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度型开放
icon
搜索文档
在“小区域”的“大实践”中绘就贸易新图景
海南日报· 2025-10-13 10:38
首届中国综合保税区发展国际论坛上,嘉宾热议自由区、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在"小区域"的"大实践"中绘就贸易新图景 10月12日,第十一届世界自由区组织大会期间,首届中国综合保税区发展国际论坛在海口举行。来自全 球自由区领域的行业领袖与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自由区、综合保税区如何实现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等 议题展开深度对话。 参会嘉宾们认为,如今,越来越多的自由区、保税区正在从政策试验场走向开放枢纽,从产业平台升级 为创新生态。它们不仅是商品的集散地,更是规则对接、业态共生、机遇共创的全球合作节点。 "自由区不仅连接市场,更连接理念与未来。"世界自由区组织主席穆罕默德·阿扎鲁尼在开幕致辞中表 示,自由区应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融合的桥梁,尤其是在世界格局面临碎片化的当下,自由区更应扮演"合作门 户"的角色。 他还指出,中国自由区丰富了全球自由区的发展内涵,未来应整合可再生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在保持 竞争力的同时兼顾发展韧性。 "中国的自由区,也就是综合保税区等特殊区域在中国对外开放中作出了积极贡献。"论坛现场,海关总 署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张征用一组数据勾勒出中国特殊区域的开放活力:20 ...
发展服务贸易如何“补短锻长”
经济日报· 2025-10-11 10:08
行业总体表现 - 中国服务贸易总额在2024年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1] - 2024年前8个月,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7370亿美元,规模稳健增长 [1] - 行业处于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动能加速转换的新发展阶段 [1][3] 贸易结构变化 - 知识密集型服务成为新引擎,服务贸易从传统领域向以知识和技术为核心的领域转变 [2] -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增速提升,数字文化产品如网络文学、网游、网剧出海步伐加快 [2] - 旅行服务强势复苏,免签政策提升吸引力,推动服务贸易逆差收窄 [2] - 传统服务业如物流、建筑占比仍较高,而高附加值的金融、法律、知识产权等服务进口依存度高达60% [3] 科技创新与赋能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主题为“数智领航,服贸焕新”,展示人工智能、5G/6G、卫星通信等前沿技术 [2] - 前沿技术深度融合到金融、教育、医疗、文旅等领域,推出AI沉浸式体验、AI教育解决方案等服务产品 [2] - 科技创新极大地拓展了服务贸易的时空边界 [2] 区域发展格局 - 东部地区对全国服务贸易贡献占比接近80% [3] - 中西部地区服务贸易增速快但总体规模小 [3] 政策支持方向 - 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措施》,以“扩规模、优结构、强支撑”为核心目标 [4] - 政策提出13项具体举措,旨在破解服务贸易企业融资难、数据跨境流动不畅等瓶颈 [4] - 明确将数字服务、绿色服务等新业态作为重点支持方向,通过财税金融、便利化改革、创新驱动三大维度构建全链条政策体系 [4] - 政策层面强调推进重点领域制度型开放,有序扩大服务业市场开放,逐步减少或取消外资在服务业中的占比限制 [1][3] 发展机遇与挑战 - 中国在全球数字服务贸易标准制定中的参与度不足15%,在数据跨境流动、数字税等核心议题上受制于欧美主导的规则体系 [3] - 服务消费与商品消费并重,服务消费已成为扩内需的重要抓手,需通过场景创新和业态融合增加优质服务供给 [4] - 利用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引力”与人均收入中等水平的“潜力”,吸引全球要素资源参与经济“双循环”构建 [4]
建设海南自贸港具有全球性意义
海南日报· 2025-10-11 09:53
海南自贸港的时代意义与战略定位 -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是更高标准的开放和改革,是制度型开放的标志 [2] - 在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百年变局中,建设海南自贸港具有全球性意义,是捍卫经济全球化的举措 [2] - 海南自贸港是新的历史起点,与当年深圳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具有可比性,面临重大选择和挑战 [2] 对企业与资本的吸引力 - 海南自贸港将嵌入全球产业链条,成为合作门户,未来企业入驻前景无限量 [2][4] - 自贸港通过构建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如EF账户)实现资金便利化,进而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和营商环境优化 [5] - 海南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并调回境内使用是金融便利化的缩影,此举具有引领开放的标志性意义 [7] - 随着封关后进入国际市场更加方便,更多国际资本将进入海南,使其成为改革开放的高地 [1][7] 金融创新与人民币国际化角色 -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海南可发挥特殊作用,推动人民币不仅是贸易项下的支付手段,更是投资项下的融资手段 [8] - 金融便利化是吸引企业的重要因素,特殊金融安排(如双账户体系)为企业在海南运营提供支持 [5] 服务业开放与发展潜力 - 海南正着力发展离岛免税、医疗、教育“三篇消费文章”,通过开放试验提升中国服务业标准和质量 [9] - 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高端医疗(如干细胞治疗)已形成规模,吸引国内外患者 [9] - 全球知名学校如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海南洛桑旅游大学在海南独资办学,吸引国内学生就读 [9] - 封关运作后,预计更多学校、医院将在海南设立,通过吸引海外人士留学就医减少服务贸易逆差 [9] 对居民生活的积极影响 - 经济发展将做大蛋糕,海南居民在收入、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方面将获得显著改善 [10] - 区域经济发展将使本地居民自然受惠,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已验证此道理 [10]
中经评论:发展服务贸易如何“补短锻长”
经济日报· 2025-10-11 08:42
总体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1] - 2024年前8个月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超过7370亿美元 [1] 结构优化与新动能 - 知识密集型服务成为新增长引擎,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增速提升 [2] - 数字文化产品出海步伐加快,以网络文学、网游、网剧为代表,《哪吒2》等原创产品海外票房创新高 [2] - 旅行服务强势复苏,免签政策扩围显著提升“中国游”吸引力,旅行服务逆差收窄 [2] - 科技创新深度赋能服务贸易,人工智能、5G/6G、卫星通信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至金融、教育、医疗、文旅等领域 [2] 现存挑战与结构性问题 - 贸易结构中物流、建筑等传统服务业占比较高,而高附加值的金融、法律、知识产权等服务进口依存度高达60% [3] - 区域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对全国服务贸易贡献占比近80%,中西部地区增速快但规模小 [3] - 在全球数字服务贸易标准制定中参与度不足15%,在数据跨境流动、数字税等核心议题上受欧美规则体系制约 [3] 政策支持与发展方向 - 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13项具体举措,核心目标是“扩规模、优结构、强支撑” [4] - 政策明确将数字服务、绿色服务等新业态作为重点支持方向,通过财税金融、便利化改革、创新驱动构建全链条政策体系 [4] - 深化制度型开放是关键,需在电信、教育、文化、医疗、金融等领域逐步放宽准入限制,有序扩大服务业市场开放 [3] - 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需与扩内需战略结合,利用超大规模市场的“引力”与人均收入“潜力”,增加优质服务供给 [4]
会长话封关:“为全球自贸港建设贡献‘中国方案’”
搜狐财经· 2025-10-10 23: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海南全岛封关后,将实施更加优惠的货物'零关税'政策、更宽松的贸易管理措施、更便利的人员交通 安排,以及更高效精准的监管模式。"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会长房爱卿10日在海口表示,这不仅为中国 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发展提供"海南样板",也为全球自贸港建设贡献"中国方案"。 "特殊功能经济区是贸易投资的'排头兵'。"房爱卿说,这些功能区通过动能集成与政策赋能,持续提升 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外贸进出口额10.7万亿元,占全国外贸总额的 24.5%;实际利用外资272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的23.4%。 10月10日,第十一届世界自由区组织大会在海口开幕。图为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会长房爱卿在大会上发 言。 中新网记者 骆云飞 摄 第十一届世界自由区组织大会当日在海口开幕。房爱卿在讲话中表示,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将于12 月18日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从封关准备迈向全面运营的新阶段,是中国推进制度型开放 的重要里程碑。 回顾中国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发展历程,房爱卿分享道,历经40多年探索,中国已构建起多层次、多类 型、多功能支撑的开放平台体系。从1 ...
《自贸港“大家”谈》第六期今日播出
海南日报· 2025-10-10 09:20
全岛封关运作的时代意义 -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是制度型开放的标志 [1] - 在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当下,建设海南自贸港具有全球性意义 [1] - 海南自贸港代表更高标准的开放,将汇集全球企业并嵌入全球产业链条 [1] 对企业与资本的吸引力 - 随着金融便利化程度提高,更多国际资本将进入海南,使其成为改革开放高地 [1] - 封关运作后,教育、医疗作为高标准开放领域,将吸引更多学校和医院在海南设立 [1] - 海南应着眼于更高目标,吸引更多人就学就医,以提高中国服务业的标准和质量 [1] 产业发展与消费潜力 - 海南需发力做好离岛免税、医疗、教育“三篇消费文章”以挖掘潜力 [1]
活力中国调研行|“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 三地交出高水平开放成绩单
央视网· 2025-10-09 22:04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稳外贸、稳外资,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这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第五批"活力中国调研 行"走进上海、江苏、海南,深入探寻三地在开放前沿的创新实践。从上海打造全球资源配置枢纽、江苏建设双向开放高地,到海南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三地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以重大平台为支撑,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外企投资信心、拓展外贸 新增长点。一场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的深层变革,正在加速推进。让我们共同来见证这场面向全球、链接未来的开放跃 升。 上海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外贸外资稳中提质,经济韧性持续增强。今年1—8月,全市实现外贸额2.94万亿元,增长4.5%; 8月单月出口额突破1830亿元,创历史新高。"十四五"以来,上海年均新设外资企业超5700家,上海始终是全球资本投资的首选地之 一。 上海市市长龚正:"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上海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始终发 挥着风向标作用。我们通过持续扩大开放极大激发了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目前,外资企业贡献了全市约三分之一的税收、四分之一 的GDP、五分之一的就业和近40%的工业总产值、50% ...
张明:财政可以加大对家庭部门的直接补贴
和讯· 2025-10-09 17:21
债务问题与应对策略 - 当前需高度重视债务问题,避免陷入“债务-通货紧缩”恶性循环,即高债务损害微观主体资产负债表,导致消费投资减少、物价下行、实际利率上升[2] - 打破低物价循环的关键在于降低债务,修复微观主体资产负债表,具体措施包括推动债务置换和债务重组,如省级政府发行债券置换低层级政府债务[2] - 应对债务问题需补充资本金,中央政府已通过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地方政府可通过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补充项目资本金,家庭部门需财政直接补贴及增加财产性收入[3] 房地产市场稳定措施 - 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是应对当前债务问题的重要举措,需中央财政和金融资源支持城市存量更新以形成投资增量[2][6] - 房地产市场需进一步放松一线城市限购限贷政策,并对重要房地产头部民企给予适当救助,避免资金链断裂[6] - 股市上涨的财富效应放大需以房地产市场稳定为前提,当前股市上涨主要受流动性驱动[3] 宏观经济政策建议 - 未来应设定名义GDP增速目标,如“十五五”期间经济增速5%加通胀目标2%,使名义GDP增长达7%左右,并将其作为约束性目标[5] - 扩张性货币政策有进一步降准降息空间,但扩张性财政政策更为重要,应重点投向改善低收入群体收入、帮助地方政府化债(特别是应收账款)、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及筹措地方政府项目资本金[5] - 债务管理应强调逆周期,经济承压时对债务问题有更高容忍度,用时间换空间[5] 中长期改革与开放 - 需进一步改革开放,服务业潜力巨大,应放开服务业管制并促进民营企业发展[6] - 通过推出新的制度型开放措施,进一步开放服务业,以吸引高质量外国直接投资[6]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 2025-10-07 06:10
"十四五"期间,我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在 贸易、制度、平台建设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全球经贸大国的地位,持续 为全球经济复苏与增长注入确定性。 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 宝。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外贸是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十四五"期间,我国货 物贸易规模实现跨越,连续迈上5万亿美元、6万亿美元两大台阶,2024年达到6.16万亿美元,较"十三 五"末的2020年增长了32.4%,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服务贸易规模稳居全球第二,2024年首次超过1 万亿美元。 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出口势头良好,高质量产品走俏国际市场。2024年,货物贸易 中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18.2%。外贸新业态潜力持续释放,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2.7万亿元,比 2020年增长67%。 与东盟连续5年互为 ...
记者蹲点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感受“一站式”便利
新华网· 2025-10-06 09:39
行业趋势 - 中国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浙江成为全球游客热门目的地之一 [1] - 国庆中秋假期杭州口岸预计出入境人员达11.5万人次,同比增长7.5% [2] - 大量外籍游客首次到访浙江,文旅产业加速发展与对外开放深化是重要驱动因素 [2] 服务创新与效率提升 -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国际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务,解决外籍游客通讯、支付、交通等关键需求 [2][3] - 服务中心整合公安、支付、通信、文旅等18个服务事项于200平方米空间,采用一窗通办模式 [3][4] - 相比过去各平台独立运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减少一半,服务效率大幅提升,为旅客节省至少一半办事时间 [5] - 服务中心启用3个多月已累计服务外籍旅客5万余人次,提供通讯服务3000余人次,兑换现金业务2600余笔金额超700万元人民币 [6] 数字化平台拓展 - AI Hangzhou平台通过支付宝App提供入境旅游服务包,整合机场交通、公共自行车、公交、地铁等涉外交通服务 [6] - 平台上线一碰(扫)便捷入住酒店功能,最快10秒完成入住登记,并支持博物馆预约、医院挂号等生活服务 [6][7] - 数字化平台延伸了服务链条,使境外游客在离开机场后仍能享受在线便捷服务 [6] 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 - 浙江省公安厅牵头联合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等多部门进行涉外服务资源整合 [4] - 工商银行、中国联通、杭州旅游集散中心等机构派专员入驻服务中心,每日上午9时至晚10时提供服务 [4] - 浙江出台促进涉外商旅往来人员生活便利规定,为外籍人员提供工作、居住、医疗等便利 [6]