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融

搜索文档
李云泽:养老金融大有可为!
证券时报· 2025-06-18 11:17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孙璐璐 贺觉渊 6月18日,2025陆家嘴论坛开幕。 6月18日,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来看具体内容: 开放合作是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李云泽表示,开放合作是金融发展的时代主题,当今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更加凸显,只有开放合 作才能带来全球经济金融共同发展,开放合作是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支 持外资机构在理财投资、资产配置、保险规划等领域加大布局 外资机构是中国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积极贡献者 李云泽表示,目前,全球前50大银行有42家在华设有机构,40家最大的保险公司近半数已进入中国,八成全 国性银行通过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有效提升了公司治理效能和经营管理水平。中、外资机构优势互补,竞合 发展,丰富了机构类型和产品服务,更好满足了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实践证明,外资机构是引资、引智、引技 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中国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积极贡献者。 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 扩大金融开放势在必行 李云泽表示,当前跨境金融蓬勃发展,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放眼未来,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扩大金融开放势 在必行,各国应该顺应大势,共同维 ...
金融监管总局李云泽:养老金融大有可为 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
快讯· 2025-06-18 10:44
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6月18日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银发经济方兴未艾,养老金融大有可为。中国老 龄化进程加快,预计2035年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个亿,银发经济的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证券时 报) ...
【重磅首发】Wind全球企业库上线“五篇大文章”企业标签,赋能金融机构精准发力!
Wind万得· 2025-06-18 06:32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央行《金融"五篇大文章"总体统计制度》的 出台,更对金融机构识别相关企业、精准配置资源、强化风险管理提出了迫切要求。 全球企业库重磅升级:首创"五篇大文章"企业分类识别体系 万得(Wind)全球企业库依托覆盖超1.2亿家企业的全维度数据(工商、司法、知识产权、经营动态等),深度结合政策与行业研究, 行业首发"五篇大 文章"产业标签体系 。该体系通过 三级置信度(严、较严、宽)科学分级 ,为金融机构提供 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目标企业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直击政策 落地核心痛点。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 | 0 | | 企业教据浏览器 | 全部功能 数据API | | --- | --- | --- | --- | --- | --- | --- | --- | | | | 企业标签 | | | | × | | | | 11 | 企业标签(9) | | | | | 的触 | | | 法定 | 計港上市 1810.HK | 投资机构小米科技 | | 小米系 小微企业 | | | | | 甲波 | 民营企业 | 私人 ...
姚兵:以客户为中心,打造差异化的养老产品和服务体验 | 养老金融健康专题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6-17 20:19
人口老龄化趋势与政策背景 - 全球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口老龄化浪潮,正重塑各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潜力减弱、社会保障压力加剧 [2] - 中国2024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5.6%(2023年为15.2%),每年新增65岁以上老人4000-5000万,老龄化速度超出预期 [13] - 中国平均寿命78岁(比全球高2.4-2.5岁),每10年平均寿命增加2.7年,老龄化叠加少子化趋势明显,人口出生率下降曲线比日本更陡峭 [13][14] 养老金融产品设计 - 养老规划核心风险在于现金流稳定性而非资产规模,产品设计需聚焦长期确定安全的现金流 [3] - 差异化产品方案包括:按投保年龄设计多种缴费期限(3/5/10/15/20年缴或缴至退休)、终身保障型寿险、退休一次性领取的"两全"产品 [3][5] - 大都会人寿开发360Future家庭养老解决方案,覆盖养老前(身心健康)、养老中(医疗护理/居家安全)、养老后(精神愉悦)三阶段 [11] 技术应用与需求识别 - 大都会人寿开发专业化养老准备在线测评工具,支持按城市/家庭情况/收入/税况等多维度分析,生成备老清单并与产品精准匹配 [6] - 居家养老智慧化解决方案已实现睡眠监测、跌倒紧急救助等闭环服务,覆盖安全健康到日常陪伴需求 [16] - 客户需求分析需建立在深度信任基础上,通过养老沙龙等体验式营销增强70/80后对养老服务的具象化认知 [8] 中国式养老特点与市场策略 - 典型特征表现为"老得快"(年增600万老龄人口)、"老得久"(寿命增速超全球)、少子化加速三重压力 [13][14] - 90%中国人选择居家养老,市场需求集中在健康管理/医疗照护/居家安全/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五大领域 [15] - 公司定位中产家庭,通过链接医疗机构/科技公司/居家安全服务商等资源,提供"产品+服务+体验"一体化方案 [15] 养老规划核心原则 - 长期稳定现金流比资产积累更重要(参考日本案例中资产无法变现问题) [18] - 需动态调整规划以应对通胀/收入变化/家庭结构变迁,低收入群体侧重远期需求,中高收入群体需平衡现金流储备与刚性服务配置 [18][19] - 养老服务具有滞后性,需提前布局健康护理和居家养老方案,尤其高等收入人群应注重资产与现金流的转化机制 [19]
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等十二部门联合发文 支持海南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海南日报· 2025-06-17 08:55
扎实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实施意见》提 出,科技金融统筹运用股权、债权、保险等手段,助力构建产业创新业态,支持海南省争创区域科技创 新中心,打造科技开放合作、科技创新和科技体制改革"三个高地"。绿色金融加大对ESG(环境、社会 和治理)表现良好企业的融资支持,继续实施企业上市"尖峰岭"行动计划,支持发展第三方治理模式, 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供高质量金融供给。普惠金融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体系,优化 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乡村振兴、稳定外贸和社会民生等领域的产品服务供给。养老金融完善适老服 务设施配置,建设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强化银发经济和康养产业发展金融支持。数字金融加快 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健全数字金融治理体系,支持海南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施意见》明确,建立海南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和政策沟 通,形成全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合力。 海南日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培琳)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 总局海南监管局、中国证监会海南监管局、海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海南省发展和改革 ...
【养老之道】 赋能“银发时代” 推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
证券时报· 2025-06-17 01:29
养老金融发展背景 - 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银发经济成为重要关注领域,养老金融是应对老龄化、支持银发经济的关键手段[1] - 当前三大金融需求凸显:养老金长期保值增值、适老化金融服务、养老产业投融资需求[1] - 金融机构需从资金供给、服务场景与产业生态三个维度构建养老金融立体化发展格局[1] 养老金金融发展策略 - 构建三支柱协同发展体系:夯实第一支柱基础功能,支持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深化,优化投资运营管理[2] - 激活第二支柱市场活力,聚焦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扩面,为中小企业定制综合方案,推动账户衔接转换机制[2] - 培育第三支柱创新生态,丰富税延型养老保险、养老目标基金等产品矩阵,探索"账户制+场景化"服务模式[2] 养老服务金融创新方向 - 围绕健康管理到长期照护全场景需求,构建"金融服务+生态赋能"闭环体系[3] - 覆盖多元养老场景产品创新:居家养老推出组合产品,社区养老开发"时间银行"积分金融化产品,机构养老提供一站式服务[3] - 科技赋能服务生态:搭建养老金融大数据平台,开发适老化金融APP,推动AI风控应用[3] - 跨界生态合作:与医疗机构、养老服务运营商等共建"金融+养老+健康"生态圈[3] 养老产业金融支持体系 - 针对养老产业特征构建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创新债权融资工具如专项债券,股权融资如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探索资产证券化如REITs[4] - 产业链金融精准滴灌:为老年教育、适老化改造等领域提供专属金融方案,支持企业研发与并购[4] - 建设风险缓释与退出机制: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建立项目评估与退出标准,探索"保险+期货"模式[4] 养老金融发展原则 - 需实现"养老"和"金融"深度融合,秉持"养老为根本、金融为手段"原则[5] - 金融服务养老需以拓宽老年收入渠道、提升生活品质为首要目标,同时理性认知金融功能边界[5] - 需构建财政、金融、产业等多维度政策协同机制,金融仅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关键工具之一[5]
AI进化三年,产业落地真拐点可能就在这场全球顶尖金融智能赛事里
机器之心· 2025-06-16 13:16
AI行业转向应用价值 - AI行业从追求模型性能转向关注应用价值,性能不再是终点[3] - 中国已有超500个大模型通过备案,进入"伍佰时代"[4] - 金融行业成为AI应用的重点领域,信息密度高且场景丰富[5][6] 金融AI应用场景 - 华为推出"盘古金融大模型",蚂蚁集团发布"AntFinGLM"并部署于AI金融管家"蚂小财"[5] - AI可识别投资者情绪波动,预判股票价格[7] - AI能学习市场套路,给出操作建议[8] - AI可快速处理交易数据,识别隐藏风险点[9] - 应用场景包括智能投研、舆情监测、客户服务、交易辅助等[9] AFAC2025金融智能创新大赛 - 大赛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20余家机构联合发起,50+位专家担任评委[11] - 采用真实业务数据+典型场景任务模式,累计参赛人数超3万[11] - 设置百万奖金池,优秀选手可获得企业校招offer/面试直通权益[13] - 优秀项目可获得创投名师辅导、政府/产业投资资源对接[14] 大赛赛题设置 - 挑战组赛道包括基金产品长周期申赎预测、多源文件长下文一致性校验等[16] - 基金预测赛题要求权衡预测准确率、模型效率和不同时间跨度适应性[18] - 文档一致性校验赛题旨在打造"AI合规官",解决保险行业文档审核痛点[19] - 长思维链压缩赛题要求AI在保持判断力的同时提高推理效率[20] - 初创组赛道不设限,鼓励创意与开发能力[21] 金融AI创新方向 - 新质生产力方向关注AI如何真正进入产业[22] - 普惠金融方向关注技术如何服务传统金融难触达群体[22] - 金融数据要素方向关注数据融合与价值释放[22] - 养老金融方向关注如何用AI服务多样化养老需求,2025年全球养老资产将达53万亿美元[22]
农行上海市分行开展养老金融服务“进社区”活动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16 11:22
转自:新华财经 上海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深、步伐最快的城市,在社会各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中,养老金融不仅是灌溉产业发展的"金融活水",更是串联起老年市 民晚年幸福生活的"金融链条"。近年来,农行上海市分行深入践行"金融为民"理念、服务"大城养老"难题,在助力政府构建养老公共服务体系、服务上海老 年市民幸福生活、浇灌"银发经济"中书写养老金融大文章。 养老金融服务的温度,体现在银行网点一个个细微之处。农行上海市分行将网点"适老化改造"作为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6月13日,农行上海新市南路支行 以"上海农行首家养老金融特色社区银行"的全新定位在虹口区正式亮相。 据介绍,新市南路支行此次转型以"普惠化、特色化、体系化、智能化、亲民化"为建设目标,突出以养老金融为核心的社区服务特色,创新打造集"金融+财 富""金融+惠民""金融+公益""金融+党建"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在优化基础金融服务水平、提供老年居民专项金融服务的基础上,新市南路支行还创新打 造了"银龄学堂""财富茶话会""智慧养老体验中心""反诈联盟"等特色场景和活动,并积极参与社区公益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入周边社区生活,满足居民 基础金融需求。 此外, ...
金融助力托起幸福“夕阳红”
金融时报· 2025-06-16 09:53
人口老龄化现状与需求 - 截至2023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21.1% 65岁及以上人口2.17亿占比15.4% [1] - 老年群体对养老金融服务需求迫切 期望通过金融工具提升生活质量与安全感 [1] - 家庭养老金融健康指数平均得分48.56分 处于"积累期" 存在"重当下轻未来"倾向 [1] 养老金融产品开发方向 - 需设计结构简单条款易懂收益稳定资金安全的普惠性产品 解决储备意愿低工具多样性低资金投入低问题 [2] - 加强产品创新丰富种类 拓宽养老资金来源渠道 [2] - 加快线上服务平台适老化改造 推出大字体简洁界面语音提示一键求助等功能 [2] 投资者教育与服务优化 - 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普及养老金融知识 线上用社交媒体科普平台 线下进社区学校企业开展讲座培训 [2] - 线下网点设置尊老服务专区配备专业人员 提供细致咨询服务 [2] - 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进行精准宣传 提升家庭对产品的了解与信任 [2] 风险管理与信息披露 - 强化内部风险管理体系 严格进行产品风险评估与测算 [3] - 加强信息披露 及时准确全面披露产品期限费用风险权益等关键信息 [3] - 落实客户适当性管理 了解客户年龄退休计划财务状况风险偏好 推介适配产品 [3] 行业发展前景 - 需打破"重收益轻适配"惯性思维 突破"重销售轻陪伴"传统局限 [3] - 以政策为引领以家庭需求为导向 开发贴合需求的养老金融产品 [3]
圆桌讨论:专家呼吁多方协同发力,以全生命周期视角提升家庭养老金融健康韧性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6-14 17:51
中国养老金融发展现状与挑战 - 中国养老金融体系以三支柱为核心,但第一支柱基本社保难以满足优质退休生活需求,第二支柱企业/职业年金和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成为关键[4] - 中国养老金资产积累与OECD国家差距显著,OECD国家个人养老金资产占GDP比例普遍超90%,中国仅约4%[4] - 国家电网湖北公司职工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覆盖率达93%,显示自愿参与的第三支柱有较大提升空间[4] 养老金融政策不足与改进方向 - 三大支柱资金规模不足,低收入群体保障需加强,政策应扩大资金来源并推动企业年金和第三支柱发展[5] - 欠发达地区面临资金、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需通过资源转移和财政支持改善养老金融环境[5] - 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依赖财政补贴,建议发行特种国债提高流动性和收益率[13] - 第二支柱覆盖人数仅7200万,建议将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与住房公积金"三金合一"扩大覆盖率[13] 保险机构在养老金融中的角色 - 寿险公司可提供长期保障和稳定现金流,将当下资产转化为未来养老现金流[7] - 保险机构正构建"保险+服务+体验"生态网络,覆盖医疗康养、居家养老等刚需服务体系[7] - 80后客户倾向灵活分阶段养老方式,75岁前更愿意"动起来"[7] 个人养老金制度优化与国际经验 - 中国个人养老金开户超7000万但有效参与度低,缴费人数和额度均偏低[8] - 当前税收递延机制对中低收入群体激励不足,部分未纳税人群因制度需缴税降低参与意愿[8] - 可借鉴国际"前端纳税、后端免税"模式或政府补贴机制,激发中低收入群体参与[8] 70/80后养老金融挑战与建议 - 70/80后面临"4-2-1"家庭结构压力,需同时承担父母养老、房贷和教育等多重负担[9] - 30-40岁群体约10%未进行任何养老财富储备,因养老意识不足和生活压力大[9] - 建议利用专业测评工具量化养老需求,通过"一张保单两代共享服务"增强养老规划认知[11] 养老金融与养老服务融合 - 养老设施设计需更贴合老年人实际需求,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不佳问题[12] - 人工智能可提升养老服务效率,金融机构应支持创新并提供低成本资金[12] - 需加强养老资金管理风险控制,防范金融诈骗保障资金安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