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具身智能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当机器人来到家门口:首店进驻广东商圈,多国客商“组团”扫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20:43
机器人线下体验店发展现状 - 深圳开设全球首家机器人6S店 开业一个多月吸引近70家机器人品牌入驻 累计客流量超3万人次 接待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顾客 [1] - 深圳龙华区宇新奇智能机器人体验馆开业当天营业额超8000元 提供机器狗体验服务39元/15分钟 机器人体验89元/15分钟 [3] - 上海启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4S中心 北京亦庄落地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 集聚40余家企业的100余款产品 [6] 机器人产业区域优势 - 广东省机器人相关企业达17.8万家 居全国首位 2024年机器人产品出口457.4亿元 增长19.6% [2][5] - 深圳龙岗区推出100亿元资金支持政策 涵盖医院学校等所有政府资金投入领域 推动AI产业发展 [4] - 广东省智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992亿元 工业机器人产量超24万台 同比增长31.2% 占全国总量44% [5] 消费级机器人市场潜力 - 北京亦庄机器人消费节总销售额突破3.3亿元 售出产品超19万台 京东专区日均销售额超千万元 环比增长101.9% [7] - 陪伴型机器人和功能性外骨骼设备有望率先突破 高端情感陪护和家庭服务细分市场存在空白 [7][8] - 消费级机器人需突破传感器等核心技术 提升社会接受度 解决产品同质化问题 [8] 国际化市场拓展 - 机器人体验店吸引西班牙英国等欧洲客户 以及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顾客 中东地区客户特别多 [4] - 外国客户对环卫清扫机器人和研学编程机器人等功能性产品表现出强烈兴趣 [4] - 未来时代公司正在筹备开设海外首店 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10] 产业发展挑战与建议 - 需要突破技术适配度 市场接受度和商业模式创新三大挑战 [2][7] - 企业应提升核心零部件自主化水平 推动机器人与AI深度融合 加强能源技术创新 [8] - 政策层面建议加大研发补贴 推行消费者购置补贴 扶持体验店建设 加强人才引进 [9]
当机器人来到家门口:首店进驻广东商圈 多国客商“组团”扫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20:37
机器人线下体验店新业态兴起 - 全球首家机器人6S店在深圳开业一个多月 吸引近70家机器人品牌入驻 客流量累计超3万人次 接待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顾客 [1] - 深圳近期密集落地未来时代和宇新奇两家机器人线下体验店 北京上海也出现人形机器人4S中心和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 [1][7] - 体验店提供机器狗操作体验服务 价格分别为39元15分钟和69元30分钟 机器人体验项目为89元15分钟 [3] 消费级机器人市场需求旺盛 - 深圳龙华区青年群体对新兴科技产品接受度高 宇新奇体验馆开业当日营业额超8000元 [3] - 北京亦庄"E-TOWN机器人消费节"总销售额突破3.3亿元 售出机器人及相关产品超19万台 [9] - 京东活动期间机器人及AI品类日均销售额超千万元 环比增长101.9% 总销售额突破1.7亿元 [9] 广东省机器人产业优势显著 - 截至2025年中旬全省机器人相关企业达17.8万家 位列全国第一 [2] - 2024年机器人相关产品出口457.4亿元 增长19.6% 智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992亿元 [6] - 工业机器人产量超24万台套 同比增长31.2% 连续五年全国第一 占全国总量44% [6] - 全省常住人口12780万人 实时在粤人口达1.5亿人 形成成熟消费市场 [2][6] 国际化需求特征明显 - 中东地区客商对功能性产品兴趣浓厚 包括环卫清扫机器人和研学编程机器人 [5] - 欧洲国家如挪威荷兰意大利法国德国以及美国俄罗斯印度客商频繁咨询采购 [5] - 境外客商计划将产品引进本国市场 周一到周四外国客流量较为集中 [5] 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 深圳龙岗区未来3年提供100亿元资金支持 覆盖政府资金投入所有领域 [5] - 推出《龙岗区具身智能机器人友好示范城区三年行动方案》等系列政策 [5] - 多地实施机器人产品政府采购政策 加速产业落地 [5] 行业发展面临挑战 - 人形机器人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尚未达到商业化应用水平 [10] - 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 多集中在扫地送餐领域 高端情感陪护市场存在空白 [10] - 社会对机器人产品接受度需逐步提升 技术适配度有待加强 [9][10] 未来发展方向 - 陪伴型机器人和功能性外骨骼设备及医疗辅助类机器人有望率先突破 [9] - 需提升核心零部件自主化水平 加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10] - 加强能源技术创新 开发长续航电池与高效能源管理系统 [10]
万安科技:以2000万元投资同川科技,持股2.72%
新浪财经· 2025-09-12 18:44
投资交易 - 公司于2025年9月11日与同川科技等共同签订增资协议和投资协议 [1] - 公司以增资形式向同川科技投资人民币2000万元 [1] - 投资完成后公司持有同川科技2.72%股权 [1] 交易性质 - 此次投资不构成关联交易 [1] - 此次投资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 战略合作方向 - 投资旨在围绕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1] - 双方将共同推进技术协同与产业融合 [1]
步科股份唐咚:聚焦部件,成就全球机器人
中国经营报· 2025-09-12 09:25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目标面向全球 并确立聚焦部件和成就全球机器人的使命 已开始推进本地化和实地化的全球化 [2][5] - 公司以机器人发展作为战略核心 目标是成为最懂机器人的部件公司 未来将提供硬件部件及配套部件模型 [6] - 公司需结合长期发展与短期市场需求 将上一个康波周期的机器人与下一个康波周期的机器人结合 保证商业持续成功和未来技术研发 [6][7][8] 技术发展与行业地位 - 中国工业自动化达到引领国际水平阶段 在新兴领域如具身智能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处于引领位置 [2][5] - 公司拥有完整工业自动化核心部件产品线 包括人机界面、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伺服系统、步进系统和低压变频器 [4] - 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和搬运AGV机器人已进入成熟期并保持可观增长 而具身智能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仍处于技术导入阶段 [6] 财务表现与资本运作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11亿元 同比增长21.2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26亿元 同比增长13.58% [4] - 2020年11月在科创板成功上市 首发募集资金3.81亿元 [4] - 科创板上市给予公司信心 使其敢于投资并提前布局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3][4]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公司持续进行研发和创新 研发投入非常大 因面对崭新市场且无现成成熟技术 [3][4] - 公司积极开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技术 作为长期发展方向 [6] - 新技术对目前成熟工业机器人无市场替代性 因成本过高 [6] 国际化与市场拓展 - 公司国际化前景乐观 预计未来几年国际销售额增速及营收占比将越来越高 [2][5] - 中国企业已通过苦练内功具备出海实力 当前正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去的时候 [4] - 公司过去专注于国产化替代 现已达到引领国际水平阶段 [5]
新华视点|AI融合·产业跃升:2025“人工智能+”行动纪实
新华社· 2025-09-11 14:44
0:00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以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 理、全球合作等领域为重点,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从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到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从第七届中阿博览会到2025数博会,近期举办的 一系列大型国际活动,纷纷将关注焦点投向人工智能,展现出跨领域的共识。 9月5日至8日在沈阳举行的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以"数启新章 智造新质"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与 工业互联网加快融合这一时代命题,旨在为我国新型工业化注入强劲动力。 在中国联通参展展位,一台螺母自检新设备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近日,在山东青岛举行的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2025东亚海洋博览会上,"人工智能+海洋"成为一大 亮点。海洋领域的各类智能装备集中亮相,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向海图强"进程中的新应用场景。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相关企业协同创新研发,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一些功能,将具有相关功能的 机器人逐步推广到对应的生活场景中。 展区里的煎饼果子机器人引起了不少参观者的好奇。 人工智能与海洋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作业模式转向智能化、精准化、远程化。展区内,一家参展商 向记 ...
筹划280亿收购!700亿巨头布局算力基建
中国证券报· 2025-09-11 07:33
交易概述 - 东阳光集团携手东阳光及其他联合投资人组成买方团,拟以280亿元现金收购秦淮数据中国区业务经营主体100%股权 [1] - 东阳光与关联方东阳光集团拟共同增资宜昌东数一号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增资金额分别为35亿元和40亿元,东数一号通过全资孙公司完成收购 [3] - 交易完成后,东阳光成为东数一号的参股股东,从而间接持有秦淮数据中国部分股权 [3] 收购标的概况 - 秦淮数据是国内领先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根据中国信通院报告,其在集约发展、国际布局和绿色低碳三项分指数上均位居行业第一,总体规模指数在全国排名第二 [3] 战略协同效应 - 在电算协同与区域布局维度,东阳光可依托广东韶关、内蒙古乌兰察布、湖北宜昌等基地的清洁能源储备,为秦淮数据中国提供低成本绿电供应,共建"南中北三核"算力布局 [5] - 在技术与业务整合维度,东阳光在氟化冷却液、冷板组件等液冷核心材料领域的技术优势可与秦淮数据业务融合,打造行业首个液冷和下游需求大规模深度捆绑体系,构建"液冷材料—设备—智算中心"全栈解决方案 [5] - 在产品与研发协同维度,东阳光的超级电容、积层箔电容器等电子元器件技术可与秦淮数据支撑高功率AI服务器的技术路线互补,联合研发高密度电源管理方案,助力电子元器件业务突破AI服务器高端市场 [6] - 在需求协同维度,东阳光旗下具身智能机器人业务对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秦淮数据中国可为其提供定制化数据中心服务,满足高密度算力弹性需求 [6] 公司战略与背景 - 本次收购基于对数据中心行业前景的战略研判,是公司拓展业务边界、培育新增长曲线的关键举措 [3] - 收购是东阳光集团主动融入国家"东数西算"战略、服务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的关键一步,旨在构建"绿电—硬件技术—算力—人工智能—运营"协同的数字基础设施生态 [7] - 东阳光集团近年来积极推动产业升级,2025年与中际旭创布局液冷科技,2024年2月联合智元机器人进军具身智能领域,此次收购标志其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与数字经济转型 [7] - 东阳光成立于1997年,已打造电子元器件、化工新材料、高端铝箔、能源材料、液冷科技五大事业部 [7] 市场表现 - 截至公告日,东阳光最新市值为724亿元,今年以来股价累计涨幅为113.02% [8]
【公告全知道】人形机器人+液冷服务器+氟化工+光芯片!公司与智元机器人等成立具身智能机器人子公司
财联社· 2025-09-10 23:37
每周日至每周四推送明日股市重大公告!内容包含"停复牌、增减持、投资中标、收购、业绩、解禁、 高送转"等一系列个股利好利空公告,其中重要公告均以红色标注,帮助投资者提前寻找到投资热点, 防范各类黑天鹅事件,并且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分辨和寻找合适的上市公司。 ①人形机器人+液冷服务器+氟化工+光芯片!这家公司与智元机器人等成立具身智能机器人子公司,智算 中心液冷散热领域与中际旭创战略合作;②固态电池+机器人+低空经济+氢能+第三代半导体!这家公司 已完成固态电池用焦基多孔碳产品迭代升级;③光伏+华为+算力!公司签订储能销售合同。 前言 ...
筹划280亿收购!700亿巨头,布局算力基建
中国证券报· 2025-09-10 22:40
收购交易概述 - 东阳光集团携手东阳光及其他联合投资人组成买方团 拟以280亿元现金收购秦淮数据中国100%股权 [1] - 东阳光与东阳光集团共同增资宜昌东数一号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增资金额分别为35亿元和40亿元 东数一号通过全资孙公司完成收购 [5] - 交易完成后 东阳光成为东数一号参股股东 间接持有秦淮数据中国部分股权 [5] 标的公司行业地位 - 秦淮数据是国内领先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 在集约发展 国际布局和绿色低碳三项分指数上均位居行业第一 [5] - 总体规模指数在全国排名第二 [5] 战略动机与协同效应 - 收购基于对数据中心行业前景的战略研判与价值认同 是拓展业务边界和培育新增长曲线的关键举措 [6] - 电算协同维度:依托广东韶关 内蒙古乌兰察布 湖北宜昌等基地的清洁能源储备 提供低成本绿电供应和扩张基础 共建"南中北三核"算力布局 [7] - 技术整合维度:东阳光在氟化冷却液 冷板组件等液冷核心材料领域的技术壁垒与产能优势 可打造行业首个液冷和下游需求深度捆绑体系 构建全栈解决方案 [7] - 产品协同维度:超级电容 积层箔电容器等电子元器件技术与高功率高密度AI服务器技术路线互补 联合研发高密度电源管理方案 [8] - 需求协同维度:为东阳光具身智能机器人业务提供定制化数据中心服务 满足算法训练对高密度算力的弹性需求 [8] 产业升级与战略转型 - 收购是主动融入国家"东数西算"战略 服务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的关键一步 [9] - 整合液冷材料 AIDC及清洁能源资源 构建"绿电-硬件技术-算力-人工智能-运营"协同的数字基础设施生态 [9] - 东阳光集团2025年与中际旭创布局液冷科技 2024年2月联合智元机器人进军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 [9] - 标志企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与数字经济转型 [9] 公司背景与市场表现 - 东阳光成立于1997年 上交所上市 聚焦电容器产业链和电池材料产业集群 拥有五大事业部 [9] - 截至9月10日 公司最新市值724亿元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涨幅113.02% [10]
东阳光:战略投资秦淮数据 四大维度实现深度协同赋能
中证网· 2025-09-10 22:40
交易概述 - 东阳光与关联方深圳东阳光实业共同增资宜昌东数一号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增资金额分别为35亿元和40亿元[1] - 东数一号通过全资孙公司宜昌东数三号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收购秦淮数据中国区业务经营主体100%股权 交易作价280亿元[1] - 交易完成后 东阳光成为东数一号参股股东并间接持有标的公司参股股权[1] 标的公司行业地位 - 秦淮数据是中国领先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 在集约发展 国际布局和绿色低碳三项分指数上均位居行业第一[1] - 公司总体规模指数在全国排名第二[1] 战略协同维度 - 电算协同与区域布局:依托广东韶关 内蒙古乌兰察布 湖北宜昌等基地清洁能源储备 提供低成本绿电供应和扩张基础 共建"南中北三核"算力布局 形成纵贯南北一体化算力网络[2] - 技术与业务整合:氟化冷却液 冷板组件等液冷核心材料技术壁垒与产能优势深度融合 打造行业首个液冷和下游需求大规模深度捆绑体系 构建"液冷材料-设备-智算中心"全栈解决方案[2] - 产品与研发协同:超级电容 积层箔电容器等电子元器件技术与高功率高密度AI服务器技术路线互补 联合开展高密度电源管理方案研发攻关[3] - 需求协同:标的公司为东阳光具身智能机器人业务提供定制化数据中心设计 建造和运营服务 通过部署液冷机柜与智能配电系统满足高密度算力弹性需求[3] 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此次合作是主动融入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布局 服务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的关键一步[4] - 未来将整合液冷材料 AIDC领域及清洁能源资源 构建"绿电—硬件技术—算力—人工智能—运营"协同共进的数字基础设施生态[4] - 致力于打造服务于人工智能的超大规模绿色智慧算力中心 夯实智能算力这一数字经济核心基石[4] 产业转型背景 - 东阳光积极推动产业升级与战略转型 2025年与中际旭创携手布局液冷科技 联合智元机器人等成立光谷东智公司进军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4] - 对秦淮数据的战略收购标志着企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与数字经济转型的关键一跃[4]
绿的谐波: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9-06 00:22
持续督导工作概述 - 中信证券作为保荐人对绿的谐波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履行持续督导职责 持续督导期间为发行上市之日至2025年6月30日[1] - 保荐人于2025年8月27日对公司进行现场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公司治理制度 财务管理 关联交易 募集资金使用 高管访谈 公开信息查询及承诺履行情况等[1] 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25,141.19万元 较2024年同期17,240.72万元增长45.82%[5] - 2025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248.27万元 较2024年同期3,396.07万元增长25.09%[5] - 2025年6月末总资产397,939.49万元 较2024年末375,531.73万元增长5.97%[5] - 2025年1-6月基本每股收益0.2916元/股 较2024年同期0.2171元/股增长34.32%[5] - 2025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3% 较2024年同期1.69%减少0.46个百分点[5] 行业背景与经营表现 - 工业机器人行业持续回暖 2025年6月中国工业机器人单月产量7.48万台 同比增长37.9% 1-6月累计产量36.93万台 增速35.6%[5] - 公司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张 消费电子行业复苏及半导体设备国产化进程加速的市场机遇[5] - 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 部分头部厂商进入小批量试生产阶段 相关收入实现大幅增长[5] 研发投入与进展 - 2025年1-6月研发投入2,303.44万元 较2024年同期2,492.31万元减少7.58%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9.16%[10] - 主要研发项目包括高刚性四轴转台动态精度提升 新型高精度谐波减速器一体化模组 微型谐波减速器 智能谐波减速器 轻量化小型化谐波减速器 行星滚柱丝杠及一体化直线关节等[10][11][12] - 研发项目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 应用于数控机床 机器人 半导体设备 激光加工装备 医疗器械及低空经济等领域[10][11][12] 核心竞争力 - 公司突破传统Willis定理 建立全新齿形设计理论体系 研发的谐波减速器产品关键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越国际领先水平[3] - 公司创新提出数控转台优化设计方法 开发出新一代高集成度 高刚性 高精度机电一体化产品[3] - 公司设有江苏省谐波减速器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工业企业技术中心等多个研发机构 研发实力突出[3] - 截至2025年6月末 公司拥有境外专利6项 国内专利214项[3] - 公司是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 - 公司荣获2024年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21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5] - 公司是全球唯一实现精密谐波减速器全零部件自主供应的制造商 具备从原材料研究到整机装配的全流程能力[8] - 公司引入自动化生产和数字化产线 被评为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7] 风险因素 - 面临国际行业巨头的竞争压力 以及国内竞争对手进入的潜在威胁[1] - 产品迭代风险 由于谐波减速器研发周期长且产业化不确定性 可能导致研发投入无法收回[1] - 汇率波动风险 海外采购与销售业务以欧元 美元等外币结算 未采取汇率管理措施[2] - 税收优惠政策变化风险 公司目前享受15%所得税优惠税率 若未来不能继续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将影响盈利能力[2] - 宏观环境风险 国际经营环境及政治形势复杂多变可能对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2][3] 公司治理与股权变动 - 2025年上半年董事左晶减持190,000股 董事长左昱昱减持200,000股 董事兼副总经理李谦减持256,723股 均因个人原因[13] - 除上述人员外 其他控股股东 实际控制人 董事 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数量未发生变动[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