] - 5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1.6%,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8.8%,科技贷款同比增长12%,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2] - 金融"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103.3万亿元,同比增长14%,服务企业和个人7839万户,同比增加588万户 [4] 科技创新金融支持 - 截至5月末科技贷款余额43.3万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22.5万亿元 [4]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签订金额达1.7万亿元,发放余额6140亿元,支持1.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首贷 [5] - 债券市场"科技板"推出后,288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约6000亿元,银行间市场发行超4000亿元 [5] 消费金融与供给优化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重点支持住宿餐饮、文旅体娱、教育养老等领域 [6] - 金融支持政策推动消费领域服务提质增效,形成"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良性循环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